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歷史故事為什麼聽了就忘

歷史故事為什麼聽了就忘

發布時間:2021-03-12 13:37:15

1. 為什麼不能忘記那段歷史

列寧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丘吉爾說:歷史中隱藏著一切智慧。版英國人奧威爾在權政治預言小說《1984》里說的一句話:誰控制了過去就控制了未來。清代的龔自珍說得更直接: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所以,我們應該正視和研究我們走過的歷史。

我們都知道歷史很重要,但同時又經常會缺少直面和深究歷史的態度。我們常講,讓歷史告訴未來。怎麼做到?就要全面地了解、審視和總結歷史。每個從歷史走過來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承擔著兩個任務,一是參與歷史的創造,一是把歷史傳承給後人。

紀實文學的任務,就是把這些素材加以收集、梳理和分析,然後在此基礎上做一番文學化的融合,從而把特定時期內特定群體的歷史故事變得生動和立體起來。這就像在一片歷史的森林中描繪一棵大樹,既要有主幹,也要有枝葉。《生命中的兵團》應該是這樣一棵樹,可以遠距離審視,也可以近距離感受,不能只見枝葉不見主幹,不能只有概貌而不鮮活,更不能只給觀察者唯一的視角。

2. 一個歷史故事,忘具體內容了。

這是春秋時期楚莊王的故事,就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那位。故事叫「絕纓之宴
」。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戰亂不斷。楚莊王依靠名將養由基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統統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餚,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楚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了。這時一位官員斗膽拉住了許姬的手,拉扯中,許姬撕斷衣袖得以掙脫,並且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纓帶。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查看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聽完,卻傳令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現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 聽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下,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席散回宮,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此次君臣宴飲,旨在狂歡盡興,融洽君臣關系。酒後失態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責任,加以責罰,豈不大剎風景?」 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之宴」。 7年後,楚莊王伐鄭。一名戰將主動率領部下先行開路。這員戰將所到之處拼力死戰,大敗敵軍,直殺到鄭國國都之前。 戰後楚莊王論功行賞,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賞賜,坦承7年前宴會上無禮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舉全為報7年前不究之恩。 古人講:「君則敬,臣則忠。」楚莊王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與其心胸開闊、知人善任不無關系。假如沒有絕纓宴,也許唐狡早就被處死了,楚國伐鄭就不一定能勝,楚莊王的春秋大業也就不一定能夠成就了。
楚莊王宴群臣,命美人行酒。日暮,酒酣燭滅。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援絕其冠纓,趣火視之。王曰:「奈何顯婦人之節,而辱士乎?」命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歡。」群臣盡絕纓而火,極歡而罷。及圍鄭之役,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獲首,卻敵,卒得勝。詢之,則夜絕纓者也。(馮夢龍 《智囊全集》)

3. 有一個歷史故事,原文我忘記了。

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軍經過王都洛邑北門,「左右免胄而下,專超乘者三百乘」屬,表現輕佻無禮。秦軍行抵滑國(在今河南偃師縣之緱氏鎮),遇鄭國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見狀,一面以鄭君名義先送四張牛皮,然後送牛十二頭,犒勞秦軍,說:「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厚)敝邑,為從者之淹(久),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一面派人乘傳車急回國內報告。鄭穆公獲得弦高報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將所居的館舍,見秦兵已「束載、厲兵、秣馬」,准備作戰了。於是,鄭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辭謝秦將說:君等久留在敝國,敝國已無法供應糧秣、牛羊。現在聽說君等要離開,鄭國有原圃,就像秦國有具囿一樣,請你們自己去獵取麋鹿,讓我們閑暇一下如何?秦將見機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齊,逢孫、揚孫逃亡到宋。
秦帥孟明見內應已逃遁,鄭國有了准備,認為「攻之不克,圍之不繼」,不如退兵,就襲滅滑國,滿載戰利品而還。

4. 有一個歷史故事,詳細情況我忘了,只記得一些細節,請知道的告訴一下

原文
"荊軻往見太子丹,於是尊荊軻為上卿,居上舍,太子丹日至其門,供奉太牢,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太子丹與荊軻臨池而觀,軻拾瓦投龜,太子丹令人捧金瓦而進,荊軻用盡,復進。太子丹與荊軻共乘千里馬,荊軻說:「聞千里馬肝味美。」太子丹即殺馬獻馬肝。太子丹與荊軻置酒華陽台,酒酣,太子丹進美人能琴者,荊軻說:「好手琴者!」太子丹即以美人獻荊軻,荊軻說:「但愛其手耳。」太子丹即斷其手,盛以玉盤奉之。"

大意:
荊軻往見太子丹,說田光已死。太子丹驚愕失色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於是尊荊軻為上卿,居上舍,太子丹日至其門,供奉太牢,間進異物,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太子丹與荊軻臨池而觀,軻拾瓦投龜,太子丹令人捧金瓦而進,荊軻用盡,復進。太子丹與荊軻共乘千里馬,荊軻說:「聞千里馬肝味美。」太子丹即殺馬獻馬肝。太子丹與荊軻置酒華陽台,酒酣,太子丹進美人能琴者,荊軻說:「好手琴者!」太子丹即以美人獻荊軻,荊軻說:「但愛其手耳。」太子丹即斷其手,盛以玉盤奉之。

5. 歷史故事!!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里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餘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他倆原來並不認識,現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拚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扎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干。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6. 為什麼上冊背完的古詩記住的歷史故事下冊就忘了

因為你肯定是死記硬背,沒有真正融入那段歷史,你應該先以看為主,把那些歷史故事慢慢看下來,切記別去趕!因為快節奏是無法征服被歲月緩慢過濾過的歷史!多看多想,往心裡塞一點家國情懷,心繫天下,自然而然就會敬重歷史,會有那種「坐覺蒼茫萬古意」的心境。
總之,把看歷史故事當做是看關於你的故事,把那些歷史人物當做是為你鋪墊未來的祖輩父輩,讓自己回到歷史,自然就能記住歷史了。

7. 講一個歷史故事

因為「安定門之約」,也是因為盡快逼迫清政府議和的手段,當然也有心思想要掩蓋當時英法聯軍犯下的暴行罪證,所以才有了兩次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的起因其實很復雜。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逼近了京城。英法聯軍派出了以兩個使者加一位記者,還有一小隊印度士兵的使團前去談判有關停戰的協議。但是在此期間,英法聯軍已經開始了對圓明園的劫掠以及毀壞。

當英法聯軍聽到使團被囚禁的消息之後,憤怒的軍隊焚燒了當時圓明園的一座宮殿。但是這只是一個起始,數日後清軍打開安定門,讓英法聯軍進入,並釋放了囚禁的使團。但是當時使團中的一些人員傷亡,以及使團內部自稱受到虐待的報告,致使當時駐清英國最高長官額爾金,照會恭親王。要將圓明園夷為平地,以作報復。

其實第二次焚毀圓明園也是由於「安定門之約」的約束原因,當時於英法聯軍約定不得毀壞京城內的建築設施,而為了催促清政府盡快接受和談,英法聯軍選擇了當時在京郊的圓明園,作為報復警告以及示威的場地。當然其中也不乏,英法聯軍想要掩蓋當時在圓明園暴行的嫌疑。於是便有了第二次火燒圓明園,「三山五園」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只剩下些殘垣斷壁。

英法聯軍的暴行永遠無法被我們遺忘,現在的圓明園遺址還在述說當時的慘狀。這些恥辱,我們無法遺忘,也不應該遺忘。歷史教會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終將會努力讓我們的國,屹立在世界之巔,讓這些恥辱永遠無法再發生在我們身上。

8.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故事為什麼不能在線聽了

因為此時正當五胡亂華,你我祖先正南遷,衣冠南渡,華夏危亡時刻。

9. 歷史故事

三個歷史小故事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來源:常青樹)
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斗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寵愛一些妃子,就經常在這些寵妃面前拍馬送禮,討她們的歡喜。李世民就沒有這樣做。李世民平定東都之後,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宮里的珍寶,還為她們的親戚謀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絕了。於是,寵妃們常常在高祖面前說太子的好話,講秦王的短處。唐高祖聽信寵妃的話,跟李世民漸漸疏遠起來。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計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去喝酒。世民喝了幾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別人把他扶回家裡,他一陣疼痛,竟嘔出血來。李世民心裡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趕快請醫服葯,總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將多,真的動起手來,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敬德,表示要跟尉遲敬德交個朋友,還給尉遲敬德送去一車金銀。

尉遲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說:「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來往,對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又有什麼用呢。」說著,他把一車金銀原封不動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遲敬德的拒絕,氣得要命。當天夜裡,元吉派了個刺客到尉遲敬德家去行刺。尉遲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們不會放過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門打開。刺客溜進院子,隔著窗戶偷看,只見尉遲敬德斜靠在床上,身邊放著長矛。刺客本來知道他的名氣,怕他早有防備,沒敢動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世民。

有人把這個秘密計劃報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李世民說:「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面的事。還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對付他們。」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都著急起來,說如果世民再不動手,他們也不願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

當天夜裡,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一狀,訴說太子跟元吉怎麼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只等建成、元吉進宮。

沒多久,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來了,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心裡犯了疑。兩人撥轉馬頭,准備回去。

李世民從玄武門里騎著馬趕了出來,高喊說:「殿下,別走!」

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裡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沖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了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揮將士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唐高祖正在皇宮里等著三人去朝見,尉遲敬德手拿長矛氣吁吁地沖進宮來,說:「太子和齊王發動叛亂,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地派我來保駕。」

高祖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嚇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宰相蕭瑀等說:「建成、元吉本來沒有什麼功勞,兩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計。現在秦王既然已經把他們消滅,這是好事。陛下把國事交給秦王,就沒事了。」

到了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對也沒用了,只好聽左右大臣的話,宣布建成、元吉罪狀,命令各府將士一律歸秦王指揮。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讓位給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秦王滅六國
秦王政殺了荊軻,當下就命令大將王翦加緊攻打燕國。燕太子丹帶著兵馬抵抗,哪裡是秦軍對手,馬上給秦軍打得稀里嘩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遼東。秦王政又派兵追擊,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罷休。燕王喜逼得沒有辦法,只好殺了太子丹,向秦國謝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繚討主意。尉繚說:「韓國已經被咱們兼並,趙國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縣)燕王已逃到遼東,他們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國和楚國。」秦王政聽從尉繚的計策,就派王翦的兒子王賁(音bēn)帶兵十萬人先攻魏國。魏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王建沒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賁滅了魏國,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陽。

接著,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國。他召集將領們議論了一下,先問青年將領李信,打楚國要多少人馬。李信說:「不過二十萬吧。」

他又問老將軍王翦。王翦回答說:「楚國是個大國,用二十萬人去打楚國是不夠的。依臣的估計,非六十萬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興,說:「王將軍老了,怎麼這樣膽小?我看還是李將軍說得對。」就派李信帶兵二十萬往南方去。

王翦見秦王不聽他的意見,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帶了二十萬人馬到了楚國,不出王翦所料,打了個大敗仗,兵士死傷無數,將領也死了七個,只好逃了回來。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職,親自跑到王翦的家鄉,請他出來帶兵,說:「上回是我錯了,沒聽將軍的話。李信果然誤事。這回非請將軍出馬不可。」

王翦說:「大王一定要我帶兵,還是非六十萬人不可。楚國地廣人多,他們要發動一百萬人馬也不難。我說我們要出兵六十萬,還怕不大夠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賠笑說:「這回聽將軍的啦!」就給王翦六十萬人馬。出兵那天,還親自到灞上給王翦擺酒送行。」

王翦大軍浩浩盪盪向楚國進攻。楚國也出動全國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築壁壘,不讓出戰。楚國大將項燕一再挑戰,他也不去理睬。

過了一段時間,項燕想:「王翦原來是上這兒駐防的。」他就不怎麼把秦國的軍隊放在心上了。沒想到在項燕不防備的時候,秦軍突然發起攻勢,六十萬人馬像排山倒海似地沖殺過去。楚國的將士好像在夢里被人家當頭一棍子,暈頭轉向地抵抗了一陣,各自逃命。楚國的兵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軍一直打到壽春(今安徽壽縣西)俘虜了楚王負芻。

項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過長江,想繼續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戰船,訓練了水軍,渡江追擊。項燕覺得大勢已去,嘆了口氣,拔劍自殺。

王翦滅楚之後,回到咸陽。由他的兒子王賁接替做大將,再去收拾燕國。燕國本來已經十分虛弱,哪裡抵擋得住秦軍的進攻。公元前222年,王賁滅掉燕國,還攻佔了趙國最後留下的代城。
到這時候,剩下的只有一個齊國啦。齊國大臣早已被秦國重金收買過去。齊王建向來是不敢得罪秦國的。每回逢到諸侯向他求救,他總是拒絕。他滿以為齊國離秦國遠,只要死心塌地聽秦國的話,就不用擔心秦國的進攻。到了其他五國一一被秦國並吞掉,他才著急起來,派兵去守西面的邊界。

可是已經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賁帶了幾十萬秦兵像泰山壓頂一樣,從燕國南部直撲臨淄。這時候,齊王建才覺得自己勢孤力單,可是其他諸侯國已經完了,往哪兒去討救兵呢?沒有幾天,秦軍就進了臨淄,齊王建沒說的,投降了。

六國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間互相攻打,想拿別國的土地來補償自己的損失,企圖維持小規模割據的局面,給秦國以各個擊破的機會。秦國當時不但在政治、經濟上和軍事上佔了優勢,更重要的是符合統一的歷史趨勢,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時間,把六國一個一個滅掉了。

自從公元前475年進入戰國時期起,各諸侯國經過二百五十多年的紛爭,終於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王朝。

10. 為什麼看了歷史文物或聽歷史故事,會想哭,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歷史是悲慘的,為什麼?關鍵是儒家思想的懦弱教育造成的,儒家思想「提倡王權,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可是現實是叢林法則,狠人永遠是有理的一方,霸道永遠是有道理的一方,美國搞亂伊拉克殺了薩達姆,搞亂敘利亞,搞亂利比亞,請問有理說的通嗎,所以一個國家人民總體的性格應該具有狼性,這樣永遠你就是有理的一方,而不是對狼談情,一個國家長時間這種教育還是不會長久的,這樣會使人變得軟弱,會被別的國家認為你是一個好欺負的兔子,強者永遠受到尊敬,這是動物界的法則,也是人類這樣高級動物的生存法則。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故事為什麼聽了就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