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宜賓的歷史有多少年

宜賓的歷史有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1-03-12 17:19:54

⑴ 宜賓歷史

宜賓,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而在遠古,這里已有人類生息繁衍。早在新、舊石器時期,原始人就在現在的市中區、南岸區、舊州區生活。這里依山傍水,地開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於原始人漁獵採集,耕作生息。從發掘出的資料看,計有打制石器七件,其中石斧三件,石鋤一件,敲砸器一件,石鏟一件,刮削器一件;磨製石器的生產工具八件,其中石斧七件,石石*一件。

從以上生產工具中可以看出,斧、鋤、敲砸器、鏟、刮削器都是用於砍伐、農耕、採集、狩獵。說明在這里生活的先民是從事以農耕為主,以採集漁獵為輔的生產勞動。

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屬楚的勢力范圍。「楚威王時(常王*《華陽國志》作「頃襄王時」),使將軍庄踏將兵循江(即烏江上游)上,略巴、黔中以西」。可能通過這里,到達滇、巴,以兵威定屬楚(後為滇王)。那時這地方,為我國西南一支古老少數民族「僰」人的聚居地。

到了秦漢時,這里「漢民多」,反客為主,「漸斥徙之(僰人),」(《秦記》)。昭王時,蜀太守李冰在南安(今樂山)「鑿平溷崖,通正水道」之後,沿江東下,在距宜賓二十里的赤岩山蜀王兵欄處積薪燒岩,鑿開了堅硬岩石,使大灘開通,水流平暢,航運無阻.直達「僰道」(今宜賓市)。

秦惠文王時,滅蜀治郡,這里稱「僰道」。道,是屬於縣一級地方政權,歸郡監督。《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得明白: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後、皇後、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縣、道、國、邑,為同一級地方政權機構。宜賓那時稱為「道」,就是因為「有蠻夷」。宜賓那時也是漢夷雜居之地了,但少數民族主要是僰人,故在「道」之上再冠一「僰」字,以示區別(以別於雅安地區的「嚴道」,松潘地區的「湔氐道」及漢族地區的「甸氐道」,、。剛氐道」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常*略通「五尺道」(《史記·西南夷列傳》)。此道起於宜賓,經高縣、筠連,入雲南昭通,南至曲靖。所以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說;「五尺道在郎州」(今雲南曲靖)。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悔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史記·秦始皇本紀》)。而北向戶指「曰南郡」,即今越南中部一帶.秦王朝的中央官吏、使節往來,軍隊換防,都必須經}過宜賓,然後到雲南,到緬、越。這條「五尺道」,實際是我國大西南最早的國際通道。「五尺道」開通只十餘年,秦即滅亡。

漢承秦制,宜賓仍稱「僰道」。但秦時「五尺道」所通的。諸此國頗置吏焉」的事.就力不暇給地被廢棄了。《史記·西南夷列傳》所載,「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微。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禧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索隱》:「張揖曰上微,塞也。以木柵水為蠻夷界。」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 35年)開置犍為郡,其所轄大體包括今四川內江、樂山、宜賓三地區,貴州的畢節、遵義兩地_區及雲南昭通地區各一部。其中雲、貴境內之地為漢武帝莉旰,宜賓地區瀘州以東之地為巴郡割來,其餘皆系蜀郡分出。(見《華陽國志-巴志)39頁)。可見宜賓在當時的政治地位是如何重要了。高後六年(前182年)築僰道城;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感相如『通夜郎道,從夜郎浮船以取南越』之言」,使僰道縣令南通僰道,費時無成,唐蒙(前為番陽令,此時拜郎中將)南入斬之。乃鑿石開閣,以通南中,迄於建寧(指益州郡地的治所曲靖)二千餘里,山道廣丈余,深三四丈。其鏨鑿之跡猶存。」(《水經注·江水》)。這就是在「五尺道」基礎上增修的「南夷道」,比「五尺道」規模宏偉,成就大。終於使夜郎王賓服聽命.而置犍為郡,改僰道為縣。

北方匈奴勃起,對漢王朝威脅很大,漢武帝乃「專力事匈奴,乃罷西夷,獨置南夷,夜郎兩縣一都尉,稍令犍為自蕉就。」《正義》解釋說:「令犍為令自葆守,而漸修成其郡縣也」。又補充說:「元光六年(前129年)南夷始置郵亭。」《華陽國志·南中志》;「南奉縣(今雲南鎮雄)自僰道、南廣有八亭道通平夷(今貴州畢節)。」由此可見,宜賓歷為川、滇、黔交通的孔道,扼西南咽喉之地。

漢昭帝元年(前86年),宜賓仍為犍為郡治所,郡轄十二縣,即僰道(宜賓)、江陽(瀘州)、武陽(三台)、南安(樂山)、資中(資陽)、符(合江、轄敘永、古藺地)、牛輯(簡陽)、南廣(高縣)、漢陽(今貴州威寧)、『存6耶(真溪、蕨溪一帶)、朱提(昭通)、堂琅(會澤),轄地是比較廣的。

王莽曾改贊道為西順,郡人不服,又改僰治。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鐵奉使討獠,立戎州,即以鐵為本州刺史,治所仍為現在宜賓市。

唐貞觀六年(632年)於此置都督府。督戎、郎、昆、曲、協、黎、曾、鉤、霧、尹、匡、裒、宗、靡、姚、微十七州。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羈縻州64。天寶元年(742年)為南溪郡治所。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由於戎州的副長官蘇時的建議,改戎州為敘州。(《方輿勝覽》雲:「紹聖四年(1097年),戎{卒蘇時日,今天下一統而州名為戎,是夷其名也。因請改今名。」)

元時,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為敘州路。

明洪武六年,改為敘州府,直到清代。

民國以後,稱宜賓,並為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

⑵ 關於宜賓地區的歷史沿革

周朝時期 屬蜀國轄地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仍保留敘州府,民國2年止,今市屬區縣屬四川省下川南道。 先秦時期 僰國屬地 秦時期 屬蜀郡,置僰道 民國18年後廢道,各縣直屬四川省。 西漢時期 屬犍為郡,置僰 東漢時期 屬蜀郡,置僰 民國24年6月,設置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魏晉時期 置僰道縣 1949年12月11日 宜賓解放 南北朝時期 梁武帝設戎州,北周時,宜賓城戎州仍置,另新設外江縣。 1950年 11月設置川南行署區宜賓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同年11月改稱宜賓區專員公署。 隋時期 外江縣復名僰道縣 1952年 9月,設置四川省宜賓區專員公署。 唐時期 屬劍門道,置戎府,稱戎州。 1954年 改稱宜賓專員公署。 北宋時期 置戎州,蜀梓州路,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稱敘州,僰道縣方改為宜賓縣。 1960年 7月,瀘州專區並入宜賓專區,四川省宜賓專員公署轄有2市16縣。 南宋時期 置敘州府 1978年 4月,宜賓專員公署改稱為宜賓地區行政公署; 元時期 屬敘南宣慰司,置敘州路。 1996年 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宜賓地區,改設四川省轄宜賓市,1997年2月,宜賓市人民政府成立。 明時期 屬四川行中書省,置敘州府。 清時期 屬四川行省,置敘州府。 2011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 川府函[2011]55號) 同意,撤銷南溪縣,設立宜賓市南溪區,原南溪縣行政區域為宜賓市南溪區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南溪鎮。

⑶ 宜賓的歷史有哪些

周朝時期 屬蜀國轄地
先秦時期 僰國屬地
秦時期 屬蜀郡,置僰道
西漢時期 屬犍為郡,置僰
東漢時期 屬蜀郡,置僰
魏晉時期 置僰道縣
南北朝時期 梁武帝設戎州,北周時,宜賓城戎州仍置,另新設外江縣。
隋時期 外江縣復名僰道縣
唐時期 屬劍門道,置戎府,稱戎州。
北宋時期 置戎州,蜀梓州路,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稱敘州,僰道縣方改為宜賓縣。
南宋時期 置敘州府
元時期 屬敘南宣慰司,置敘州路。
明時期 屬四川行中書省,置敘州府。
清時期 屬四川行省,置敘州府。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仍保留敘州府,民國2年止,今市屬區縣屬四川省下川南道。
民國18年後廢道,各縣直屬四川省。
民國24年6月,設置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11日 宜賓解放
1950年 11月設置川南行署區宜賓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同年11月改稱宜賓區專員公署。
1952年 9月,設置四川省宜賓區專員公署。
1954年 改稱宜賓專員公署。
1960年 7月,瀘州專區並入宜賓專區,四川省宜賓專員公署轄有2市16縣。
1978年 4月,宜賓專員公署改稱為宜賓地區行政公署;
1996年 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宜賓地區,改設四川省轄宜賓市,1997年2月,宜賓市人民政府成立。

⑷ 宜賓的來歷

我不是四川本地的人所以我也不太了解,這些是從網上找到的`!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宜賓歷史悠久,在距今4萬年時,宜賓市境內已有人類生存。五六千年前,原始農耕已有發展,出現了氏族部落。先秦時,主體居民為僰人。有說戰國時秦滅蜀(前316年)後,已屬蜀郡;史籍則載系戰國後期(前250年左右)李冰通僰後方納入蜀郡范疇。宜賓始置之縣級政權僰道有說建於秦、有說建於西漢。僰道設縣後,今市境大部已納入其范圍。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僰道縣屬犍為郡,至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為郡移治僰道,今宜賓城已成為郡、縣同治之所。歷西漢、東漢,今市境大部均在犍為郡僰道縣境內。西晉永嘉五年(302年)後,犍為郡、僰道縣短期荒廢,僚人大批入蜀,占據今市境各地。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鐵討定占據此地的「夷僚」,於今宜賓城設戎州。北周時,宜賓城戎州仍置,另新設外江縣。至隋,外江縣復名僰道縣,直到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稱敘州,僰道縣方改為宜賓縣。由隋至清,今市境除江安縣、屏山縣曾分屬瀘州及越嶲郡、馬湖路、馬湖府外,大部屬犍為郡、戎州、南溪郡、敘州、敘州路、敘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仍保留敘州府,民國2年起,今市屬區縣屬四川省下川南道。民國18年後廢道,各縣直屬四川省。民國24年6月,推行行政督察區制,四川省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賓,轄有除屏山縣(時屬第五行政督察區)外的今市屬各區縣地。1949年12月11日宜賓解放。1950年1月設川南行署區宜賓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同年11月改稱宜賓區專員公署。1952年9月,為四川省宜賓區專員公署。1954年稱宜賓專員公署。

⑸ 四川宜賓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宜賓市位於四川盆地南部,東靠萬里長江,西接大小涼山,南近滇、黔,北連川中腹地,素為川南形勝。因金沙江、岷江在宜賓交匯始稱長江,故宜賓市又稱「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市是長江上游開發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絲綢之路的起點,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譽。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宜賓還形成了具有本地區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獨特的川南民俗風情等,產生了誘人的魅力和影響。

宜賓位於川滇黔結合部,是著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舉世聞名的名酒五糧液即產於這里。古稱 僰道,為刺人聚居之地,戰國後期屬秦蜀郡,自西漢建縣已有2180多年的建城史,北宋政和四年(1114),僰道縣始改名宜賓縣。 1951 年設市。全市轄1區9縣,現有人口515萬,區域面積13283平方公里;市區人口 75.2 萬,面積 1123 平方公里。 區號0831,郵政編碼644000,車牌編號:川Q

⑹ 誰有關於今四川宜賓市的歷史資料

周朝時期 屬蜀國轄地
先秦時期 僰國屬地
秦時期 屬蜀郡,置僰道
西漢時期 屬犍為郡,置僰
東漢時期 屬蜀郡,置僰
魏晉時期 置僰道縣
南北朝時期 梁武帝設戎州,北周時,宜賓城戎州仍置,另新設外江縣。
隋時期 外江縣復名僰道縣
唐時期 屬劍門道,置戎府,稱戎州。
北宋時期 置戎州,蜀梓州路,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稱敘州,僰道縣方改為宜賓縣。
南宋時期 置敘州府
元時期 屬敘南宣慰司,置敘州路。
明時期 屬四川行中書省,置敘州府。
清時期 屬四川行省,置敘州府。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仍保留敘州府,民國2年止,今市屬區縣屬四川省下川南道。
民國18年後廢道,各縣直屬四川省。

民國24年6月,設置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11日 宜賓解放

1950年 11月設置川南行署區宜賓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同年11月改稱宜賓區專員公署。
1952年 9月,設置四川省宜賓區專員公署。

1954年 改稱宜賓專員公署。

1960年 7月,瀘州專區並入宜賓專區,四川省宜賓專員公署轄有2市16縣。

1978年 4月,宜賓專員公署改稱為宜賓地區行政公署;

1996年 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宜賓地區,改設四川省轄宜賓市,1997年2月,宜賓市人民政府成立。

⑺ 宜賓市有多少年歷史

2000多年的歷史。復
秦時在宜賓市境設置制了第一個縣級行政機構僰道縣。治所僰道城,即今天的宜賓城區。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為郡,郡治初設鄨(貴州遵義市西)。漢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犍為郡治移僰道城,屬西漢益州刺史部。王莽於公元9年建立「新」朝,犍為郡改稱西順郡,僰道改稱僰治,其郡治、領縣未變,至更始元年(公元23年)而止。

⑻ 宜賓是什麼樣的城市,它的歷史有多少年,除了名酒外,還有什麼特產能讓大家感興趣。

宜賓特產:
宜賓夏橙
宜賓是中國夏橙主要產地。江安伏令夏橙皮薄汁多,酸甜適度,暢銷世界許多地區。所產紅桔味甜性溫,還有血橙、臍橙、錦橙等優良品種。桐梓鎮的藤梨,趕場山李子都是一大絕。
宜賓荔枝
史載宜賓古代盛產荔枝,棘人以荔枝為業。離宜賓縣城約15公里有打魚村打魚社,有大小五棵荔枝樹。其中荔枝溝有姐妹樹,經西南農學院專家早期鑒定為唐代以前種植,世代傳為貢荔。現逾千年仍枝繁葉茂,大的干周5.6米,高16米。
屏山椪柑
宜賓屏山縣所在金沙江沿岸獨特的氣候特徵,這里獨具特色的豐富熱資源和亞非帶氣候屬性,釀成了屏山椪柑的優良品質,椪柑果面橙黃、光滑、皮薄、籽少、質脆、甚甜、清香、汁多。

特色佳餚
宜賓燃面
宜賓燃面早在清光緒年間,便開始有人經營。為中華名優特色小吃,馳名中外。
宜賓人最喜愛吃面,常見的有,燉雞面,咸鮮面,肥腸面,牛肉麵,京醬面,口蘑面,三鮮面,辣雞面,鱔魚面,龍鳳面。其中燃面是宜賓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敘府燃面,早在清光緒年間,便開始有人經營。
2010年7月25日,被正式確定為翠屏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竹海名菜
以竹筍、竹蓀蛋、竹蓀菜、竹菌、竹海臘肉、竹筒豆花、竹筒竹、竹蓀酒、竹泡菜等「竹」菜匯成的「全竹宴」。可謂滿桌皆是竹,無竹不成席,令人大開眼界、垂涎欲滴。
李庄白肉
李庄白肉選料精、火候准、佐料香。成菜白肉把瘦均勻,晶瑩剔透,每片長20厘米,寬10厘米,厚1至2毫米。

⑼ 宜賓歷史和由來

宜賓,別稱:「僰道」 、「戎州」、「敘州城」,位於中國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匯合,長江至此始稱「長江」,故宜賓也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城」,長江宜賓—宜昌段亦稱川江。宜賓是著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舉世聞名的名酒五糧液,即產於這里,發達的釀酒工業使宜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酒都」。宜賓市是長江上游開發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絲綢之路的起點,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譽。 中文名稱: 宜賓 外文名稱: Yibin 別名: 酒都,敘府,戎州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下轄地區: 翠屏區、宜賓縣等1區9縣 政府駐地: 翠屏區蜀南大道8號 電話區號: 0831 郵政區碼: 644000 地理位置: 四川省南部 面積: 13283平方公里 人口: 526.98萬人(2008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著名景點: 蜀南竹海,石海洞鄉等 機場: 宜賓菜壩機場 火車站: 宜賓站 車牌代碼: 川Q 市花: 黃桷蘭 市樹: 油樟 行政代碼: 511500

滿意請採納

⑽ 宜賓共有多少年的歷史

宜賓,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而在遠古,這里已有人類生息繁衍。早在新、舊石器時期,原始人就在現在的市中區、南岸區、舊州區生活。這里依山傍水,地開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於原始人漁獵採集,耕作生息。從發掘出的資料看,計有打制石器七件,其中石斧三件,石鋤一件,敲砸器一件,石鏟一件,刮削器一件;磨製石器的生產工具八件,其中石斧七件,石石*一件。

從以上生產工具中可以看出,斧、鋤、敲砸器、鏟、刮削器都是用於砍伐、農耕、採集、狩獵。說明在這里生活的先民是從事以農耕為主,以採集漁獵為輔的生產勞動。

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屬楚的勢力范圍。「楚威王時(常王*《華陽國志》作「頃襄王時」),使將軍庄踏將兵循江(即烏江上游)上,略巴、黔中以西」。可能通過這里,到達滇、巴,以兵威定屬楚(後為滇王)。那時這地方,為我國西南一支古老少數民族「僰」人的聚居地。

到了秦漢時,這里「漢民多」,反客為主,「漸斥徙之(僰人),」(《秦記》)。昭王時,蜀太守李冰在南安(今樂山)「鑿平溷崖,通正水道」之後,沿江東下,在距宜賓二十里的赤岩山蜀王兵欄處積薪燒岩,鑿開了堅硬岩石,使大灘開通,水流平暢,航運無阻.直達「僰道」(今宜賓市)。

秦惠文王時,滅蜀治郡,這里稱「僰道」。道,是屬於縣一級地方政權,歸郡監督。《漢書·百官公卿表》說得明白: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後、皇後、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縣、道、國、邑,為同一級地方政權機構。宜賓那時稱為「道」,就是因為「有蠻夷」。宜賓那時也是漢夷雜居之地了,但少數民族主要是僰人,故在「道」之上再冠一「僰」字,以示區別(以別於雅安地區的「嚴道」,松潘地區的「湔氐道」及漢族地區的「甸氐道」,、。剛氐道」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常*略通「五尺道」(《史記·西南夷列傳》)。此道起於宜賓,經高縣、筠連,入雲南昭通,南至曲靖。所以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說;「五尺道在郎州」(今雲南曲靖)。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悔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史記·秦始皇本紀》)。而北向戶指「曰南郡」,即今越南中部一帶.秦王朝的中央官吏、使節往來,軍隊換防,都必須經}過宜賓,然後到雲南,到緬、越。這條「五尺道」,實際是我國大西南最早的國際通道。「五尺道」開通只十餘年,秦即滅亡。

漢承秦制,宜賓仍稱「僰道」。但秦時「五尺道」所通的。諸此國頗置吏焉」的事.就力不暇給地被廢棄了。《史記·西南夷列傳》所載,「及漢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微。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禧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索隱》:「張揖曰上微,塞也。以木柵水為蠻夷界。」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 35年)開置犍為郡,其所轄大體包括今四川內江、樂山、宜賓三地區,貴州的畢節、遵義兩地_區及雲南昭通地區各一部。其中雲、貴境內之地為漢武帝莉旰,宜賓地區瀘州以東之地為巴郡割來,其餘皆系蜀郡分出。(見《華陽國志-巴志)39頁)。可見宜賓在當時的政治地位是如何重要了。高後六年(前182年)築僰道城;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感相如『通夜郎道,從夜郎浮船以取南越』之言」,使僰道縣令南通僰道,費時無成,唐蒙(前為番陽令,此時拜郎中將)南入斬之。乃鑿石開閣,以通南中,迄於建寧(指益州郡地的治所曲靖)二千餘里,山道廣丈余,深三四丈。其鏨鑿之跡猶存。」(《水經注·江水》)。這就是在「五尺道」基礎上增修的「南夷道」,比「五尺道」規模宏偉,成就大。終於使夜郎王賓服聽命.而置犍為郡,改僰道為縣。

北方匈奴勃起,對漢王朝威脅很大,漢武帝乃「專力事匈奴,乃罷西夷,獨置南夷,夜郎兩縣一都尉,稍令犍為自蕉就。」《正義》解釋說:「令犍為令自葆守,而漸修成其郡縣也」。又補充說:「元光六年(前129年)南夷始置郵亭。」《華陽國志·南中志》;「南奉縣(今雲南鎮雄)自僰道、南廣有八亭道通平夷(今貴州畢節)。」由此可見,宜賓歷為川、滇、黔交通的孔道,扼西南咽喉之地。

漢昭帝元年(前86年),宜賓仍為犍為郡治所,郡轄十二縣,即僰道(宜賓)、江陽(瀘州)、武陽(三台)、南安(樂山)、資中(資陽)、符(合江、轄敘永、古藺地)、牛輯(簡陽)、南廣(高縣)、漢陽(今貴州威寧)、『存6耶(真溪、蕨溪一帶)、朱提(昭通)、堂琅(會澤),轄地是比較廣的。

王莽曾改贊道為西順,郡人不服,又改僰治。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鐵奉使討獠,立戎州,即以鐵為本州刺史,治所仍為現在宜賓市。

唐貞觀六年(632年)於此置都督府。督戎、郎、昆、曲、協、黎、曾、鉤、霧、尹、匡、裒、宗、靡、姚、微十七州。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羈縻州64。天寶元年(742年)為南溪郡治所。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由於戎州的副長官蘇時的建議,改戎州為敘州。(《方輿勝覽》雲:「紹聖四年(1097年),戎{卒蘇時日,今天下一統而州名為戎,是夷其名也。因請改今名。」)

元時,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

閱讀全文

與宜賓的歷史有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