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了解歷史,初學者該看什麼書
建議了解歷史先從與自己生活接近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時期入手。也就是建議從內中國容歷史入手。針對中國歷史,推薦幾本常用歷史書。
首先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介紹內容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讀歷史的人沒有人不了解《史記》。《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全書生動完整真實的再現了歷史,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史書。
第三本推薦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這是由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⑵ 想了解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中國歷史嗎?那先看看上下五千年吧,《中國通史》等等,現在又很多歷史專的國民讀本,以記事為主,屬基本上沒有討論,都是以一個個小故事,串聯起來的,最好選插圖本,比較有興趣,不枯燥。
以後,對於歷史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後,若想深入地探究歷史事件背後的本質所在,再看一些學術類的書籍。
《國史大綱》,精品。
⑶ 想了解中國歷史,讀哪些歷史書比較好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現在的中國。而在此期間,更是發生過許多許多的重大事件,被流傳至今,為中國的歷史平添了一份色彩!
對於想要學習中國歷史的讀者來說,下面這幾本書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1、《上下五千年》
從黃帝至今,眾多歷史事例,人物都有詳細記載。對於里邊的文章,對於讀者來說也是更多的回憶和深思。嚴格按照時間線的順序來記載,對於歷史初學者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一直學習,而不是止步於課本,更多的歷史讀物正在等待大家去了解!
⑷ 想了解中國的歷史,看什麼書
《萬曆十五年》
《血酬定律》
還有
《追問歷史》
都是相當不錯關於中國歷史的書
還有
《劍橋中版國史》
不錯
要想權更加深入
就看看
《中國通史》
也可以看看《劍橋中國插圖史》,是從第三方的角度看待中國史的問題,很有趣!《資治通鑒》《二十四史》也可以看看,不過可能有點艱澀,趣味性就不高了,還有可以去圖書館查一下關於歷史方面的書,現在這一類的相當多,也很好找。
⑸ 想要了解中國古代歷史,該看什麼樣的書籍
看樓主回復很認真,我也多寫點吧,我給個建議,分幾步走:
1、綱領:先找個漢語詞典之類的,把詞典最後面的朝代、皇帝、年代、年號列表放身邊,這是個綱領性的東西。
2、脈絡:然後就看初高中歷史教科書,大致了解各個朝代之間的興替,主要事件的關系,理出歷史大的脈絡來就可以了,建議最好只看政治史和軍事史,至於經濟文化方面的可以以後有興趣了再去看。
3、重點:第三步就是看哪些事件、哪些年代、哪些人物自己感興趣,可以看教科書,也可以在「網路」之類的地方搜。
4、細節:第四步是對細節,比如「君王日常,朝中臣子的品級職位」之類的,一般中學,甚至大學的歷史教科書是沒有的,還是在網路上搜或者問吧,也可以下載一些專業性的歷史資料來琢磨,或者與歷史愛好者來交流吧。
5、如果有東西特別感興趣,又有耐性的話,還是找權威著作、論文或古文史料自己分析研究吧,不過到了這一步,已經可以稱之為骨灰級愛好者了。
附帶說點:①現在的歷史初高中歷史教科書越來越差了,越來越重視文化史、經濟史等等軟的東西,對政治和軍事介紹的越來越少,越來越簡單,實際上中國歷史的傳統最重視的就是政治和軍事這些硬的東西,所以教科書能提供的實在不多,老版本的教科書說不定好點;②寫小說的話,現代人無論再怎麼寫都不可能脫離我們自己的時代,就是古代細節搞的再細,古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脈絡我們也很難把握的,又不是搞專業,只要故事好看就行。
⑹ 了解學習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一、《上下五千年》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二、《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三、《資治通鑒》
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四、《中國通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⑺ 想要了解中國真正的歷史,該看什麼書呢
作為一個歷史愛來好自者,我想我們也算是同道中人了,想讀正史的話我建議你去看二十五史,知道二十五史都是哪些吧?如果感覺正史的古文難懂的話,那就去看《上下五千年》講述的是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人物和事跡。
⑻ 想了解歷史需要看什麼書謝謝了
歷史書來只要不是戲說的,是嚴自肅正規的歷史書都可以參考,如果覺得通史太浩瀚多了,可以找斷代歷史書籍(比如秦朝、漢朝等)。讀書同類都比較多,所以,最好注意的是,找專業書,找最薄的書,往往同樣內容書越厚,東西越多越復雜,其實內容差不多。
⑼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內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容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29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請採納
⑽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