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有多少年歷史
秦置南海郡
【秦置南海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平嶺南後,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轄番禺、四會、龍川、博羅4縣,郡治設在番禺(今廣州)。任囂任郡尉。是為廣州建置之始。
❷ 廣州有多久歷史
2110多年吧
我記得我小學三年級或者四年級的時候慶祝過廣州2100年,距離現在大概是12年
❸ 廣州的歷史有多久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位於廣東珠江三角洲北部,瀕臨南海,為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是中國南方最大城市。
廣州歷史悠久,周朝時,楚國派大臣來到這一"百越"人聚居的地方,"百越"歸服於楚時稱楚庭。周赧王時,在南海之濱築城,稱南武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任囂率兵統一嶺南,設立南海都,廣州當時稱番禹。任囂任南海郡尉,築番禹城,俗稱"任囂城"。這是一座小城,在今廣州倉邊路舊倉巷一帶。漢初,趙倫接管南海郡,並吞附近地區,建立了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其王朝歷經五世93年。趙倫以番禹為首邑,將番禹城向東西東、廣西省區大部,這是廣州名稱之始。唐為嶺南道治。五代梁貞明三年(917年),南海王劉襲在此稱帝,改元乾亨,國號大越。翌年改稱漢,史稱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作為都邑。三國至唐末五代時期,廣州城曾向南擴大,因臨近江邊,常為洪水所淹,南海王劉隱鑿禹山,取土墊高,拓展城垣,名為新南城。宋代為廣東東路治。明代為廣州府。1645年,朱聿鉤曾在廣州建立了為期44天的南明小王朝,改元紹武。清沿明治。1921年廣州市政廳成立,為廣州正式建市之始。宋代時廣州城垣修建多達十數次。北宋時先後修築了中、東、西三城。中城又稱子城,是以南漢舊城為基礎,東抵甘溪,西抵古西湖,南至大南路,北至越華路,周長2.5公里。東城以趙倫城東部舊址為基礎,西接子城,東至芳草街,北至豪賢路,南抵文明路。1071年增築西城,周長6.5公里余,規模最大。
明代廣州是當時嶺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洪武和嘉靖年間,曾兩次擴建城牆。第一次擴建時,把宋代三城合而為一,稱老城,周長10.5公里。明後期,又在老城南增築新城,今萬福路、泰康路和一德路為新城的南界。清順治三年(1646年),在外城南面加築了較小的東西兩翼城。辛亥革命後開始拆除改作馬路,至1922年全部拆除,現僅殘留越秀山上五層樓附近一段城垣,供人觀瞻。
2000多年來,廣州一直是中國華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廣州就是熱帶珍貴特產的集散地。著名的商品有珍珠、犀角、玳瑁、象牙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工商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早在漢代,番禹的紡織、食品加工、陶瓷等工商業已經相當發達。兩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遷,又促進了這里的生產發展。東晉時"大開鼓鑄",使廣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冶鐵業。南朝劉宋時生產出"薄如蟬翅"的葛布,一幅24米長的布,捲起來可裝入竹筒,被譽為"入筒細布"。唐宋時期,釀酒、治陶、冶煉等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明清兩朝,廣州附近的佛山鎮是全國聞名的銅鐵冶煉中心,製造的鋼鐵器具,遠銷嶺北和海外。
廣州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漢代時已經和海外一些國家有了貿易往來。在廣州象崗發現的南越文王帝陵墓,出土銀盒以及瑪瑙、水晶等多種質料的珠飾,有的是中亞或南亞的舶來品。梁朝時,每年來到廣州的各國商船有10多批。唐代,廣州成為世界著名的港口,對外貿易范圍擴大到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區域諸國。為了加強對外貿易的管理,在這里設置了中國最早的外貿機構和海關"市舶使",總管對外貿易。另外還有"蕃坊",供外國商人居住。外國到廣州的船,帆飄如雲;僑居廣州的外商(主要是阿拉伯人)數以萬計,最盛時達10萬以上。他們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在蕃坊修建了伊斯蘭教寺--懷聖寺。從五代到北宋,廣州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城市和通商口岸,貿易額佔全國98%以上。
在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史上,廣州有著重要的地位。1841年英軍侵略廣州期間,廣州郊區103鄉的人民自動組織起來,在三元里一帶給英國侵略軍以有力的打擊。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等人曾以廣州為基地,多次舉行武裝起義,為推翻帝制、創建民主共和國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為辛亥革命吹響了前奏。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當選為海陸軍大元帥,誓師北伐。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再揭護法旗幟。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了統一戰線政策。1924年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開創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新局面。1925年6月19日,香港中國工人和廣州洋務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廣州舉行了震撼中外的省港大罷工。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這里舉行廣州起義,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開辟了廣州革命斗爭的新階段。
廣州是一座亞熱帶風光的美麗城市,四時花開,景色宜人。著名的風景區白雲山,層巒疊蟑,草木蔥寵。山上有斗山亭、能仁寺、明珠樓、水月閣、黃婆洞等勝跡和"白雲松濤"、"白雲曉望"等勝景。市區的越秀山已辟為風景秀麗的越秀公園,攀至山頂的中山紀念碑可俯瞰廣州市全貌。山巔的鎮海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紅垣重閣,古樸凝重。還有五羊石像、海員亭等多處游覽點。
位於市區的光孝寺,是廣東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初為西漢越王趙建德的故宅。三國時吳國官員虞翻居此,虞死後,家人施宅作廟宇,名制止寺。唐儀鳳元年(676年),高僧慧能在寺戒壇前菩提樹下受戒,開闢佛教南宗,稱"禪宗六祖"。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改名光孝寺。寺內原有十二殿、六堂、鍾鼓樓等。現存主體建築有大雄寶殿、六祖殿、伽藍殿、天王殿、東西鐵塔、法幢等古跡,昔日雄偉規模依然可見。
佛教古寺六榕寺,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年),是當時廣州刺史蕭裕為瘞藏梁武帝母舅從海外攜回之佛骨而建。寺內保存宋代鑄的禪宗六祖慧能銅像。還有清康熙二年(1663年)鑄的3尊巨型銅佛像,每尊高6米,重10噸。寺內蒼榕翠竹,繁茂交陰。
廣州的革命遺址遺跡眾多。著名的有三元里平英團遺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公社舊址、黃埔軍校舊址等。
廣州歷史上是一個音樂戲劇之鄉,著名的有廣東音樂、粵劇、粵曲。廣東音樂是中國著名的大樂種之一,在世界樂壇上也有一定地位。傳統樂曲《雨打芭蕉)}、《柳搖金》等風格獨特,曲調優美。
廣東工藝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三雕、一彩、一綉"即"象牙雕刻、紅木雕刻、玉石雕刻、織金彩瓷、廣州刺綉",更為工精藝巧,聞名中外。
1982年國務院公布廣州古城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❹ 廣州歷史有多久
2000多年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廣州地處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范圍為東經112度57分 — 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 — 23度56分,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是華南地區的交通通訊樞紐和貿易口岸,是中國的「南大門」。
人口廣州市轄八區和四個縣級市,總面積7434.4 平方公里,人口685多萬人,共設82個街道辦事處、78個鎮。市區平均每天有流動人口182多萬人。
地勢和氣候 廣州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全市平均氣溫 20—22攝氏度,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為1600毫米以上。
自然資源:廣州目前已發現52個礦種,主要產地396處,其中大中型礦點17處。 廣州地區植物種類達數千種。野生動物約有210多種,其中獸類40多種、鳥類150多種、兩棲類的動物20多種。廣州水域面積7.44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10%,水資源總量81.29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的水電資源達40.9萬千瓦。從化溫泉一帶有豐富的地下水,水溫攝氏50℃ — 70℃,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譽稱「嶺南四大佳果」。廣州的花卉和盆景也久負盛名,主要有白蘭、桂花、含笑、茉莉、米蘭、劍蘭、菊花、金桔150多個品種,分為觀花、觀葉和觀葉賞果三大類。
旅遊資源廣州山明水秀,風光旖旎,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文化旅遊景點達數十處。1996年,廣州評選出十大旅遊美景,分別是:百粵冠祠(陳家祠)、雲台花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五羊仙庭.鎮海樓(越秀公園、廣州博物館)、辛亥之光(中山紀念堂、黃花崗公園)、廣州世界大觀、蓮花曉晴(蓮花山旅遊區)、東方游.情中留(東方樂園)、西關商廊(廣州商業步行街)、六榕花塔(六榕寺)。近年,又陸續新建了一批公園 。
華僑之鄉廣州是我國著名的華僑之鄉,是華僑最多的大城市。據統計,全市有海外鄉親135萬人,其中華僑、外籍華人52萬人,主要分布在世界116個國家和地區,還有港澳同胞83萬人,歸僑、僑眷、港澳同胞親屬100多萬人。廣大的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一向熱心支持祖國的家鄉的建設,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他們積極發揮橋梁作用,為廣州開拓國際市場,推進與世界各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他們還熱心幫助家鄉公益事業,興建了一批學校、醫院、敬老院、托兒所、幼兒園等。1998年,21位對我市兩個文明建設和對外交往作出突出貢獻的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和外國友好人士被授予第九批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至此,廣州市榮譽市民共有161位。
1999年,廣州市按照增創發展新優勢,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總體思路,緊密圍繞"三個確保"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開拓進取,加強管理,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政策措施,宏觀經濟運行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高,主要經濟指標的預期目標如期實現。城市面貌"一年一小變"成功實現,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國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據初步統計,1999年廣州市國內生產總值206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84億元,增長9.7%;第二產業增加值920.71億元,增加14.7%;第三產業增加值1049.82億元,增加11.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5%,44.62%和50.8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3.04萬元,增長11.7%,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3668美元,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居於前列。按增長值計算的全社會勞動生產率45732元/人,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
各項改革繼續推進。1999年,廣州市研究制定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企業領導體制改革、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等國與企業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法。繼續完善輕工與二輕、廣鋼與冶金集團的重組工作;樂華彩電、萬寶冰箱等一批企業通過重組轉制,煥發了生機。股份制改革和公司制改組工作取得新進展。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養老、失業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工傷,生育保險工作不斷發展。金融、投融資、住房、價格等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勞動就業保持平穩。 據市勞動部門統計,1999年末廣州地區企業下崗職工2.54萬人,佔全市職工總數的1.35%;登記失業人數6.4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3%。全年已分流安置下崗職工0.57萬人再就業,,安置失業轉就業11.61萬人。
市場物價降幅逐步收窄。1999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1.5%、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3.2%,降幅分別比上年收窄0.8個和0.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3.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4.6%,降幅分別比上年收窄1.5個和0.8個百分點。
廣州的經濟
1999年,廣州市按照增創發展新優勢,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總體思路,緊密圍繞"三個確保"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開拓進取,加強管理,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政策措施,宏觀經濟運行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高,主要經濟指標的預期目標如期實現。城市面貌"一年一小變"成功實現,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國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據初步統計,1999年廣州市國內生產總值206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84億元,增長9.7%;第二產業增加值920.71億元,增加14.7%;第三產業增加值1049.82億元,增加11.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5%,44.62%和50.8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3.04萬元,增長11.7%,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3668美元,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居於前列。按增長值計算的全社會勞動生產率45732元/人,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
各項改革繼續推進。1999年,廣州市研究制定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企業領導體制改革、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等國與企業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法。繼續完善輕工與二輕、廣鋼與冶金集團的重組工作;樂華彩電、萬寶冰箱等一批企業通過重組轉制,煥發了生機。股份制改革和公司制改組工作取得新進展。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養老、失業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工傷,生育保險工作不斷發展。金融、投融資、住房、價格等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勞動就業保持平穩。 據市勞動部門統計,1999年末廣州地區企業下崗職工2.54萬人,佔全市職工總數的1.35%;登記失業人數6.4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3%。全年已分流安置下崗職工0.57萬人再就業,,安置失業轉就業11.61萬人。
市場物價降幅逐步收窄。1999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1.5%、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3.2%,降幅分別比上年收窄0.8個和0.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3.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4.6%,降幅分別比上年收窄1.5個和0.8個百分點。
2011-6-27 11:50:00廣州歷史有多久∩q
❺ 廣州有多少年歷史【要具體】
廣州復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制文化名城。
廣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里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後建南海郡(郡治設在「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公元226年,孫權為了便於統治,由原交州分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才特指廣州這座城市。
❻ 廣州歷史有多久
2000多年
廣州是廣東省省會,廣東省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廣州地處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范圍為東經112度57分 — 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 — 23度56分,瀕臨南海,毗鄰香港和澳門,是華南地區的交通通訊樞紐和貿易口岸,是中國的「南大門」。
人口廣州市轄八區和四個縣級市,總面積7434.4 平方公里,人口685多萬人,共設82個街道辦事處、78個鎮。市區平均每天有流動人口182多萬人。
地勢和氣候 廣州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全市平均氣溫 20—22攝氏度,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為1600毫米以上。
自然資源:廣州目前已發現52個礦種,主要產地396處,其中大中型礦點17處。 廣州地區植物種類達數千種。野生動物約有210多種,其中獸類40多種、鳥類150多種、兩棲類的動物20多種。廣州水域面積7.44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的10%,水資源總量81.29億立方米,可開發利用的水電資源達40.9萬千瓦。從化溫泉一帶有豐富的地下水,水溫攝氏50℃ — 70℃,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蔬菜、水果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共有500多個品種,其中荔枝、香蕉、木瓜和菠蘿譽稱「嶺南四大佳果」。廣州的花卉和盆景也久負盛名,主要有白蘭、桂花、含笑、茉莉、米蘭、劍蘭、菊花、金桔150多個品種,分為觀花、觀葉和觀葉賞果三大類。
旅遊資源廣州山明水秀,風光旖旎,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文化旅遊景點達數十處。1996年,廣州評選出十大旅遊美景,分別是:百粵冠祠(陳家祠)、雲台花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五羊仙庭.鎮海樓(越秀公園、廣州博物館)、辛亥之光(中山紀念堂、黃花崗公園)、廣州世界大觀、蓮花曉晴(蓮花山旅遊區)、東方游.情中留(東方樂園)、西關商廊(廣州商業步行街)、六榕花塔(六榕寺)。近年,又陸續新建了一批公園 。
華僑之鄉廣州是我國著名的華僑之鄉,是華僑最多的大城市。據統計,全市有海外鄉親135萬人,其中華僑、外籍華人52萬人,主要分布在世界116個國家和地區,還有港澳同胞83萬人,歸僑、僑眷、港澳同胞親屬100多萬人。廣大的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一向熱心支持祖國的家鄉的建設,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他們積極發揮橋梁作用,為廣州開拓國際市場,推進與世界各地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他們還熱心幫助家鄉公益事業,興建了一批學校、醫院、敬老院、托兒所、幼兒園等。1998年,21位對我市兩個文明建設和對外交往作出突出貢獻的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和外國友好人士被授予第九批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至此,廣州市榮譽市民共有161位。
1999年,廣州市按照增創發展新優勢,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總體思路,緊密圍繞"三個確保"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開拓進取,加強管理,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政策措施,宏觀經濟運行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高,主要經濟指標的預期目標如期實現。城市面貌"一年一小變"成功實現,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國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據初步統計,1999年廣州市國內生產總值206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84億元,增長9.7%;第二產業增加值920.71億元,增加14.7%;第三產業增加值1049.82億元,增加11.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5%,44.62%和50.8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3.04萬元,增長11.7%,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3668美元,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居於前列。按增長值計算的全社會勞動生產率45732元/人,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
各項改革繼續推進。1999年,廣州市研究制定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企業領導體制改革、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等國與企業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法。繼續完善輕工與二輕、廣鋼與冶金集團的重組工作;樂華彩電、萬寶冰箱等一批企業通過重組轉制,煥發了生機。股份制改革和公司制改組工作取得新進展。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養老、失業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工傷,生育保險工作不斷發展。金融、投融資、住房、價格等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勞動就業保持平穩。 據市勞動部門統計,1999年末廣州地區企業下崗職工2.54萬人,佔全市職工總數的1.35%;登記失業人數6.4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3%。全年已分流安置下崗職工0.57萬人再就業,,安置失業轉就業11.61萬人。
市場物價降幅逐步收窄。1999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1.5%、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3.2%,降幅分別比上年收窄0.8個和0.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3.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4.6%,降幅分別比上年收窄1.5個和0.8個百分點。
廣州的經濟
1999年,廣州市按照增創發展新優勢,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總體思路,緊密圍繞"三個確保"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開拓進取,加強管理,採取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政策措施,宏觀經濟運行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高,主要經濟指標的預期目標如期實現。城市面貌"一年一小變"成功實現,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國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據初步統計,1999年廣州市國內生產總值206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84億元,增長9.7%;第二產業增加值920.71億元,增加14.7%;第三產業增加值1049.82億元,增加11.9%;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5%,44.62%和50.8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3.04萬元,增長11.7%,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3668美元,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居於前列。按增長值計算的全社會勞動生產率45732元/人,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7%。
各項改革繼續推進。1999年,廣州市研究制定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企業領導體制改革、企業分配製度改革等國與企業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法。繼續完善輕工與二輕、廣鋼與冶金集團的重組工作;樂華彩電、萬寶冰箱等一批企業通過重組轉制,煥發了生機。股份制改革和公司制改組工作取得新進展。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養老、失業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工傷,生育保險工作不斷發展。金融、投融資、住房、價格等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勞動就業保持平穩。 據市勞動部門統計,1999年末廣州地區企業下崗職工2.54萬人,佔全市職工總數的1.35%;登記失業人數6.4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3%。全年已分流安置下崗職工0.57萬人再就業,,安置失業轉就業11.61萬人。
市場物價降幅逐步收窄。1999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1.5%、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3.2%,降幅分別比上年收窄0.8個和0.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3.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4.6%,降幅分別比上年收窄1.5個和0.8個百分點。
❼ 上海有多少年的歷史
上海是從春秋吳國開始到現在,有著將近2500多年的歷史。
名稱由來:
上海,春秋屬吳國 。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7)上海廣州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上海飲食
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特色可有用濃油赤醬(油多味濃、糖重、色艷)概括。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品味咸中帶甜,油而不膩。
本幫炒菜中,葷菜中特色菜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栗子雞等,真正體現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點。
上海蔬菜按季節不同有各種時令菜。馬蘭頭、薺菜、雞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市民早點——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腐漿。
參考資料:
網路-上海
❽ 廣州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啊
始建於公元前214年,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最早建城時的名字叫任囂城。
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廣州二千多年來一直都是華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
❾ 上海有多久的歷史有多久
上海的歷史變遷
幾個世紀以來,上海都只是個小漁村,直到13世紀才發展為城鎮。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縣,稱為華亭縣;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東北又有青龍鎮。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選擇今天黃浦外灘為停靠碼頭,河西岸於是逐漸出現一座城市取代青龍鎮,成為新的港口和商業中心。南宋時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這里商船雲集,熱鬧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設立行政縣,到明朝已成為國家的紡織和手工業中心,並建起了第一座廠。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設立上海海關,一個國際性大商埠從此發展起來。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上海被開放成通商口岸,隧進一步淪為國際殖民地。外國資本的入侵壟斷了上海及東南沿岸的手工業,但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上海的商業、金融、紡織、輕工業和交通運輸。同時,民族工商業也開始成熟起來。上海不僅成為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國家的工業命脈。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市區成陸約在10世紀前葉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治所在蘇州。會稽郡轄繆縣、由拳縣和海鹽縣。繆縣包括今嘉定、上海兩縣及青浦、松江兩縣大部和市區部分地區。今嘉定縣境內還有一個以繆命名的繆城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修築了一條由咸陽經湖北、湖南而抵江蘇、上海一帶的寬闊馳道。據史載,馳道寬50步,每隔3丈植樹一株。馳道通過今松江西北,「經青浦古塘橋,西通吳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將南下巡遊,曾通過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橫山、小崑山、三泖地帶,看到當地物產豐富,人眾熙攘,人們劃船在水上交易。這說明上海那時還沒有形成城市。
到了晉代上海地區主要依靠漁、鹽之利,經濟已相當發達。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鹽縣地域置青浦縣和前京縣。唐時將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建華亭縣,縣治設在今松江縣境內,天寶五年(746年),在今青浦東北的吳淞江南岸設置了青龍鎮,直屬華亭縣。青龍鎮原是三國時吳孫權建造和停泊戰艦的場所。青龍港是吳淞江下游的起點,是唐代對外貿易的新興港口,航運船隻不僅可抵沿海和內河重鎮,而且可直達日本、朝鮮。
宋初,華亭縣改屬兩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興)。這時華亭縣以東的海灘,已經成為重要鹽場,「人煙浩穰,海舶輻揍」,商業日益發達。宋宣和元年(1119年),隨著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龍鎮更見發展。據宋詩人梅堯臣在《青龍雜志》中記載,青龍鎮有二十二橋、三十六坊,還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時人譽稱「小杭州」。青龍鎮雖如此繁華,但當年作為華亭一個海口的上海,仍然是個荒涼的漁村。後來因為吳淞江下游的淤淺,曾經繁華一時的青龍鎮,就逐漸喪失了作為長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趨蕭條冷落。
宋熙寧年間(l068一l077年),貿易中心轉移到華亭東北地區,這里形成居民點,由漁村變成初具規模的小鎮。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設立鎮治,並派鎮將駐守。因地處上海浦西側,便稱「上海鎮」。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鎮設立市舶司,與廣州、泉州、溫州、杭州、慶元、澉浦合稱全國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門設在後來的上海縣署內,即今小東門方浜南路的光啟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縣」,這是上海建城的開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區商肆酒樓林立,這時,上海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區又進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規模。
至l840年鴉片戰爭前夕,上海縣東界川沙,南鄰南匯,西接青浦,北連寶山。縣城內有街巷63條,商店林立,鮮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稱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鴉片戰爭失敗後,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裡布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第三款規定:「自今以後,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接著,英國又以「理定善後事宜」為借口,於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簽訂了《虎門條約》。「條約」第九款規定:「在萬年和約(指《南京條約》)內言明,允許英人攜帶眷赴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華地方官必須與英國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擬於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國人租賃。」同年l1月8日,英國首任駐上海領事巴富爾到任。他根據《虎門條約》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劃出一塊土地作「居留地」,專供英國僑民使用。宮慕久居然以為華洋分居能避免「糾紛」,默許巴富爾的要求。據此,巴富爾在11月l4日發出通告,宣布上海於1843年ll月l7日正式開埠。
在上海被迫開埠後的一百多年裡,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入上海,他們在上海競相設立租界。先是英國於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繼而美、法也分別於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後來英、美租界合稱為「公共租界」。整整一個多世紀,上海成了外國侵略者「冒險家的樂園」。
在19l9年的「五四」運動中,上海工人、學生和各界人士舉行全市性罷工、罷課、罷市斗爭,顯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5年1月奉軍進人上海,當時的北京政府將上海改為淞滬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臨時特別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別市改稱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