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怎麼求

歷史怎麼求

發布時間:2021-02-03 15:50:24

1. 請問中國的歷史年份是怎樣計算出來的

是用陰歷與陽歷之間換算的呀,你的陰歷生日與陽歷生日如何換算就如何換算。可能你是考慮一個准確性的問題,天文現象就可以驗算陰陽歷是否吻合的,這個是我自己的想法

2. 中國五千年歷史是怎麼算的

真從黃帝開始算大概有4800-4900年吧。按說中國5000年的歷史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可考的,這么專說主要是體現咱們屬的歷史悠久~先不說神話了的三皇五帝時期,就說夏朝的可考資料都十分的匱乏。所以從科學嚴謹性上說從商朝比較靠譜

3. 世界歷史近代史怎麼背,求方法

1. 標年代軸.對知識的統計和歸納是最好的方法.試著做一個年代軸,把每個時間在上面標注下版來.這樣是對權知識的整體感知.
2. 列圖表.在1的基礎上把知識點細分.如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性人物與發明寫下來.因為出題是綜合的,這樣更方便記憶.
3. 把每一個文獻記下來,統一寫在一張紙上.標註上類型,如:資產階級的文獻,《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法典》等.方便記憶.
4. 學會對比.把一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時間開始標志等用2的方法來比較,更能突出重點.
5. 最最重要的是多看書.無論老師多擴展了多些需要背的,最終考試還是要歸於書本.其實再有什麼投機取巧的方法也只是輔助作用,還是在每周多多看看書吧,這招比什麼都強.

4. 歷史的時代怎麼計算

歷史學是一門以時、空為維度的科學。談及任何歷史事件、事物、人物等等,都要界定它的時間段落和空間范圍。歷史的空間范圍這里不去說它。歷史的時間段落則以年為本位度量單位。年也是社會生活的元單位。時間是運動的速度,空間是運動的范圍。年便是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比年小的時間單位有季、月、旬、周、日、時、分等。地球斜著身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
轉帶來了季節的變化。月最初是月亮環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圓缺盈虛一次的周期。公歷的月由此發展而來,但已有所不同。日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周又稱星期,最初與月相變化有關,恰為月亮圓缺一次1//4。以上的年、季、月、周、日都以天體運動為基準。旬、時分、秒的發明是為了精細地劃分時間段落和工作生活方便。時、分秒按照24進位和60進位嵌入日內,分秒不差。周
與年、月之間則不求除盡,讓它周而復始。如一年有52周多。這方面的匹配協調問題已解決得比較圓滿。

在史學界和社會生活方面,比年更大的度量單位有年代、世紀、千紀、萬年等,其中前三者比較常用。但在它們與年的匹配協調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其原因在於它們並不是以天體運動或別的什麼運動為基準,而是人為規定,約定俗成。於是可以這樣約定,也可以那樣俗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予和認同。



現在通用的公歷紀年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4世紀的希臘人、基督教史家攸西比烏斯(Eusebius,260-340)採用了統一的綜合編年法。6世紀的西班牙神學家伊西多爾(Isidore,560-636)在攸氏的基礎上提出了基督紀年法,即現行的公歷,它的起點是公元1年(A、D、I)。這個紀年及其起點也是主觀規定,習慣成自然的,並沒以運動或自然界的某一重大事件為基準。8世紀時英國教會史家比德(Bede,673-735)首先按公元紀年推算公元前的年數,依次定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Ⅲ、Ⅱ、Ⅰ B、C)等等。比德的推算沒有在公元前後之間定出一個公元零的[當時歐洲通用的羅馬數字無零(0)的形式],為後來的分歧和爭議埋下了病根。比德以後基督紀年法隨基督教勢力的擴展而得到越來越
廣泛的使用,我國也在辛亥革命後改行公元紀年。

16世紀時,為了將紀年序列劃分為比年大比千年小的年數段,採用了「世紀」一詞來表示100年的年數段。最早的應用是教會史家編纂的教會史《馬格德堡世紀》。基督教自來有千年王國、千的慶典的教義和說法。現代我國史學界引進後往往模仿世紀譯成「千紀」,其中有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是三聯書店出版的蘇聯科學院的鴻篇巨制《世界通史》十卷二十冊。也有的學者把幾千紀稱為「第幾千年紀」。我覺得那樣就比前者多了兩個字,沒「幾千紀」好。因為語言詞彙的發展規律便是在准確豐富的基礎上力求簡扼。

20世紀又出現了「年代」一詞,指十年這個時段。但「80年代」英語說eighties,「20世紀70年代」一般簡寫成1970s或1970』s,余類推。俄語則另有寫法……至此便形成了十年為一年代
,十個年代為一世紀,十個世紀為一千紀的三年進位序列和比年大的三大時間度量單位。

從數學上講,世紀的紀年有從0至99和從1至100兩種演算法。公元前的世紀既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也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99年為前1世紀,前100年至前199年為前2世紀……

不過公元前的事比較遙遠,相對不太重要,分歧爭議也不大,這里也就不去談這兩種劃分法的利弊得失了。我想,公元前的世紀不妨可統一為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余類推。如果硬要更精確,也可以把公元前200年、100年這樣的年份稱為公元前3、2世紀之交的一年,前2、1世紀之交的一年。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前某世紀上半葉、下半葉的時段恰與公元後相反。例如公元前12世紀上半葉指公元前1200年至前1149年,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指公元前50年至前1年。

在世界古代史中,公元前幾千紀的初期、上半期、中期、下半期、晚期的廉潔比較普遍。公元前一千紀指公元前1年至前1000年,公元前二(兩)千紀指公元前1001年至前2000年,余類推。當然也可以把前3000年、前2000年這樣的年份作為兩個千紀相交的一年。我想公元前20、19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初期;公元前20-16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公元前二千紀上半期;公元前17-13五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中期;公元前15-11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前兩千紀下半期;公元前12、11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晚期。



公元後的事情離現實較近,紀年逐漸細致化。千紀雖在世界史中也有時用到,但總的說來用得較少。常用的是世紀和年代。世紀本有從1到100和從0到99兩種計演算法,它們各有利弊,各有道理。這主要是個約定俗成,習慣成自然的問題。加上無公元零年,事情就有點復雜。我想公元後的世紀就姑且定為從0到99為一個世紀。這樣可避免1800年、1900年、2000年等年份無法納入某個年代的麻煩。因為一個年份應屬於某個年代,一個年代應屬於某個世紀。年不應跨年代、跨世紀。如果把公元後的世紀定為從1到100,則2001年便是21世紀的開端,而1990-1999年又已統一為20世紀90年代,那樣2000年便無年代可歸屬。把世紀定為從0到99還適應了許多人想早點跨入下個世紀下個千紀的願望。因為21世紀還是公元三千紀的第一個世紀。當然這樣一來公元1世紀便只能是從公元1年到99年。作為一個特例,公元1世紀便只有99年,留下了一點遺憾。以此類推,公元1800年至1899年為19世紀,1900年至1999年為20世紀,2000年至2099年為21世紀。21世紀和22世紀構成公元3千紀初期。

特別是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段問題時,要減去一年即沒有的公元零年,不可疏忽。例如,1989年我國曾隆重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1989+551=2540。但因無公元零年;得減去一年。所以本應在1990年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



本世紀以來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因而出現了「年代」。它指一個世紀的1/10,表示10年這個年數段。從數學上講,年代的紀年也有從0到9和從1到10兩種計演算法。《辭海》1970年版「世紀」條說,亦有主張1971-1980年為20世紀70年代者;1989年版說亦有主張1981-1990年為20世紀80年代者。我覺得年代應統一為從0
到9。例如20世紀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紀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如此劃分的原因在於,這樣一來,「幾」十年代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這個「幾」,比較方便。例如1970-1979年為70年代,其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七。還有,這樣外語也便於縮寫,如將80年代簡寫為1980s等。如果年代從1到10,英、俄
語等未見得能縮寫。因為那樣的劃分最後一年要進為1990。不過20年代以前的兩個年代尚無統一名稱或叫法(這也旁證了「年代」啟用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先不必忙著去補稱它們,本世紀初的兩個十年卻迫切需要定名。我認為,2010年至2019年應稱為21世紀「二十年代」。這樣與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叫法吻合、協調。一十年代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個「-」(10-19)。2000年至2009年的年代稱謂要費斟酌一些。漢語和外語都可以說「某世紀第一個十年」(the first clecade of a certain century)。但這樣說又不簡扼,難以被全社會普遍接受並流行開來。當然外語的局面簡寫形式仍可為2000s或2000』 s,不進外語的簡寫與口說不求一致,前已述及。如操英語的民族現在也在The Zips
、The Naughts、The Zilches、The Oh-Ohs之間徘徊。漢語的書面形式和口頭表述則應一致。我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可稱為零十年代、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等。在上述幾個選擇中,我認為零十年代最為科學,具有前途。一因其中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零(00-09),二因它與一十年代、二十年代等匹配。三因
(在數軸上)1以前的(自然)數是0。當然,最初叫零十年代有點拗口,不大習慣。但在生活中零作為詞素其使用已較為廣泛,漸為人們接受了。例如零點等於午夜24點,現在人們更愛說零點正(整)、零點15分,而不大愛說24點正(整)、24點15分。氣溫表上的零度人們則只能說零度,並在此基礎上說零上幾度,零下幾度。這樣的話,本世紀初的第一、第二個十年也就可以簡稱
為20世紀零十年代、一十年代了。自然,如果群眾更樂意接受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的廉潔也未嘗不可。不覺 有一個簡寫問題。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等的書面形式現在也可以並經常用阿拉伯數字簡寫為20年代、30年代等。以此類推 ,我們也可將一十年代、零十年代簡寫為10年代、00年代;但仍讀作用中文書寫的年代,而不讀作零零年代、一零年代。 一個世紀有100年,公元1年~公元100年是1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是2世紀……依此類推。
一個年代有10年,10年~19年是10年代,20年~29年是20年代……90年~99年是90年代。另外,01年~09年稱XX世紀初,00年稱XX世紀末。
比如1967年是20世紀60年代,1903年是20世紀初,2000年是20世紀末。
公元前跟公元後基本相同,只不過起訖年順序相反。
比如公元前16世紀50年代是指公元前1559年~公元前1550年。

5. 歷史世紀怎麼算啊

沒有公式,從公元1年到100年為1世紀,100年到200年為2世紀,以此類推。

6. 歷史年代怎麼推算

翻字典後面的歷代王朝年號表。。。
都標清楚了哪個年號是多少年到多少年
幾百多個年號 只能靠工具書了

7. 歷史時期是如何計算的

這些都是公元紀年法的術語。
公元紀年法是以基督教義中耶專穌誕生的那一年為公元屬1年,之前的時間為公元前。
一個世紀有100年,公元1年~公元100年是1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是2世紀……依此類推。
一個年代有10年,10年~19年是10年代,20年~29年是20年代……90年~99年是90年代。另外,01年~09年稱XX世紀初,00年稱XX世紀末。
比如1967年是20世紀60年代,1903年是20世紀初,2000年是20世紀末。
公元前跟公元後基本相同,只不過起訖年順序相反。
比如公元前16世紀50年代是指公元前1559年~公元前1550年。

8. 歷史公元前世紀怎麼求

世紀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的,公元前123年應該說是公元前2世紀,公元前8年是公元前1世紀,你倒著往上推就可以了

9. 歷史的年代怎麼計算

千紀、世紀、年代問題 一 歷史學是一門以時、空為維度的科學。談及任何歷史事件、事物、人物等等,都要界定它的時間段落和空間范圍。歷史的空間范圍這里不去說它。歷史的時間段落則以年為本位度量單位。年也是社會生活的元單位。時間是運動的速度,空間是運動的范圍。年便是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比年小的時間單位有季、月、旬、周、日、時、分等。地球斜著身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 轉帶來了季節的變化。月最初是月亮環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圓缺盈虛一次的周期。公歷的月由此發展而來,但已有所不同。日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周又稱星期,最初與月相變化有關,恰為月亮圓缺一次1//4。以上的年、季、月、周、日都以天體運動為基準。旬、時分、秒的發明是為了精細地劃分時間段落和工作生活方便。時、分秒按照24進位和60進位嵌入日內,分秒不差。周 與年、月之間則不求除盡,讓它周而復始。如一年有52周多。這方面的匹配協調問題已解決得比較圓滿。 在史學界和社會生活方面,比年更大的度量單位有年代、世紀、千紀、萬年等,其中前三者比較常用。但在它們與年的匹配協調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其原因在於它們並不是以天體運動或別的什麼運動為基準,而是人為規定,約定俗成。於是可以這樣約定,也可以那樣俗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予和認同。 二 現在通用的公歷紀年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4世紀的希臘人、基督教史家攸西比烏斯(Eusebius,260-340)採用了統一的綜合編年法。6世紀的西班牙神學家伊西多爾(Isidore,560-636)在攸氏的基礎上提出了基督紀年法,即現行的公歷,它的起點是公元1年(A、D、I)。這個紀年及其起點也是主觀規定,習慣成自然的,並沒以運動或自然界的某一重大事件為基準。8世紀時英國教會史家比德(Bede,673-735)首先按公元紀年推算公元前的年數,依次定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Ⅲ、Ⅱ、Ⅰ B、C)等等。比德的推算沒有在公元前後之間定出一個公元零的[當時歐洲通用的羅馬數字無零(0)的形式],為後來的分歧和爭議埋下了病根。比德以後基督紀年法隨基督教勢力的擴展而得到越來越 廣泛的使用,我國也在辛亥革命後改行公元紀年。 16世紀時,為了將紀年序列劃分為比年大比千年小的年數段,採用了「世紀」一詞來表示100年的年數段。最早的應用是教會史家編纂的教會史《馬格德堡世紀》。基督教自來有千年王國、千的慶典的教義和說法。現代我國史學界引進後往往模仿世紀譯成「千紀」,其中有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是三聯書店出版的蘇聯科學院的鴻篇巨制《世界通史》十卷二十冊。也有的學者把幾千紀稱為「第幾千年紀」。我覺得那樣就比前者多了兩個字,沒「幾千紀」好。因為語言詞彙的發展規律便是在准確豐富的基礎上力求簡扼。 20世紀又出現了「年代」一詞,指十年這個時段。但「80年代」英語說eighties,「20世紀70年代」一般簡寫成1970s或1970』s,余類推。俄語則另有寫法……至此便形成了十年為一年代 ,十個年代為一世紀,十個世紀為一千紀的三年進位序列和比年大的三大時間度量單位。 從數學上講,世紀的紀年有從0至99和從1至100兩種演算法。公元前的世紀既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也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99年為前1世紀,前100年至前199年為前2世紀…… 不過公元前的事比較遙遠,相對不太重要,分歧爭議也不大,這里也就不去談這兩種劃分法的利弊得失了。我想,公元前的世紀不妨可統一為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余類推。如果硬要更精確,也可以把公元前200年、100年這樣的年份稱為公元前3、2世紀之交的一年,前2、1世紀之交的一年。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前某世紀上半葉、下半葉的時段恰與公元後相反。例如公元前12世紀上半葉指公元前1200年至前1149年,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指公元前50年至前1年。 在世界古代史中,公元前幾千紀的初期、上半期、中期、下半期、晚期的廉潔比較普遍。公元前一千紀指公元前1年至前1000年,公元前二(兩)千紀指公元前1001年至前2000年,余類推。當然也可以把前3000年、前2000年這樣的年份作為兩個千紀相交的一年。我想公元前20、19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初期;公元前20-16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公元前二千紀上半期;公元前17-13五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中期;公元前15-11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前兩千紀下半期;公元前12、11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晚期。 三 公元後的事情離現實較近,紀年逐漸細致化。千紀雖在世界史中也有時用到,但總的說來用得較少。常用的是世紀和年代。世紀本有從1到100和從0到99兩種計演算法,它們各有利弊,各有道理。這主要是個約定俗成,習慣成自然的問題。加上無公元零年,事情就有點復雜。我想公元後的世紀就姑且定為從0到99為一個世紀。這樣可避免1800年、1900年、2000年等年份無法納入某個年代的麻煩。因為一個年份應屬於某個年代,一個年代應屬於某個世紀。年不應跨年代、跨世紀。如果把公元後的世紀定為從1到100,則2001年便是21世紀的開端,而1990-1999年又已統一為20世紀90年代,那樣2000年便無年代可歸屬。把世紀定為從0到99還適應了許多人想早點跨入下個世紀下個千紀的願望。因為21世紀還是公元三千紀的第一個世紀。當然這樣一來公元1世紀便只能是從公元1年到99年。作為一個特例,公元1世紀便只有99年,留下了一點遺憾。以此類推,公元1800年至1899年為19世紀,1900年至1999年為20世紀,2000年至2099年為21世紀。21世紀和22世紀構成公元3千紀初期。 特別是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段問題時,要減去一年即沒有的公元零年,不可疏忽。例如,1989年我國曾隆重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1989+551=2540。但因無公元零年;得減去一年。所以本應在1990年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 四 本世紀以來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因而出現了「年代」。它指一個世紀的1/10,表示10年這個年數段。從數學上講,年代的紀年也有從0到9和從1到10兩種計演算法。《辭海》1970年版「世紀」條說,亦有主張1971-1980年為20世紀70年代者;1989年版說亦有主張1981-1990年為20世紀80年代者。我覺得年代應統一為從0 到9。例如20世紀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紀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如此劃分的原因在於,這樣一來,「幾」十年代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這個「幾」,比較方便。例如1970-1979年為70年代,其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七。還有,這樣外語也便於縮寫,如將80年代簡寫為1980s等。如果年代從1到10,英、俄 語等未見得能縮寫。因為那樣的劃分最後一年要進為1990。不過20年代以前的兩個年代尚無統一名稱或叫法(這也旁證了「年代」啟用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先不必忙著去補稱它們,本世紀初的兩個十年卻迫切需要定名。我認為,2010年至2019年應稱為21世紀「二十年代」。這樣與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叫法吻合、協調。一十年代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個「-」(10-19)。2000年至2009年的年代稱謂要費斟酌一些。漢語和外語都可以說「某世紀第一個十年」(the first clecade of a certain century)。但這樣說又不簡扼,難以被全社會普遍接受並流行開來。當然外語的局面簡寫形式仍可為2000s或2000』 s,不進外語的簡寫與口說不求一致,前已述及。如操英語的民族現在也在The Zips 、The Naughts、The Zilches、The Oh-Ohs之間徘徊。漢語的書面形式和口頭表述則應一致。我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可稱為零十年代、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等。在上述幾個選擇中,我認為零十年代最為科學,具有前途。一因其中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零(00-09),二因它與一十年代、二十年代等匹配。三因 (在數軸上)1以前的(自然)數是0。當然,最初叫零十年代有點拗口,不大習慣。但在生活中零作為詞素其使用已較為廣泛,漸為人們接受了。例如零點等於午夜24點,現在人們更愛說零點正(整)、零點15分,而不大愛說24點正(整)、24點15分。氣溫表上的零度人們則只能說零度,並在此基礎上說零上幾度,零下幾度。這樣的話,本世紀初的第一、第二個十年也就可以簡稱 為20世紀零十年代、一十年代了。自然,如果群眾更樂意接受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的廉潔也未嘗不可。不覺 有一個簡寫問題。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等的書面形式現在也可以並經常用阿拉伯數字簡寫為20年代、30年代等。以此類推 ,我們也可將一十年代、零十年代簡寫為10年代、00年代;但仍讀作用中文書寫的年代,而不讀作零零年代、一零年代。

10. 中國五千年歷史怎麼算的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最近,夏商周斷代工程己經取得突破性成就。學者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帝事夏一千年左右。這樣算來,從黃帶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陽發現了一座屬於黃帝時代的古城遺址-平糧台古城遺址,在這里發現了標志文明的青銅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學者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科學家還發現山東大波口文化中晚期?quot;陶文"與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脈相承的跡象,估計 "陶文"距今約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的一座古城遺址中又發現了一種與甲骨文差別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個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餘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勻,筆劃纖細。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學者們還發現了河圖和洛書。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閱讀全文

與歷史怎麼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