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是什麼讀後感

歷史是什麼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2-03 05:40:56

Ⅰ 《歷史是什麼》讀後感

中國的史學家中,並沒有看到就歷史本身是什麼展開過專題論述,倒是更多的探討「歷史為什麼」的話題。這一區別本不是東方與西方史學的不同,究其根本,應該是東西方哲學的本質區別所在,但確實這一問題是重要的。

「歷史是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連續不斷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休止的對話」。有人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關注歷史,要關注歷史學家,更要關注歷史學家所在的社會。

書的第二章,探討了歷史的社會性,與個人性。其實本質上是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問題。歷史是人的行為過程,但歷史不是某個人的行為過程,我們不能罔顧歷史的社會性,而誇大一個人的歷史作用。人在歷史進程中的被動性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我們只有根據現在才能理解過去,我們也只能通過過去,才能理解現在。使人能夠理解過去的社會,使人能夠增加把握現在社會的力量,便是歷史的雙重功能。本質上看,歷史是社會性的。

第三章,探討了歷史、科學和道德。歷史學家和歷史資料的收集者的本質不同,在於對歷史事實的歸納。而這種歷史研究的歸納方法,其實是和科學是相通的,我們要為歷史找到不止是一個發生的原因,這是歷史學家的思想性之所在,沒有這種思想性的存在,歷史的作用也就不復存在。在這里,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劃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意義又何在呢?知識本是人類對世界的一種認知,歷史所研究的,物理所研究的,化學所研究的本都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它們本都是哲學的衍生,它們的方法本都是一樣的。

第四章的題目是「作為進步的歷史」。其實提出了一個根本的問題,歷史是進步的嗎?進步是什麼,進步是朝著一個既定的目標的前進,而歷史的確有這樣的一種方向性嗎?這一點我相信,真正傾心歷史的人,有著較他人對未來更多的憧憬與責任。歷史中的進步依靠的是人類不斷的持續的獲得性財產的轉讓,而這一過程便是進步的源動力。進步在於繼承,而不是毀滅。對於歷史的進步是一種信仰,是代表我們對於未來的信心。進步是歷史藉以編撰的科學假設。換句話說,沒有這一假設,歷史是毫無意義的。科學的假設的方法,是構建任何知識大廈的必要前提。

Ⅱ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的讀後感受

好不容易在這個假期看完了那麼厚重的一本歷史文學書。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這本書足足有10厘米那麼厚,我覺得這本書一開始看名字就很有興趣了,內容也的確有趣,這本書的作者,更有趣,他的名字叫袁騰飛。

這個人,來頭可不小了,網上說他是中國史上最牛的歷史老師,是海淀高級教師,我記得去年每天都追著看他那《百家講壇》講的那個「兩宋風雲」,可帶勁了。他就是把歷史簡單化,生活化,毫不顯得枯燥,

讓學歷史顯得好玩,有趣來。

好了,直接切入正題,看完這本書的讀後感。

這本書敘述的是中國歷史(上)那可見中國的歷史簡直是源遠流長啊,連綿不絕的。

從夏,商,周慢慢憶起。

周朝實行分封制,最後滅於諸侯征戰

秦朝統一天下後,吸取教訓,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但由於實行暴政,天下大亂,因為沒分封諸子,諸子無權無力救亂,很快滅亡.

西漢吸取周秦的教訓,既分封,又實行郡縣制,同時平叛諸侯騷亂,實行推恩令削奪諸侯王權利,是好了點,卻又亡在外戚篡權上

東漢吸取祖上教訓,嚴禁外戚涉政,卻亡在宦官亂政,最終導致豪強征戰三國鼎立.

曹丕在老子的基礎上廢了漢,卻不料司馬氏通過兩代的努力廢了曹魏

唐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滅於安祿山(少數民族)的藩鎮割據,安史之亂後,唐走下坡路

宋吸取唐的教訓,同時因為自己掌握軍權奪取政權,所以對掌握軍權的將領很不放心,杯酒釋病權,,結果是,宋自建立就沒真正統一過中國,是個比較柔弱的政權,不過文化高度發展.最後滅於少數民族政權。真的是可以說,人算不如天算。

可是,有一句成語是「人定勝天」

那是內子說的,他為什麼要這么講呢?

那就是為了反對佛教。

在唐朝的時候,人們廣泛信任佛教,人們所信仰,所供奉的,都是佛祖。

人類歷史如此長久,又怎能缺少宗教呢?

那當然,有些事情過了頭,自然會有人來起義抱不平的。所以,好多反佛教的人就都站了起來,手拉手,心連心,一起反佛教了。

不過現在還是有好多人信仰佛教,歷史,也許是會被人們遺忘的。

再來說到唐宋時期的歷史了。

大歷史裡面制度、社會大的變革都需要動亂,這樣才能夠調整利益集團。如第一帝國向第二帝國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第二帝國向第三帝國經歷了元朝。(名詞解釋,黃仁宇認為中國的封建王朝可以分為三個大時段,第一帝國包括秦漢,依靠權貴來統治下層。第二帝國指唐宋,採用科舉制度,通過官僚士紳來統治。第三帝國指明清,較唐宋內斂)。

說到大的動亂,唐朝那就肯定是安史之亂了。

那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安祿山這一幫大痞子,大流氓呢,那肯定是想要搶奪王位的了,這歷史上,哪個朝代不是興旺,衰落。滅亡的?自己悉數,那不全都是嘛?

都是農民起義的,所以,勞動就是一切啊,沒有一個人就可以掌控天下的,那些人就是想錢想瘋了,歷代的皇上,我估計,腦子都是那麼不好使的。

勞動的力量,勝過一切,農民的力量,建立中國!怪不得我們毛主席那麼愛勞動,才有新中國呢。

書上還提到隋朝總結錯誤,以為國家滅亡就是沒搞分封,人家就是搞了分封才滅亡的,這都不知道,那還怎麼掌控大權呢?最後,啪嘰一下給人滅了吧。

接下來講的就是宋了。

說到宋,那個趙匡胤你可得知道了吧,宋太宗呢,好不容易一大將軍坐上皇位呢,接下來的皇帝,我可就真覺得是窩囊了,想那個宋高宗,「傀儡皇帝」啥玩意啊,皇帝還有給傀儡的?我的天,金的力量也許是真的大,人家科技比中原發達,人比中原的多,可是,為什麼不學學唐朝,怎麼和人家文化交流的,怎麼和人家和平共處的?那天下不都挺太平的么?唐不剛才滅了嘛,再怎樣,這都總結不出來,我可得五體投地了。

Ⅲ 歷史學是什麼1000字讀後感

在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就被題目吸引了.中國的史學家中,並沒有看到就歷史本身是什麼展開過專題論述,倒是更多的探討「歷史為什麼」的話題.這一區別本不是東方與西方史學的不同,究其根本,應該是東西方哲學的本質區別所在,但確實這一問題是重要的.
「歷史是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連續不斷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休止的對話」.有人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關注歷史,要關注歷史學家,更要關注歷史學家所在的社會.

的第二章,探討了歷史的社會性,與個人性.其實本質上是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問題.歷史是人的行為過程,但歷史不是某個人的行為過程,我們不能罔顧歷史
的社會性,而誇大一個人的歷史作用.人在歷史進程中的被動性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我們只有根據現在才能理解過去,我們也只能通過過去,才能理解現在.
使人能夠理解過去的社會,使人能夠增加把握現在社會的力量,便是歷史的雙重功能.本質上看,歷史是社會性的.
第三章,探討了歷史、科學和道德.歷
史學家和歷史資料的收集者的本質不同,在(文章轉載自:http://www.gerenjianli.com/geren/hougan/
請保留此標記)於對歷史事實的歸納.而這種歷史研究的歸納方法,其實是和科學是相通的,我們要為歷史找到不止是一個發生的原因,這是歷史學家的思想性之所
在,沒有這種思想性的存在,歷史的作用也就不復存在.在這里,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劃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意義又何在呢?知識本是人類對世界的一種認
知,歷史所研究的,物理所研究的,化學所研究的本都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它們本都是哲學的衍生,它們的方法本都是一樣的.
第四章的題目是「作為進步
的歷史」.其實提出了一個根本的問題,歷史是進步的嗎?進步是什麼,進步是朝著一個既定的目標的前進,而歷史的確有這樣的一種方向性嗎?這一點我相信,真
正傾心歷史的人,有著較他人對未來更多的憧憬與責任.歷史中的進步依靠的是人類不斷的持續的獲得性財產的轉讓,而這一過程便是進步的源動力.進步在於繼
承,而不是毀滅.對於歷史的進步是一種信仰,是代表我們對於未來的信心.進步是歷史藉以編撰的科學假設.換句話說,沒有這一假設,歷史是毫無意義的.科學
的假設的方法,是構建任何知識大廈的必要前提.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Ⅳ 卡爾歷史是什麼讀後感

在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就被題目吸引了。中國的史學家中,並沒有看到就歷史本身是什麼展開過專題論述,倒是更多的探討「歷史為什麼」的話題。這一區別本不是東方與西方史學的不同,究其根本,應該是東西方哲學的本質區別所在,但確實這一問題是重要的。
「歷史是歷史學家與歷史事實之間連續不斷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休止的對話」。有人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關注歷史,要關注歷史學家,更要關注歷史學家所在的社會。
書的第二章,探討了歷史的社會性,與個人性。其實本質上是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問題。歷史是人的行為過程,但歷史不是某個人的行為過程,我們不能罔顧歷史的社會性,而誇大一個人的歷史作用。人在歷史進程中的被動性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我們只有根據現在才能理解過去,我們也只能通過過去,才能理解現在。使人能夠理解過去的社會,使人能夠增加把握現在社會的力量,便是歷史的雙重功能。本質上看,歷史是社會性的。
第三章,探討了歷史、科學和道德。歷史學家和歷史資料的收集者的本質不同,在於對歷史事實的歸納。而這種歷史研究的歸納方法,其實是和科學是相通的,我們要為歷史找到不止是一個發生的原因,這是歷史學家的思想性之所在,沒有這種思想性的存在,歷史的作用也就不復存在。在這里,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劃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意義又何在呢?知識本是人類對世界的一種認知,歷史所研究的,物理所研究的,化學所研究的本都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它們本都是哲學的衍生,它們的方法本都是一樣的。
第四章的題目是「作為進步的歷史」。其實提出了一個根本的問題,歷史是進步的嗎?進步是什麼,進步是朝著一個既定的目標的前進,而歷史的確有這樣的一種方向性嗎?這一點我相信,真正傾心歷史的人,有著較他人對未來更多的憧憬與責任。歷史中的進步依靠的是人類不斷的持續的獲得性財產的轉讓,而這一過程便是進步的源動力。進步在於繼承,而不是毀滅。對於歷史的進步是一種信仰,是代表我們對於未來的信心。進步是歷史藉以編撰的科學假設。換句話說,沒有這一假設,歷史是毫無意義的。科學的假設的方法,是構建任何知識大廈的必要前提。

Ⅳ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讀後感500字

這本書的內容就像它的書名一樣,生動、幽默,卻不乏知識性,它的作者就是被網上稱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的袁騰飛,是易中天加郭德綱。歷史固然是死的,但作者的文筆給你活生生的感覺,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作者不僅用簡練的語言述說了幾乎每個歷史典故,而且讀著讀著,自己還會不禁的笑出來。

「你看那廝長的那模樣,哪有一點帝王福相啊。那臉跟個鞋拔子似的,又像瓦刀,滿臉麻子……你給他畫成這樣,他宰了你。你美化他,把他畫得跟秦始皇漢武帝似的是吧,他也宰了你。」大約沒有哪本說史的書能出現這種文字,說的還是一朝開國之君,然而袁騰飛不但說,而且旁徵博引,條理分明。他講到「血如漂杵」中的「杵」他就簡單的把它說成木頭棒子,在講到當時很受歡迎的武器「殳」時,他也說是木頭棒子,最多再鑲幾個釘子。著名的牧野之戰,就是一幫人拿著木頭棒子上去打仗,讀起來確實有趣。他在講遼打宋時,說當時的遼軍騎兵打宋國步兵,就象德國足球隊踢中國隊一樣,想進幾個就進幾個,這種類比既幽默又發人深思。還有,如:「七次下西洋,600萬兩銀子花出去,鄭和整個是一個散財童子」、「漢人的服裝是最笨拙的,寬袍大袖,那個大袖子能鑽進一個人去,穿上那個衣服一上街,勤勞的清潔工都得下崗。」從這些通篇通篇充滿智慧的文筆可見,袁騰飛說史真有點兒相聲樣,學和唱談不上,說和逗不含糊,讓一本說歷史的書變得飽滿鮮艷,像含著滿口的跳跳糖一樣充滿驚喜。

除了生動、幽默,他也明確闡明了自己的一些觀點。他不屑於反清復明而有理有據地贊揚了滿州的諸位明君,他把懦弱無能的大宋朝總結成「最可愛的王朝」,種種跡象表面,普遍的歷史觀念在《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這本書里休想輕易扎穩馬步,你總能在讀這些顛覆性論斷的時候發覺從前對歷史的認識如此概念化,它們被袁騰飛風卷殘雲地描述成另外一番風景。等你醒悟過來又幡然覺著,他教會你的卻並不是形式化的顛覆,而是重新審視既定事實的勇氣同智慧。

讀了這本書後不僅影響了我的歷史觀,也提高了我對歷史的興趣,而且我也明白了一些事,皇上壞,天下亡,皇上好,天下也不一定興,中間總是有些奸臣、貪官、污吏,就像現在那些大地震的捐款,有些也許還沒送到災民手裡就被人拿走了,更有甚者如漢獻帝,雖然應該算是個好人,卻只能看著曹操的臉色行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一個很郁悶的皇帝。

Ⅵ 歷史讀後感500字。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Ⅶ 《歷史是什麼玩意》讀後感400字

初次拜讀袁騰飛老師抄的作品,感覺此書:條理分明,見解獨到,旁徵博引,焦點集中,信息量大,文風新穎特別,措辭犀利,鋒芒畢露,一針見血,幽默風趣..集趣味性、知識性和可讀性於一身.然在總結寫讀後感時卻又無從下手,頓筆許日,還是看看究竟歷史這個玩意兒對我們的生活有何意義及指導.
歷史什麼人學了有用?大人物學了有大用,比如國家領導人學有用,吸取歷朝歷代治亂興衰的教訓,定國安邦.而現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學習歷史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考上一個好大學,畢業之後找一個好工作,奔一個錦綉前程.而象我們這些在職的尋常工作青年,它可以提高人文素養、定位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可以從歷史長河之中尋找有益的東西進而指引前進的征程.

Ⅷ 關於歷史的讀後感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歷史滄桑,到頭來什麼也剩不下,永生的願望隨同歷史的波濤一起消逝在我們目光盡頭。又是一個長假,終於又拿起了讀了一半的《萬曆十五年》,重新翻開讀到孤單的將軍——戚繼光,讀到首輔張居正,讀到萬曆皇帝。曾有人感嘆道:「歷史竟然可以這么寫!」是的,在讀本書時,我也有同感,這本書不是單純的描述歷史,而是生動的分析歷史。本書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譯到英文就是「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這正是這本書的讀到所在,我想本書說到的末端小結也許正是某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結證。

整本書讀起來很有意思,作者黃仁宇先生由於為了寫一個論文從此結緣於明史,而他的著作更是讓讀者對歷史長勝了濃厚的興趣。在書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無奈,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是有很多東西去不由他抉擇。旁人可能覺得皇帝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職務,但是在立儲這件事上它卻無法平自己的意願行事,這體現出了皇帝的苦惱。由此,萬曆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團慪氣,但他應該知道,實際上文官集團的力量是一個皇帝難以約束的。我終於知道,一個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於一些原因。從書中我們不難看出,萬曆少年是一個有為的君主,他曾經勵精圖治,打算開創一個「萬曆中興」,但由於一件件事的不能決斷,他終於無法忍受。而立儲之事就成了他的一個爆發。他終於在這件事上開始怠政。而一個王朝也由於君主的怠政而漸漸走向沒落的深淵。

讀到張居正是,我更是感到了世態炎涼,生前的榮華和身後的悲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清算張居正的行動中,凡是和他有關的人都受到牽連,不是流放邊關就是把官回鄉,其中戚繼光就是其中之一,戚繼光是一個大英雄,但是它也蒙逃脫歷史的慣性發展,它便是犧牲品。戚繼光和張居正一樣是很有作為的,戚繼光發明的戰法確實令人驚嘆,這讓我知道早在明代就有人發明了各兵種協同作戰,並使用火器。弗朗基和大將軍炮,在當時也有一定的應用,但是他們哪裡知道,西方國家已經有了大船,火炮。1587年,這一年正值西歐歷史上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

游園感悟

日期:2007-11-25 供稿:新聞中心 瀏覽117次 欄目責任編輯:新聞中心

初冬的早晨,伴著徐徐的清風,暖暖的陽光,獨自一人來到「廉政文化主題公園」——荷花公園。

自從荷花公園建好後,這一塊僻靜的地方全然變了模樣,整天都有來這兒觀光或散步的人們。特別是周末——前來放鬆疲憊心情的上班族,鍛煉身體的老年人,帶著孩子散步的年輕夫妻,三三兩兩,絡繹不絕。

走進「廉政文化主題公園」,迎賓石上「秋至皆空落,凌波獨吐紅;托根方得所,未肯即從風」 ,點出公園宣廉倡廉的主題。「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莫道清廉淡滋味,塘中偏有自潔藕」、「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天下之福莫大於無欲,天下之禍莫大於不知足」、「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等八塊宣傳廉政的詩句牌匾高掛在大門右側的涼亭柱上。因為是星期四,公園里的遊人不多,只有一些晨練的老人和帶著孩子出來曬太陽的媽媽們。沿著公園的小徑向東走,沿路的綠地里散落的景觀石上雕刻著「廉潔」、「清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喻以為官做人最重要的品德。寬闊的河塘,碧波盪漾。十一月的荷花早已凋零,但卻讓人感受到另一種心情。水塘邊「愛蓮亭」的兩根紅色大柱上題有一幅廉政楹聯:「仕守清廉品自高,花有青蓮稱君子」。讓人看了醒腦清心,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走在落滿黃葉的小路上,腳下沙沙作響。在河塘旁的長條石凳上坐下,晨風佛過臉龐,略感有些寒意,頭頂的陽光被垂柳遮住半邊,深呼吸這清新的空氣,聆聽樹間歡快的鳥叫,感受著初冬後別樣的荷花公園。樹上不斷有緩緩飄落的黃葉落在地上,不知誰家的孩子將一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激起了層層水波……河塘對岸的牆壁上雕刻著一幅十幾米長的浮雕,是朱自清的《河塘月色》。精緻的雕刻,美麗的畫面,再現了《河塘月色》的美景,讓人們充分感受河塘之靜,月光之明,荷花之美,從作者的高尚情懷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看著滿園的景色,發現如今的荷花公園已不再是從前那個只有美麗風景的小游園,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將廉政文化這一主題寓教於文,寓教於景,寓教於游,寓教於休閑,使「廉政文化主題公園」成為加強黨員幹部思想道德建設和普通群眾學廉潔倡廉風的重要陣地,讓人們在休閑娛樂的同時,享受著濃厚的廉潔文化的熏陶。

閱讀全文

與歷史是什麼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