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上的令妃娘娘究竟是什麼樣子
令妃娘娘,指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舊版及新版)中的角色"令妃",歷史原型為孝儀純皇後。有別於宮闈中工於心計的妃子,是唯一一位用真情對待小燕子和紫薇的妃子。
2. 在真實的歷史中的令妃魏瓔珞是一個怎樣的人
3. 歷史上令妃是怎樣的人 真的狠毒嗎
應該說,令妃絕對是那個拿了一手爛牌卻能最終取得勝利的牛人。她的晉升之路是這樣的:包衣——貴人——令嬪——令妃——令貴妃——皇貴妃——令懿皇貴妃——孝儀皇後。
4. 乾隆時期的令貴妃其人如何是個怎樣的人
令妃是乾隆四十多個有名有姓的妃嬪當中最走運的一個。
令妃本姓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九日,乾隆皇帝即位時入宮為貴人。乾隆十年封令嬪,時年19歲,是深宮中比較年輕的一位。乾隆三十年,令妃晉為皇貴妃,位僅次於皇後那拉氏。而在廢黜那拉皇後之後, 乾隆皇帝經常臨幸令妃,令她在十年內接連為皇帝生了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皇十六子(未命名)、皇十七子永璘,以及皇七女和皇九女, 所以令妃也是皇帝後妃中誕育子女最多的一位。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魏氏薨逝,年49歲,諡 "令懿皇貴妃"。嘉慶皇帝登位後,即追贈令貴妃為孝儀皇後。令妃真是洪福不淺,生前備受乾隆皇帝寵愛, 死後仍有後福。其實,孝儀皇後的父親清泰就是內務府下一個管領的包衣的頭目。從民族成分上講,她的先人姓魏,屬漢族,但後來歸滿族了。所以她使得嘉慶皇帝和康熙皇帝一樣,都具有漢人血統(康熙的母親姓佟,祖上也是漢人) 。
令妃以貴人身份入宮,又沾有漢人血統, 本沒有任何非分之想,也最恪守家法。她斷斷不會想到她的大兒子後來會襲乘大統,因為在皇上的十七個兒子中, 他排倒數第三名;更令她想不到的是,她的小兒子(皇十七子)慶王的孫子後來竟會與袁世凱沉瀣一氣,將晚清的朝政搞得烏煙瘴氣的,最後竟以200萬銀元出賣了大清267年的江山。
5. 令妃是什麼樣的個人
令妃,魏佳氏,內管領清泰的女兒,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內管領清泰女。
認為令妃很得寵的原因無非是:第一,令妃從宮女升到皇貴妃,還追封了皇後。第二,令妃給乾隆生育了六個子女。
那麼僅有名號和子女記載的令妃,在史書上是夠和乾隆找到足夠多的恩愛互動呢。我們先來看最權威的官方史書清史稿是怎麼寫的吧:
《清史稿》 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 後妃
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謚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後。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後家魏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史書對令妃的記載無非是記載了她的父親,兒子,除此之外個人性情和皇帝對她的感情找不到半點。相比皇太極的寵妃海蘭珠列傳有「有寵」,死後皇太極「傷悼不已」,董鄂妃的「寵冠後宮」,死後親制行狀,孝賢皇後的「甚重之」,死後乾隆「深慟」,令妃和乾隆的感情也顯得過於平淡了些。
至於所謂令妃由宮女升為皇貴妃是多麼厲害的事情,那隻是一葉障目的看法,比起歷代的皇貴妃,可就算小巫見大巫了。眾所周知,令妃是乾隆三十一年當上皇貴妃,那時候她都38歲了,而且還為乾隆生了好幾個子女,算是對皇家有功。相比之下,且不說萬曆的寵妃鄭貴妃在21歲時已經冊封了皇貴妃,順治的寵妃董鄂妃在18歲冊封皇貴妃,就是嘉靖的沈皇貴妃、王皇貴妃,天啟的范皇貴妃、崇禎的袁貴妃、田貴妃都是在30歲前得到了皇貴妃的名分,令妃所謂的升級快,在明清兩代的皇貴妃里比,不過是笑話一則,實際情況是她只比明憲宗的萬貴妃(47歲封)、萬曆的王恭妃(41歲封)得到的早一點而已,萬貴妃是由於自己比朱見深大20歲,而王恭妃則是不受寵愛而被萬曆推遲冊封。
下來就談談令妃給乾隆生育的子女。認為子女數量代表寵愛度是萬不可取的。順治的巴庶妃、康熙的馬佳氏生育很多,可她們本人並不是多麼得寵,令妃和她們也沒什麼本質區別。
需要注意的是乾隆是一個愛好出遊的皇帝,他每年正月在故宮舉行各種典禮祭祀,二月從大內移居圓明園,四月以後,行雩禮以祈雨,五月端午在圓明園福海觀龍舟競渡。夏秋間,多往避暑山莊,秋如在北京,常去清漪同、王泉山、香山、湯山、盤山的行官走動,有時也在南苑騎射行圍。十一月冬至,舉行隆重的祀天大典,從此由圓明同回居大內。
令妃懷孕期間是不能隨駕的,等於說她十年生育如此多的子女,基本都是一個人留在宮里獨守空房,而乾隆則帶著一對嬪妃遊山玩水,以皇十五子出生為例: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也就是1760年11月13日凌晨兩三點鍾,在北京西北圓明園的綺春園,一位小皇子出生了。
三天之後,這一消息以「六百里加緊」的速度傳到了承德以北二百里的木蘭圍場。五十歲的乾隆皇帝一身戎裝,駐馬聽完他的第十五個兒子出生的報告之後,並沒有顯示出格外欣喜的表情,簡單幾句問答,然後揮退報喜的兵部專差,又策馬投入到緊張的圍獵活動中去……
幾天後,乾隆皇帝給這位小皇子賜名永琰。
那十年頻繁為皇帝生育子女的令妃,不過是和乾隆聚少離多的獨守宮闈者而已。
清朝早夭的皇子本無追封厚葬,乾隆對令妃早夭的皇十四子永璐 (1757年-1760年),皇十六子 (1763年-1765年)之死都是淡然處之,相比順治把寵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追封親王,雍正把自己心愛的皇八子喪禮按照親王例辦理,乾隆把自己愛子永璉追封為太子,不知道令妃看著乾隆對自己的兒子淡然處之會有怎樣的不甘與哀愁。
令妃所生的皇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 (1766年-1820年),據《嘯亭雜錄》所載:「貌豐頎黧色,不甚讀書,喜音樂,好游嬉。少時嘗微服出遊,間為狹巷之樂,純皇帝深惡之。」作為老來子兼最小的兒子,還被作乾隆厭惡,可見令妃本人壓根沒為子女帶來任何福利。永璘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假使皇帝多如雨點,也不能滴我的頭上,惟求諸位弟兄可憐,把和珅的宅第贈給我居住,我就知足了」後來嘉慶皇帝登基後還真把和珅的宅第送給了這位弟弟!他為一個皇子還垂涎外臣的財產……可見乾隆對這兒子還不如寵臣。馬嘎爾尼訪華錄中作者就以犀利的目光看出 「乾隆皇帝對自己兒子的愛護,遠不如對和珅的寵幸。」
皇十五子永琰,作為乾隆的儲君人選,乾隆對他還是不放心,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密立十五子永琰為太子,這年冬至,乾隆舉行祀天大典,在南郊天壇,皇帝仰望烏雲密布的蒼穹,默默禱告。請老天爺再幫他把把關,看看永琰是不是塊當皇帝的料,如果是,就請保佑永琰;否則,讓他短命而終。總之,祖宗的江山社稷,國家的前途命運至關重要,為此,顧不上父子之情了。乾隆帝如此禱告,可見他對立永琰信心不足,而且,用這樣惡毒的語言加在兒子頭上,在十分迷信的當時,實屬罕見,由此也可見他立永琰為太子的無奈。
不僅如此,乾隆還打算放棄永琰,考慮立自己喜愛已久的庶孫綿恩為皇儲,《嘯亭雜錄》言:定恭王綿恩,定安親王次子也。貌頎秀,猿臂,善射,束馬喬捷如飛。舉止詳贍,趨蹌有節,幼頗健亻,純皇帝愛之,幾奪儲位。
你看,令妃生育了那麼多子女,都沒寵愛記載,而綿恩卻被記載了皇帝寵愛,而且差一點奪走皇位,倘若綿恩是乾隆的兒子,那令妃生育這么多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乾隆繼後死後,乾隆本可封令妃為皇後,也可以冊封她為攝六宮事皇貴妃統領後宮,可是乾隆仍拒絕此類做法,他把皇後的位子空虛三十年,就是不把這枚桂冠給令妃。
在清朝,只有兩個女人被封為攝六宮事的皇貴妃:那拉皇後和孝全皇後。 攝六宮事皇貴妃是高於皇貴妃的存在,基本上除了沒皇後名分,禮儀上和皇後很接近,比如冊封禮儀如皇後,頒詔天下,所有妃子要向她跪拜,遇三大節。及慶賀大典。三品以上大臣官員、進箋慶賀,過生日禮儀同皇後。
既然乾隆那麼寵愛令妃,為什麼不能給他封一個攝六宮皇貴妃的名分呢。
與名分尷尬的境遇比,令妃死前的待遇更是讓人齒寒。《清會典》載:凡皇貴妃喪禮,疾革自大內移至吉安所。即清代宮眷臨死前會被趕出皇宮直接等死,方便出殯入殮,永璜死的時候,乾隆比較內疚震撼,說「至彌留之際。遷移外所。以便殯殮。雖屬內廷向例。但當沉綿疾亟令其遠遷。朕心實有所不忍」。令妃死時並非在皇宮治喪而是直接在吉安所,說明她在彌留之際直接送往吉安所。可是看清朝其他得寵後妃皇子公主的情況,董鄂妃死於承乾宮,孝懿皇後死於承乾宮,永璉死於永壽宮,乾隆但凡多留念也不會把快死的「寵」妃遷出內廷。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宣布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已死二十餘年的令妃終於盼到了皇後的名分,可是乾隆卻在追封典禮上下了如此耐心尋味的上諭:
孝儀皇後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廟一事。亦未免失當。孝儀皇後、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止應於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舉行天地廟祀大典。轉鄰於瀆。已著不必舉行。後世子孫。
乾隆對令妃,生前不給皇後名分或者攝六宮皇貴妃名分也就罷了,追封皇後還要來一句她不配當皇後,只是嗣皇帝生母而已,並非繼後。祭告太廟是褻瀆了蒼天。
不知道令妃泉下有知乾隆這番冷酷無情的話,會作何感想。
6. 歷史上真實的令妃是什麼樣
網友1:令妃即乾隆的孝儀純皇後。孝儀純皇後(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魏佳氏,清高宗時為魏貴人、令嬪、令妃、儀貴妃、令儀皇貴妃。生於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日,內管領清泰之女,江蘇人,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享年四十九歲。同年二月十一日謚為令懿皇貴妃,葬於清東陵裕陵地宮。乾隆六十年追封為皇後,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謚號全稱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生有四子二女,分別為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皇十四子永璐、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慶僖親王永?。
網友2:
是乾隆的第三位皇後,謚號為孝儀純皇後,然而這個皇後並非皇帝所封,而是被兒子嘉慶追封的皇後,生前,她的最高位分為皇貴妃
孝儀純皇後,為漢軍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鑲黃旗,稱魏佳氏。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年晉為令嬪,乾隆十四年晉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貴妃,乾隆三十年晉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去世,稱令懿皇貴妃。
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分別為皇七女,皇九女,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琰(即嘉慶皇帝),皇十六子,皇十七子,但四個兒子只有嘉慶帝活到成年,並成為最後的贏家,成了皇帝,而魏佳氏也母以子貴,在嘉慶帝登基後被追封為皇後。自嘉慶四年至道光三十年屢加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網友3:看《還珠格格》的時候真的一直以為令妃是福倫的女兒之類的,尤其是令妃一直與福爾康他們關系密切,真心看不出來是一個奴才出身啊~
乾隆本就是一個花心的皇帝,兩次下江南也可以看出乾隆花心的本性。不過花心的人也曾有過真正的愛情,乾隆的第二位皇後就是自己深愛並一手推上皇後之位的女子。可惜帝王自古以來就具有多疑的性子,所以帝王之間的愛情也會消之殆盡的。
也許正是因為兩位皇後的消亡才給令妃帶來了機會~那拉氏被打入冷宮被廢,後宮缺少了掌舵之人,這時候令妃便是最好的人選。一向溫柔大方善解人意的令妃恰好安慰了乾隆受傷的心靈,於是令妃從妃子晉升到貴妃最後又到皇貴妃掌管六宮事宜~
只是最後美人也抵不過紅顏薄命一說,在四十九歲的時候離開了繁華的人世間。但是,後來魏氏的兒子嘉慶登上皇位,魏氏因此被追封為皇後,與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後佟氏成為清朝歷史上僅有的兩位漢人皇後。而且因為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後的魏佳氏也有幸與乾隆皇帝合葬於裕陵,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了。
7. 歷史上有令妃這個人嗎
的確有令妃。 令妃是乾隆四十多個有名有姓的妃嬪當中最走運的一個。 令妃本姓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九日,乾隆皇帝即位時入宮為貴人。乾隆十年封令嬪,時年19歲,是深宮中比較年輕的一位。乾隆三十年,令妃晉為皇貴妃,位僅次於皇後那拉氏。而在廢黜那拉皇後之後, 乾隆皇帝經常臨幸令妃,令她在十年內接連為皇帝生了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皇十六子(未命名)、皇十七子永璘,以及皇七女和皇九女, 所以令妃也是皇帝後妃中誕育子女最多的一位。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魏氏薨逝,年49歲,諡 "令懿皇貴妃"。嘉慶皇帝登位後,即追贈令貴妃為孝儀皇後。令妃真是洪福不淺,生前備受乾隆皇帝寵愛, 死後仍有後福。其實,孝儀皇後的父親清泰就是內務府下一個管領的包衣的頭目。從民族成分上講,她的先人姓魏,屬漢族,但後來歸滿族了。所以她使得嘉慶皇帝和康熙皇帝一樣,都具有漢人血統(康熙的母親姓佟,祖上也是漢人) 。 令妃以貴人身份入宮,又沾有漢人血統, 本沒有任何非分之想,也最恪守家法。她斷斷不會想到她的大兒子後來會襲乘大統,因為在皇上的十七個兒子中, 他排倒數第三名;更令她想不到的是,她的小兒子(皇十七子)慶王的孫子後來竟會與袁世凱沉瀣一氣,將晚清的朝政搞得烏煙瘴氣的,最後竟以200萬銀元出賣了大清267年的江山。供參考。
8. 令妃在歷史上是好人嗎 真正的令妃娘娘是個怎樣的人
魏佳氏心地善良,容顏秀美,乾隆皇帝很喜愛她,並不像某些影視劇里所形容的陰狠歹毒。
歷史上真實的令妃,原名魏佳氏,她的父親是內務府管領,屬於正黃旗漢軍包衣,不但劃分為奴才的等級,還是當時被視為要低旗人一等的漢人血統。
乾隆十三年,晉封令嬪為令妃,距離她晉封為嬪僅僅過了三年;乾隆二十四年,晉封令妃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
(8)歷史上的令妃是什麼樣的人擴展閱讀:
令妃生平: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魏佳氏出生,她比乾隆帝小十六歲。
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三日,魏貴人詔封為嬪;十一月十七日,行令嬪冊封禮。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晉封令嬪為令妃,此時距離她晉封為嬪時隔僅三年;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令妃冊封禮。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令妃隨駕南巡。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二十日,晉封令妃為令貴妃;十二月十七日,行令貴妃冊封禮。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令貴妃於圓明園的天地一家春生下乾隆帝皇十五子永琰。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令貴妃隨駕南巡。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五,令貴妃隨駕南巡;五月初十日,晉封為皇貴妃;六月十一日,行皇貴妃冊封禮。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皇貴妃所生兒子皇十五子永琰被立為皇儲,此時永琰年僅十三歲,乾隆帝按照雍正時定下的規矩,將永琰的名字寫在詔書上,密封之後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薨,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皇貴妃金棺奉安裕陵。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後。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謚號全稱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參考資料:網路-孝儀純皇後
9. 真正歷史上的令妃是個好人嗎
令妃聰明伶俐,有心機,為人大度、不是壞人,不然她不會得到乾隆的寵愛與信任;在她去世多年後,乾隆立她的兒子十五阿哥永琰為太子,本是再好不過的事,但皇帝在南郊天壇禱告說的話更是讓在場的王公大臣們十分錯愕,覺得這是皇帝本人十分無奈的選擇;因為能乾的兒子們都走在他的前頭,乾隆對令妃的態度,承認她是帝母,但絕非自己繼室,可見令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遠不及孝賢純皇後。再者令妃並不是死在自己的宮里,而是吉安所,曾經被皇帝專寵多年的妃子居然會淪落到這般田地,不禁讓人唏噓,說明令妃在統攝六宮的後期已經失寵了,何談信任?一種可能是她有想當皇後的念想,可偏偏乾隆就不給予她,絕對不是因為他秘密立了十五阿哥為儲君,不想大肆張揚,而是令妃的出身太低(漢軍旗包衣奴才),在皇帝本人眼裡,根本不夠格,另外個人認為皇帝的母親崇慶太後並非真心喜愛令妃,在她心裡只有孝賢和繼後才真正附合兒子正妻的標准,所並不希望令妃成為皇後;第二種可能與和珅(令妃認為他不是好東西,變相的干預朝政)、十七阿哥(小兒子生性頑劣,被乾深惡)有關系。令妃十年間懷過七次孕,生下六個子女,身心受到極大損害,到了中年有病也屬正常,在她人生的後期,失去帝寵,自己所出的大女兒固倫和靜公主走在她的前頭,這對令妃的病情是雪上加霜,和靜公主死後不到一個月令妃就追隨而去。令妃去世前三年,小女兒和碩和恪公主(她封號不帶『固倫』二字,乾隆對她不過爾爾,親娘失寵,榮光更是不見影了)下嫁扎蘭泰不到六年的工夫就過身了,也算紅顏命薄吧。令妃病重的時候,正值乾隆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出生(乾隆最愛寵的女兒,正沉浸在老來得女的喜悅當中)。
引用豆瓣的文章,令妃是孝賢皇後的侍女,沒皇後的生前提攜,她絕沒有機會接近皇帝,其父魏清泰於孝賢皇後喪儀中因為供獻餑餑遲誤,刑部將清泰之罪比照「大祀牲牢玉幣黍稷之屬一事缺少者杖八十」律杖八十,系公罪,並降二級留任。怒不可遏的乾隆看了自然寫了「依議」。令妃是皇後一手教導的,死後也要服侍皇後,「如奉生存」,永遠都是皇後的奴婢,這和淑嘉皇貴妃葬在地宮的祭文如出一轍,再次強調了嬪妃對於皇後的侍奉義務。而且乾隆對此解釋道:「令懿皇貴妃為子皇帝生母,從前殯入地宮即令近祔孝賢皇後之側」,乾隆說令妃只算是孝賢皇後身邊的祔葬。
10. 歷史上的令妃是好人還是壞人
令妃聰明伶俐,有心機,為人大度、不是壞人,不然她不會得到乾隆的寵愛與信任;在她去世多年後,乾隆立她的兒子十五阿哥永琰為太子,本是再好不過的事,但皇帝在南郊天壇禱告說的話更是讓在場的王公大臣們十分錯愕,覺得這是皇帝本人十分無奈的選擇;因為能乾的兒子們都走在他的前頭,乾隆對令妃的態度,承認她是帝母,但絕非自己繼室,可見令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遠不及孝賢純皇後。再者令妃並不是死在自己的宮里,而是吉安所,曾經被皇帝專寵多年的妃子居然會淪落到這般田地,不禁讓人唏噓,說明令妃在統攝六宮的後期已經失寵了,何談信任?一種可能是她有想當皇後的念想,可偏偏乾隆就不給予她,絕對不是因為他秘密立了十五阿哥為儲君,不想大肆張揚,而是令妃的出身太低(漢軍旗包衣奴才),在皇帝本人眼裡,根本不夠格,另外個人認為皇帝的母親崇慶太後並非真心喜愛令妃,在她心裡只有孝賢和繼後才真正附合兒子正妻的標准,所並不希望令妃成為皇後;第二種可能與和珅(令妃認為他不是好東西,變相的干預朝政,當時乾隆健在的諸子集體立下誓言無論將來誰繼承大統,必將除掉和珅這個大禍害,當時的十五阿哥永琰私下裡肯定與和珅的小沖突不斷)、十七阿哥(小兒子生性頑劣,被乾深惡)有關系。令妃十年間懷過七次孕,生下六個子女,身心受到極大損害,到了中年有病也屬正常,在她人生的後期,失去帝寵,自己所出的大女兒固倫和靜公主走在她的前頭,這對令妃的病情是雪上加霜,和靜公主死後不到一個月令妃就追隨而去。令妃去世前三年,小女兒和碩和恪公主(她封號不帶『固倫』二字,乾隆對她不過爾爾,親娘失寵,榮光更是不見影了)下嫁扎蘭泰不到六年的工夫就過身了,也算紅顏命薄吧。令妃病重的時候,正值乾隆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出生(乾隆最愛寵的女兒,正沉浸在老來得女的喜悅當中)。
引用豆瓣的文章,令妃是孝賢皇後的侍女,沒皇後的生前提攜,她絕沒有機會接近皇帝,其父魏清泰於孝賢皇後喪儀中因為供獻餑餑遲誤,刑部將清泰之罪比照「大祀牲牢玉幣黍稷之屬一事缺少者杖八十」律杖八十,系公罪,並降二級留任。怒不可遏的乾隆看了自然寫了「依議」。令妃是皇後一手教導的,死後也要服侍皇後,「如奉生存」,永遠都是皇後的奴婢,這和淑嘉皇貴妃葬在地宮的祭文如出一轍,再次強調了嬪妃對於皇後的侍奉義務。而且乾隆對此解釋道:「令懿皇貴妃為子皇帝生母,從前殯入地宮即令近祔孝賢皇後之側」,乾隆說令妃只算是孝賢皇後身邊的祔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