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又是這種題,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1)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 《辛丑條約》簽訂以後版,帝國主義加強了權對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擴展在華經濟勢力,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2)清末「新政」的破產是辛亥革命爆發的重要原因 清政府「新政」和預備立憲。由於其根本目的在於延續其反動統治,清政府不斷借改革之名加強皇權,最終使統治集團內部分崩離析,沒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重了統治危機。
(3)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並成為革命的階級基礎和骨幹力量 隨著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數量的增多和規模的擴大,民族資產階級及與它相聯系的社會力量也有了較大的發展,青年知識分子,成為了辛亥革命的中堅力量,這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成奠定了階級基礎。
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高頻考點——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
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國掀起了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運動。這場革命的發生,是當時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
(一)民族危機加深
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日益擴大。《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已甘當「洋人的朝廷」。外國在華投資規模急速擴張,包括擴大設廠規模和給清政府大量高息貸款,而鐵路、礦產的利權更成為帝國主義掠奪的重要目標。1904年至1905年,日、俄兩國為了爭奪在華利益竟然在中國東北進行戰爭(日俄戰爭)。1903年--1904年英國發動了對中國西藏的侵略,強逼西藏地方政府簽訂《拉薩條約》,陰謀分列中國領土。
(二)社會矛盾的尖銳
為了對外支付巨額賠款等,在清朝的最後幾年裡,各種舊稅一次又一次追加,種種巧立名目的新稅更是層出不窮,各級官吏還要從中中飽私囊,致使民怨沸騰。
正是在中外反動派的嚴重壓迫下,20世紀初,各階層人民的斗爭風起雲涌,遍及全國。同時,還發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貨等愛國運動,收回利權運動和保路運動等。在一些運動中,資產階級開始成為主要的角色。
(三)清末「新政」及其破產
革命醞釀之際,正是清政府處於內外交困之時。為了擺脫困境,清政府於1901年4月成立督辦政務處,宣布實行「新政」。此後,陸續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設立商部、學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機構;裁撤綠營,建立新軍;頒布商法商律,獎勵工商;頒布新的學制,下令從1906年起正式廢除科舉考試。綜觀「新政」,雖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政治制度改革的滯後,絲毫沒有觸動從朝廷到地方體現封建專制的整套統治機構,這套機構所派生的種種弊端自然也無從消除。不少「新政」流於一紙空文。而財政的困難也限制著「新政」的推行,甚至借機攤牌加重人民的負擔。
1906年清政府又宣布「預備仿行憲政」。預備立憲並沒有能夠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重了危機。主要原因在於,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延續其反動統治。為了鞏固皇權,清政府遲遲不答應資產階級立憲派提出的關於立即召開國會的要求,還鎮壓了立憲派的國會請願運動,同時卻不斷借立憲之名加強皇權。1911年5月,在為形勢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責任內閣里,被譏為「皇族內閣」。這不僅使立憲派大失所望,也使統治集團內部因滿、漢矛盾和中央與地方矛盾的尖銳而分崩離析。事實表明,清政府已陷入無法照舊統治下去的境地,革命不可避免。
(四)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幹力量
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由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首先發動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沖破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桎梏,發展資本主義,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經濟利益的維護者。這正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的階級基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骨幹是一批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些青年知識分子,成為了辛亥革命的中堅力量。
㈢ 導致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條件有哪些
1、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階級條件)
2、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思想條件)專
3、革屬命團體廣泛建立(組織條件)
4、四川保路運動(外部條件)
第一,革命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經濟上,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物質基礎;
階級力量上,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成長起來,為量進一步壯大;
思想上,20世紀初,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革命逐漸成為社會主要思潮;
組織上,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廣泛建立,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政黨統一領導的新階段;
政治上.三民主義的提出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奮斗綱領,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
第二,革命形勢的日益高漲。清廷立憲失敗後進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勢力在收回利權的斗爭和武裝起義中人斷壯大。
第三,革命時機成熟。保路運動調動湖北新軍,清廷在湖北統治空虛,為武昌起義的爆發提供了有利時機。
㈣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一、民族危機加深,社會矛盾激化
甲午一役,中國敗北,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了戊戌變法,但只持續了103天便失敗了,緊接著是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和八國聯軍的侵華,其結果是1901年9月《辛丑條約》的簽訂。
《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已經徹底放棄了抵抗外國侵略者的念頭,甘當洋人的朝廷,帝國主義已經完全控制了清政府。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瘋狂地掠奪原料、礦山和鐵路利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社會經濟利益,加之列強在爭奪中國的過程中矛盾重重,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進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
由於《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要償還巨額的賠款,便大肆增加苛捐雜稅,地方官員又中飽私囊,使得民怨沸騰,民不聊生,各地人民抗捐抗稅抗租斗爭不斷,更促使人民群眾不斷起來反抗,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不斷激化。
二、清末「新政」破產,「皇族內閣」的產生使得立憲派完全失望
為了鎮壓人民的反抗,延續自身的反動統治,清政府在清末實行了「新政」,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尤其是鼓勵留學,廢除科舉考試的措施,客觀上使一些青年知識分子留學海外,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入提供了條件。
在政治制度上清政府宣布「預備仿行憲政」,1908年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制定了效仿日本君主立憲方案,但又規定了9年的預備立憲期限,而在被迫成立的責任內閣里,13名大臣里9名是滿族,其中7名是皇族,這樣的「皇族內閣」使立憲派非常失望,開始轉向革命。
三、階級基礎和骨幹力量
從洋務運動開始產生新型的資本主義經濟,到甲午戰爭以後,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入了第一個發展高潮時期,甲午戰爭後幾年,特別是到新政時期的幾年,除了官辦的一些企業進一步發展以外,民辦的、商辦的這些企業也有比較大的發展。
資產階級的氛圍慢慢成長起來了,不光是資產階級的人數有了比較大的增加,而且資產階級,商人形成了自己的組織,有組織以後,它就會謀取自己的利益,有組織的採取行動,清政府的立憲遲遲不推行,使這部分有一定經濟力量,也有一定知識程度的新興階層被排除在參政的隊伍之外。所以,他們成了一個要求政治改革的重要力量。
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一批資產階級團體建立,後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建立了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使得革命具備了階級基礎。同時戊戌維新運動及20世紀初清政府興學堂,派遣的留學生也為資產階級革命派提供了骨幹力量。
四、思想基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和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
甲午戰爭以後,有更多的中國人出去留學,特別是到日本留學,很多人學習軍事,就成了新軍的主要源頭,好多新軍的將領都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
當時的資產階段革命派做了大量宣傳工作,如孫中山寫了《中國革命的真解決》,提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統治,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問題,並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三民主義」。這都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同時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圍繞「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實行共和」、「要不要進行社會革命」的論戰,劃清了革命與改良的界限,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進了革命形勢的發展。
正是這些條件的具備,使得辛亥革命得以爆發,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准備了客觀社會條件。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辛亥革命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㈤ 1.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從根本上說,是()
正確答案C,對於原因的問題來說,最根本上的原因都是經濟問題 但答案中沒有直接提到,四項中只有C項與經濟聯系較直接。
本題中A指的是主要是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時期。
如果沒有根本二字BCD都正確,B項指清政府實行「新政」改革,最後以失敗告終;D項主要說明了階級基礎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發展,骨幹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㈥ 論述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
從歷史趨勢來看,來清政府在源鎮壓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簽訂《辛丑條約》、實施新政破產後,其腐朽、反動的本質進一步暴露。隨著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近代中國兩大社會矛盾趨於匯流,集中體現為中國人民同清朝政府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由改良發展到革命已成為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所以,20世紀前十年,辛亥革命發生的條件己經成熟。
具體表現在:
第一,革命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經濟上,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物質基礎;
階級力量上,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成長起來,為量進一步壯大;
思想上,20世紀初,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革命逐漸成為社會主要思潮;
組織上,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廣泛建立,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政黨統一領導的新階段;
政治上.三民主義的提出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奮斗綱領,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
第二,革命形勢的日益高漲。清廷立憲失敗後進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勢力在收回利權的斗爭和武裝起義中人斷壯大。
第三,革命時機成熟。保路運動調動湖北新軍,清廷在湖北統治空虛,為武昌起義的爆發提供了有利時機。
㈦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是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如下:
1、民族危機加深
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日益擴大,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了。
2、社會矛盾激化。
為了支付對外巨額賠款,清政府追加稅收,巧立名目,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正是在中外反動派的嚴重壓迫下,20世紀初,各階層人民的斗爭風起雲涌,遍及全國。在一些運動中,資產階級開始成為主要的角色。
3、清末「新政」的破產。為擺脫《辛丑條約》簽訂後的國內外困境,清政府於1901年宣布實行「新政」,改革措施包括:
①設立商部、學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機構;
②構裁撤綠營,建立新軍;
③頒布商法商律,獎勵工商;
④鼓勵留學,頒布新的學制,廢除科舉考試。
(7)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是什麼擴展閱讀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隨著封建帝制的廢除,依附於封建帝制的種種丑惡制度也被次第掃除,例如世襲制度、太監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呼聲在中華大地回盪。空前的民主氣象,競辦實業的浪潮,形成了生機勃勃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
正因為如此,當袁世凱、張勛先後復辟帝制時,均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和人民群眾的堅決反抗。
㈧ 1.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九袋
拿當兵的不當人
㈨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
從歷史趨勢來看,清政府在鎮壓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簽訂《辛丑條約》、實施新政破產後,其腐朽、反動的本質進一步暴露。隨著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近代中國兩大社會矛盾趨於匯流,集中體現為中國人民同清朝政府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由改良發展到革命已成為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所以,20世紀前十年,辛亥革命發生的條件己經成熟。
具體表現在:
第一,革命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經濟上,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物質基礎;
階級力量上,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成長起來,為量進一步壯大;
思想上,20世紀初,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革命逐漸成為社會主要思潮;
組織上,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廣泛建立,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政黨統一領導的新階段;
政治上.三民主義的提出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奮斗綱領,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
第二,革命形勢的日益高漲。清廷立憲失敗後進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勢力在收回利權的斗爭和武裝起義中人斷壯大。
第三,革命時機成熟。保路運動調動湖北新軍,清廷在湖北統治空虛,為武昌起義的爆發提供了有利時機。
你再把它寫的具體一點,分析一下,+上你的意見看法 稍加潤色。那便是論文了。
㈩ 導致「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條件有哪些
1、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階級條件)
2、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專泛傳播(思想條件)屬
3、革命團體廣泛建立(組織條件)
4、四川保路運動(外部條件)
第一,革命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經濟上,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物質基礎;
階級力量上,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成長起來,為量進一步壯大;
思想上,20世紀初,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革命逐漸成為社會主要思潮;
組織上,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廣泛建立,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政黨統一領導的新階段;
政治上.三民主義的提出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奮斗綱領,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
第二,革命形勢的日益高漲。清廷立憲失敗後進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勢力在收回利權的斗爭和武裝起義中人斷壯大。
第三,革命時機成熟。保路運動調動湖北新軍,清廷在湖北統治空虛,為武昌起義的爆發提供了有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