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評述題怎麼編

歷史評述題怎麼編

發布時間:2021-03-15 09:34:47

⑴ 歷史觀點題怎麼做

主觀題:
審題是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審題就是審閱推敲試題的含意,從題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題目的內容和要求,從而判斷試題的類型、確定答題的中心和選擇答題的材料。如何審題,概括地說就是細心閱讀、認真理解、開拓思路、反復推敲、組織要點。具體要做到一下幾個方面。

1、審題型:目前高考主觀題主要有敘述、分析、比較、論證、評價題等類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歷史試題的不同類型和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是取得較好成績的前提。例如:「結合19世紀晚期的有關背景,分析甲午戰爭爆發的必然性。這場戰爭對中國國內政局和遠東國際局勢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這是一道敘述分析類型的主觀題。重點考查甲午戰爭的背景和影響。要求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響。審題時必須明白,試題的要求是敘述加分析。這樣,抓住了重點才能較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2、審范圍:這是審題的重要環節。所謂范圍是指問題所涉及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論述時應涉及的論點、論據和知識。換言之,就是要審清試題的具體要求,找到答題的廣度和深度,否則便容易畫虎不成反成犬。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樣爆發的?」此題從原因上分析有遠因、有近因、有根源;從時間上分析從1919年到1939年;從內容上分析有這樣幾個層次:一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二是20年代的國際關系;三是1929年-1939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及其影響;四是英、法、美、對德、意、日的綏靖政策;五是歐洲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

3、審重點:所謂審重點就是分析試題的設問指向。試題所問的方式、角度、側重點不同,回答的重點也應不同。例如:「19世紀末的科技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和「19世紀末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以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前者的重點在於回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出現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這種不平衡引起的矛盾,圍繞著矛盾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引起戰爭危機等。後者的重點在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其後果等。

4、審字詞;就是從語法修飾的角度注意分析句子成分,找出試題的中心詞,然後再找出哪些是修辭或補充中心詞的附加成分和連帶成分,特別是要把握住那些表示時間概念、地域范圍、程度高低、數量多少的帶限制性的關鍵詞。例如:「結合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三次起義,分別說明人民群眾在革命中發揮的作用」這一問題。這是個論述題,要求以具體的史實論述人民群眾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作用。「結合」就是要用具體事實,即三次起義的時間、原因、經過、結果來論述;「分析」就是要把三次起義分開說明。審題要冷靜、細致,保持清醒的頭腦,迅速梳理知識,抓住要點,然後精心作答,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分析題:
一、認真閱讀

要完整准確地把握題意,首先要將史料的意思弄明白。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現代文的閱讀能力,但關鍵是要認真,要有耐心。認真閱讀史料,除了閱讀正文而外,還要注意閱讀史料的按語和章節附註。這些要素提示我們把這段史料還原到相應的歷史環境下,有助於我們聯想相關的歷史知識,正確答題。如今年高考題(江蘇卷)第27題第一問的回答就可以通過章節附註來聯想。材料一選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而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建國前夕1949年9月召開的。據此我們就能准確而輕而易舉地答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確立的時間。

至於史料的正文部分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泛讀即整體閱讀。疏通文字,把握史料的基本內容。閱讀的過程中,劃出中心句或關鍵句,概括出史料的主要意思。對似懂非懂的內容要聯繫上下文,再把它和中學課本中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這樣就能達到正確理解史料的目的。

第二遍閱讀是針對文後的題目,有選擇地閱讀,是精讀。這次閱讀實際上是對史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整理的過程。要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特別是要挖掘材料間的隱性聯系。

史料後的題目做完後,進行第三遍閱讀。這次仍是通讀史料,檢查一下有沒有把握住史料的主要內容,有沒有疏漏的地方。這一次閱讀是拾遺補闕。

二、仔細審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說認真閱讀史料是准確答題的基礎,那麼仔細審題則是關鍵。不少同學不會審題。特別是考試時遇到一些材料長,信息密度大,文字又比較艱深的史料題。一看材料,心裡發慌,手腳自然就亂了。還沒答題心理就打了敗仗。於是,匆忙地將材料和題目看一下,還沒有理解清楚題意,就草率答題。其結果,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殊不知,審明題意是正確答題的前提。只有仔細審題,正確理解題意,才能准確回答,不至於答非所問。如今年高考題(江蘇卷)第28題。問題是這樣的:

1.根據材料一,指出福澤諭吉對亞洲鄰國持何種態度,主張對它們採取何種政策。

2.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日本「大陸政策」的內容是什麼,材料二中的「利益線」論對「大陸政策」的推行起到什麼作用。

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日本出現「脫亞人歐論」和提出「大陸政策」的社會經濟原因。

緊扣「根據材料一」回答,就不會把課本上的語句搬到試卷上。扣住「社會經濟原因」,對日本出現「脫亞人歐論」和「大陸政策」根源的分析就比較全面了。

仔細審題,首先要看清題目有幾問。其次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如時間、背景、措施、意義等去理解,還要注意有沒有字數的限制,問題之間有沒有聯系。如果遇到評價某人或某物,必須客觀。一般要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評述。另外有些題目的回答,還要考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深層次、多角度、實質性地分析。

三、准確表述

理解史料原意後,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回答,千萬不能丟、漏要點。這一步的關鍵是靠船下篙,扣緊問題回答。對史料里的有效信息要進行整合、概括。表述時做到語言准確、邏輯嚴謹、層次分明。

當然,影響史料分析能力的因素有許多。要想提高史料分析能力,也不是三兩天所能奏效的,功在平時。平常要多做一些史料分析題的訓練,熟能生巧。另外,還有待於語文閱讀水平、辨證思維能力的提高。

總之,只要我們採取正確的方法、科學的思維、有效的訓練,史料分析能力的提高還是大有希望的。

歷史題解題方法大全:http://www.pep.com.cn/gzls/xszx/jtjq/200910/t20091010_605669.htm
一頁一頁的看吧

⑵ 如何做歷史評價題,解題思路是怎麼樣

評價類答題方式
評價,即評定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的性質、地位、作用、積極意義或者專影響等。屬評價偏重於從史實中得出結論。

解題思路
歷史評價=史實(時間、地點、特定條件、相關主體)+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是否順應歷史潮流、是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等)進行闡述、評判+性質、特點+影響(積極和消極或兩者之一)+結論 。

⑶ 歷史評析題答法

解答分析歷史材料題的四個步驟
一.審題
即閱讀問題,掌握問題的具體要求,如背景、原因、過程、本質含義、真實目的、主張、評價、危害、歷史意義(影響)等,弄清楚該題中有幾個要回答的問題,每個問題的具體要求是什麼,問題與問題之間有什麼聯系。只有搞清楚了這些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去解答問題,省時省力。
二.讀材料
審題結束後,明確了設問的具體要求,就可帶著「問題信息」有針對性地去閱讀材料。在閱讀材料時,主要任務有兩個。第一,抓住關鍵詞、關鍵句,了解材料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聯系,讀出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尤其要注意主體材料的開頭、結尾和省略號兩邊獲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長,試題中只能摘錄其中一小部分。這開頭和結尾,往往是為答題服務的;省略號省略的是次要的,兩邊所剩的肯定隱含著重要信息。閱讀材料時,除了正文以外,還要特別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處。如「摘自……」「注釋……」這些也可以為我們提供有效信息。有的史料題文字難懂,或知識面廣,或無出處和注釋。遇到此類題,可以暫時拋開原文,注意閱讀題後的問答項,從這方面入手,以捕獲有效信息。
三.鏈接(過濾、篩選知識點)
閱讀完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後,必須結合從課本或學案中所學內容,進行知識鏈接,將課本或學案上的知識點與材料結合,進行知識遷移。這是解答分析材料題的關鍵。「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內」是分析材料題的重要特徵。盡管分析材料題具有「新材料、新情況、新問題」的特點,但不管多新,必定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每一個問題都對應著一個知識點。只要將提供的材料確定范圍,放入課本的單元、課、標題,就能從教材中找到痕跡和突破口,抓住突破口順藤摸瓜,從而找到答案。
四.答題
這是解答材料解析題的落腳點。概括答案時,要進一步審清、審准設問,根據設問聯系課本知識,找到材料與課本知識的關聯點,並以此為切入點組織答案。組織答案時要注意的問題:
(1)序號化:解答時要按問作答,標明序號,做到針對性和具體性,使答案一目瞭然,層次清晰。切忌「一逗到底」,評卷者必定看得眼花繚亂;
(2)要點化:歷史評卷是「采點賦分」,試題的得分點與要點有關。如果某一問3分,很可能這一問有1個或3個要點;如果某一問4分,很可能要求答2個或4個要點;
(3)准確化:按要求組織答案,堅持「論從史出」。作答時要准確使用「歷史」語言;
(4)簡明化:答案表述要簡煉、規范。因為每問只有1分或2分,所以答題時,問什麼答什麼,不必機械堆砌諸多無關的語句。
在注意以上四個事項時,同時必須注意「四忌」,即:一忌抄材料;二忌生
搬課本知識;三忌不假思索;四忌堆砌詞藻。
總之,要解答好分析材料題,只要課本或學案上的基礎知識點掌握,另外,再掌握一些科學的解題方法,無論命題者採用哪種類型材料,從哪個角度,哪個層面上提出問題,都能應對自如。

⑷ 高考歷史評述題怎麼答啊

高考評述題一般會給你很多材料或者好幾種觀點讓你選擇,前一種稍難要求內你從材料概括信容息,後一種只是讓你同意其中的某一觀點(注意是一個觀點,不要論述好幾個,不然會很亂但答不到點上)
(1)亮明自己的觀點如:我同意……(把觀點抄上)……的觀點
(2)從多方面論述一般的會讓你論述的一般
從經濟方面看,……
從政治方面看,……
從思想文化方面看,……
從社會生活方面看,……(還可以答外交,階級之類的,看情況)
(3)總結:綜上所述,我認為……是正確的
我們老師講的固定格式,很好用。我每次大都圍著10分左右,不過,你最好還是把這三本歷史書好好看看,每一個階段發生的事情好好總結總結,我也要高考了,祝我們考出好成績吧!

⑸ 歷史觀點評論題怎麼做

歷史觀點評價,首先是書上有的要寫。然後,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而且最好多角度回版答,分權點回答。 即某某怎樣了…… 再加上你的觀點……

歷史評價,是指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史事件、人物、觀點等進行分析、評判,作出正確的、符合客觀規律的論斷。它是描述和闡釋歷史事物能力的一項具體要求。評價型非選擇題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提問式」,要求考生直接評價相關歷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是高考頻繁考查的一種題型;另一種為「間接提問式」,在問題中不出現「評價」二字,但考查的卻是評價問題的能力。

⑹ 高考歷史評述題怎麼做

樓上的上過高三嗎?

歷史評述題:
1.提煉觀點——是什麼,並表明態度。
2.分析論證——為什麼是這樣。

⑺ 歷史考評述題的意義及答題方法

1、對教材很熟悉;
2、仔細審題;
3、注意分點。第一句總述,後面闡述。
4、實在不會,就抄材料,盡量多寫些字。

⑻ 歷史問答題怎麼答怎麼分析題目

一、問答題的種類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選例並圖解如下:[例題]根據史實說明近、現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原因。中國各種主要政治勢力對兩次戰爭的態度如何?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麼?高考試題均由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和求答項構成。但在題文中有時有合理省略的情況,合理的省略無損於題意。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 「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3.解問答題的讀、審、答(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3)答案規范化。第一,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是解答問題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觀點。史論結合,就是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評價或結論,做到材料(史實)和觀點相統一。敘述史實是答題的基礎,好比「畫龍」;簡要的分析、評論是答題的靈魂(即考生的立場和政治方向),猶如「點晴」。答題既要反對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對缺乏史實的泛泛空論。第二,敘事有序,論證有力:歷史問答題各種類型題雖然各有其特徵和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但解答時都離不開史實的敘述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論、論證。敘述史實要有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分析史實,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論證某種觀點正確與否,要抓住要點、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論證有力。第三,詳略得當,要點全面:試題要求的重點,應該多寫詳答,將各要點,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點部分就須少寫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這就是要答題「要點化」。當試題涉及到很多時,答案的每個要點就要簡明扼要;試題要求的內容較少,答案則應相對比較詳細具體。第四,文字准確,條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語無倫次,詞不達意,不會概括,羅羅嗦嗦寫了一大篇,不得要領,看不懂他究竟說什麼。有些考生採用「多答戰術」,不管與題意有關無關,讓閱卷老師去「揀破爛兒」。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達上應力求文字准確、簡煉。這就要學會提煉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編寫形式上,要根據題意和答案內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個要點前面必須有數碼序號,做到「段落化、要點化、條理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瞭然。例1:鴉片戰爭後,中國在淪為半殖民地的同時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歷程。概括指出在19世紀中葉至1919年的近代化歷程中,中國在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社會階級構成以及教育、科技諸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時間界定和要求回答的內容。時間是近代前期,內容是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社會階級的構成及教育、科技五個方面。據此分析,這一時期的變化體現在:從政治制度方面看,表現為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建立起共和政體。從生產方式來看,從封建的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從階級結構來看,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產生。從教育來看,教育內容和方式都在發生變化,集中體現為新式學堂的出現。科技方面引進了西方先進科技。參考答案:(1)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2)產生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3)產生了資產階級、工人階級等新的階級。(4)出現了新式學堂。(5)引進了西方先進科技。例2:中國近代化是指中國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歷史進程。對中國近代化演進層次的論述,史學界有多種觀點。一位著名史學家認為:中國近代化先後經歷鴉片戰爭後的「觀念轉變」、19世紀中後期的「器物變革」、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制度變革」三個時期,並沿著三個層面向縱深延伸。根據所學知識,結合以上觀點回答下列問題。(1)「觀念轉變」「器物變革」「制度變革」分別指什麼?(2)以上變革對中國社會各產生了什麼重要的積極影響?解析:本題從近代化的層次性立意,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和對史實的運用能力,解題時首先理解近代化的三個層次,其關鍵在於利用時間限制篩選事件,「鴉片戰爭後」的「觀念轉變」,應指新思想的萌發:19世紀中後期的「器物變革」,指洋務運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制度變革」涉及的事件較多,要考慮全面。第二問答題比較簡單,注意語言要簡煉,條理要清楚。參考答案:(1)「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辛亥革命。(2)影響:①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引導人們關注世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②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的擴張。③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於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清末新政對中國的近代化在客觀上起了一定作用,也使人們進一步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面貌。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打擊了帝國主義,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發揮出自己的答題技巧,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途徑之一。技巧的運用要靠平時去練、去實踐。筆者淺談旨在說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識充分發揮出來,取得好的成績。
這樣可以么?

⑼ 歷史的評價題怎樣做啊

思路分析]
所謂評價,就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思想觀點做出的相應結論,以達到以古鑒今的目的。
[解題過程]

正確進行歷史評價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堅持歷史唯物辯證法。(1)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就要把評價的對象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只有相對真理,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首先找准時間和空間范圍,使評價的對象在歷史上「定格」、「定位」。其次要把評價的對象與相應的歷史發展線索、時代特徵相聯系,但其特定的性質則因具體對象而異。(2)堅持辯證法,就是要一分為二的評價,並注意堅持兩點論的重點論。

解評價題的具體思維操作。(1)審題要明確評價的對象。讀懂材料明確評價的對象,是解好題的第一步。(2)解題時必做結論,是正確還是錯誤,或是基本正確,需要有明確結論。(3)評價時不要就事論事,而是要返回相應的歷史中去,上溯原因,下連結果,援引因果,充分說明。

[例題] 趙爾巽在《清史稿》中認為:「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國危亡,實兆於此。」觀點是否正確?試結合有關史實分析評價趙爾巽的這一觀點。
[評析]這一道觀點論證題,對能力要求的層次很高,著重於考查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較高層次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思維品質。趙爾巽的基本觀點是:中國的危亡,是因為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引起的,此題的關鍵字眼是「兆」即發端的意思,只要對中國危亡的原因及太平天國運動所起的作用有所了解,此題就不難作答。
[參考答案]趙爾巽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中國危亡的出現是由於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的,洪秀全領導革命以前,中國的大門已被英國用炮艦打開,開始出現危機,趙氏的觀點顯然是對歷史事實的歪曲。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堅持斗爭14年,勢力發展到18個省,嚴懲了中外反動勢力,它在反封建的同時,從實際上擔負起了反對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務。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趙爾巽觀點的主要錯誤在於否定了階級斗爭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歷史評述題怎麼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