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科學是最重要的知識
早在 19 世紀 60 年代, 斯賓塞就論述了科學教育的重要價值。 他認為,科學知識能夠讓人與大自然更加和諧相處,同時也能夠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且,他認為在科學學習過程中,兒童能夠一邊學習一邊促進個人認知水平的發展,提升其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同為英國學者的赫胥黎也肯定了科學教育具有心智訓練的作用。赫胥黎認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特點是個人直接與事實接觸,這也是對科學教育特點——從觀察中認識自然,總結規律,得出結論一一比較早期的描述。
1999年,世界科學大會在匈牙利召開。大會主題為 " 為了21 世紀的科學一一新的承諾",大會通過了兩個重要文件:《科學與利用科學知識的宣言》《科學議程一一行動框架》。《科學與利用科學知識的宣言》第十條明確指出,從小就學習科學知識是所有人受教育權利的一部分,科學教育對於人的發展、培養自身的科學能力和造就富有進取心和知識的公民都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十四條指出,各個層次和各種形式的科學教育是實行民主和確保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1.科學教育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源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推動社會進步既需要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也需要人類對科學技術的合理應用。
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科學與技術已經高度結合,科學技術已經直接成為一種生產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每個已經從事生產和經濟活動的人都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都要理解科學活動和技術創造的過程和意義。科學教育是促 進公眾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重要保障。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擴張,過度開發以及過度消耗引起了大量的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隨之而來的是人類社會矛盾激化等,這些情況的出現促使人類逐漸認識到人與自然協調相處的重要性, 同時也對科學的本質有了新的認識一一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自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的人。擁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的人,不是一昧地認為科學技術具有先進性,而是在認識到人類社會的先進性、科學技術發展的必要性以及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重要性的同時, 理解科學技術有著不可超越的規范。 這種意識並不是人類生來就有的,而是在接受科學教育的過程中, 不斷提升其對於科學本質的認識。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當代人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要適應當代人的生活環境,必須掌握最基本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科學教育幫助人掌握這些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推動人適應社會的發展,同時進一步推動社會進步。
2. 發展科學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途徑
全世界都在經歷由科學技術主導的巨大變革,特別是計算機科學領域和生命科學領域。計算機領域近十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發明以來, 計算機的體積不斷變小, 速度和性能卻不斷提升。十年前我們用的磁碟現在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生命科學領域的飛速發展也不斷創新高。基因工程高速發展,人造器官在實驗室領域已經能夠實現。腦科學研究不斷有新的成果,此外,幹細胞研究、納米疫苗等工作都取得重大進展。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科學技術一直促使世界發生變革,一直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可以說,科學技術的實力決定著國家的力量,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2004年,國際科學院組織 (IAP) 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報告一一《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世界范圍內建設科學技術能力的戰略》。報告重點闡述了科學技術能力的建設對於全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報告指出推動科學技術能力建設,需要提供全方位、各個層次的高質量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在培養年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方面要給予更多關注,並且要培養、吸引和留住本國的科學技術人才。
隨著地球資源的不斷減少,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狀況下, 科學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毫無疑問,科學的發展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國家的發展,核心是自主創新,關鍵是人才。科學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同時,教育是國家之本,沒有教育培養人才,國家難以前進。大量高水平的科技精英和傑出的創業者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之一。但是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國家的發展也需要數以億計的普通勞動者。因此,提升廣大普通勞動者的素質是國家整體實力提升的基礎。而這一切都需要科學教育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對下一代進行科學探究的引導,讓學習者學會探索自然的方法,培養其正確的科學態度,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國都已認識到科學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
3.提高科學教育水平是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的關鍵
自 20 世紀 80 年代美國掀起科學教育改革的浪潮後,世界范圍內對於科學教育的目標達成共識: 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我國在21世紀初實施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科學課程的目標是促進全體學生提升科學素養。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的體驗和學習,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科學教育通過教會學生探索自然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積極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養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他們不斷提升科學素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 每三年對15歲學生的科學素養水平進行測試,目的之一也是了解各國科技人才的培養情況。通過測試學生的科學素養水平,了解各國科學教育的水平。在我國,科學教育水平同樣也是青少年和公眾科學素養水平的關鍵。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以下簡稱中國科協) 實施的2010 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是3.27%,與歐盟、美國、日本等相比都還有較大的差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 ( 2011 -2015 年) 》提出,到2015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 5%。要達到這個目標,達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大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水平迫在眉睫。依據中國科普研究所的研究結果: 基礎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水平的主渠道。青少年是明天的公民,青少年科學素養水平直接關系公民科學素養水平。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的主要途徑在於基礎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質量。
⑵ 為什麼說"史識"比"史實"更重要
「史識」是以人為主觀的,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認識歷史,總結歷史經內驗。而「史實」只是容客觀的歷史真相,有人說成王敗寇,但不管歷史是否真實,人們看待歷史的觀點總歸要有著自己的一點看法和啟迪,這也是學歷史的目的。個人見解,說錯勿怪!
⑶ 歷史學為什麼重要
我相信來大部份的人對歷史的自認知,是從電視裡面學到的。
但其實電視里的東西,是經過多重加工的。
為了更迎合大眾口味,什麼人都要加段愛情故事才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歷史是很重要的。因為學了歷史,我們才知道原來還有人比我們更慘。學了歷史我們才知道原來古代有那麼多聰明的人。
歷史能給我們心靈上的安慰,就好像有人在跟我們說,跟他們比你遇到的事都不算事。
歷史能開啟我們的智慧,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前人早已經歷過,我們何不向他們學習。
為什麼有的人提起某個國家,會湧起心裡最深沉的痛,而有的人卻 無動於衷。
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們的過去,未來是我們發展方向,而過去才是我們的起源。一個連起源都不知道的人,他真的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裡嗎?
前人為了讓歷史流傳下來,甚至不顧生死。我相信能讓一些人連死都不怕的東西,一定是很重要,很寶貴的東西。
⑷ 歷史很重要嗎為什麼要學這個
歷史教會了我們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避免歷史中出現的悲劇在現在出現。讀史使人明智。這個「明智」內涵非常豐富: 一,你通過學習歷史,可以了解古今中外曾經發生的事情,增廣見識; 二,任何事物都有前因後果,目前人類社會的任何現象都有它的過去,都與它的過去緊密相關,就像今天你14歲,你現有的身材、性格、知識都與你過去的成長有關。當你了解事情的過去,你就理解它的今天。如中日之間的尷尬關系與曾經的日本侵華相關;恐怖分子的恐怖襲擊是政權或國家之間的歷史沖突的遺留;等等; 三,歷史不會重復,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如果你了解歷史,今天發生的某些和歷史相近的現象你就可以有所預測它的本質和發展趨勢,也可以幫你作出決定。知道「一國兩制」嗎?它的智慧就是為了使兩種人能夠在一起和睦相處,就用相應的方式去滿足他們不同的習慣和需要。這是鄧小平的創造,但他的靈感也來自歷史,如遼朝用過的「南北面官制」,「用漢制治漢人,用國制治國人。」你明白了嗎?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靈感。 總之,當你認真地、充滿興趣地去學習歷史,你會發現自己的想法會與眾不同,看問題會比別人透徹、清楚,這就是歷史給你的智慧。 我高中分科時選的是歷史,大學也是歷史專業,現在是中學歷史教師;我曾經懷疑過自己的選擇,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我越來越清楚自己有多麼幸福。呵呵。 歷史專業不單可以做歷史老師,也可以成為行政人員,還可以進入博物館做講解員、研究員等,文員也可以的。相對英語等其他科目來說,可能是就業面不是太廣。建議你把它當作興趣吧,閑事多看歷史書,不是專業人員不用看太專業的,看看冷成金的作品吧,比較適合興趣者。 祝你在歷史興趣中找到智慧與快樂。
⑸ 歷史 科普是什麼
科普就是科學技術普及的簡稱。人類的科學和技術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技術專的研究與開發;二是屬科學技術的傳播與人才培養。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普就是把人類研究開發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融化於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通過多種方法,多種途徑傳播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使之為公眾所理解,用以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培養人才,發展生產力,並使公眾有能力參與科技政策的決策活動,促進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⑹ 為什麼歷史沒有語文重要,我覺得歷史應該比語文重要
如果語文說不好,就不存在歷史了。
想想看,承載文明的語文都學不好,你讓人類歷史還怎麼繼續啊。
⑺ 為什麼歷史比政治更有魅力
歷史是人類共有的歷史,而政治是統治者的舞台,所以,歷史就顯得更內大眾化,人人都可參與容,人人都離不開歷史,而政治則是茶餘飯後偶爾探討的對象!
第一,「以史為鑒,可以知新替。」過去的歷史,深深地影響著當前的一切,對統治階級來說,不可不研究思考。而政治則是一個時期,或者一個朝代的影響產物。比如,漢朝選官用的是察舉制,而到了隋朝就用了科舉制。但是,不管是漢朝的察舉制還是隋朝的科舉制,都是歷史的一部分。都是後來人在人才選擇上參考的對象。
第二,歷史的概念要比政治大的多。政治包含在歷史中。過往的事都可以成為歷史,但不都是政治!王侯將相的故事可以成為歷史,布衣百姓的事也可以成為歷史,詩書禮儀可以成為歷史,民間小調可可以是歷史。所以,歷史的概念大,涉足范圍極廣,可滿足不同人不同的需求。相比之下,政治就顯得很單調了,都是統治階層的故事。綻放的光芒也就有限了!
⑻ 學習科學和數學比學習歷史文化重要的原因
我想說誰告訴你的?反過來說這句話也不一定是對的,但是這么說肯定是錯的內,語文是母語,歷史容是研究自然社會發展,感受社會進步的語言,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本語言,科學則是學習自然科學的必備條件,他們同樣都是重要的,只是對於考試來說,有些你會比較擅長,有些不太行而已。你可以在數理化上多花點時間但是絕對不能在思想上輕視文科,後果是難以想像的。
所以說哦,孩紙你要好好讀書,要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健全人,不要聽現在某些所謂的「主課」「副科」,你要知道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修養和探究自然真相,尋求真理,追求真相的途徑。某一些老師所說的「方法」只是為了應試,雖然活在現實中你不得不去適應他,但是你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能一味追求分數,同時也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不然就會在繁重的學業中迷失自我,淪為學習的機器。好好 把握自己的未來,孩紙,想要立足於社會,就要活出自己的人格來!
⑼ 少兒科普為什麼要人文與科學結合
科普就是科學技術普及的簡稱.人類的科學和技術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二是科學技術的傳播與人才培養.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普就是把人類研究開發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融化於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通過多種方法,多種途徑傳播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使之為公眾所理解,用以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培養人才,發展生產力,並使公眾有能力參與科技政策的決策活動,促進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科普有哪些主要特點
1、從傳播目的看,科普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公眾理解科學,掌握科學技術,提高科學素質.
2、從傳播內容看,科普不受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制周期的限制,可以隨時把最新科學思想和最新科技成果向公眾傳播,以適應當代迅猛發展、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全球化的形勢需要.
3、從傳播的形式看,科普形式多樣,途徑靈活,因需施普,因材施教,有利於人的個性和特長發展,由此,科普是群眾性的.同時,通過實驗、示範、培訓、交流、服務,把科普與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可直接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
根據社會和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開展科普是當前有效的、比較流行的方式,因此科普的社會性是顯著的,科普與人文科學相結合、突出對人的關愛是科普形式發展的又一新趨勢.
科普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科普具有經濟、教育、文化、社會和科學等功能,在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中一直占據重要的地位.縱觀人類歷史,一些重大科學思想和技術成就的傳播、普及,曾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劃時代的推動作用.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已經進入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大力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激活全體勞動者的創新潛能,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得以廣泛應用,使科學思想在全社會廣泛傳播,倡導積極向上的先進文化和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對於從根本上鏟除愚昧迷信等腐朽落後文化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對於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全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維護社會穩定,強國富民,增強綜合國力,加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