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簡介 > 三綱五常的內容及歷史影響是什麼

三綱五常的內容及歷史影響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11 20:37:05

1. 三綱五常是什麼,具體內容都有哪些

北宋理學家朱熹提出的三綱五常: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分別從大家和小家的角度去闡述的,也反映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等級森嚴。意思是,國家要人民做什麼事,人民就要做什麼事;父親要兒子做的事,兒子也不得違背;妻子必須嚴格遵守和聽從丈夫的一切決定。這些都是封建的統治者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實施的一種治國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緩和了社會和家庭矛盾。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用來約束人與人之間處理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
『三從』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和『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是古代為了約束和限制女子所制出的一系列的條款。極大的限制和剝削了女子的權利和自由。讓她們專心的服從自己的長輩,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兒子,以及自己的國家。女子的地位在古代是不受重視的,一切都要聽從男人的。用一些規定,規定了在那個時代要做一個怎樣的女人,才是一個對得起自己的丈夫的女人。

2. 三綱五常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綱」在此處是做表率的意思。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為歷代儒客尊崇,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

其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等。約等同於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



(2)三綱五常的內容及歷史影響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綱五常的歷史地位

「三綱五常」作為為中國宗法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也是維護宗法等級秩序的重要支柱。三綱強調封建主義人倫關系的尊卑與高低、主從關系;五常強調處理人倫關系的道德准則。

無論是三綱還是五常,其核心就是確立和維護法定的封建社會尊卑貴賤的等級序列,由此強調等級的不可逾越,對這一政治倫理原則,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家,都擁護它並圍繞著它來思維。

作為封建社會道德准則的三綱五常,對封建時期的傳統社會和專制政治起到了穩定作用,一方面「三綱」是封建社會控制系統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社會的安定和諧,三綱的神聖化與絕對化,有利於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另一方面「三綱五常」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維護其統治的理論武器,對人們進行思想控制,它束縛了人們思想和行動。

3. 「三綱五常」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三綱理解:君主應該成為臣下的表率,父親應該成為兒子的表率,丈夫應該成為妻子的表率,身處某種位置,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正人先正己,三綱非但不是奴役壓迫,反而是對上位者的約束,三綱並非是為臣、子、妻定的,而是給君、父、夫定的!

五常理解:孔穎達疏雲:「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三綱五常」作為為中國宗法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也是維護宗法等級秩序的重要支柱。三綱強調封建主義人倫關系的尊卑與高低、主從關系;五常強調處理人倫關系的道德准則。無論是三綱還是五常,其核心就是確立和維護法定的封建社會尊卑貴賤的等級序列,由此強調等級的不可逾越,對這一政治倫理原則,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家,都擁護它並圍繞著它來思維。

4. 三綱五常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

儒家文化是漢文化中重要的一筆,儒家文化是一種君主文化,是統治者管理社會的一種工具,儒家對中國影響深遠。三綱五常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你對三綱五常了解多少?你知道三綱五常對中國的影響是什麼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消極作用
自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教育思想至今,中國二千餘年的傳統文化都是圍繞儒家「三綱五常」而來,領導者通過「三綱五常」來規范社會道德使社會各階層安居樂業。人們遵守道義,而不是遵循某個人的言論和制度,與人性與真理相通。相比今天的社會發展,看上去貌似停滯不前,實際也是一直遵守著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維持了社會的穩定。
積極作用
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如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等。
他山之石——韓國學者趙駿河在他的《東方倫理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一書中對「三綱」解釋如下:「綱」具有「模範」的意義,在社會倫理道德體系中,「君為臣綱」就是說上級是下級的模範,「父為子綱」是說父母是孩子的模範,「夫為妻綱」是說丈夫是妻子的模範。模範具有帶頭和示範的決定作用,是主導的方面。賦予「三綱」以「模範」和「示範」的意義,說明在「三綱」的倫理關系中,主導方應該承擔起更多的道德責任和社會義務,「當家作主」既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在「君臣體系」、「父子體系」和「夫妻體系」中,「三綱」體現了整體性、主導性和有效性,如果沒有這個「綱」,就難免出現互相推諉、彼此扯皮、責任糾纏不清的問題。有了「三綱」,復雜的社會、家庭關系就會有一個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綱舉目張,事半功倍。
小結:中國文化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歷史背景的文化大國,在歷史的的流逝下衍生了許許多多的文化之花,儒家文化便是這其中的一種,三綱五常是儒家文化中重要的一筆,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架構。

5. 三綱五常的基本內容和理論依據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者絕對服從於君、父、夫;為君、為父、為夫者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關系的行為規范。

三綱、五常語出西漢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內容則源於先秦諸子之學,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說;韓非稱「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為「天下之常道」。三綱五常連用始於宋代朱熹.

6. 儒家三綱五常的形成經歷及社會意義

形成經歷: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范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種關系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系: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
「五常之道」實際上是「三綱」的具體化。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
社會意義:
1、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如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等。
2、三綱五常是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准則,被用於教化天下、維護社會倫理。
3、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為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它們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封建家族的族譜中,起著規范、禁錮人們思想、行為的作用。2000多年來,它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國民性。當然,這種思想在一定時期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際關系的作用。
三綱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其核心是從於正理或無條件服從於上下關系,三綱立足於關系下的服從,而孔子立足於正理,倡導無論地位都該依正理盡本份。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綱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其核心是從於正理或無條件服從於上下關系,三綱立足於關系下的服從,而孔子立足於正理,倡導無論地位都該依正理盡本份。

7. 三綱五常的內容是什麼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出處:《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漢·王充《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智、信也。」

8. 古代歷史上什麼是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范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系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系: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名教觀念最初也始於孔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為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導審察名號,教化萬民.西漢武帝時,把符合封建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范等立為名分,定為名目,號為名節,制為功名,用它對百姓進行教化.稱「以名為教」.其內容主要就是三綱五常.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展開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認為名教出於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晉郭象則認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後,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封建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為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它們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封建家族的族譜中,起著規范、禁錮人們思想、行為的作用.2000多年來,它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國民性.

9. 封建社會「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內容是什麼

三綱五常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原則和規范。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准則。
名教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等級制度。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范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系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系: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名教觀念最初也始於孔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為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導審察名號,教化萬民。西漢武帝時,把符合封建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范等立為名分,定為名目,號為名節,制為功名,用它對百姓進行教化。稱「以名為教」。其內容主要就是三綱五常。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展開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認為名教出於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晉郭象則認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後,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封建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為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它們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封建家族的族譜中,起著規范、禁錮人們思想、行為的作用。2000多年來,它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國民性。當然,這種思想在一定時期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際關系的作用。
在封建時代,三從四德是婦女的行為規范。
「三從」出自《禮記.喪服.子夏傳》,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出自《周禮.天官.九嬪》,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10. 三綱五常」的內容是什麼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出自《白虎通·三綱六紀》。

閱讀全文

與三綱五常的內容及歷史影響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