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石老師講歷史講的是什麼

石老師講歷史講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12 23:50:17

㈠ 講歷史的老師 請問名字是什麼

講歷史的老師有很多。不知你問的是誰?有一位講歷史的老師非常有名。他的名字叫袁騰飛。。

㈡ 講課最好的歷史老師是誰

我也選文科的
今年高二
我以前很討厭歷史
而且成績也一般
但是現在選了文科
認真版去讀了
覺得歷史其實很好權理解的
而且歷史是文科中最好拿分的
通常聽完老師講課
要馬上做配套的練習
有個好的辦法
就是當你對原文把握不大時
你可以找成績好的同學或是老師
用自己的話把課文復述給他們聽
這樣他們可以給你些意見
加油哦

㈢ 為什麼百家講壇里老師講歷史這么有趣 學校里歷史老師講的好枯燥啊

因為百家講壇的老師都是大學以上的老師,如果你想聽有趣的課,就要努力聽好現在無聊的課。等你上了大學你就可以選擇聽有趣的課,或者。。。不聽無聊的老師講課,明白了否?

㈣ 問一下 誰有這個視頻 完整版是一個歷史老師在講歷史

ACfun上有

㈤ 那個講歷史的節目是什麼,什麼什麼講堂

CCTV,百家講壇
以講歷史,講文學出名

㈥ 歷史演講講什麼

中國古代貨幣的發展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銅鑄幣廣泛通行。
◆戰國商鞅,重糧、重農,「金生而粟死」,希望「金粟兩生」。
◆戰國中期,趙國鑄造圓首圓足布,銳角布

◆戰國時期的布幣大部分是有足布,其中又以方足布流通最廣。
◆前226年,秦統一,行半兩錢,統一了貨幣單位,形狀是方孔圓錢。以後一直到清末年,且對東亞、東南亞國家的貨幣也影響近千年。規定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
◆前113年漢武帝統一鑄造權。以後5銖錢流通到唐初。
◆秦未統一鑄造權和發行權。
◆王莽主政8年,4次幣制改革,其中第3次(公元10年)最荒唐,6名28品。當時遭到普遍不滿,但卻是今日收藏的珍品。
◆東漢30年,鑄鐵錢,是第一種有史書記載的鐵錢。
◆東晉時,四川出現了年號錢
◆ 貞元10年宰相陸贄反對賦稅征錢。事實上,當時尚不具備賦稅征錢的條件。
◆漢武白金幣即銀錫合金。
◆西晉末年,白銀表示物價,南北朝有關於以銀為貨幣的記載。
◆唐代起,銀鋌之大錠一般重50兩。開始在稅收時收納白銀,財政支出也有大量使用。
◆ 五代十國,銅鐵錢兼用,甚至大量開鑄鉛錢
◆宋代白銀成為官府稅收的重要內容之一,每年收入曾達290萬余兩。白銀有10多種名目,表明成色的區別,如百分銀的「金漆花銀」、998的茶色銀。
◆北宋元豐年間,有鑄銅錢監17處,每年鑄幣500多萬貫;鑄鐵錢監9處,每年鑄113萬貫。
◆南宋前期獨立的鑄錢單位有236家,後期有416處。
◆金章宗承安2年(1197年),第一種官方鑄造的銀,即「承安寶貨「。
◆南宋1198年規定1貫以上必須用銀鈔,正式以白銀為法定貨幣。元初紙幣以金銀為兌換准備,主要是銀,始稱銀錠為元寶。
◆明英宗年間(1436)以白銀發放官俸,國家財政也日益轉向以用銀為重點。
◆明中葉後,折色專指折貨幣,一條鞭法的推行,一律以銀折納。白銀貨幣地位加強。
◆1856年起,上海標准銀兩-九八規元
◆明朝規定本朝為制錢,前朝為舊錢。清代由寶泉局、寶源局分別開鑄,標准重量每文1錢2分,1000個錢叫作1串、貫、吊,
◆咸豐3年開始鑄大錢,當百、五百、當千,重量分別為:1兩4錢、1兩6錢、2兩。以及當十、當五十。另開鑄鐵錢、鉛錢。咸豐9年便停止鑄鐵錢。
◆漢武帝時,皮幣,一方尺,彩畫,40萬錢。不流通的有價憑證,有人認為是最早的公債
◆唐朝的飛錢,實際是匯票
◆北宋交子,四川商鋪戶發行交子,性質類似存款憑據,可兌現,亦了直接流通。
◆1023年前後,決定官辦,置交子務,發行官交子。等級和「分界」發行。
准備金,扣率。北宋其他地區亦有發行。逐步貶值。改交子為錢引(即兌換錢幣的憑證),後因不能兌現而貶值。
◆南宋關子。起初屬於民間匯票性質,會子,以後直接流通。後不能兌現,商人不願領用。貶值情況之下,1160年改為官辦。當局以金銀收兌,並減少發行。在官員薪俸中搭發會子,徵收貨幣稅。不同界的會子,後兌前,有比率,視為不同的貨幣。後取消分界發行。
◆最早見有1137年甘肅發行的銀會子,面額1錢和半錢。
◆1264年發行現錢關子,「見錢關子」,1比3。
◆金朝 P48 的交鈔,紙幣政策,強力推行,貶值的原因。
◆元朝,純粹紙幣制,法償能力強,不過民間仍有金屬貨幣流通。整治鈔法,准備金制度,買賣金銀。惡性通貨膨脹。
◆1309年亦有發行「至大銀鈔」。
◆明清,只大明通行寶鈔一種,印章中有暗記防偽。強制推行,甚至重刑。寓人頭稅於鹽價,來回籠紙幣。新舊鈔有不同的購買力。其他回籠手段。
◆1465年以後,政府不再致力於強化紙幣流通,范圍及其有限。
清代僅順治年間發行有鈔貫,後不發行。但民間仍有流通。如錢票、銀票、會票,具有兌換紙幣的性質,與近代的銀行券相銜接。說明商品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需要,紙幣有其客觀必然性。
◆春秋,借貸記載,與爭得民心、甚至取得政權的關系。
◆戰國時期放款取息的普遍性。貴族亦借債。
◆秦漢的信用,沒有質的變化。
◆唐朝高利貸資本的積累規模也更增大,蕃客也放款。
◆清入關前,已有「天命漢錢」、「天命通寶」,以及「天聰漢錢」。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均有「通寶」。
◆清代由戶部的寶泉局、工部的寶源局分別開鑄,標准重量每文1錢2分,1000個錢叫作1串、貫、吊,鴉片戰爭前後每年開鑄200萬串左右,咸豐3年因太平軍起義,開始鑄大錢,當四當五十。甚至當百、五百、當千,以及開鑄鐵錢、鉛錢。咸豐9年便停止鑄鐵錢。小平錢「通寶」,重寶、元寶都是大錢,如咸豐元寶,當百
◆地方官府設局開鑄,通常一省有兩個以上的「局」即造幣廠,直隸有五個局,西藏、新疆、台灣都有。通常是「寶」加上省的簡稱,加局;寶直局、寶奉局、吉、晉、桂、黔、蘇、迪、台、藏、川等。
◆ 1900 年起廣東開鑄銅元。制錢消亡的原因:計算方法各地不一、偽錢充斥,種類繁雜、價格紛亂、攜帶不便。

鄭和下西洋的原因是什麼?

鄭和是我國明朝初期偉大的航海家,他從明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年至1433年)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克服了重重困難,七下西洋(現在南洋一帶),遍訪亞洲、非洲30餘國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部和紅海沿岸,比歐洲航海家遠洋航行早半個世紀。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外文化、經濟的交流,在中國航海史上是一個壯舉,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一個創舉。

鄭和原來只不過是宮廷里的一個太監,他歷盡艱險,屢下西洋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歷來各家各執其詞、莫衷一是。

流傳早而廣的說法是:鄭和下西洋為了尋找建文帝的蹤跡。建文帝,名朱允炆,又稱惠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孫。建文帝登位伊始,曾決心削藩,1399年6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大興「靖難」之師,公開反叛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軍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時,「宮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終」。有的說「建文帝為僧遁去」。《明史·鄭和傳》則直截了當地說:「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後來,不少人附和其說,許立群在《中國史話·三寶太監下西洋》一節中寫道:「永樂皇帝派鄭和航海的目的是尋找建文帝,因為永樂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後,建文帝失蹤了,永樂怕他逃到國外,將來回來復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範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吳晗的《明初對外政策與鄭和下西洋》等也認為,鄭和下西洋除了經濟方面因素以外,還帶著皇上的秘密使命,這秘密使命就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有些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尋找建文帝之說難免牽強。建文帝其人忠厚贏弱,被朱棣從帝位上趕下台,即使逃到國外還會有什麼能耐?這些情況朱棣也應當明白,因此他不會幾次三番派人去探尋朱允炆的下落。再說建文帝是否逃出南京城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不少跡象表明,建文帝在南京城陷落前已死於大火。建文帝既死,尋找建文帝之說更無法成立。

另外還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耀兵異域」,「教化異族」,使海外諸國「賓服中國」,同時還擔負著溝通中國同海外經濟貿易的任務。

近年來,探索鄭和下西洋原因的角度有所改變,有些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的使命隨時間的推移而有所不同。鄭和第一次出使是為了安撫臨近小國,減輕異族異國對中國的侵擾,以後幾次主要是為了通商,以及向未知的世界前進,開闊新的航道等。

也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政治目的。朱晨光在《鄭和下西洋目的辨析》(載《鄭和下西洋論文集》一)一文中持這種觀點。他首先否定「耀兵異域說」,他說鄭和在海外兩次動用武力制服異域王都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的自衛反擊。鄭和所奉行的外交方針是以「懷柔」為主的,以友好和平為前提的。說鄭和下西洋是經濟因素是一葉障目之見,考察明代有關文獻,未見過鄭和屯兵異域,進行經濟上的巧取豪奪。鄭和出使帶回不少外國商人到中國經商,永樂皇帝下令不要征稅,他說:「今夷人慕義遠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

朱晨光認為,鄭和出使西洋是為了打開封閉、僵化的外交大門。明王朝剛建立,臨近的小國常來朝貢,當時的朝貢實質上是交換物產,番國入貢,明王朝恩賜,賜常大於貢。明初經濟拮據,明太祖下令限制進貢,由一歲一貢改為三歲一貢,有些國家如日本等限為十年一貢,於是明朝與海外關系幾乎斷絕,經濟貿易幾乎停頓。於是,走私活動非常猖厥,武裝走私成風,同時明王朝的聲勢日下。永樂皇帝上台後決定改變這種政治局面,他每次派鄭和下西洋都是以頒「正朔」,恢復和發展明朝政府與海外國家的外交關系為首要任務的。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就將長期盤踞在三佛齊剽掠的海盜陳祖義一夥捕捉歸案,為溝通海道掃清了道路,提高了永樂政府的聲譽。

由於明成祖外交方針的成功,結果「太宗皇帝德澤洋溢於天下,施至蠻夷,舟車所至,人力所通,莫不尊視,執圭捧帛而來朝,梯山航海而進貢」,但是,這項外交政策給明朝初期社會經濟所造成的耗費「也不貲」,故明成祖一死,鄭和下西洋一事就遭到激烈反對。

學者們熱衷於鄭和下西洋使命的研究,令人遺憾的是,在1983年第一次鄭和研究討論會和1985年鄭和下西洋580周年的討論會上,仍然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古代四大醜女

中國歷史上有西施、貂禪、楊貴妃、王昭君四大美女。這四大美女常常成為歷代文人騷客或褒或貶的吟詠對象。中國歷史上也有四大貌丑而德美、容陋而才佳的醜女,她們在歷代文人筆下也時而出現。

古代最出名的醜女,當首推嫫母。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雲:「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丑。」但她為人賢德。為此,黃帝娶她為妻。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傳說,黃帝敗炎帝,皆因嫫母內助有功。毋可謂四大醜女之首,相傳她形同夜叉、醜陋無比。而嫫毋的德行則是當時女人們的楷模。詩人屈原曾給予嫫毋極高的評價:「妒佳冶之芬芳,嫫毋姣而自好。」嫫毋的智慧也非比尋常,她這些優良的內在素質讓黃帝極為贊賞,並娶她為妻。嫫毋也不負黃帝厚望,除對其他女人實施德化,又協助黃帝擊敗了炎帝,殺死了蚩尤

人們常用「貌似無鹽」來形容醜女,這「無鹽」指的是戰國時代齊國無鹽縣的醜女鍾離春。書上說她「四十未嫁」、「極丑無雙」。但她關心國家大事,曾自己去揭見齊宣王,當面指責他的奢淫腐敗。宣王十分感動,立她為後。元人還將她的事跡編成雜劇,贊揚她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舉案齊眉」這個成語講的是東漢賢士梁鴻的妻子孟光的故事。相傳孟光隨梁鴻至吳地為人傭工。梁鴻歸家,孟光每為具食,舉案齊眉,以表示對丈夫的敬重。但這位賢婦的模樣卻「粗陋無比」、「肥丑而黑」,能「力舉石臼」。據說梁鴻未婚前,就名氣很大,許多人家都要把女兒家給他,他都不答應。孟光未嫁時,有人給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說是「必嫁梁鴻」。後隨梁鴻隱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織,吟詩彈琴,夫婦唱和,過著清貧而諧的生活。

東晉的許允娶阮德尉的女兒為妻,花燭之夜,發現阮家女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從此不肯再進。後來,許允的朋友桓范來看他,對許允說:「阮家既然嫁醜女於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

許允聽了桓范的話,於是跨進了新房。但他一見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婦一把拽住他。許允邊掙扎邊同新婦說:「婦有『四德』,你又符合幾條?」新婦說:「我所缺的僅僅是『美貌』。而讀書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幾條呢?」許允說:「我百行俱備。」新婦又說:「百行德為首,您好色不好德,怎能說俱備呢?」許允啞口無言。從此夫妻相敬相愛,感情和諧。

中國古代有號稱四大醜女者,皆有福之貴人也.他們人生的結果也都極好,稱得上是天下女子都嚮往的幸福歸宿。

㈦ 幫我推薦下百家講壇中哪位老師講的朝代歷史比較好

朝代歷史
我推薦你聽這兩天王立群的《秦始皇》或
《馬未都說收藏》因為從中他在講收藏時也會說瓷器的來歷包括當時的歷史

其實百家講壇請到的專家都很好
都可以讓我們知道很多
多聽聽對我們沒壞處

㈧ 哪位大神有石國鵬老師2016年歷史課的講義啊,是講義

我買過,一開始總聽袁騰飛老師的課,後來買過一次,覺得石老師講課一點也不比袁Sir差~哈哈

㈨ 百家講壇有什麼人講的歷史是比較靠譜的

一個以文化人、歷史專家、教師為主的《百家講壇》在娛樂當道的年月里成為熱門節目,到現在,在《百家講壇》推出過講座的人已超過了20位,這些人在上「講壇」前,影響力只限於小圈子裡,但在央視走了一遭,他們名氣爆增,成為公眾眼中的明星。他們能走紅,除了央視這個造星平台外,他們所具有的獨特氣質才是成為觀眾

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孫丹林

孫丹林是渤海大學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文史不分家,研究歷史也成為孫丹林教授的愛好。孫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講壇》之所以得到眾多觀眾的青睞的原因:《百家講壇》充當了橋梁,真切地拉近了專家學者和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專家學者的靈活講述,加上電視手段的運用,讓《百家講壇》這個安靜的節目成了觀眾收視的一匹黑馬;另外,《百家講壇》使一些原來只在書齋里傳播的文化和觀點,與普通百姓見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和信息。

孫丹林在《百家講壇》講過陸游、講過唐伯虎,會時不時蹦出一些「帥呆」、「酷斃」等新潮詞彙。當他講到陸游釵頭鳳的經過時,連一些觀眾都被他講哭了。

最灑脫——孔慶東

孔慶東,北大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語言駕馭出色,文章不僅生動有趣且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等。他那種差不多是與生俱來的幽默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慶東說起金庸小說基本可以不看講稿,憑他不凡的經歷和獨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戲言孔慶東是「北大的馬克.吐溫」。

最具人氣——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近年撰寫出版了《帝國的惆悵》以及「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品人錄》等。

易中天,這個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種平民化的方式在電視上講起了歷史故事,讓他迅速成了「超級教授」,並已有了龐大的「易粉」群。

最爭議——劉心武

劉心武,四川成都人,當代作家。先後擔任北京第13中學教師、北京出版社編輯。近作長篇小說《鍾鼓樓》標志著創作的新高度。劉心武擅長青年題材,把塑造人物同對生活思考的抒情議論結合,是他小說的藝術特色。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一出,「紅學家」一片嘩然,認為他創出的「秦學」屬於歪門別道,但在爭議聲中,劉心武主講節目的收視率卻節節高升。

最另類——紀連海

紀連海是北師大二附中的高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算是一位「教書先生」。在央視節目《百家講壇》上說清史。

紀連海的另類首先是身份,他不是專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歷史老師,而他的講座風格也另類,看他的節目,跺腳、拍桌子、雙手顫抖是常見的事情。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研究。已出版專著、教材12部,發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萬字。是國內知名禮儀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政府多部門顧問。

金正昆是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所有聽過金正昆講座的人都會用幽默來形容他的說話風格,無論是在教室還是在演播室,笑聲總是充滿他發言的全過程。

最關鍵——閻崇年

閻崇年,1934年4月生,山東省蓬萊市人。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研究滿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在《百家講壇》播講過《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興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講壇》從北京市社科院找來了閻崇年講清史,此前這個「講壇」的收視一直不溫不火,但閻崇年來了後立馬扭轉局面,節目開始漸漸走上正軌。

最懸疑——毛佩琦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長;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常務理事;北京鄭和下西洋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吳晗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會生活史研究,發表論文60餘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論》、《永樂皇帝大傳》、《鄭成功評傳》、《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國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國明代軍事史》(合著);主編有:《歲月河山—圖說中國歷史》、《歲月風情—中國社會生活史》、《十大後妃》、《百卷本中國通史??明史10卷》、《中國社會通史?明代卷》、《中國狀元大典》、《四庫全書大辭典?史部》等。最新出版著作:《毛佩琦細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 。

毛佩琦《百家講壇》主講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視率排名位於去年《百家講壇》所有講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懸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間「明史熱」。

最嚴謹——馬瑞芳

馬瑞芳,著名學者、作家,1942年生於山東青州,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現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科學術帶頭人。2005年初,山東大學的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講壇》開講《說聊齋》,她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活潑的敘事方式贏得社會各界觀眾的廣泛歡迎。

馬瑞芳講聊齋吸引觀眾注意,靠的是她嚴謹的治學態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齡的生平,並沿蒲松齡青年時的「南遊」路線考察,有關《聊齋》的趣事就是這么被發掘出來的。

最學術——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東新泰人。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當時稱「河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山水游記研究和《文選》研究兩個方面。王立群走入《百家講壇》,以他的「漢代風雲人物」系列《項羽》、《呂後》,贏得滿堂喝彩。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講過漢代人物,而作為河南大學教授的王立群所講內容更有史學家風范。他在節目中顯得內斂,所講內容考據嚴謹,每堂課結束後都令人感覺回味無窮。

㈩ 為什麼有些老師講歷史很容易聽懂,有的老師講課卻聽不懂

網友一:

當然,教師水品是有差異的,個人魅力也是有高低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身份不一樣。看看那些百家講壇的大學教師,有的根本不教歷史,比如易中天,他在電視上講的全憑興趣,可以天馬行空不受拘束。其他更多即使教歷史,也有很大自由度。大學老師教歷史課,考卷自己出,考完自己批,隨意性更大一些。而且有時候最後兩節課給學生透個題,大家皆大歡喜,其他的課上就會找學生喜歡的話題來講,抓學生的興趣,像說相聲一樣特別好玩。當然也有另外一部分歷史老師在大學不受重視也沒啥動力給學生好好上課,這些人么也就混日子了。

再看中學教師,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初中或是高中文理分班前的歷史老師,很明白自己的地位,他們的課經常被主課老師搶走,不搶走的時候也明白下面學生沒人聽,做作業、聊天、睡覺的都有。這時候他們還能有興趣好好上課嗎?照著課本讀一遍完事。

網友二:

那文理分班以後的歷史老師呢?地位是提高了,都聽課了。但他們只能講書上的。一節課就那麼幾十分鍾,要用最快的速度告訴學生哪裡要背哪裡是重點,還要分析考卷,反復強調答題技巧。很多歷史老師肚子里有貨,能講很多,但是不敢講。因為那些不考,講了學生記下了這些在考卷里寫了不得分,更不要說有些歷史研究成果跟課本學的完全不一樣,還有那些野史、花邊新聞,講這些就沒空講正題了,讓老師怎麼講?

我本人高中就是學歷史的,我也算比較幸運,初中高中的歷史老師都是很有人格魅力的,聲音好聽、抑揚頓挫,也能在考綱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抓住學生興趣,但不是每個老師都有能力或願意這么做的。所以,真正對歷史感興趣,還是自己看書吧。

網友三:

這個其實與老師自身的學識、講課的技巧以及對工作的認真程度有關的。

首先,歷史這門科目,如果對於不喜歡文字的人而言,肯定是極為枯燥的。我在大學的同班同學里,有很多高中學習理科的,他們對於歷史書上一段分析很透徹的文字,都找不到關鍵點。對於這種天生對文字不敏感的人,如果再碰上個不負責的歷史老師,學起來困難的要命!

很多老師知道的知識只限於書本,除了書本其他的一概不知。我初中的時候,在一本課外書上遇到一個英文單詞,跑去問英語老師,英語老師不知道,結果是坐在英語老師旁邊的數學老師,饒有興趣的看了一下,然後說出來那個單詞的意思。當時我還小,沒注意英語老師的臉色,但是想起來肯定不好看。

有的老師講題的思路很好,切入點也符合學生的思路。我高中的時候,地理老師上課從不拿課本,但是能把課本的知識一字不漏的講給我們聽,完了還跟我們說各種地理趣聞。而高中的歷史老師就不一樣了,講課完全就是照著課本在讀,完全沒有自己的語言,這種課還不如自己去自習。

網友四:

大學之前的歷史老師講的都是通史,都是順著課程大綱來講課,哪有那麼多時間來給學生延伸講歷史的具體情況。自然就比較枯燥了。就像上過百家講壇的袁騰飛,在菁華學校補課講歷史,能講很多課本外的,吸引學生,也是因為那是補課,學生已經在學校學過一遍了,他就是幫學生對高中的歷史知識點加深理解和串聯。

百家講壇上的,王立群讀史記,易中天品三國,袁騰飛的兩宋風雲,紀連海講清朝,還有講其他歷史的老師,這些都是針對歷史的某一段或者某些人進行詳細的解說,基本上都是二三十期甚至更多,每期都有半個多小時。按照他們這種方式,高中的歷史課,中國古代近代史,世界古代近代史,四本書,學生得上一輩子。況且百家講壇本來是個大眾傳播節目,自然要講的更有趣一些,才能吸引非歷史專業的觀眾興趣,否則沒有收視率,百家講壇也活不下去啊!

大學前的歷史課,就是普及一下歷史知識和歷史概念,真要對歷史感興趣可以自己去研究看書,或者大學以後選歷史專業,或者去聽大學老師的講課,大學裡面,歷史老師也是專項研究的,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講課也是針對自己的研究對學生詳細解釋,自然就比高中里的通史要詳細,有趣,更有深度。

網友五:

在中學因為有考學的壓力,所以每節課的內容都是非常充實的,老師不可能有很多時間幫助你逐漸進入狀態,這一點跟電視節目有很大的區別,電視節目一集的時長和一節課差不多,但是包含的知識點卻相對要少很多。

並且在電視節目當中,還可以有各種段子滿天飛的現象,在真實的教學當中這種情況非常少見,而且老師們不疾不徐,喜歡用一種比較輕松的語調來講述,這一點跟中學歷史老師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內容方面,老師們可能會選擇一些比較有趣的例子來講,這就很容易吸引大家的興趣,但中學歷史老師可不能由著興趣來,他們必須把每一個需要考到的知識點,講得非常的清楚,但是要考的知識點並不一定那麼有趣,所以很多人就失去了興趣。

網友六:

道理很簡單。老師上課有嚴格的教學大綱規范,有教學進度,還要照顧平行班級的進度,更重要的是還要跟著高考指揮棒轉。考什麼,教什麼,教材上有什麼,教什麼。而且,中學老師還要應付隨堂聽課,教案檢查,進度還要一致。這就是中學老師(不光是歷史)的紅線,關乎獎金多少,職稱平定,誰敢越雷池一步。

大學就不一樣了,而百家講壇就是簡直就是顛覆了"教學"的概念(教學活動要互動),更多的是學術的論爭,和教學的側重點完全迥異(比如講"光緒之死"就有三種以上的可能,中學老師能這樣講嗎)。壇上的壇主滔滔不絕,信馬由韁,海闊天空,峰迴路轉,反正電視台播出,有多少人看,多少人點贊,多少人吐槽,收視率高低,一切與他無關,拿錢走人就是。

閱讀全文

與石老師講歷史講的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