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主要內容有哪些

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主要內容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06 08:36:23

⑴ 高中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容是什麼

在高中課本上主要觀點包括: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人生觀和價值觀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人生觀和價值觀
價值觀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 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存在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反之則具有阻礙作用
2.價值觀具有導向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所以要樹立真確的價值觀
3.正確價值觀的標准:1)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2)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
4.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正確的價值取向,要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反對個人主義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堅持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的調節

人生觀
1.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2.個人與社會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3.人生價值包括貢獻(社會價值)和索取(個人價值)兩個方面,人生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4.人生價值的實現既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也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
5.崇高理想對社會,對人生有指導和促進作用
6.理想源於現實高於現實,理想可以轉化為現實。理想轉化為現實需要多方面條件,從主觀方面上說,需要發揮艱苦奮斗精神
7.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 是歷史的創造者,所以,我們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8.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是統一的,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的改造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二者統一於實踐。在時間自覺實現主觀和客觀,個人和社會的統一
如果滿意記得好評哦!
望採納~
謝謝~~

⑵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

【主復要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者認制為歷史發展是有其特定規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社會。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人類已經經歷了前三個階段,目前正處於第四階段(越南、古巴、朝鮮等自稱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987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三大上,中國稱自己在1950年代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⑶ 歷史唯物主義在哲學中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有關於現象與本質的內容嗎

歷史唯物主義

1.社會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糾正了空想專社會主義者僅僅從抽象的理性屬原則出發遣責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
2.階級斗爭史階級發展的直接動力(糾正了空想社會義者寄希望於統治者發善心,以和平方式實現社會變革藍圖的幻想)
3.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克服了空想社會義者把無產階級僅僅看成一個受苦受難的階級,而把歷史進步和社會更替的希望寄託於少數天才人物的局限)

用自己的話說
不斷解決矛盾,不斷產生矛盾,「矛盾——解決——矛盾」這個過程是社會向前發展的科學原因.
革命是不同階級之間關系發生變化的唯一道路,不要寄希望於高層發善心.(知道當時無產階級不選擇和平演變來改變無產階級的地位,如農民起義)
廣大人民的一舉一動創造了整個歷史.如:是歷史,是人民選擇了毛澤東這個位置,而不是毛澤東本人,如果沒有毛澤東,就會有李澤東來坐毛澤東這個位置.(類似於C++里地址和變數的關系,人民造就了地址,才會產生變數;)
還有一個重要的是,辯證的看待歷史,客觀的看待歷史,棄去糟粕,取其精華.

⑷ 唯物史觀包括哪些內容

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階級斗爭理論等。歷史發展有特定規律,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的所有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資的豐富程度,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

社會存在(即社會的系統與架構,與組成社會的各個要素)決定社會意識(即伴隨體系架構產生的意識,訴求,思想等等),社會意識又可以塑造與改變社會存在;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生產要素所有者與生產力提供者之間的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及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揭示的經濟組織形式)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可以作為研究社會發展的出發點;

如果以階級的觀點看待社會組織,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不同階層的人不同利益訴求的博弈,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可能會引發社會革命,奪取國家政權。

(4)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主要內容有哪些擴展閱讀: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基礎理論:

1、經濟基礎是和化學物質生產力相一致的生產關系的總數,是社會發展在其一定發展趨勢環節上的經濟體制和經濟關系。

2、上層建築是社會發展的政冶、法律法規、宗教信仰、造型藝術、社會學的見解及其同這種見解相一致的政冶、法律法規等設備,在階級社會發展中合階級殺死以前,上層建築都是有階級性。

3、經濟基礎決策上層建築,經濟發展決策政冶,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力。

⑸ 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哪些內容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

要點: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生產方式在社會生活中起決定作用
3.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觀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在歷史唯物主義誕生以前,人們總是從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種隱秘的理性,即從某種精神因素出發去解釋歷史事件,說明歷史的發展。其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資產階級歷史觀用「人」的觀點解釋歷史,比起中世紀用神的意志說明歷史的神學觀點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種抽象的人,即脫離歷史發展條件和具體社會關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學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虛的「自我意識」。從這種抽象的人出發,必然把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歸結為人類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這仍然是用非歷史因素、人們想像和思考出來的東西去解釋歷史,因而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對象。
歷史唯物主義用以觀察社會歷史的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態的抽象的人,而是處於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只有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動,才能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局部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對象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局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它的任務就是為各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提供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⑹ 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亦稱唯物史觀。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
歷史唯物主義: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理論,是科學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的所有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資的豐富程度,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一切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是進行社會革命,奪取國家政權;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和作用總是受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條件的制約。

歷史唯物主義為德國哲學家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歷史觀」。俄國哲學家列寧評價歷史唯物主義為「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和「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則把它修正為經濟唯物論。

⑺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哪些內容

1.社會實踐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決定與反作用)

2.兩大規律的矛盾運動原理

3.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群眾觀點群眾路線)

4.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⑻ 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哪些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其與歷史唯心主義相對。

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解釋歷史事件發生的觀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與階級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訴求是階級沖突的主要著力點。馬克思的歷史觀點交叉了社會學研究與歷史研究,從階級入手分析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

(8)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主要內容有哪些擴展閱讀: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總結了無產階級斗爭的歷史經驗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是哲學上的偉大變革。

它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用唯物主義觀察社會歷史,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在同機會主義的斗爭中,在總結新的歷史經驗和概括自然科學最新成就的基礎上,全面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向新的階段。列寧逝世後,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在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和其他許多包含著豐富哲學思想的著作,從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中,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增添了新的內容。

⑼ 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要內容是尊重歷史、以史為鑒。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主要內容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