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壽山石雕的歷史文化
壽山石雕是古老而又聞名且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其發展伊始便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相惜相生,一脈相承,這點可以從民間流傳的「女媧補天遺石」、「鳳凰神鳥遺矢」的傳說中得到證實,這一古老的傳說故事,是發現了壽山石後,經過人們世代的口耳相承流傳下來。美麗的傳說反映了先人美好的願望,同時也為壽山石文化的綿延持續奠定了民族特色的精神基礎。
壽山石溫潤脂膩,晶瑩璀燦,柔而易攻,其雕刻歷史源遠流長,我省考古發掘中,曾鑒定出在新石器時代,已出現壽山石磨製的石器,說明那時壽山石已開始融入社會生活。福州桃花山南朝墓出土的「石刻豬」實物,證明早在1500多年前,壽山石雕已經問世,並且作為一個載體,出現在墓碑。打上民間世俗墓葬的文化的烙印。壽山石豬的問世代表壽山石文化從那時其已經產生。
唐代,社會盛世太平,宗教隨之昌盛,壽山村的僧侶就地取材,以壽山石雕制佛像、香爐及念珠之類的佛具,除供寺院使用外,亦作珍品饋贈遊客,這使壽山石在民間廣為流傳,這個時期的壽山石雕因此帶有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可以令人感到壽山石文化的外延以伸展,涉及諸多世界觀、人生觀的領域了。
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海峽兩岸,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相繼掀起壽山石文化推廣熱潮。1984年,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舉辦「壽山石詩會」,百多位海內外文人雅士與收藏家歡聚一堂,吟詩作賦,盛況空前。著名金石家錢君陶詩贊曰:「萬朵雲霞幾度攀,珠光寶器絕人寰、風靡皖浙千家刻、功在印壇是壽山。」1987年總廠與地質科學院聯合召開「中國田黃石鑒賞研討會」,從科學的角度對壽山石、田黃石進行分析與鑒別,近年來壽山石各種專著更是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版發行,達近百種之多,蔚為壯觀。為全國各工藝美術品種之最,其中潘主蘭的《壽山石史話》首考壽山石雕始於南朝,方宗圭的《壽山石志》與《壽山石全書》全面科學地總結了壽山石地各種知識,陳石地《壽山石圖鑒》提出了三類五系論,陳錫銘、鄭宗坦、王一帆的《壽山石欣賞》重新劃分田黃石產區,提出好田黃石多出於下坂的論點。王植倫發表了《壽山石傳奇》、《壽山石緣》長篇文學,成為壽山石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貳』 壽山石的名石傳說
在長達1500多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各朝代的民間傳說中都有著一些動人的壽山石傳奇神話故事。
「女媧遺石在人間」
相傳在混沌初開之時,女媧氏駕著祥雲遨遊在蒼穹之中,見到蒼三山峰,泱泱壽溪水,競打動了這位仙女之心,將補天用的斑斕彩石,飄灑在壽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間。這天上的彩石,灑在壽山溪畔一帶良田沙灘中堆積,經後期自然條件改造,由於堆積環境的差異,有的變成了金燦燦、黃橙橙的「石中之王」田黃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漂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鵝卵狀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在水洞中堆積的牛角凍、水晶凍、瑪瑙凍及環凍;而更多的彩石則飄灑在連綿不斷的山崗上和山坡沙地粘土中,形成名目繁多的壽山石品種,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獅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鱟箕石、坑頭田等寶石,這就成了「天遺瑰寶留閩中」之佳話傳奇故事。
關於「女媧遺石在人間」另有一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時代天塌地陷,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女媧,為了拯救人類,曾經煉石補天,女媧補天之後,還剩下許多大小不一的靈石,於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視,最後發現福州壽山細林清幽,景緻絕美,就把這些曾經用於補天的靈石撒向了壽山的大地,這就是壽山水田中的田黃石。壽山石田黃石傳說更令人神往,因為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個地球上,為什麼只有壽山的水田裡才會有這種珍貴寶石的存在呢?這是女媧對壽山特別眷顧的結果。
「鳳凰彩卵留人間」
相傳,在天帝御前鳳凰女神奉旨出巡到福州北峰郊區壽山,在壽山秀麗景色的吸引下,途中降下雲端,在壽山的幽林山野中憩息片刻,喝了金山頂的天泉水,又食了猴潭的靈芝果,在壽山溪的清泉沐浴戲水,嗣後,更枕著高山的山峰酣然而睡。當她一覺醒來的時候,百鳥正朝她歌唱,此時山花也為她怒放,而自己身上的羽毛也變得更鮮艷,更加溢彩流露,體態愈加雍容華貴,令她對壽山生起來了思戀之情。離別之際,依依不捨,離愁無限,她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在這秀麗無比的山間闊地繁衍生息,後來鳳凰女神留下彩卵變成了晶瑩璀璨、五顏六色的壽山石。
「仙人遺棋子陳長壽撿石發大財」
傳說過去北峰的壽山不叫作「壽山」。山下住著個樵夫叫「陳長壽」,十分喜歡下棋,而且棋藝很高。有一天,陳長壽上山,看見兩個老人在一塊大岩石上下棋,心裡發了癢,就站在旁邊看得入了迷。兩個老人覺得有趣,便說:「先生,難道你也懂得下棋?」陳長壽點點頭笑著說:「頗懂得一些。」兩個老人都高興起來:「那好,我們同先生下幾盤棋。」想不到,下了幾盤棋,陳長壽都贏了。老人說:「想不到人間有這么高的棋藝。今天我們都輸給了你,沒有什麼好送,就這一盤棋子給你吧!今後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過。」說罷化作一陣風走了。陳長壽知道兩個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殘棋,跪在大岩石上朝著蒼天叩謝仙人的送棋之恩。
陳長壽得了一盤棋子,依然沒有忘記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邊砍著柴,一邊還想著下棋的事。誰知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都掉到地上。正想撿起來,一顆顆棋子忽然間都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小石頭。小石頭長成大石頭,大石頭又生下小石頭。他撿著撿著,一時也撿不完。陳長壽並不貪心。他撿了一些小石頭,便挑一擔柴火回家,對妻子說了神仙贈棋的事。妻子說:「你真傻,這些石頭說不定都是寶貝,可以賣許多錢。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我們一起到山上去撿石頭。」自此陳長壽夫婦天天上山撿石頭。每天天色將暗,石頭差不多也將撿盡了,可是第二天又會生出許多的石頭。
陳長壽撿了石頭後挑到福州,果然賣了許多的錢。自此陳長壽發大財,出了名。以後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稱「壽山」。那些小石頭也稱為「壽山石」。
「蜂蜜化石」
傳說清康熙時,壽山石農,犁田世世兼養蜂,採花釀蜜自何代,金漿玉髓相交融,深埋土內久成骨。亦如琥珀結自千年松,即是瑰麗的壽山石里由蜜蜂軀身和蜂蜜長年深埋地下而化成的。
「高僧求石」
傳說在南宋時有一位高僧(有的說是皇帝),在壽山山崗上設「台」奠天、念經,十分誠懇,精誠所至,連續幾天幾夜,長久不眠,感動上帝,即天降彩石、天花落地,化作五彩石子,這就是壽山石,故傳說壽山石是上天賜於人間的瑰寶。
「乾隆一夢」
相傳乾隆皇帝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見,玉皇大帝賜給他一塊黃色的石頭,還賜給他「福壽田」三個大字。乾隆醒後覺得這是一個「瑞兆」,但是對夢境中的情況,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大臣給自己「圓夢」。一位閩籍大臣聽後連忙脆倒稟告:玉皇大帝賜給皇上的一定是產於福州壽山的田黃石,因為這正合玉皇大帝賜書的「福壽田」三字。乾隆皇帝聽後極為高興,認為這確實是老天爺對自己的恩賜,從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禮中,都要在供案的中央供上一塊田黃以祈求上蒼賜於自己多福高壽、王土廣袤。
「田黃治病」
相傳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衰鴻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風陽有個窮小子朱元璋,為了躲避災荒逃到了福州壽山。他飢寒交迫,又偏偏碰到大雨,走投無路後躲進了一個壽山石農採掘壽山石的山洞。這場雨一連下了幾天,他也就在山洞裡睡了幾天,幸好沒有餓死,否則就沒有後來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來,這時奇跡發生了,他原先滿身的疥瘡,突然不治而愈。原來他睡在田黃石的石粉上面,是田黃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後來,他當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還專門派太監來開采田黃石。
在清代帝王的眼裡,田黃的地位超過一切的珍寶。而民間相傳,田黃石可以驅災避邪,益壽延年,所有這些都為田黃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因此,自清乾隆以來,田黃石一直是人們夢寐以求的至寶,也正因為如此,壽山村的水田自清代以來已被翻掘了無數次,如今的田黃幾近絕產,在民國就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而今一塊極普通的田黃也要數萬元人民幣,其價格早已超過「一兩田黃十兩金」,而精品田黃更是價格驚人。
『叄』 福州的壽山石到底還能開發多久
由於壽山石的開采有相當長的歷史,有一些石種已絕產無法再一睹真面目,如艾葉綠;有一些石種則已絕產而又陸續復產,如無佛頭坑;有一些石種則已絕產但尚流傳於市,如將軍洞芙蓉、琪源洞杜陵、荔枝凍;有一些則產量極為稀少,即使玩石數十年也無法擁有一方,如鴨雄綠;有一些則因絕產或產量太少,致無法判別徒惹爭議,如高山的世元洞、大健洞、油白洞、和尚洞、小高山;杜陵坑的蘆蔭、蛇匏、尼姑樓;月尾的回龍崗;金獅峰的鬼洞、野竹桁;柳坪的黃洞崗;虎崗的栲栳山、獅頭石;老嶺的豆葉青、圭背石;猴柴南的白九茶;旗山的雞母孵、馬頭崗、水洞灣、大洞黃等,均徒有名稱而不曾見石。
礦洞是基本封閉,就剩坑頭一個有開采許可證,杜林改旅遊開發,,善伯基本是成空,裡面早幾年就可以開迪吧,大山和老嶺在開采葉蠟石,旗降倒是出了不少,但是都是「老鼠工」耙渣,現在市面上流通的石頭大部分是藏石。
旗降不多賣,花坑還沒絕。二號小石有,成章卻不易。 田黃偶可見,琪源確難求。礦洞皆停采,有錢石不絕。
松柏嶺和接近二號礦的地方前一階段還在開采,較為有序,但是石頭出來的有兩個方面的遺憾,一方面市面流通量不大,另外市面流通的松柏嶺很多易裂二號礦粘岩嚴重石質不是很讓人滿意,第二,稍有大點材料質佳的價極高,因為不是了解太多,不敢亂說了,請原諒。
另外一個就是汶洋,山陡路險,據我的同事說,要上山進洞幾乎是前面的那個人的腳就在下面那個人的頭上,還要背石頭,甚是困難,近來也根本沒有聽說有量產,估計就是以前的一小些石農庫存,還有就是不要命的老鼠工了,石頭易裂,石頭品質不錯。
芙蓉、峨眉的礦洞情況以前的石友都已經說過了,因為地層原因,不是特別穩定,屢次發生洞被開虛,結果就有開采過程中間被石頭壓死的所以造成從去年下半年至今芙蓉石頭價格一直在狂奔,石頭卻越來越小,質地越來越差,原因很簡單,都是在吃以前老底子的庫存,石農也不是傻瓜,誰都知道好東西留著不愁賣。
按照個人估計,芙蓉是有一定的礦,就是不知道能夠開采多久,後面的質地如何,還有就是什麼時候能夠有機會再開采了。
杜林的早就承包給人家開發旅遊了,進洞參觀還要交錢,鹿目本來就一個連迷你型山溝溝都不算的一個小疙瘩地方,挖了多少年都不知道了,再能夠出石頭來,質地好的可能都當作田黃了,或者再有的話估計就掛墜比較適合了,哪有什麼東西,還有拳頭大的好鹿目--那不是一般的嚇人了。
無頭佛一定得提一下,,確實是絕了,其實和石農交流過程中明擺可以知道,沒有多少石頭,畢竟是掘性的,而且連石農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無頭佛,反正挖出來的,黃色的都是無頭佛,有的其實根本就是掘性大山,甚至連掘性大山都不算,硬邦邦的,根本不能雕刻,倒是有商家會安慰人,說:反正不貴,當作品種石頭,不是多好的石種,我倒
在這里特別提醒幾句,哪怕是特殊品種那種都是砂或者硬差無比的還是算了吧,好的無頭佛,人家叫無頭佛田,各位石友還是眼睛擦亮,不要奔那個名字去。
不要認為說石頭都絕種了,趕緊大收,一定要注意,沒有好的,寧可不要,這個原則一定要把握 。
『肆』 壽山石把玩品的歷史已很悠久,把玩壽山石有什麼好處嗎
壽山這種石頭含有多種化學微量元素,可幫助人們放鬆身心,石頭手柄都可以刺激手中的許多穴位,具有保健功能。長期在辦公室工作的上班族可以需要使用壽山石來緩解血液循環和預防職業病。
3.把玩壽山石的建議
隨著年齡的增長,您的神經會延遲,情緒會變得遲鈍。用手玩耍時,質地不均勻會壓縮皮膚,並促進神經末梢的血液循環。對於長期退伍軍人來說,雙手經過一定時間後,手掌會變得靈活而活躍,這與保健功能無關。此外,還可以用手玩耍,刺激手掌穴位,疏通經絡,舒筋活骨,保健和內臟。
『伍』 福建壽山石的歷史是
壽山石因產於壽山而得名。壽山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壽山鄉,海拔1000m左右。壽山石原生礦屬火山熱液交代(充填)型葉蠟石礦床,形成於距今大約1億5000萬年前後的晚侏羅世,成分主要為葉蠟石和地開石。在福州浮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25件石器中,以壽山石為最多,如壽山石磨製的石鏃,還有石鑿2件、殘石器9件,說明早在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懂得利用壽山石易於磨製的特點,加工為獵獸或生活用具。以後由於青銅和鐵的發現,逐漸取代了石器,壽山石的磨製改為雕刻。福州倉山桃花山和北郊二鳳山南朝墓葬出土的壽山石豬,說明早在南朝,已有壽山石雕刻的殉葬品。後來經隋、唐、五代,直到宋代,壽山石雕刻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就殉葬品而言,不單有簡單的石豬,而且出現了石俑,雕藝也不斷提高。同時還有大量石佛珠、石盆、石瓶等生活用品和其他工藝品出土。宋代黃乾的《壽山》詩寫道:「石為文多招斧鑿,寺因野燒轉瑩煌。」說明宋代就已經開始大量開采壽山石。清代高兆的《觀石錄》說:「故宋有坑」,「坑」便是開采壽山石的洞。隨著壽山石的大量開采,壽山石雕刻被不斷推向高潮。至元代,便產生了壽山石印章文化。
我國著名山水畫大師黃賓虹說:「壽山石發明於元明之間,最初有寺僧見其石有五色,晶瑩如玉,琢為牟尼珠串,引游四方。好事者以其叮鋟可刻,用以制印。」此中所說「發明於元明之間」應為發明制印的時間。現存最早的壽山石印是明代的「皇帝之寶」,明孝宗朱祐堂、明光宗朱常洛等人都有許多壽山石質的璽印。萬曆年間中國著名的進步思想家姚安知府李贄,有遺世印章兩枚。一枚白文「李贄」,一枚朱文「卓吾」,為壽山老嶺石,單獅平台鈕刻,印文估計為李贄親書,篆刻技法純熟。清初壽山石印已為皇家青睞。康熙皇帝就有「體元主人」、「康熙宸翰」、「佩文齋」等壽山石章,其中,「御賜朗吟閣寶」是賜給四皇子的,為壽山石中的芙蓉石,刻雙獅鈕。雍正皇帝更喜歡壽山石章,據統計,他共用過200方左右的印章,其中160餘方為壽山石所制。如「和碩雍親王室」、「圓明主人」、「竹梅煙舍」、「禪悅」、「冰壺秋月」、「朗吟珍賞」等,大多是高山石和芙蓉石,少數為田黃石,皆雕獅鈕。乾隆皇帝擁有壽山石章609枚,著名的有三鏈章,選用一塊田黃石,鏤空雕成3條活動的石鏈,每鏈系一枚石章,分別篆文曰「乾隆宸翰」、「惟精惟一」、「樂天」(圖8.7)。
高兆的《觀石錄》載:「丁巳康熙十六年後,大開山,日役民一二百人。環山二十里,丘隴畝畝,皆變易處。」可見當時開采壽山田黃石的規模和聲勢。田黃石除了少數供作羅漢之類的雕像外,大部分都作為印石,特別是朝貢宮內,供皇帝和王公大臣們製作閑章。福州有兩名印鈕雕刻大師周尚均和楊玉璇,還被專旨召入宮內,鏤雕壽山石的印鈕。可見壽山石章在當時特別受到重視。
嘉慶皇帝、咸豐皇帝、慈禧太後等都有大量壽山石章。皇帝用壽山石印章雖也有稱「寶」的石璽,但大多為閑章、殿堂齋室章、敬語章、成語章等,多個皇帝都有「宸翰」章,即皇帝收藏書畫用的閑章。
清代皇帝對壽山石章的寵愛,確立了壽山石章不平凡的地位,並推動了壽山石民間雕刻藝術的發展。當時王公大臣幾乎人人都有壽山石的名章、官章和閑章,如現藏林則徐的壽山石章有十多枚。怡親王也同樣有不少壽山石章,其中田黃石六方,有兩方成對者,大如皇帝之璽。溥儀的帝師陳宅琛的壽山石章更多。
清代民間同樣盛行壽山石印章之風。清康熙年間毛奇齡所撰的《觀石錄》和《後觀石錄》,內容主要為民間收藏的壽山印石,許多是周尚均或楊玉璇的印鈕雕。清代著名篆刻家吳讓之、趙之琛、趙之謙、吳昌碩、徐三庚所制的壽山石印章,至今流散民間或收藏於博物館內。
民國時期,採用壽山石為印章的更多。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是福州人,每回福州必到總督後街采買壽山印石。號稱「二百石印富翁」的藝術大師齊白石,以及篆刻家陳子奮也十分喜愛壽山石印章。
福州百姓特別是學生用壽山石制姓名章,不講究石章的品質,但求實用,因此福州的刻印店也就應運而生。鼓西路、倉前路、東街、南後街、省府路等刻印店就有40餘家。
新中國成立後,壽山石印章的製作曾一時受到其他材質印章的沖擊而有所衰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文化的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收藏鑒賞熱潮逐漸高漲,壽山石印章又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名石傳說:田黃石在福州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女媧補天之後,還剩下許多大小不一的靈石。於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視,最後發現福州壽山的山川嵐氣藏納,林壑清幽,景緻絕美,就把這些曾經用於補天的靈石撒向了壽山的大地,這就是蘊藏於壽山水田中的「田黃石」。
還有另一個版本的傳說。相傳乾隆皇帝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受玉皇大帝的召見,玉皇大帝賜給他一塊黃色的石頭,還賜給他「福壽田」三個大字。乾隆皇帝醒後高興得不得了,覺得這是一個「瑞兆」,但是對夢境中的情況,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給自己「圓夢」,一位閩籍大臣聽後連忙跪倒稟告:玉皇大帝賜給皇上的一定是產於福州壽山的田黃石,因為這正合玉皇大帝賜書的「福壽田」三字。乾隆皇帝聽後極為高興,認為這確實是老天他對自己的恩賜。從此,他就在行祭天大禮的時候在祭桌中央供上了田黃石。
『陸』 壽山芙蓉石的歷史
清朝初期的幾位皇帝,都深為博大精深的漢族文化所吸引,要求滿族人接受並努力學習漢文化。他們也十分喜歡壽山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坐像,就是壽山石雕。
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喜愛壽山石之風更盛,先石也更加講究。名貴的芙蓉石自然得到清朝皇族的寵愛。康熙帝御寶「御賜朗吟閣寶」即為白芙蓉石所制;雍正帝用的「壺中元」、「和碩怡親王寶」、「膺天慶」印璽皆為芙蓉石章;乾隆皇帝一生所用的壽山石印章,竟多達百餘枚,其中不少是芙蓉石章。
清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臨終時立下詔書:立皇太子載淳為太子,派載恆、端華、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贊襄政務,並規定他御用的「御賞」田黃石印章與「同道堂」芙蓉石印章,作為他「殯天」之後下達詔諭的憑信,「御賞」章作為「印起」,「同道堂」章作為「印訖」,必須同時加蓋方為有效。皇帝將「御賞」章賜太子載淳,「同道堂」章交由皇太後保管。載淳於同年七月登基,改年號為「祺祥」,可是只過三個月,西太後慈禧便發動了政變,或殺或貶了幾位顧命大臣,將政權連同兩枚印章都掌握到自己手中,改年號為「同治」,垂簾聽政。這個歷史有名的「祺祥政變」的故事,說明了壽山石不僅貴為御用,還參與了一段重大的歷史事件。
從乾隆帝祭天時將田黃石作為供品後,田黃石有了「石王」的美稱。有「王」就有「後」。芙蓉石雍容華貴,細膩脂潤,而且清朝皇帝將田黃石章與芙蓉石章一起作為下達詔諭的憑信,芙蓉石順理成為「石後」。
2002年4月,在北京華辰拍賣會上,有一對康熙皇帝御用的芙蓉石印章,估價僅80-100萬人民幣,成交價卻高達390萬人民幣,創下了芙蓉石章的天價。
這對印章是康熙皇帝晚年的用印,質地溫潤細膩,平頂浮雕雙夔博古鈕,雕工精緻。
根據《秘殿珠林》卷記載,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帝自擇「戒之在得」四字印文,以紀念在位即將60年。次年5月,康熙帝在避暑山莊命大學士、著名畫家張照擬定字體,並由梅玉鳳刻成。這對印章常鈐於康熙晚年的御筆書畫之,《石渠寶笈》中屢有著錄。兩印的印文也是康熙晚年心境的實錄。「戒之在得」折射出他內心深處的憂患意識與警惕之心;「七旬清健」則反映了他對晚年身體健康的期待。
康熙去世之後,這對印章和其他康熙生前的用印一起封存於紫禁城內。1900年八國聯軍侵擾,大多數康熙璽印散失,部分流散歐洲。據了解,這對印章曾於20世紀初出現於法國某拍賣會,後一直秘藏於外國收藏家之手,此次重現於京城,尤顯珍貴。
『柒』 壽山石的介紹
中華瑰寶——壽山石(Shoushan Stone),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經過1500年的採掘,壽山石涌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壽山石已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梁之一。
『捌』 壽山石產於什麼地方
壽山石產於福州壽山鄉。
它的種類分為:
一、高山系之田石
田石,即出於田中。黃色者為田黃。田黃歷有「石帝」、「石中之王」的尊稱。
田石產於壽山鄉里洋、外洋之間的壽山溪,在溪的兩旁水田和砂土中蘊藏著田石。田石原本並不生於田土裡,而是附近高山、坑頭、杜陵等處游離石塊,由於地理變化移動到砂土水田之中,長年的埋藏地下,受田水、泥沙、地熱等影響,使石質呈微透明,且具溫潤、凝膩的靈性。田石肌理常隱含細微有致的蘿卜紋,外表常裹上一層黑色、白色或黃色的石皮,並多有紅格,這些都成為田石的一個重要特徵。
因產地不同,田石又分為上坂田、中坂田和下坂田。上坂田指壽山溪上游即坑頭一帶所產田石,石質甚佳,多為晶靈剔透的寶石。中坂田指坑頭以下至鐵頭嶺地帶所產之田石,此石質亦屬上乘,田石中之黃金田石、橘皮黃田石等均產於此。下坂田為壽山溪下游所產,色暗質滯,脂潤通靈度均比上、中坂略遜。此外,還有溪管田、碓下田等,也是以產地分類的。如以色澤區分,則可分為黃田(即田黃),紅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詳細分為:
田黃 --- 田黃石,主要產於中坂田中,黃色、半透明、肌里隱現細羅卜紋
田黃凍 --- 田黃石中,質極通靈者
銀裹金田石 --- 田黃石中,外裹白色層者
白田 --- 主要產於上、中坂田中,色白,略帶微黃,蘿卜紋明顯
金裹銀田石 --- 白田石中,外裹黃色層者
紅田 --- 橘桔皮紅主要產於上、中坂田中 色紅如橘皮,鮮艷通明
煨紅田 --- 外泛橙紅色,裹層為黃色
黑田 --- 黑皮田上、中、下、坂均有田黃石中外表有微透明黑色皮者
純黑田 --- 主要產於下坂田中黑赭色,微透明,蘿卜紋較粗
灰黑田 --- 上、中、下坂均有淺灰色,略帶微黃,肌里含黑斑
硬田 --- 壽山村水田中,田坑石中質粗劣者
擱溜田 --- 壽山田埂旁,田坑石出露地面者
溪菅田 --- 壽山溪水中,田坑石經洪水沖盪流入溪中者
二、高山系之水坑石
水坑石也像田石一樣屬於高山系統,因深藏於終年積水之坑洞之中,因而得名。
壽山村東南面有一座山峰名為坑頭山,是壽山溪的發源地,沿溪流有坑頭洞和水晶洞兩個主要產洞。由於水浸氣潤,故石質晶瑩無比。
水坑石石質微堅,有黃、白、灰、藍等色。品種主要有:水晶凍、黃凍、天藍凍、魚腦凍、牛角凍、鱔草凍、環凍及掘性坑頭等。
詳細分為:
水晶凍 --- 白水晶、坑頭水晶凍 通體白色透明,肌里含棉花紋
黃水晶 --- 色如杏黃,通明純正
紅水晶 --- 色紅艷,透明無瑕
魚腦凍 --- 色白,半透明,含棉花紋,凝膩脂潤
黃 凍 --- 色如枇杷,半透明,潔而凝膩
牛角凍 --- 牛角凍,色黑中帶赭,通明而有光澤
天蘭凍 --- 色蔚蘭、質明凈,肌里含細點
桃花凍 --- 白色透明體中,含鮮紅色
瑪瑙凍 --- 坑頭石,半透明,色紅、黃
環凍 --- 水坑各洞 半透明,色紅、黃
坑頭凍 --- 坑頭洞坑頭砂土中質稍堅,微透明,各色俱備
坑頭凍 --- 坑頭石中,質純而通靈者
掘性坑頭石 --- 半透明,肌里含棉花紋及白暈點
三、高山系之山坑石
高山位於壽山村南約二公里,是壽山主峰。高山在壽山諸峰中礦石儲量最大,品種最豐富,開采歷史也最悠久。由於高山石石質較佳,資源不斷,故成為高、中檔壽山石印章和石雕藝術品的主要原料。田石和水坑石均屬高山系,均為壽山石中最為名貴的品種,因傳統上自成大類,系譜圖只集中介紹高山系所屬之山坑石,產地除高山外,還包括鄰近之杜陵、坑頭占、月尾 、虎崗、栲栳諸峰。
高山系中之杜陵,性堅質靈,堪稱山坑石之萃。與其相鄰之山崗產有迷醉寮、尼姑樓、蛇匏等,石性相近,石農稱為「四姐妹石」,均屬壽山石之名貴品種。杜陵坑臨溪處產有善伯洞,石質細潤微堅,金砂地閃閃發光,亦系山坑石中之佼佼者。除此之外,鹿目格、碓下黃、月尾石、虎崗石等也屬此系。
詳細可分為:
高山石--- 產於高山峰各礦洞,質細而松、色澤瑰麗多彩
紅高山--- 高山石中,純紅色者
白高山--- 高山石中,純白色者
黃高山--- 高山石中,純黃色者
巧色高山--- 高山石中,含二色以上色澤者
大洞高山--- 高山大洞質堅,有白、黃等色
瑪腦洞高山--- 高山瑪腦洞,色紅或黃、微透明似瑪腦
油白洞高山--- 高山油白洞,質澀色白,似油脂
水洞高山--- 高山水洞,質透明,含羅卜紋
四股四高山--- 高山四股洞,質堅微透明似"都成坑"
荔枝樹高山--- 高山荔枝洞,質細通靈,含蘿卜紋
高山凍--- 高山峰各礦洞,高山石中,質特通靈者
高山晶--- 高山峰各礦洞,高山石中,純白晶瑩者
掘性高山--- 高山峰砂土中,結膩通靈外表泛淡黃色石皮
小高山--- 小高山啼嘛洞,質粗松,含裂紋、淚痕
太極頭--- 高山石極頭,質晶瑩透澈,有紅、黃、白、赭色
都成坑--- 都成坑,都成坑山各礦洞質堅通靈,光彩奪目
黃都成--- 都成坑石中,純黃色者
紅都成--- 都成坑石中,純紅色者
白都成--- 都成坑石中,白色略帶微灰者
五彩都成--- 都成坑石中,多色交錯者
掘性都成--- 都成坑砂土中 質溫潤,含石皮,紅筋及蘿卜紋
鹿目格--- 都成坑山坳中,質細潤,微透明,外裹色皮
善伯洞--- 都成坑臨溪山中,晶瑩脂潤,半透明,含"金砂地"
月尾石--- 於月尾山,質細嫩,微透明,富有光澤
月尾紫--- 月尾石中,色濃紫者
月尾綠--- 月尾石中,色翠而通明者
艾葉綠--- 質凝膩,色如老艾之葉
月尾凍--- 質地溫潤凝膩的月尾石
月尾晶--- 質地晶瑩,透明的月尾石
連江黃--- 於金山頂,質硬微脆,隱直紋,色純黃
山仔瀨--- 金山附近,質粗不透明,含砂礫
四、月洋系各石
壽山村東南面八公里的月洋山,以其為中心的周圍山峰所產礦石均屬月洋系。
月洋產石僅十種左右,由石英+葉臘石、硬水鋁石+葉蠟石和葉蠟石等三種礦石類型組成,以其出產名貴石種芙蓉石而聞名於世。芙蓉石質凝、結、膩譽為「印石三寶」之一。將軍洞所產芙蓉石,更為收藏家視如拱壁。其他如半山石、綠箬通、竹頭窩等也屬印石之佼佼者。
詳細分為:
月洋石--- 芙蓉石,加良山頂,質柔而細膩,微透明
白芙蓉--- 芙蓉石中,純白色者
黃芙蓉--- 芙蓉石中,純黃色者
紅芙蓉--- 芙蓉石中,米紅色者
芙蓉青--- 芙蓉石中,淡青色者
半山--- 加良山花羊洞,質細有裂紋,色多不純
白半山--- 半山石中,色純白者
黃半山--- 半山石中,色黃者
紅半山--- 半山石中,色粉紅者
花半山--- 半山石中,地白色,含紅色斑者
半粗--- 加良山各礦洞,質粗色雜,多裂紋
綠若通--- 芙蓉洞附近,質微堅而通靈,色青翠
竹頭窩--- 加良山竹藍洞,質細而脂潤,半透明,微帶綠意
竹頭粗--- 竹頭窩石中,質不純者
峨嵋石--- 加良山一帶 質堅,細,多裂紋
溪蛋--- 月洋溪中,質稍堅,形如卵狀,外泛黃色
五、旗山系各石
在高山的北面,西起旗山,沿東北向走經柳嶺、猴柴覃山、旗降山、黃巢山、柳坪、金獅峰,最後東遠遠離高山的金山頂,這綿延六公里的群峰中所產礦石均歸入旗山系。
旗山系礦藏豐富,品種繁多,僅次於高山系,但頗為分散。石質與石性差距頗大,以堅、脆、硬以及不透明的粗劣品種為多,多數只能作為工業用料或雕刻普通罷件和規格化印章。當然也有佳石出產,如老嶺晶、大山通、豆葉青、柳坪晶等也備受藏家青睞,而旗降石則可以與高山系、月洋系所產名石爭一日之長。旗降石是旗山系最佳石種,石質堅實純潔,色彩艷麗,富有光澤,且多為數色相間,色界分明,近年不少名家傳世作品採用旗降石雕鏤而成,藝術效果特佳。
詳細分為:
旗降石--- 於旗降山,質堅細而溫潤,微透明而富有光澤
旗降黃--- 旗降石中,色純黃者
旗降紅--- 旗降石中,色純紅者
旗降白--- 旗降石中,色純白者
旗降紫--- 旗降石中,色濃紫或紫白相間者
銀裹金旗降--- 旗降石中,白皮黃心者
掘性旗降--- 旗降山砂土中,質溫嫩,泛色皮
焓紅--- 旗降山,質粗硬,色多蒼白或赭黃
大山石--- 柳嶺旁,質似老嶺石,但多裂紋
大山通--- 大山石中,質地通靈者
旗山石--- 三界黃,旗山一帶 質粗不透明,多紅、黃、白三色交雜
雞母窩--- 旗山一帶,質粗劣,不透明,多赭黃色
『玖』 壽山石的歷史發展
1999年8月,中國寶玉石協會在京進行首次「國石」定名活動。推選出福州壽山石、浙江昌化雞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遼寧岫岩玉、內蒙古巴林石等6個石種為候選石。壽山石名列榜首。
2000年2月19日,在第二屆國石評選中,福州壽山石獲得石類第一名,被譽為「石中之王」。
2001年10月17日,在中國寶玉石協會在第三次「國石」研討會上,壽山石成為了「國石」第一候選石。
2002年10月,壽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參加第四屆國石的評選,並正式被中國寶玉石協會命名為「中國國石」。
壽山石在寶石和彩石學中,是屬於彩石大類的岩石亞類,它的種屬,石名都很復雜,約有一百多個品種。按傳統習慣壽山石的總目一般可主要分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類。
環繞著壽山村的是一條涓涓的流水溪泉,就在這涓涓繞村行的壽山溪兩旁的水田底層,出產著一種「石中之王」壽山石。因為產於田底,又多現黃色,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田石以色澤分類,一般可主要分為田黃、紅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田黃石是田石中最常見的品種,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種。田黃的共同特點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瓏剔透,且有細密清晰的蘿卜紋,尤其黃金黃、橘皮黃為上佳,枇杷黃、桂花黃等稍次,桐油黃是田黃中的下品。田黃石中有稱田黃凍者,是一種極為通靈澄澈的靈石,色如碎蛋黃,產於中坂,十分稀罕,歷史上列為貢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質地細膩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純白,有的白中帶嫩黃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溫潤,越往裡層,色地越淡,而蘿卜紋、紅筋、格紋卻越加明顯,似鮮血儲於白綾緞間。石品以通靈、紋細、少格者為佳,質地不遜於優質田黃石。
紅田石:田石中色紅者稱為紅田石。生為紅田有兩種原因,一為自然生成一身原紅色;一為人工煅燒而成後天紅,天生的紅田石稱為橘皮紅,是稀有石種。
寺坪田石:壽山村外原有一座「廣應寺」,建於唐光啟三年(884)。寺中僧人時常採集田黃石,研磨成粉末給周圍百姓治病,未用的石頭儲於寺內,日積月累,寺中積攢田黃無數。元末戰亂,廣應寺因曾收留過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連同僧人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田黃石也沉默於火中,田黃石經火炙後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數百年的日曬雨淋、水分浸蝕不但沒有讓這些深埋於廢墟之下的田黃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養反而賦予了它們更為絢麗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黃石原有的優良品質,更進一步成就了其溫潤如古玉的厚重質朴的獨特魅力。此時的寺坪田不再僅僅是簡單的石頭,更像是歷經風雲變幻後的智者,它們靜靜的守護著廣應寺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記錄了歷史,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廣應寺明洪武和崇禎年間,兩次焚毀、重建,反常的環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獨特的演變條件。其中明代毀於大火兩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時間。明時寺坪石的數量頗多,到廣應寺附近採集寺坪石也成為文人雅士的風尚,寺坪田的身價逐年上漲,很久以前就已經是「易金十倍」了。
壽山村東南有山名坑頭山,是壽山溪的主要發源地,依山傍水有坑頭洞和水晶洞,是出產水坑石的地方。因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稱「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質尤罕,因此今日市場上所見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舊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凍」之說。水坑石是壽山石中各種徑凍石的薈萃,主要品種有水晶凍、黃凍、天藍凍、魚腦凍、牛角凍、鱔魚凍、環凍、坑頭凍及掘性坑頭等,色澤多黃、白、灰、藍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