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各存在了多少年
夏朝:約公元前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16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210年
東漢:公元25-220年,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268年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中國朝代與世界其他地區不同,「朝」與「朝代」的區別在於」朝」是當時就有的觀念,如孔子說過「丈於朝」,中文所謂的「 朝 」字具有今日含義。在政治上用來引用當政者政權的意思, 有「今朝一家政權治天下 」 的觀念。
因此「朝」類似現在所說的「國家統治政權」(即國家行政管理的政府),而並非等同於現代定義的「國家」(國在中國古代從部落聯盟的氏族土地,商周朝指「諸侯國」,是一種地方政權管理單位;「朝代」則是後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 「朝代」 理論也都不是近代學者發明的,也是古代官方為了區分某政權的歷史時期所定的既有劃分法則。
『貳』 中國歷史共經歷24個朝代的更替,各都存在了多少年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大約的年代是在公元前2100年前後到公元前1760年前後,一共存在約400多年。
商朝大約年代是公元前1760年到公元前1120年前後,一共存在約600多年。
周朝分為好幾個階段西周,從公元前1120年前後起,到公元前771年止,存在約350年。東周,從公元前770年起,到公元前249年止,連頭帶尾共存在522年。春秋時代,長360多年。戰國時代,長180多年。
秦朝從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起,到公元前207年滅亡止,共15年。
漢朝。西漢,從公元前206年起到公元8年止,共214年。公元8年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公元23年「新」滅亡。淮陽王劉玄在位三年。東漢,從公元25年起,到220年止,共196年。
三國時代。三國時代自曹丕稱帝起,到280年東吳滅亡止,共計61年。
晉朝也分為西晉、東晉兩個階段。西晉從265年司馬炎取代曹魏起,到316年止,共52年。東晉從317年到420年,長104年。
隋朝從589年統一中國起,到618年止,長30年。
唐朝從618年起,到907年止,共290年。
五代十國時期。從907年唐滅亡算起到979年宋統一中國止,五代十國時期共73年。
宋朝也分為兩個階段。北宋,從960年到1127年,共168年。南宋,從1127年到1229年,共153年。
元朝從1279年滅南宋起,到1368年,全長90年。
明朝從1368年起,到1644年止,全長277年。
清朝從1644年滿軍入關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止,全長268年。
『叄』 中國歷史上新朝是誰建立的存在了幾年
【在中國歷代的統一王朝中,王莽所建立的新朝顯得十分特殊。首先,在中國歷史紀年表中沒有它的位置,而是把它包含在漢朝的歷史紀年中。其次,《二十四史》當中,也沒有屬於這個王朝的一部專史。在東漢班固的《漢書》里,是把新朝皇帝王莽列入了通常屬於「亂臣賊子」位置的《列傳》的最後。】
那麼,新朝的歷史地位為何會如此不堪?寓意求新的「新」國號,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巨大的諷刺?
【新朝把漢朝的歷史腰斬成了兩半,也就是西漢和東漢,劉邦創建的西漢延續了兩百多年(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劉秀創建的東漢延續了近兩百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中間就是短短的15年的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新朝盡管短暫,但他畢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統一王朝,從歷史事實本身來說,新朝擁有被後人所忽視的非常特殊的地位,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王莽開創了和平改朝換代的首例,在王莽之前,改朝換代是血雨腥風的戰爭的結果。
商、周、秦、漢朝,都是打下來的天下,王莽之後,起碼從形式上來看,改朝換代往往是不流血的,或者是少流血的宮廷政變的結果。我們可以把改朝換代分為兩種,魏、晉、隋、唐、宋天下都是前朝的皇帝奉送的,靠真刀真槍的陽謀可以建立王朝,靠高陰謀、政變、收拾人心也能夠建立王朝,中國歷史上反復出現的改朝換代,簡而言之就是陰謀和陽謀兩大類。【而通過陰謀改朝換代,王莽的新朝是始作俑者,王莽成為始作俑者可以一字蔽之,新,和舊相對的那個新】,
【在中國歷史上,王莽的評價普遍不高,一般都認為他只是一位「偽君子」,眾口一辭的千古罪人。而現代史學家們的評價卻極為紛歧。
範文瀾先生說他是失敗的騙子,
翦伯贊先生說他是最有膽識的政治家,
呂思勉先生說他是具有改革意識的志士仁人,
郭沫若先生說他是倒行逆施的皇帝。
那麼,如此具有爭議的王莽,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又是如何憑借一個「新」字成為陰謀篡位的始作俑者呢》】
王莽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漢成帝劉驁的皇太後王政君的侄子,漢元帝劉奭是個很有意思的皇帝,喜歡大赦天下,造成真正的壞人,反而有恃無恐,漢元帝喜歡賞賜,造成天下賦役繁重。漢朝正是有漢元帝開始有盛轉衰的,漢元帝還喜歡幾個太監,就是不喜歡自己的太太,結果造成了漢元帝駕崩以後,產生兩個結果:
一是:王政君為了發泄失寵的不滿,不給兒子漢成帝權力,漢成帝成立傀儡皇帝。漢成帝乾脆省事,樂的快活,他特別寵幸得自民間的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史書記載說能做掌中舞,後來趙飛燕憑著自己的手段登頂皇後,漢成帝不太管事,只管風流。
二是:王政君提拔自己的兄弟子侄來把握朝政,漢朝的政治到這個時候,出現政治的一個怪胎現象,外戚政治,天下雖然姓劉,但是管天下的已經姓王了。這是王莽那個時代的一個背景,在這樣的外戚政治中,王莽起初是一個被人遺忘的,特別另類的成員。
王莽的父親王曼死的比較早,王莽沒有享受到家族的榮光,沒有被封侯進爵。王莽另類,不同於叔伯以及堂兄弟們,過著富貴奢靡的,飛揚跋扈的,聲色犬馬的形象。王莽的另類,早年的王莽是仁、孝、禮、義、廉、讓的典型,在做官之前始終保持著樸素的儒生的打扮,生活簡朴,為人謙恭有禮,孝敬父母,尊敬嫂子,撫養侄兒,學習周禮,手不釋卷,博覽多聞,王莽喜歡結交社會賢達,不和紈絝子弟,小混混為伍,這個形象非常好。
有一次,王莽的打伯父王風病重,王莽比王風的親生兒子還要孝順,「親嘗葯,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王莽這樣的行為,使得當時擔任大將軍的王風,備受感動,看著面目憔悴的王莽,自然想到了早逝的兄弟,憐愛之心悠然而生,在彌留之際,鄭重的把王莽託付給了自己的妹妹王政君,妹夫漢成帝,公元前222年,24歲的王莽,擔任了黃門郎,這是在皇帝面前服務的小官,從此開始了王莽的仕途,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為新都侯,開始進入貴族的行列,到了公元前1年,漢哀帝駕崩,王莽和王政君合謀,共立9歲的劉衎為帝,這就是後來的漢平帝,而由王莽來總覽朝政,王莽已經位極人臣了。
隨著王莽權位的步步上升,王莽仍然不改他的道德形象,常常做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舉措,從而集聚超高的人氣和聲望,當時的地主豪強,家中都蓄養著大量的奴婢,王莽卻相反,他的次子王獲,殺了一個家奴,按照當時的法律只要向官府報告一下,繳一下罰款舊過去了,王莽卻逼令他的兒子自殺。還有當時的王公貴族大量兼並土地聚斂財富,王莽多次拒絕朝廷的賜田,而且多次把自己的田地,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每當發生災荒的時候,已經節衣縮食的王莽,他會傾其所有捐獻家資。
當時朝廷,漢平帝劉衎是個兒童,老資歷的太皇太後王政君臨朝,子弟眾多的外戚王家,權勢顯赫,堪稱道德完人的王莽,總掌大權,王莽的女兒有是漢平帝的皇後。當時的社會情景是,漢朝的統治已經江河日下,政治腐敗,百姓貧困,自然災害越來越嚴重,綜合這兩點我們已經不難發現時局的發展方向,那就是要改朝換代了。
【在君臣等級制度森嚴的中國傳統社會,臣子篡奪君主的位子可謂是大逆不道。尤其以道德楷模而自居的王莽,要將立國已經超過200年的大漢朝更名改姓,其中的難度更是可想而知。那麼,王莽最終是如何步步為營,完成和平改朝換代的?他又靠什麼實現眾望所歸,天下歸心的呢?】
這個時候,一百多年前,董仲舒的天人相應的五德理論,發揮了關鍵的作用。董仲舒的五德終始理論:
第一:天具有意志。天子是代表天來統治子民的,天父喜歡天子認可天子,就天降祥瑞,風調雨順。反之,就天降災難,川潰地裂。以警告天子,如果天子仍然執迷不悟,天父就可以考慮還天子。還另外姓氏的天子,這就是改朝換代。在古代自然現象對政治有著明顯的而影響。
第二:改朝換代不僅是人間的大道,而且是自然法則。在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這五種最基本的物質之間,既有彼此促進的關系,也有彼此抑制的關系,這叫五行生剋,而這種原則應用到人類社會的政治領域,就是改朝換代。這叫五德終始。征伐式的改朝換代,所應用的順序是五行相剋,禪讓式的改朝換代應用的五行相生。
這就是董仲舒的五德終始學說,具有復雜的社會政治意義。成為王莽代漢的邏輯基礎,西漢後期,政治腐敗。百姓貧困,自然災害頻繁嚴重,這顯示出天父已經不喜歡這個天子了,而且在這種理論的籠罩之下,當時家天下的觀念已經極為淡漠,人們不再留戀漢朝的舊德,期待著新德的出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道德的榜樣,以新德的面目粉墨登場,而且速度很快就取得了漢朝。
公元元年的時候,王莽接受了安漢公的美號,這是把王莽彭做從前輔佐周成王的周公,接著公元5年,王莽廢殺了14歲的漢平帝劉衎,在政治面前王莽把女婿殺了。公元6年,王莽改立2歲的劉嬰為皇太子,從公元6年到公元9年,出現了歷史從來沒有過的奇妙景象,奇妙稱號,王莽完成三級跳,先是成為攝皇帝,也就是具體管事的皇帝,然後成為假皇帝,代理的意思,再就是成為真天子,就是名副其實的皇帝。王莽宣布: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廢除了漢國號,新朝正式建立。
從新朝建立的過程來看,是和王莽新德道德楷模的個人形象,和王莽作為新德象徵的,社會認知是密不可分的。王莽做的一切都和人家不一樣,他是新的道德形象,漢朝已經太老了,人們希望一個新的形象,這就是新德,王莽是新德的象徵。從開始做官到逐步升遷,從把持朝政到做安漢公,到攝皇帝,到假皇帝,到真天子,王莽成功的全部奧秘都在一個新字。相應的,王莽把國號也叫新。傳統說法,認為王莽做新都侯,然後建國才叫新,這只是表面的現象,我們可以視為偶然巧合。
胡適說:王莽即使不「從新都侯起」,也還是要做他的「新皇帝」的,新國號不僅僅是美號,實有表示「委心積意」的革新的意義。
【王莽以新的道德楷模形象,成為眾望所歸的代漢人選,有以新德的象徵,興高采烈的當上了皇帝,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十五年,王莽就從眾人擁戴的新皇帝,轉而變成萬人唾罵的亂臣賊子,最終落得身首分離,碎屍萬段的下場,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戲劇化的場面?王莽的新朝為什麼又如此短命呢?】
王莽建立新朝以後,事事求新,顧頡剛:「自從國家的宗廟、社稷、封國、車服、刑罰等制度以及人民的養生、送死、嫁娶、奴婢、田宅『器械等品級,他沒有不改定的。」事事求新,甚至為了求新而求新,王莽具有濃厚的名號情節,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名,各級封爵的名字,邊疆地區部族的名字,以及天下郡國縣的名稱,王莽沒有不改的。
他怎麼改呢?舉個例子:凡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省級政區的郡國,100多個郡國,王莽改了70多個,1500多個縣的名字,改了700多,而且不是改一次,很多行政區的名字,他是翻來覆去的改,有的改了四五次,比方說:西安改成東寧,無錫改成有錫,行政區的名稱來歷是有理由,他胡亂改。
除了改名以外,王莽還引經據典全面改制,稱作新政。王莽以儒家所艷稱的周朝為心目中的模範,言必稱周公,事必據周禮,制必據周制,王莽相信把這東西都改了,新朝就成周朝了。天下的百姓就會獲得教化,國家就會永遠安寧。這樣的王莽很喜劇也很悲劇,歷史已經發展到了漢朝,怎麼可能回到周朝?中國歷史托古改制的王朝是很多,而且所託之古基本上都是周朝,但是這只是托古而不是復古。
真正的古代沒有想像的完美,真要復古的就泥古不化了,王莽的悲劇正在於痴迷周禮,一切都要反漢朝而為之,這種心理是有問題的,王莽看似一切求新,但是歸根結底王莽的求新是復古,完全脫離社會實際,純屬勞民傷財,無端的激化各種社會矛盾,所以王莽失敗了,而且敗得非常的凄慘。
想當初,王莽成功的時候,40多萬的吏民上書為他請賞,大概相當於會寫字的人的一半,8000多人歌頌他的功德,900多位王公貴族勸進。等到王莽失敗的時刻,《漢書·王莽傳》說:杜吳殺莽,取其綬,校尉東海公賓就……斬莽首。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臠分……傳莽首……縣(懸)宛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看的讓人毛骨悚然,68歲的新朝皇帝王莽,最後的下場竟然是屍身被剁成千萬段,首級被懸於鬧市,老百姓拿來砸,舌頭被割下切碎,一人一口把他吃掉……真是嗚呼哀哉!
迅速風光的成功,迅速凄慘的失敗,為什麼呢?清朝學者趙翼指出:人但知莽之敗由於人心思漢,而不知人心之所以思漢,實莽之激而成之也。正是王莽極端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缺乏能力,而且亂改革,王莽全面推行的新政,搞亂了政治,所以喜新厭舊的人民,很快就變的喜舊厭新了,人民思念漢朝,不久前還給予厚望的王莽的新朝,公元23年,很快灰飛煙滅。
王莽以新作為他的王朝國號,即可以說是名副其實,也可以說是充滿了諷刺意味,新朝滅亡了,經過兩年的混戰,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稱帝,國號漢,到公元36年,劉秀平定天下,這個重建的漢朝(25-220年)一直延續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建魏(220-265年),然後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位,建立新的王國晉(265-420年)。
『肆』 中國從古至今各個朝代都經歷了多少年
其實真正有文明記載的有三千多年,上古時代其實是亦假亦真。上古時期有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但由於沒有相關的記載,所以被後人誇張化了,所以上古時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神秘感。商朝是有明確記載紀元的第一個朝代,其實中國確實有夏朝,只是沒有被記載,因為華夏文明那時候還不成熟,只能用石頭在石壁上刻了一些他們日常用的符號,時間流逝,就成了後人稱謂的「甲骨文」。中國華夏文明有明確記載確實是三千多年,但想像一下,在商朝的時候,就不說商朝了,就算是周朝的時候,西方都根本都還沒有文明,只有古希臘文明才剛剛開始,在西方其他地方都還是土人時代。計算年月演算法在商朝就已經有了,數學幾何都已經有了。中國秦朝的時候,羅馬文明也才剛剛開始。華夏早在秦朝之前的周朝已經發明了各種戰斗兵器,還有孫子兵法、尉繚子、鬼穀子、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等等,各種大家,華夏古人的思想和智商已經達到了人類極致的狀態。今天的中國人智商越來越低,讀了什麼大學本科,出來做什麼院士,想個十年半載也想不出什麼哲學,更想不出什麼發明。
『伍』 中國歷史上新朝是誰建立的存在了幾年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僅存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王朝。
『陸』 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哪些主要朝代,各有多少年
夏朝: 約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商朝: 約前1675-1029年亳 河南商丘 湯
周朝:
西周:約前1029-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
東周: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476年
戰國: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7年 咸陽 陝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漢朝:
西漢:前206-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新朝:9-23年 王莽
東漢: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
曹魏: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蜀漢: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孫吳: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朝:
西晉: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齊: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梁: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陳: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唐朝: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
後梁: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後唐: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936-947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後周: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宋朝:
北宋: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1127-1279 臨安 浙江杭州 宋高宗趙構
遼國: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耶律阿保機
大理: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西夏:1032-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金國: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
元朝: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世祖福臨
中華民國:1911-1949 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 北京
『柒』 求新朝歷史
新朝(9年-23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出現的朝代,為西漢外戚王莽所建立。他是在9年1月15日偽造符瑞登基,廢西漢最後一位君主孺子嬰為安定公,改國號「新」。歷1帝,共15年,建都長安。地皇四年(23年),被綠林軍推翻。新朝之名,得自於王莽最初受封的新都侯之名。又新朝為王莽所建,故世稱「新莽」。
『捌』 新朝歷史
新朝的建立者名叫王莽。王莽是漢元帝王皇後的侄子,漢平帝的老丈人。漢平帝死後,年僅二歲的孺子嬰繼位。公元9年,大權在握的王莽廢掉了孺子嬰,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
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王莽建立新朝的時候,社會矛盾很尖銳,特別是土地兼並愈演愈烈。早在漢初,賈誼就指出:「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到西漢末年,這種現象就更加嚴重了。為了解決這些社會矛盾,王莽不得不進行改革,號稱「周禮改制」。
王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買賣,用恢復井田制的辦法來解決土地問題。改奴婢為「私屬」,不許買賣;實行「五均六莞」,即在國都長安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賒貸及管理物價,徵收商稅,由政府經營鹽、鐵、酒、鑄錢和徵收山澤稅;改革幣制;改革中央機構,調整郡、縣劃分,改易官名、地名;改變少數民族族名和首領的封號。然而,周禮改制並沒有取得成功,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王莽改制期間出台的一些政策違背了客觀規律。 如「王田制」,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並按井田制重新分配。王莽著眼於立即消除土地兼並,想法不能說是不好,但這一政策違背了當時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規律,這就註定了它的失敗。結果,既沒有能力兌現無田者可按標准受田的承諾,又危機官僚大地主的特權利益。幣制改革恢復已被歷史淘汰的原始貨幣,直接違反貨幣發展規律,徒增貨幣流通的障礙。改革過急過速,容易採取一些過頭的政策措施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會基礎。如王莽將奴婢改為「私屬」,並禁止奴婢買賣,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數量的擴大,解決社會上日益嚴重的奴婢問題。但這項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對,因為禁止奴婢買賣,既觸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無路可走的農民斷絕了一條賣身為奴的生路。改變少數民族族名和首領的封號使少數民族也產生了不滿,起來反抗。如王莽把匈奴單於改為「降奴服於」,即是一例。王莽還採取行政手段,對不恰當的改革措施強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滿。
王莽改革激起了農民起義,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鳳領導的綠林軍(因以綠林山為基地而得名);在今山東東部和江蘇北部有樊崇等領導的赤眉軍(因義軍均將眉毛塗紅而得名);在今河北一帶則有大小數十支起義隊伍,其中最大一支稱為銅馬軍。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派遣風俗大夫司國憲等分行天下,廢除井田、奴婢、山澤、六筦之禁,把即位以來不便於民的詔令都收還回。這些事還沒有來得及實行,綠林軍攻入長安,混亂中他為商人杜虞所殺,新朝滅亡。
王莽改革的失敗說明,改革未必都是好事,也未必都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