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宴飲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宴飲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03 08:19:47

⑴ 宴飲詩的定義

又稱燕飲詩或宴飲詩。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容,是周人重禮樂、版尚親情、篤友誼權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禮樂文明的產物。如《小雅·鹿鳴》、《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賓之初筵》、《大雅·行葦》等。

⑵ 宋詞產生的歷史背景誰知道啊

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在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內物質生活的豐富容,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其時,不但宮廷內設有教場,在許多城市也都有歌樓伎館,甚至有些官僚豪紳家裡也有歌伎舞女,這種社會風尚為宋詞的普遍發展提供了條件。宋詞數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編的《全宋詞》,含著名詞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麼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台,並成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見詞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影響久遠。
有問題請及時詢問或著回復。。。
若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則更是我的榮幸;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不竭動力!o(∩_∩)o

⑶ 古代宴飲的過程是什麼

1迎賓,將賓客迎入席。
2宣禮,宣布宴會開始。
3起宴,就是上菜,古代是分餐制,上菜布菜。
4樂舞,就是宴飲間的樂舞助興。

⑷ 唐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急

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在宋代,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興起,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其時,不但宮廷內設有教場,在許多城市也都有歌樓伎館,甚至有些官僚豪紳家裡也有歌伎舞女,這種社會風尚為宋詞的普遍發展提供了條件。宋詞數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編的《全宋詞》,含著名詞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麼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台,並成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見詞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影響久遠。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詩人,象滿天的星斗一樣。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是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是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采、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⑸ 宴飲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印影師生長的歷史背景的話,是當時的時代決定的。

⑹ 《詩經》中史詩、婚戀詩、宴飲詩、戰爭詩的特點及其代表作

有兩種解答,可以互參一下
祭祀詩與史詩
在《大雅》和《頌》中保存了許多祭祀祖先、追溯部族起源和興盛、贊頌祖先的豐功偉業的詩歌。這些詩雖以歌功頌德為主,但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大雅》中五篇周人的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系統記述了周人從始祖後稷誕生到武王伐紂的歷史過程。
《婚戀詩
婚戀詩在《詩經》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不僅數量眾多,內容豐富,而且也是《詩經》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它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自由戀愛的歌唱。這類作品有的大膽而直率,如《鄭風·溱洧》寫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邊,相約遊玩的快樂場景;《召南·摽有梅》是一位待嫁女子的歌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無保留地展露出來。《召南·野有死麕》寫男女幽會嬉戲,更是十分大膽放盪。另一類作品則比較含溫文典雅,如《周南·關雎》寫輾轉反側求之不得的愛慕之情;《邶風·靜女》以饋贈信物抒寫純真的愛情,嫻靜美好;《陳風·月出》描寫月下美人的綽約風姿,明麗而純潔。
2、表現相思和愛情受阻的詩。如《鄭風·狡童》里頭姑娘因為相思而寢食難安;《秦風·蒹葭》通過描繪一個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境界,刻畫了詩人徘徊追思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對伊人可望不可及的惆悵與失落。
《詩經》中的一些詩在歌唱戀愛的同時也反映了某些相關的社會問題。如《鄭風·將仲子》寫女子與心上人傾心相愛,但是又懼怕父兄的反對和旁人的風言風語,婉曲之中不乏怨尤。《鄘風·柏舟》表現了同樣的遭遇,她的戀愛遭到了母親的反對,只有呼天喚地以示抗爭。這類詩歌反映的社會問題,是愛情同禮教、社會輿論的矛盾。她們愛情的障礙不是戀人之間的感情糾葛,而是外來的社會壓力。
3、描寫美滿婚姻生活的詩。如《周南·桃夭》以艷麗的桃花起興,祝福新娘家庭和睦,生活幸福。《鄭風·女曰雞鳴》以夫婦對話的形式,寫清晨起床的一個片段,饒有風趣,表現了夫婦纏綿恩愛的情意。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4、棄婦詩。《詩經》還有幾篇作品是被丈夫遺棄的婦女的詠唱。其中以《邶風·谷風》和《衛風·氓》最有名。這兩首詩都敘述了女主人公對丈夫忠貞不二、辛勞持家卻被無情遺棄的悲慘遭遇,但是又風格各異。《谷風》傷怨丈夫喜新厭舊,悲悲切切,哀怨纏綿;《氓》則通過自己與丈夫在行止、情義等方面的對照,控訴丈夫始亂終棄的行徑,表現出清醒果決的態度。
《燕饗詩
《詩經》中有一類作品專門描寫貴族宴飲的場面,是為燕饗詩。這類詩歌是穩固的宗法社會的產物。貴族的宴會往往是出於維系禮法、敦親睦義的需要,而宴飲儀式則是禮的一種體現,因此這類詩歌總是贊美和樂融洽的氛圍,井井有條的秩序;而對放縱失儀之舉則加以諷刺。著名的作品有《小雅·鹿鳴》和《小雅·賓之初筵》。
征役詩
征役詩是指那些以戰爭、徭役為題材的作品。這些詩歌抒寫征役之困頓,勞逸之不公,如《小雅·北山》《召南·小星》;傾訴骨肉離散、夫妻暌違的痛苦,以及征夫、思婦的兩地相思和對安樂生活的嚮往,如《小雅·採薇》、《豳風·東山》、《衛風·伯兮》、《王風·君子於役》。當然也有慷慨赴敵的作品,如《秦風·無衣》表現的就是秦人同仇敵愾,抗禦外侮的精神。
http://..com/question/14929397.html?si=3
祭祖頌歌:

上古祭祀活動盛行,許多民族都產生了贊頌神靈、祖先,以及祈福禳(ráng)災的祭歌。我國古代也特別重視祭祀,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頌」中的祭祀詩,大多是以祭祀、歌頌祖先為主,或敘述部族發生、發展的歷史,或贊頌先公先王的德業,總之是歌功頌德之作。但這些作品也有其歷史和文學價值。周族史詩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贊頌了後稷、公劉、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業績,反映了西周開國的歷史。從《生民》到《大明》,周人由產生到逐步強大,最後滅商,建立統一王朝的歷史過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現。五篇史詩,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偉大業績,社會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隸制國家的轉化,以及推翻商人統治的斗爭,是他們壯大發展的歷史寫照。因此,它們與後世的廟堂文學有明顯的區別。
《詩經》中還有以君臣、親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容的燕饗詩,更多地反映了上層社會的歡樂、和諧。周代是農業宗法制社會,宗族間相親相愛的關系是維系社會的重要紐帶。周之國君、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親,周統治者十分重視血緣親族關系,利用這種宗法關系來加強統治。燕饗不是單純為了享樂,而有政治目的。在這些宴飲中,發揮的是親親之道,宗法之義。《詩經》中許多其他題材的作品也都表現出濃厚的宗法觀念和親族間的脈脈溫情。《小雅·鹿鳴》。
戰爭徭役詩:

戰爭與徭役為主要題材的敘事和抒情詩稱為戰爭徭役詩,這類詩大概有30首。戰爭與徭役在作品中一般被稱為「王事」:王事靡盬,不遑啟處。(《小雅·採薇》)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唐風·鴇羽》)王事靡盬,憂我父母。(《小雅·北山》)

參加戰爭和徭役,是周人必須履行的義務。戰爭徭役詩的主旋律:由於周人重農尊親,所以從總體上看,戰爭和徭役詩,大多表現為對戰爭、徭役的厭倦,含有較為濃郁的感傷思鄉戀親的意識。從而凸現了較強的周民族農業文化的心理特點。《詩經》反映戰爭徭役有兩種情況:

其一、對周邊民族的抵禦與進攻(積極防禦)。自西周建國,不斷受到外來侵擾,北方的玁狁(戎狄),東南的徐戎、淮夷,南方的荊楚。這些部族尚處於游牧階段,未進入文明的門口,文化水準的差異及對子女財帛的垂涎(xian),使他們對農業為主體的較為富庶的周民族發動進攻。於是就有了戰爭詩。《小雅·採薇》《秦風·無衣》(與玁狁)《大雅·常武》《大雅·江漢》(與荊楚)周族創造的是農業文明,周人熱愛和平穩定的農業生活環境。因此,更多的戰爭詩表現出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嚮往,充滿憂傷的情緒。如《小雅·採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歸途中所賦。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為保家衛國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說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詩人對侵犯者充滿了憤怒,詩篇中洋溢著戰勝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又對久戌不歸,久戰不休充滿厭倦,對自身遭際無限哀傷。

其二、對內鎮壓叛亂的。武王滅殷之後,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於殷國,並讓管叔、蔡叔、霍叔監督武庚。武王死後,周公當政,武庚、管叔和蔡叔及徐國、奄國相繼背叛,周公率兵東征。經歷了三年的激戰,最後平定了叛亂。如《豳風·東山》。《豳風·東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厭戰情緒了。出征三年後的士兵,在歸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像著家鄉的景況和回家後的心情。「我」久征不歸,現在終於脫下戎裝,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軍打仗了。歸家途中,觸目所見,是戰後蕭索破敗的景象,田園荒蕪,土鱉、蜘蛛滿屋盤旋,麋鹿游盪,螢火蟲閃爍飛動,但這樣的景象並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獨守空房,盼望著「我」的歸來。遙想當年新婚時,喜氣洋洋,熱鬧美好的情景,久別後的重逢,也許比新婚更加美好?這里既有對歸家後與親人團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對前途未卜的擔憂,整首詩把現實和詩人的想像、回憶結合在一起,極為細膩地抒寫了「我」的興奮、傷感、歡欣、憂慮等心理活動。詩人對戰爭的厭倦,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婚戀詩。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詩作,在《詩經》中佔有很大比重,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戀,相思相愛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場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詩,還有表現不幸婚姻給婦女帶來痛苦的棄婦詩。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國風」之中,是《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動人的篇章。

《詩經》中的情詩,廣泛反映了那個時代男女愛情生活的幸福歡樂和挫折痛苦,充滿坦誠、真摯的情感。有單相思的詩:《周南·關睢》;男女相互愛慕的詩:《邶風·靜女》;女子對男子的思念:《鄭風·子衿》、《鄭風·出其東門》;爭取婚姻自由的詩:《鄘風·柏舟》;棄婦詩:《衛風·氓》和《邶風·谷風》。
http://..com/question/13452759.html?si=2

⑺ 唐詩產生歷史背景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代的詩。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元曲」之說。

大部分唐詩都收錄在《全唐詩》,自唐朝開始,有關唐詩的選本不斷涌現,而流傳最廣的當屬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

按照時間,唐詩的創作分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早期詩人承襲南朝宮體詩,用詞多華藻綺麗空洞,以上官體為代表,主要詩人有李世民、虞世南、禇亮、李百葯、上官儀、上官婉兒等等。

初唐中期詩人代表為文章四友和沈宋體,文章四友是指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四人。沈宋體代表為沈佺期和宋之問。他們一方面沾染了宮體詩的習氣,一方面也寫了些描寫真情實感的好詩。

初唐晚期詩人主要有王績和「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一掃萎靡的宮廷詩風,描寫了真實生活。

盛唐
盛唐詩人流派眾多。

盛唐前期詩人張九齡、王翰、王灣以及吳中四友賀知章、包融、張旭、劉昚虛。

田園詩派有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綦毋潛、丘為等。

邊塞詩派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崔顥、李頎等。

李白被譽詩仙,他創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杜甫被譽詩聖,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兩人合稱「李杜」。

中唐
承繼杜甫樂府詩的精神,中唐早期的樂府詩人元結、顧況之、戎昱和戴叔倫寫詩指責朝廷宮吏,陳述民生疾苦。

繼盛唐的王孟之後,中唐的山水詩也有發展,主要詩人有劉長卿、韋應物等。

邊塞詩此時仍在延續,代表詩人為李益、盧綸等。

大歷十才子包括錢起、盧綸、吉中孚、韓翊、司空曙、苗發、崔峒、耿諱、夏侯審、李端。他們的詩歌很少反映社會的動亂和人民疾苦,大多數是唱和、應制之作。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他們詩歌的基本主題。
晚唐
晚唐前段詩分兩大派,杜牧、張祜、許渾、趙嘏、馬戴、劉滄等人風格清俊豪邁,健爽悲涼,往往在歷史的憑吊中寄寓著衰世的感慨。

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等人多綺麗濃艷之作,開艷麗詩風,以救孟郊、賈島以來的清苦枯槁之病。

杜牧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以別中唐的李白、杜甫,為晚唐詩壇雄長。杜牧俊爽悲慨、風骨豪邁,李商隱歸縟麗於沉鬱、寓深意於綺思,自成一體。

晚唐後段詩也分兩大派,一群是羅隱、聶夷中、杜荀鶴、皮日休、陸龜蒙等刺時憤世的尚俗詩人。一群是韋庄、司空圖、鄭谷、韓偓等傷時憂生的清麗詩人。他們都擅長近體,一般多纖巧而少渾朴,多直露而少含蓄,多佳句而少完篇,多雕琢而少圓融。

⑻ 詩經宴飲詩的定義(具體)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⑼ 《將進酒》寫作背景是什麼詳細!!

寫作背景:

自開元末年起,唐朝的政治就一步步走向了腐敗之路,各種各樣的矛盾先後涌現,而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顯得尤為突出。此外,法律與制度也開始崩壞,土地兼並的問題日趨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府兵制也難以再支撐下去,唐朝帝國真正走向了衰落。

此時,李白卻懷抱經邦濟世、救國救民的希冀,被唐玄宗召進長安,開始了為官生涯。然而,在京城的生活卻讓他大失所望,他在朝廷中只是擔任文學侍從,並沒有大展拳腳的機會。

於是,他感到十分苦惱和不滿,他不願意和腐朽的統治階級同流合,也不願對權佞之臣溜須拍馬。他這種輕蔑而孤傲的態度,導致他最終遭到了讒言詆毀。最後,他被趕出長安,遭遇了仕途上的重大挫折。

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

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郁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9)宴飲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擴展閱讀

唐代李白《將進酒》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你難道沒有看見嗎?那黃河之水猶如從天上傾瀉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來不會再往迴流。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發?早晨還是青絲到了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幹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也能夠再次獲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需要也應當痛快地喝三百杯。岑勛,元丹丘,快點喝酒,不要停下來。
我給你們唱一首歌,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算不上什麼珍貴,只希望能醉生夢死而不願清醒。

自古以來聖賢都是孤獨寂寞的,只有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年設宴平樂觀,喝著名貴的酒縱情地歡樂。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只管把這些錢用來買酒一起喝。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兒子喊出來把這些東西都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盡的長愁!

詩詞賞析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標題的意思為「勸酒歌」,內容多是詠唱喝酒放歌之事。在這首詩里,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消愁,感嘆人生易老,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這首詩十分形象的體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熱情豪放。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生幾何,及時行樂,聖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願在長醉中了卻一切。

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騰入海,一去不復重返,如此,應及時行樂,莫負光陰。「天生」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聖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並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了詩人內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結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

本詩深沉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沉著,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李白的人生,可謂是悲劇的人生。

《將進酒》一詩,是其悲劇人生的寫照。有人稱《將進酒》是李白詩歌藝術的顛峰之作,也有人稱那不過是他醉酒後的胡言亂語。其人,其詩,其酒,三位一體,方是真正的李白。

⑽ 早期白話詩產生的歷史背景

「五四」文學革命在創作實踐上是從白話詩的寫作開始的,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中的「八事版」相當一部分是權對詩歌革命而發的,如反對用典對仗、反對舊詩詞的無病呻吟、濫用套語,主張廢駢等。劉半農在《我之文學改良觀》中,也積極鼓吹詩歌革命,提出「於有韻詩之外別增無韻之詩」等具體意見

閱讀全文

與宴飲詩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