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是什麼
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黨的歷史活動的主要軌跡和脈絡。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也就抓住了黨的歷史的「綱」,綱舉才能目張。9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圍繞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面臨的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懈奮斗,這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領導核心。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不僅關繫到正確認識和評價黨的歷史,而且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具有重大意義。
結合中國近現代史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中國共產黨要完成的重要歷史使命。完成兩大歷史任務,之所以成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是由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的。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不斷對中國進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侵略和滲透,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從此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這樣,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就必須完成求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這兩大任務緊密相連,前一任務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前提條件。為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以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為出發點,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黨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但由於階級局限性,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把中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都不能改變中國人民的境遇和命運。而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中國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兩大歷史任務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自覺擔負起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革命的道路,從而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辟了通向勝利的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條件。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這個歷史階段是近代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和橋梁,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建國初期是廣大人民群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國民黨殘余勢力之間的矛盾;1952年年底,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特別是土地改革在全國完成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內是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國外是中國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這就決定了我國既要徹底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下來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又要迅速恢復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積極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
1956年,我國創造性地完成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雖然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但我國是在生產力相對落後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國社會主義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社會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決定了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努力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
縱觀中國近現代史,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90年的歷史,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圍繞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勝利的歷史。
高度重視偏離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的問題
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就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研究黨的歷史,看待黨所走過的路。近年來,一些人打著「反思歷史」的幌子,詆毀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等等。對於這些偏離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告別革命論」。「告別革命論」認為革命只起到破壞作用,阻礙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的實現,從而把革命和現代化完全對立起來,主張以「現代化史觀」取代「革命史觀」。這種觀點的實質,就是要否定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尤其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可否認,革命往往以暴力的形式,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打破原有的社會秩序,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對社會生產力發展、人民生命財產以及社會文化的破壞程度、沖擊程度比較大。但革命的發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近代以來,中國多次嘗試過改革途徑,但事實證明這種道路根本走不通。只有進行革命,掃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才能為實現現代化提供前提。中國近代以來的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盡管都未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但都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為實現中國現代化和偉大的民族復興掃除了制度障礙。因而,否定近代以來中國革命歷史的「告別革命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片面誇大黨的歷史錯誤的傾向。有些人不顧黨的歷史的主流和本質,片面誇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錯誤,否定我們黨領導人民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完全否定新中國前29年的成就。他們的根本要害是通過否定黨的歷史來否定黨的領導。我們黨所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艱辛的探索歷程中難免發生這樣那樣的失誤,遇到這樣那樣的曲折,甚至付出慘痛的代價。但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主要的,是主流。不能因黨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失誤和挫折,就否定和醜化黨的歷史,刻意渲染和誇大黨的歷史上的錯誤。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敢於正視所經歷過的失誤和挫折,並善於從中總結和汲取教訓,不斷增長本領。「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個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來得快。」中國共產黨正是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才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取得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才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才經受各種考驗而不斷發展壯大。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是對人民、對民族負責任的黨,是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把權力斗爭作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觀點。有些人把黨的歷史描繪成黨的領導人之間為爭奪權力而殘酷斗爭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有黨內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黨的領導幹部都是經過長期認真選拔的,權力斗爭不是也不應該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將經驗教訓轉化為不斷開拓的智慧和力量
我們黨的歷史不僅同黨的過去相聯系,還同黨的現在和將來相聯系。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總結中國共產黨圍繞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而奮斗的經驗教訓,就要將其轉化為不斷開拓的智慧和力量,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必須堅持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擔當起完成兩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9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已經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也取得輝煌成就。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要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以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中國共產黨以其先進性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黨能夠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共同富裕的目標,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因此,堅持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僅是歷史的選擇,而且是現實的需要。
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經濟發展是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歷史反復說明,什麼時候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國家就會富強,人民就會富裕;什麼時候偏離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國家發展就會延緩,人民生活就會下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的領導核心,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她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富國強、振興中華。當代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還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也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推動科學發展,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定不移地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必須大力擴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爭取民主作為奮斗目標。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結束了長期以來受壓迫和欺凌的歷史,第一次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但是,由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相對落後的經濟文化基礎上的,我國又缺乏民主法治傳統,加上社會主義民主建立的時間還不長,人民民主的具體制度和實現形式還不夠完善,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還受到各種因素限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還要走很長的路。我們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切實保障人民能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必須大力推進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取向。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絕對平均主義,而是全體人民在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共享發展成果。黨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經搞過絕對平均主義,結果導致共同貧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總體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貧富差距問題也十分突出,已經逼近社會容忍的「紅線」,成為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這些經驗教訓啟示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充分就業,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逐步實現人民共同富裕。
B. 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什麼,如何認識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工人運動的關系
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工人運動是我們跨入了共產階級的歷史轉折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當時的中國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如何求解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之道成為中國一切進步力量的「最大公約數」。
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進行了長期不懈、艱苦卓絕的持續探索。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時至今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光明前景。在向奮斗目標發起沖鋒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要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順利實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1、民族復興的使命擔當者
總結歷史中國共產黨是民族復興的主心骨。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歷史。在建黨後的28年裡,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上海走向全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經過浴血奮戰。
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華民族也由屈辱走向獨立,由支離破碎走向團結統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光明前景。歷史昭示,中國共產黨無愧歷史使命和人民重託,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合格擔當者。展望未來,民族復興更需艱苦奮斗。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通往勝利的道路依然布滿荊棘,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夢想越遠大、使命越崇高,任務就越艱巨。中國共產黨正在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而闊步前進。
但黨在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風險挑戰依然嚴峻,困難和矛盾不可低估。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如何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這些也都需要我們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拿出新的理念和辦法。
2、指向民族復興的奮斗目標
1944年夏天,在紀念張思德的大會上,毛澤東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演講。他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懷,也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內涌現出一大批張思德式的優秀黨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是在這種精神指引下迎來了曙光。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人要始終保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貢獻力量。初心激勵前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中國共產黨的諾言和擔當。
進入新時代,繼續為偉大復興奮斗,要求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
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增強「四個自信」,推進偉大事業。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幹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實幹才能興邦。事實是真理的依據,實干是成就事業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向未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干,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干。」實現民族復興任重而道遠,需要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艱苦努力。
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藍圖不可能一蹴而就,夢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我們已經取得輝煌成就,離夢想從未如此接近。同時也要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奮斗。
我們就一定能夠到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擔當成就夢想。當前,我們黨正帶領全國人民走在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偉大征途中,將會面對許多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擔當大小,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領導幹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各級領導幹部肩負著重要使命,只有切實提升政治素質和履職本領,才能不辱使命,作出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
3、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四個偉大」
奮斗目標確立後,關鍵在於從整體上謀劃實現奮斗目標的宏觀路徑和基本思路。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具備了堅實基礎。面對新情況、新矛盾、新難題,黨的十九大把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為一個整體提出來。
明確了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總方略、引領全局的總藍圖、謀劃工作的總坐標。「四個偉大」是黨對自身歷史使命認識的新高度。為此,要理解好把握好「四個偉大」的內在邏輯和辯證關系。相互統一的整體。「四個偉大」既是我們黨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實踐經驗過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論,又是帶有治國理政全局性、戰略性、長遠性、整體性特徵的一項重大謀劃。「四個偉大」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整體,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共同構成了實現偉大夢想總目標的戰略支撐。
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歸根結底就是要實現偉大夢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攻堅克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以提供強大動力,也需要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打造堅強領導主體力量以提供組織保證,還需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以確保改革和發展的正確方向和道路。每一個「偉大」都蘊含著特定含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願。
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反映了我們「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實現民族復興。
強調的是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途中以昂揚的斗爭精神和高超的斗爭本領克服艱難險阻。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就是要解決實現民族復興的領導核心和政治保障問題,確保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樑,始終成為具有先進性、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在推進「四個偉大」中起決定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它宣示了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四個偉大」相互作用、彼此契合。「四個偉大」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偉大夢想指引正確方向,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提供領航導向;偉大斗爭昭示擔當精神,為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掃除障礙,提供牽引;偉大工程鍛造領導力量。
為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提供堅強保證;偉大事業宣誓道路旗幟,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夢想開辟前進路徑。「四個偉大」有著緊密的內在邏輯關系,是一個需要貫通起來理解、結合起來把握、協同起來貫徹的整體,具有覆蓋、指導、引領全局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4、在實踐中統攬「四個偉大」
「四個偉大」闡釋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四個偉大」的有機統一決定了在實踐中必須要統攬「四個偉大」。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牢記使命,將使命融入血液、化作行動,要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把全面從嚴治黨擺到更加重要地位,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肩負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使命意識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精神指引。
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本質特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實現共產主義是共產黨的最高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託,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體黨員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
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必須注重創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必須牢記宗旨,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須增強使命意識,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充分認識到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如果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在國際國內面臨的矛盾風險挑戰掉以輕心。
防範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導致矛盾風險挑戰傳導、疊加、演變、升級,使小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大的矛盾風險挑戰,局部的矛盾風險挑戰發展成系統的矛盾風險挑戰,國際上的矛盾風險挑戰演變為國內的矛盾風險挑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領域的矛盾風險挑戰轉化。
為政治矛盾風險挑戰,最終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危及國家安全。進行偉大斗爭,就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維護人民利益、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就必須提高斗爭本領和能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偉大的道路、人間正道。
又是偉大的事業、時代偉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就要辨明歷史方位,順應發展大勢。
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按照時代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要對國家和社會實行總的全面的統一領導,突出黨的核心領導地位。
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黨經受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我們黨更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C. 黨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黨史
(一九二一年—一九四九年)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黨的歷史?
認識黨領導下的中國和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偉大歷史進步和輝煌成就,堅定地跟黨走。
牢記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前輩,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做出的艱苦奮斗和流血犧牲,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
回顧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辛歷程和偉大成就,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
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學習黨史
帶著一顆純凈的心去學;(而非世俗)
帶著一顆寧靜的心去學;(而非浮躁)
帶著一顆崇仰的心去學;(而非輕蔑)
帶著感情去學;(而非冷漠)
帶著信仰去學;(而非投機)
……引子
中國歷史紀年:
三皇: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
燧人氏,即「燧人」,有講是三皇之一,約公元前10000年前,距今約12000年。
五帝:少昊、顓頊(zhuan xu)、帝嚳(ku)、堯、舜(偽《尚書序》)。
堯,公元前2357年~前2286年。
舜,公元前2285年~前2225年。
禹,生年不詳,約距今4000多年。
14—16世紀,歐洲處於文藝復興時期。科學和人文主義興起。此時,元朝剛開始21年。文藝復興結束時,明朝還剩下45年。
17、18世紀,歐洲處於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並開始工業革命,科學和資本主義現代文化產生並迅速發展。
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清朝4年後方建立。
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清朝正在安享康乾盛世。
18世紀中,英國開始工業革命,清朝還有6位皇帝等待出場。
19世紀30、40年代,歐美主要國家完成工業革命,歐美資本主義建立穩固統治。中國爆發鴉片戰爭,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第二次產業革命,進入重工業時代;中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從那時起,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抗外國侵略者和封建勢力的斗爭,但都歸於失敗!
中國的出路在哪裡?
戊戌變法!失敗。封建統治者不允許。以和平方式走立憲制的道路行不通。
辛亥革命!失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不允許。以革命方式走資本主義的道路也行不通。
中國的前途究竟在哪裡?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魯迅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三年五月)
1,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新文化運動前期,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五四運動
新文化運動後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
2,中國的工人運動發展,各地共產主義組織成立。
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黨的「一大」(1921.7.23—31)——《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
4,黨的「二大」(1922.7.16—23)——制定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
第一次大革命時期
(一九二三年六月—一九二七年七月)
歌曲:《北伐歌》(《國民革命歌》)
《工農兵聯合起來》
1,黨的「三大」(1923.6.12—20),確定建立民主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
2,1924年1月,孫中山主持召開國民黨一大。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
3,5月,設在廣州黃埔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開學(黃埔軍校)。
4,黨的「四大」(1925.1.11—22)——提出工人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
5,東征、北伐。
1925年2—12月,國民革命軍先後第一次東征、第二次東征、南征,消滅了軍閥。
北伐戰爭(1926年7月—1927年3月)。
6,工農運動蓬勃發展
農民運動掀起高潮
工人運動出現高潮。如「五卅運動」,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7,統一戰線中爭奪領導權的斗爭和黨內嚴重的右傾退讓政策
8,蔣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失敗。
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了
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中。
土地革命時期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
秋收起義(1927年9月)
廣州起義(1927年12月)
起義均告失敗。
抗日戰爭時期
(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五年八月)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開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重要部分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
(一九四五年八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抗戰勝利後,人民期望和平,中國共產黨呼籲建立聯合政府。
重慶談判
1946年6月,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發動全面內戰。
在人民革命即將勝利的時候,1949年3月,毛主席在西北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發出「兩個務必」的警示: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政治前提。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沒有即將到來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D. 黨的八大歷史作用是什麼
我黨八大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它既總結了歷史,肯定了成績,又提出了問題,設想了方向。八大還對未來提出了設想,提出了問題。這些設想為七八年的三中全會做了思想准備,為「改革開放」的迅速展開、順利發展儲備了理論武器。這些成為改革開放潛台詞的總結與分析形成了幾條重要的歷史線索:
①是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的成功實踐,即共產黨(工人階級)勝利地領導了資產階級革命。這一條發展為今天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發展為我們黨「駕馭」市場經濟,即「駕馭」多種所有制,「駕馭」多種階級階層的決心與信心。
②直接的線索來自八大之前,中國共產黨對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既認真學習又有獨立見解的摸索。這一條發展為今天的「宏觀調控」下的市場配置資源。
③國際因素來自斯大林去世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出現的變化,尤其是赫魯曉夫現象反映的一系列矛盾。黨的八大主張把學習蘇聯經驗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使思考產生升華。這種升華的結果,發展為今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迷信蘇聯模式,也不迷信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探索中國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可以說,從實踐上,從具體路徑和政策上,我黨搞社會主義的決心、信心自八大始。
八大前後的社會主義改造,尤其對土地的改造奠定了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性質的基礎。並且使民主革命犧牲兩千萬烈士的巨大歷史成本轉化為國家的經濟「資本」。轉化為後來搞改革開放的自由空間。這是八大對改革開放的貢獻之一。
八大對改革開放的貢獻之二,就是將經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提出了重心轉變。
八大對改革開放的貢獻之三,就是對「自由市場」的尊重。
八大對改革開放的貢獻之四,就是擴大民主。這一條發展為今天的民主法制建設。
E. 在中國近代,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有過怎樣的關系其歷史啟示是什麼
1923年1月12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根據列寧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的基本原則,作出了《關於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關系問題的決議》.決議明確地指出了中國共產黨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同國民黨建立反帝統一戰線,而建立統一戰線的途徑是「黨內合作」,從而對我黨的國共統一戰線方針的確立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其後不久發生的二七慘案更加深了黨對國共合作必要性的認識.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的中心議題是國共合作問題.會議聽取了陳獨秀的報告,傳達了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精神和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的指示,總結了中共二大以來黨的工作和經驗教訓,著重說明了關於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依據和過程.代表們圍繞著國共合作建立統一戰線的策略和形式問題,經過兩天的激烈討論,決定同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幫助孫中山把國民黨改組成民主革命聯盟,同時保持共產黨在組織上和政治上的獨立性.中共三大所通過的《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標志黨關於國共合作策略思想基本形成.其主要內容有:(1)明確提出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黨「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以解除內外壓迫.」(2)為了完成國民革命,「宜有一個勢力集中的黨為國民革命運動之大本營,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因此,中國共產黨遵行共產國際的指示,與國民黨合作,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3)決議強調,「我們加入國民黨,但仍舊保存我們的組織,並須努力擴大我們的組織,謹嚴我們的紀律,以立強大的群眾共產黨之基礎.」決議還明確指出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目的是:第一,改組國民黨為左翼的政黨;第二,在共產黨不能活動的地方擴大國民黨;第三,把優秀的國民黨員吸收到我們黨里來.黨的「三大」最終確立了以「黨內合作」的形式,實現國共兩黨的合作,從而開始了中國現代史上多黨合作的政治格局.中共三大,是中國共產黨多黨合作思想的開端.中共三大以後,黨積極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這是國民黨以黨內改組方式實行聯共的一次大會,大會確認了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這樣,就使國民黨能夠容納革命分子,基本上成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成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國民黨一大以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進行了全面的合作,共產黨從政治上組織上推進了國民黨新的政治綱領的實現,堅定他們反帝反封建的立場,並在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軍事斗爭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大大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2008年國民黨當局後,兩岸關系的別是經貿關系發展迅速,國民黨重量級人物紛紛來到大陸訪問,兩黨、兩岸關系較前期發生了很大變化.
F.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中國革命面目煥然一新。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上海)
2、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黨的二大通過的決議案提出把黨建設成為一個革命的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無產階級的忠實代表,旗幟鮮明地展示了黨的先進性。大會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
3、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國民黨一大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國民黨一大的成功,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4、北伐戰爭:1926年至1927年,1926年5月,國民革命軍先頭部隊出兵湖南。7月9日,正式出師北伐。在沿途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北伐軍勢如破竹。北伐戰爭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結出的豐碩成果。使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完成統一的戰爭。
5、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突然在上海向革命群眾舉起屠刀,發動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正式同共產黨決裂。第一次國共合作終於全面破裂。1924年至1927年,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北洋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似滾滾洪流席捲中國大地,人們通常把它稱為「大革命」或「國民革命」。持續三年多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最後失敗了。
6、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是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標志著土地革命戰爭的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
7、1927年9月9日。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省委並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寧岡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蘭花坪。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8、在各根據地不斷發展的情況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舉行的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毛澤東被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8、「圍剿」與「反圍剿」:經過艱苦的斗爭,到1930年夏,全國已有十幾塊農村根據地,紅軍發展到約7萬人,連同地方武裝共約10萬人。工農紅軍經過3年游擊戰爭,迅速發展壯大。紅軍和根據地的存在和發展,使國民黨統治集團感到震驚。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據地的紅軍發動大規模的「圍剿」。
9、長征:「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的惡果,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4月中旬,國民黨軍隊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中央根據地的北大門廣昌。經過十八天血戰,廣昌失守。10月初,國民黨軍隊推進到根據地腹地,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8.6萬人,分別自瑞金、鄠都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部勝利結束。
11、1937年1月,中共中央領導機關遷駐延安。此後,延安成為指引中國革命方向、照耀中華民族前程的紅星。1937年9月,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改稱陝甘寧邊區,轄23個縣,人口約150萬,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12、1937年開始的全國抗日戰爭,既是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階段,也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重要時期。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1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召開。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是七大的歷史性貢獻。七大通過的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一切工作的指針。這是黨總結中國近代特別是建黨以來經驗作出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決策。
14、抗日戰爭: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兩國軍隊鏖戰八年,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黨在抗戰中發展為有120多萬黨員的大黨,人民軍隊發展到120餘萬人,民兵260多萬人,抗日民主根據地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
15、全面內戰爆發:中華民族經過浴血奮戰贏得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面臨著建什麼國的斗爭。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力圖通過和平的途徑來建設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民主主義中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統治集團,企圖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用內戰的方式來剝奪人民已經取得的權利,使中國社會退回到抗戰前一黨專制獨裁的反動統治。一場關系中國走向光明還是黑暗的大決戰不可避免。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22萬人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中國人民的小米加步槍能夠戰勝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黨中央和毛澤東所闡明的必須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敢於同敵人斗爭、敢於奪取勝利的思想,增強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信心。
16、解放戰爭:1948年9月—11月2日,遼沈戰役。解放戰爭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變化。(長春、錦州、沈陽)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戰役。為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直搗南京奠定勝利基礎。(江蘇徐州、安徽宿縣雙堆集) 1948年12月—1949年1月,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地區。人民群眾在戰略決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支前民工達886萬人,出動擔架36萬余副,大小車100萬余輛。(張家口、天津、北京)。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北京)
18、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帝國主義擴大侵略的野心,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蘇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感到必須重新估計中國在世界上的分量。
19、1950年冬,土地改革運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運動的基本完成。這是黨領導中國人民反對封建主義斗爭的歷史性標志,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了基礎。(北京)
20、1951年12月—1952年下半年,開展「三反」、「五反」運動。純潔了黨的隊伍,加強了黨和政府的廉政建設,打退了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天津 劉青山張子善案)
21、1956年底, 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歷史轉變。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 做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要決策 ,開始探索中國自己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北京)
22、「大躍進」運動從1957年底開始發動,1958年全面展開。黨力圖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23、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陷入嚴重的混亂局面中。(北京)
24、1976年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文化大革命」。國家進入到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說江青集團就要提林彪集團。)(北京)
25、1978年10月,小崗村耕地包產到戶。突破「左」的農村政策的大膽嘗試。(安徽鳳陽 四川等地)
26、1978年12月18日—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北京)
27、1997年9月12日,黨的十五大召開。將鄧小平理論載入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28、2002年11月8日,黨的十六大召開。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確定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29、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四川汶川)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30日
北伐戰爭1926年7月-1927年3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4月12日
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
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7年10月
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
遵義會議:(1935年在遵義召開)
紅軍的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瓦窯堡會議1935年12月
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5年12月9日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1937年9月23日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
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
台兒庄戰役1938年3月16日
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
中共七大1945年4月
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
重慶談判1945年8月-10月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30日
三大戰役遼沈、 淮海、平津1948年9月-1949年1月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開。
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3日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鮮參戰,抗美援朝。
1950年冬——1952年春 土地改革
1953年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
1953年 一五計劃
1956年9月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 北京召開。
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底 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1960年冬 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八字方針 。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
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1971年 聯合國大會第二十六屆會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聯合國一切合法席 位。
1976年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文革結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南京大屠殺指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在中國,南京大屠殺往往是民族主義的重要關注點。而在日本,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存在著廣泛不同的情緒及觀點,尤其是日本部份極右份子,認為南京大屠殺是被誇大、甚至是憑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認為否認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修正主義、否認主義的表現。由於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的意見著廣泛的分歧,因此視乎講話者的觀點,南京大屠殺可能被稱為「南京大虐殺」、「南京虐殺」、及「南京事件」等。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是中日外交及人民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而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一般英譯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殺)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強奸)等字眼,但總體上人民對其的認知往往遠不如對納粹的種族滅絕過程的認知。
親歷和目睹「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經不可多得了,能作見證的人亦即將與時俱逝。但是,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慘案還懸而未決,讓我們活著的,尤其是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的一代,有責任把「南京大屠殺」這件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最突出的慘絕人寰的日軍罪行,徹底澄清,以對祖先,以儆子孫,更為「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34萬同胞伸冤。
日期與地點:在南京審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時,親歷「南京大屠殺」 ,曾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的梅奇牧師(返美後任耶魯大學駐校牧師)、貝德士教授(金陵大學歷史教授,後任該校副校長,返美後任紐約聯合神學院教授) 及南京紅十字會副會長等出庭作證。貝德士說∶「南京失陷後在兩禮拜半到三禮拜的期間恐怖達於極點,從第六禮拜到第七禮拜的期間恐怖是嚴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司庫和秘書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史邁士也對南京審判法庭說∶「在最初的六個禮拜中,曾每天提出兩次抗議。」於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才有「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20萬人以上」 的裁定。據此,學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殺」只為期六個星期。「南京大屠殺」不只是六個星期,雖然這六個星期的屠殺最為嚴重。
如果我們需要確切說明「南京大屠殺」的最嚴重階段,那應該是從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備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兩天後,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復南京秩序。盡管有松井上將和天谷少將的允諾,日軍在南京的屠殺、姦淫、掠奪、放火並沒有顯著的改善。當時納粹德國駐華大使館政務秘書喬治·羅森於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發往柏林外交部的電報還說∶「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統治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他於3月4日的電報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幾天南京及其周圍的形勢已有些穩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數量上已有減少,但在性質上沒有變化。」羅森還提到直到他動筆寫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還看不到一家中國商店 。史邁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戰禍寫真》中說,南京市區在1938年3月份,有許多大門還是封著的。再有蔣介石的德國顧問團團長法爾肯豪森,當時留在南京在德國大使館工作,其遺稿中記有「一個日本兵於三月十九日在美國教會院內強奸一女孩」。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報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國人所作之記述。南京失陷後未及逃出的野戰救護處處長金誦盤及其科長蔣公谷兩 位醫生於1938年2月15日搭美僑李格斯的汽車作南京陷後對市區的首次巡示 ,蔣氏於其《陷京三月記》有如下之記載∶「出新街口,經太平路,夫子廟,轉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敵兵外,絕對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涼凄慘的景象,令我們不忍再看。」
蔣介石的衛隊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的郭岐營長於南京淪陷後三個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淚錄》,連載於1938年8月之《西京平報
G. 中國共產黨創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第一,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不成功,呼喚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產生。近代以來,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狀態,在這樣一種積貧積弱的民族危難情況下,許多的仁人志士進行了奮勇的斗爭。流血的革命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國起義,還有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另外還有改良運動的推動,比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君主立憲。但是無論是流血的革命還是不流血的改良運動最後終歸於失敗,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為沒有一個先進的用科學理論武裝的政黨的領導。
第二,近代以來中國工人階級不斷的發展壯大,到1919年前夕,中國的工人階級隊伍已經達到200萬左右,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准備了雄厚的階級基礎。
第三,新文化運動的掀起傳播了馬克思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新文化運動於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開始,這場運動的掀起,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對封建專制思想、封建文化進行了極大的沖擊,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從而為人們接受馬克思主義打開了閘門。
第四,20世紀的國際環境為我們黨的創立提供了外部條件。在20世紀初的世界史上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充分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各種矛盾和各種腐朽的現象,使得原來許多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嚮往的中國知識分子產生了失望,從而開始思考,接受走別的道路的問題。最後選擇了中國應該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應該仿照西方走資本主義道路。第二是20世紀初,在世界歷史上還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俄國的國情和中國十分相似,俄國的工人、農民能夠掙脫國內反動統治的壓迫,取得革命的勝利,這就為中國人民樹立了一個榜樣,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成為當時很多追求進步的中國人的一個目標、一個方向。
以上四個方面,為黨的創立提供了四個條件,或者是中國共產黨創立的四個大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後來被通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H. 黨的光輝歷程是什麼
黨90年的歷史,可以劃分為1921年至1949年、1949年至1978年、1978年至今三個歷史時期。三個歷史時期,分別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緊緊依靠人民,經過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新的歷史紀元。
第二件大事,緊緊依靠人民,堅持艱苦奮斗,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探索,雖然經歷了很多曲折和磨難,但正如胡錦濤所說,變革是「最廣泛最深刻的」,廣大人民翻身成了國家的主人,我們創造性地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使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第三件大事,緊緊依靠人民,堅持不懈探索,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一躍成為全球經濟第二大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
從革命、建設到改革,三件大事,濃縮了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奮斗史,展現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不斷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發展道路的探索史。
「三大成就」源於歷史,根植現在,通向未來,是我們黨奮力開拓的結果,也是中國人民共同選擇和努力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三大成就」奠定了今天中國發展的根本基礎,關系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