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舞獅的來歷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劉宋的軍隊,後來傳人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綉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
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裏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樣如意,事事平安。
Ⅱ 簡答舞龍舞獅的歷史起源
舞龍在起源抄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裡面節目之一
因舞蹈者持中國傳說中的龍形道具而得名。龍的形象源於中國古代的圖騰,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並把它看做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的神物。因此有的地方久旱不雨時,便舞龍祈雨;有的地方插完秧,舞龍驅蟲。龍舞歷史悠久,漢代已有了形式比較完整的龍舞。據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記載,當時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龍,夏舞赤龍和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每條龍都有數丈長,每次5~9條龍同舞。經過勞動人民近2000年的創造發展,現在民間的龍舞不僅有很高的技巧性,而且表演形式越來越豐富多彩。
Ⅲ 舞獅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表演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句話能翻譯成這樣嗎
直譯是沒錯的,但是按照英語的習慣時間放到後面。即Lion dance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performanc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本句為陳述句(Declarative Sentence)中的肯定句(The Affirmative Sentence。關聯詞為than。
一、lion
1、含義:n. 勇猛的人;獅子。
2、用法
lion的基本意思是「獅子」,引申可指像獅子般健壯或像獅子一樣怒吼的人。
lion指「雄獅」,與之對應的陰性名詞是lioness。
He is regarded as a lion.
大家認為他是個很勇猛的人。
The lion attacked its victim with great ferocity.
獅子兇猛地撲向獵物。
二、as
1、含義:adv. 同樣地;例如;被認為,prep. 作為;如同,conj. 因為;像;當 ... 之時;像 ... 一樣;結果;盡管,n. 阿斯(古羅馬重量單位,約373克;古羅馬銅幣名)。
2、用法
as用作副詞時主要用來表示比較,意思是「像…一樣;如同」。可以單獨使用,但更多的是用在as...as結構中,其中第一個as是副詞,其後可接形容詞或副詞,也可接其他成分,as前可有狀語。第二個as可以是介詞,也可以是連詞。as用作副詞時還可以指事物以同樣的方式發生,意思是「和…一樣」。
The ground was as white as snow with petals that had drifted down from the apple trees.
滿地是蘋果樹上飄落下來的花瓣,地上一片雪白。
Many things pollute water, such as tires, trash, and plastic bags.
很多東西使水污染,例如輪胎、垃圾和塑膠袋。
三、folk
1、含義:n. 人們;(某類或來自某個地方的)人;雙親;<口>大夥兒;民間音樂,adj. 民間的。
2、用法
folk用作名詞的基本意思是「人們」,指某一種族、民族或具有某種共同生活方式的普通村民;是集合名詞,美式英語中常在詞尾加-s,而英式英語多不加,常與復數謂語動詞連用。
folk在口語中,還可作 「家屬,親屬」解,尤指「父母」,常用復數形式。
folk有時也用於對對方的親切稱呼,一般用復數形式。
A lot of folks are upset at the changes.
許多人對這些變化感到不安。
This is no place for young folk.
這可不是年輕人該去的地方。
四、history
1、含義:n. 歷史;歷史學;對過去事情的記載;過去的事。
2、用法
history主要指過去確實存在和發生過的具有重大意義或深遠影響的事件與人物的總和,即「歷史」也可指對「歷史」進行研究、剖析、總結的一門學科,即「歷史學」。當把對過去的事件作為整體看待時,
history是不可數名詞;當history指過去事件的系統敘述時是可數名詞,可加不定冠詞a,也可有復數形式。作「歷史學」解時前不加冠詞,特指學校的課程或考試的科目時首字母可大寫。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an interesting history.
英語有著饒有趣味的發展歷史。
China is an oriental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東方國家。
五、than
1、含義:conj. 比;除…外(用於other等之後);與其…(用於 rather等之後);一…就(用於 no sooner等之後),prep. 比。
2、用法
than用作連詞的意思是「比」,可指兩個不同的人或物在同一方面進行比較,也可指同一個人或物在兩個不同方面進行比較。
than用作連詞時接名詞或代詞的主格形式是較正式的用法,若人稱代詞之後跟有動詞,than後的人稱代詞只能用主格。
若than所連接的兩個待比較的句子有相同成分,後者通常省略,若所連接的兩個待比較的沒有相同成分則不能省略。
She was older than I was.
她年紀比我大。
I was inspired to work harder than ever before.
我受激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努力地工作。
Ⅳ 中國舞獅子的起源
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在北魏(公元專386~534年)武帝遠征甘肅屬河西,俘虜胡人十萬之多。魏武帝令胡人獻舞娛樂。
胡人以木雕獸頭,兩大五小,披獸衣,集八音樂,武士三十餘人,起舞於御前。武帝龍心大悅,賜名「北魏瑞獅」,恩准俘虜回國。獅子舞便在北方流傳開來,以後便有了「北獅」之稱。
舞南獅中國民間有數個傳說,傳說之一是在清代(公元1644~191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夢見一頭毛色五彩斑斕的瑞獸來朝拜。回京後,乾隆皇命人照他夢中所見的瑞獸形象來扎制一隻,每在節日及慶典時命人舞動,喻為國泰民安,太平吉祥。
(4)舞獅運動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舞獅子,除春節外,在喜慶的日子裡,也常以舞獅助興。民間一般舞獅由兩人合作扮一頭大獅子(有的地區稱太獅),一人扮作一頭小獅子(有的地區稱少獅),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綉球作引導,並先開拳踢打,以誘引獅子起舞。
獅子隨著鼓點的快、慢、輕、重,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搖頭擺尾,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在模仿動作上,有舐毛、擦腳、搔頭、洗耳、朝拜、翻滾等動作;在技巧上,有上樓台、過天橋、跨三山、出洞、下山、滾球、吐球和采青等。
Ⅳ 舞獅子起源於什麼時候
舞獅子又稱獅舞,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相傳,舞獅的活動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的傳入,舞獅子的活動也進入我國。
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舞獅是5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舞獅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錄》中說:
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
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
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
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在10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舞獅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舞獅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
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
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綉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
南派舞獅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
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南獅除外形不同外,性格也不同。
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
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人們在元宵節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就是希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Ⅵ 舞獅有多少年歷史了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
舞獅子有很多種起源:
1、漢代起源說
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後,漢章帝先後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於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風靡流行。
2、北魏起源說
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信成形於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製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後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製,務實得以流傳後世。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述當時洛陽長秋寺佛像出行時,有「辟邪獅子,引導其前」的話。
3、唐代起源說
在碑使中有關於唐明皇游月殿,獅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後一覺醒來而有醒獅舞,這故事說當唐明皇游月殿時,在階前出現一隻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對著唐明皇沒有惡意,且在階前滾球,姿態威武。唐明皇醒後要重睹這一現象,他要近臣照他夢境中的瑞獸模仿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舞娛賓。自此之後,舞獅便流入民間。唐《立部伎》中的《太平樂》也稱《五方獅子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有詩雲:「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西涼伎》)。可見唐代已有獅子舞。
有關舞獅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樂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國時魏國人孟康的解釋,「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至遲三國時已有舞獅子了。
Ⅶ 中國舞獅有多少年歷史中國不是沒有獅子嗎
中國舞獅,有2000多年歷史。
在漢朝時期,中國吞並周圍很多國家,領土擴張很厲害,遠方的版異國都害權怕中國,紛紛派遣使臣來進貢。遠在中亞的安息等國,派遣使臣來進貢獅子。從此,有了舞獅。不過,早期舞獅的都是外國人,而且都是真獅子。類似現在的馬戲團訓獸。
後來,舞獅運動傳到民間,但中國沒有獅子,於是靠人來扮演。
Ⅷ 舞獅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大約起源於什麼時代
舞獅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綉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Ⅸ 舞獅大約起源於哪個朝代
舞 獅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綉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舞龍起源於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 關於舞龍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天,龍王腰痛難忍,龍宮中的所有葯物都吃了,仍不見效。只好變成老頭來到人間求醫。大夫摸脈後甚覺奇異,問道:「你不是人吧!」龍王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於是大夫讓他變回原形,從腰間的鱗甲中捉出一條蜈蚣。經過撥毒、敷葯,龍王完全康復了。為了答謝治療之恩,龍王向大夫說:「只要照我的樣子扎龍舞耍,就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件事傳出後,人們便以為龍能興雲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龍祈雨,並有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矩。 舞獅不清楚,就告訴你舞龍的吧,我也長點見識了。 參考資料: http://www.lionshows.com/index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