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在歷史上有什麼變化
古代的就不說了,說說近代和現代,大概有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1、辛亥革命一聲炮響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
2、毛澤東帶領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
3、鄧小平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走進新時代
B. 歷史流變 什麼意思
我想樓主問的是某事或某物的歷史流變。
所謂歷史流變,指的就是某事或某物在歷史中的發展演變過程。簡單點說,就是演變史。
C. 認識歷史變化的途徑有哪些
看舊照片、游歷、閱讀文學作品、查閱史料記載啊都可以
D. 什麼是的神話歷史變化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亦或是藝術創作。神話並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於遠古時代,人類開始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像力所產生的。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舊時由於人對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達人渴望不滅解脫的追求,進而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體系,與民間神話一樣,其也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彼此相互串聯,其是一種心靈寄託。
宗教神話則是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神話人物與事件而形成的傳說,也屬於特殊意識形態體現方式。
E. 故宮的歷史變化是什麼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中國明、清兩朝皇帝都在此居住,歷經24個皇帝。歷時570多年。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代用紫微垣(星座名)來比喻帝王宮殿,帝居在秦漢時又稱為「禁中」,意思是門戶有禁,不可隨便入內,這就是皇宮又被稱為紫禁城的緣由。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以明朝在南京的宮殿為藍本,基本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後經明清歷代皇帝的不斷整修和擴建,成為一個宏偉壯觀的建築群,共佔地72萬多平方米,四周環繞著10米高的城牆,長約3400米,宮牆外環繞著寬52米的護城河。內有宮室9999間半,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設想: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如果他在故宮的每間房住一天,等他把所有的房子都住過一遍時,他就長到27歲了。
故宮是中國封建王權的象徵,這一點在它的建築形制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其建築格局講究均衡對稱,建築規模龐大,防衛系統森嚴,建築外形龐大而莊重,內部裝飾富麗堂皇,無處不體現出威嚴的皇家氣質。故宮的布局以南北中軸線上的建築為主,東西兩側建築呈對稱分布,所有的建築從規模到屋頂樣式,一律保持嚴格的等級差別。故宮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是皇帝舉行大典、處理政事的地方;北為生活區,即內廷,是皇帝居住並處理日常政務以及後妃皇子居住、遊玩和祭神的地方。此外,在內廷東六宮的東面還有一組宮殿,以寧壽宮為主,俗稱「外東路」,是乾隆準備在讓位給兒子,自己做太上皇時居住而建造的。西六宮的西面前方由慈寧宮、壽安宮等建築組成,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故宮有四個大門,南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穿過天安門、端門,就到了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位於京城南北的中軸線上,因正處於子午線上而得名。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開始興建,清順治四年(1647)重修。午門高37.95米,下面是高大的磚石墩台,台正面有垛牆環繞著。墩台正中有三個門洞,左右各有一掖門,俗稱「三明五暗」。五座樓閣建於墩台上,俗稱五鳳樓,主樓面闊九間為重檐廡殿頂,其餘四座樓為重檐攢尖頂,氣勢雄偉,輝煌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向太和門。明清時出入午門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正門只供皇帝出入,此外只有皇後大婚時入宮才可以走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平時,文武官員從東偏門出入,王公大臣從西偏門出入。
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宮城中的主體建築,建築在8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階上,庄嚴、宏偉。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俗稱金鑾殿。明初開始興建,原名秦天殿,後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才改為太和毆。現存殿重修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太和殿在全國木結構建築中規模是最大的,面積2377平方米,面闊11間、進深5間,外有廊柱一列,全毆內外總共立有大柱84根。殿高約35米、寬約63米,殿內有金漆雕龍寶座、瀝粉金漆柱,天花板上用蟠龍藻井圖案。這里是封建皇帝向全國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明清兩代有24個皇帝在此登基、宣讀即位詔書。
中和殿在太和殿後,高27米,是屋頂有4條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形體壯麗,建築精巧。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皇帝在舉行大典時,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這里休息,接受內閣大臣的朝拜。每逢加皇太後徽號和祭祀前一天,皇帝要在這里閱覽奏章和祭文。
三大殿中最北的一座是保和殿,高29米,是屋頂有9條脊的殿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乾隆後期,殿試由太和殿改在保和殿舉行。保和殿後有一塊故宮內最大的石雕——丹陛石,重250噸,上面雕有九龍、祥雲、壽山、福海等裝飾。
保和殿後面是一片廣場,內廷的正門——乾清門將外朝與內廷隔開。進入乾清門便是乾清官,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日常活動的地方。有暖閣9間,每間都分上下兩層,各有樓梯相通。每間屋子安3張床,以便皇帝隨意換床睡覺,防止被人暗害。乾清宮正屋內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面,是藏秘密立儲匣的地方。這個秘密立儲的辦法,由雍正創立。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報,選派官吏和召見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官和坤寧宮之間,是內廷的小禮堂,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滿之意。建於明代,清嘉慶三年(1798)重修,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寶頂,龍鳳紋飾的方形殿。明、清時,冊封皇後的儀式以及慶賀皇後誕辰的典禮,都在這里舉行。清代皇後去祭先壇前,需在此檢查祭典儀式的准備情況。清代的「寶璽」(印章)也收藏在這里,乾隆收藏的代表皇權的25顆寶璽現在仍在殿中。交泰殿後的坤寧宮在明代是皇後的寢宮,清代改為祭神場所。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在西六宮的南面是養心殿,從雍正皇帝起,這里就成為皇帝理政和寢居之所,慈禧太後也在此垂簾聽政,時間長達40餘年。養心殿最西的一間名為「三希堂」。因乾隆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珍品藏在這里而得名。
在故宮東側有寧壽宮,建築自成一體,俗稱外東路。現在,寧壽宮的樂壽堂已成為珍寶館,其中有幾件稀世珍寶,一件是金發塔,用黃金3440兩,裡面存放著乾隆生母孝聖皇後的頭發;一件是大禹治水玉山,重5噸,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玉器;還有一件是象牙席,雍正時由廣州牙匠編織,據記載,當時共做了5件,現在有3件傳世,故宮太和門其中兩件藏於故宮。
坤寧宮後的御花園、慈寧宮前的花園和寧壽宮附帶的花園,是故宮內廷的三大花園,是皇室人員遊玩之所。作為皇家御園,這三座花園都建造精美,頗具匠心,充分應用了中國傳統營造園林的方法,既有與主體建築的對稱,又有局部、細節之處的不對稱。園內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方寸之地大有奇巧。存在於富麗庄嚴的殿堂里,別具一種幽美恬靜的氣氛。
故宮的四角有四座高大的角樓,最初是與護城河及城牆共同構成防衛系統,後則以觀賞為主。角樓高27.5米,屋頂有三層檐,共用六個頂組成,形成多角多檐、多層脊的造型,結構奇麗。面對故宮北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山分五峰,每峰各建一亭,巍峨矗立。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故宮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素有「宮殿之海」之稱,她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是舉世罕見的。每一塊磚瓦,每一座殿宇,都滲透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血汗。在當時社會生產條件下,能建造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在故宮中游覽,既可以見識封建王朝最高的政治中心和帝王的居住地,又可以集中了解古代的建築文化。
F. 歷史演變路線是什麼意思
就是解放社會生產力
G. 初二歷史有什麼變化
初二的那個時所講述的內容全部屬於是中國的歷史,從近代到現代。
H. 歷史嬗變什麼意思
嬗變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蛻變,第二種解釋是徹底改變(特徵和條件的改變)
第三種解釋是演變的意思
如果和歷史搭配成一個新的短語,就是歷史演變過程或者歷史變化的意思
I. 歷史變遷是什麼
邪惡v大貨車當心點-我吃飯v挺好。TV發v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