Ⅰ (歷史)怎樣評價岳飛
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華夏傑出先烈。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岳飛不愧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抗金英雄,其一生中有「還我河山」和「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人。
Ⅱ 怎樣評價岳飛
孫中山評價岳飛: 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岳飛,宋代出生於河北省襄州市湯陰縣(今河南省安陽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外敵入侵、山河破碎、人命關天的亂世,許多人(主要是一些高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得過且過,如何保護自己。在這個國家裡,有些人喝醉了,在危機中陷入癱瘓。少數民族甚至賣國興國,發財致富。
王增玉是當代宋史研究的領軍人物之一,南宋初年只有岳家軍是進攻軍,而宋軍總司令只有岳飛,他有決心和能力“攻打黃龍”,收復故土。岳飛死前,不僅南宋皇帝和許多官員欽佩岳飛的能力和才華,而且廣大民眾都稱贊岳飛,岳家大兵大多支持和愛戴岳飛。岳飛生前不僅有突出的軍事功績和名望,而且在南宋軍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備受尊崇。
當時,很多熟悉岳飛的官員都認同岳飛的能力和才華。如宗澤、張碩、李剛、張鈞、朱生飛、呂宜豪、趙定之、李廣等南宋文官不僅認可岳飛的才華,還不同程度地推薦和提拔岳飛。南宋的將領,如韓世忠、吳真、張鈞等,都佩服岳飛的軍事能力。南宋皇帝趙構曾多次稱贊岳飛的能力和才華,並不斷提拔和獎勵他。南宋時期,老百姓和宋朝官兵都非常敬重岳飛,對他贊不絕口。南宋時期,人們對岳飛的敬仰和贊譽有很多種說法,不能完全敘述出來。
Ⅲ 清朝是如何評價岳飛的
還是辯證來對待,我是岳王爺的絕對崇拜者,但並不盲目,對他老人家還是比較淺薄的了解。對於評價,我看來:
1.武略兵法舉世無雙,絕對的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從正史《宋史.岳飛傳》上的記載可見,岳飛作戰絕大多數是以少擊多,每戰必勝。生平大小130餘戰無一敗績。南熏門之戰等戰役甚至以八百壯士擊潰50萬敵軍,可稱為戰神!這些並不是誇張,《宋史》是元朝人編寫的,自然不會有太過正面的描述,而對岳飛的記載自然不會過分誇大。可以說岳飛是當時無愧的第一軍事家。
2.文才出眾,儒雅博學,文學造詣頗高。《滿江紅》、《小重山》就不說了,背的熱血沸騰。
3.為人坦盪,胸懷廣闊。岳飛個人魅力相當之大,心胸開闊基本不計前嫌。以至於岳飛的不少敵人都成為了他的部下和戰友。岳家軍也是這樣成長而來的,如岳家軍第一猛將楊再興、太行山樑興、江西曹成等人。
4.體恤百姓,關注生民。《岳飛傳》中那句:「東南民力竭矣。」是岳飛對百姓的心痛。在紹興十年宋軍南撤時數十萬江北六州百姓不願岳飛走可見一斑。
5.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對外族的入侵持絕對反抗打擊態度,就不說了。有人說他對趙構是愚忠,個人覺得也不能這么看,那個時代趙構就代表著漢民族,岳飛對他的忠誠就代表著對漢民族的忠誠。
6.政治眼光不夠高遠,過於剛直。岳飛的政治眼光的缺乏直接導致了他的悲劇,如立太子一事。還有以辭官要挾趙構,都是構成趙構殺他的原因。韓世忠就做的很好,才可以晚年善終。
總的說,岳飛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雄人物。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並不能稱為「民族英雄」,在多民族統一下的中國,女真族(現在的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並非異族侵略,所以只能叫「抗金英雄」。其文治武功,都是歷史長河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Ⅳ 怎麼評價岳飛
如何評價岳飛,我認為應當站在國家利益和整個中華民族這個層次,把我國歷史上為國家利益做出犧牲而又代表正義的各民族傑出人物列為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把那些為一己之私損害本國利益導致敵方受益的各民族卑鄙人物列為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叛徒。從這個角度來講,岳飛是整個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之一。評價岳飛是否為民族英雄,應當弄清三個問題,其一是岳飛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和中華民族的概念是否沖突?其二是否定岳飛是否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其三是通過"民族戰爭"這種歷史戰爭的分類來評價歷史人物是否正確?
否定岳飛為民族英雄的一個邏輯是根據民族英雄的定義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時期導出的。即民族英雄是指在一個民族或民族國家抵禦外來侵略或獨立解放過程中產生的英雄人物,據此,岳飛要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就必須出現在中華民族民族國家抵禦外來侵略或獨立解放的時候,然而,岳飛是宋朝將領,而有些人認為中華民族形成的重要標志,即行政、經濟文化一體化在元朝才開始,因此,岳飛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
該邏輯的錯誤是用一個不斷發展的民族觀念來否定以特定人物為載體的民族英雄精神。中華民族是在當前我們所生存的這片土地上,由眾多族群通過不斷的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民族概念,因此,無論是就地域還是就族群的多少來說,中華民族都是一個向前發展、向後包容的一個族群。中華民族這種發展和包容的特徵在民族英雄方面就表現為:肯定歷史上作為民族精神和信仰載體的英雄人物的存在。族群和英雄人物都是實體,會隨歷史而消亡,而積極、優秀、正義的英雄精神則可以千古流傳並為所有民族共享。清朝康熙給袁重煥平反和乾隆為史可法立祠,為何?與其說尊敬對方不如說是出於統治的需要,教育子民效法這些英雄人物為國家服務。因此,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人們維護英雄、抨擊叛徒的言論和行為,本質都是在維護本民族的精神信仰,這種精神信仰對於維護當前民族的現實利益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上講,一個不斷前進、優秀的中華民族當然需要岳飛所代表的英雄精神。
否定岳飛是中華民族英雄的另一個理由是基於現實的需要,即有利於當前國內族群的團結。這個觀點在一部分人群中非常有市場,其依據主要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牆,家裡打架",因此,認為岳飛是民族英雄是狹隘的民族英雄主義,否定"家裡打架"的代表人物岳飛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
其錯誤有三個:一是用否定一個族群的歷史人物取代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石--平等,二是岳飛僅僅是漢人的英雄,對於整個中華民族則是狹隘的、有害於團結的,三是將現實需要置於歷史事實之上。堅持族群平等是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石,而且也是我國政府的職責。政府應當是超越族群之上的,從我國的漢、唐、宋、明到大清帝國,無不是多族群國家並堅持族群和睦的政策。堅持族群平等就不應該通過政府行為去損害其所轄包括漢人在內的所有族群的英雄信仰,否則必將引起紛爭,而這恰恰是既有害於國家又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損害少數族群的利益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損害漢人的利益更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這是基於歷史和現實的判斷。
從歷史上看,中華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中原文化遠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非常成熟,縱觀我國歷史上所有少數族群建立政權時,還停留在奴隸社會,而中原政權早已是高度發達的封建政權,所以開明的少數族群國君無不是學習和吸收中原文化。另外,通過幾千年的國家分裂與統一、屯邊政策和族群遷徙,當今漢人已不是歷史上的"秦人"或"漢人",而是封建政權堅持和親、和睦政策下的多族群血緣和文化融合為一體的結果,這也是漢人和漢文化為什麼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原因。漢人在人數上和漢文化上居主導地位是歷史演變的結果,不是哪個人可以強制的。再則,佔主導地位同時意味著負有更多的義務,明朝打擊倭寇、清朝反擊俄羅斯和抗日衛國戰爭,漢人貢獻巨大、犧牲巨大,並不因誰佔有政權而退縮。所以說,漢人是個開放的、包容的、胸懷寬廣的族群,把漢人景仰岳飛的行為定位成狹隘的英雄主義,實在是對這個族群的詆毀。如前所述,岳飛代表積極、正義的精神,漢人景仰岳飛並不等於接受岳飛的愚忠思想,漢人景仰成吉思汗並不等於認同其攻城掠池中的屠城行為。今天否定了岳飛一個人,明天就會否定象岳飛這樣的所有族群的英雄,岳飛等人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將無所依存,中華民族的英雄觀也將灰飛煙滅,那麼一旦敵國入侵,國家、民族危亡,誰去抗敵?誰去做英雄?怎麼維護民族團結?所以,辯證吸收各族群英雄的可貴之處,與時俱進,是中華民族賴以生生不息、實現復興的精神動力。所以,學習向岳飛這樣的英雄,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如果說教材給孩子們以"金人都是大壞蛋"的看法,那是教育方法有待改善,而不是歷史的錯,不能因此否定我們的民族英雄。
"民族戰爭"這種戰爭分類方法也很令人費解。古今中外的戰爭不計其數,在國家出現以前的戰爭都是部落(族)之間的戰爭,其大多以獲取其它部族的食物和女人為目的;國家出現以後的所有國家之間的戰爭,大多以佔有對方的子民和資源為目的。因此,古今中外的戰爭,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守方,正義或非正義,戰爭的目的都是維護自己或擴大自己的現實利益。在我國歷史上,所有封建國家均為帝王一人之私,其利用所轄族群與他國進行戰爭的目的非常明確,如果將這些戰爭用"民族戰爭分類",那麼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再到宋遼西夏,所有這些國家的國君都應該是"民族戰爭"的首領,其首先代表的應是民族利益,那麼這些國君都代表的是那些具體的民族呢?這些民族今天何在呢?為什麼大多數國君都不是民族英雄呢?又為什麼會有"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君權神授,降伏萬民"的宣揚呢?所以,我個人認為"民族戰爭"的分類方法首先顛倒了戰爭的目的,改變了戰爭的性質,其次,這種分類方法不適合定義民族英雄的概念。從我國的岳飛到法國的貞德,這些英雄概念的隱含義非常明顯,那就是他們都是當時國家的英雄,這時候的"民族"其實是國家一詞的代名詞,是一個地域概念,他們並不為某一個族群所專有,而是為當時國家內所有族群景仰。由於國家的可繼承性,所以政權更迭、朝代更換只能讓我們站在國家的高度去思考英雄,而不是因為他們是哪個族群的人就完全否定他們。
歷史是一面鏡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歷史,那樣的鏡子將是一面哈哈鏡;歷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過去,是先祖活動的事實,只有首先尊重事實,我們才可能從中吸取前進的動力。據資料顯示,岳飛是南宋著名的將領,傳說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這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的信條。岳飛數次北伐抗金,曾得到宋高宗賜的"精忠岳飛"錦旗。1142年,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成為南宋綏靖政策的犧牲品。因此,岳飛首先是為國家所任命的抗金將領,從岳飛抗擊金國的目的和最大受益者來看,顯然是為了南宋的國家利益。另外,說岳飛代表正義,是因為一個國家政權腐敗並不能成為另一個國家侵略的借口,一個國家的命運應當由它自己的人民說了算。岳飛所代表的是置個人安危於腦後,不屈不撓,救國家和百姓於危亡的精神和氣節,從這個意義上將岳飛作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沒有什麼不妥。
因此,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否定岳飛為中華民族英雄的做法都不可取。那麼,究竟應怎樣看待象岳飛這樣的歷史人物呢?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尊重史實,其次應當從國家利益和是否代表正義的角度去看待歷史人物。
Ⅳ 評價岳飛
1、從抗金角來度看,
金所進源行的戰爭性質,是統治階級為擴大自身利益的侵略戰爭,而且是落後的生產方式對先進地區的侵略,是非正義的。岳飛代表的是進步地區,進行反侵略的戰爭。值得歌頌,是頂天立地的英雄。至於是否民族英雄,「民族」又是什麼含義,我真說不清,搞不懂。
我只知道內戰外戰對英雄的定義都不是不變的。如去年抗日戰爭六十周年紀念,不是許多抗日老兵已經被人遺忘,生活貧困,得病無錢醫治,有的已含恨而逝。只因他們是國民黨兵,沒在內戰中站對位置。而在內戰中殺了同胞立了功的,當然是「民族英雄」了。再如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中不幸被俘而不降的,就比投降的人還慘。
2、從階級來分析,岳飛是地主階級,鎮壓過農民起義,盡了為人臣的責任。手上也沾有同胞的鮮血。這也是哪個時代不能避免的。
3、從做人的角度來看,他是個楷模,正直,簡朴,忠孝,仁義,智勇雙全,即使被陷害至死,也不造反,當然要被歷代統治者歌頌。
4、總之他做了他哪個時代能做的、該做的事,並且做的很好。但我覺得,他不求錢,但求忠的名聲,毀了自己性命,也中斷了抗金事業,客觀上對百姓、對國家沒有更多更長久的好處。
Ⅵ 怎樣較為客觀的評價歷史上的岳飛和秦檜
【歷史故事 歷史真相】岳飛和秦檜:客觀評價兩人對歷史的貢獻
最先想說的:我並不是想詆毀誰,只是就事論事南宋初年,政權並不是鐵桶一塊,有些風雨中飄搖的味道岳飛同志是個好同志,志在恢復河山,他勇猛殺敵,勢不可擋可惜岳飛同志又是個笨同志,不會分析時局,對於自己的主子趙構同志的心理也看不出來趙構想的是穩坐江山,這和岳飛志在北伐是很矛盾的試問,打仗要不要錢?而當時並不富裕的趙構願不願意出這個錢?打輸了怎麼辦?
岳飛是英明神武,但不是神,不可能保證必勝而且岳飛多牛逼多少也有後人吹噓的作用,畢竟岳飛的事跡流傳下去的多是民間演義在真實的歷史中雖然岳飛是名將,也沒有可能在南宋國力薄弱的那個年代僅僅憑借岳家軍滅了金國如果打輸了,金兵南下,趙構只能步自己兄弟的後塵去金國「做客」
這顯然不是趙構願意麵對的反過來說,打贏了怎麼辦?那更不是趙構願意看到的宋徽宗和宋欽宗都接回來,難道趙構自己重新去做王爺?你是趙構你願意?少來,別跟我玩清高高尚的話誰都會喊,但真正的去做的沒幾個,起碼趙構沒那麼高尚可笑的是,岳飛同志的出兵口號恰好還有一句迎回二帝趙構不幹死他簡直就是讓自己慢性自殺岳飛在這種形勢下依然固執北伐,有人認為這就是偉大不為自己的私利,一心為國,難道不偉大?說句不好聽的,那是忠君不是愛民!
用現在的話說那完全是封建奴性思想當時都官逼民反了,鍾相楊幺率領農民在起義,恰恰被岳飛給滅了, 真正的愛民是這樣的??為了忠君,為了自己的理想不顧萬民死活就是英雄?
話說回來,鍾相楊幺的起義就是因為朝廷連連征戰,民不聊生宋高宗建炎三年,金軍緊逼南下,宋潰軍沿途剽掠,統治者橫征暴斂,政繁賦重,激起江南民眾紛起反抗岳飛這個主戰派怕是有脫不掉的責任啊!就像現在布希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出師有名啊,911之後,全世界的反恐之勢一觸即發但是美國一陷入戰爭漩渦,布希又被罵的狗血淋頭如果岳飛當年被允許對金開戰了,估計和布希一個結果這是不難分析出的結論。
只要開始北伐,這場仗對趙家王朝來說都是失敗輸了,金兵南下,趙宋王朝很可能等不到蒙古人的崛起,早一百多年就被金亡國了贏了,二帝恢復自由,高宗肯定不願意自動退位,那又是一場權力斗爭的腥風血雨不是三個皇帝自己爭不爭的問題,看看朱祁鎮和朱祁鈺的爭權奪利就知道很多時候,權力的爭奪不在於主子的意願,而在於下面的人想上位捧一個皇帝起來,自己的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迫於有擁戴之功的大臣的壓力,朱祁鎮還不是一刀砍了救國於危難的於謙忘了說秦檜,丫就是搞政治的,上峰的心思摸地一清二楚辦事老辣果斷,發現趙哥不喜歡岳飛拖著大刀滿世界砍人ok,調他回來,什麼?不聽命令?再發令!還不聽?這還了得,剁了!事情就是這么簡單!當然還要弄清楚一件事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人治社會,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把手權力通天比如說現在很多政府機關里,真正的話事權就是在一把手那裡不要說什麼組織班子,那都是屁話從過政的就知道,雖然根據權力慾望大小不同,不是每個一把手都喜歡事事親為但是如果一把手插手一件事,只要一把手說yes,那這個事絕對不會no只要不是做什麼滔天罪惡的事,一把手就是天,什麼小小的違點規之類的其他事都不重要這就是中國五千年來的特色現代都還如此,一千年前的宋朝更是不得了
宋高宗不算什麼明君,但也不是可欺之主秦檜是有才,但也沒有那個膽量和能力壓制趙構那麼岳飛的事情就很明白了,誰台前誰幕後,說出來還有意義不?
秦檜身居相位,對他的評價不能僅僅從人品和是否貪賄這一個方面去看實際上,對於南宋政權的穩定,秦檜的作用絕對比岳飛的作用大這不是對錯的問題,話題一扯到政治就沒有單純的對錯
秦檜的名聲太臭,其實在岳飛這件事上替罪羊的作用還是大於實際作用我們知道封建王朝一切決定在於皇帝,我們根據現在的認知能分析出問題的根結在於趙構。但是書寫那段歷史的後來的人可都是封建人士,他們的認知沒有那麼高在君就是天的古代,不可能把這種事情的原因歸結於皇帝因為那等於就是告訴自己朝代的人,如果名臣被黑了,就是皇帝的錯所以要找個替罪羊來掩飾,秦檜遺臭萬年一定程度是這個原因
對岳飛的評價:一個熱血軍人
對秦檜的評價:一個深諳權術的政治家
歷史總是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寫就的,總歸是成王敗寇,如此而已一個事情的發生,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評判標准,對與錯不是吵出來的我們要做的只是還原歷史真相,客觀的去分析問題,而不是憑主觀的意願去爭論誰對誰錯?
Ⅶ 歷史上怎樣評價岳飛
岳飛是南宋軍事家、戰略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韜略,並長於詩詞版、書法,其高尚權品格和愛國主義精神為歷代的人民群眾所敬仰、愛戴,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岳飛的義舉,已經化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可貴精神。這種精神集中表現為愛國主義。岳飛廉潔奉公、行若明鏡、事母至孝、嚴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賞罰分明、身先士卒、驍勇善戰等優良品質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仍然符合我們當代人的道德標准,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Ⅷ 對岳飛的評價!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裡,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反抗。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可是,腐敗的北宋統治集團,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趙佶、欽宗趙桓被擄走後,繼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頭目趙構,同樣是個投降派。他偏安於江南一地,沉醉於歌舞逸樂之中,沒有真正組織抗金民族戰爭並把它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檜等投降派,通過他們出面進行一系列議和投降活動;一面則利用宗澤、岳飛、韓世忠等抗戰派,抵擋金軍的凌厲攻勢,以保住他的皇帝寶座和積累屈膝求和的資本。到了十二世紀二十年代中期,東自江淮、西至陝西一線的宋、金雙方對峙的軍事分界線形成後,趙構、秦檜統治集團,實際上已經成了南宋抗金斗爭最大絆腳石;反過來,岳飛、韓世忠等抗戰派,則成了趙構、秦檜投降派活動的最大障礙。南宋朝廷內部抗戰派與投降派的斗爭,日趨尖銳。
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置個人榮辱安危於度外,對趙構、秦檜的投降活動進行堅決斗爭。1139年(紹興九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銜之(抱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他在辭謝中,痛切地表示反對議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並再次表示收復中原的決心,「願定謀於全勝,期收地於兩河,唾手燕雲,終欲復仇而報國。」這無異於給宋高宗當頭潑了冷水,從而更使趙構、秦檜懷恨在心。「但岳飛不顧個人得失,堅持抗戰到底的立場,率領軍隊,聯絡北方義軍,卓有成效地從事抗金戰爭,籌劃收復中原、統一祖國,成為全國抗金民族戰爭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紹興九年)夏,金兀術撕毀紹興和議,傾巢而出;再度發動大規模的對宋戰爭。在東、西兩線軍取得對金大捷的形勢下,岳飛揮兵從長江中游挺進,實施銳不可擋的反擊」,他一直准備著的施展收復中原抱負的時機到來了。
岳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忠義民兵的熱烈歡迎。這年七月,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一萬五千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土,向敵陣突擊,大破金軍「鐵浮圖」(侍衛親兵)和「拐子馬」(左右兩翼鉗攻的騎兵),把金兀術打得大敗。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措沒有找到,手殺敵人數百,身被幾十處創傷,豪勇無比。岳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斗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軍陣容搖動。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金兀術集合了十萬大軍抵擋,又被岳飛打得落花流水。岳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准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斗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破掉酒戒慶祝)」而金軍則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
但是,外敵難以撼動的岳家軍,卻遭到了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摧殘。就在這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甘心充當兒皇帝的高宗趙構,因擔心一旦中原收復,金人放回他的哥哥欽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與金入議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竊取了宰相高位的內奸秦檢,也抓住高宗這個難言的心病大肆活動,破壞岳飛的抗戰。他們狼狽為奸,密謀制訂了全線撤軍、葬送抗金大好形勢的罪惡計劃。他們首先命令東西兩線收兵,造成岳家軍孤軍突出的不利態勢後;即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名,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在要末「班師」、要末「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岳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不得不忍痛班師。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的抗金英勇斗爭,至此被迫中斷。 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為了保護老百姓的生命財產,故意揚言明日渡河,嚇得金兀術連夜棄城北竄,准備北渡黃河,使岳飛得以從容地組織河南大批人民群眾南遷到襄漢一帶,才撤離中原。這時,有一個無恥的書生,騎馬追上金兀術扣馬而諫:「太子(兀術)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沒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金兀術這才又整軍回到開封,並以不費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奪了回去。
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羅網。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監察御史萬候*(音末期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術甚至兇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可和。」在內外兩股惡勢力夾擊下,岳飛正氣凜然,光明正大,忠心報國。從他身上,秦檜一夥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證據,但岳飛卻仍於紹興十一年農歷除夕夜,被趙構「特賜死」,殺害於臨安大理寺內,年僅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雲亦被腰斬於市門。岳飛父子及張憲死於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軍隊和老百姓的強烈憤怒,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其事體莫須有(也許有)。」韓世忠當場駁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這是悲憤的呼喊!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精忠報國的業績是不可磨滅的。正是他,表達了被壓迫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統治者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封建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岳飛不愧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
岳飛遇害後,臨安義士隗順,負屍越城,草草地埋葬於九曲叢祠旁。為了便於以後識別,隗順將岳飛隨身佩帶的玉環系於遺體腰下,墳前種植了兩棵桔子樹。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因重修棲霞嶺下岳飛廟墓,追尋岳飛初葬地,終於在杭州市眾安橋螺絲山下扁擔弄內的紅紙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墳。1876年(光緒二年),在這里修建「忠顯廟」,杭人俗呼為「老岳廟」。
岳飛死後二十年,即1162年6月(紹興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趙*繼位,七月下令給岳飛平反昭雪,「追復原官」,並以五百貫的高價購求岳飛遺體,「以禮改葬」。
如何評價岳飛,我認為應當站在國家利益和整個中華民族這個層次,把我國歷史上為國家利益做出犧牲而又代表正義的各民族傑出人物列為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把那些為一己之私損害本國利益導致敵方受益的各民族卑鄙人物列為整個國家和中華民族的叛徒。從這個角度來講,岳飛是整個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之一。評價岳飛是否為民族英雄,應當弄清三個問題,其一是岳飛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和中華民族的概念是否沖突?其二是否定岳飛是否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其三是通過"民族戰爭"這種歷史戰爭的分類來評價歷史人物是否正確?
否定岳飛為民族英雄的一個邏輯是根據民族英雄的定義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時期導出的。即民族英雄是指在一個民族或民族國家抵禦外來侵略或獨立解放過程中產生的英雄人物,據此,岳飛要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就必須出現在中華民族民族國家抵禦外來侵略或獨立解放的時候,然而,岳飛是宋朝將領,而有些人認為中華民族形成的重要標志,即行政、經濟文化一體化在元朝才開始,因此,岳飛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
該邏輯的錯誤是用一個不斷發展的民族觀念來否定以特定人物為載體的民族英雄精神。中華民族是在當前我們所生存的這片土地上,由眾多族群通過不斷的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民族概念,因此,無論是就地域還是就族群的多少來說,中華民族都是一個向前發展、向後包容的一個族群。中華民族這種發展和包容的特徵在民族英雄方面就表現為:肯定歷史上作為民族精神和信仰載體的英雄人物的存在。族群和英雄人物都是實體,會隨歷史而消亡,而積極、優秀、正義的英雄精神則可以千古流傳並為所有民族共享。清朝康熙給袁重煥平反和乾隆為史可法立祠,為何?與其說尊敬對方不如說是出於統治的需要,教育子民效法這些英雄人物為國家服務。因此,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人們維護英雄、抨擊叛徒的言論和行為,本質都是在維護本民族的精神信仰,這種精神信仰對於維護當前民族的現實利益至關重要。從這個角度上講,一個不斷前進、優秀的中華民族當然需要岳飛所代表的英雄精神。
否定岳飛是中華民族英雄的另一個理由是基於現實的需要,即有利於當前國內族群的團結。這個觀點在一部分人群中非常有市場,其依據主要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牆,家裡打架",因此,認為岳飛是民族英雄是狹隘的民族英雄主義,否定"家裡打架"的代表人物岳飛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
其錯誤有三個:一是用否定一個族群的歷史人物取代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石--平等,二是岳飛僅僅是漢人的英雄,對於整個中華民族則是狹隘的、有害於團結的,三是將現實需要置於歷史事實之上。堅持族群平等是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的基石,而且也是我國政府的職責。政府應當是超越族群之上的,從我國的漢、唐、宋、明到大清帝國,無不是多族群國家並堅持族群和睦的政策。堅持族群平等就不應該通過政府行為去損害其所轄包括漢人在內的所有族群的英雄信仰,否則必將引起紛爭,而這恰恰是既有害於國家又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損害少數族群的利益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損害漢人的利益更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這是基於歷史和現實的判斷。
從歷史上看,中華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中原文化遠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非常成熟,縱觀我國歷史上所有少數族群建立政權時,還停留在奴隸社會,而中原政權早已是高度發達的封建政權,所以開明的少數族群國君無不是學習和吸收中原文化。另外,通過幾千年的國家分裂與統一、屯邊政策和族群遷徙,當今漢人已不是歷史上的"秦人"或"漢人",而是封建政權堅持和親、和睦政策下的多族群血緣和文化融合為一體的結果,這也是漢人和漢文化為什麼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原因。漢人在人數上和漢文化上居主導地位是歷史演變的結果,不是哪個人可以強制的。再則,佔主導地位同時意味著負有更多的義務,明朝打擊倭寇、清朝反擊俄羅斯和抗日衛國戰爭,漢人貢獻巨大、犧牲巨大,並不因誰佔有政權而退縮。所以說,漢人是個開放的、包容的、胸懷寬廣的族群,把漢人景仰岳飛的行為定位成狹隘的英雄主義,實在是對這個族群的詆毀。如前所述,岳飛代表積極、正義的精神,漢人景仰岳飛並不等於接受岳飛的愚忠思想,漢人景仰成吉思汗並不等於認同其攻城掠池中的屠城行為。今天否定了岳飛一個人,明天就會否定象岳飛這樣的所有族群的英雄,岳飛等人所代表的英雄精神將無所依存,中華民族的英雄觀也將灰飛煙滅,那麼一旦敵國入侵,國家、民族危亡,誰去抗敵?誰去做英雄?怎麼維護民族團結?所以,辯證吸收各族群英雄的可貴之處,與時俱進,是中華民族賴以生生不息、實現復興的精神動力。所以,學習向岳飛這樣的英雄,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如果說教材給孩子們以"金人都是大壞蛋"的看法,那是教育方法有待改善,而不是歷史的錯,不能因此否定我們的民族英雄。
"民族戰爭"這種戰爭分類方法也很令人費解。古今中外的戰爭不計其數,在國家出現以前的戰爭都是部落(族)之間的戰爭,其大多以獲取其它部族的食物和女人為目的;國家出現以後的所有國家之間的戰爭,大多以佔有對方的子民和資源為目的。因此,古今中外的戰爭,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守方,正義或非正義,戰爭的目的都是維護自己或擴大自己的現實利益。在我國歷史上,所有封建國家均為帝王一人之私,其利用所轄族群與他國進行戰爭的目的非常明確,如果將這些戰爭用"民族戰爭分類",那麼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再到宋遼西夏,所有這些國家的國君都應該是"民族戰爭"的首領,其首先代表的應是民族利益,那麼這些國君都代表的是那些具體的民族呢?這些民族今天何在呢?為什麼大多數國君都不是民族英雄呢?又為什麼會有"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君權神授,降伏萬民"的宣揚呢?所以,我個人認為"民族戰爭"的分類方法首先顛倒了戰爭的目的,改變了戰爭的性質,其次,這種分類方法不適合定義民族英雄的概念。從我國的岳飛到法國的貞德,這些英雄概念的隱含義非常明顯,那就是他們都是當時國家的英雄,這時候的"民族"其實是國家一詞的代名詞,是一個地域概念,他們並不為某一個族群所專有,而是為當時國家內所有族群景仰。由於國家的可繼承性,所以政權更迭、朝代更換只能讓我們站在國家的高度去思考英雄,而不是因為他們是哪個族群的人就完全否定他們。
歷史是一面鏡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歷史,那樣的鏡子將是一面哈哈鏡;歷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過去,是先祖活動的事實,只有首先尊重事實,我們才可能從中吸取前進的動力。據資料顯示,岳飛是南宋著名的將領,傳說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這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的信條。岳飛數次北伐抗金,曾得到宋高宗賜的"精忠岳飛"錦旗。1142年,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成為南宋綏靖政策的犧牲品。因此,岳飛首先是為國家所任命的抗金將領,從岳飛抗擊金國的目的和最大受益者來看,顯然是為了南宋的國家利益。另外,說岳飛代表正義,是因為一個國家政權腐敗並不能成為另一個國家侵略的借口,一個國家的命運應當由它自己的人民說了算。岳飛所代表的是置個人安危於腦後,不屈不撓,救國家和百姓於危亡的精神和氣節,從這個意義上將岳飛作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沒有什麼不妥。
因此,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否定岳飛為中華民族英雄的做法都不可取。那麼,究竟應怎樣看待象岳飛這樣的歷史人物呢?筆者認為,首先應當尊重史實,其次應當從國家利益和是否代表正義的角度去看待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