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景芝有多少年歷史

景芝有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3 01:43:45

『壹』 濰坊有多少年歷史

7000多年.
濰坊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內有斟灌、寒、三壽等封國。周初,武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今昌樂境內)。春秋時期,現市轄區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大部屬齊,諸城等地屬魯。秦代,東部屬膠東郡,高密置縣,西部屬臨淄郡,東南部屬琅琊郡。漢代,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琅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三國時,地屬魏。南北朝時,南朝地為劉宋,北朝地屬元魏。隋代市境屬北海、高密郡。唐代屬河南道,青、密2州。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為青州、萊州2府所轄,屬山東省。
民國時期,先屬膠東道、萊膠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後屬山東省。1948年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省直轄)。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1年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署。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撤銷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沿用原濰坊名稱,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奎文、濰城、坊子、寒亭4區,青州、諸城、安丘、昌邑、壽光、高密6市(縣級),臨朐、昌樂2縣,共有152 個鄉鎮、 38 個街道辦事處、 9600個自然村。
1987年,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銷諸城縣,設立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將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管轄。
1993年6月1日,撤銷壽光縣,設立壽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銷安丘縣,設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縣級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銷昌邑縣,設立縣級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設立濰坊市奎文區,將原濰城區白浪河以東的東關、東園、院校、新城4個街道辦事處,大虞、廿里堡、梨園3個鎮和軍埠口鎮的劉家沙窩、李家沙窩、南家、郭家、呂家、高家澗頭院、武家澗頭院7個村,寒亭區郭家官莊鎮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裡、小南潭、西金馬、東金麻8個村劃歸奎文區,區人民政府駐勝利東街。
2003年6月30日,將安丘市南流鎮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管轄。2003年7月4日,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將坊子區清池街道辦事處劃歸奎文區管轄。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個鄉鎮、38個街道辦事處,9600個自然村。
2007年,濰坊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全市共67個鎮,1個鄉,49個街道。其中:將安丘市的黃旗堡鎮、趙戈鎮,昌邑市的太保庄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將壽光市的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

『貳』 山東有多少年的歷史

山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
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這時,山東是一個地域性的泛稱,還不是一個准確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時代,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被稱作山東,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東專指齊魯之地。到了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東布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 清朝初年,設置山東省,山東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名。古人以左為東,故又稱山東為「山左」。
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7000--4000年之間,這里先後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在山東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龍山陶書」;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最早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古「齊長城」和被列為中國「2000年考古十大發現」的洛庄漢墓等。山東還是中國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

『叄』 景芝酒釀造工藝的歷史淵源

景芝鎮歷史悠久,遠古屬東夷人的范圍,春秋戰國以後屬齊國,據《元史·順帝本紀》記載:「順帝三年至元三年立高密縣、濰川鄉、景芝社巡檢司」。明代大學問家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稱景芝鎮為山東三大古鎮之一,《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景芝鎮在山東安丘縣東南50里,接諸城、高密縣界,為往來通路,明萬曆間嘗移萊州通判駐此。清移縣丞駐之,今廢。商業繁盛,產白酒頗著」。
景芝釀酒的歷史更加久遠,《山東古代史》分析了1957年在景芝出土的74件文物和兩年後在大汶口出土的大批文物同屬於大汶口文化晚期,已有4500餘年,其中酒器佔一半左右,有代表性的是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景芝出土的這些珍貴文物現藏國家博物館,見王思禮《山東安丘景芝鎮新石器時代墓葬發掘》。此項工作比大汶口遺址的發掘(1959年)早了兩年。從出土的大批酒器看,那時發酵酒的生產在景芝已頗具規模了。
景芝白乾酒的歷史,可分為古代、近代。景芝白乾起源於宋元之時。元朝在此設巡檢司,就是因為此地酒業發達,商旅較多,人們的思想開放,所以要設武官巡檢,以維持治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靖華是蘇軾研究專家,他在《蘇東坡與景芝酒》一文中,首先用蘇在密州寫的詩證明了蘇東坡飲了白酒,如《謝郡人田賀二生獻花》雲:「玉腕揎紅袖,金樽瀉白醅。」《玉盤盂》其二雲:「但持白酒勸佳客,直待瓊舟覆玉彝」。又用九條論據證明,蘇東坡在密州任上所飲之酒就是景芝燒酒。我國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故鄉即為古密州(今諸城),他在為景芝酒廠的題詩中寫道:「兒時景芝酒名揚,長輩貪杯我聞香,佳釀聲高人已老,沾唇不禁念故鄉。」並題跋曰:景芝鎮與該縣接界,多次經行。眾多史料記載表明,景芝燒酒的歷史已有900—1000年了。
有明確記載的是清朝。公元1743年(乾隆八年)十一月六日,山東巡撫喀爾吉善奏報查禁燒酒踩曲情形,涉及景芝,奏章稱:察知私踩私燒聚集之所,如阿城,張秋、魯橋、南陽、馬頭鎮、景芝鎮、周村、金嶺鎮、姚溝並界聯江省之夏鎮,向多商賈於高房邃室踩曲燒鍋,販運漁利……」並說經他查禁,「聞風知儆,商販亦頗斂跡」,乾隆硃批:「好、應如是留心者也,欽此。」這份奏章現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近代的景芝酒業,大約自二十世紀初至新中國成立。各類文獻的記載就多了。《安丘鄉土志》、《山東通志》、《膠濟鐵路沿線經濟調查報告匯編》、台灣出版的李江秋著《安丘述略·經濟物產》都有明確記載。抗日戰爭之前為景芝酒的鼎盛時期,有72家燒鍋,投資經營酒業的有200多家。抗日戰爭開始,景芝淪陷,這里又成為我黨我軍與敵斗爭的戰場。1943年,八路軍魯中軍區敵工部在景芝設立「元亨利酒店」,作為地下工作據點,搜索情報等籌集物資,八路軍九支隊司令王麟閣(後為省政協領導)、原省人大主任李振都時為當事人,景芝酒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景芝鎮於1945年解放,1948年成立國營企業,1952年改稱山東景芝酒廠。景芝高燒改稱景芝白乾,產量從1949年的322噸達到年包裝量近2萬噸,是全國產量最大的高粱大麴酒,1915年作為山東省唯一白酒代表參加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959年入展印度國際博覽會。是歷屆省優質產品,榮獲國家大眾名白酒稱號,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2006年,景芝神釀劃開了問鼎國酒的星空,以景芝神釀為代表的白酒先貴「芝麻香」國字標准誕生,表明國家對「芝麻香」型白酒的進一步認可,這對中國白酒界的巨大貢獻。

『肆』 山東濰坊臨朐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臨朐一名早在西漢就有了,漢置臨朐縣。因縣城東臨朐山而得名。 距現在有大約2200年左右。

『伍』 景芝鎮的歷史名人

王筠(1784—1854),字貫山,又字伯堅,號友,清代文字學家,景芝鎮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舉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鄉寧縣知縣,後代理徐溝、曲沃知縣。任職期間為政清廉,勤於政事,訟至立判,卓有政績。
王筠少而好學,喜愛研究小篆與大篆文字。年紀稍長,即博覽群書,經史。一生中,尤其喜愛研究說文之學。他精心研究了許慎所著《說文解字》和段玉裁、桂馥的說文著作。他不僅評論了前人著作的優劣,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文字之奧,無過形、音、義三端。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義為本,而音從之,於是乎有形。後人之識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意,而文字之說備。」他著《說文釋例》20卷。又以句讀之名,疏解許慎《說文解字》,著《說文句讀》30卷,解決了前人對許慎《說文解字》一書解釋的草率、簡略和混亂。還著有《說文系傳校錄》、《文字蒙求》、《說文補正》、《句讀補正》等。王筠致力於說文之學達30年之多,皆從分析前人諸家之說入手,獨辟門徑,不依傍於人,提出獨到的見解。其成就明顯超過了前人。後人評論時說他對說文之學的貢獻是「許氏之功臣,桂、段之勁敵」。《文字蒙求》一書,解放前曾作為高等小學教材,建國後於1962年、1983年再版。《說文釋例》和《說文句讀》,亦分別於1983年7月和11月由北京市中國書店重新印行,足見其著作的社會效益和歷史價值。他還著有《說文韻譜校》、《說文廣訓》、《四書說略》、《正字略》、《禹貢正字》、《毛詩重言》、《弟子職正音》、《讀儀禮鄭注句讀刊誤》、《清詒堂文集》、《徐溝筆記》等,共50餘種,數百卷之多。
吳金鼎 吳金鼎(1901—1948),字禹銘,著名考古學家,景芝鎮萬戈庄人。在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攻讀人類學專業時,愛上了考古工作。後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攻讀考古學。其間,參加了河南安陽殷墟、山東章丘城子崖、安陽後崗等著名遺址的發掘。1933年赴英國留學,193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雲南、四川從事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任齊魯大學訓導長、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主任和圖書館主任等職。1928年3月,吳金鼎對山東章丘縣龍山鎮5里處的城子崖文化遺址發生了興趣,經發掘、研究,命名為龍山文化。這一發現與命名,在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1930年至1931年,他與李濟、董作賓、梁思永、郭寶鈞等人又進行兩次發掘,於1934年發表了報告集《城子崖》、揭開了中國遠古文化根源之謎,以大量的資料證明中國遠古文化源於本土,有力地粉碎了中國文化「西來說」的謬論,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並得到了公認,為史書無載的中國史前文化的面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國考古學史上一座豐碑。在英國倫敦大學留學時,吳金鼎博覽群書,刻苦鑽研,以英文出版了《中國史前的陶器》一書。此書成為當時關於中國史前陶器的最為詳盡的著作,是世界各國學者研究中國考古學的必讀書目。吳金鼎獲博士學位後於1937年回國。時值日本侵略軍大舉入侵,中國考古學面臨極為艱難的局面。他先在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後到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1938至1940年,他到雲南大理附近的蒼洱考察發掘,發現遺址32處,並主持挖掘了數處,撰寫了《雲南蒼洱境考古》一書,奠定了西南地區史前考古學的基礎。1941年至1943年,吳金鼎在科研經費極為拮據的情況下,堅持對四川彭山漢代崖墓和成都前蜀王建墓進行了清理發掘,對漢代和五代十國時期的藝術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大網路全書考古卷》有他的事跡介紹,稱他是最有成就的現代考古學家之一。
景芝鎮-景芝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景芝鎮區東南角,206國道東側,有一處陵園,園內松柏蒼翠,枝繁葉茂。在松柏樹的掩映下,一座青色紀念碑巍然聳立,它就是為紀念在「景芝事件」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這座紀念碑建於1956年5月,當時位於景芝汽車站前的廣場中心偏南。紀念碑通高15米,呈四稜柱形,為磚石水泥結構。碑身分上下兩部分:正面上部鐫刻著「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下部是碑文。背面上部鐫刻著「踏著革命烈士血跡前進」10個大字,下部是陳克烈士傳略。1979年,景芝公社黨委、政府,在紀念碑周圍修建了圍牆和大門,種植了松柏林,並安排專人管理,使它成為一處庄嚴肅穆的烈士陵園,作為對烈士們永久的紀念。同年,這座陵園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芝事件」:根據史料記載1945年6月,景芝一帶解放,建立了中共淮安縣工作委員會。7月,淮安縣政府和縣大隊相繼建立,中共淮安縣工委書記周次溫任縣長,曾任縣大隊政委,原山東軍區十一區團參謀長巫景全(紅軍戰士)任縣大隊長。縣機關駐景芝教堂。8月,淮安縣工委改建為縣委,原萊東縣委代理書記陳克任淮安縣委書記、縣大隊政委,周次溫仍任縣長,劉銘任組織部長,巫景全任縣大隊長。
新建立的淮安縣地處諸城、高密、安丘三縣交界處,國民黨雜牌隊伍和日偽政權統治多年,情況復雜,群眾基礎差。淮安縣大隊成立時,很多偽頑散兵游勇甚至土匪表示棄暗投明,乘機混入,原偽厲文禮部十六團中隊長孫松山參加了縣大隊並當了副排長。當時淮安縣領導力量比較薄弱,沒有來得及對這支隊伍進行全面整頓。
同年8月,縣大隊改編為山東軍區獨立第四旅十團三營,轄七、八、九三個連,十團參謀長巫景全帶領八連駐景芝鎮,七連和九連在外地活動。八連在景芝駐防期間,三排副排長孫松山等認為叛變投靠國民黨的時機已經成熟,就與孫華堂、董志華、陳金祥、於德江等利用隊伍出操或喝酒之機,幾次策劃叛變。對敵人的這一陰謀舉動,淮安縣委和十團領導沒有察覺。
9月15日(農歷八月初十),下午三時許,以孫松山為首,開始了叛變行動:他們派人把住教堂大門,先將曲副連長、王排長、文化幹事用槍逼住,一一捆綁起來押在連隊住處,然後持槍竄到教堂前院陳克辦公的地方,趁陳克、劉銘、巫景全三人談話之機,突然把他們按倒捆綁起來,一同押到後院與曲副連長等關押在一起。叛匪把住教堂大門,放入不放出,前去參加會議的人員進一個抓一個,景芝區委書記曹保善、區長孟迪安以及他們的通訊員就是這樣被捕的。
當日夜間,武裝部副部長楊興等得知八連叛變的消息後,立即帶領部隊跑去救援,但敵人已經走遠,救援未果。被捕人員中有縣委書記陳克、組織部長劉銘、十團參謀長巫景全、專署徵收員劉洪遠、景芝區委書記曹保善、區長孟迪安、曲副連長等重要幹部14人,叛匪帶走槍枝60餘枝。
陳克等主要幹部被押送到濰縣城,交給厲文禮部。以後陳克等雖經我地委、縣委敵工部多方營救,但毫無效果,於1945年冬被敵人活埋,壯烈犧牲。
中共淮安縣委書記陳克,原名朱司春,又名朱茂軒(懋宣),字曙東,1914年1月20日出生於萊蕪市馮家林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20歲畢業於萊蕪師范學校,後任小學教員。1939年參加革命工作,走上了抗日的道路。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陳克。先後任萊蕪縣第五區分區委書記,萊北縣委組織部長,萊東縣委代理書記等職。他在抗日戰爭中勇敢堅定,沉著果斷,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信。
1945年8月,陳克奉調來到新解放區淮安縣任縣委書記。當時日軍剛宣布投降,蔣、日、偽合流,地方上的反動勢力十分囂張。淮安縣地處諸(城)、安(丘)、高(密)三縣交界處,黨的組織還不健全,人民政權剛剛建立,人們的「正統」觀念很嚴重,認為共產黨「靠不住」,國民黨勢力大。陳克到任後,面對嚴峻的局勢,沉著冷靜,日夜操勞,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召開各種會議,廣泛發動群眾。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艱苦樸素,處處與群眾打成一片。由於他工作深入扎實,很快取得了工作的主動權。正當陳克等開辟淮安縣新解放區工作取得初步成績的時候,隱藏在革命隊伍里的一夥反動分子,卻在醞釀著一場反革命事變。9月15日,陳克被敵人逮捕。在登汽車的時候,陳克同志慷慨陳詞,痛斥敵人。
陳克等被捕後,中共昌濰工作委員會,中共安丘縣委敵工部,千方百計全力營救,但都沒有成功。1945年深冬的一天,北風刺骨,陳克等被剝去上衣,雖然遍體鱗傷,但目光炯炯,從容鎮定,與其他同志一起,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跳入敵人早已挖好的土坑,慷慨就義,時年32歲。陳克等英勇犧牲的噩耗傳出後,淮安縣的廣大幹部群眾,無不悲痛萬分,對出賣和殺害他們的階級敵人切齒痛恨,他們利用不同形式對烈士表示沉痛的哀悼。

『陸』 景芝的歷史沿革

景芝鎮是齊魯三大古鎮之一,歷史上與蒼山縣蘭陵鎮、博山縣顏神鎮齊名。其名最早見諸於《元史·順帝本紀》,據載北宋宋仁宗景祐年間,景芝地域數次發現靈芝,地方官向朝廷上表獻瑞,故取皇帝年號首字和靈芝末字組成「景芝」這一地名,自元代以來,先後設通判、縣丞和巡檢司。自明代始,該地「商業繁盛,產白酒頗著」( 《安丘縣志》),有「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風」之說,歷史上就是商賈雲集,富甲一方的重鎮。明代大學者顧炎武所著《天下郡國利病書》稱之為「齊魯三大古鎮」。
歷史上景芝隸屬關系復雜,其中解放前鎮境內分屬高密、諸城、安丘所轄。1945年6月解放,1946年設立淮安縣,縣委縣政府住景芝鎮,後改為濰安縣,1954年並於安丘縣。
景芝鎮在解放前又稱「玉皇城」,自明朝始建「玉皇閣」,其規制宏偉,發展至清朝香火鼎盛,形成「九廟十八壇」的格局,八方祭祀絡繹不絕,因其文化規制高於京城,配享九門,分別是阜康門(南門)、啟文門(東南門)、景陽門(東南門)、鎮東門(東門)、保元門(東北門)、永貞門(北門)、望闕門(西北門)、眾成門(西門)、障浯門(西南門),與京城九門一一對應,九門中尤以障浯門占據地利,此門南有霸王台,北有黃壇廟,進可攻,退可守。霸王台源於修煉於泱泱浯河中的一隻千年壽黿,百年前某夜,月朗星稀,雲圖輕舒,冰輪射電,星宿歸隱。忽然浯河上空一陣狂風刮過,剎那間,風起煙雲動,浪激波濤涌,千年壽黿真身浮現,搖頭擺尾,伸縮自如,飛升化龍只在今朝。凡夫俗子扼腕仰望,頓首仰望,股戰仰望,奔走仰望。突然,咔嚓一聲,一道霹靂一閃而過,空中出現四個大字:渡劫失敗!壽黿冒著青煙墜於障浯門南落而化為霸王台。從此成為障浯門之瓮城。後城牆毀於戰火,九座城門及廟宇不復存在,現在景芝鎮區的主要村莊名稱便由此演化而來,成為今天的阜康村、啟文村、景陽(東、西)村、鎮東(南、北)村、保元村、永貞村、慶安(南、北)村,後慶安南於1958年改名為紅旗村、仁安村、保安村、太平村。景芝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柒』 景芝鎮的介紹

景芝鎮是山東省三大古鎮之一,地處山東半島中部,歷史悠久、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自古專有「四縣通衢」之屬稱。鎮域總面積217平方公里,轄135個行政村,16萬人口。景芝鎮以釀酒聞名於世,是中國高粱燒酒的發源地之一。景芝名吃繁多,聞名遐邇,三頁餅、金絲面、綠豆糕、芝麻片等被列入中國食品大全。近年來,景芝鎮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以打造安丘城市副中心和區域性中心為目標,努力打造「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干群關系融洽、黨風民風清正」的良好局面,推動了全鎮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景芝鎮先後被確定和命名為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創建全國文明小城鎮建設示範點、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鎮、山東省十大魅力鄉鎮等。

『捌』 一品景芝的研發歷程

景芝從發現「芝麻香」,研究「芝麻香」,到芝麻香型白酒的最終確立,用了整整半個多世紀。如今,歷經50多年打造的芝麻香代表產品「一品景芝」,正向世人展示出獨特的神韻。
1957年,芝麻香白酒最初在山東景芝酒廠被發現。
1965年國家輕工部臨沂會議正式確立了「芝麻香」這一科研課題。
1980年,「芝麻香型白酒的研究」課題被山東省科委立項研究。
1983年的第七屆全國名優白酒網協作會議上,景芝芝麻香的典型性引起了與會同行及專家們的高度重視。
1984年,景芝芝麻香型白商網投放市場後,受到普遍歡迎,當年在全國質量大賽中榮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
1985年,全國的白酒專家在山東景芝酒廠組織的科研成果評定會上,對芝麻香白酒給予充分肯定:「芝麻香型白酒」有別於濃、清、醬三大香型,山東是釀酒大省,可以發展芝麻香型白酒作為魯酒的代表香型。
中國釀酒大師、茅台酒集團董事長季克良題寫了「芝麻香有了」,對芝麻香研究給予肯定與鼓勵。
1988年,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芝麻香型白酒單獨列組評比,獲得一致好評。
同年10月,輕工部食品發酵研究所和山東景芝酒廠在武漢聯合召開的芝麻香型白酒項目研討會上,以著名白酒分析專家胡國棟為首的課題組,在對各種香型白酒的數據用微機進行了數據統計分析後發現,白酒的各種香型大體上可以包括濃、清、醬為端點的一個三角形之內,芝麻香型處於三角形的中心點上,這一結論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首肯。
1993年,山東景芝酒廠改組為山東景芝酒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能力日益加強完善,科研人員繼續加強芝麻香白酒的科研攻關,特別是芝麻香型白酒技術協作組成立以後,以景芝酒為主起草了行業標准,並於1995年經中國輕工總會發布實施。
2001年,一品景芝榮獲「中國白酒著名創新品牌」。
2003年,景芝酒業提出以創建「百年景酒」為目標的宏偉構想,加快了芝麻香穩定性的研究和典型性提升。
從2004年景芝酒品牌高層研討會,到2006年的中國芝麻香型白酒高峰論壇和中國芝麻香型白酒授牌儀式,以及全國著名釀酒專家頻頻親臨景芝酒鑒評指導,芝麻香型白酒,愈加顯示出獨特的魅力。
2006年,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全國著名釀酒專家對景芝酒業「芝麻香型白酒的研製」成果進行了科技鑒定,鑒定意見一致認為:景芝白酒芝麻香幽雅純正、醇和細膩、香氣協調、餘味悠長、風格典雅,符合當前白酒幽雅、爽凈的消費趨勢,產品質量達到國家優級酒水平,多年來研究總結出的芝麻香工藝特點,居國內領先水平。
這一傳統創新的工藝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作為山東省白酒行業惟一釀造工藝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芝麻香型白酒的五項技術成果獲國家專利。
2007年4月20日,一品景芝被公示為第六屆「中國名酒」;2007年1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由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聯手起草的芝麻香型白酒國家標准,於7月1日正式實施。
2007年10月8日,山東省芝麻香型白酒生產技術研討會在景芝酒業召開。
與會的近20家白酒企業和釀酒專家對一品景芝的芝麻香典型性風格給予一致肯定。一品景芝亮出了最高分。
2007年10月8日,全國最大的芝麻香釀造基地在景芝酒業落成投產。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白酒分會秘書長趙建華以及著名釀酒專家沈怡方、栗永清、高月明和全國11個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了投產儀式。
在芝麻香白酒車間新酒封壇儀式上,來自全國的釀酒專家說,一品景芝獨特的典型風格與高峰論壇時相比,品味更上一層樓。
2008年7月1日,以一品景芝為代表的芝麻香型白酒,被國家確認為山東省白酒唯一一家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志著景芝酒業贏得了受國家支持與保護的流通國際市場的「准入證」。
2009年3月,「芝麻香型白酒的研製」項目被中國輕工部聯合會授予全國輕工系統白酒唯一科技進步一等獎。
該獎是對景芝酒業半個世紀以來研究芝麻香成果的最高獎勵。
2009年9月11日,中國釀中國好酒招商網大師、茅台酒集團董事長季克良在時隔25年後再次蒞臨景芝酒業考察,對芝麻香的研究成果大加肯定,欣然題寫了「一品景芝·芝麻香鼻祖」, 這不僅是權威專家的鼓勵,更重要的是肯定了景芝酒業中國芝麻香型白酒鼻祖的地位。
2009年9月12日,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的「芝麻香·中國香」高峰論壇上,景芝酒業被中國釀中國好酒招商網工業協會授予「中國芝麻香型白酒領軍企業」。
2010年5月,一品景芝芝麻香白酒成為上海世博會山東唯一指定參展白酒。
「一品景芝」芝麻香的獨特魅力昭然綻放。

『玖』 至今已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現代測定,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
中國歷史據記載是從元謀人開始,據今已有170萬年了
順序是內:元謀人,北京猿人,山頂容洞人,半坡與河姆渡人,大汶口,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的傳說,接著是黃帝和炎帝,堯舜禹,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這些都無文字記載,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公元前16世紀建立.
此外,應該還有史前文明.
歷史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到底按照人類開始生產生活開始算起還是按照人類有了文明後算起.結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閱讀全文

與景芝有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