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背歷史時 時間怎樣巧記
准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是第一步,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萬緒,但是有記憶歷史知識是有技巧的,用後可以既記得准、又記得狠。
筆者總結了十種方法,如果學會用活,則能做到舉一反三,星火燎原。
一、 等差數列記憶法即根據歷史年代排列所呈現的數學規律來記憶。
例如,《辛丑條約》簽訂、辛亥革命爆發、中共誕生、九一八事變發生,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為公差的等差數列。
二、數字表示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可概括為一奠,二每,三利。一奠:奠定中國2000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每指把全國每戶人家、每個地方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三利指有利於國家統一,有利於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
三、提取字眼法即提取某一歷史知識每一句的一個或幾個字為要點,組成另一個詞或一句話。如: 《南京條約》內容可記作「五億(議)港元」。「五」指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億(議)」指英商進出口貨物所應繳納的稅款,由中英雙方議定;「港」指將香港島割給英國;「元」指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
四、諧音趣味記憶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的幾個關鍵知識用諧音或組成有趣味的幾個字幫助記憶。
如:我們記憶英國光榮革命的時間(1688)可用諧音:一路發發;記憶克利期提尼這個名字,可設想克里是你姨,這樣趣味性強,記得快而牢。
五、關鍵字詞法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記憶必修I《古代希臘民主政治》可用幾個關鍵字掌握:即①背景;②發展③滅亡。①背景:經濟(工商業發展);政治(氏族制度瓦解);地理(小國、海洋)②發展:三次改革(奠基:梭倫,確立:克利期提尼,繁榮:伯利克里③滅亡:雅典民主的局限;政治經濟發展。
六、概括記憶法就是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
如:將必修I《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可概括為:①前提:光榮革命,②確立:《權利法案》;③發展:責任制內閣的形成,這樣學生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的知識就容易掌握了。
七、圖表記憶法的特點是藉助圖表,調動視覺功能,去啟發想像力,它能化繁為簡,可以一目瞭然地反映歷史的演變軌跡,可以把歷史知識凝聚成點,化點為面,達到增強記憶的目的。
八、歸類記憶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單元或總復習。歷史課本的內容十分繁復,孤立地去死記硬背歷史基礎知識,必然弄得頭暈腦脹,結果還是糊里糊塗「一鍋粥」。
如果採取歸類記憶法,把歷史基礎知識分門別類地、按問題的性質依次歸納到一起,捋出一條條線索,就便於記憶了。這叫歸類記憶法。比如,要記憶新課程必修I第一單元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即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然後回憶秦朝是如何首創?漢至元是如何加強?明清如何強化?這樣,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就一目瞭然了。九、比較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那些歷史上經常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像戰爭、政治改革、不平等條約等等。這類歷史上經常發生的事件,彼此之間,或因其性質相同,或因其表現形式相似,記憶中往往容易互相混淆。比較記憶法最能克服混淆。比較,可以明顯地揭示出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突出它們各自的特徵,這就便於對它們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如我們將甲午中日戰爭和全面侵華戰爭的比較——同:蓄謀已久、為擺脫國內危機、製造大屠殺等;異:結果不同、抗戰的規模不同、抗戰的方式不同——然後記憶,既能牢固記憶,又能加深理解,—舉兩得。
十、網路記憶法。
這種方法適宜記憶一個或一些復雜的歷史事件,靠機械識記的方法去死記硬背,留在腦海里的印象是雜亂無章,模糊不清的,回憶起來也必然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如果我們經過認真分析,首先找出這個或這些歷史事件有幾個要點,再進一步弄清這幾個要點之間的聯系,這樣形成一個網路,就便於記住了。當需要回憶的時候,只要把這個網路撒開,儲存在腦里的有關這個歷史事件的印象,就會完整、准確、清晰、迅速地重現。這就是網路記憶法。比如:要記憶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可先編織知識網路為:1.時間范圍:1840-1949。2.一個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兩個社會矛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4.兩個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5.兩個革命任務:反封建反侵略。6.三個統治政權:晚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思考:每個政權統治時期可以分為哪幾個小時期)。
總之,學生要提高識記效果首先要「五到」(耳、手、口、眼、心),「五到」是前提和基礎,學生所獲得的有效信息,很大一部分來自課堂。其次,歷史事件的時間不是單純、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如果我們在學習中能找出它們之間的相同、相似、相連和相關的聯系,並能靈活地運用這些聯系,去理解記憶歷史事件的時間,就可以避免死記硬背,提高學習效率。
『貳』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時間和事件
按時間順序串聯歷史知識。因為歷史學科是一部以時間為主線的大事記,掌握了時間的走向,按照時間來記憶對應的事件和相關知識,就很容易掌握整個歷史知識。而且很多歷史事件之間都具有內在的聯系,如果你記住了一個歷史事件,就可以推導出另一個歷史事件的相關內容。比如某某年發生了什麼,因為什麼事情,兩年後又發生了什麼......找到事件之間的聯系點記起來就很容易了。
建立一套自己的數字編碼。數字編碼就是通過諧音、形象轉化、意義轉化等方法,把枯燥難記的數字轉化成幽默詼諧、輕松有趣的漢字或話語,這既活躍了思維,又記憶了知識。在我用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數字編碼記憶,對數字「0到9「」和「00到99」共計110個進行了編碼,我們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自己另外想一些。
對具體零散的知識要學會分類整合。①歷史上有許多事件發生在同一年、同一月中,這樣記住一個事件,就能夠連帶記住其他幾個事件的時間。②很多歷史事件都有固定的背景、原因、經過、結果,性質、影響等,多進行分類整合,比較和區別記憶,必能提高記憶效率。③有時間的話甚至可以整理出歷史專題。如古代經濟發展史、中國古代科技史、中國古代教育史等多個歷史專題。整理完成後,再進行細化填充內容。這樣肯定能把書本上的知識熟記於心。
還可以通過提問來記憶。在復習時,建議一邊寫下或者設計出可以幫助自己回憶的問題。若問題和書上的某些內容相關的話,也可以直接寫上頁碼,方便查找。
『叄』 歷史怎樣記時間
古人將一夜劃分為五更,每更等於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晚上7時稱為定更,又稱起更;9時稱為二更;11時稱為三更,俗語「三更半夜」或說「子夜」指的就是這個時辰;次日凌晨1時稱為四更;3時稱為五更;5時稱為亮更,也就是天亮的意思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1)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i(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
(2)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古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紀時對應關系見附表。
天色紀時 地支紀時 現化紀時
夜半 子 23-1點
雞鳴 丑 1-3點
平旦 寅 3-5點
日出 卯 5-7點
食時 辰 7-9點
隅中 巳 9-11點
日中 午 11-13點
日?i 未 13-15點
晡時 申 15-17點
日入 酉 17-19點
黃昏 戌 19-21點
人定 亥 21-23點
天色法與地支法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群英會蔣干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
夜間時辰:黃昏人定夜半雞鳴平旦
五 更:一更 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五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
五夜:甲夜 乙夜丙夜丁夜戊夜
現代時間:19-21點 21-23點23-1點 1-3點3-5點
『肆』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時間時間
1\最有效有辦法是多記,你把一期的時間集中在一張或者兩張紙上,每天看兩三遍,一周下來已經回非常熟悉了 2\最省力的辦答法,任何時間不單獨記憶,是任何時間!每一個時間都與別的時間建立一種橫向或者縱向的關系,比如同一時間里發生了哪些事件或者這一時間加一年加十年加二年減一年減二年減三年減十年是什麼事件,每次記同一事件時,都要把它和別的事件聯系起來記,這樣,你的記憶會省力一些,你的時間還可以和你的生日或者諧音或者你的電話號碼或者其他熟悉的數據建立聯系,這樣就好記多了 舉例: 1919:第三國際成立\五四運動 1920:中國成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小組(上海) 1921:中共一大\俄國新經濟政策實施 1922:中共二大\蘇聯成立\墨索里尼上台(義大利建立法西斯專政)\中共加入共產國際 1923:中共三大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1924:國民黨一大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實現\列寧逝世\蘇聯制定第一部憲法 1925:兩次東征\五SA慘案引起五SA運動\孫中山逝世\聯共布十四大確定工業化方針 ...... 不信試試,決定會很快搞定時間的,我是歷史專業畢業的,記時間是強項,我以前就這么記時間
記得採納啊
『伍』 怎麼巧記歷史的時間
1、史時結合——記得實
歷史時間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與史實相結合。有些同學在學習中有一不好的習慣,重點放在史實記憶上,忽視了歷史時間,造成知史而不知時。如一部分同學知道我黨在解放戰爭中第二年作戰任務是外線作戰為主,內線收復失地,卻不能指出具體的時間。知道「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但說不清鄧小平何時提出的……要改變這種情況,同學們就要學會史時結合,即在記憶歷史事件,學習文獻材料,觀察地圖,把握階段特徵等史實過程中,與時間牢牢地「捆綁」在一起,做到時不離史,史不離時。史時結合看起來有點笨,卻很實在。
2縱向製表——記得牢
所謂縱向製表就是按時間先後順序,製作各種類型的大事年表。如著名科學家誕生時間與成果、賦稅制度的演變、朝代的變更,戰爭中重大事件等等。其實,大事年表未必是冗長的,每一章每一節都可以製作小的記事年表,尤其是涉及歷史時間特別多的章節,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把大事年表與章節史實相結合,既可以牢牢記住時間,有助於同學從整體上把握每一章節的內容,分清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
3、橫向聯系——記得巧
所謂橫向聯系就是把相同或相似時間發生的歷史事件歸納在一起記憶。相同時間很好理解,如1973年的美國: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發生了經濟危機和被迫從越南撤軍。又如1936年的世界:義大利吞並衣索比亞、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日本廣田弘義上台組閣、德意簽定協定,「柏林—羅馬軸心」形成、中共長征勝利結束、西安事變發生……相似時間主要指前後相差十年、五十年和一百年。如: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889年第二國際建立。橫向聯系好處在於即可以輕易記得歷史時間,又可以對歸納在一起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
『陸』 下午1點換成古代時間怎麼說
時辰 相等於現在的時間 配上的動物及原因
子;zi (晚上 11 時正至凌晨 1 時正) 鼠 鼠在這時間最躍。
丑:chou (凌晨 1 時正至凌晨 3 時正) 牛 牛在這時候吃完草,准備耕田。
寅:yin (凌晨 3 時正至早上 5 時正) 虎 老虎在此時最猛。
卯:mao (早上 5 時正至早上 7 時正 )兔 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辰: chen (早上 7 時正至上午 9 時正) 龍 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巳:si (上午 9 時正至上午11時正) 蛇 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午:wu (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 馬 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未:wei ( 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 ) 羊 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申:shen ( 下午 3 時正至下午 5 時正) 猴 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酉:you (下午 5 時正至晚上 7 時正) 雞 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戌:xu (晚上 7 時正至晚上 9 時正 ) 狗 狗開始守門口
亥:hai (晚上 9 時正至晚上 11 時正) 豬 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下午一點稱作未時
『柒』 歷史的時間要怎樣換算
希望對你有幫助古時一個時辰分八刻,即現在的15分鍾為一刻,那樣的話午時三刻-----即11:45 。
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鍾。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鍾。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系統單位,換算比較麻煩,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24小時為十二時辰: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
午夜1時至3時為「丑時」
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
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
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
9時至11時為「巳時」,
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
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
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
9時至11時為「亥時」。
每個時辰各占兩個鍾頭。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現在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鍾,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佔24分鍾。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現在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現在的早晨5時又72分鍾,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現在的午夜1時又96分鍾,即2時36分。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我國古代計時的四個單位
古代計時單位是:時,更,點,刻。時也稱時辰,用12地支表示,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古時與現代時對照:
子: 從半夜11點到凌晨1點
丑: 從凌晨1點到3點
寅: 從凌晨3點到5點
卯: 5-7
辰: 7-9
己: 9-11
午: 11-13
未: 13-15
申: 15-17
酉: 17-19
戍: 19-21
亥: 21-23點
夜裡的時間還分為更和點。一夜等分為五更,一更也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一更: 19-21點
二更: 21-23點
三更: 23-次日凌晨1點
四更: 1-3點
五更: 3-5點
又將更分為五點,古時一點合現在24分鍾,例如古代人說三更兩點就是指夜間11點48分
古人還將一晝夜分為100刻,一刻合現在14分24秒。
『捌』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事件時間
答: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