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歷史學的方法與所學專業方法
史學方法論或稱歷史科學方法論、歷史研究方法論。它並不指任何單一的研究方法,而是指關於史學方法的理論,或者說,它是一種可以用於歷史研究的普遍方法理論,抑或可以說,拿一定的世界觀來觀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便是方法論。在這個意義上,也可稱之為「方法學」(methodology)。
也正因此,亦因為科學研究中為達到同一目的而使用的方法、手段是多樣的,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學派和不同個人那裡,史學方法論是存在明顯差別的,但它們不見得必定是尖銳對立的,往往是可以相互補充、兼容並蓄的,故史學方法論應是個開放的系統。當然,創立一門作為方法或關於方法的理論體系,是比較晚近的事,是近代科學極大發展的產物,但這並不是說古代史學就沒有其方法論體系,只是缺乏系統的歸納整理。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發現存在著辯證唯物的史學方法論、實證主義史學方法論、結構主義史學方法論、解釋學史學方法論、發生學史學方法論、符號學史學方法論、精神分析學史學方法論、證偽主義史學方法論等等多種。而諸如比較方法、數量方法等只作為具體研究方法,而不構成史學方法論。
從另一個角度說,史學方法論也可以理解為論史學方法。但這並不是論述一個個具體方法以及它們的簡單排列組合,而是從比較抽象的角度、從理論思維的高度,闡明史學方法一般的內涵、外延、特徵,它的層次結構、內部聯系;論述它與歷史觀,與歷史認識論的關系;論述它與一般科學方法論的共性和差異性,以及它吸收其他科學方法的角度、程度及局限;最後還應具體描述和分析歷史學所能應用的種種方法和手段,並從中抽象出一般,發現歷史研究方法的內在一致性。
總之,盡管國內外對史學方法論體系多有論述,但尚無統一意見,並多為對具體方法的介紹,因此,系統地研究科學的史學方法論,而非個別的方法或方法論仍是史學理論界迫在眉睫的任務。
❷ 歷史學科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都有哪些
歷史研究有其獨特的魅力。歷史研究的魅力在於:哲學研究止於思辨和教訓,容易「徒託空言」,而歷史研究因其敘述歷史事實而更容易顯示出「深切著明」的效應。
歷史研究的魅力在於:歷史研究所面對的研究對象是比較穩定的文本。它既不像實驗研究那樣容易受無關因素的干擾,也不像調查研究那樣因缺乏資料而無話可說。而且,從歷史研究的視角來看,「現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見得調查研究的對象就是現實的而歷史研究的對象就一定是「過去」的。相反,一切「現代」都正在成為過去,而一切歷史都可以理解為當代史。
從研究的主題來看,歷史研究可分為思想史研究、制度史研究(或改革實踐史)和學術史研究三種。而從研究的方法來看,歷史研究可分為歷史的考證研究、歷史的敘事研究和歷史的解釋研究。
歷史的考證研究和歷史的敘事研究其實就是歷史的調查研究,可統稱為歷史的實證研究。一般意義上的調查是對「當下的事件」的調查,而歷史的考證研究和歷史的敘事研究是對「過去的事件」的調查。
歷史的解釋研究在面對歷史事實(主要是歷史文獻)時,它更多地依賴於研究者個人的判斷及其所選擇的視角。不同的研究者總是能夠從不同的視角提出不同的解釋,這使解釋研究不可能像其他實證研究如調查研究、實驗研究那樣顯示出「毋庸置疑」的客觀性。但是,歷史的解釋研究在提出解釋時仍然重視解釋的理由和證據,以便使自己的解釋令人信服。就此而言,歷史的解釋研究也有某種實證研究的含量而並非任意、任性地隨意發揮。
❸ 請教: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麼
1、以史實為基礎,加大、加強史料閱讀。
2、廣泛瀏覽一些比較權威的著作、雜志、論文等。專
3、多方面關注尤其是屬相關學科例如,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社會學、政治學、宗教學等等。
4,、多加聯系當前學術研究動態,汲取最新理論成果。憑借社科院、北大等高校的資源,方便學習研究。
❹ 史學理論史學研究方法史學常識。
舉凡人類社會發來展史和世界各國、源各民族的歷史,從遠古到現代都可作綜合的、分期的或分類的研究。概述史學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史學概論,研究史學本身之發展的史學史,研究史料及其運用方法的史料學等等,均可包括在史學范圍之內。
史學包括解釋學史學、史學理論、泛史學、國別史、結構史、專題史、新史學、微觀史、史學史、口述史學。
研究和闡述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過程及其規律性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認為,史學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其主要任務是按照時代順序,運用具體歷史事實,闡明並揭示從原始公社制經過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進到社會主義並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發展的規律。歷史的記載和編纂,很古已出現。自古以來,世界各國家、各民族出現過許多有名的歷史學家,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著作,積累了豐富的歷史資料,也表述了各種史學思想、觀點以及治史方法。這些從不同角度對人類進步所作的記錄,乃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歷史理論和史學觀點,就其主流而言,基本上是從保護剝削階級利益的立場出發的。
❺ 求歷史的史學理論,史學研究方法與史學常識
樓主你好:
主要史學理論和史學研究法總結
一.主要史學範式(史觀)
史學範式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范型和模式,是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也是史學觀點、史學范疇和史學方法等有機集合體。高中新課標程式下的史學範式已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傳統單一的階級斗爭範式(或稱革命史範式),發展為階級斗爭範式、文明史範式、整體史範式(亦稱全球史範式)和現代化範式等四種史學範式。這些新的史學範式,提高了歷史研究的框架性認識.
1.文明史範式(通史順序)
文明史範式認為:人類歷史從本質上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發展。
例:請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歷史事實來分析「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共同發展。」?
2.全球史範式(經濟一體化全球化)
全球史觀,又稱整體史觀。他們把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重視交往、強調交往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兩條主線,建立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發展的決定因素。
例:請分析16世紀到19世紀的歐洲是如何加強與世界各地區交往的?並以此分析其對歐洲及世界發展的影響。
3.近(現)代化範式
現代化是以商品經濟為特徵的工業文明取代以自然經濟為特徵的農業文明的結果,它主要表現為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和市場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領域的理性化和科學化。
例:請從現代化範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國的歷史,以此說明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4.革命史範式(階級斗爭)
革命史範式作為中國近代史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理論範式。其理論基礎源於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根據這一學說,在階級社會里,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階級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發展,便能把握住歷史發展中最本質的內涵,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例:請從革命史範式出發研究1919年到1956年的歷史(提示:分析社會主要矛盾)
二.史料的分類
一般可分為:
1,實物史料: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物件
如:遺跡,遺址,遺物,出土文物等
2,文獻(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記錄的資料
如:官私史書,文書檔案,地方史志,傳記譜牒,文集日記,野史筆記,報刊,雜志,信件等
3,口述史料:神話,傳說,故事,史詩,俗諺,遺訓,回憶錄,對話錄,采訪記,座談錄音等
4,圖片、影像史料:
如:新聞圖片,照片,紀錄片,影視資料等
另一種分法:
1,第一手史料:實物史料,原始的圖片、影像史料,真實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獻史料
2,第二手史料:文獻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圖片、影像史料
三.獲取史料的途徑
1.去圖書館或相關機構查閱檔案、文字史料、圖片史料
2.參訪當事人或目擊者獲得口述史料
3.觀看紀錄片的影視資料
4.到當事人活動過的地方探訪遺跡或獲取實物資料
5.現場考古(或考古現場的實跡復原)
四.影響史學觀點和史料運用的幾個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場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選取和運用上的差別;4.時代的局限性等。
五.運用史料時,要保持結論的客觀性,在史料選擇上應堅持的方法或原則
1.重視史料來源的真實性,選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2.堅持正確的史學觀點
3.選取客觀、公正、正確的史料
4.對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論結合
5.搜集更多的史料,對多種史料進行甄選、辨別
六.唯物主義歷史辯證法理論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發展是生產關系變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合理的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的進步、落後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原來合理的生產關系也會逐漸落後,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阻礙。這時,生產關系就必須作出調整或變革(表現為統治者的改革或劇烈動盪的社會變革)
(2)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勞動對象和生產工具(近代以來主要表現為科技的進步)三個方面,其中生產工具(科技)的進步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
例1:鐵犁牛耕——私田出現、井田制瓦解——奴隸制生產關系過渡到封建制生產關系。(奴隸制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展,導致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革)
例2:第一次工業革命——自由競爭——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組織——壟斷組織間的自由競爭加劇生產力與生產關間矛盾——羅斯福新政。
例3:斯大林模式的前期和後期
例4: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和工業進步;人民公社化運動對生產力發展造成破壞,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整生產關系,推動農村生產力發展)
2.階級斗爭理論
(1)不同的社會形態有著的相應的對立階級。
(2)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階級利益和階級立場;任何階級的措施、觀點都是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注意選擇題中的「根本目的」)
例:分封制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百家爭鳴中的不同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法家——新興地主階級;孔子、道家——沒落的奴隸主階級;墨家——小生產者、社會下層;孟子荀子——地主階級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決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
例1: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經濟發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政治變革——經濟發展……)
例2: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發展、市民階層出現壯大——市民文學、工商皆本、經世致用思想出現。
例3:近代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七:主觀題的幾種重要的題型。
1.歷史事件或現象的縱向發展(考查歷史事件脈絡與發展規律):
如: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由秦、漢、唐、宋元到明清的演變
2.考查一個歷史的橫斷面(考查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關系):
如:春秋戰國時期經濟(鐵犁牛耕)、政治(分封制瓦解、諸侯兼並、中央集權趨勢在各諸侯國中出現)、思想(百家爭鳴)、文化(詩經、楚辭)科技(司南)等
3.小切口、深挖掘,考查一個重點知識(全面認識、闡釋一個歷史問題的能力)。
如:對晉商和徽商現象的認識
4.不同考點中聯系緊密或相似知識點的歸納(比較、聯系)(調動和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知識遷移、歸納、聯系分析的能力)
如:民生問題:孟子仁政思想、秦朝暴政危害民生、重農抑商、三大思想家工商皆本經世致用思想、孫中山民生主義、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引發自然災害威脅民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
5.中外歷史的比較(或世界歷史的發展對中國的影響問題)
如:17世紀西方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中國的思想活躍局面
❻ 歷史學科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都有哪些
主要史學理論和史學研究法總結
一.主要史學範式(史觀)
史學範式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范型和模式,是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也是史學觀點、史學范疇和史學方法等有機集合體。高中新課標程式下的史學範式已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傳統單一的階級斗爭範式(或稱革命史範式),發展為階級斗爭範式、文明史範式、整體史範式(亦稱全球史範式)和現代化範式等四種史學範式。這些新的史學範式,提高了歷史研究的框架性認識.
1.文明史範式(通史順序)
文明史範式認為:人類歷史從本質上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發展。
例:請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歷史事實來分析「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共同發展。」?
2.全球史範式(經濟一體化全球化)
全球史觀,又稱整體史觀。他們把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進程中重視交往、強調交往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兩條主線,建立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發展的決定因素。
例:請分析16世紀到19世紀的歐洲是如何加強與世界各地區交往的?並以此分析其對歐洲及世界發展的影響。
3.近(現)代化範式
現代化是以商品經濟為特徵的工業文明取代以自然經濟為特徵的農業文明的結果,它主要表現為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和市場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領域的理性化和科學化。
例:請從現代化範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國的歷史,以此說明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4.革命史範式(階級斗爭)
革命史範式作為中國近代史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理論範式。其理論基礎源於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根據這一學說,在階級社會里,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階級矛盾、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發展,便能把握住歷史發展中最本質的內涵,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例:請從革命史範式出發研究1919年到1956年的歷史(提示:分析社會主要矛盾)
❼ 歷史研究方法有七種
歷史研究方法有七種歷史是一門可研究性較強,同時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學科。歷史研究的方法主要可以從一下幾方面入手:1,進行一定研究歷史理論的學習,了解研究歷史的一定方法和技巧。
70-80年代以前,均以重要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為對象,以藝術派別和藝術風格作為歷史敘事的核心概念。到80年代,把美術品放在社會,經濟,思想史的大環境中區觀察,。
一,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搜集史料和考訂史料的方法 古往今來的歷史學著作,凡足以名家的,都有其共同點,即:具有豐富的內容,這種豐富的內容一是材料多,二是材。
歷史研究有其獨特的魅力。歷史研究的魅力在於:哲學研究止於思辨和教訓,容易「徒託空言」,而歷史研究因其敘述歷史事實而更容易顯示出「深切著明」的效應。歷史。
教育調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手段),也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基本方法。
一,科學理論報價 二,基多少礎研究 三,價格責任感與現實感 多少錢 四,日記描述法 五,費用比率測量 六,訪談調查 價格 七,A.教育實驗是一種自然科學實驗活動 C.教育實驗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 D。.
歷史研究法是運用歷史資料,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對過去事件進行研究的方法。亦稱縱向研究法,是比較研究法的一種形式。在政治學領域中,它著重對以往的政治制度,。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方法的基本特點孫銘宇 1,歷史性:表現在貝弗利研究對象上,研究過程上。 2,具體性:在豐富而具體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探尋規律。 3,以邏輯方法為主。
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比較研究法可以理解為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系的事物進行考察。
教育科學研究大致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萌芽時期 又稱直覺觀察時期。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是從古希臘持續到16世紀。這一時期,人們還不能對。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
本文地址:生活知識頻道,楚漢網—湖北本地生活服務平台,捕捉湖北武漢生活大小事件動態,時時分享熱點資訊,以及提供湖北各地吃喝玩樂,相親交友,人才招聘,房產買賣,農產品批發,團購旅遊門票,熱點娛樂事件等一站式資訊。讓您了解湖北的方方面面;另外,本站原創文章,轉載本站資訊請保留本文地址。
❽ 如何學習歷史學理論與方法
如果是高中歷史,結合課本加上老師課上提及的一些理論就可以了,相信這些年出的輔導書中也都有相關介紹。
如果是大學歷史學專業,本科階段是通史課程為主,上課跟著老師聽,有疑問的話可以課上提問甚至下課後直接攔住老師問也是可以的,很多老師在系裡的辦公室門上貼有答疑的時間。課外首先關注一下本校本系的主要老師和他們的研究方向,這樣以後在你選擇興趣點真正研究的時候好有針對性的找人,所以平時如果能溝通是最好的,即便不能溝通刷個臉熟也最後畢業答辯時也會有印象分。最後,校內校外的一些前沿講座只要是人文系列的都是可以去聽的,甚至有些理科講座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聽。新思維新思想對於研究來說是很好的啟發。
研究生階段,因為你已經選擇了方向,而且導師也選定,那麼基本上聽導師的話,完成任務就可以了。如果你想更努力,也可以多與相關領域內的人溝通,主要是通過研討會本校或外校的都可以。
❾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的研究方向
1.史學理論
研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歷史理論,同時深入把握當前西方最新的史學理論與方法。重點探討歷史本體論、歷史知識論、歷史方法論問題。
2.中國史學思想史 研究中國史學思想的演變及特點,側重探討中國史學理論研究領域中的前沿問題,包括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歷史客觀性問題,歷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歷史學的自主性問題,歷史學的危機與出路等。
3.中國古代學術文化
研究和總結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發展狀況和發展規律,特別突出對中國古代史學的系統研究,並結合近人的批判與反思著力探求其對現代中國學術的啟示。 4、 20世紀中國學術史 系統和深入研究五四以來史學流派的治史路數、優劣異同,結合20世紀中國的幾種主要的史學思潮,把握現代史學發展的線索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