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元朝存在了多少年
元朝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版京),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權》"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
2、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3、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一直沿用至今。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但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B. 元朝多少年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五世十一帝,分別是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鐵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元英宗碩德八剌、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元天順帝阿速吉八、元文宗圖帖睦爾、元明宗和世瓎、元寧宗懿璘質班、元惠宗妥懽帖睦爾。
元朝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是元朝國力最鼎盛的時期,開始不斷對外擴張,將目標對准日本、緬甸、越南、爪哇等國家,遺憾的是很多次行動都以失敗而告終。等到元朝中期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加上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以及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後引發了元末民變,之後被朱元璋建立明朝所推翻。
C. 元朝總共有多少年的歷史
公元1271年 - 1368年 162年
大蒙古國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太祖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 1206年-1227年 無
睿宗(元世祖追尊)監國 景襄皇帝 也可那顏 孛兒只斤拖雷 攝政 1227年-1229年 無
太宗 英文皇帝 窩闊台汗 孛兒只斤窩闊台 1229年-1241年 無
稱制
昭慈皇後
? 乃馬真脫列哥那 攝政 1241年-1246年 無
定宗 簡平皇帝 貴由汗 孛兒只斤貴由 1246年-1248年 無
稱制
欽淑皇後
? 斡兀立海迷失 攝政 1248年-1251年 無
憲宗 桓肅皇帝 蒙哥汗 孛兒只斤蒙哥 1251年-1259年 無
元朝 1271年-1368年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禪汗 孛兒只斤忽必烈 1260年-
1294年 中統
1260年-1264年
至元
1264年-1294年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 完澤篤汗 孛兒只斤鐵穆耳 1295年-
1307年 元貞
1295年-1297年
大德
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兒只斤海山 1308年-
1311年 至大
1308年-1311年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 普顏篤汗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
八達 1312年-
1320年 皇慶
1312年-1313年
延佑
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 格堅汗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1321年-
1323年 至治
1321年-1323年
無 (泰定帝) 葉順鐵木耳 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1324年-
1328年 泰定
1324年-1328年
致和
1328年
無 (天順帝) 阿里加巴 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順
1328年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 札牙篤汗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1328年-
1329年
1329年-
1332年
天歷
1328年-1330年
至順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圖土 孛兒只斤和世琜 1329年 無 1329年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 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1332年 至順
1332年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 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1333年-
1368年 至順
1333年
元統
1333年-1335年
至元
1335年-134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北元(1368年元朝滅亡後)1368年-14世紀末或15世紀初 廟號 謚號 汗號 姓名 統治時間 年號
惠宗 順帝 圖干鐵木耳 孛兒只斤妥歡鐵木兒 1368年-1370年 至正 1341年-1370年
昭宗 和孝皇帝 閉里可圖汗 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1370年-1378年 宣光 1371年-1378年
平宗 寧孝皇帝 烏薩哈汗 孛兒只斤脫古思鐵木兒 1378年-1388年 天光 1378年-1388年
D. 元朝多少年的歷史
元朝是公元1271年由忽必烈建立,到1368年正式滅亡,共存在了97年。距今約803年 (1206年建元)或者大約距今738年(因為也有一說是1271年建元)
E. 元朝距今多少年
元朝距今大概七八百年,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元朝由忽必烈於1271年建立。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元朝的正式國號叫大元,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發布《建國號詔》,取自於《易經·乾篇》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這句話。
其中大元中的「大」字並非類似大漢,大唐那樣的尊稱,因為統治者是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稱呼元廷的殘余勢力時又叫北元或殘元。
(5)元朝有多少年的歷史名草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成吉思汗時期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鐵木真之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較強;西道諸王則是鐵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長子術赤於鹹海、裏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封次子察合台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台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及新疆東部則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元朝直轄。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
F. 元朝從開始到滅亡有多少年歷史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
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6)元朝有多少年的歷史名草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疆域范圍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成吉思汗時期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鐵木真之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較強;西道諸王則是鐵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長子術赤於鹹海、裏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封次子察合台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台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及新疆東部則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元朝直轄。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全國劃分為由中書省所直轄的京畿地區(即河北、山東、山西及漠南部分地區),由宣政院(初名總制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以及十個行中書省,分別為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甘肅行省、陝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四川行省、雲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藩屬
元朝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別行政區征東行省與緬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
直到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這三大汗國達成和議,並與伊利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的藩屬國,而且元成宗並賜伊利汗國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實質上也承認其獨立性。到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國聯合攻滅窩闊台汗國。元文宗年間編纂《經世大典》時,將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利汗國列為元朝的藩屬國。
政治
蒙古國對華北的統治方式,是草原貴族原有的統治體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農耕地區的延續。漢地戶口的一部分直接領屬於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給諸王、宗戚和勛臣。蒙古統治者把主持軍事、財賦征斂的部分官員和監臨各級地區的達魯花赤派到華北,同時又以款服入質、領軍從征、繳納差發為條件,允許自金末戰亂以來出現在北方的大小軍閥世侯,繼續行使在各自勢力范圍內的實際統治權。世侯們集兵刑賦役之政於一己,不相統屬。
直到忽必烈建立元朝,這種局面才獲得根本轉變。他借鑒金代制度,在以「藩邸舊臣」為核心的中原知識分子參議下推行「漢法」,同時保留能充分保障蒙古貴族特權地位的種種制度,重新在華北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權制統治體系以及相應的各種典章制度。中統、至元間的創置,奠定了有元一代制度。元朝制度多沿襲金制,同時又有不少前代所不具備的特點。
其中有的反映了中原王朝歷代相承的傳統體制本身的發展變化,如行省的設立;有的反映了被保留的蒙古舊制,如蒙古、探馬赤軍中的奧魯(老小營)建置;也有一些是在這兩者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如刑罰體系中某些不同於前代的變化,對吐蕃地區實行的政教合一的統治等。
軍事
元代軍隊包括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過著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戰時出軍,平時便屯聚牧養。在漢地,元朝軍士的來源採取從固定的軍戶中簽發的辦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規模籍戶時,已明確地區分民戶和軍戶。
進入內地的大多數蒙古人戶及被收編的金、宋降軍之家,皆以軍戶著籍;此外還有一些漢族或其他各族人戶陸續被新簽為軍戶,一般都由中戶充當。軍戶種田,可免稅糧四頃,稱為「贍軍地」。蒙古、探馬赤軍和漢軍(金國降軍和蒙古政權、元政府在華北簽發的軍隊)軍戶,都是通過奧魯進行管理的。
奧魯的主要職責,一是從軍戶中起發丁男當軍應役,並及時起征亡故軍人的「戶下弟男」承替軍役,彌補軍隊缺員。二是負責按時為本奧魯起發的當役軍人置備鞍馬、器杖、盤費等軍需。蒙古、探馬赤軍的奧魯,隸屬於該奧魯當役軍士所在的萬戶、千戶之下,漢軍奧魯由所在地區的管民官兼領。新附軍(南宋降軍)未設奧魯。
元代軍事防衛分為兩大系統,即戍衛京師(大都)的宿衛系統和鎮守全國各地的鎮戍系統。宿衛軍隊由怯薛軍和侍衛親軍構成。忽必烈建國後,保留了成吉思汗創立的四怯薛輪番入侍之制,用他們列值禁庭以充護衛侍從,常額在萬人以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侍衛親軍用於環衛京畿,到元朝末年先後置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品秩與萬戶相當(正三品),隸屬於樞密院。
進入內地的色目人軍隊,由於戰鬥力較強,相當一部分被編入侍衛親軍。鎮戍諸軍的布局,腹里主要由蒙古軍和探馬赤軍戍守。華北、陝西、四川等地的蒙古、探馬赤軍由各地區的蒙古軍都萬戶府(都元帥府)統領,隸屬於樞密院。
南方以蒙古軍、漢軍、新附軍相參駐戍,防禦重點是臨江沿淮地區。隸屬行省的鎮戍諸軍,方面有警時由行樞密院統領;平時日常事務歸於行省,但調遣更防等重要軍務仍受樞密院節制。全國軍馬總數,只有皇帝和樞密院蒙古官員知道,行省兵馬也只有為首的蒙古官員知道。
G. 元朝歷史上總共持續了多少年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統一全國。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