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陳姓歷史多少年

陳姓歷史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1-03-14 09:46:34

❶ 陳這個姓距離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還有它的由來

陳 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五。

尋根溯源 陳姓起源有五:1、出自媯姓。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先人聖王虞舜的後人媯滿於陳,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其後子孫以國為姓。2、後裔孫媯完,因內部紛爭,奔於齊,以國為姓。3、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除媯完這一支主系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居陳留者,出自陳哀公之子留;居陽武或潁川者,出自陳 公之長子陳衍;居固始者,出自陳 公次子全溫之後 陳孟璉。4、齊國王子軫的後裔。秦滅齊後,軫逃到楚國為相,被封為潁川(今河南禹州)侯,是潁川陳姓的開始。5、他姓或少數民族改姓而來。據《河南官氏志》所載,隋初白永貴改姓陳,是為萬年(今陝西西安)陳姓之源起;據《通志·氏族略》載,劉矯的後裔改陳姓,其子孫居廣陵之陳(今江蘇鎮江東);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改革,將鮮卑之侯莫陳氏改單姓陳,是為河南洛陽陳姓。

得姓始祖 陳胡公。陳姓來源於媯姓,陳姓人是舜帝的後裔。在舜當天子之前,堯把他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並讓他們居住在媯 河邊。於是舜的後代便稱為媯姓。西周初年,周武王滅了商朝以後,他找到當時舜帝的後代媯滿,把大女兒嫁給他,封他在陳,建立了陳國,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陽)。他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強盛了許多年。媯滿死後,謚號為胡公,故又稱陳胡公、胡公滿。他的子孫便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還有 「老陳戶」之說。陳國滅後的播遷,前文已述,不贅。其中支系清晰,繁衍昌盛者是以陳軫為始祖的潁川陳姓,其子孫多顯軼,其後有裔孫陳伯珍於西晉末年渡江赴曲阿(今江蘇丹陽),伯珍孫徙居長城(今浙江長興)下若里,陳霸先便是其支傑出代表,他建立陳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封了許多陳姓王,使陳姓子孫遍布長江與粵江之間,其諸侯王宜都王陳叔明的十世孫陳環,為避難遷居今泉州仙游縣,其孫陳旺徙居江西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為江州義門陳姓開基祖;唐初,陳政領兵平「蠻獠之亂」,其子陳元光在父亡後接班,歷時九年始平,陳元光被稱為「開漳聖王」;再就是潁川陳後裔陳邕受李林甫排擠而遷福建同安,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姓,尊陳邕為南院始祖;宋仁宗時分江州義門陳姓於十六省一百二十五個地方,陳姓入越南於宋朝人數最多,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 創建越南陳朝,傳八世十三王,故陳姓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姓入粵始於南宋,中原人陳魁(陳 後裔)遷居福建寧化、上杭,其曾孫有遷今廣東梅縣;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開漳聖王之後)隨鄭成功入台,被尊為陳姓入台始祖,與林姓共有「陳林半天下」美譽;明初朱元璋曾派陳姓水手去日本琉球;明清以後,閩粵陳姓有人出海謀生到南洋和歐美。陳姓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山東等省多此姓,在台灣和廣東兩省,陳姓約占當地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

郡望堂號 1、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州);2、汝南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3、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4、廣陵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5、東海郡,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6、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7、武當郡,治所在湖北均縣西北;8、新安郡,轄境歷朝不同;9、廬江郡,治所在舒(今安徽廬江);10、馮翊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11、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堂號:「德星」、「德聚」、「澠武」、「三恪」以及以上十一個郡望均可為堂號。

宗族特徵 1、泱泱大姓,枝繁葉茂,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陳姓人能委曲求全,逆境求生,開拓進取於各種境界中,這也是陳姓繁衍昌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2、字行輩份嚴密,斷則有續。如湖南嶽陽剪刀池陳姓一支老字行排語為:「青雲其捷步,恢振賜書榮,必重傳家遠,修齊贊治平。」續修字行為:「光華開復旦,萬國慶常新,任巨資英俊,行成在禮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紹文明,謨訓承先澤,賢才望後昆,同宗隆受敬,念祖倍尊親,達道宜兼善,興邦貴正倫,均權依憲法,篤志建洪勛,位祿偕名壽,千秋典策馨。」

❷ 陳姓在中國歷史上有多久的歷史

起源於公元前1045年。陳胡公本名媯滿。因為公元前1045年受封於陳,遂稱陳氏,名叫陳滿。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附近),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❸ 姓陳歷史

陳姓,根據戶籍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NCIIS),陳姓為中國第五大姓。陳姓源於舜帝姚重華的姚姓,是舜嫡裔69世嫡長孫姚平為紀念先祖封號國號謚號而讓其次子的子孫姓陳。 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陳姓在浙江、福建、廣東、江蘇、香港、澳門及台灣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

源流一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生於姚地(今河南濮陽)。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舜帝的後裔媯滿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以國為姓,使用陳姓的始祖是胡公滿,陳姓主要開始使用於周朝初年的陳胡公滿,胡公滿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後代。舜帝姓姚,舜在被選為堯的接班人前,堯為了考察他,讓舜搬到媯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後代便以所居住的這條河為姓,為媯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後來有改回姚氏,部分沒有改回來,便發展出其他姓,比如陳姓——《唐書·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長孫媯滿封於陳,至陳敬仲(陳完)仕齊,又改為田氏。王莽封本姓為姚的姚氏族人田豐為代眭侯,後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又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姚氏。從姚姓發展到媯姓,再到媯陳胡公滿傳至10世孫陳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後改田氏。到十代孫田和時,廢齊康公而自立為齊太公,並受到周王朝和諸侯列國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 公元前221年,齊王建時,齊國為秦所滅。齊王建亡國後,子孫紛紛改姓避難,舜帝一系又經歷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華大姓中列第34位。齊王建三子:升、桓、軫。升、桓改為王氏,其後代即漢代王莽一族。軫奔楚為相,後遷入潁川(今河南長葛)。田軫復姓陳。自秦漢以來,由田姓復姓歸宗的潁川陳氏一支,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顯赫,繁衍極盛,播遷極廣。前文已經敘述,從姚姓族人衍生出媯姓,再媯姓改姓陳姓、胡姓,部分陳姓再改為田姓。田姓族人再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本族人最早的祖宗舜帝姚重華的本姓姚姓。至舜帝姚重華嫡裔69世嫡長孫西漢諫議大夫冀州刺史姚平為保舜帝正統血脈,避戰亂而遷隱江南吳興郡[今浙江省吳興縣][2],舜帝血脈繁衍壯大,今已達一百四十幾代,上世紀八求紫砂茗壺系列設制者中華姚氏求正堂〔姚氏聖仁堂〕德府世家德主人姚丹萍〔字;姚舜修〕即是舜帝姚重華嫡裔140世嫡長孫[2]。部分田姓族人改為王姓。其它從從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沒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繼續發展出其他姓。陳姓發展歷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歷史,《韓非子》說:虞夏二千餘歲。《國語》記載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後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隸社會的頂峰的代表,華夏正統。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彰明德。因舜帝生於姚虛而姓姚,其子商均生於媯汭而姓媯,《堯典》記,舜「厘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夏代虞後,虞族子孫亦姓虞,姓媯,姓姚,姓王,姓吳......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領虞思曾幫助禹的後代少康復國......;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後,箕伯直柄中衰,殷湯封遂於陳,以為舜後是也。」;在周代,《史記》、《左傳》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之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侯。」《史記》詳細見陳杞世家;自陳胡公以後其子孫姓陳,姓胡,姓袁......;陳完,陳厲公之子,陳氏重要支系,詳見田敬仲完世家,陳完的子孫代姜齊稱孤道寡,陳完的子孫姓陳,姓孫,姓王,姓田,姓陸......,虞舜帝部分後裔簡表,商族姓氏參考宋微子世家,此不累述。[2]《通志‧氏族略》源流二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公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名為氏,就是陳氏。除陳完這一支主系之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亦以國名為氏姓陳。除了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陳留,避居陳留郡;二是陳湣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或潁川;三是遷居固始,源於陳湣公次子陳溫之後陳璉,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源流三少數民族陳姓,韓國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本貫有130多個,但現存不到10個,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除梁山、廣東本貫外全部是驪陽本貫的分支。驪陽陳氏是中國宋朝陳誘東渡後的子孫,梁山陳氏是明太祖時陳普才的後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東援將領陳磷的後孫,即廣東陳氏。韓國的陳氏和中國朝鮮族陳氏實際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北魏鮮卑族陳氏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五代北魏鮮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而到洛陽,在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改族姓時,於496年改為單姓陳氏。女真族陳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顏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經形成。蒙古族陳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滿族陳氏 有兩種情況:一是後金努爾哈赤統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哈尼族陳氏 如國家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文興、第五屆政協委員陳批魯等即是哈尼族陳氏。侗族陳氏 如廣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陳衣、《優秀的傳統建築藝術》一書作者陳璃春園等即是侗族陳氏。土家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湖 北人陳忠信即是土家族陳氏。布依族陳氏 如貴州省民委副主任陳永康即是布依族陳氏。瑤族陳氏 湖南新寧縣黃卜洞瑤民、麻雷洞瑤民、圳源洞瑤民及汝城縣瑤民個均有陳氏。廣西大瑤山山子瑤十五姓也有陳氏。京族陳氏 為該族大姓,如第六屆人民代表、廣西防城縣人陳潤芬(女)即是京族陳氏。羌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四川茂汶縣人陳花花(女)即是羌族陳氏。回 族陳氏 明成祖時,山東歷城回 民陳氏被指定為葬於德州北郊北營村的蘇祿東王墓供役。民國初年,由河南各地遷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帶的回 民有陳氏。苗族陳氏 如廣東省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斯德、城步縣政協主席陳加壽等即是苗族陳氏。此外,壯族、黎族、彝族、朝鮮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也都有陳氏。[3]源流四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隋朝時期有一個叫陳永貴的將軍,原來是隴右地區(泛指隴山以西地區,在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和黃河以東地帶)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楊堅的寵信,官至柱國,領蘭、利二州總管,封北郡陳公,陳永貴便以封號中的陳字作為自己的姓氏。明朝統一全國後,朱元璋為籠絡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往往賜給漢姓漢名,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國王黎季厘寒流筆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姓名陳澄,官至工部尚書。其它源流說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 時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唐初期、中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河東人陳政、陳元光,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置了漳州。

❹ 陳姓的歷史『

陳氏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1]
在中國,陳姓是大姓,七千萬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其中潁川衍派約5000萬;在海外,五千萬的華人中,又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歷史發展

源流一

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舜在被選為堯的接班人前,堯為了考察他,讓舜搬到媯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後代便以所居住的這條河為姓,為媯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後來有改回姚氏,部分沒有改回來,便發展出其他姓,比如陳姓——《唐書·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長孫媯滿封於陳,至陳敬仲(陳完)仕齊,又改為田氏。王莽封本姓為姚的姚氏族人田豐為代眭侯,後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又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姚氏。從姚姓發展到媯姓,再到媯陳胡公滿傳至10世孫陳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後改田氏。到十代孫田和時,廢齊康公而自立為齊太公,並受到周王朝和諸侯列國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 公元前221年,齊王建時,齊國為秦所滅。齊王建亡國後,子孫紛紛改姓避難,舜帝一系又經歷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華大姓中列第34位。齊王建三子:升、桓、軫。升、桓改為王氏,其後代即漢代王莽一族。軫奔楚為相,後遷入潁川(今河南長葛)。田軫復姓陳。自秦漢以來,由田姓復姓歸宗的潁川陳氏一支,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顯赫,繁衍極盛,播遷極廣。前文已經敘述,從姚姓族人衍生出媯姓,再媯姓改姓陳姓、胡姓,部分陳姓再改為田姓。田姓族人再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本族人最早的祖宗舜帝姚重華的本姓姚姓。至舜帝姚重華嫡裔69世嫡長孫西漢諫議大夫冀州刺史姚平為保舜帝正統血脈,避戰亂而遷隱江南吳興郡[今浙江省吳興縣]。部分田姓族人改為王姓。其它從從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沒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繼續發展出其他姓。陳姓發展歷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歷史,《韓非子》說:虞夏二千餘歲。《國語》記載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杼能帥禹者也,夏後氏報焉;上甲微能帥契者也,商人報焉;高圉大王能帥稷者也,周人報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隸社會的頂峰的代表,華夏正統。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彰明德。因舜帝生於姚虛而姓姚,其子商均生於媯汭而姓媯,《堯典》記,舜「厘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夏代虞後,虞族子孫亦姓虞,姓媯,姓姚,姓王,姓吳......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領虞思曾幫助禹的後代少康復國......;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後,箕伯直柄中衰,殷湯封遂於陳,以為舜後是也。」;在周代,《史記》、《左傳》記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之產曰:昔虞閼父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後,以備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諸侯。」《史記》詳細見陳杞世家;自陳胡公以後其子孫姓陳,姓胡,姓袁......;陳完,陳厲公之子,陳氏重要支系,詳見田敬仲完世家,陳完的子孫代姜齊稱孤道寡,陳完的子孫姓陳,姓孫,姓王,姓田,姓陸......,虞舜帝部分後裔簡表,商族姓氏參考宋微子世家,此不累述。《通志‧氏族略》。

源流二

源於媯姓,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公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名為氏,就是陳氏。除陳完這一支主系之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亦以國名為氏姓陳。

除了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陳留,避居陳留郡;二是陳湣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或潁川;三是遷居固 始,源於陳湣公次子陳溫之後陳璉,其後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

源流三

少數民族陳姓,韓國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本貫有130多個,但現存不到10個,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除梁山、廣東本貫外全部是驪陽本貫的分支。驪陽陳氏是中國宋朝陳誘東渡後的子孫,梁山陳氏是明太祖時陳普才的後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東援將領陳磷的後孫,即廣東陳氏。韓國的陳氏和中國朝
鮮族陳氏實際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北魏鮮卑族陳氏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五代北魏鮮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而到洛陽,在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改族姓時,於496年改為單姓陳氏。

女真族陳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顏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經形成。

蒙古族陳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

滿 族陳氏 有兩種情況:一是後金努爾哈赤統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

哈尼族陳氏 如國家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文興、第五屆政協委員陳批魯等即是哈尼族陳氏。

侗族陳氏 如廣西民族研究所副教陳衣、《優秀的傳統建築藝術》一書作者陳璃春園等即是侗族陳氏。

土家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湖 北人陳忠信即是土家族陳氏。

布依族陳氏 如貴州省民委副主任陳永康即是布依族陳氏。

瑤族陳氏 湖南新寧縣黃卜洞瑤民、麻雷洞瑤民、圳源洞瑤民及汝城縣瑤民個均有陳氏。廣西大瑤山山子瑤十五姓也有陳氏。

京族陳氏 為該族大姓,如第六屆人民代表、廣西防城縣人陳潤芬(女)即是京族陳氏。

羌族陳氏 如第六屆人民代表、四川茂汶縣人陳花花(女)即是羌族陳氏。

回族陳氏 明成祖時,山東歷城回 民陳氏被指定為葬於德州北郊北營村的蘇祿東王墓供役。民國初年,由河南各地遷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帶的回 民有陳氏。

苗族陳氏 如廣東省民族委員會委員陳斯德、城步縣政協主席陳加壽等即是苗族陳氏。此外,壯族、黎族、彝族、朝鮮 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也都有陳氏。

源流四

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隋朝時期有一個叫陳永貴的將軍,原來是隴右地區(泛指隴山以西地區,在今甘肅隴山、六盤山以西和黃河以東地帶)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楊堅的寵信,官至柱國,領蘭、利二州總管,封北郡陳公,陳永貴便以封號中的陳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明朝統一全國後,朱元璋為籠絡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往往賜給漢姓漢名,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明成祖時,滅安南國黎朝,國王黎季厘寒流筆大多移居中國,其子改姓名陳澄,官至工部尚書。

其它源流說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
時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唐代中,環公(臨海令)帶著陳伯琪等六個兒子避難於莆田仙游,
其第五子伯瑄(滿公之70世孫),那時因 江南西道 南康縣
有一位署官食祿的馬聰與他友善。在造訪馬府時,兩人結伴遊覽了廬山,後遂迷戀匡廬氣勢磅礴,蠡澤風景優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
晦跡於江州德安縣太平鄉長樂里永清村, 伯瑄遂成為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位居江州 境內,九江之南,兩地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之為江州陳氏

唐初期、中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 河東人陳政、陳元光,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置了漳州。

❺ 姓氏陳的起源和發展史

起源: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到了陳閔公的時候,陳國被楚滅掉了,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氏,於是有了陳姓。陳姓除了源於國名,還有從其他姓氏改名而來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數民族改姓而成的。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侯莫陳改為單姓陳。
發展史:據明代嘉靖年間《陳氏兆祥族譜》記載:「唐大順元年(890年)旌表孝悌,標揭門閭,於是陳氏特立義門」。自「義門」陳氏初創,至宋朝開寶年間,陳氏便發展到740餘人口。至宋天聖四年(1028年)已達到3700餘口。族人濟濟一堂,同灶以食,合田而耕,童叟無欺,老幼齊心,強弱安處,不存芥蒂。義門陳氏延續了19代,縱越300多番春秋,這在古今家族繁衍發展史上確為罕見。宋仁宗曾為之贊道:「萃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聚四百年天下無雙。」
介紹:天下陳姓源出於潁川(河南長葛)。東漢時,陳實系胡公滿之43世孫,為太丘長,人稱「陳太丘」。唐代中,環公(臨海令)帶著伯琪等六個兒子避難於泉州仙游(今天莆田市仙游縣),其第五子伯瑄(滿公之70世孫),勤奮好學,文采出眾。當時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祿的馬聰與他友善。在造訪馬府時,兩人結伴遊覽了廬山。遂迷戀匡廬氣勢磅礴,蠡澤風景優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跡於江州德安縣太平鄉長樂里永清村。伯瑄遂成為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兩地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之為江州陳氏。

❻ 陳姓歷史有多少年

陳(Chén 陳)姓來源有五:
1、出自媯姓,其始祖為媯滿,也為虞舜之後裔。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於陳,媯滿為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國為氏,稱陳氏。
2、出於陳國公族後裔。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實為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3、出自白永貴之後。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其後裔也多改陳姓 ,是為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之陳氏。
4、齊國王子軫的後裔。秦滅齊後,軫逃到楚國為相,被封為潁川(今河南省禹州)侯,是潁川陳姓的開始。
5、他姓或少數民族改姓而來。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改革,將鮮卑族一支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姓為陳,稱陳氏。是為河南洛陽陳氏。據《河南官氏志》所載,隋初白永貴改姓陳,是為萬年(今陝西西安)陳姓之源起;據《通志·氏族略》載,劉矯的後裔改陳姓,其子孫居廣陵之陳(今江蘇省鎮江東)。
得姓始祖:陳胡公。陳姓來源於媯姓,陳姓人是舜帝的後裔。在舜當天子之前,堯把他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並讓他們居住在媯 河邊。於是舜的後代便稱為媯姓。西周初年,周武王滅了商朝以後,他找到當時舜帝的後代媯滿,把大女兒嫁給他,封他在陳,建立了陳國,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陽)。他選賢任能,揚善罰惡,勵精圖治,使陳國強盛了許多年。媯滿死後,謚號為胡公,故又稱陳胡公、胡公滿。他的子孫便以國為姓,稱為陳氏,並尊陳胡公為陳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還有「老陳戶」之說。陳國滅後的播遷,前文已述,不贅。其中支系清晰,繁衍昌盛者是以陳軫為始祖的潁川陳姓,其子孫多顯軼,其後有裔孫陳伯珍於西晉末年渡江赴曲阿(今江蘇丹陽),伯珍孫徙居長城(今浙江長興)下若里,陳霸先便是其支傑出代表,他建立陳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並封了許多陳姓王,使陳姓子孫遍布長江與粵江之間,其諸侯王宜都王陳叔明的十世孫陳環,為避難遷居今泉州仙游縣,其孫陳旺徙居江西德安縣太較緋@擲錚 菀迕懦灤湛 媯惶瞥醯 掄 轂 健奧 倉 搖保 渥映略 庠詬竿齪蠼影啵 本拍曄計劍 略 獗懷莆 翱 氖ネ酢保輝倬褪球4ǔ潞笠岢絡呤芾盍指ε偶范 ǜ=ㄍ 玻 詬=ǚ⒄鉤晌 疤 蹬傘背灤眨 鴣絡呶 顯菏甲媯凰穩首謔狽紙 菀迕懦灤沼謔 ∫話俁 甯齙胤劍 灤杖朐僥嫌謁緯 聳 疃啵 畛 世鈁鴉手 虺? 創建越南陳朝,傳八世十三王,故陳姓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姓入粵始於南宋,中原人陳魁(陳後裔)遷居福建寧化、上杭,其曾孫有遷今廣東梅縣;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開漳聖王之後)隨鄭成功入台,被尊為陳姓入台始祖,與林姓共有「陳林半天下」美譽;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共傳8世13王,歷時175年。經過一千多年的繁衍,如今陳姓成為越南十大姓氏之首;明初朱元璋曾派陳姓水手去日本琉球;明清以後,閩粵陳姓有人出海謀生到南洋和歐美。陳姓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山東等省多此姓,在台灣和廣東兩省,陳姓約占當地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陳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四點五。

❼ 陳姓歷史

2018-05-22聊聊復
書籍、報刊 陳姓的來源制 陳氏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內分布極廣,按人口統計為第五大姓。
上網 陳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有800萬以上。
上網 陳姓族譜 河北、山西、遼寧、上海、江蘇都還保存著陳姓族譜。
同學的告訴 歷史上陳姓名人 陳勝、陳琳、陳子昂、陳壽、陳毅、陳名夏、陳貞慧、陳確……
四. 結論
1.我國的陳姓源遠流長,傳說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武王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為陳(河南淮陽)候,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媯滿氏後,謚號陳胡公,陳氏是他的後代,歷代視為正宗。這也是後來陳姓人口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2.在歷史長河中陳姓人才輩出。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漢末文學家陳琳,唐代文學家陳子昂,西晉史學家陳壽,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陳毅,清臣陳名夏,明末清初散文家陳貞慧,明清之際思想家陳確……我們為陳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陳姓是當代中國第五大姓。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超過8000萬

❽ 陳姓的歷史和現狀

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陳。我常常想:難道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宗是一家。但讀了《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以後,我便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陳姓的來源和陳姓的歷史名人
2.訪問有關人士,收集陳姓的名人故事。
3.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陳姓的人口和分布的情況。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陳姓的來源 陳氏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內分布極廣,按人口統計為第五大姓。
上網 陳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有800萬以上。
上網 陳姓族譜 河北、山西、遼寧、上海、江蘇都還保存著陳姓族譜。
同學的告訴 歷史上陳姓名人 陳勝、陳琳、陳子昂、陳壽、陳毅、陳名夏、陳貞慧、陳確……

四. 結論
1.我國的陳姓源遠流長,傳說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武王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為陳(河南淮陽)候,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媯滿氏後,謚號陳胡公,陳氏是他的後代,歷代視為正宗。這也是後來陳姓人口的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2.在歷史長河中陳姓人才輩出。有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漢末文學家陳琳,唐代文學家陳子昂,西晉史學家陳壽,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陳毅,清臣陳名夏,明末清初散文家陳貞慧,明清之際思想家陳確……我們為陳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陳姓是當代中國第五大姓。據統計,陳姓人口總數超過8000萬

關於陳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幾個同學姓陳。他們常開玩笑說:「我們一千年前是一家噢!」這個星期剛好有讓我們研究姓氏。於是,我和我的家人對陳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中華百家姓的書籍,閱讀書籍報刊上網瀏覽,了解陳姓的來源和陳姓名人。

2.問老一輩人,了解陳姓族譜。

3.通過教科書與網際網路

三:調查情況與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網路
陳姓的來源
傳說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找到順後人胡公溝,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外族的改姓也是來源之一。

書籍、教科書、報刊
歷史上的陳姓名人
陳元、陳勝、陳壽、陳亮、陳子昂、陳玄奘、陳毅、陳景潤……

上網
陳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目前陳姓人口總數已超過8000萬以上

爺爺的講述
陳姓的族譜
在湖南韶山,有一米多厚的陳氏族譜。足足50卷之長

四:結論

1.我國陳姓歷史源遠流長,若按人口來說,是中國第五大姓。陳姓最要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到了陳閔公的時候陳國被楚滅掉,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以原國名為姓氏,於是有了陳姓。從資料中發現,北魏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侯莫陳改為單姓陳。

2.縱覽古今,陳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向下了輝煌的一筆。春秋時有孔子弟子陳元;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西漢《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唐朝高僧陳玄奘, 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陳友諒;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還有近代數學家陳景潤……我為陳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驕傲。

望採納,謝謝
其他回答者抄襲可恥

❾ 姓陳的歷史

陳氏的遠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他的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就是陳氏。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陳政(胡公滿的68世孫)任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667年四月,陳政卒,由其20歲的兒子陳元光代父領兵,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置了漳州郡。陳元光致力於發展漳州一帶的農工商各業,使當地得到了繁榮發展。

他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子孫後代被稱作開漳聖王派,成為閩、粵、台及南洋諸島陳姓最主要的一支。台灣現有陳聖王廟53所,這從一個方面表明了台灣同胞對陳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潁川陳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後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後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台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國建立的300多年間,陳氏遷台人數很多,其中僅武榮詩山霞宅陳氏一支就2000餘口,成為台灣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與林姓共陳林半天下之美譽。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有的成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即陳日),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歷時175年,促進了陳姓人口的發展。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到今新馬泰一帶謀生。另有一些人不斷遷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陳姓歷史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