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量化歷史研究:是姓氏固化了社會階層嗎
中國來屬於最早推出姓氏的國家之一自。在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而一般人只有名,沒有姓,也沒有氏。春秋戰國時期,姓氏制度發生根本變革,姓、氏的差異漸漸模糊。戰國以後,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秦漢以後,姓與氏合一,遂稱「姓氏」。唐宋後中國姓氏學逐步定型~
具體而言,他們以長江下游的縣為基本單位,如果某姓氏在1645至1905年間考上舉人的人數占本縣總舉人人數之比高於本姓氏占本縣總人口比的5倍以上,那麼該姓氏就為本地區的精英姓氏;一旦各精英姓氏確定之後,再計算每十年裡這些精英姓氏的舉人佔比相對於他們占樣本范圍總人口的比值,看前者高於後者多少倍。結果發現,在清朝初期,精英姓氏的舉人佔比是其在總人口中的佔比的8倍多,到乾隆末期還停留在4倍左右,到民國時期下降到2倍左右,最近降到1.5倍(對民國時期和1949年後,他們以考進北大、清華等大學代替舉人來定義精英)。由此可見,一宗族姓氏一旦進入精英階層,社會階層可以跨越朝代、跨越體制地固化下去~
㈡ 量化歷史研究告訴我們什麼
對歷史事實背後的因果關系,從統計意義上進行嚴謹的邏輯推論,做排他性實證論證。
詳見 經濟觀察網 陳志武2013-09-14 《 量化歷史研究告訴我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