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匈奴指的是什麼民民族

歷史匈奴指的是什麼民民族

發布時間:2021-03-13 01:49:53

❶ 古代中國的匈奴和突厥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團,祖居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的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他們披發左衽。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

匈奴瓦解後分為三部分:南匈奴附漢,進入山西河北一帶,大部分人融入了漢族;留居在蒙古草原的匈奴人,被鮮卑人兼並,互相通婚後來以鮮卑人自稱,現在蒙古人有他們的血統;北匈奴西遷到歐洲,人數較少,淹沒在突厥語諸民族的汪洋大海中,也可能匈奴本身就說突厥語,而在匈奴強大時依附於匈奴的西域各族,在突厥強盛時又號稱突厥,變成了現在突厥諸民族。

突厥族,在中國歷史上是指突厥汗國的民眾,或突厥汗國征服及同化的部落與國家。現代所說的突厥族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對突厥語民族的一種不規范稱呼,包括所有語言為突厥語族的民族。突厥語民族是今天歐亞大陸民族的主要成分之一。

現在全球約有1.82億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分布在亞塞拜然、土克曼斯坦、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與青海循化、甘肅、蒙古到俄羅斯,遍布東亞、中亞、西亞十數個國家和地區。

(1)歷史匈奴指的是什麼民民族擴展閱讀:

匈奴的歷史:

據傳華夏族與匈奴族同源,約公元前16世紀夏朝滅亡後,夏後履癸的一支後裔逃到北方,在吞並其他部族之後成為匈奴族。

公元前九世紀以前,匈奴王族即夏朝王族後裔的一支主要分布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匈奴是夏朝王族後裔之一的斯基泰人征服其他黃種游牧民族以後不斷融合,像滾雪球一樣壯大的。據蒙古諾彥山和額金河流域匈奴貴族墓葬出土的織錦與壁畫來看,匈奴貴族帶有明顯的斯基泰血統,如身材魁梧、藍目多須。從匈奴單於歷年秋季在鄂爾多斯祭祀龍神的習俗來看,匈奴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辭所記載的龍方,圖騰為黑龍。

匈奴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游牧部族,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驅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河西走廊,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

自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

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韓邪向漢求親,王昭君出塞嫁與匈奴單於後,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雙方依漢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的約定以長城為界;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人受到烏桓人的攻擊北遷前的80年間,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

漢和帝永元四年(91年),漢軍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於,北匈奴主力便遠走中亞。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五六十萬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

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漸漸被漢化,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等都是其後裔,這也是岳飛的詩句中的「胡虜」、「匈奴」的所指。匈奴作為一個民族在中國北方消失了,但其姓氏及其文化習俗仍部分保留了下來。建立大夏國的赫連勃勃,子孫後姓劉,我國陝北姓劉的很多,其中或許就有匈奴的後裔。匈奴進入中原後多以部落或氏族為姓,如姓呼延的、姓獨孤的也有可能是其後裔。

突厥的歷史:

突厥汗國(552年~630年,682年~745年)是六世紀中葉崛起於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游牧為主的部落聯盟國家。583年因隋分化離間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並分別於630年與657年亡於唐,682年後突厥復國,共立國193年,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脅。

5世紀中突厥歸附於柔然,為其煉鐵奴。徙於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 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俗稱突厥,因以名其部落。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數百家,後來突厥部落有數萬人,多數人來源於周圍的鐵勒部落人。

6世紀時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遣使向西魏獻方物。

546年合並鐵勒部5萬餘落(戶), 勢力逐漸強盛,故後來將所有鐵勒後裔稱為突厥。

552年突厥又大敗柔然,以漠北為中心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隸制政權。最盛時疆域東至遼海(遼河上游), 西瀕裏海, 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 南臨阿姆河南。「可汗」為最高首領,其子弟稱「特勤」,將領稱「設」。分轄地為「突利」(東部)、「達頭」(西部)。 可汗廷帳在東、西兩部之間鄂爾渾河上游一帶。汗國官制有28級。稅法規定對普通牧民、黑民(戰爭中歸附者)「征發兵馬、科稅雜畜」。歷法以動物紀年。

583年,突厥汗國分裂成東突厥、西突厥兩部,其中東突厥可汗汗室為原統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後,故東突厥仍經常被直呼為「突厥」。

630年、657年,東西突厥先後統一於唐。

680年,南遷的東突厥之後北返復國,682年建立後突厥汗國,745年亡於回鶻。原來突厥汗國所屬諸部乃部分歸附於回鶻汗國,部分歸附於唐朝。

❷ 歷史上匈奴是現在的什麼民族

一是蒙古族是匈奴後裔,二是匈牙利人是匈奴後裔,三是匈奴完全融合於其他民族。

1世紀—2世紀時的南匈奴內附期間,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逐漸黯淡。匈奴後裔成為中國居民之後,逐漸改為漢姓。其後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和福建等地。

如位於江蘇蘇州的金氏,位於福建福安市賽岐鎮宅里村的金氏,位於河南省鶴壁市的赫連氏,位於安徽省皖南東至縣南溪古寨金氏。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金崖鎮金氏,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後路金村金氏,山東省文登市叢氏-傳說皆為匈奴金日磾的後裔。

(2)歷史匈奴指的是什麼民民族擴展閱讀:

匈奴在我國古代以騎兵聞名,當年的秦始皇修建長城,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為了抵抗外族入侵,這些外族多數就是游牧民族,對中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長城最終也沒有抵擋住匈奴的入侵,匈奴的歷史非常久遠,他們在歐亞大陸的草原上生存發展,擅長於騎馬射箭,當時的中原一馬平川,步兵最多,騎兵很少騎射之術也不精通。

到了漢朝的漢武帝時期,匈奴漸漸有超越漢朝之勢,已經對漢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漢朝邊境地區的百姓們,本來都是安居樂業,淳樸熱情的,相比之下匈奴人就十分兇狠冷酷。

匈奴人經常騷擾當地的老百姓,百姓們哀聲哉道,於是漢武帝派出大將衛青前去平亂,當時的漢朝非常興盛,後續的軍營補給都能持續供應,於是衛青大大的打擊了匈奴的囂張氣焰。

之後匈奴卷土重來,被少年天才軍事家霍去病,憑借著過人的聰明智慧和軍事謀略,把匈奴逼退到漠北地區,重創匈奴,從此以後匈奴失去了入侵的能力。

於是,匈奴逐漸分裂成了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歸降了漢朝,另一部分娶了西邊的歐洲大陸,他們休養生息之後,憑借著初中的騎射技術和作戰能力,把歐洲的一些國家打的不敢反擊。

歸降漢朝的一部分匈奴人,已經融入到漢族裡面,還有一部分到了蒙古的游牧地區,繼續游牧生活。而在歐洲的那部分匈奴人,已經與歐洲的民族結合,現在的歐洲人也許會有匈奴的血統。

❸ 急!!胡虜匈奴是指什麼民族

這要結合歷史來回答了。
胡虜匈奴是代指當時多次侵犯宋朝邊境的少數民族,並不是什麼貴族。
匈奴在西漢武帝時期就被平定了,自那以後歷朝侵犯邊境的都是其他的民族,他們屢次侵犯邊境人民,所以歷朝歷代都會有很多民族英雄。
宋朝邊境的民族不止一個,先後有契丹、吐蕃、鮮卑等民族,加之宋朝一直有冗官,冗兵,冗費這「三冗」問題造成了北宋積貧積弱的現象,所以無論北宋還是南宋,外交上都採取委屈求和的手段。這引起了許多愛國人士的不滿,尤其是詞中提到的「靖康恥」之後,回擊周邊的國家就成了愛國將領雪恥的重要途徑。
所以岳飛恨匈奴其實是出於愛國和雪恥的心願。

❹ 古代匈奴是指哪個民族

匈奴
(xiongnu

chtb)是漢人對古代生活於蒙古大草原一帶的游牧民族
的通稱,興起於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秦漢時期稱雄塞北,公元前1世紀時被漢武帝所派大將衛青、霍去病等擊潰,匈奴或內服漢廷(南匈奴)或西遷西域(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時,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紛紛乘機而起,脫離北匈奴的統治,北匈奴單於被迫遠走伊犁河流域、中亞、頓河以東與伏爾加河等地。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
五六十萬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都成了鮮卑人。而鮮卑人以後絕大部分都融入了漢族。
匈奴人非常善於馬背作戰,並且嫻熟使用長矛和弓箭。他們常常一家大小帶著成群的牧馬和牲畜到處遷徙,尋找可以安身的新牧地。他們在軍事上剽悍精練,全民皆兵。不過,他們之所以會發動一波波西遷的浪潮,是因為他們本身也受到其它民族的攻擊和驅逐的緣故。這種骨牌效應,讓他們的龐大人口往西方涌進,因此在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帝國,甚至在多瑙河與萊茵河地區,造成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後在公元476年,他們終於推翻了西羅馬帝國。
匈奴人一直在尋找他們的理想居所,後來就定居在東歐洲的匈牙利大平原上,以依傍提蘇河的斯基特城為大本營。由於他們需要非常遼闊的草地,為馬匹和牲畜提供足夠的飼料,匈奴人就以結盟或征討的手段,控制了大片的平原,范圍從俄羅斯的烏克蘭山地,橫跨到法蘭西的萊茵河。
匈奴人是優秀的騎手,他們從孩童開始就接受訓練,有些人更認為馬鐙是他們發明的,因為它可以讓騎手平握著槍俯下攻擊,從而增加作戰能力。他們的機動性高,可在一天之內多次更換馬匹,好讓他們不斷前進,使敵人聞風喪膽。他們的另一種利器就是復合彎弓,它比西方所使用的弓更勝一籌,可踩著馬鐙前後左右開弓。他們戰術的特色就是令人震驚並讓敵人喪膽的閃電攻擊。他們是一支輕騎部隊,而其政治組織具有一位強大的首領,他指揮他們去達到目標。

❺ 歷史書上經常提到的匈奴是指哪個民族

匈奴人一直是秦漢兩代的重要北方威脅 並在秦漢交替時迅速崛起的游牧民族
匈奴人在經歷漢朝的連續打擊後 一部分歸順了漢朝 後來與漢人融合
一部分因中原王朝的強大軍事實力和氣候的變化 進行了西遷 後來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帶領下(匈人) 打到了歐洲 橫掃西羅馬 後來就衰落了 據說後代形成了現在的 匈牙利人
可以說 真正的匈奴人已經滅絕了

❻ 匈奴指什麼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

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阿爾泰山脈以東南、大興安嶺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北、華北平原以西北戈壁披發左衽,由古北亞人種和原始印歐人種的混合。中國古籍中講述的匈奴是在漢朝時稱雄中原以北的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歷經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

❼ 中國歷史上匈奴指的是什麼人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匈奴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前215年漢武帝在位年間,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中原建立前秦、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等國家;北匈奴西遷康居。自漢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漢元帝竟寧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韓邪向漢求親,王昭君出塞嫁與匈奴單於後,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雙方依漢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約定以長城為界;在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烏桓人的攻擊北遷前的80年間,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後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國仍有8%的男性(16萬人)帶有匈奴人的Y染色體。不過,近年有考古研究發現,原來認為的匈奴分支成了歐洲的「匈奴帝國」,
起源
按《史記》,匈奴人的先祖是夏朝王國的遺民,向西遷移的過程中融合了月氏、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白種人。《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夏後氏之苗裔,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說:「淳維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還有一說認為,移居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部分學者根據《史記》記載的後半段文字,認為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
「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並為一家,北州以定。」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余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為匈奴。至漢代,「匈奴稍強,蠶食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國,引弓之民,並為一家,」即匈奴統一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從此,匈奴又自稱胡人,或「天之驕子」,「單於遣使遺漢書雲:「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

❽ 匈奴指的是當時哪些民族

漢朝以後分為南北2支匈奴。北匈奴在西遷中,300年後改變了整個歐洲歷史,這個先不說。他們開始遷徙時有50~60萬人留下,自願加入鮮卑族。南匈奴的大單於劉淵在晉末造反。建立了[成漢]。從此掀起了五胡十六國。後來,匈奴的[羯人部]篡[成漢]建立[前趙]後被[氐人]的 前秦所滅。

還有人認為匈奴與先秦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不可混為一談,匈奴應是西方草原的一個游牧民族,戰國末期之前,還未游牧至中國北部。

閱讀全文

與歷史匈奴指的是什麼民民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