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單位歷史沿革是什麼意思
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單位的歷史
Ⅱ 商業銀行貸款的歷史沿革
銀行是經濟中最為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西方銀行業的原始狀態,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倫以及文明古國時期。據大英網路全書記載,早在公元前6世紀,在巴比倫已有一家「里吉比」銀行。考古學家在阿拉伯大沙漠發現的石碑證明,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巴比倫的寺院已對外放款,而且放款是採用由債務人開具類似本票的文書,交由寺院收執,且此項文書可以轉讓。公元前4世紀,希臘的寺院、公共團體、私人商號,也從事各種金融活動。但這種活動只限於貨幣兌換業性質,還沒有辦理放款業務。羅馬在公元前200年也有類似希臘銀行業的機構出現,但較希臘銀行業又有所進步,它不僅經營貨幣兌換業務,還經營貸放、信託等業務,同時對銀行的管理與監督也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羅馬銀行業所經營的業務雖不屬於信用貸放,但已具有近代銀行業務的雛形。人們公認的早期銀行的萌芽,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銀行」一詞英文稱之為「Bank」,是由義大利文「Banca」演變而來的。在義大利文中,Banca是「長凳」的意思。最初的銀行家均為祖居在義大利北部倫巴第的猶太人,他們為躲避戰亂,遷移到英倫三島,以兌換、保管貴重物品、匯兌等為業。在市場上人各一凳,據以經營貨幣兌換業務。倘若有人遇到資金周轉不靈,無力支付債務時,就會招致債主們群起搗碎其長凳,兌換商的信用也即宣告破碎。英文「破產」為「Bankruptcy」,即源於此。
早期銀行業的產生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中世紀的歐洲地中海沿岸各國,尤其是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是著名的國際貿易中心,商賈雲集,市場繁榮。但由於當時社會的封建割據,貨幣制度混亂,各國商人所攜帶的鑄幣形狀、成色、重量各不相同,為了適應貿易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貨幣兌換。於是,單純從事貨幣兌換業並從中收取手續費的專業貨幣商便開始出現和發展了。隨著異地交易和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來自各地的商人們為了避免長途攜帶而產生的麻煩和風險,開始把自己的貨幣交存在專業貨幣商處,委託其辦理匯兌與支付。這時候的專業貨幣商已反映出銀行萌芽的最初職能:貨幣的兌換與款項的劃撥。
隨著接受存款的數量不斷增加,商人們發現多個存款人不會同時支取存款,於是他們開始把匯兌業務中暫時閑置的資金貸放給社會上的資金需求者。最初,商人們貸放的款項僅限於自有資金,隨著代理支付制度的出現,借款者即把所借款項存入貸出者之處,並通知貸放人代理支付。可見,從實質上看,貸款已不僅限於現實的貨幣,而是有一部分變成了賬面信用,這標志著現代銀行的本質特徵已經出現。
現代商業銀行的最初形式是資本主義商業銀行,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社會勞動分工的擴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一些手工場主同城市富商、銀行家一起形成新的階級——資產階級。由於封建主義銀行貸款具有高利貸的性質,年利率平均在20%~30%,嚴重阻礙著社會閑置資本向產業資本的轉化。另外,早期銀行的貸款對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權階層而非工商業,新興的資產階級工商業無法得到足夠的信用支持,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為組織資本主義生產所必需的貨幣資本。因此,新興的資產階級迫切需要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銀行。
資本主義商業銀行的產生,基本上通過兩種途徑:
一是舊的高利貸性質的銀行逐漸適應新的經濟條件,演變為資本主義銀行。在西歐,由金匠業演化而來的舊式銀行,主要是通過這一途徑緩慢地轉化為資本主義銀行。
另一途徑就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按照資本主義原則組織的股份制銀行,這一途徑是主要的。這一建立資本主義銀行的歷史過程,在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英國表現得尤其明顯。1694年,在政府的幫助下,英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家資本主義股份制的商業銀行——英格蘭銀行。它的出現,宣告了高利貸性質的銀行業在社會信用領域壟斷地位的結束,標志著資本主義現代銀行制度開始形成以及商業銀行的產生。從這個意義上說,英格蘭銀行是現代商業銀行的鼻祖。繼英格蘭銀行之後,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都相繼成立了商業銀行。從此,現代商業銀行體系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普及。
與西方的銀行相比,中國的銀行則產生較晚。中國關於銀錢業的記載,較早的是南北朝時的寺廟典當業。到了唐代,出現了類似匯票的「飛錢」,這是我國最早的匯兌業務。北宋真宗時,由四川富商發行的交子,成為我國早期的紙幣。到了明清以後,當鋪是中國主要的信用機構。明末,一些較大的經營銀錢兌換業的錢鋪發展成為銀庄。銀庄產生初期,除兌換銀錢外,還從事貸放,到了清代,才逐漸開辦存款、匯兌業務,但最終在清政府的限制和外國銀行的壓迫下,走向衰落。我國近代銀行業,是在19世紀中葉外國資本主義銀行入侵之後才興起的。最早到中國來的外國銀行是英商東方銀行,其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來華設立銀行。在華外國銀行雖給中國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破壞,但在客觀上也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為了擺脫外國銀行支配,清政府於1897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通商銀行,標志著中國現代銀行的產生。此後,浙江興業、交通銀行相繼產生。
商業銀行發展到今天,與其當時因發放基於商業行為的自償性貸款從而獲得「商業銀行」的稱謂相比,已相去甚遠。今天的商業銀行已被賦予更廣泛、更深刻的內涵。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銀行業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逐漸成為多功能、綜合性的「金融百貨公司」。
Ⅲ 金融評論的歷史沿革
《金融評論》創辦於2009年。
Ⅳ 歷史沿革和組織沿革有什麼區別
歷史沿革通常包含組織沿革在內,也就是說,組織沿革是歷史沿革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組織沿回革記載上,更答多的是關於機構體制發展與變更、組織領導人交替的內容。
在歷史沿革的記載上,會有相當多的內容是關於歷史人物與重大事件的記載。
Ⅳ 什麼是「歷史沿革」
也就是從開始以來的發展情況。比如公司的歷史沿革就是指公司自設立以來歷次變更情況匯總。
Ⅵ 平安銀行歷史沿革簡述
平安銀行是一家總部設在深圳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前身深圳發展銀行是中國內地首家公開上市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國平安及其控股子公司為本行控股股東,截至2019年末,在職員工34,253人,通過全國91家分行、1,058家營業機構為客戶提供多種金融服務,歡迎您前往平安銀行體驗辦理業務,平安銀行全體員工將竭誠為您服務。
如果您需要咨詢平安銀行業務,可以點擊下方鏈接選擇首頁右上角在線客服圖標或者關注平安銀行微信公眾號(pingan_bank)進行咨詢。
https://b.pingan.com.cn/branch/mkt/bankonline/dist/onlineBankless.html#
應答時間:2020-08-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Ⅶ 信用貨幣的歷史沿革
信用貨幣是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金銀鑄幣流通的情況下,由於金銀採掘量有一定的限制,貨幣數量的增加趕不上流通對貨幣需要量的增長。
到了20世紀30年代,世界各國紛紛放棄金屬貨幣制度,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遂獨佔了貨幣歷史舞台。
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信用貨幣主要採取了非實體化的存款貨幣的形式,人們的貨幣只有一小部分以現金(鈔票和鑄幣)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記賬符號的形式存在於銀行的賬面上,當收到貨幣時,由銀行將付款人賬戶上的存款劃轉到收款人的賬戶上。
信用貨幣是由國家和銀行提供信用保證的流通手段。它通常由一國政府或金融管理當局發行,其發行量要求控制在經濟發展的需要之內。信用貨幣包括輔幣、現鈔、銀行存款、電子貨幣等形態。
(7)信貸上歷史沿革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貨幣形態
1、期票
在商品賒購交易中,資本家購進某種商品,可以不必支付現款,只需開出一張定期償付欠款的債務憑證交給對方。到期時,持票人可按票面金額向出票人索取現款。
2、銀行券
在商業票據流通的基礎上產生、並以銀行信用為擔保的銀行券,也是一種信用貨幣。持有者可以用它來代替金屬貨幣使用。它沒有固定的支付日期,可隨時兌換黃金。
3、銀行存款
存款是存款人對銀行的債權,對銀行來說,這種貨幣又是債務貨幣。存款除在銀行賬戶的轉移支付外,還要藉助於支票等支付。在全社會的經濟交易中,用銀行存款作支付手段的比重占絕大部分。
Ⅷ 歷史沿革是什麼意思
歷史沿革:指的是涉及政治活動規律和政治思想發展變化的重要節點,重點是說明這些節點的關系,包括形成原因、相互影響、實際作用、歷史和現實意義,根本從改革開放對企業發展的基本利益出發,突現了歷史革命,簡稱歷史沿革。
包含內容
1、社會風俗的歷史沿革。
2、歷史沿革地圖。
(8)信貸上歷史沿革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個縣的歷史沿革舉例:
湖北省羅田縣歷史沿革
羅田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居住。夏、商、周,屬揚州地。西周,屬弦子國。春秋、戰國,時屬楚,曾置鳩茲國於縣境內九資河鎮。西漢,為松茲侯國。東漢,為蘄春侯國,屬江夏郡。三國時,先屬魏,隸於豫州之安豐郡;後屬吳,隸於揚州之蘄春郡。
西晉,先為高陵縣,屬武昌郡,後屬豫州之安豐郡。東晉為安豐縣,隸於豫州之弋陽郡。南北朝,劉宋初年隸豫州弋陽郡,後於境內分立東安、義安、直水等蠻縣,屬郢州西陽郡,後改為義安縣,隸於郢州齊安郡。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六月,始設羅田縣,附於義城郡,縣治於今石橋鋪附近的魁山。
據方誌學家王葆心考證,「羅田」之名因安置當時雄踞此地的巴水蠻巨族田氏於羅州(當時羅田屬羅州)而得。隋代,羅田改屬蘄春郡。唐代,羅田縣並入蘭溪縣,屬淮南蘄春郡。五代,時為蘄水縣地,初屬揚吳,繼屬南唐,再歸後周。
宋,屬蘄春郡,元祐八年(1093年)劃出蘄水縣之石橋鎮復立羅田縣,縣治仍於魁山,咸淳元年(1265年)劃出縣東的直河鄉成立英山縣,羅田縣仍屬淮南西路蘄春郡。元初,曾撤銷羅田縣,以英山縣領屬。至元十二年(1275年)恢復,屬河南江北行省蘄州路。
元大德八年(1304年),知縣周廣將縣治由魁山遷至官渡河(即縣城鳳山鎮)。明朝,羅田初屬湖廣布政使司的蘄州府,後改屬黃州府。清初依明制,後改稱湖北省黃州府。民國時,先後屬湖北省的江漢道,第三行政督察區,第二行政督察區。抗戰期間,曾一度屬鄂東行署。
1949年3月27日,羅田縣全境解放,成立人民政府後即歸湖北省黃岡地(專)區管轄。1952年,湖北省政府劃出勝利鎮和其他13鄉與麻城劃出的部分鄉鎮成立勝利縣。1955年,勝利縣撤銷,原劃出的區域歸回羅田。1995年12月,撤銷黃岡地區行政公署,設立黃岡市,羅田隸屬黃岡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羅田縣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