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初二下冊歷史怎麼補

初二下冊歷史怎麼補

發布時間:2021-03-14 07:22:46

A. 落下的歷史怎麼補

歷史多看題目,基本歷史就是時間點和時間影響,一本書就幾個主要點,考試也是考那幾個,都是和黨什麼的有關,總結下考試題目就行了, 有些歷史事件是必考的~只是每次考試側重點不同。
多看書 多做題 多總結 歷史不是很難的!但是也注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你還是要腳踏實地的認真學習!現在才初三,更重要的是高中,最後祝你考的好成績~

B. 歷史政治如何補

初中的歷史難點其實不是很多,而且你初中學過的到高中還會再學一遍專,所以你基本只要知道一些要屬點考試就沒有問題

我以前歷史課從來都不聽的,我就是課余時間喜歡把歷史書當做小說來看,因為裡面的歷史故事很有趣,所以我的選擇題或者判斷題填空之類的基本都是滿分,然後簡答題類的就是根據看過的故事然後像政治類題目的方式去回答就好了,我每次考試沒有低於90分的

政治那就一定要死記硬背的了,這個沒有捷徑可走,但是政治類的題目都比較單一性,也就是說答案就只有一個方向,有的時候憑直覺也知道答案是什麼,簡答題答題的模式基本是1:什麼什麼(運動,政策,法律,事件)的內容和產生的原因2:這件事情或者思想在當時的影響(正面或負面)3:這件事對現在有什麼影響(正面或負面)

我記得以前我考政治的時候,回答的最多一句話是:我國現階段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 初二學生!歷史學不好,怎麼辦

你好,我覺得你成績一直不穩定是歷史知識體系不完善導致的。因為知識體系中有盲點,所以有時考的題自己會有時候就不會,這也是你不愛學習歷史的表現吧。對某門課學習沒興趣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下面分享一下提高學習興趣的意見:
首先是學習 動力不足,有必要和家長或老師推心置腹地深談一次,觀察周圍能感知到的實例影響孩子,從內在激發學習動力:
其次是學習習慣在學習的初步階段沒有被重視,導致在不能自主有效地學習,應從學習中的細節抓起,培養在學習各個步驟中良好的習慣:
第三,不愛學習可能是因為覺得歷史枯燥,沒有興趣,也可能是是想學的,但是由於基礎知識方面存在盲點,致使的基礎知識框架不完善,或學習沒有找到方法,從而學習比較吃力。如果是後者,建議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多關心,我孩子以前也是學習興趣不濃,後來經過慎重篩選在平盟教育給他報了名,這的老師還是很注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完善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現在孩子感到學習負擔沒那麼重了,也愛學習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在學習更上一層樓。

D. 如何補回歷史

我覺得要以時間和人物,朝代為線索展開.如果是初一和初二的知識的話,我建議以專人物為線索展開屬,因為初三學了現代史記時間比較重要,但是一些重要時間是一定要記的,比如夏朝建立的時間,赤壁之戰的時間,西藏設為省的時間之類,至於什麼淝水之戰的時間和什麼時候宋朝建立就一般中考不會考,就不用背了.要懂得什麼該背什麼該看.以人物展開,或以朝代展開比如說唐太宗,他有什麼貢獻,為什麼會有貞觀之治,他用了哪些人才等,以朝代展開則更容易了,就是唐朝經濟方面有什麼發展,政治方面,手工業方面等等.還有就是每天抽個時段專門看歷史,我建議早上6-7點,或9-10點期間,這段時間人比較清醒,記憶力比較好.
我今年中考,歷史過了,基本沒什麼問題,上面都是我個人的一些學習歷史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E. 初二歷史如何復習

一、問答題的種類

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

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

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

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

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

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

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

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

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選例並圖解如下:

[例題]根據史實說明近、現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原因。中國各種主要政治勢力對兩次戰爭的態度如何?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高考試題均由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和求答項構成。但在題文中有時有合理省略的情況,合理的省略無損於題意。

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

(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

(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

(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

3.解問答題的讀、審、答

(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

(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

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

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

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

(3)答案規范化。

第一,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是解答問題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觀點。史論結合,就是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評價或結論,做到材料(史實)和觀點相統一。敘述史實是答題的基礎,好比「畫龍」;簡要的分析、評論是答題的靈魂(即考生的立場和政治方向),猶如「點晴」。答題既要反對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對缺乏史實的泛泛空論。

第二,敘事有序,論證有力:歷史問答題各種類型題雖然各有其特徵和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但解答時都離不開史實的敘述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論、論證。敘述史實要有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分析史實,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論證某種觀點正確與否,要抓住要點、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論證有力。

第三,詳略得當,要點全面:試題要求的重點,應該多寫詳答,將各要點,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點部分就須少寫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這就是要答題「要點化」。當試題涉及到很多時,答案的每個要點就要簡明扼要;試題要求的內容較少,答案則應相對比較詳細具體。

F. 初二怎麼學好歷史

1,歷史要背,更要思考,思考原因,歷史背景,過程,結果,影響是什麼等等回(要做到why,where,what,when,how).
2,課堂答上,要有耐心和專心聽課,及時查漏補缺。
3,提高你對歷史的興趣,例如,看看歷史故事,關注歷史著名事件,重大戰役,名人事跡,經濟水平,文學特性等等。特別是文學史和經濟史是高中歷史重點。
4,學習要端正,有耐心,不要急於求成,每天努力一點點,堅持不懈,奔向成功。
希望對你有幫助。

G. 歷史怎麼補呀

往死里看書,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你以為還能有個什麼大補丸,讓你一吃就會了呢?

H. 初中歷史怎樣補回來拜託了各位 謝謝

初入高三,告別高二的灑脫;初入高三,莫對明天彷徨;當我們走過高三,驀然回首:高三,不過如此!下面,我們將針對剛入高三的「菜鳥」們奉上饕餮大餐——歷史學習的三大法則,幫助同學們過關斬將,同時期待同學們的凱旋。 第一,興趣至上——對歷史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覺得歷史很難,學習很苦,從而把學習歷史看作一件苦役,那麼他只會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學習。其實,歷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東西,試想漫漫歷史長河中的燦爛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傳說、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這本身都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第二,方法為主 1.讀歷史教材。「讀歷史教材」需要「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題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節目錄及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明確此章節講了什麼問題,以及圍繞此問題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第二,根據教材,分析、歸納每個方面講了幾點,每點都包括哪些基礎知識,並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第三,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加強記憶。 2.上課要專心聽,下課後多記、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繫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學到某個歷史事件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了解,然後弄清它的意義、作用、影響等,做到理解記憶。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識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3.「溫故知新」和善於思考。歷史的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所以不斷地回顧以前所學知識和對新的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閑暇之餘,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者某個故事中涉及歷史,應該馬上回憶教材上的知識,如果有可能的話追本溯源,思考通過其他渠道得到的歷史知識和教材所述知識的聯系,把知識弄清楚,這樣也算是時間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歷史知識。針對歷史知識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就需要自己動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學知識,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實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加以整理,簡化成歷史線索,以建立主幹知識的結構和知識間的相互聯系。當然,在整合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試題調研,把上面的精彩總結內容摘抄或剪下來,反復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5.解題的思考。進入高三,考試會相應增多,所以合理安排考試策略並鍛煉一定的解題能力是我們最大的目的。策略需要結合自己的需要相應作出調整,而解題則需要注意:一是「解」,即想盡一切辦法解答問題;二是「思」,即解題後的回顧和反思,總結出解題方法並糾正思維誤區;三是「歸」,即將獲得的知識經驗與教材相印證,回歸課本。如果大家還不知道如何進行解後反思,可以參考一下《360°全解密》的形式,剖析題目的命題意圖、難點、關鍵點以及在教材中的原形和變形關鍵要素,這種能力需要慢慢培養。 第三,心態為輔——保持一顆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這是試題調研的老師對咨詢求助的高三同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平常學習歷史時,不要太刻意追求每次得高分,千萬不可急功近利忘了根本——基礎知識的學習。歷史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慢慢根據自己的規律去學習,到最後讓我們厚積薄發,這樣才能使我們取得最後的勝利。 加油吧

I. 我初二,我的歷史成績一直都不好,八上、八下都不好,期末考試拖了我許多分,在這次暑假我想補一補歷史。

你好
不要慌,在九年級的時候老師會給你來一次籠統的復習,在那個時候抓住機會

而且,現在開始要注意買一些好的資料,那些資料也會給你一個清晰的復習思路

在最後的時候要依據考綱加強復習

因為政治歷史為開卷科目,只是需要學生有個大概的了解,所以,要有一個清晰的條例,比如發生過那些歷史事件

不過,不能指望以後,要抓住現在,過去的內容其實和九年級沒有多大聯系,所以帶著看看,主要看八年級的,要了解哪些戰爭

然後,九年級的也要認真聽

J. 歷史該怎樣提高,我今年初二,歷史一直很差

提高歷史成績主要是掌握歷史考試的答題技巧,還有就是平時的積累以及知識的靈活應用,知識的靈活應用很重要!關鍵還是看平時的學習! 拿高中歷史教材來說,從形式上講,它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目錄和大事年表。目錄是各章節知識的總綱,大事年表是簡明的大事記,這是全冊課本的總體知識框架,應從宏觀上把握。②每章開頭的「引言」。「引言」主要說明本章內容的歷史背景和本階段的時代特徵和本章內容的特點。③正文內容(大字)和閱讀內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課文的主體,是考試命題的依據,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閱讀部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或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內容的過渡,或是正文的展開性敘述等等,應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資料。應聯系課文內容加以分析,可培養思維問題的能力。⑤表格、圖畫。要弄清其與正文的關系,安排這圖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題和練習題。思考題是高層次的練習,練習題是基本的作業。⑦學術爭鳴。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膽質疑,養成求知的好習慣。 高中歷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規律。生產力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力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個主要因素。生產關系指的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社會關系。它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產品的分配、交換和消費三個主要環節,含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主要內容。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規律。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基礎。社會上層建築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思想、觀點,以及相應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的復雜體系。具體說,它指的就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社會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著很大的反作用。適應於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落後的或超前的社會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第三、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個人在社會中是比較渺小的,只有當個人結合成群體,才能真正地發揮出社會主體的重大作用。即使是傑出人物,他們的作用再偉大,也只反映群眾要求,依靠群眾力量的基礎上,才能對社會歷史發揮一定的影響。 第四、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任何歷史人物、政黨、團體、歷史活動、制度、措施等都必須適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必將滅亡。 1、重視世界史的復習 (1)國別史的復習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國的歷史。例如,法國政權的更替。 (2)國際關系史的復習法。如英法關系、英美關系、德法關系、美日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等都屬於國際關系史,應加強復習。 (3)中外史關系的復習法如中日關系、中英關系、中美關系、中俄關系、中法關系、中德關系。 2、深化現有知識結構 (1)注意歷史事實之間的橫向聯系。例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接著,新興的美國超過了英國,德國先後超過了法國和英國,從而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造成了它們之間的新矛盾,形成了幾個帝國主義大國加緊爭奪霸權,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勢。 (2)注意事物本身的縱向聯系。如三元里人民抗擊英軍侵略和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這兩場斗爭的共同點。再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3)注意知識的廣度。關於國共兩次合作,可以理解為第一次是黨內合作,第二次是黨外合作。關於中法戰爭,中國是敗而敗,法國是不勝而勝。關於美國兩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外部矛盾;美國內戰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矛盾。國為民國元年為1912年,所以民國六年即1917年。總之,考生不僅知其一,而且能舉一反三。 (4)注意知識的深度。復習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將初步獲得的知識加以深化在更高層次上有新的認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1840年,是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具體年代,而1840年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這是1840年的內涵。 3、掌握科學的復習歷史的方法 (1)知識網路法。是指知識的內在聯系——點、線、面。「點」是典型事件;「線」是指事件之間內在聯系的線索;「面」是反映歷史時期的整個內容。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點」,組成了由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條「線」。禁煙運動,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新文化運動的「點」,組成了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的另一條「線」。上述兩條基本線索就構成了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面」。 (2)以人帶事法。在復習中可以圍繞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串成線索。例如陳獨秀一生事跡可分成早期有功、中期有功、晚期有罪三個階段。 (3)以事帶人法。例如德意志統一過程。19世紀60年代,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推行「鐵血政策」,進行了三次王朝戰爭,1871年1月普魯士國王威威一世即德意志帝國皇位,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德意志帝國誕生了。 (4)比較復習法。馬克思把比較方法視為理解歷史現象的鑰匙。例如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維新比較;秦朝與西漢加強中央集權比較。 (5)分析復習法。分析就是解剖。例如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問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開始就受到外國次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因此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革命要求。但是,由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資產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對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又有一定的依賴關系。 (6)聯想復習法。聯想法就是由此及彼。例如中國抗日戰爭是八年(1937—1945年),那麼美國獨立戰爭也是八年(1755—1783年),安史之亂也是八年(755—763)。 (7)巧記地理方位法。「左圖右史」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例如,記憶戰國時期七國的方位,可用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央的口訣,或用秦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南北中南北東的口訣。

閱讀全文

與初二下冊歷史怎麼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