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孤山的大孤山三奇
古戲樓,建於清道光六年,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大孤山古建築群的標志性建築,也是大孤山鎮繁榮的見證。過大年、正月十五、端午節、中秋節,每年四月十八廟會這里便成了旅遊與交易場所,繼續抒寫著昔日的繁榮。古戲樓最具匠心的是它的屋頂。歇山式和硬山式兩種屋頂完美結合的建築形式極為罕見,成為大孤山古建築群三大奇觀之首。觀音閣,因其坐南面北,當地人成為「倒坐廟」。相傳,觀音菩薩聖像曾面北背南,從海上飛來,使當地瘟疫消遁,人心向善,於是觀音閣由此而建。觀音閣的古聯也很有意味。上聯是「問士大夫為何倒坐」,下聯是「嘆世人不肯回頭」上下聯以世人和觀音的口吻一問一答,充滿意趣和智慧。無角草龍,關帝殿三重檐門樓中部兩條無角草龍,也早就了關帝殿的一大奇,和古戲樓的屋頂、倒坐的觀音閣,構成大孤山古建築群的三大奇觀。
❷ 中國5000年歷史,其它各大洲都有多少年的歷史呢
中國有五千年文化還勉強說得過去,因為文明與文化在西方的史學觀有很大的區別專,可以屬去查讀這兩個詞的英文寫法,文化的單詞有農耕的意思,中國最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文化時代,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但文明則含有市民的意思,就是要出現國家這個概念,重要說明不是部落,因為部落不具有國家機器,還有關鍵一點就是國傢具有冶煉技術。中國有國家機器和冶煉技術在中國的史學觀是夏朝,約為公元前2070年建立。但西方史學觀普遍不承認這個說法,只承認商朝,建立時間約為公元前1600年,這樣算就不可能有5000年文明,再者西方史學都不承認中國是四大古國之一,因為這只是梁啟超的一家之言,歐洲的希臘歷史、非洲的埃及歷史、西亞的巴比倫歷史、亞洲的印度歷史都比中國早,還有一個神秘的瑪雅文化都十分悠久,不要混淆了文化和文明
❸ 孤山有哪些文人遺跡
孤山的景點:
中山紀念亭
中山公園
俞樓
放鶴亭
西泠印社
敬一書院
林和靖墓
中山紀念亭
在孤山後麓,有一座民國風格的亭子,中山紀念亭,正對西泠橋。
中山公園
位於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宮御花園一部分改建而成的。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中山公園。
俞樓
孤山南麓六一泉旁,有一幢兩層三開間的中式樓房掩映於綠陰叢中。便是一代國學大師俞樾的舊居,人稱俞樓,門牌為孤山路32號。
放鶴亭
放鶴亭初建於元代,為郡任陳子安為紀念林和靖而建。現亭為1915年重建,面闊875米,進深885米,重檐攜三灶。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創立於1904年。時值清末,金石研究和發展正處於鼎盛時期。眾多的金石名家,有志於弘揚和發展國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輔之、葉為銘、吳石潛等人相聚西湖,研討印學。於是結社於孤山南麓西泠橋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當時清朝杭州府與錢塘縣均以官府批文登記備案。
敬一書院
1994年,在孤山東麓一處被稱為「財神殿」的民居院落,挖出一塊「敬一書院界」的碑石,人們又重新認識了這座書院。
林和靖墓
林和靖墓位於東北坡的放鶴亭旁,是『'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死後所葬之地,也正是有林和靖使得孤山成為杭州三大賞梅勝地。
孤山景點特色:
這里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之上至今尚存,陰刻和陽刻、一低一高兩個石座,應為乾隆及妃子御用之物;孤山多古木,或雲:古木參天跟入地,長江歸海源在山。實為小風景、大氣派。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台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面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為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里;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後近幾年重建四照亭。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明代凌雲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台樓閣錯落別致,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聞其名便知,乃湖中一孤峙之島,白居易稱之為「蓬萊宮在水中央」。
南宋這里興建四聖延祥觀和西太乙宮,作為御花園[2] ,清康熙年又辟為行宮所在地。孤山自然風景絕佳,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有詩為證「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如走馬觀花,半日就可盡歷西湖天下景、中山公園、放鶴亭、西冷印社、秋瑾墓等勝跡。中午還可在樓外樓菜館一嘗杭菜風味,午後,如果您游興未盡,時間允許,不妨在西泠印社四照閣泡一杯龍井茶,閑眺西湖秀色,領略「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的情趣。
位於西湖西北角,四面環水,一山獨特,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地。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景點有
仰賢亭
印社初期建築之一。原為明代故跡,年久為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印社諸君重建此亭,以明天順間胡郡守所題仰賢亭之舊名命之。印社創始人之一吳石潛先生摹刻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兩峰所繪浙派先賢「丁敬身畫像碑」嵌諸壁間,以申景仰。此後十年,印社諸君共訪求廿八印人遺像「述其事跡,系以傳替,按年次而編摹。求形容於彷彿,一堂濟濟」嵌諸東西壁面。亭內還有成於1910年之石圓桌,邊上刻篆書銘文:「龍泓印學開南宗,一鐙相續傳無窮。二篆八分交異同,和神如坐春風中。宣統七月西泠印社丁仁銘、王壽祺篆,葉銘鑒造,吳隱刻石。」仰賢亭之匾額分別由兩任印社正副社長沙孟海、趙朴初、王個?m等題寫。
四照閣
原為宋代古跡,始建於宋初,為都官關氏之別業。舊閣在現華嚴經塔處,年久閣廢。1914年印社同人重建此閣。「左眺平湖之秋月,右挹麴院之風荷。兩峰夏雲排闥送青,兩湖春漲拍岸澄碧。」1924年印社建造華嚴經塔,遷閣於現址。門楣上掛有西泠印社顧問、著名書畫家謝稚柳所題「四照閣」匾額。兩旁楹聯「盡收城郭歸檐下,全貯湖山在目中」由印社副社長劉江篆書。閣內還掛有著名書畫大師劉海粟八十八歲時所書「高閣山光仍四照,故人石壁亦三生」之楹聯。「環水抱山眼底天然圖畫,吉金樂石座中自有周秦」刻畫出四照閣內品茶賞景,切磋交流之絕妙情趣。
放鶴亭
放鶴亭初建於元代,現亭為1915年重建,亭中有《舞鶴賦》刻石一塊,碑通高2.4米,寬2.94米。文章為南北朝鮑照所著,字跡系清康熙帝臨摹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所書。全賦共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鶴的美麗動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
放鶴亭旁還有林和靖墓,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養"鶴皋"的鶴冢。這里曾被譽為"梅林歸鶴",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林逋 (967~1028),北宋詩人。字君復,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時多病,未婚娶,布衣終身。大約40歲以前,長期漫遊於江淮一帶。後半生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喜歡梅、鶴,自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他曾在孤山繞屋種梅300株,並養鶴放鶴,流傳有「梅妻鶴子」的故事。他在隱居生活中自得其樂,相傳20年足不入城市。但是聲名遠揚,常有士大夫、文人往謁。朝廷曾賜給他粟帛,並要地方官員照顧他。他同范仲淹、梅堯臣都有詩歌唱和。天聖六年(1028)卒,年六十二,賜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集》。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 《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才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里原有的龍王堂為御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圍以欄桿,旁構水軒,懸掛康熙御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勤石建景碑亭於其左。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重新規劃和逐年翻建,擴建,新建,這里形成了一片狹長的沿湖園林,遍植四季花木,點綴假山疊石,亭台樓閣錯落其間,更加宜賞月,宜品茗,宜休閑。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凌波,綺窗俯水,平台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盡管平湖秋月景區范圍在西湖十景景區中也許是最小的,但人們仍可以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歷史古跡和文化蘊涵。早在唐朝,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聖延祥觀的建造,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後平湖秋月定址於此埋下伏筆。明萬曆年間,司禮太監孫隆斥巨資復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
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築露台,可風可月,兼可肆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今變建龍王堂。」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八藝社所在地。如今,這里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
秋瑾烈士墓
秋瑾烈士墓位於西泠橋南端,是經十次遷徙於1981年重新建造起來的。墓座上端立著英姿颯爽、手持寶劍的秋瑾烈士漢白玉塑像。墓座石碑正面,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巾幗英雄」四個大字;背面鐫有《鑒湖女俠秋君墓表》,詳細地記敘了這位巾幗英雄的革命一生。
秋瑾(1875-1907)是我國近代女民主革命家。字睿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浙江分會會長。為推翻清政府統治,她積極投身於救國救民的革命運動。1907年7月13日在紹興大通學堂被捕,15日在軒亭口英勇就義,犧牲時才32歲。因其生前有「埋骨西泠」的願望,經再三輾轉,由好友吳芝瑛與徐自華將其遺體安葬在西泠橋畔。秋瑾,不僅是一位尋求真理的革命先驅,而且還是一位近代文學史上的傑出女詩人,「秋風秋雨愁人」一句,便是她的臨終絕筆。西泠橋畔,面臨外西湖,原秋社遺址前,有一座由十二根朱紅柱子組成的四角亭,就是為紀念秋瑾而建的風雨亭。
蘇小小墓
蘇小小,南齊時(479-502)錢塘名伎,才貌出眾,身世和愛情故事凄婉動人,其詩作「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 膾炙人口。傳說死後葬於西泠橋畔,後人於墓上覆建慕才亭,歷代關於蘇小小的詩文、小說和戲曲甚多。「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傳為湖山佳話。 歷史上蘇小小墓幾經毀建,2004年,杭州市重新修復甦小小墓及墓亭。該墓修復前曾經過各方專家學者多次論證,修復過程中根據孟兆楨等國內著名園林專家的意見和設計草圖,並按照遺留墓亭老照片反復推敲,原汁原味地還原其本來面目。墓亭共有12副柱聯,分別邀請12位全國著名書法家書寫,是西湖風景區中柱聯最多的一座亭子。
蘇小小墓蘇小小墓留給我的記憶就是它那渾圓光滑的墓頂,小時候父母將我抱上去,坐不住滑溜下來引得旁觀者開懷大笑。稍大點問我父親這是誰的墓,父親告訴我此墓與左近的武松墓一樣,都是虛擬的假墳,而中間的秋瑾墓才是真的。父親酷愛書法,到了那裡就看亭柱上的楹聯。我總弄不明白什麼叫做拜倒在石榴裙下,父親笑笑未作答復卻乘機給我講了好多有關的唐詩宋詞,只記得其中有一首《長相思》:南高峰 北高峰 一片湖光煙靄中 春來愁殺儂。郎意濃 妾意濃 油壁輕車郎馬驄 相逢九里松。就是說蘇小小的。
中山公園
位於浙江杭州的孤山。在南宋,這一帶就建有西太乙宮和四對聖延祥觀等皇家園林。到清康熙年間,改建為行宮。雍正後間(1723--1735),經稍加修建,改為聖加寺,到近代幾近廢墟。1927年,為紀念辛亥革命,特別是孫中山先生,人們在聖加寺的舊址基礎上闢建成中山公園。
❹ 大孤山風景名勝區的大孤山古建築群
大孤山古建築群位於南山腰處,是遼寧現存較完整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大型古剎,相傳始建於唐代,經歷代修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存廟宇為清代中晚期建築,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孤山古建築群是合上廟、下廟、戲樓為一體的古建築群。由天後宮以及十多個宮、殿、戲樓、石佛塔和觀海亭組成,其磚雕藝術遠近馳名。其樓、閣、宮、殿、亭、台,隨山就勢成階層式院落,布局緊湊,錯落有致,造形完美、線條流暢,工藝精湛;集南、北建築藝術之特色,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結合體,具有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其中,天後宮為中國唐代最大的媽祖殿堂。
古建築群整體建築,組成一個巨大的繁體「壽」字。登觀海亭遠眺,古鎮風光盡收眼底。海上波濤起伏,風帆出沒,蔚為壯觀,獐、鹿二島,歷歷在目。時有海霧煙波,山水蒼茫,如入畫中,別饒情趣。詩人有曰:「曲水帶之歸海去,亂花隨雨落岩來。」
大孤山是《紅樓夢》的搖籃
大孤山《紅樓夢》誕生的地方,上廟便是《紅樓夢》中的櫳翠庵,你從古韻向上望去真是大孤山的一扇窗戶,曹雪芹比喻的十分恰當。還有屋脊崖(無稽崖)里的曹家堡,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名之蘆雪廠,更是一絲不差。曹家堡曹大漢真的是曹雪芹的親宗,曹操後裔。曹雪芹是曹操六十四代孫,曹大漢是曹操六十三代孫,今天不但有《紅樓夢》歷史文獻證明,更有曹操DNA證明。
❺ 中國四大古國各有多少年的歷史
古埃及
尼羅河流域
約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倫
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
約公元前18世紀
古代印度
印度河與恆河
公元前2500年
中國
黃河、長江流域
約公元前2027年
❻ 西湖孤山的詳細資料
它因位來於西湖的里湖與外湖自之間,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一名梅嶼。孤山海拔38米,為西湖群山最低的山,然而卻是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中唯一的天然島嶼。它東接白堤,西連西泠橋,形如牛卧水中,浮在碧波縈繞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與白堤相連的地方。
孤山春色
這里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台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面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為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里;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後近幾年重建四照亭;蘇曼殊墓;陳士英墓;林啟塑像。
❼ 孤山的歷史勝跡知多少
端午期間,我去孤山閑逛,發覺孤山不僅風景秀美,而且歷史勝跡眾多。在不足2??0??公頃的孤山地區,百年以上的古建築不下幾十処,活像一個古建築群博物館。雖然大多古建築已聞名遐邇,但也有不少鮮為人知。現在讓我們從西泠橋開始,沿孤山路、孤山後路游覽一圈吧。
寂庵,杜月笙西湖別墅,位於西冷橋畔,孤山腳下,後孤山路10號。1932年上海靑幫老大杜月笙買下了這里的一座別墅,裝修後取名寂庵,俗稱杜庄。解放後,杜庄收歸國有,一度為省長沙文漢住所,秋瑾亊跡陳列室,現為中國印學博物館。
俞樓,位於秋瑾墓東側,清代國學大師俞樾,號曲園的住所,建於光緒四年(1878年),重修於1998年,現為俞曲園紀念舘
海霞西爽,位於孤山南麓,俞樓北側。清西湖十八景之一,因雍正八年(1730年)淅江總督李衛在此建西爽亭,因亭而得景名。
清雍正年間浙江總督李衛所建的西爽亭
六一泉和半壁亭。俞樓東側有條小徑通山邊一処泉池,蘇東坡為紀念恩師歐陽修,取其號六一為泉名,泉上方有半壁亭。
西冷印社,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印社成立於1913年,是我國成立最早影響最大的國際性學木團體,被譽為中華第一名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石彖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泠印社後山石坊,建於1918年,有108階石級通向印社北門
柏堂,西泠印社第一建築群中的主要建築,是宋代遺跡。因屋前有顆南北朝時期所植的柏樹而得名。
漢三老石室,建於1922年7月,內珍藏1900年前的東漢三老碑而得名。三老碑是我國至今發現的最早碑石,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為西泠印社的鎮社之寶。
華嚴經塔,建於1924年,為西冷印社的標志性建築。
百年老號樓外樓,始建於1848年,為姓洪的紹興人所建,其菜餚西湖醋魚等評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浙江圖書館孤山舘舍,位於樓外樓東側,始建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903年為浙江藏書樓,1909年定名為浙江圖書館,1913年3月1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1928年大學路舘舍落成後,孤山舘舍改為浙圖古籍部直到今天。孤山舘舍由紅樓、白樓和青白山居等3幢建築物組成,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❽ 孤山的歷史有哪些
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營建行宮、御花園,佔了大半個孤山。
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為中山公園。園內一個精緻絕倫的小園林叫「西湖天下景」,人在園中彷彿置身深山谷底,獲得「小中見大」的效果。景區溪、潭、花、木、亭、橋等布置得疏密有致,參差有序。山北麓,有紀念北宋詩人林逋(號和靖)的放鶴亭。林系杭州人,長期隱居孤山,終身不仕不婚,遂有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說。林死後葬在孤山,鶴在墓前哀鳴而亡。亭內立「鶴舞賦」刻石,碑文為清康熙皇帝臨摹明朝董其昌書法的手跡。 以金石篆刻見長的西泠印社在孤山山頂,這里也是個依山面湖構景精巧的古典園林。光緒二十九年(1908年)以藝術大師吳昌碩為社長,成立西泠印社。一時國內外篆刻名家雲集於此,成為全國金石篆刻和書畫藝術的活動中心。西泠印社保存著歷代碑刻、貼石、墓誌、畫像石等250餘件。
孤山西麓、西泠橋畔有秋瑾墓。秋瑾於1904年參加光復會,奔波海內外,鼓動革命,組織軍隊。1907年犧牲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生前敬慕民族英雄岳飛,曾對親友說,如不幸犧牲,願埋骨杭州西泠,現墓為1981年遷回重建。墓以花崗石砌築,方座形,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鐫孫中山題「巾幗英雄」四字。座上有漢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高2.7米,身著長裙,雙手拄劍,背山面湖而立,神態沉靜剛毅。
這是孤山最著名的歷史,
還望採納。
❾ 大孤山有什麼風景變化
遼寧省級風景名勝區大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丹東西南100公里處,遼寧省東港市西部。左引大洋河河口,右帶雙叉河,南襟黃海,遙相獐島、鹿島、小島。峭拔突兀,孤峙海濱,兼得海山之勝,氣候宜人,交通便利。總面積42平方公里,景色秀麗,人文會萃,歷史悠久,為遼東名山。大孤山風景區集古廟、濕地、海島、山脈和甲午海戰歷史遺跡等於一身的旅遊區,為遼東著名風景區。大孤山屬長白山脈老嶺支脈,主峰海拔337.3米。因其山峰突兀,怪石嶙峋,孤峙海濱,巍然獨立而得名。
❿ 大孤山的地理位置
[編輯本段]1.遼寧省丹東市大孤山 大孤山位於遼寧丹東市西南東溝縣(現更名為東港市)境內的大洋河河口右岸,孤山鎮環繞其南麓。由丹東市或東港市出發,可乘汽車直抵山腳,然後沿石徑登山,即可遍游其景點。 大孤山陡峭挺拔,孤峙於黃海之濱,兼得海山之勝,為遼東著名風景區。其山脊狀如鋸齒,主峰海拔近340米。沿山路上行,茂林巨樹遮天成蔭,野草閑花覆坡為錦,景色清幽,引人入勝。 大孤山山腰有一組寺廟建築,供奉著儒釋道的創始人和重要的神、佛、仙,如孔子、釋迎牟尼、玉皇大帝、地藏王、葯仙等,是一組典型的「三教合一」建築。整個建築佔地5000平方米,有104間房間,其中除極少數始建於唐,重修於清乾隆年間外.其餘則全建於清中、晚期。這一組建築,皆為磚木結構,飛檐翹角,畫棟雕梁,十分美觀,是遼東保存最完好的古寺廟建築群之一。 大孤山寺廟依山勢構築,層層遞升,錯落有致,十分宏偉。整個寺廟分下廟、上廟兩大部分,但上下貫通,連成一體。每個部分都由一個個小寺廟構成,每個小寺廟又都是一個四合院,有正殿和配殿。這種布局,是北方寺廟建築群的典型布局。下廟左右翼連。左翼中軸線上,由前至後建有前殿、天後聖母殿;右翼中軸線上,由前至後建有天王殿、地藏殿、釋迦牟尼殿、財神帝、關帝殿。下廟於正殿之外,還有東、西十王殿和呂祖亭等。上廟布局較散,由前至後有佛塔、觀海亭、玉皇殿。玉皇 殿之左有葯王殿,其右前方並列有龍王殿、羅漢殿、三霄娘娘殿。登上觀海亭四望,海陸風光盡收眼底。海上,波濤起伏,風帆點點,獐、鹿二島隱隱可見;陸上,屋宇參差,街道縱橫,平疇沃野歷歷在目,真可謂氣象萬千,風景如畫。游罷大孤山回丹東後,可至鴨綠江邊一游,也可乘遊船游鴨綠江。 省級風景名勝區大孤山風景區位於丹東西南100公里處,東臨大洋河,南瀕黃海,峭拔突兀,孤寺海濱,總面積42平方公里,由大孤山古建築群,尼姑庵,大鹿島景區組成。 大孤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代,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結合體,是中國最大的道,佛,儒三教合一古建築群落,有天後宮,地藏寺以及十多個宮,殿和戲樓,石佛塔及觀海亭組成。站在觀海亭舉目南眺,黃海碧波和鹿島風光盡收眼底。 大孤山古建築群位於遼寧省東港市西南部,地處古老城鎮--大孤山。 大孤山主峰海拔三百三十七點三公尺。山勢雄偉,古樹蒼勁,風光妖嬈,四季宜人,宛如浩瀚黃海之濱一棵璀璨的明珠。大孤山 山泉 河 風光相呼應,既相獨立,各具特色,又以各自風姿交相輝映,融為一體,構成紛繁絢麗的自然景觀,獨樹一幟,山上景色繁多,歷史悠久,素有「水底洞天 鹿門海蜃 海島漁舟 鴿洞雲深 泰山魁樓 西嶺松濤 孤山聖水 峭壁石人」八大景之說。這里藍天 白雲 晨曦 晚霞 珠海 綠洲青山 古城 古樹 古剎交輝 實謂一幅詩情畫意的天然美景。古人這樣贊美孤山:「石筍凌雲插碧霄,巍巍佛寺倚山椒,河隨岸由盤雄鎮,峰轉闐回怒晚潮。」生動的描繪出大孤山景區名勝的特色。大孤山古建築群,是遼寧省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建築群佔地一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五千餘平方米,殿宇樓閣一百零一楹。建築群分下廟、上廟兩部分。下廟有古戲樓、昊王殿、地藏寺、釋迦殿、文昌宮、財神殿、關帝殿、天後宮等禪房組成,形成以地藏寺和天後宮為兩條軸線的對稱式布局,木架結構,青磚灰瓦,各抱地勢。上廟有石佛塔、望海亭、葯王殿、玉皇殿、三宮殿、一層樓、三霄娘娘殿、龍王殿、聖水等樓閣組成,登臨遠眺,茫茫黃海,漁舟點點,獐、鹿二島,盡收眼底。 根據《聖水宮記》碑文記載:「聖水宮,原名望海寺,傳系唐代古剎。」由根據偽滿甲戌仲秋的《庄河縣志》記載,遼代又重修建過佛爺廟。由於戰爭的烽火和風雨的侵剝,到明代末年,「殿宇荒廢,僅存基埋。」現存的廟堂都是清乾隆年間以後建造的。解放以後,各級人民政府對大孤山建築群的保護管理工作非常重視。一九六二年,將建築群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大孤山古建築文物管理所,對古建築群進行重點保護和維修。 [編輯本段]2.江西省鄱陽湖大孤山 大孤山,其狀如鞋,俗稱鞋山。大孤山是兩面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形成的小島,它高出水面約90米,周長千餘米,大孤山三面絕壁,辣立湖中,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山上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水經》記載:大禹曾 在此山岩刻石記功,唐時建有大姑廟。民間傳說此名為玉女大姑在雲中落下的綉鞋變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明代詩人解縉題詩曰:「凌波仙子夜深游,遺得仙鞋水面浮。歲久不隨陵谷變,化為砥柱障中流。」同時相傳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兵敗後曾在此當和尚。明代建有普陀寺、寶塔、天後宮和梳妝台等建築。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賈客薈萃,游山逛景,山下遊船,漿聲燈影,喧鬧若市,山上暮鼓晨鍾,梵樂悠揚。可惜這些建築因歷代兵災和十年浩劫,大都破壞。近年,山上重建瞭望廬亭、雲眠亭、寶塔、寺廟等建築,山下建了停泊遊船的碼頭,修了登山公路和接待室,成為鄱陽湖旅遊線上一個重要景點。 大孤山上還有水鳥棲息,岩間營巢,這里有一種「乞食鳥」,在南北氣流的迴旋激烈搏擊中,練就一雙結實的翅膀,異常善飛,往來船隻上的遊客,向它們拋擲食物,不論拋物高低,它們都能准確地啄獲,這也是大孤山的一大樂趣。 [編輯本段]3.吉林省伊通市大孤山 大孤山坐落在伊通。這里山巒疊嶂,澗溪成網,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交相輝映,花草植被與珍禽異獸聲色和合,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孤山素以伊通「七星山」之首而享譽國內外。「浸出式」火山機制形成了大量形狀復雜,粗細各異的玄武岩柱狀節理,構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獨特火山風光。「塔林、石屋、天梯、神椅 」 等景觀巧奪天工;四座山峰姿態迥然。有的若 「 金龜望日 」 ,有的若「 巨象卧地 」恰似一幅壯美俏麗的風景畫,讓人流連忘返。 一 相逢詩酒各生香,半醉登高盡欲狂。 攀上天梯千百丈,大孤山頂過重陽。 二 重陽無雨又無風,萬木經霜爛熳紅。 卧虎亭前留一照,此身疑入畫圖中。 註:天梯.為大孤山北坡上山之天然石階名.極險,須拉鐵索而上。 註:卧虎亭,大孤山側峰之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