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滕州在古代叫什麼有沒有什麼歷史知道的請說說·
滕州素有「滕小國」之稱。滕始於黃帝,因境內泉水「騰涌」而得名。周滅商後,武王封其異母弟叔綉於滕,乃稱「滕國」。秦統一六國後,廢分封置郡縣,於今滕境置滕縣、薛縣。漢初,高祖撤小邾置蕃縣,西晉仍襲漢制。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滕陽軍為滕陽州。大定二十四年,改滕陽州為滕州(州治滕縣),轄滕、沛、鄒縣三縣和陶陽鎮。明初(1369年)撤銷滕州。建國初,曾為滕縣專署駐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尼山專區和台棗專區合並為滕縣專區(駐滕縣),轄滕縣、薛城縣(原臨城縣)、嶧縣(今棗庄市南部)、鳧山縣等13個縣和兩個市。1953年9月,滕縣專區和湖西專區合並為濟寧專區(駐濟寧),滕縣改屬濟寧專署;同時撤銷白彥縣,將其所轄原屬滕縣的5個區劃歸滕縣;建立微山縣,將滕縣所轄湖區劃入微山縣。1956年3月,撤銷薛城縣和鳧山縣,把其所轄部分地區劃歸滕縣。同年12月,山東省調整縣的等級,滕縣由甲等縣升為特等縣。1960年3月,把滕縣臨城公社(今棗庄薛城區全境)的164個自然村劃入棗庄市。1979年1月1日,滕縣改屬棗庄市。1983年11月,棗庄市齊村區撤銷,設立山亭區(駐山亭),將滕縣東部的店子、馮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頭8個公社劃入棗庄市山亭區。1988年3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滕縣,建立滕州市(縣級);同年5月1日,全市舉行了熱烈、隆重的建市慶祝大會。
Ⅱ 滕州古代歷史名人有哪些
1、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自然科學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2、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發明了鋸、風箏、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爺」。
3、奚仲
奚仲,造車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國的祖先。奚仲發明了車,奚仲是古薛國地面上出現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發明家、政治家,過世後被百姓奉為車神。
4、毛遂
戰國時薛國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後卒於薛,葬於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今京滬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相關典故:說楚合縱 , 毛遂自薦 ,楚廷約縱 ,真人難識 ,三寸之舌,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5、滕文公
滕文公,戰國時滕國的賢君,名宏,滕定公之子,當時世稱元公。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
6、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餘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
7、李元嬰
李元嬰,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被封為滕王,非滕州人。滕王李元嬰先後任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並在這三處築有三處滕王閣,貞觀年間,李元嬰曾被封於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典。據史書記載李元嬰從小就受到了宮廷藝術熏陶,在音樂、舞蹈、繪畫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藝術的修養為日後修建滕王閣打下了基礎。
Ⅲ 滕州歷史名人
1、滿德坤(1778~1838) 字載夫, 出生地(山東省滕州市西崗鎮柴里村),清嘉慶五年(1800年)武科舉人,接連考中進士,殿試中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予二等侍御職務。曾任直隸提標游擊署保定營參將、江南漕標中軍副將、湖北鄖陽鎮總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秋病逝。
2、滕文公,是一位戰國中期滕國(今山東滕州市市區西南十二華里古滕國)的國君。實際上,春秋戰國之際有兩位「滕文公」, 他們皆是西周滕國先君錯叔綉之後裔:一是,春秋時代的滕文公,世人多對此不熟悉。他也是一位德高望重、有惠於民的滕國國君。
二是,戰國時代的滕文公,本謚名為滕元公。因為《孟子》有記載其「從孟子而響應善國之治」,後人多對此熟悉,滕國文化所宣揚道德風范核心,也主要就是他。
3、孟嘗君(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齊國貴族。姓田名文,是齊宗室大臣靖郭君田嬰之子,襲父爵封於薛(今山東滕州市東南),稱薛公,號孟嘗君。「戰國四公子」之一,以輕財下士著稱,門下食客至數千人。
他先任齊相,發展合縱抗秦勢力,後又任魏相,轉而聯趙、燕等國,附秦攻齊,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權變之臣。
4、王晏(890—966年),徐州滕(今山東滕州人)人。五代時大將。先後事過四朝帝王,官至太子太師,封韓國公。
5、春秋魯國建築工匠。公輸氏,名般。創制攻城雲梯和磨粉之磑等器具。據傳又發明鋸子等木作工具。 舊時建築工匠尊為祖師。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
因是魯國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Ⅳ 滕州龍泉塔已有多少年歷史
關於龍泉塔抄命名,據史書記襲載:"又大泉水,時漂民居,故建塔以鎮之,龍泉之名蓋亦有自雲"。塔名的由來可能與水有關。
龍泉塔建於何時?由於年代久遠,資料散失,至今仍無定論。清道光《滕縣志》中有以"浮屠峙玉"為題的詩:
久隨韋肇映題名,卓立龍泉奠此氓。
翠挹群峰齊毓秀,影浮七級獨含清。
凌雲更作孥雲勢,就日應同捧日情。
風過金鈴音鳧鳧,頓教俗耳洗琶箏。
據此推斷,龍泉塔可能在唐元和年間縣城東移後建築而成,距今約有1200餘年。
Ⅳ 棗庄市滕州古代曾經是什麼國
滕州在歷史上曾經是三國五邑之地; 薛國 滕國 倪國
希望採納
Ⅵ 滕州歷史簡介,及名人,不要百科的
滕《說文解字》有解,泉水奔涌之意,滕起源於黃帝,黃帝封其第十字於滕。滕州可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300年之前的北辛文化,是東夷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古為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世稱善國,境內有滕國、薛國、小邾國遺址。是古代東夷炎族後裔 —— 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搖籃和商代始祖的發祥地。
科聖墨子,工匠祖師魯班,戰國四公子孟嘗君,善施仁政滕文公,造車鼻祖孟嘗君,脫穎而出、毛遂自薦的毛遂等均是滕州歷史文化名人。
在近現代有,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上將李景,原廣州軍區政委上將劉書田,中共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上將劉書田,據不完全統計,滕州籍將軍共有三十多位,一度有將軍縣之說。山東省政協主席劉偉,副省長郭召信等也是從滕州走出去的。
在抗日戰爭中,王銘章師長在這里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以身報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說,沒有滕縣保衛戰,就沒有台兒庄大捷。
滕州現有人口158萬,下轄17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是山東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市之一,境內有多家煤礦,及煤化工產業,2010年排中國百強縣第31位。
Ⅶ 山東有多少年的歷史
山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
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這時,山東是一個地域性的泛稱,還不是一個准確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時代,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被稱作山東,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東專指齊魯之地。到了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東布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 清朝初年,設置山東省,山東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名。古人以左為東,故又稱山東為「山左」。
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7000--4000年之間,這里先後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在山東還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龍山陶書」;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最早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古「齊長城」和被列為中國「2000年考古十大發現」的洛庄漢墓等。山東還是中國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
Ⅷ 山東滕州文化介紹
添加新圖片滕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為「三國五邑」之地。境內有被命內名為「北辛文化」的容73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有「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崗上遺址,有商周時期的滕國、薛國遺址等景觀。是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子的故里.
滕州素有「滕小國」之稱。滕始於黃帝,因境內泉水「騰涌」而得名。周滅商後,武王封其異母弟叔綉於滕,乃稱「滕國」。秦統一六國後,廢分封置郡縣,於今滕境置滕縣、薛縣。漢初,高祖撤小邾置蕃縣,西晉仍襲漢制。金設滕陽州,後改稱滕州,轄滕、沛、鄒縣和陶陽鎮。明初廢除滕州。建國初,曾為滕縣專署駐地。1953年撤銷滕縣專署,滕縣改屬濟寧專署。1979改屬棗庄市至今。1988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滕縣,建立滕州市
你去連接地址,從介紹裡面篩選出你認為好的或合適的.
Ⅸ 滕州的地理,風景,物產,歷史,風俗
滕州市,簡稱「滕」,又稱「善國」、「滕國」等,古為「三國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國」之稱,是古代東夷炎族後裔 ── 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搖籃和商代始祖的發祥地。古為泗水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滕始於黃帝,周武王封其弟滕錯叔於滕,乃稱滕國。滕州古為三國五邑之地,素有善國之美譽。唐朝,李元嬰被封於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被貶南昌,因思念故地在南昌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南昌和閬中滕王閣都淵於滕州。公元1184年,金朝設滕州,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滕州還是鐵道游擊隊的發生地和中國滕姓的發源地。
2010年末滕州市公安戶籍總人口170萬人,其中,男性90萬人,女性80萬人。人口出生率13.67%,死亡率6.25%,自然增長率7.42%。[5]
民族
截至2010年,滕州市共有29個少數民族,人口有4050人,過百人的有滿族、藏族、彝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六個民族。
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自然科學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10]
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發明了鋸、風箏、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爺」。[10]
奚仲
奚仲,造車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國的祖先。奚仲發明了車,奚仲是古薛國地面上出現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發明家、政治家,過世後被百姓奉為車神。
毛遂
戰國時薛國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後卒於薛,葬於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今京滬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相關典故:說楚合縱 ,毛遂自薦 ,楚廷約縱 ,真人難識 ,三寸之舌,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滕文公
滕文公,戰國時滕國的賢君,名宏,滕定公之子,當時世稱元公。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
孟嘗君
孟嘗君,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餘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
洪振海
洪振海,1910年生,1942年犧牲時任八路軍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山東滕州人,自幼隨父親在路礦謀生,因生活所迫經常與火車打交道,練就了飛登火車的本領,人稱「飛毛腿」。抗日戰爭時期,洪振海在黨的領導下,發動路礦工人組建了一支活躍在山東魯南的滕州、臨城、棗庄和微山湖一帶,威名遠揚的人民抗日武裝,魯南鐵道大隊即鐵道游擊隊,他是第一任大隊長。
王學仲
王學仲 ,1925年生於山東滕州。書畫家、教授。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當代中國書畫網藝術顧問。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學術委員會主任,天津書法家協會主席。1953年起在天津大學任教,創立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兼任南開大學、廣州美院及築波大學客座教授,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榮譽所長,中國文聯第八屆、九屆全委會榮譽委員,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畫家。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精通書法、繪畫、文學、哲學;是一位宏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家,創立「黽學」學派。一代大家王學仲先生於2013年10月8日晨7:17在天津武警總醫院病逝,享年88周歲。
李元嬰
李元嬰,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被封為滕王,非滕州人。滕王李元嬰先後任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並在這三處築有三處滕王閣,貞觀年間,李元嬰曾被封於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典。據史書記載李元嬰從小就受到了宮廷藝術熏陶,在音樂、舞蹈、繪畫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藝術的修養為日後修建滕王閣打下了基礎。
Ⅹ 關於滕州的歷史故事
在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涌現出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戰國時,齊貴族田文,號孟嘗內群,受封於薛,容門下有食客3000,先後出任齊相、秦相和魏相,是當時名揚四海的顯赫人物。薛人毛遂,為趙國平原君門下,自薦出使楚國,說服楚王聯合抗秦,「毛遂自薦」被歷代傳為佳話。漢初薛人叔孫通才智過人,被漢高祖劉邦拜為博士,後為太子太傅,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漢曾縣人匡衡,自幼勤奮好學,曾流傳「鑿壁偷光」的故事,在朝遷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職,被歷代推為名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學識淵博,曾兩次出任現南京光祿寺卿,據考證《金瓶梅》作者即為此人。另外,墨子(一說河南魯山)、滕文公、疏廣、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