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羅定多久歷史

羅定多久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2 12:08:50

⑴ 誰知道羅定文化歷史

羅定民俗文化 古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俗者習也,上所化者曰風,下所習者曰俗。封建統治者也懂民情風俗的重要,所謂「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戶異政,人殊服」。為政之要辨風正俗最其上也。羅定歷史上曾經有不同的民族聚居,後來又成南陲一軍事重鎮,吸收了大量的各地移民,所以形成的民情風情具有異常豐富多彩而獨具風格的民俗特色。 自漢以來,我國民俗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日漸加深,民俗的封建意識大大強化,而且遍及全國。今日之羅定,已經歷了多民族的大整合,其民俗亦不例外。中原三次向嶺南移民的高潮,均對羅定有很大影響,在封建王朝強大的移風易俗的力量和大量中原移民潛移默化的作用下,使得古代先民的遺俗迅速被淘汰。在習俗的改造、淡化過程中,地方民俗深層的內涵實質,實際來源於漢民俗文化。但是羅定歷史上的民族雖然在民族交融中消失了,而作為民俗的某些因素,仍然通過傳承、變異演進的渠道,或多或少地保存下來,尤其在飲食和日常生活中,表現更為突出,而羅定人的氣質、性格特徵等仍處處帶有古百粵民族先民的特別稟賦,直到現在,在外地人的印象中,羅定人仍被蒙上某些極微妙的傳奇色彩。 羅定民俗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總的來說是健康的。大多數民俗文化,都是在人民長期生活中產生的。其中有的記錄著先民們開基創業的史詩般的傳說、遺跡;有的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無限熱愛嚮往之情;有的留下飽含血淚的掙扎的反抗;有的充分表現了羅定人民作為龍的傳人的自豪感;最有特色的是反映羅定風情的日常生活習俗和表現羅定人開拓、冒險、進取和創新精神的風尚愛好;在外出謀生艱難困苦中磨煉出的精明本領,具有特色的飲食文化;為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形成的「哭嫁」、「童養媳」、「三歲對親」等等不和諧的婚姻變奏曲;為紀念地方傑出人物的歷史貢獻而形成的種種習俗、古建築和歷史人物的神化、仙化等種種浪漫傳奇式的節日活動和紀念方式等等,構成了羅定多姿多彩,充滿南國浪漫情調的傳奇色彩,具有濃郁的生活美、人情美以及純朴情感的民俗文化。這是羅定民俗文化最具魅力和特色的。 從節日民俗看,凡是漢民族的重要節日,如元旦、元霄、清明、端午、七夕、盂蘭、中秋、重陽、冬至、小年晚、除夕等,也是羅定的重要大節日,其節日的內容、意義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由形式、地域、民情、生活習慣等而形成的表現方式和生活內容而已。當然,在傳承中也有不少變異。 孟蘭節,又稱中元節,嶺南各地叫「鬼節」,羅定叫「鬼仔節」。中元節以七月十五為正節,佛教《大藏經》中說,目連因母墮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火炭,目連求教於佛,佛令作盂蘭盆,用奇果素食放在盤中供佛,然後目連的母親才能得食。北方中元節一連幾天,佛寺均作盂蘭盛會,民間掛冥錢衣紙,備素食以供奉祖先。嶺南地方以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據說,宋代末年,人們准備過節時,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從那以後,人們就習慣於七月十四這一天過節了。在羅定還有另一種說法:人們原本在七月十五過節,這天,瑤人都從山上下來,搶走祭祀田頭土地社公的祭祀食品,於是,將過節提前了一天,好讓瑤人撲個空,從此將中元節改在七月十四日。這一天,家家除祭祖外,還要在田頭屋角燒香燒紙衣擺路祭讓孤魂野鬼飽食一頓,求得人鬼安寧,俗稱為「施幽」。 北方祭祀用牛羊,羅定祭祀用雞,一般人家祭祀都用雞、豬肉。雞要整隻,要煮熟,祭祀後斬成小塊,配以調料,味既美爽滑,又保持雞的原味,俗稱「白切雞」。由於雞賦以一種隆重的意義,除祭祀外,待客也用雞,因此有「無雞不成宴」之說。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羅定大部分地方以八月十五過中秋,但也有不少地方以八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四日過中秋節的。據說,因為祖先以抬橋為生(有的避諱說祖先抬橋,於是說祖先當官坐橋),因為歸家很晚,家家都開台祭神了。而自己什麼東西(祭品)也沒准備好,因此決定改在十六日過中秋節,後世沿襲流傳至今。至於八月十四日過中秋節,則不知甚麼原因。中秋節家家拜月光,村中習俗還時興請月光神,村中大小老幼,夜深人靜時圍坐「地堂」上,由一人作法請神,據說,月光神可附體,當中被附體的便扮演起月光神角色,一般多為女性,有點像西方的催眠術。除此之外,鄉村中還放火明燈(孔明燈),並以村中青壯年組成隊伍,爭搶降落的孔明燈。搶孔明燈時不受地形限制,因此比搶花炮的場面更為壯觀。 元霄節,北方十分隆重。元霄節又名燈節,上元節,俗興上元上燈。羅定習俗,如家中添一男丁,來年正月初二上燈,花燈掛於村中社壇大樹上,十六日落燈,落燈時親戚都來祝賀,並觀看「搶春燈」,誰搶到「春燈」則會行好運。 與過年有密切關連的節日是冬至日。冬至是夏歷24個節氣之一,在農業生產上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冬至日太陽射向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後,白天時間便逐漸加長,天氣也一天天回曖,所謂「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周歷以冬至為正月,是一年之始的歲首某一天。在羅定人心目中,冬至卻具有過年的份量,甚至有「冬大於年」的俗諺。

⑵ 廣東羅定市雲浮縣

沒辦法啦
我們南海以前叫南海郡的
佛山以前屬於南海郡的
但是心在南海卻屬於佛山市

我們那裡,有個叫獅山鎮的以前是小唐區德1個小村
現在小唐區退級小唐街道辦事處還要屬於獅山鎮(因為南海市歸佛山市,退級成南海區)
真的很無奈吖,LZ的苦衷我能理解

⑶ 羅定的歷史

遠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時期,已有人類在羅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們居住在當今的蘋塘、金雞等地的洞穴中,過著漁獵生活。

羅定風景春秋之前,羅定屬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設置南海郡,領18個縣,其中有開陽縣,開陽縣治所在今船步鎮。

秦末漢初南海郡尉趙佗兼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今市境屬之。置縣不詳。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設置南海、蒼梧等7個郡。交州蒼梧郡下置端溪縣。羅定大部分地屬端溪縣。

三國時期

吳黃武五年(226),羅定地屬廣州蒼梧郡端溪縣。端溪縣包括今德慶、羅定、鬱南、雲城、雲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晉永和五年(344),析蒼梧置晉康郡,晉康郡領縣。

析端溪置龍鄉、夫阮兩縣,龍鄉縣為瀧水縣的舊名,是現羅定治地羅城鎮成為縣治的開始。羅定地有龍鄉縣、夫阮縣及平原縣。

(3)羅定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羅定的文化

長卷祈福

長卷祈福是廣東省羅定市特色春節文化活動,是廣東省"一城一特"21個特色春節文化活動之一,是一項公益性活動,群眾發起,群眾組織,全民參與的春節文化活動。長卷祈福活動相比其他春節活動更顯文雅,也可彰顯地方文化魅力,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羅定其中一張文化名片。

「長卷揮毫」一般都是一些活動附加節目,或個人表演創作時可以看到,但在羅定市就成了每年春節傳統活動。據了解,「長卷祈福」活動原是羅定群眾書畫交流活動中的一個環節,志在宣傳與弘揚中國書法,而群眾除了可以欣賞書法家們現場揮毫外,也可以在長卷上寫上自己的心願與祝福。

相比起許願樹與燒香祈福,羅定「長卷祈福」則更為環保,同時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對書法有興趣或喜歡文雅類活動的遊客,年初一可以到羅定參與「長卷祈福」,親身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猜燈謎

年大年初一,我市文化館、市衛計局舉辦新春猜燈謎活動,在文化中心大樓門前廣場掛滿了紅紅的謎語,吸引了不少年初一行大運的一家老少。

此次燈謎內容豐富多彩,成語謎、字謎、計生專業術語謎等等多種類型,既貼近生活,又充滿文化色彩,讓市民在猜謎的過程中盡享樂趣,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無窮智慧,過一個年味十足的春節。

⑷ 雲浮有多久的歷史了

唐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設立雲浮郡,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建置東安縣,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稱雲浮縣。1949年10月27日雲浮縣解放,1958年11月與新興縣合並稱新雲縣,1959年4月新雲縣改稱新興縣,1961年4月恢復雲浮縣建制。1992年9月,撤銷雲浮縣建制,設立雲浮市(縣級)。1994年4月5日,國務院批准將原縣級雲浮市升格為地級市。現轄雲城區、新興縣、鬱南縣、雲安縣,代管羅定市。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設立雲浮郡,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建置東安縣,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改稱雲浮縣。1949年10月27日雲浮縣解放,1958年11月與新興縣合並稱新雲縣,1959年4月新雲縣改稱新興縣,1961年4月恢復雲浮縣建制。1992年9月,撤銷雲浮縣建制,設立雲浮市(縣級)。1994年4月5日,國務院批准將原縣級雲浮市升格為地級市。現轄雲城區、新興縣、鬱南縣、雲安縣,代管羅定市。

【位置、范圍和面積】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東與肇慶市、江門市交界,南與陽江市、茂名市相鄰,西與廣西梧州接壤,北臨西江,與肇慶市的封開縣、德慶縣隔江相望。市區距肇慶60公里,距廣州160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廣西梧州60海里。全市在北緯22°22´—23°19´,東經111°03´—112°31´的范圍內。2005年全市總面積為777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7.48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36.24萬畝。

【地貌】 雲浮市地域地質上處於雲開山脈隆起帶之中部,由褶皺和斷裂發育而成,境內峰巒疊嶂,丘陵起伏,形成奇特的岩溶地貌。地勢總體西南高東北低。全市最高峰是位於羅定市與信宜市交界的龍須頂,海拔1327米。

【氣候】 雲浮市地處亞熱帶,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6℃,年平均降水量1518mm,年平均日照1708小時。一年四季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春季陰雨天氣多,雨量少;夏季高溫多雨,雷暴日數多;秋季涼爽,氣候宜人;冬季乾燥少雨,陽光充足。

【土地資源】 2005年全市土地總面積7779.1平方公里。其中,全市耕地面積187.48萬畝,水田面積136.24萬畝。在全市總面積中,山區面積佔60.5%,丘陵面積佔30.7%,是典型山區市。2005年,全市總人口263.3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8.35萬人,農業人口165.01萬人,人均耕地0.712畝。

【礦產資源】 雲浮市地域在地質上處於雲開隆起帶雲中部,構造復雜,區內成礦地質條件好,是我國重要的多金屬礦化集中區之一,是聞名全國的石材之鄉,且享有「硫都」的美譽。現已發現的礦種有52種,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有23種。其中金屬礦種有:金、銀、銅、鐵、錫、鉛、鋅、錳等;非金屬礦種有:硅線石、白雲岩、大理岩、花崗岩、重晶石、滑石、高嶺土、石灰石、粘土、砂頁岩、鉀長石、礦泉水、地熱和稀有礦種等。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持證礦山131個。

【水資源】 雲浮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中下游右岸,東經111°03′至112°19′,北緯22°22′至23°06′之間。地處亞熱帶以南,屬南方水網地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境內水力資源豐富,西江主幹流從西向東在我市北部通過,南江、新興江從南向北,分別在鬱南縣南江口和高要市的新江口流入西江。另外,還有黑河、建成河、羅鏡河、圍底河、泗綸河、集成河、共成河等28條集雨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全市登記在冊的中型水庫12宗,小(一)型水庫49宗、小(二)型水庫159宗,總庫容23295.19萬立方米。淺層地下水總儲量17.7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577毫米,實測年最大降雨為2620.8毫米。河流年均徑流總量59.82億立方米,過境客水2235億立方米(含西江過境客水2227億立方米)。因過境客水在我市的利用率很低,實際可供開發利用的徑流資源不多。

全市78%—83%的降雨集中在4—9月份,由於雨量集中,山區易爆發山洪、丘陵地區澇積易成災害,夏季台風暴雨破壞性較大,加上境內水土流失嚴重,河床升高,洪水沖刮力強,路途停留時間短和受西江洪水頂托,往往水災為患。10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季節降雨少,不少河流甚至出現斷流。另外,我市各地降雨分布也不均勻,西南多,東北少,尤其是有些石灰岩地區,生產、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有「十年九旱」之稱。

人口】 261.28萬人

【民族】 雲浮市少數民族人口8920人,族別29個(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資料),以散居為主,婚嫁、工作調動轉入為多,人數較多的有壯族、苗族、蒙古族、侗族、瑤族等,主要分布在羅定市,人口比較集中的有羅定市加益鎮雙益、旺水兩個村會。

2004年常住人口情況

單位:人

地區
總人口
總戶數


非農業

人口
未落常

住人員
備注

合 計
2619639
741413
1368781
1250858
978797
35219

雲城區
283221
82958
148024
135197
283221
1203

新興縣
451109
118954
229627
221482
157671
2315

鬱南縣
479016
139783
252926
226096
94918
0

雲安縣
308216
78946
158736
149480
76082
4866

羅定市
1098077
311222
579468
518526
366905
26835

2005年是我市經濟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和社會協調快速發展的一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決策和工作部署,圍繞建設山區經濟強市、構建和諧雲浮總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題,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加強對經濟工作的協調服務,緩解經濟運行中的不利因素,積極實施「十項民心工程」,統籌推進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根據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按2004年經濟普查口徑)215.29億元,比上年增長(下同)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23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72.24億元,增長25.9 %;第三產業增加值64.82億元,增長1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7.31億元,增長27.8 %。在崗職工工資總額 20.56 億元,增長16.7%。農民人均純收入4222元,增長5.5%。

一、經濟發展情況

(一)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2005年,我市抗擊西江百年一遇洪水取得勝利,農業在大災之年奪得大豐收。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4億元,增長6.6%。糧食播種面積236.73萬畝,總產量94.3萬噸,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到135個,增加20個;其中農業龍頭企業增加了8個,龍頭企業銷售總收入達107.5億元,帶動農戶17.9萬戶,戶均增收4620元,比上年增加125元。石灰岩苦旱鎮的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9家,其中新增8家;年銷售收入4.2億元,帶動農戶4687戶。水果、蔬菜、花卉、蠶桑、葯材等經濟作物大面積豐收,畜牧、水產養殖業有較大發展。新建了羅定粵西瀧州農產品交易中心(首期),舉辦了全市首屆農產品交易會,新簽了一批農林項目,投資額 8.1億元。創建林業生態縣工作成續顯著,完成造林作業面積25.21萬畝,占年計劃141.6%。有兩個縣(市)被推薦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和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二)工業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後勁增強。

全市工業總產值完成230億元(按2004年經濟普查口徑),增長2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4.05億元,增長28%。實現銷售產值150.8億元,增長28.8%。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09.5% ,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

支柱產業進一步壯大。電力、石材、水泥、不銹鋼製品、紡織、機械、電子、電池和涼果加工等產業繼續集群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加快形成,其中生物制葯、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分別增長了65.3%和55.2%,產業發展出現了新的亮點。

項目建設勢頭較好。全市新上項目413個,投資總額為70.4億元。其中2006年3月份前能投產規模以上企業133個,投資總額47.75億元,可新增工業總產值70億元。

項目儲備增加。各種經貿、外經貿活動共簽訂經濟合同、協議項目共88個,金額107.6億元。駐珠三角聯絡處共引進項目19宗,投資額1.21億美元。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取得較大成效,與佛山市共建都楊和新成產業轉移工業園區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其中新成工業園已動工建設。

推進雲浮電廠三期、華潤(雲浮)電廠、抽水蓄能電站、粵瀧電廠二期、雲安電廠(A廠)、享達利資源綜合利用發電廠等重大能源項目的立項工作,啟動了爭取內河核電項目的相關工作。

(三)外經貿工作有新發展,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全市新批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6家,另有21個項目增資擴產。全年合同利用外資金額14683.8萬美元,增長28.7%;實際吸收外資金額3802.8萬美元,增長79.6%。外貿進出口總額7.3億美元,增長21.7%,其中出口總額4.31億美元,增長23.1%。出口國家和地區達到104個,增加了14個。開通了雲浮至深圳華南公共駁船快線,大大降低了進出口貨物運輸成本。

(四)縣域、鎮域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經濟運行質量有較大提高。雲安、鬱南、新興和羅定市的財政綜合增長率分別排在全省67個縣(市)第4 位、第7 位、第 9位和第36位。全市鎮(街)抓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得到進一步調動,鎮域在建規模以上企業120多個,已成為我市經濟加快發展的新增長點。

2005年全市共有民營企業45882戶,增長12.1%,其中個體工商戶44297戶,增長11.8%,私營企業1585戶,增長22.5%。個體從業人員9.86萬人,增長17.2%,民營企業從業人員13.45萬人,增長17.8 %。個體工商戶注冊資金13.05億元,同比增長18%,民營企業注冊資金32.14億元,同比增長29.5%。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達到56家,新增20 家。民營企業所創造的工業產值和上繳稅金分別佔全市的60%和70%以上。

(五)第三產業發展加快,消費市場持續暢旺。

全市新增在建商貿服務業項目55個,總投資11.6億元。全年接待旅客人數205.6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6.06億元,增長11.84%。房地產開發增加,並以小區建設為主體。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17.4億元,比年初增長14.22%;貸款余額97.1億元,比年初有所增長;市外金融機構向我市企業發放貸款22.2億元。交通運輸和港口物流活躍。城鄉消費持續升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億元,增長17.8%。保險業、證券業穩健運行,電信、郵政和中介等業務穩步增長。

(六)交通、城建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固定資產投資理想。

廣梧高速公路二期控制性工程已動工,主體工程已獲批復,已開展征地拆遷工作。建成了總長7.14公里的新世紀大道。水毀公路已全面修復,國省道、通鎮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設改造加快,全年完成公路建設改造575公里。四圍塘和都楊碼頭的前期工作繼續推進。

全市共投入3.6億元興建和改造了一批水利工程。13宗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36宗水毀水利工程,以及61宗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緊進行。

市黨校、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中級法院審判大樓、金山大道、三河洲小區,以及河濱西路立面改造等主要城建工程建設順利進行;市區和各縣城新建了一批城區主幹道,大力度進行城市美化綠化;中心鎮規劃修編全面完成,151個在建項目,累計已完成投資13.86億元,品位進一步提升。

(七)財稅收入快速增長,政府財力逐步增強。

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33億元、增長24.7%。;支出23. 9億元,增長20.5%。國稅收入9.94億元,增長21.4%;地稅收入8.65億元,增長24.6%。財政綜合增長率排全省第4位。推進公共財政建設和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等改革,財政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持作用明顯增強。推動企業改制上市工作順利開展,已有兩家企業完成上市輔導期工作。成立了我市首家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全市追收地方金融資產當年收回3254萬元。成功盤活東街市場等國有資產,加強了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國有企業納稅增長8.4%。

二、社會發展情況

(一)投資軟環境進一步優化。

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規章,進一步規范政府運作。共制訂實施規范性文件28件,辦理行政復議案件32件。有形建築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健康發展,工程招標項目66宗,中標價2.29億元,節約2639.13 萬元。經營性用地和采礦權有償出讓全部實行公開交易。縣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部進行葯品和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采購,招標采購葯品1.27億元,向群眾讓利2989萬元;采購醫療設備2413.68萬元,節約311.36萬元。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的審計監督,加強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監督,糾正了違規行為。全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辦件總數42521件。設立了民營企業投訴中心。積極查處公路「三亂」行為,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執法行為6宗。

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查處各類經濟違法違規案件 1779宗。考核認定了179家「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加強食品、葯品質量監督,嚴厲打擊了虛假違法廣告和傳銷活動,整治了「黑網吧」等場所,規范了市場經濟秩序。

(二)各項改革穩妥推進。

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免徵了農業稅。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額撥款的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已全部實施部門預算,統一了公務員崗位津貼。開展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工作,財政性資金管理進一步規范化。住房公積金歸集和管理進一步完善。繼續擴大縣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城市公用事業和社區管理改革等進一步深化。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取得初步成效。

(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全市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年共收社保費36752萬元,增加1290萬元。社保基金當期結餘8349萬元,歷年累計結餘6.26億元。社保待遇有所提高,並按時足額發放,業務流程逐步規范。市、縣兩級勞動力市場實現與省聯網,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新增就業崗位3.3萬個。

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鞏固提高。2005全市參加新型合作醫療A檔159.49萬人,覆蓋率為82.9%,排省內地級以上市前列;B檔128.5萬人,覆蓋率為66.8% 。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補助42693人次,合作醫療救助基金救助947人次。 完成了2006年度新型合作醫療的發動繳費工作,參加合作醫療164.5萬人,覆蓋率為91.4%。

繼續實施智力扶貧工程。市、縣兩級財政撥出專款對城鄉貧困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免費技能培訓。選送560人免費就讀省、市技工學校接受學歷教育;選送了66 名貧困戶子女到省級技工學校勤工儉學培訓班學習。全年舉辦農科知識講座和短期技能培訓班,參加人數分別為2.3萬多人次。有23082名貧困家庭子女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免收書雜費政策。

(四)熱點、難點問題得到逐步解決。

全市新動工改造貧困戶危房2408戶,累計已達2991戶。省、市、縣330多個機關部門掛鉤扶持300多個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落實資金1980萬元,集體經濟年純收入3萬元以上村委會新增52個。全市享受「低保」救濟58007人,增加19957人,「低保」人數佔全市總人口的22‰,實現了應保盡保。全市五保供養人數為15304人,增加了4753人。擴建改造了19間列入省「千間敬老福星工程」的敬老院。完成51所山區老區小學殘危教學樓的改造。在全省率先解決了18萬農民的飲水難問題,523戶西江特大洪水房屋「全倒戶」己全部重建了新居,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災民得到妥善安置。完成16條水庫移民村住房改造和食水工程建設任務。全市新建了300條生態文明村。23項西江水環境整治工程全面開展,重污染企業全部實行在線監控,城區降塵量下降,已連續三年控制在省的標准以內。開展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專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殘疾人康復受惠面進一步擴大。

(五)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加強。組織實施了打擊「雙搶」、「雙盜」和偵破命案專項行動,惡性案件大幅度下降。全市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301宗,增加了289宗;打掉犯罪集團116個;命案破案率為91.9%,排全省及三類地區首位。全市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7636件。落實領導信訪包案責任制,完成省交辦信訪案件37宗、本市立案案件53宗;市縣兩級領導包案261宗,已辦結249宗。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領導責任,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安全事故明顯下降。醫葯市場和學校的食品衛生得到有效整治。

(六)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加強了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新成立了華南理工大學雲浮研究院。加大了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增加了一批工程中心、技術創新專業鎮、民營科技企業等創新載體。專利工作和知識產權保障得到了加強。

素質教育和特色教育協調發展。全市所有小學從一年級起開設了英語課程,中學和中心小學裝備了計算機室,並與互聯網接通,開通了全市基礎教育信息網。新建、擴建高中學校總建築面積10.2萬平方米,增加學位5800個。高考取得歷年最好成績,上省專科A線人數增加了17%。大、中專、職業技術和成人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新組建了市技工學校,全市職業招生人數11684人,比上年增加13.1%。市職業技術學校籌建工作正在進行。

文化、體育等事業有新進步。相繼建成健身廣場等一批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城鄉文化活動深入開展,舉辦了多場高品位文藝演出活動。《雲浮市志》編修工作進展順利,已有7部部門志編成出版。廣播電視建成市至各縣(市)光纖干線,實現了全市聯網,部分縣(市、區)實現了縣(區)至鎮的廣播電視光纖聯網。參加第十屆全運會獲金牌1枚、銀牌1枚、5項第4名;已取得計入省十二運金牌17枚,其中新增8.5枚。我市籍運動員蘇麗慧參加全國、亞洲及世界級比賽,分別獲得1枚金牌,2枚銀牌。女子曲棍球隊參加全國青少年錦標賽勇奪冠軍。成功舉辦全市第一屆殘疾人運動會。

加強了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市和各縣(市、區)的疾控中心全面動工、改造了各地定點醫院的傳染病區,防控了非典、禽流情、狂犬病等疫情。加大了葯品食品衛生監督和整治的力度,嚴厲打擊了無牌無證行醫等非法行醫行為,醫療市場進一步規范。創建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工作得到省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計劃生育與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全市人口出生率10.98‰、人口自然增長率5.6‰,均完成省下達任務。實行了「節育獎」制度。加大國土資源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力度,完成了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得到加強,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

創建雙擁先進市(縣、區)工作有新進展。支援部隊建設、安置退役士兵、解決隨軍家屬就業,以及人防工程規劃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按上級的統一部署,開展了第一次經濟普查和「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

此外,物價、糧食、人事、民族、宗教、檔案、武裝、民兵預備役、信息產業、外事、僑務、台務、口岸、消防、保密、新聞出版、婦女兒童、紅十字會、工商聯、文聯、僑聯、社科聯、氣象、經濟發展研究以及駐外機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⑸ 羅定的歷史沿革

遠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時期,已有人類在羅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們居住在今天蘋塘、金雞等地的洞穴中,過著漁獵生活。
春秋,羅定為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設置南海郡,領18個縣,其中有開陽縣,開陽縣治所在今船步鎮。
秦末漢初南海郡尉趙佗兼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今市境屬之。置縣不詳。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設置南海、蒼梧等7個郡。交州蒼梧郡下置端溪縣。羅定大部分地屬端溪縣。 吳黃武五年(226),羅定地屬廣州蒼梧郡端溪縣。端溪縣包括今德慶、羅定、鬱南、雲城、雲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晉永和五年(344),析蒼梧置晉康郡,晉康郡領縣14。析端溪置龍鄉、夫阮兩縣,龍鄉縣為瀧水縣的舊名,是現羅定治地羅城鎮成為縣治的開始。羅定地有龍鄉縣、夫阮縣及平原縣。
永和七年(346),改平原縣為平原郡,領龍鄉縣,夫阮屬晉康郡。
南朝宋永初至元嘉年(420~432),羅定地包括平原郡、龍鄉縣、平原縣及晉康郡之夫阮縣。
南齊永明元年(483),廢平原郡置廣熙郡,析龍鄉縣置永熙、羅平兩縣,郡治龍鄉縣。羅定地括龍鄉、永熙、羅平、夫阮4縣。
南朝梁天監五年(507)分廣州置桂州。自始有廣東和廣西之分。六年(508)兼置瀧州(瀧州之名源於今羅定江羅鏡段有瀧喉,灘高水急,巨石橫截中流,十分險要)和建州,此時的瀧州州治在今羅鏡、太平鎮境。建州州治在今附城鎮古城角。析廣熙置平原、開陽、羅陽三郡。瀧州轄平原郡(郡治龍鄉縣)、龍鄉縣,永業縣,開陽郡(郡治開陽縣)、開陽縣,梁德郡、梁德縣;建州轄廣熙郡、永熙縣、安南縣,羅陽郡、羅陽縣。其中永業縣治在今廣西岑溪筋竹鎮,梁德郡、梁德縣治在今信宜市。
南陳仍按梁設。
隋開皇九年(589),廢郡名,改龍鄉縣為平原縣,與開陽縣、懷德縣、永業縣同隸屬瀧州。永熙縣、安南縣、羅陽縣隸屬建州。羅定地有平原、開陽、永熙、安南、羅陽5縣。
開皇十八年(598),改平原為瀧水縣,改羅陽為正義縣。羅定始有瀧水縣名。
大業三年(607),改瀧州置永熙郡,廢建州。並開陽、正義入瀧水縣,並安南入永熙。永熙郡轄6個縣:瀧水縣、永熙縣,永業縣(今岑溪)、懷德縣(今信宜)、良德縣(今電白)、安遂縣(今鬱南)。 唐武德四年(621),改永熙郡設瀧州,此時瀧州州治在今太平鎮潭白村周圍地方(註:有羅定州志記改為竇州。竇州之名先在羅定出現。在今太平鎮潭白小學,遺留有石碑記竇州,當地百姓亦講此為古竇州。在今信宜市境內的竇州原稱南扶州,到唐貞觀八年才把南扶州改用竇州之名)。析瀧水置開陽縣、正義縣,以瀧水、開陽、正義、懷德4縣隸瀧州,置南建州,以永熙、安遂、永業縣隸南建州。武德五年(622)並正義縣入懷德縣,改永熙縣為永寧縣。
唐貞觀元年(627),並開陽、懷德入瀧水縣,隸瀧州。是年,唐分天下為十道,瀧水屬嶺南道。
唐貞觀六年(632),改瀧州,重新設置南建州,以瀧水縣、開陽縣、永寧縣、安南縣隸南建州,而永業縣改隸義州。
唐貞觀八年(634),改南建州為葯州。唐貞觀十八年(644),廢葯州復置瀧州,領縣如舊。
唐天寶元年(742),改瀧州設開陽郡,隸嶺南道。乾元二年(759)復改開陽郡設瀧州。 明萬曆五年(1577),凌雲翼征羅旁,平瑤亂,升瀧水縣為羅定直隸州,設羅定直隸布政使司。析瀧水縣東部東山黃姜垌等和德慶、高要、新興部分地區建東安縣(今雲城區、雲安縣),析瀧水縣西部西山大垌等和德慶、封川部分地區建西寧縣(今鬱南縣)。羅定直隸州領東安、西寧兩縣。羅旁平定,因以羅定為州名,羅定州之東西也安寧,便以東安、西寧為縣名。由是瀧水之名始革,而羅定之名亦始於此。
清朝設羅定直隸州,州治羅城,轄本州(羅定州)和東安縣、西寧縣。羅定州直隸廣東省。另外,兵備道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設置。自明萬曆五年開州設羅定兵備道駐州治,至清康熙二年,羅定兵備道歸並嶺西守道。康熙六年裁撤嶺西守道。 康熙九年復設高雷廉道駐高州,羅定州守備隸之。康熙十六年復設羅定道駐州治。康熙二十一年裁並入嶺西巡道分巡肇高廉羅道駐肇慶。雍正八年析為肇羅道。同治六年改分巡肇羅陽道駐肇慶府城。 民國元年(1912),政府統一撤銷州、府一級建制。羅定州改為羅定縣,原隸屬羅定直隸州之東安(雲浮)、西寧(鬱南)縣始分出,均隸屬廣東省。
民國時期,羅定縣先後隸屬廣東省南路行政公署、西區善後委員會公署、西區綏靖委員會公署、1936年隸屬廣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1949年5月起隸屬廣東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建國後,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西江專區。
1952年,隸屬廣東省粵中行政區。
1958年11月5日,羅定、鬱南兩縣合並,稱羅南縣。縣機關設在羅城鎮,隸屬江門專區。
1959年1月4日,羅南縣改稱羅定縣。
1961年4月10日,析羅定縣恢復原羅定和鬱南兩縣建制,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區。
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羅定縣設立縣級羅定市,由廣東省直轄、肇慶市代管。
1993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縣級羅定市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
1994年4月2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委託雲浮市代管羅定市。
2012年6月,羅定被定為「廣東省省直管縣財政試點」城市。

⑹ 羅定豆豉的發展歷史

「羅定豆鼓」馳名久遠,早在明末清初就享有盛譽,成為羅定一大名特產,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羅定豆鼓選料上乘,採用由山川匯流而來,清冽甘美的瀧江礦泉洗滌製作豆鼓,令產品具有味道鮮美、豉香濃郁,入口松化,油而無渣的特點。

由於羅定豆鼓比各地生產的豆鼓都特別松化芳香,用它配製的菜式,如「豆鼓雞」、「豆鼓魚」、「鼓汁排骨」、「辣椒豆豉」……等等,久負成名,令食客回味無窮,深受人們的喜愛。羅定豆鼓是家庭、賓館、酒家調味佐騰之佳品。

著名抗日將領蔡廷鍇將軍,生前每年都購買數百斤羅定豆鼓,用作饋送各地親友(摘錄自廣東工商史料輯錄第4卷330頁)。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在粵西山區視察工作期間,於1986年1月2日到羅定縣在晚餐品嘗了「羅定豆豉」,覺得芳香可口,便吩咐警衛買了10斤羅定豆鼓帶回北京(摘錄自胡耀邦總書記視察粵西山區羅定縣的報道)。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駐香港記者馮強先生及喬·羅伯特先生在品嘗了「羅定豆豉」後,稱贊它確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調味佳品。

「羅定豆政」由於質優味美,久負盛譽,在40年代初便飲譽海內外,年銷量達40多萬擔。近年來,羅定市調味食品廠投入巨資改造廠房設備,培訓技術人才,鞏固和發展了傳統優質豆豉特產,使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目前產品已遠銷美國、澳洲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⑺ 羅定市文塔有多少年歷史

今年快401年了,上年的400年慶祝搞了個活動,新聞都有,你不知道嗎。

⑻ 羅定墟鎮歷史

按星期來說太平246羅鎮135金雞35蘋塘246素龍不知道船步246分界3羅平13
可能

⑼ 廣東省羅定市歷史中是不是很輝煌

是的。羅定有著 2400 年的悠久歷史,擁有數量龐大的文保單位和較突出的非物質文化。明代,因平定羅旁地區的「瑤亂」,瀧水縣(原屬肇慶府)升格為羅定州,成為廣東歷史上第一個直隸州。羅定州管轄東安(雲浮縣)、西寧(鬱南縣)兩縣,史稱「三羅」。

羅定州作為明清時期廣東「十府一州」之一,在歷史上存在長達334年。羅定是南江文化核心地區;羅定江又稱南江,被古代學者列為廣東「四江」之一,是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及古驛道,造就並留存有豐富燦爛的文化遺產。

著名人物有:

張漢平,解放軍空軍中將,原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空軍政治委員;盧鍾鶴,原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梁偉發,廣東省委原常委,原政法委書記,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警察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法學會會長。

(9)羅定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追溯歷史,南江古道曾是古代楚人南下海岸的重要通道。在羅定太平河上游南門垌等地出土的戰國青銅器,都具有十分鮮明的楚文化特色。同時,南江也是此後中原漢人南遷嶺南,以及中原地區通往南海的一條重要交通要道。

羅定江(南江)是中原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對接通道,及古驛道,而羅定則是南江上最重要的節點。羅定江流域(包括其支流)全部在古羅定直隸州境內,是古代嶺南地區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造就並留存有豐富燦爛的文化遺產。

參考值資料來源:網路-羅定市

閱讀全文

與羅定多久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