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昌的歷史沿革
南昌地處長江以南,水陸交通發達,形勢險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南昌先後有豫章(漢)、洪都(隋唐)等稱謂,是歷代縣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來繁榮昌盛。
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產生活。至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雲譜,這一弧形地帶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禹貢》屬揚州地。春秋屬吳。戰國屬楚。南昌地處吳、楚交界,吳楚相爭多在於此。《左傳》記載:昭公七年(前553年),楚令尹子盪伐吳師於豫章。
秦屬九江郡,潯陽,郡治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據《漢書》記載,前202年(漢高祖5年),穎陰侯灌嬰奉命駐軍當地,修築「灌城」,次年修築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4公里的黃城寺,城周長十里八十四步,稱為「灌嬰城」,開創南昌建城史。 開創了南昌的建城歷史,並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
三國時為東吳豫章郡。291年(晉元康初年),置江州(今江西九江),後移治潯陽(今江西九江)。兩晉及南朝時為豫章郡、豫章國。這一時期,伴隨著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版圖上的重要城市。
589年(隋開皇九年)罷郡置洪州,607年(大業三年)復為豫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平定地方割據勢力林士弘,復為洪州,設總管府。625年(武德八年),改為都督府。貞觀初屬江南道,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742年(天寶元年)改洪州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避唐代宗名諱,豫章郡更名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稱洪州。建中年間(780-783),置江南西道觀察使。865年(咸通六年),升為鎮南軍節度使。
五代十國時期,南昌的經濟與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南唐中主李璟於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並於961年(宋建隆二年)將都城從江寧遷往南昌,號「南都」。
975年(宋開寶八年)復名洪州,1020年(天禧四年)屬江南西路。1030年(天聖八年),江南西路的治所設在南昌。1163年(隆興元年),宋孝宗繼位前曾封建王於此地,故升隆興府。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置隆興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元稱隆興路,後又改為龍興路。是含今天江西、廣東在內的江西行省治所,為全國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縣同城而治,直到清末。
1914年(民國二年)為豫章道。1926年(民國二十四年)北伐(蔣中正)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 南昌成為了中華民國軍事首都、民國第二首都。1939年南昌會戰失敗後日本佔領南昌,由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管轄。設立南昌、新建(西山)縣屬南昌市。(註:今天在當時南昌縣屬新建縣管轄)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昌,南昌成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江西省直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所駐地。1949年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區成立,轄南昌、豐城、新建、高安、清江、新淦、進賢(8月從貴溪分區劃入)、奉新、安義、靖安(9月從九江分區劃入)10縣。 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雲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2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2縣劃歸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2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2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歸南昌來屬。
2002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郊區改名青山湖區,並正式掛牌。
2004年,南昌市區劃調整,桃花鎮、湖坊鎮同盟水產場劃入西湖區,塘山鎮永和村、公園村、賢湖村、永溪村、長巷村、七里村六個村劃入東湖區,湖坊鎮楞上村、太和村、熱心村劃入青雲譜區,東湖區青山路街辦潘坊等七個居委會、西湖區上海路街辦洪鋼等二十八個居委會劃入青山湖區。
2015年8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南昌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新建縣,設立南昌市新建區,以原新建縣的行政區域為新建區的行政區域,新建區人民政府駐長堎鎮新建大道239號。調整後,南昌市轄3縣6區,其中城區由東湖、西湖、青雲譜、青山湖、新建、灣里6個區組成。 名稱由來 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數易,別名諸多,漢稱豫章,唐稱洪州,宋稱隆興,明代定名為南昌。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設市。
2. 南昌歷史
南昌,又名豫章、洪城,為江西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南昌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濱臨鄱陽湖。南昌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總面積7402平方公里,人口497萬(2009年)。全市通行贛語。
6000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個原始居民點。至3000年前,南起青雲譜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命潁陰侯灌嬰駐守南昌一帶,史稱「灌嬰築城」。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嬰率部在今南昌火車站東南約四公里的皇城(黃安)寺附近修建了一個方圓10里84步、辟有6門的土城,時人稱之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開始。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九江郡置豫章郡,並設南昌縣為附郭縣,屬揚州,南昌之名始此。莽新改豫章郡為九江郡。東漢復故。晉屬江州。南朝梁稱豫章王國,陳復為豫章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罷郡置洪州,大業三年(607年)復為豫章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復為洪州,貞觀初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江南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改洪州為豫章郡,至德元年(756年)豫章郡更名為章郡,乾元元年(758年)再稱洪州。 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959年)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開寶八年(975年)復名洪州,天禧四年(1020年)屬江南西路,隆興元年(1163年)為隆興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隆興路,二十一年更名龍興路,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二縣同城而治。
編輯本段民國近代
1914年民國2年,為豫章道。1926年北伐軍攻克南昌後開始設市,撤道,析南昌、新建縣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轄。1926年北伐後,蔣介石曾定位中華民國首都在南昌,南昌一度成為當時全國的軍政中心,並在此設立南昌國民政府和南昌行營,之後蔣介石在南昌推出新一輪國民教育運動號召全國,這就是著名的新生活運動。 1949年5月22日,內戰使中華民國政府敗守於南昌這座城市,因此南昌的政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的省轄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駐地,一度轉其為省會。 1955年,南昌市設東湖、西湖、勝利、撫河4區。1958年增設青雲譜區,南昌專區南昌(駐蓮塘鎮)、新建(駐生米鎮)二縣交由南昌市領導。1961年增設郊區,南昌、新建二縣劃歸宜春專區。1971年南昌、新建(駐長堎鎮)二縣再次劃入。1980年撤銷勝利、撫河二區。1981年增設灣里區。1983年宜春地區安義縣、撫州地區進賢縣來屬。
3. 南昌的歷史
南昌,簡稱洪,又稱洪城、英雄城[1] ,是江西省省會,江西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內中心,長容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製造業基地。
南昌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游,瀕臨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之稱。[2]
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兩千兩百多年的建城史,因南方繁榮昌盛而得名,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1927年八一起義,在此里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譽為軍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是中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曾榮獲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球十大動感都會,2006年被《新聞周刊》評選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3]
4. 說說你知道多少南昌的歷史
我對於南昌的歷史還僅限於之前學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
5. 南昌有多少年歷史
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個原始居民點。至三千年前,南起青雲譜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6. 南昌有多少年歷史了以前的名字叫什麼
南昌,始建於西漢,意為「南方昌盛」之地,已有2200多年歷史
以前有洪都,洪州,豫章之稱
7. 南昌這個城市的歷史
歷史沿革
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個原始居民點。至三千年前,南起青雲譜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區。
8. 南昌起義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1927年發生,距今83年
9. 南昌有多少年的歷史
南昌,江西省的省會,全國 35個特大城市之一,自古以來就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美譽。它有著2200多年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國務院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南昌不僅是生態環境優美的「江南水鄉」,還是「軍旗升起的地方」,是一座舉世聞名的英雄城。多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南昌地處長江中下游,鄱陽湖西南岸,是唯一一個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經濟區相毗鄰的省會城市,承東啟西,縱貫南北。京九、浙贛、皖贛三條鐵路線交匯於此,是京九線上唯一的省會城市; 105、320、316國道縱貫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可達全國各大城市;水運經贛江入長江出東海。從經濟學意義上看,南昌已成為國際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理想地區。
南昌的自然環境優美,山環水繞,風光綺麗。西挽西山,北望梅嶺,贛江穿城而過,「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文化底蘊深厚,有著眾多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跨入新世紀,南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富民強市」奮斗目標,全力以赴做好建設「現代區域中心城市和現代文明花園英雄城市」兩篇文章,利用南昌的「五大優勢」,緊緊抓住開放型經濟發展和市場取向改革兩個關鍵,以大力實施打造現代製造業重要基地為核心戰略,狠抓工業、農業、三產、招商引資、個私民營經濟五個著力點,全力打造「成本最低,回報最快,效率最高,信譽最好」的「四最」品牌,吸引了許多國際大財團、大項目前來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