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在歷史時期為什麼取消高考

在歷史時期為什麼取消高考

發布時間:2021-03-12 12:13:52

❶ 為什麼有人要取消高考

有人要取消高考,
是因為學習不夠努力哈。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❷ 為什麼國家不取消高考呢

1、高考的優點
1、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科學公平的選拔
2、磨練青少年的意志
3、提高基礎教育的水平
4、為農村學子改變自身經濟地位提供條件
5、形成崇尚知識的良好氛圍文章引用自:
2、高考的缺點
一次性筆試
高考地區歧視 :高考的地區歧視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大學是按照省份來分配相應的錄取名額的,通常對於本地區考生保留更多的名額,這樣就使得本地區的錄取分數線相應下降。這種現象對於著名大學集中的北京來說尤為突出。由於很多考生希望考取北京的大學,但大學對其他省份的招收名額有限,其他地區考生分數遠高於北京地區考生而不能被大學錄取的情況甚為常見,在一些省份可以進入重點學校的學生若按照另一些省份高考難度和分數線有可能可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學府,上本科的則有可能可以上那些省份的重點院校。有人批評這是對考生的歧視,網上激烈的爭論未間斷過,各地學生也多對此憤憤不平,但又只能接受現狀。
一考定終身:由於高考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所以所有大學都根據高考分數錄取學生。因此很多人把高考認為是決定人生的關鍵,即「一考定終身 」。
台灣地區的高考制度:台灣並沒有高考這詞,但有類似的制度。台灣升大學的考試一共分為兩次,一次叫做大學入學測驗,另外一次叫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舊稱大學聯考)。2002年台灣廢除了大學聯考(相當於國內的統一高考),採取「多元入學」的方式進行招生。。
大學入學測驗較早舉行,約在每年的1—2月份,共考6科——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不管是文科或理科學生,這五科都得考。除了國文與英文有作文外,其餘各科都是以選擇題的方式來測驗學生高中三年所學,題目非常靈活,常會有時事題目出現。所以這次考試對廣泛閱讀課外讀物或關心時事的學生較有利。大學入學測驗公布成績後,學生可以利用成績向各校系申請入學許可,所以一次有可能同時上好幾間學校。
第二次則是在每年7月初舉行的指定科目考科,指定科目考試分得較細。文科有國文、英文、數學(乙)、歷史、地理等5門學科;理科有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生物等6門學科。通常文科的學生只考文科,理科學生只考理科,但也可以全部都考。指定科目考試較著重於課內所學,除了作文與選擇外,還有計算題、證明題、填空等題型,也就是得將高中課程讀個滾瓜爛熟才能考到高分。而且指定考科需填選志願,等待統一發榜,一個學生只能錄取一個校系。通常經由大學入學測驗上大學的學生只佔了兩三成,但是近幾年有逐漸提升的趨勢。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考制度:香港的高考制度,受英國影響比較多。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香港的中學畢業可以不用考試直接念預科,一年後升入大學。現在,香港的「中六生」(高中畢業生)入學,要完全按照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申請讀大學的資格。
香港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是協助應屆或者往屆學生申請修讀大學課程的主要途徑。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是高校考慮錄取學生的主要依據。在學生提出申請時,過去9年內的會考成績將被送往各院校,作評核用。具體的入學事宜,則由大學聯合招生處代表參與招生的院校處理。這些院校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等八所大專院校。由於錄取名額有限,招生院校一般要對眾多申請人進行甄選。根據對各申請人的評核結果,依等第次序錄取。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考制度:在葡、澳政府管治澳門的400多年時間里,比較倚重正規官校(政府創辦的學校)的發展。真正的轉折點應該是在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署聯合聲明後。現在澳門高校都具有單獨招生的權力。考生可以同時報考多所大學,而高校則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擇優錄取。
5.4、外國高考
事實上,全球都有「高考」。比如,美國有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美國高中生進入美國大學需要參加的考試),英國有A-Levels(中學高級水平考試),這些都是學生進入高等教育的必需,是選拔人才的手段。不同的是,社會教育資源的豐富,職業教育的發達和成熟,人們對成才道路的寬泛認知等,從某種意義上沖淡了人們對能不能進入高等學府這個問題近乎「刻薄」的強烈情緒;東西方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疏密的不同,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兩者對於孩子「成才」和「成人」的不同期許。

❸ 文化革命的時期,為什麼取消高考文化革命結束後為什麼回復高考

七七年恢復的高考。

❹ 當年為什麼會取消高考

說白了就是高、考變成某些人向上爬、脫離人民的工具了,一看這還行,鬧革命吧,不然無產者又要失去一切了,還考個屁。
具體情況就像一些資料上說的,去檢查教育情況,一幫孩子受的教育是脫離勞動和勞動群眾的教育,於是基本上百分之99的人學完只有一個目標:當管。好傢伙,一看這不行,就實行工農監督教育,而且補充了革命教育內容。等孩子們學完,有的人想去農業方面的,有的人想去工業方面的,不再是之前那麼奇葩的全去當管的。

❺ 為什麼不取消高考

1、高考優點
1、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科學公平的選拔
2、磨練青少年的意志
3、提高基礎教育的水平
4、為農村學子改變自身經濟地位提供條件
5、形成崇尚知識的良好氛圍文章引用自:
2、高考缺點
一次性的筆試
高考地區歧視 :高考的地區歧視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大學是按照省份來分配相應的錄取名額的,通常對於本地區考生保留更多的名額,這樣就使得本地區的錄取分數線相應下降。這種現象對於著名大學集中的北京來說尤為突出。由於很多考生希望考取北京的大學,但大學對其他省份的招收名額有限,其他地區考生分數遠高於北京地區考生而不能被大學錄取的情況甚為常見,在一些省份可以進入重點學校的學生若按照另一些省份高考難度和分數線有可能可以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學府,上本科的則有可能可以上那些省份的重點院校。有人批評這是對考生的歧視,網上激烈的爭論未間斷過,各地學生也多對此憤憤不平,但又只能接受現狀。
一考定終身:由於高考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所以所有大學都根據高考分數錄取學生。因此很多人把高考認為是決定人生的關鍵,即「一考定終身 」。
台灣地區的高考制度:台灣並沒有高考這詞,但有類似的制度。台灣升大學的考試一共分為兩次,一次叫做大學入學測驗,另外一次叫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舊稱大學聯考)。2002年台灣廢除了大學聯考(相當於國內的統一高考),採取「多元入學」的方式進行招生。。
大學入學測驗較早舉行,約在每年的1—2月份,共考6科——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不管是文科或理科學生,這五科都得考。除了國文與英文有作文外,其餘各科都是以選擇題的方式來測驗學生高中三年所學,題目非常靈活,常會有時事題目出現。所以這次考試對廣泛閱讀課外讀物或關心時事的學生較有利。大學入學測驗公布成績後,學生可以利用成績向各校系申請入學許可,所以一次有可能同時上好幾間學校。
第二次則是在每年7月初舉行的指定科目考科,指定科目考試分得較細。文科有國文、英文、數學(乙)、歷史、地理等5門學科;理科有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生物等6門學科。通常文科的學生只考文科,理科學生只考理科,但也可以全部都考。指定科目考試較著重於課內所學,除了作文與選擇外,還有計算題、證明題、填空等題型,也就是得將高中課程讀個滾瓜爛熟才能考到高分。而且指定考科需填選志願,等待統一發榜,一個學生只能錄取一個校系。通常經由大學入學測驗上大學的學生只佔了兩三成,但是近幾年有逐漸提升的趨勢。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考制度:香港的高考制度,受英國影響比較多。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香港的中學畢業可以不用考試直接念預科,一年後升入大學。現在,香港的「中六生」(高中畢業生)入學,要完全按照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申請讀大學的資格。
香港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是協助應屆或者往屆學生申請修讀大學課程的主要途徑。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成績,是高校考慮錄取學生的主要依據。在學生提出申請時,過去9年內的會考成績將被送往各院校,作評核用。具體的入學事宜,則由大學聯合招生處代表參與招生的院校處理。這些院校包括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等八所大專院校。由於錄取名額有限,招生院校一般要對眾多申請人進行甄選。根據對各申請人的評核結果,依等第次序錄取。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考制度:在葡、澳政府管治澳門的400多年時間里,比較倚重正規官校(政府創辦的學校)的發展。真正的轉折點應該是在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署聯合聲明後。現在澳門高校都具有單獨招生的權力。考生可以同時報考多所大學,而高校則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擇優錄取。
5.4、外國的高考
事實上,全球都有「高考」。比如,美國有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美國高中生進入美國大學需要參加的考試),英國有A-Levels(中學高級水平考試),這些都是學生進入高等教育的必需,是選拔人才的手段。不同的是,社會教育資源的豐富,職業教育的發達和成熟,人們對成才道路的寬泛認知等,從某種意義上沖淡了人們對能不能進入高等學府這個問題近乎「刻薄」的強烈情緒;東西方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疏密的不同,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了兩者對於孩子「成才」和「成人」的不同期許。

❻ 為什麼要取消傳統高考政策實行新高考政策

高考新政策解讀

英語改革

可以看到,高考並沒有削弱英語的重要性,而是鞏固了語、數、外作為三大主科的絕對地位。'英語實行一年兩考',表明英語率先突破了'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制度,使得學生能夠在整個高中階段有多次機會刷新高考英語分數。其目的有二,一是分散學習壓力,注重平時積累,而不要到了高三才想到突擊英語;二是分散心理壓力,讓學生有機會多次挑戰自我,從頭再來。

可以預見,這個政策的轉變將帶來的結果是:孩子在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將有兩條主線,一個是日常學校教學所關注的'課本主線',一條是從高一便開始發力沖刺高考的'應試主線'。前者是由《教學大綱》所決定的,即學校老師必須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按照規定的進度完成高中三年的英語教學任務;後者是由高考新政策決定的--既然國家允許學生'一年兩考',那麼肯定大部分學生都願意利用每一次機會來'刷分',正如許多准備托福、雅思等出國考試的學生一樣,'即使前幾次成績考得不理想,也要先體驗幾次,積累考場經驗'。於是,在日常學校英語學習之外,由於迫切的'刷分'需要,學生很可能願意跟著應試經驗豐富、提分效果明顯、教學針對性強的機構和老師進行大量課外英語補習,以鞏固和提高考試成績,應對每半年一次的高考英語應試機會。

三、備考建議

2014年是'高考英語改革元年',雖然'政策改革'尚未實行,但各省都已經進行了重要的題型改革。各省的題型改革紛紛向我們傳達著一個信號:高考英語依然重要,對於孩子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基礎知識'方面,新高考更側重對語言的'感知能力'的考察,傳統死記硬背單詞語法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只有在語境中學會的、帶著生命力的英語知識才能幫你贏得高考。如山東卷增加了一篇故事性很強的'小完型',全國卷刪掉了傳統的'單項選擇'題,代之以一篇對語境感知力要求極強的'語法填空'題,都體現了新高考英語對於'語言生命力'的要求。

在'應試能力'方面,新高考更側重考察'用語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北京卷刪掉了一篇華而不實的'看圖議論文',代之以一篇樸素務實的'應用文',就體現了這一特點。此外,各省試卷中的三大傳統題型--閱讀理解、完型填空、書面變動不大,相當於告訴我們:高考英語難度也並未發生明顯改變,未來考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容鬆懈。今年的高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除了要關注本省歷年真題外,也要認真研讀上海、浙江以及全國新課標I卷II卷的題型

英語考試的成績是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的綜合結果。只學基礎知識而忽視應試能力的培養,孩子很難把所學到的知識在考場上100%發揮出來;而一味迷戀'解題技巧'而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則會讓孩子的成績提升缺乏'後勁'。只有系統學習基礎知識、科學培養應試能力,不迴避真正的問題、不放棄必要的努力,才能讓孩子穩步提分。

2017年高考改革英語增加了一次考試機會:加強對聽說的考量

改革後英語是否會削弱?

專家稱,改革對高考英語沒有太大沖擊

按照《意見》規定,外語仍與語文、數學一樣全國統考,分值不變,但增加了一次考試機會。

根據此前北京中考[微博]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擬降低英語學科分數在高考招生中的比重,英語滿分從150分擬降至100分。

【解讀】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微博]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曾參與過上海一家外國語雜志組織的專題討論,他們曾在兩個月前撰寫反對降低高考英語比重的報告,交給相關部門。

上述參與此輪改革制度設計的核心專家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其提倡將英語按照等級進行評價、計分,但「討論中阻力很大」,最終還是規定按照分值計算,且分值不變。

「這次改革對高考英語沒有太大沖擊。」文秋芳認為,首先,外語分值不變;其次,增加一次考試機會也並非不可能,像托福[微博]、雅思[微博]一年都組織多次考試,但需要確保兩次考試難度相近。而先在上海、浙江進行試點,也是基於改革要謹慎前行的考慮。

由於今年北京中考、高考在題型上有所變化,語文加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考核,英語加強對聽、說能力的考量,

因此,新學期開學,不少學校根據考試改革風向標的變化,適當地調整了日常教學內容。記者了解到,國學、曲劇、太極等傳統文化課程新學期走進「課表」。此外,英語課堂上,聽、說訓練占據半壁江山。

英語和學業水平考試兩考增加機會

《意見》指出,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而對於學業水平考試,各地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和考試時間,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這意味著,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六門科目中,將有四門有兩次考試機會。

陽江一中英語老師黃老師認為,英語有兩次考試,增加了學生們的考試機會,「如果學生能夠在高二考一次,高三再考一次,就分散了學習壓力,特別是對於心理素質不太好、但英語成績不錯的學生來說,這對他們是個好消息。」

今年高中畢業的盧俊宇十分贊同為學生提供兩次機會,「今年高考我英語考得不理想,平時都有110分左右,這次不知是不是答題卡填錯了,只有66分。如果有兩次機會,我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盧俊宇覺得自己沒有遇到改革,十分遺憾。

減少和規范考試加分有利於高考公平

「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是一大亮點,對大多數考生更加公平。」程老師說,陽江是欠發達地區,而這些加分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和發達地區,所以這一改革對陽江等偏遠地區來說更加公平。

記者采訪了多位老師,被訪的老師普遍表示,陽江很少有學生高考時享受體育、藝術加分項,主要集中在發達城市。而不少家長也認為,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存在不少貓膩,「一些家裡比較有錢有門路的學生,有的會利用這一點想辦法實現加分。」陳姓家長說。

■擔憂

英語兩考英語兩考重要性提高,

將弱化語數地位

「憑什麼英語可以考兩次,而語文數學只有一次機會?這對語文數學不公平。」負責教學管理工作的陳老師認為,對於國人來說,語文數學也同樣重要,特別是語文,走上工作崗位後,語文對一個人的影響更加明顯。

學生程小源說道:「語文若學不好,也影響了對其他科目的理解。」他認為,英語考兩次,將增加老師和學生在這一科目的投入時間,對其他科目會造成不少影響。

考試壓力提前,

14門科目都不可輕視

「如果文理不分科,女兒還要兼顧學習理綜三科,分散精力,學習壓力大。」林女士慶幸女兒沒有趕上此次改革。她認為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在內的14個科目,實行「學完即考」、「一門一清」,不在高考時統一考,相當於考試壓力提前,從高一開始就要謀劃,「本來高三的壓力大,現在從高一開始就要緊綳神經。」林女士說。

❼ 文革時期為什麼要取消高考

根本原因在於:文革把全國經濟搞亂了,全國經濟尤其是工業癱瘓,不能安置就業。
其次領導者個人因素:領導者認為知識分子只有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改造才能稱其為真正的知識分子。

❽ 1966年文革當時為什麼取消高考制度

北京四中初二學生劉源,把一封同樣輕飄飄的信件,悄悄擱在國家主席劉少奇的案頭。
信是四中高三(5)班的兩位學長托送的。這兩個當時的優秀生,把信交給劉源的時候很鄭重,說是要造反,要造資產階級教育制度的反,說當時的教育考試制度讓白專的留下來了,把鬧革命的、工農兵都擋在學校外面了。
劉家有規矩,不允許捎信。劉源不敢把信直接交給父親,只擱在桌上。
沒過幾天,這封信就刊載在1966年6月18日的人民日報上。信的結尾,是「現在北京四中全體革命師生向全市革命的同志倡議:立即廢除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制度。
和這封信同時刊載的,還有來自北京女一中的另一封抨擊高考制度的信件,和《人民日報》社論《徹底搞好文化革命,徹底改革教育制度》。
新中國在1952年建立起來的統一高考制度由此而廢。
史家論稱:廢除高考,是繼1966年5月北京大學聶元梓等人貼出「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大字報」之後,「文革」的又一重要突破口。
提及當年親手遞出去的這封信,劉源搖頭苦笑:1966年我遞的信要求取消高考,11年以後,又是我寫信要求參加高考。

❾ 什麼時候取消的高考制度啊(1977年恢復高考)

我想是根本不可能取消的
只是必須要改變的 !
因為科舉考試也是中國的一項大發明的
現在可能是有些歪曲的,只是意味著會做某些形式上的改變來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目的還是為社會選拔人才.

閱讀全文

與在歷史時期為什麼取消高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