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南湖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南湖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1-03-14 12:25:37

A. 南湖公園有幾年的歷史了

始建於1933年。偽滿時期稱為黃龍皇家公園。83年歷史了

B. 嘉興南湖的歷史資料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zhuanti/hzw/2008-04/10/content_14814826.htm

C. 嘉興的歷史有幾年了

歷史沿革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從事農牧漁獵活動。春秋時期,此地名長水,又稱槜李,吳越兩國在此風雲角逐。戰國時,劃入楚境。秦置由拳縣、海鹽縣,屬會稽郡。兩漢時煮海為鹽,屯田為糧。三國時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境置鹽官縣。三國吳黃龍三年(231年)「由拳野稻自生」,吳大帝孫權以為祥瑞,改由拳縣為禾興縣,三國是赤烏五年(242年)禾興縣改稱嘉興縣。兩晉、南北朝時,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隋朝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到鎮江的大運河,給嘉興帶來灌溉舟楫之利。唐天寶十年(751年)析嘉興縣東境及海鹽、崑山等縣部分轄地置華亭縣。唐代嘉興屯田27處,「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興已成為中國東南重要產糧區,有「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的說法。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嘉興設置開元府,領嘉興、海鹽、華亭3縣,是為嘉興首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因吳越王錢元瓘之奏請,在嘉興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4縣。北宋改秀州為嘉禾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升郡為府,後改嘉興軍。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旋升為嘉興路總管府。宋元時,嘉興經濟較發達,被稱為「百工技藝與蘇杭等」,「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龍等港口外貿頻繁,海運興隆。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析東北境為嘉善縣;析海鹽縣置平湖縣;析崇德縣置桐鄉縣,嘉興府下轄7縣。此後四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其時,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日漸繁榮,棉布絲綢行銷南北,遠至海外,嘉興王江涇鎮的絲綢有「衣被天下」的美譽,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紗」的諺語,桐鄉濮院鎮絲綢「日產萬匹」,名聞遐邇。明弘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清朝初期,清政府進行了賦稅改革和整頓,並多次對杭州灣沿岸海塘進行修築,嘉興社會經濟不斷好轉,市鎮更加繁榮。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克嘉興,建聽王府為當地軍政領導機構。清朝中期以後,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嘉興的經濟和城市面貌日漸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黨人佔領嘉興,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府存縣,改稱嘉禾縣,後復稱嘉興縣。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1937年11月5日,嘉興被侵華日軍佔領,慘遭踐踏達8年之久。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均隸屬嘉興專員公署,期間撤並頻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湖州市,嘉興市設城區和郊區,下轄嘉善、平湖、桐鄉、海寧、海鹽5縣。1986年11月,海寧撤縣設市;1991年6月,平湖撤縣設市;1993年5月,桐鄉撤縣設市; 1993年11月,城區更名為秀城區;1999年6月,郊區更名為秀洲區;2005年5月,秀城區更名為南湖區。1985年1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嘉興市區及所轄嘉善、桐鄉、海寧縣被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至1988年嘉興市及所轄5縣(市)均被列為經濟開放區。經過20餘年的改革開放,嘉興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日漸成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重鎮、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鄉的文化名城。

D. 漢中南湖的歷史由來

層層青山抱綠水,彎彎綠水繞青山。由七溝八梁、六十八個山嶺組成主要框架的南湖風景區,位於漢中市西南17公里的南鄭縣漢山腳下。據了解,南湖的前身原為強家灣水庫,建於1954年,庫區方圓4公里,可灌溉農田4萬畝。由於多年來,植樹造林和投資旅遊環境建設,便形成了青山綠水,幽靜美麗的湖光山色景觀。而南湖風景區則是在1982年成立的南湖公園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1986年更名為南湖風景區。南湖景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景區內只有一個南湖賓館和一個餐廳,道路等各種設施都很簡單。」1993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底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區。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南湖,漫山遍野鬱郁蔥蔥的林木,與碧綠的湖水相呼應,使這一片自然樸素而又真切的湖風山色盡在秀麗嫵媚之中……穿過白玉橋,沿一百三十九級台階登上壩頂時,只見「一湖等水如明鏡,四面青山似畫屏」,極目遠眺,雲霧飄緲,峰巔微露,釣魚台、瓊花閣、神怡宮、攬月樓、雄獅亭、集賢殿等姿態各異的樓台榭閣鑲嵌其中,隱約可見,或棲島嶼,或卧湖濱,或半架坡面,或突入湖心,好一幅沁人心脾的自然畫卷,真可謂「融碧水青山為一體,集天靈地秀於其內」,讓人禁不住大發感慨:「天上翡翠落凡塵的仙境亦不過如此!」

E. 南湖的歷史沿革

南湖是南寧市城區內最大的內湖。古時,它是茅橋江(邕溪水)舊河道,每 南湖逢邕江水漲,洪水倒灌進來,使城南受淹。唐景雲年間(710年~711年)邕州司馬呂仁徵集民工,在此興建分流蓄洪工程,聚水成湖,以減輕洪水災害。湖水淺干之處,又成了農田。新中國成立後,幾經疏浚,並沿湖植樹種花,逐漸建設成為風景區。

F. 武漢歷史有多少年了

武漢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和古籍記載,遠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黃陂區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為止在長江流域發現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屬鄂國,秦屬南郡,西漢屬江夏郡。東漢以後,江北先後置沌陽縣(公元25年)、石陽縣(三國時期)、曲陽縣(公元280年)、曲陵縣(公元305年)、漢津縣(公元597年)、漢陽縣(公元606年)。江南先後置沙羨縣(公元25年)、汝南縣(公元378年)、江夏縣(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於孫權以鄂城為都時,改其名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縣,即今武昌城區。江北有漢陽,故有"雙城"之稱(元代詩人余闕詩)。"武漢"一詞,在明代《重修晴川閣記》中,即有出現。至清代,曾國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經常使用。由於明代以後,漢陽縣所屬之夏口鎮商業發達,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處"之稱。故雙城演變為三鎮,亦有"武陽夏"的說法。1898年,張之洞奏請將陽夏分治獲准,1899年,夏口從漢陽縣治下劃出,成立夏口廳。而夏口開始有縣的建制,是在民國元年(1912年)。然市民習慣稱夏口為漢口,故"武漢"之名順理成章成為三鎮的統稱,因武昌、漢陽、漢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武漢後,先後建立漢口市政委員會、武昌市政廳和漢陽市政委員會,12月,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宣布"確立國都,以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大區域作為'京兆區',定名為武漢", 1949年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國時期,武漢是魏、蜀、吳三方鏖戰地。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漢口正式開埠對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國先後在漢口開辟租界。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創辦近代工廠,興建新式學堂,修築鐵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陳潭秋作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武漢江岸車站成為罷工總指揮部所在地,2月7日罷工失敗後,林祥謙、施洋等工人運動領袖在漢就義。1926年12月,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辦,由毛澤東主持,惲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來校執教。1927年2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12月南京淪陷後,武漢曾一度成為全面抗戰的指揮中心,國民政府在武漢周圍組織了規模巨大的武漢保衛戰。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漢光復,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

G. 南湖的歷史

南 湖 賦

悠悠白雲黃鶴,浩浩漢水長江。清風起兮滄浪涌,楚物鮮明楚聲壯。東君巡天,光照南湖之水;山鬼沐浴,驚艷千湖之鄉。社橘初黃,依稀屈子行吟澤畔;濤升雲滅,彷彿太白醉寫華章。日華飄彩,素月分輝,湖光瀲灧,汀葭蒼蒼。聞牧笛之長吹,聽漁歌之晚唱。范公吟詩,「漢樹有情橫北渚」;山谷詠湖,「憑欄十里芰荷香」。楚天極目,昊昊晴天雲影;高觀綠滿,映照山色湖光。往事越千年,濤聲話春秋。何期一夜春風起,學府高樓薄雲天。盛世南湖嘉年華,中南民大寫新篇。

湖以校聞,校以湖稱。南湖之水清兮,可以洗風塵;南湖之水綠兮,可以養我心。今夜南湖月,煮酒論群英。一百年星移斗轉,五十年滄海桑田。猶憶建國之初,百廢待舉,洪山南麓書聲起;堪稱開天闢地,人間伏虎,各族兒女舞翩躚。綠瓦紅牆,輝耀東湖碧水;創校興業,民院踏歌而行。桃李爭艷繽紛天下,壯鄉黎寨學子莘莘。風雲色變,文革禍起;斯文掃地,學府凋零。十年停辦傷心事,長使英才淚滿襟。貞下起元,東風又綠江南岸;山河同暉,學府喜迎第二春。大時代呼喚大手筆,大變革醞釀大轉機。高瞻周覽,審時度勢,再度創業,風雲際會。南湖見證歷史,南湖歲月流金。初創維艱,方顯英雄本色;崢嶸歲月,幾度風雨兼程。汗水與熱血揮灑,校史為國史增輝。植楊柳於水滸,南湖生畫境;建校舍於荒坡,弦歌立文心。招天下英才為我所用,集四方賢士共創新機。吳公厚德,春風化雨,澤霖桃紅柳綠;鶴舞白沙,惟楚有才,杏壇滋蘭潤蕙。師門解惑,落紅不是無情物;學苑新綠,雛鳳清於老鳳聲。改造專業,內涵發展,教學與科研並重;抓住機遇,擴大規模,質量與效益同行。變壓力而為動力,欲與諸雄爭高下;起弱勢而為強勢,崛起華夏學府之林。光陰荏苒,逝者如斯,二十年湖柳忽成行;湖光塔影,草長鶯飛,二十年歲月鑄輝煌。文史經哲,發唱驚梃,融通中西之論;生光化電,格物致知,邃密群科之學。嚆矢民族高等教育,桴鼓世界學術潮流。絳帳授經,學風何犖犖;黌宇巍峨,校訓何諄諄。火之舞,動之魂,青春之光燃燒激情;學之風,水之韻,最是民大好風景。南湖之濱,春風楊柳萬千條;東西南北,落花時節又逢君。國運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國運隆。學府傳奇今何在,雙塔凌空傲蒼穹!

學海弄潮,南湖泛舟;桃之灼灼,松柏蒼蒼。高塔望遠,湖光共江海一色;清風徐來,書聲與濤聲交響。教育詩篇,鑄百代弘人之道,學術聖地,譜千秋大業文章。盛世和平,天朗氣清;操觚為文,惟祝惟頌:民大征程,行行重行行;南湖風流,日新月新歲歲新!

H. 至今已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現代抄測定,地球的年齡襲是46億年 而中國歷史據記載是從元謀人開始,據今已有170萬年了 順序是:元謀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半坡與河姆渡人,大汶口,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的傳說,接著是黃帝和炎帝,堯舜禹,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這些都無文字記載,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商朝開始,公元前16世紀建立. 此外,應該還有史前文明. 歷史並沒有嚴格的界限,到底按照人類開始生產生活開始算起還是按照人類有了文明後算起.結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I. 嘉興南湖歷史地位確定是哪一年

1921年。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中共一大)在嘉興南湖一條畫舫船上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庄嚴誕生。由此,中華民族的命運得到改寫。

從戰火紛飛到飛速發展,從風雨飄搖到歲月靜好,嘉興和南湖早已舊貌換新顏,唯有畫舫船不改舊顏,一如中國共產黨人不改初心,秉承「紅船精神」,篳路藍縷,一程又一程,開創著中華民族的美好時代。

(9)南湖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秘密召開:

會議進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襲擾而被迫停會。根據上海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悟的建議,「一大」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舉行。

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張國燾、劉仁靜、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達夫人王會悟作向導,從上海乘火車轉移到嘉興,在南湖的一艘絲網船上完成了大會議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J. 誰知道南湖的歷史及煙雨樓歷史急急急!!!

南湖的歷史:
南湖位於浙江嘉興市城東南部。湖南北長,東西狹,現水域面積約624畝,水深2至4米。南湖自古以來是市境各主要河流蓄泄的樞紐,海鹽塘注入其中,平湖塘、嘉善塘與之相連;長水塘經西南湖亦貫注其中。
南湖完全形成的時期, 大約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南湖在三國時期稱陸渭池, 到唐代才改名南湖.唐以後又有滮湖、鴛鴦湖、馬場湖和東南湖之稱.南湖剛形成時面積遼闊, 比現在的湖面大二三倍.到元代以後, 由於湖濱泥沙淤積和歷代城市的發展, 水域面積日漸縮小.今日的南湖, 面積僅0.24平方公里, 水深2—5 米.南湖四周, 地勢低平, 河港縱橫, 桑田連綿, 風光明媚.湖中有兩個島嶼, 一稱湖心島, 南北長100 多米, 東西寬近100 米, 島上有著名的煙雨樓等名勝古跡;與湖心島一衣帶水的小洲, 上有倉聖祠.
五代以前,此地尚無園林建築。後晉天福年間(936一945),吳越國王錢鏐第四子廣陵王錢元鐐任中吳節度使時,在湖畔築賓舍以為「登眺之所」,才逐漸成為游覽之區。北宋以後,湖畔陸續興建園林有:潘師旦園、高氏圃、南湖草堂、列岫亭、水心亭、樂郊亭、勺園、顏家園、瓣香閣、秋水閣等,明代,江南商品經濟繁榮,嘉興被譽為「東南一都會」,南湖游覽興盛。
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興知府趙瀛疏浚市河,將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成一「厚五丈,廣二十丈」的小島,四面環水,俗稱湖心島。次年在島上建煙雨樓,形成獨特的景觀。明天啟《嘉興縣志》記述:「滮湖亦稱南湖,西側燈含窣渚,北則虹飲濠梁。倚水千家,背城百雉,蒹霞楊柳,菱葉荷花,綠漫波光,碧開天影,雕舷笙瑟,靡間涼燠,此一方最勝處也。」明清時期,每值清明、農歷六月甘四「荷誕」、「七夕」、中秋,湖上遊人如織,煙雨樓前畫船歌鼓日夜不絕。
宋以後,歷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宋代蘇軾、吳潛、楊萬里,元代方回,明代張岱,清代錢謙益、吳偉業、陳其年等都慕名來游,吟詠不絕。清順治七年(1650),以吳偉業為首的江南士人在南湖舉行了十郡大社,湖上名人雲集,連舟百艘。
民國元年(1912)10月,孫中山曾來南湖游覽,並在湖中煙雨樓假山前與各界人士合影留念。
現代許多著名文學家、詩人如茅盾、郁達夫、曹聚仁等都曾來南湖游覽,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
民國10年(1921)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湖的一艘遊船上閉幕,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南湖成為光榮的革命紀念地,載入了革命史冊。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紀念館成立,以湖中煙雨樓作為館址,按照當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遊船樣式仿製的革命紀念船,陳列在煙雨樓下萬福橋旁,從那以後,每年有數十萬遊客前來瞻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煙雨樓歷史:
煙雨樓正樓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築,現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煙雨樓正樓,樓兩層,高約20米,建築面積640餘平方米,重檐畫棟,朱柱明窗,在綠樹掩映下,更顯雄偉。樓前檐懸董必武所書「煙雨樓」匾額。煙雨樓,因唐朝詩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詩意而得樓名。始於建於五代後晉年間(公元936-947年),初位於南湖之濱,吳越王第四子中吳節度史、廣陵郡王 錢元鐐「台築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游觀登眺之所。後毀。遺址現無存。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興知府趙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島。第二年仿「煙雨樓」舊貌,建樓於島上,後經過擴建、重建, 逐漸成為具有顯著園林特色的江南名樓。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煙雨樓,先後賦詩二十餘首,盛贊煙雨樓圖。煙雨樓在湖心小島。建起後,幾經興廢,歷史滄桑,直到民國7年(1918)嘉興知事張昌慶會紳募捐款重建煙雨樓。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園林煥發新貌。才形成現在的格局。煙雨樓--- 「台築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游觀登眺之所。登煙雨樓望南湖景色,別有情趣。夏日倚欄遠眺,湖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春天細雨霏霏,湖面上下煙雨朦朧,景色全在煙霧之中。

閱讀全文

與南湖有多少年的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