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紀和年代怎麼算,
世紀的計算:一百年算一世紀。西方以耶穌出生的那年算為公歷的公元元年,但是從公元元年到公元99年是沒有0世紀這種說法的,稱為一世紀,所以世紀總比紀年早以為。
比如公元100——199年稱為二世紀,公元1800——1899稱為19世紀,公元2000年——2099年是2世紀;公元前的道理是一樣的,但是和公元後相反,公元前2099到公元前2000年稱之為公元前21世紀。
年代的計算:
1、公元某世紀初:即公元1年到公元19年。
2、公元某世紀二十年代:公元20年到公元29年。
3、公元某世紀三十年代:公元30年到公元39年。
4、公元某世紀四十年代:公元40年到公元49年。
5、公元某世紀五十年代:公元50年到公元59年。
6、公元某世紀六十年代:公元60年到公元69年。
7、公元某世紀七十年代:公元70年到公元79年。
8、公元某世紀八十年代:公元80年到公元89年。
9、公元某世紀九十年代:公元90年到公元99年。
年代計算注意事項:
其中0到19是沒有年代的,這不必驚奇,因為"年代"作為"十年"這個概念並沒有多久的歷史,也沒有非常權威的定義,人們用多了也就約定俗成了。
2000年作為21世紀第一年算哪個年代,人們用年代這個概念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它,碰上了,大家都叫它"21世紀初",那它就不必規劃到年代裡,同時0到19年稱為某世紀初。
年代解釋:
1. 時代
晉謝靈運《會吟行》:「自來彌年代,賢達不可紀。」 唐張說《贈崔公》詩:「事隨年代遠,名與圖籍留。」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年代大訛,何足為典要。」魏鋼焰《寶地--寶人--寶事》:「兩塊門板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層蓋一層的粉筆字跡,仔細一看,就看出這是不同年代寫的。」
2. 年數
《金瓶梅詞話》第六一回:「西門慶道:『那個是常在我家走的 郁大姐 ,這好些年代了。』」洪深《青龍潭》第三幕:「到底年代太久,銹得不成樣子了,還有用嗎?」
3. 特指一個朝代經歷的時間
唐韓愈《諫迎佛骨表》:「 宋 齊 梁 陳元魏以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
4. 每一世紀中從「……十」到「……九」的十年,首年為年代之首,如1920-1929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1950-1959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貳』 歷史世紀怎麼算啊
沒有公式,從公元1年到100年為1世紀,100年到200年為2世紀,以此類推。
『叄』 世紀,年代怎麼計算的啊
千紀、世紀、年代問題
一
歷史學是一門以時、空為維度的科學。談及任何歷史事件、事物、人物等等,都要界定它的時間段落和空間范圍。歷史的空間范圍這里不去說它。歷史的時間段落則以年為本位度量單位。年也是社會生活的元單位。時間是運動的速度,空間是運動的范圍。年便是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比年小的時間單位有季、月、旬、周、日、時、分等。地球斜著身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
轉帶來了季節的變化。月最初是月亮環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圓缺盈虛一次的周期。公歷的月由此發展而來,但已有所不同。日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周又稱星期,最初與月相變化有關,恰為月亮圓缺一次1//4。以上的年、季、月、周、日都以天體運動為基準。旬、時分、秒的發明是為了精細地劃分時間段落和工作生活方便。時、分秒按照24進位和60進位嵌入日內,分秒不差。周
與年、月之間則不求除盡,讓它周而復始。如一年有52周多。這方面的匹配協調問題已解決得比較圓滿。
在史學界和社會生活方面,比年更大的度量單位有年代、世紀、千紀、萬年等,其中前三者比較常用。但在它們與年的匹配協調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其原因在於它們並不是以天體運動或別的什麼運動為基準,而是人為規定,約定俗成。於是可以這樣約定,也可以那樣俗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予和認同。
二
現在通用的公歷紀年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4世紀的希臘人、基督教史家攸西比烏斯(Eusebius,260-340)採用了統一的綜合編年法。6世紀的西班牙神學家伊西多爾(Isidore,560-636)在攸氏的基礎上提出了基督紀年法,即現行的公歷,它的起點是公元1年(A、D、I)。這個紀年及其起點也是主觀規定,習慣成自然的,並沒以運動或自然界的某一重大事件為基準。8世紀時英國教會史家比德(Bede,673-735)首先按公元紀年推算公元前的年數,依次定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Ⅲ、Ⅱ、Ⅰ B、C)等等。比德的推算沒有在公元前後之間定出一個公元零的[當時歐洲通用的羅馬數字無零(0)的形式],為後來的分歧和爭議埋下了病根。比德以後基督紀年法隨基督教勢力的擴展而得到越來越
廣泛的使用,我國也在辛亥革命後改行公元紀年。
16世紀時,為了將紀年序列劃分為比年大比千年小的年數段,採用了「世紀」一詞來表示100年的年數段。最早的應用是教會史家編纂的教會史《馬格德堡世紀》。基督教自來有千年王國、千的慶典的教義和說法。現代我國史學界引進後往往模仿世紀譯成「千紀」,其中有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是三聯書店出版的蘇聯科學院的鴻篇巨制《世界通史》十卷二十冊。也有的學者把幾千紀稱為「第幾千年紀」。我覺得那樣就比前者多了兩個字,沒「幾千紀」好。因為語言詞彙的發展規律便是在准確豐富的基礎上力求簡扼。
20世紀又出現了「年代」一詞,指十年這個時段。但「80年代」英語說eighties,「20世紀70年代」一般簡寫成1970s或1970』s,余類推。俄語則另有寫法……至此便形成了十年為一年代
,十個年代為一世紀,十個世紀為一千紀的三年進位序列和比年大的三大時間度量單位。
從數學上講,世紀的紀年有從0至99和從1至100兩種演算法。公元前的世紀既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也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99年為前1世紀,前100年至前199年為前2世紀……
不過公元前的事比較遙遠,相對不太重要,分歧爭議也不大,這里也就不去談這兩種劃分法的利弊得失了。我想,公元前的世紀不妨可統一為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余類推。如果硬要更精確,也可以把公元前200年、100年這樣的年份稱為公元前3、2世紀之交的一年,前2、1世紀之交的一年。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前某世紀上半葉、下半葉的時段恰與公元後相反。例如公元前12世紀上半葉指公元前1200年至前1149年,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指公元前50年至前1年。
在世界古代史中,公元前幾千紀的初期、上半期、中期、下半期、晚期的廉潔比較普遍。公元前一千紀指公元前1年至前1000年,公元前二(兩)千紀指公元前1001年至前2000年,余類推。當然也可以把前3000年、前2000年這樣的年份作為兩個千紀相交的一年。我想公元前20、19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初期;公元前20-16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公元前二千紀上半期;公元前17-13五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中期;公元前15-11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前兩千紀下半期;公元前12、11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晚期。
三
公元後的事情離現實較近,紀年逐漸細致化。千紀雖在世界史中也有時用到,但總的說來用得較少。常用的是世紀和年代。世紀本有從1到100和從0到99兩種計演算法,它們各有利弊,各有道理。這主要是個約定俗成,習慣成自然的問題。加上無公元零年,事情就有點復雜。我想公元後的世紀就姑且定為從0到99為一個世紀。這樣可避免1800年、1900年、2000年等年份無法納入某個年代的麻煩。因為一個年份應屬於某個年代,一個年代應屬於某個世紀。年不應跨年代、跨世紀。如果把公元後的世紀定為從1到100,則2001年便是21世紀的開端,而1990-1999年又已統一為20世紀90年代,那樣2000年便無年代可歸屬。把世紀定為從0到99還適應了許多人想早點跨入下個世紀下個千紀的願望。因為21世紀還是公元三千紀的第一個世紀。當然這樣一來公元1世紀便只能是從公元1年到99年。作為一個特例,公元1世紀便只有99年,留下了一點遺憾。以此類推,公元1800年至1899年為19世紀,1900年至1999年為20世紀,2000年至2099年為21世紀。21世紀和22世紀構成公元3千紀初期。
特別是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段問題時,要減去一年即沒有的公元零年,不可疏忽。例如,1989年我國曾隆重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1989+551=2540。但因無公元零年;得減去一年。所以本應在1990年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
四
本世紀以來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因而出現了「年代」。它指一個世紀的1/10,表示10年這個年數段。從數學上講,年代的紀年也有從0到9和從1到10兩種計演算法。《辭海》1970年版「世紀」條說,亦有主張1971-1980年為20世紀70年代者;1989年版說亦有主張1981-1990年為20世紀80年代者。我覺得年代應統一為從0
到9。例如20世紀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紀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如此劃分的原因在於,這樣一來,「幾」十年代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這個「幾」,比較方便。例如1970-1979年為70年代,其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七。還有,這樣外語也便於縮寫,如將80年代簡寫為1980s等。如果年代從1到10,英、俄
語等未見得能縮寫。因為那樣的劃分最後一年要進為1990。不過20年代以前的兩個年代尚無統一名稱或叫法(這也旁證了「年代」啟用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先不必忙著去補稱它們,本世紀初的兩個十年卻迫切需要定名。我認為,2010年至2019年應稱為21世紀「二十年代」。這樣與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叫法吻合、協調。一十年代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個「-」(10-19)。2000年至2009年的年代稱謂要費斟酌一些。漢語和外語都可以說「某世紀第一個十年」(the first clecade of a certain century)。但這樣說又不簡扼,難以被全社會普遍接受並流行開來。當然外語的局面簡寫形式仍可為2000s或2000』 s,不進外語的簡寫與口說不求一致,前已述及。如操英語的民族現在也在The Zips
、The Naughts、The Zilches、The Oh-Ohs之間徘徊。漢語的書面形式和口頭表述則應一致。我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可稱為零十年代、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等。在上述幾個選擇中,我認為零十年代最為科學,具有前途。一因其中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零(00-09),二因它與一十年代、二十年代等匹配。三因
(在數軸上)1以前的(自然)數是0。當然,最初叫零十年代有點拗口,不大習慣。但在生活中零作為詞素其使用已較為廣泛,漸為人們接受了。例如零點等於午夜24點,現在人們更愛說零點正(整)、零點15分,而不大愛說24點正(整)、24點15分。氣溫表上的零度人們則只能說零度,並在此基礎上說零上幾度,零下幾度。這樣的話,本世紀初的第一、第二個十年也就可以簡稱
為20世紀零十年代、一十年代了。自然,如果群眾更樂意接受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的廉潔也未嘗不可。不覺 有一個簡寫問題。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等的書面形式現在也可以並經常用阿拉伯數字簡寫為20年代、30年代等。以此類推 ,我們也可將一十年代、零十年代簡寫為10年代、00年代;但仍讀作用中文書寫的年代,而不讀作零零年代、一零年代。
『肆』 歷史中世紀和年代怎麼算,比如19世紀80年代到底是幾年
19世紀80年代指的就是1880-1890年。
世紀,指計算年代的單位。
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
世紀是一個時間段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時間節點。
第1世紀就是1-100年間這個時間段,所以第19世紀指的是1801-1900年這個時間段。
年代,將一個世紀以連續的十年為階段進行劃分的叫法,通常適用於用公元紀年。每一世紀中從「……十」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紀90年代。
(4)歷史世紀怎麼算擴展閱讀:
當用來計算日子時,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
這種奇數的紀年法來自於耶穌紀元後,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
先期定義與世紀劃分方法相同,即每個世紀每十年為一段,第幾個十年即為第幾個十年代,首年為年代之首。
此種並無一十年代和十十年代,而以世紀初和世紀末表示,比如1901~1910是20世紀初,1911~1920年是20世紀20年代,1981~1990是20世紀90年代,1991~2000是20世紀末。
此種定義在近十幾年因不便捷很少應用,而採用容易理解美式的80s,90s這種方式,即將1980~1989定為80年代,1990~1999定為90年代。
『伍』 多少世紀多少年代是怎麼算的
一個世紀應該是100年。多少個世紀就是多少個年代 ,也就是說,十個世紀就是1000年。
『陸』 幾世紀幾年代是怎麼算的
1、世紀,指計算年代的單位。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
新中國建立的年代為1949年,世紀就是前兩位+1:19+1=20,那就是二十世紀。
2、年代就看十位數是幾,就行了。如1898,十位是9,所以是九十年代。1355,十位是5,就是五十年代,每個世紀的年代以十年為一組。
1940~1949年為四十年代,1990~1999年為九十年代。
(6)歷史世紀怎麼算擴展閱讀:
世紀,指計算年代的單位。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
當用來計算日子時,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這種奇數的紀年法來自於耶穌紀元後,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
不過,有人將公元1世紀定為99年,而以後的世紀則為100年,如果按照這種定義的話,2000年則為21世紀的第一年。
年代,將一個世紀以連續的十年為階段進行劃分的叫法,通常適用於用公元紀年。每一世紀中從「……十」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紀90年代(摘自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946頁)。
先期定義與世紀劃分方法相同,即每個世紀每十年為一段,第幾個十年即為第幾個十年代,首年為年代之首。此種並無一十年代和十十年代,而以世紀初和世紀末表示,比如1901~1910是20世紀初,1911~1920年是20世紀20年代,1981~1990是20世紀90年代,1991~2000是20世紀末。
此種定義在近十幾年因不便捷很少應用,而採用容易理解美式的80s,90s這種方式,即將1980~1989定為80年代,1990~1999定為90年代。
網路——世紀
網路——年代
『柒』 歷史中 世紀和年 怎麼算 比如說十七世紀是幾幾年怎麼算的
公元紀年從數字1開始計算,100年為1世紀。
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為1世紀
公元101年至公元200年為2世紀
依此類推,
公元1601年至公元1700年為17世紀
『捌』 如何計算歷史年代
千紀、世紀、年代問題
一
歷史學是一門以時、空為維度的科學。談及任何歷史事件、事物、人物等等,都要界定它的時間段落和空間范圍。歷史的空間范圍這里不去說它。歷史的時間段落則以年為本位度量單位。年也是社會生活的元單位。時間是運動的速度,空間是運動的范圍。年便是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比年小的時間單位有季、月、旬、周、日、時、分等。地球斜著身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
轉帶來了季節的變化。月最初是月亮環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圓缺盈虛一次的周期。公歷的月由此發展而來,但已有所不同。日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周又稱星期,最初與月相變化有關,恰為月亮圓缺一次1//4。以上的年、季、月、周、日都以天體運動為基準。旬、時分、秒的發明是為了精細地劃分時間段落和工作生活方便。時、分秒按照24進位和60進位嵌入日內,分秒不差。周
與年、月之間則不求除盡,讓它周而復始。如一年有52周多。這方面的匹配協調問題已解決得比較圓滿。
在史學界和社會生活方面,比年更大的度量單位有年代、世紀、千紀、萬年等,其中前三者比較常用。但在它們與年的匹配協調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其原因在於它們並不是以天體運動或別的什麼運動為基準,而是人為規定,約定俗成。於是可以這樣約定,也可以那樣俗成。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予和認同。
二
現在通用的公歷紀年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4世紀的希臘人、基督教史家攸西比烏斯(Eusebius,260-340)採用了統一的綜合編年法。6世紀的西班牙神學家伊西多爾(Isidore,560-636)在攸氏的基礎上提出了基督紀年法,即現行的公歷,它的起點是公元1年(A、D、I)。這個紀年及其起點也是主觀規定,習慣成自然的,並沒以運動或自然界的某一重大事件為基準。8世紀時英國教會史家比德(Bede,673-735)首先按公元紀年推算公元前的年數,依次定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Ⅲ、Ⅱ、Ⅰ B、C)等等。比德的推算沒有在公元前後之間定出一個公元零的[當時歐洲通用的羅馬數字無零(0)的形式],為後來的分歧和爭議埋下了病根。比德以後基督紀年法隨基督教勢力的擴展而得到越來越
廣泛的使用,我國也在辛亥革命後改行公元紀年。
16世紀時,為了將紀年序列劃分為比年大比千年小的年數段,採用了「世紀」一詞來表示100年的年數段。最早的應用是教會史家編纂的教會史《馬格德堡世紀》。基督教自來有千年王國、千的慶典的教義和說法。現代我國史學界引進後往往模仿世紀譯成「千紀」,其中有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是三聯書店出版的蘇聯科學院的鴻篇巨制《世界通史》十卷二十冊。也有的學者把幾千紀稱為「第幾千年紀」。我覺得那樣就比前者多了兩個字,沒「幾千紀」好。因為語言詞彙的發展規律便是在准確豐富的基礎上力求簡扼。
20世紀又出現了「年代」一詞,指十年這個時段。但「80年代」英語說eighties,「20世紀70年代」一般簡寫成1970s或1970』s,余類推。俄語則另有寫法……至此便形成了十年為一年代
,十個年代為一世紀,十個世紀為一千紀的三年進位序列和比年大的三大時間度量單位。
從數學上講,世紀的紀年有從0至99和從1至100兩種演算法。公元前的世紀既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也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99年為前1世紀,前100年至前199年為前2世紀……
不過公元前的事比較遙遠,相對不太重要,分歧爭議也不大,這里也就不去談這兩種劃分法的利弊得失了。我想,公元前的世紀不妨可統一為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余類推。如果硬要更精確,也可以把公元前200年、100年這樣的年份稱為公元前3、2世紀之交的一年,前2、1世紀之交的一年。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前某世紀上半葉、下半葉的時段恰與公元後相反。例如公元前12世紀上半葉指公元前1200年至前1149年,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指公元前50年至前1年。
在世界古代史中,公元前幾千紀的初期、上半期、中期、下半期、晚期的廉潔比較普遍。公元前一千紀指公元前1年至前1000年,公元前二(兩)千紀指公元前1001年至前2000年,余類推。當然也可以把前3000年、前2000年這樣的年份作為兩個千紀相交的一年。我想公元前20、19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初期;公元前20-16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公元前二千紀上半期;公元前17-13五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中期;公元前15-11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前兩千紀下半期;公元前12、11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晚期。
三
公元後的事情離現實較近,紀年逐漸細致化。千紀雖在世界史中也有時用到,但總的說來用得較少。常用的是世紀和年代。世紀本有從1到100和從0到99兩種計演算法,它們各有利弊,各有道理。這主要是個約定俗成,習慣成自然的問題。加上無公元零年,事情就有點復雜。我想公元後的世紀就姑且定為從0到99為一個世紀。這樣可避免1800年、1900年、2000年等年份無法納入某個年代的麻煩。因為一個年份應屬於某個年代,一個年代應屬於某個世紀。年不應跨年代、跨世紀。如果把公元後的世紀定為從1到100,則2001年便是21世紀的開端,而1990-1999年又已統一為20世紀90年代,那樣2000年便無年代可歸屬。把世紀定為從0到99還適應了許多人想早點跨入下個世紀下個千紀的願望。因為21世紀還是公元三千紀的第一個世紀。當然這樣一來公元1世紀便只能是從公元1年到99年。作為一個特例,公元1世紀便只有99年,留下了一點遺憾。以此類推,公元1800年至1899年為19世紀,1900年至1999年為20世紀,2000年至2099年為21世紀。21世紀和22世紀構成公元3千紀初期。
特別是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段問題時,要減去一年即沒有的公元零年,不可疏忽。例如,1989年我國曾隆重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1989+551=2540。但因無公元零年;得減去一年。所以本應在1990年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
四
本世紀以來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因而出現了「年代」。它指一個世紀的1/10,表示10年這個年數段。從數學上講,年代的紀年也有從0到9和從1到10兩種計演算法。《辭海》1970年版「世紀」條說,亦有主張1971-1980年為20世紀70年代者;1989年版說亦有主張1981-1990年為20世紀80年代者。我覺得年代應統一為從0
到9。例如20世紀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紀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如此劃分的原因在於,這樣一來,「幾」十年代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這個「幾」,比較方便。例如1970-1979年為70年代,其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七。還有,這樣外語也便於縮寫,如將80年代簡寫為1980s等。如果年代從1到10,英、俄
語等未見得能縮寫。因為那樣的劃分最後一年要進為1990。不過20年代以前的兩個年代尚無統一名稱或叫法(這也旁證了「年代」啟用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先不必忙著去補稱它們,本世紀初的兩個十年卻迫切需要定名。我認為,2010年至2019年應稱為21世紀「二十年代」。這樣與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叫法吻合、協調。一十年代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個「-」(10-19)。2000年至2009年的年代稱謂要費斟酌一些。漢語和外語都可以說「某世紀第一個十年」(the first clecade of a certain century)。但這樣說又不簡扼,難以被全社會普遍接受並流行開來。當然外語的局面簡寫形式仍可為2000s或2000』 s,不進外語的簡寫與口說不求一致,前已述及。如操英語的民族現在也在The Zips
、The Naughts、The Zilches、The Oh-Ohs之間徘徊。漢語的書面形式和口頭表述則應一致。我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可稱為零十年代、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等。在上述幾個選擇中,我認為零十年代最為科學,具有前途。一因其中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零(00-09),二因它與一十年代、二十年代等匹配。三因
(在數軸上)1以前的(自然)數是0。當然,最初叫零十年代有點拗口,不大習慣。但在生活中零作為詞素其使用已較為廣泛,漸為人們接受了。例如零點等於午夜24點,現在人們更愛說零點正(整)、零點15分,而不大愛說24點正(整)、24點15分。氣溫表上的零度人們則只能說零度,並在此基礎上說零上幾度,零下幾度。這樣的話,本世紀初的第一、第二個十年也就可以簡稱
為20世紀零十年代、一十年代了。自然,如果群眾更樂意接受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的廉潔也未嘗不可。不覺 有一個簡寫問題。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等的書面形式現在也可以並經常用阿拉伯數字簡寫為20年代、30年代等。以此類推 ,我們也可將一十年代、零十年代簡寫為10年代、00年代;但仍讀作用中文書寫的年代,而不讀作零零年代、一零年代。
『玖』 歷史公元與世紀計算
5世紀是指
400年到499年
公元前5世紀是指
前499年到錢400年
5世紀減去公元前5世紀其間最短跨
801年(因為中間多了一年公元元年,這也算一年)
公元前409年算公元前
算公園前5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