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紅軍原因是什麼歷史

紅軍原因是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5 23:33:33

① 紅軍紅軍挺進大別山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一 戰爭戰略需要。1947年3月,國民黨集中重兵蝟集陝北和山東,形成「雙矛攻勢」,形勢十分嚴峻,需要劉鄧大軍盡快轉入外線作戰,配合西北、華北解放軍反擊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同時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如果從地圖上來看,蔣介石重點進攻陝北和山東,就像一個兩頭粗中間細的啞鈴,而劉鄧大軍所在的晉冀魯豫戰場是連系東西兩戰場的中間地帶,正像這個啞鈴的「把」。這也是國民黨軍兵力較為空虛的一段,也是它的軟肋。中共中央交給劉鄧大軍的任務,就是砍斷這個「把」,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
二 鍛煉軍隊戰斗性需要。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全部渡過淮河,進入了大別山。後人在講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大多數人都認為「物產較華北富足」。這並不是很准確,大別山南部靠近長江沿岸的地方可能比華北有些地方富足,但解放軍主要活動在中部山區,這里不但稱不上「富足」,而且是極為困苦。
如果不承認這一點,我們就無法想像大別山人民為支援人民解放戰爭所付出的重大犧牲,這對大別山人民是不公正的。如果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那麼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勝利則是人民勒緊褲腰帶爭取來的。他們用極為有限的資源支持了南下的十幾萬大軍,這是劉鄧大軍創建大別山根據地取得勝利的關鍵。
三 調整軍隊紀律,肅清部隊不良思想需要。嚴酷的現實讓一些指戰員產生了想法,覺得大別山根本就不像個老根據地,老鄉不幫忙不說,還經常給部隊出難題。強烈的思鄉想家情緒和對現實的失望情緒出現了,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很多指戰員的普遍感受。這對部隊的影響很大,個別部隊出現了戰斗意志衰退,一些能打的仗不打了、不該放跑的敵人卻放跑了等等。這些還是次要的,最嚴重的是,一些部隊連人民軍隊的宗旨也置之腦後,出現了打老鄉、抓向導、拉水牛、拖豬捉雞、搶東西等現象,甚至還出現了調戲婦女的現象。

② 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

紅軍長征主要原因:

1934年10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回,以及敵強答我弱,先後逃離追蹤。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主力從閩西贛南出發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

(2)紅軍原因是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長征路線

瑞金→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宣告長征的勝利結束。

長征歷史意義

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③ 紅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出現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紅軍的最初計劃是從南線突破粵軍的封鎖,到達湘西會合紅二、六軍團。由於當時臨時中央的領導者,在指揮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和突圍的時候,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紅軍雖然英勇作戰,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但是自己也損失慘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時,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已經銳減至3萬餘人。而且這時國民黨已判斷紅軍將沿湘桂邊境北上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調集重兵,企圖把中央紅軍一網打盡。在這革命的危急關頭,在毛澤東等人的力爭下,中央紅軍改變了原先的戰略計劃,決定爭取主動,向敵人防禦薄弱的貴州前進。12月,紅軍在佔領通道城後,立即進入貴州東部,一舉攻克黎平,強渡烏江,把國民黨的追剿軍甩在烏江以東和以南地區,於1月7日佔領黔北重鎮遵義城。
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之後,紅軍像重新獲得了新的生命,他們重整旗鼓,振奮精神,在中央軍委的指揮下,展開了機動靈活的運動戰。他們轉戰貴州、四川、雲南邊界地區,四渡赤水,迂迴曲折穿插於敵人重兵之間,殲滅大量敵人。隨後,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分兵黔東,誘出滇軍來援。這時,紅軍出其不意地向雲南疾進,在昆明附近虛晃一槍,隨即於5月初搶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④ 紅軍長征的原因、時間、途徑地、主要事件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性質:戰略轉移。
開始:1934年10月、內瑞金。
經容過的地方:江西瑞金,湖南靖縣,貴州遵義、黔西、盤縣,雲南西昌,甘肅會寧,陝西吳起鎮、延安。
主要事件: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血戰湘江等。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安。

⑤ 紅軍長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別是什麼

直接原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根本原因:博古等人執行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5)紅軍原因是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長征基本路線:

瑞金→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宣告長征的勝利結束。

紅軍主力從閩西贛南出發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開始長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

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兩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⑥ 紅軍長征的原因,時間,經過的地方,主要事件和歷史意義 (簡答) 謝謝

國民黨發動第五次圍剿,紅軍指揮不當失利,突圍。1934年。主要事件遵義會議。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著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徵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他們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望採納。

⑦ 紅軍長征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詳細解釋一下,謝謝!

因為對國民黨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所以共產黨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後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禦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

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佔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迴旋餘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於是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

(7)紅軍原因是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作戰部隊86000多人踏上長征之路,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時全軍僅剩下近8000人。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近10萬大軍開始西渡嘉陵江,踏上萬般曲折艱險的長征之路。

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時全軍只剩下33000多人。1935年11月,紅二方面軍21000多人從國民黨30萬大軍的合圍中沖出,踏上了長征之路,1936年10月到達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時全軍只剩下11000多人。

紅25軍——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根據地後留下的一支紅軍武裝——1934年11月踏上長征之路,經過數月的顛沛流離和艱苦轉戰,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中第一支到達陝北的部隊,全軍兵力最多時不足8000人,最少時只有1000多人。

閱讀全文

與紅軍原因是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