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越南的歷史有多長
前257年,蜀國末代王子蜀泮率領其族民,輾轉到達現在越南北部,建立甌雒國,並自稱為安陽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的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越南北部和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歸屬於象郡管理。
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在秦朝末年的混亂時期,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地方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在之後的一千多年時間里,越南北部交趾地區雖然屢有反抗,但是大體上一直受到中國古代政權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和南漢)的直接管轄。
簡史:越南於公元968年成為封建國家。1884年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二次世界大戰中又被日本侵佔。越南人民經過長期艱苦的斗爭,於1945年8月革命取得勝利。9月2日,胡志明主席發表《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同年9月,法國再次入侵越南,越南人民又進行了歷時9年的抗法戰爭。1954年5月越南取得「奠邊府大捷」後,法國被迫在日內瓦簽訂了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協定,越南北方獲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國(後成立由美國扶植的南越政權)統治。1961年起,越南人民展開了抗美救國戰爭。1973年1月,越美簽訂關於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巴黎協定,同年3月美軍從越南南方撤走。1976年7月越南全國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Ⅱ 越南國的歷史沿革
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Chiến tranh Đông Dương)陷入長期化泥潭的情勢下,法國決定靠扶植本地政府的回方式改善局面答。最終法國挑選了當時流亡在香港的保大帝(Bảo Đại)來領導新政府。在建立過程中,新政府得到了全越南境內的多數反共主義者支持。1949年6月14日越南國正式成立,但仍留在法蘭西聯盟(fr: union française)內。
1954年法國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失敗,被迫退出印度支那半島。經日內瓦會議(Hội nghị Geneva),北越(Bắc Việt)、南越(Nam Việt )、寮國(Lào)、柬埔寨(Campuchia)的獨立均得到確認。不久吳廷琰在美國支持下,通過操縱1955年南越公民投票廢黜了保大,自己獨掌大權。1955年10月26日國號正式更名為越南共和國(Việt Nam Cộng Hòa)。
Ⅲ 越南在歷史上是中國的嗎
越南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是屬於中國的,直到秦末漢初,越南才脫離中國 自立 雖然自立但是在此後的時間里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直到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後才正式劃清與中國的關系。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越南,全稱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英語: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語: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Ⅳ 越南國的歷史及帝王怎樣
越南
Vietnam
亞洲中南半島東部的共和國。全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面積32.96萬平方千米。人口7060萬(1993),越南國旗國徽共有60多個民族,其中越人佔89%,其餘為岱、傣、儂、苗等族。越南語為國語。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還有和好教、高台教等。首都河內。
越南國旗 國徽
地理 北與中國為鄰,西與寮國、柬埔寨為界,東部和南部瀕臨南海。地勢西高東低,境內75%為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為高山和高原,最高峰為黃連山的番西邦峰,海拔3142米。中部長山山脈縱貫南北。紅河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為平原。主要河流為北部的紅河和南部的湄公河。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
地圖:越南
歷史 公元前207年 ,越南歸入中國秦將趙陀的南越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將其地分為9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3郡在今越南境內。中國的統治直到公元939年結束。公元968年 ,丁部領建大瞿越國 ,為越南自主封建國家立國之始。自1516年始,西班牙、意、荷、英、法等國傳教士紛至沓來 ,1858年9月法國海軍攻陷峴港 。1884年簽訂《越法順化條約》,越南被迫接受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1893年建立法國拼湊的印度支那聯邦(包括越南、柬埔寨、寮國) 。1930年胡志明創立印度支那共產黨,領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爭。1940年日軍侵入印度支那,1945年日本投降。越共領導全國人民總起義,取得八月革命的勝利,同年9月2日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同月法國侵略軍卷土重來 ,爆發了長達8年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1954 年7月抗法戰爭勝利結束,法國被迫簽訂日內瓦協議,以北緯17度為界,越南北方獲得解放。在南方,美國取代法國進行殖民統治。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反擊美國侵略。1964年美國製造北部灣事件,進一步擴大侵略。越共領導全國軍民進行抗美救國戰爭,1969年9月,胡志明逝世 。經過十多年的較量 ,美國傷亡與損失慘重,被迫於1973年與越南北方簽訂巴黎協定,從南越撤軍 。1975年5月1日越南南方全部解放 。1976年北方和南方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政治 1976年2月 ,越共召開四大 ,制定了新階段社會主義總路線 ,通過新黨章 。1978年12月 ,越南出兵攻佔柬埔寨,中越兩黨關系中斷。1986年後越南的經濟革新開放逐步展開,同時調整對外政策,從柬埔寨全面撤軍。1991年11月,中越兩國恢復了正常關系 。1992年4月通過的憲法,規定不再設置國務委員會,改設國家主席;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政權屬於人民。國會是人民最高代表機關、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國家主席陳德良 ,1997年9月就職 。政府為國會的執行機構和國家最高行政機關 。1997年9月組成的政府,總理潘文凱。越南唯一的政黨為越南共產黨,1930年成立 。同年改稱印度支那共產黨,1951年改稱越南勞動黨,1976年改現名。
經濟 以農業為主 ,工業化的基礎設施正在建設中 。1994年國內生產總值約154.5億美元 。貨幣單位越南盾;匯率為1.086萬盾兌1美元(1994年10月)。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鉻、錫、磷灰石,其次是銅 、鋅、鎳、鎢、鋁、鉛等。森林面積為800~900萬公頃,出產柚木、鐵木等名貴木材和竹子。水力蘊藏量為3000多萬千瓦。沿海多漁場。近海有石油和天然氣。輕工業、原油、電力 、煤炭、水泥等在工業中所佔比重較大 。 耕地面積約為900多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公路總長10萬多千米,鐵路總長3220千米,水運線總長 7000 千米 ,主要軍 、商港為金蘭灣、西貢港、峴港和海防港,外貿主要出口橡膠、茶葉、咖啡、水產、煤炭和輕工及手工業品,近年來大米和原油出口躍居首位。主要進口工業設備、石油產品、鋼材 、化工產品、農葯和棉花等工農業生產資料。過去主要與蘇聯和東歐國家進行貿易,蘇聯解體後,蘇、越貿易中斷,越外貿已轉向西方自由外匯區。
從80年代初期起,越南把發展生產力作為中心任務,發展國營、集體、個體私營資本主義等成分並存的商品經濟 ,實現到2000年國民經濟總值比1990年翻一番的戰略目標。自1987年底公布投資法以來,截至1992年底,已批准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商簽訂的555項投資合同 ,協議金額共46億美元。但由於基礎設施差、工藝落後,限制了利用外資,實際使用外資僅11億美元。
文化教育 教學體制由幼兒學校 、普通學校 、高等業余學校和高等院校組成。幼兒學校為3年,普通學校分3級12年,即從小學、初中到高中或中專學校畢業。高等院校和高等業余學校一般為4年 。新聞出版事業由國家控制 ,主要報刊有《人民報》 、《人民軍隊報》 、《共產主義》 、《大團結報》。
對外關系 1976年實現南北統一後,即奉行依靠蘇聯 、侵略柬埔寨、反對中國,並向東南亞擴張的地區霸權主義政策,在國際上處於孤立境地。1989年外交政策有所調整,力圖維持其在侵柬所獲既得利益基礎上,逐漸從柬脫身。直到1990年以前,把同蘇聯的全面友好合作作為其外交政策的基石。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先後宣布承認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獨立。與此同時,同寮國、柬埔寨金邊政權繼續保持「特殊關系」。1991年越共「七大」調整了對外政策,提出外交工作的總任務是「維護和平,擴大友好、合作,為經濟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宣布越南願成為國際社會一切國家的朋友。柬埔寨問題解決後,法、意等一些西方國家已逐漸解除對越南的經濟制裁。美國和越南進行兩國關系正常化談判,並於1995年復交。越南與中國1950年1月18日建交。70年代以前兩國領導人多次互訪,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關系密切 。 越美戰爭結束後 , 由於越南侵略柬埔寨 ,侵犯中國國土,中、越邊界多次發生武裝沖突,兩國關系惡化達十餘年之久 。1991 年兩國關系逐漸恢復正常 。1993年兩國貿易額約4億美元。
柬埔寨問題巴黎協定的簽訂,標志著越南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機 。現今除保持印度支那3國的「特殊關系」外 ,改善了同東盟各國的關系,國家領導人彼此互訪,簽訂了種種協議;並於1995年成為東盟成員國。與印度的關系有進一步的發展;同一些西方國家的關系正在改善,並致力於探索與美國關系正常化的途徑。
Ⅳ 越南歷史上有多少年是中國領土
不算是領土,是附屬國、和朝鮮(就現在的朝鮮和韓國)、琉球(現在是日本的)一樣,以前有一條路是廣南路,這個南就是越南了。廣南東路就是後來的廣東,廣南西路就是後期的廣西了。
Ⅵ 越南在歷史什麼時候屬於中國
明,清
Ⅶ 漢族在越南的地位高嗎,歷史有多久了
地位很高,歷史很悠久。要知道越南歷史上有很長的時期是我們的領土的。中間分分合合了幾次,最終還是出去了。
中國對越南的影響太大了,所以越南不會歧視漢族。不過警惕心理還是有的。。
Ⅷ 越南歷史上何時屬中國
越南北部在唐代以前一直是中國的領土,宋代獨立,明代一度恢復統治,但最終獨立,在清朝被冊封為越南國至今。
確切的說,越南北方在古代都有部分地區是中國領土。
越南北方,古代是百越的領地,在秦朝被征服,屬於桂林郡。
漢朝時向南征服,大概達到今天承天-順化省地方,建立了九黃郡和日南郡,統稱交趾或者交州。
越南北方被中國控制的地區主要是今天紅河平原地帶,不包括西部山區,民族主要是越族。大概在唐朝以後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南部在漢代就分離出去,據說是當時的縣丞性曹的建立的,國名叫做占婆,中國叫占城。主要民族是占族和真臘族(就是柬埔寨高棉族)。
北方建立的國家,最初叫交趾國,後來自稱「大越」,開始擴張,在大概明朝後期滅亡了南方的占婆國,然後繼續向南,佔領了湄公河三角洲附近的水真臘國家,領土基本上成型。
也就是說,越南從北到南,是:越國、占婆國、真臘國。除了真臘,前兩個都曾經是中國的領土。
越國實際上在五代以後就沒有被中國實際管轄了,占婆在唐代就沒有。在唐代占婆又叫做「林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舊唐書》,有相關記載。明朝打算收復所有的「漢唐故地」,曾經佔領過越國,但是因為民族關系沒搞好,又受到當地土著的反對最終撤退。占婆則根本就沒到過,是「不征之國」。
Ⅸ 越南歷史的中國領土時期
主詞條:南越國、二征起義
中國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繼而進攻位於華南、越北的百越(又作百粵)。前214年,秦朝設置桂林郡(在今中國廣西省)、南海郡(在今中國廣東省)及象郡。秦朝對此三郡推行移民實邊的政策,將中原內地的民眾遷徙到這里,讓他們「與百粵雜處」。
秦末,中國內亂,南海郡尉趙佗割據當地。中國史書記載他迅速擴張勢力,「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成立南越國。南越國對中原的西漢王朝入貢受封,對內實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在越北地區,「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真二郡人」,設立官署以作統治。南越國又透過軍事壓力及財寶饋贈,增強對鄰近部族閩越、西甌、駱等的影響力。
南越國在越南歷史里又被稱為「趙朝」,封建時期史家如黎文休、吳士連等把南越國視為越南史上的正統王朝,到現代卻遭到否定,史家陶維英指出它「只能是外族侵略者」,「企圖開疆拓土,侵佔我國辟為郡縣」;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稱之為「只是中國封建集團內部的一支割據勢力」。
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滅南越國,越南成為漢朝領土。漢朝實行直轄統治,設立「交趾刺史」(後又改為交州),轄境橫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的北、中部。位於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交趾又作交阯,在今河內一帶)、九真(今清化省、乂安省一帶)、日南(今廣平省、廣南省一帶)三郡便屬於它的管治范圍。各郡內又管轄若干縣份。西漢對越南的統治政策有三個要點,分別為「與民生息」、「因其故俗治,毋賦稅」及「諸雒將主民如故」。西漢末年,交趾郡太守錫光教導當地民眾禮義;東漢建武初年,九真太守任延教民耕稼,制定婚姻嫁娶制度。錫光和任延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並使越南開始沾染華風。
建武年間,交趾郡轄下的一位女姓雒將(雒越人領袖)征側被太守蘇定「以法」懲治,征側不服,乃於公元40年,與其妹征貳起事反抗,史稱「二征起義」,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東漢朝廷派大將馬援率軍鎮壓,最終在43年殲滅征氏姊妹,事件遂平。 主詞條:前李朝
公元43年,東漢大將馬援重新平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後,在當地推行新措施,包括修治城郭,整頓水利,又向朝廷報告越律及漢律抵觸之處,然後跟越人「申明舊制」,駱越人從此遵行馬援的措施。相傳馬援在交趾「立銅柱」,成為當時的「漢之極界」。
兩漢時期,越南北、中部地區是漢朝對外交通樞紐。自日南郡出發,可到達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地。東漢時,南海及西方的葉調國(在今爪哇)、撣國(在今緬甸北)、天竺國(今印度)、大秦國(即羅馬帝國)等國人士到中國內地時,都會以日南郡為必經之道。
公元2世紀,日南郡常有「象林蠻夷」起事,對抗漢朝政府。現代學者認為,這些蠻夷起兵事件,象徵著林邑國(即占婆國)的建立。
中國在東漢晚期出現州郡割據的局面,交趾太守士燮亦於187年至226年長期控制交州全境,而九真、合浦、南海等郡的長官職務都由士氏兄弟出任。據歷史記載,士燮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吸引了中原名士前來投靠,交州因此成為東漢末至三國初年相對安定繁榮之區。後世越南史家的高度評價士燮的統治:「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豈不盛矣哉!」佛教思想家牟子便是在士燮時期投靠交趾,寫成佛教要籍《牟子理惑論》。中國江南的東吳勢力崛起後,士燮於211年投附,名義上隸屬孫氏,實質仍操有自主權。226年士燮死後,吳主孫權打算削弱士氏家族在交州的勢力,遭士燮之子士徽等人反抗,吳將呂岱遂設計誘殺士徽兄弟,奪得交州控制權。
248年,交趾、九真民眾起事反吳。據越南史籍所述,是次起事的領袖趙嫗能乘象作戰,在山中對抗吳軍。吳廷派交州刺史陸胤討伐,最終平息事件。而在全中國的局勢而言,東吳為三國時代的割據政權之一,與北方的曹魏(後被司馬氏所篡)交爭,影響到交州政局。263年,曹魏出兵占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265年,司馬氏代魏,成立西晉,繼續管治交州三郡。268年,吳主孫晧派陶璜等率兵反擊,到271年大破晉軍,收復交州,陶璜任交州牧。東吳最終在280年被西晉所滅,交州牧陶璜亦投降,越南遂歸西晉統治。西晉朝廷聽取陶璜建議,為使交州免受南方林邑國(占婆)的威脅,維持其地方兵力。
316年,中國北方被五胡各族所據,晉室南渡,是為東晉。東晉期間,交州常有軍事將領互相攻殺或據地作亂,又有林邑國入侵,局勢長期不穩。東晉末年的大型民變孫恩盧循之亂亦蔓延至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擊敗盧循,結束動亂。420年劉裕代晉,建立劉宋(與南齊、南梁、南陳合稱「南朝」),繼續任杜慧度為交州刺史。杜慧度任職期間,整頓風俗,改善人民生活,修建學校,使交州出現安定局面。劉宋末年至南齊初年(468年至485年),交州人李長仁及其從弟李叔獻,先後以「行州事」的名義專制一方,違抗朝廷,最終因南齊朝廷擬欲征討,李叔獻才交出權力。
南梁時期,因交州刺史蕭咨為政苛暴,引起當地人士李賁的不滿及起兵,據有交州,於544年稱帝,改年號為「天德」,越南後世稱李賁為「李南帝」,其政權為「前李朝」。南梁朝廷於545年派陳霸先率軍鎮壓,擊敗李賁,李賁終在549年被部下所殺。中國正史又提到,李賁敗死後,其兄李天寶逃到九真繼續抗爭,最終亦被陳霸先殲滅。而根據越南史家的描述,前李朝在李賁死後,其部下趙越王、兄長李天寶、族人李佛子等仍繼續領導,至602年李佛子投降隋朝,前李朝才結束。 公元602年,即中國隋文帝仁壽二年,交州有李佛子稱兵割據,隋廷派劉方征討,李佛子懼而請降,越南又歸於中國統治之下。到隋朝亡後,唐朝重新崛起,消滅南方的蕭銑勢力,越南便入於唐。唐朝政府對越南地區的行政建置數有變更,例如有「安南都護府」、「靜海軍節度使」等官署。
在唐代,越南地區受中國內地文化發展,且有著名詩人杜審言、沈佺期等曾在當地任官,使其文風盛行。愛州(在今越南清化人姜公輔便為唐代越南文士的代表人物,曾在唐廷任職高官,並有作品傳世。然而唐室治下的越南亦常常出現亂事。當地民眾曾發動數起大型叛變,如722年的梅叔鸞起事、791年的布蓋大王馮興起事等等,最終為唐室所平。在對外關繫上,唐代中晚期先後有環王國(即占婆國)、南詔國侵擾越南地區。環王國在9世紀初(時為占婆第五王朝時期)入寇驩州及愛州,唐軍旋即將之擊退。南詔國為唐朝西南方的鄰國,雙方時有交戰,9世紀中期南詔數度攻打安南,863年更占據府城大羅(又稱羅城、安南城,即今河內),866年才由唐將高駢奪回。唐廷從此採行藩鎮制度統治安南,設置「靜海軍節度使」,由高駢任節度使。高駢管治時致力建設,重修大羅城,整頓河道以便航行。唐代人的河渠工程對越北有相當建樹,據《天威徑新鑿海派碑》所述,當地河流原本危險難行,「舟人所歷,毛發自寒」,經整頓後「則安流坦途,不復經斯險矣」。
唐朝衰亡時,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靜海軍節度使一職,與中國嶺南的南漢政權相爭。930年南漢滅曲氏,但交州本地將領楊廷藝等仍爭奪自主權。938年,廷藝舊將吳權控制當地,南漢出兵討伐,吳權在白藤江植入大樁,待潮漲時引南漢軍船來到,此時潮水退卻,南漢軍船因碰到大樁而擱淺,吳權乘機派舟師擊敗南漢軍隊。戰後,吳權自立為王,建立吳朝。吳權的勝利及建政,在越南獨立進程中具重要意義,後世越南史家評道:「我越之正統,庶幾乎復續矣。」
中國近千年的統治,對越南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歸納指出:「我交州地區自漢以迄於五代仍是內屬中國之地,因而中國的治亂也影響到我們的國家」;「當儒教、老教(指道教)、佛教在中國興盛之時,我交州之地還屬於中國,因而我們的人也皈依了這些宗教。後來我國自主之後,這些宗教更形興盛,例如佛教盛於丁朝、前黎朝和李朝,而儒教盛於陳朝以降。凡風俗和政治大抵都是由學術和宗教演化而出。而我們的人已尊奉了中國的學術和宗教,則我們的一切也都完全效法中國。」
Ⅹ 歷史上,越南曾經被中國統治過嗎
實際上,越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就如同北京甘肅雲南廣東那樣的領土,而非屬國屬地或其他民族暫時像中國稱臣納貢那樣的領土。
秦始皇首次佔領越南,殺死當地的越人,建立了三個郡:南海郡(今廣東)、桂林郡(今廣西)、象郡(今越南)。
後來漢朝在上述三個郡的基礎上建立交趾刺史部,屬於全國十三個刺史部之一(刺史部相當於省)。交趾刺史部管轄九個郡:兩個在廣東、兩個在廣西、兩個在海南島、三個在越南。在越南的三個郡分別是:交趾郡(在現在河內一帶,是交趾刺史部的行政中心)、九真郡(在越南中部順化一帶)、日南郡(在胡志明市一帶)
之後,中國長期統治越南地區,如同中國自己的領土一樣。那裡的人也是華夏-漢族。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王勃的父親,就是在交趾一帶任職。
唐朝晚期,全國分裂。各地的節度使紛紛建立割據政權。位於交趾的靜海軍的士兵也建立了割據政權。後來的宋朝軟弱,沒有能夠收復交趾。從此,越南逐漸獨立。
但是,那時候的越南並不是象現在的台灣那樣,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反而說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認為當時的時代是南北朝時期:宋朝是北朝,越南是南朝。越南甚至在周圍地區推行大漢族主義政策,漢化了很多其他民族。
明朝時期,越南消滅了以印度文化為主的占城國,漢化了整個國家的人,把占城的首都也改為「西貢」,意思是從這個地方可以接受西方蠻夷象中國(指越南)的進貢。
明朝曾經收復越南,但管理不善,越南又獨立了。從此越南才跟中國離心離德。
近代,越南的民族主義逐步發展。他們以京人(實際上就是首都來的人)自稱。後來演變為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