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有關攀登的歷史事件

有關攀登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11 14:50:24

⑴ 關於登月的歷史事件

成功登月五次,失敗一次。
阿波羅11號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69年7月16日—24日
乘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樂德林
飛行時間為8天3小時,首次載人月球登陸行動,首次在月球行走。「體斯頓,寧靜基地報告,鷹已降落。」1969年7月20日。
降落地點:靜海。
坐標:北0.71度,東23.63度。
太空行走時間2小時31分鍾,樹起了旗幟、安放了儀器,在登陸處樹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人類首次月球登陸處,1969年7月。我們是為了全人類帶著和平之意而來。」月球表面行走時間21.6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30次。登月艙的上升階段艙留在了月球軌道,共採集了20公斤的物質。
阿波羅12號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69年11月14日—24日
乘員:康拉德、戈登、比恩。
飛行時間:10天4小時36分鍾,登陸地點:風暴洋。坐標:南0.71度,西23.63度。
取回於1967年4月在月球登陸的探測者3號的部分部件。安放了阿波羅月球表面實驗設備。月球表面停留時間31.5小時。月球軌道飛行時間89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45次。登月艙下載階段艙降落在月球上,採集了34公斤的物質。
阿波羅13號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0年4月11日—17日
乘員:洛弗爾、海斯、斯威加特。
飛行時間5天22.9小時。進行了三次著陸努力,由於液氧箱爆炸,終止登月。由於獲得了營救人員的經驗,這次失敗被稱為「成功的失敗。」用過的登陸艙上升階段艙成功地降落在月球上。
阿波羅14號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1年1月31日—2月9日
乘員:謝潑德、羅塞、米切爾
飛行時間9天,登陸地點:弗拉·摩洛地區。坐標:南3.65度,西17.48度。
裝置核動力科學實驗站和其它實驗設備。月球表面停留時間33.5小時,月球軌道飛行時間67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24次。進行了兩次太空行走,時間為9小時24分鍾,第三級降落在月球上,採集了42公斤的物質,首次使用手推車來運輸岩石。
阿波羅15號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1年7月26日—8月7日
乘員:斯科特、沃登、歐文
飛行時間12天17小時,登陸地點:亞平寧山哈德利峽谷。坐標:北20.68度,東3.66度。
進行了三次太空行走,時間為10小時36分。在返往地球時,沃登進行了38分鍾的艙外行走。首次攜帶軌道感應器。裝置核動力科學實驗站,著陸的科學設備數量增加了一倍。改進後的太空服增加了機動性,使宇航員可以在月球上停留更長的時間。月球表面停留時間66.9小時。首次使用四輪月球車,月球車行走了27.9公里(17分鍾)。月球軌道飛行時間145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74次。首次在月球軌道上發射小衛星。採集了6.6公斤的物質。
阿波羅16號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2年4月16日—27日
乘員:約翰·楊、馬丁利、杜克
飛行時間11天1小時,登陸地點:笛卡兒高地。坐標:南8.97度,東15.51度。
首次對高地地區進行研究,在月球表面進行了實驗、首次在月球上首用紫外線攝影光譜儀、宇宙線探測儀,再次使用四輪月球車。月球表面停留時間71小時。月球軌道飛行時間126小時,繞月球軌道飛行64次。首次在月球軌道上發射小衛星。採集了95.8公斤的月球物質樣本。馬丁利進行了宇宙行走1小時。
阿波羅17號
推進裝置:「火星」V火箭
時間:1972年12月7日—19日
乘員:塞爾南、伊文斯、斯密特
飛行時間12天13小時52分鍾,最後一次登月任務。登陸地點:陶拉斯·利特羅山脈。坐標:北20.16度,東30.77度。
進行了3次艙外行走,時間為22小時4分。伊文斯進行了1小時零6分的艙外行走。斯密特是首位登陸月球的科學家。建立了第六個自動研究站。月球車行走了30.5公里。月球表面停留時間75小時。月球軌道飛行時間17小時,採集了110.4公斤的月球物質樣本。
望採納,謝謝

⑵ 從古到今有關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實際上重大歷史事件都跟戰爭有關,自己總結的。
春秋戰國:齊滅燕(後復國),秦滅燕。
秦漢:趙王武臣的舊將韓廣,佔領燕國舊地恢復燕國;韓信滅燕(勸降);西漢建立後燕王盧涫叛變,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去討;劉秀在上谷、安次、漁陽等地戰銅馬軍五校部。
三國:公孫瓚戰袁紹;曹操戰袁紹;曹操戰烏桓。
兩晉:石勒率軍襲取幽州,殺西晉幽州牧王浚;剩下的時間都是五胡亂戰。
隋朝:隋煬帝三征高麗;羅藝戰突厥;
唐朝:羅藝反唐,失敗被殺;唐末,契丹戰劉仁恭父子 ;
五代:兒皇帝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周武帝柴榮戰契丹,可惜戰事異常順利的時候,周武帝病死,失敗。
北宋:趙光義戰契丹企圖奪回燕雲十六州,失敗;後,金與宋結海上之盟共同滅遼;奸臣童貫花錢從金國買到一座空城北京,後金攻宋時,郭葯師叛變,獻出北京城。
南宋:蒙元滅金。
元朝:元朝末年,朱元璋北伐,元順帝砌成而它,朱元璋戰領北京。
明朝:朱棣叛變,在北京城下戰勝討伐軍;明英宗被俘,於謙北京城下戰瓦剌;崇禎皇帝時,清皇太極突破長城防線與袁崇煥戰於北京城下;李自成農民軍圍攻北京城,城破,明亡;李自成山海關戰敗,棄城而逃,清軍佔領北京城;
清朝: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英法聯軍佔領北京,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侵華時,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明國:中原大戰,東北軍佔北京;抗戰,29軍戰北京,失敗;
解放戰爭:平津戰役,北平和平解放。

⑶ 隋文帝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

官制改革,三省六部。
平定叛亂,三總管之亂。
統一中國,南下平陳。
開皇之治

⑷ 中國近代史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1、鴉片戰爭開始和結束的標志:①年6月,英軍艦隊駛進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標志著鴉片戰爭的開始。②1842年8月,英軍駛抵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膝求和,標志著鴉片戰爭結束。
2、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引起了中國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國人民革命任務的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國人民開始擔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3、《上海租地章程》的公布是中國境內第一塊租界出現的標志。
4、第二次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這是因為:中國在政治上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入到內地。
5、有關太平天國運動的六個標志:①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始。②1851年的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了政權。③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④西征和東征的勝利,標志著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⑤天京變亂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軍事上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⑥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6、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標志著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破產。
7、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大大程度加深了。因為《馬關條約》的內容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美國侵略中國的新階段和帝國主義宰割中國的同盟的形成。因為該政策在承認各國在華「勢力范圍」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它得到了西方列強不同程度地贊同,使得列強在中國空前激烈的爭奪,暫時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
2.1895年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標志著維新思想發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4.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已經徹底變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
5.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的標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建立。20世紀初,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相繼建立,為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奠定了階級基礎和組織基礎。
6.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此以後,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了統一的領袖、統一的綱領和統一的組織領導。
7.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同時又標志著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8.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因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並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五四運動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五四運動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⑸ 有關烏山歷史的事件有哪些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
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位市中心,與於山、屏山鼎足而立。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唐天寶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為「閩山」。宋代熙寧年間,郡守程師孟又以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後程師孟延請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馬鈴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作《道山亭記》。一時洛陽紙貴,馳名遠播。
烏山可以從正面進入外,也可以從道山路處入
烏山素有36奇觀之稱,從山東南麓拾級登山至天香台,又向西折至「沖天台」。相傳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攜青田白鶴在此地沖天飛逸,後人建「放鶴亭」。亭子後崖石上鐫有「古放鶴亭」4字,台側亦有程師孟篆書「沖天台」,道勁有力。沖天台畔有兩方夾峙的巨崖,崖頂凌空飛越一天然條岩,稱天台橋。此橋險絕,據說只有「肯捨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順台階又行數十步至道山亭,沿亭西下逶逛至天章台。元朝傑出詩人薩都剌曾詠有「晚涼上烏山,置酒天章台」的名句,篆刻在蒼崖之上。過天章台奮力攀上一小山峰,峰頂有霹雷岩,此石長達9米,中分兩半,微露一隙,據史載,唐嗣聖年間,有一高僧手持《華嚴經》在此誦讀,突然「一夕雷雨大震,霹石為室,高僧遂宴坐其間」。霹雷岩由此得名。
霹雷岩左面石崗上矗有一座長方形亭子。離亭約200步,一塊崖石上鐫刻著「烏石在、黎公在」6個楷書大字。此崖俗呼「黎公岩」。黎公即黎鵬舉。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侵寇犯閩,閩江口五虎要塞陷落,福州城危如累卵,當時身為指揮金事的黎公親率將士,在馬尾至閩安鎮一線與敵寇浴血作戰,殺得倭寇遍野,福州城垣危而復安。福州人因此刻石紀念這一位民族英雄。
霹雷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長官--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清冷」是靜肅之意,意在勉勵自己為國家幹事。可是他華而不實,時常擺宴於此,到任數月,即身敗名裂,亭台亦隨之記廢。
由清冷台踏上數十層石階至先薯亭。該亭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華僑陳振龍和巡撫金學曾而建。陳振龍僑居菲律賓。菲律賓曾為西班牙殖民地,曾引種美洲印第安人發現的番薯。陳振龍為躲避菲律賓殖民當局的檢查,將番薯枝條系於船底,帶回大陸後,又在福州南台紗帽池闢地種植,當年即獲豐收,後又經金學曾推廣。金著有《金薯傳習錄》。
從先薯亭北出即至「觀音岩」,傳說晚唐時岩壁遭雷火襲擊,壁上顯出隱隱約約的觀音形象。岩畔有朱子楷書"福"字,長三四米,堪與鼓山「壽」字相匹。
烏石山最高點為凌霄台,蔡襄曾寫有《凌霄台詩》,其中:「締結青雲上,登臨滄海濱」,傳為絕唱。
烏石山除36奇景之外,還有摩崖石刻200多處,最著名的首推華嚴岩側的唐朝李陽冰《般若台銘》。李陽冰的篆字與秦代李斯齊名,被書法界稱為「大小李」。《般若台銘》與浙江處州《新驛記》、紹雲的《城隍記》、麗水的《忘歸台銘》合稱為天下四絕。此外程師孟、陳襄、趙汝愚、梁克家、葉向高等在烏山也皆有題刻。
做為道教名山,烏石山歷代建造的道觀祠堂亦有不少。如紀念理學大師朱熹的「朱子祠」,紀念我省9位名學者楊時、游酢、胡安國、羅從周、蔡文才、蔡沈、黃干、真德秀的「九賢祠」;紀念明代抗侯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桐」以及「先薯祠」等。
烏石山南麓靈鴛庵左,有南宋遺民游汶居所。游汶曾得罪奸相賈似道罷官,元初不仕,並自題其居曰「遺民浮宅」。他平素穿一布袍,自書其背日「遺民破袖」,其氣節可與鄭所南同譽。山之東北麓有「第一山」,邑人建「第一山房」。屋旁鱗次台,登其巔可望城中屋宇鱗次。石山刻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3字,宋朝狀元黃朴曾居此並刻詩一首於石:「祖居山下自唐遷,故老相傳七百年。若使兒孫能守分,免教滄海變桑田」。革命前輩鄧拓也曾在這里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如今「第一山房」已辟為「鄧拓紀念館」,古老的烏山,也為此而生色。
在南門西側的市政府旁邊,又名道山,與於山相峙,海拔84米。這里林木參天,風景幽深,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曾在此地登高射烏鴉,故名烏山。
烏山於唐代時就已是游覽勝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處摩崖石刻,篆、隸、楷、行、草各臻其妙。其中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的篆書,堪稱一絕。
烏塔位於烏山東麓,與於山白塔遙遙相對,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年間 所建的「凈光塔」。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經過修繕後,塔可登臨。山上的道山亭中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所作的《道山亭記》,記述了烏山風景和福州風土民俗。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位市中心,與於山、屏山鼎足而立。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

⑹ 從古到今有關上海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吳淞之戰與上海開埠
小刀會起義
泥城之戰
太平軍三次攻打上海

⑺ 和富強有關的歷史事件

當年楚國與秦國戰爭,楚國國力非常富裕,秦國只能全國之力

⑻ 嫦娥四號首次登月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直接相關

跟我們現在這個日子是個非常大的對接。

⑼ 有關長城的重大歷史事件

長城歷史:根據歷史記載,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戰國長城] 戰國時期,楚國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秦朝長城]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朝長城]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明朝長城]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明代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北逃的元朝殘余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築長城。全部工程歷時二百年才完成。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遼寧丹東虎山南麓,全長一萬二千餘華里。

萬里蜿蜒於中華大地的長城,以其無比宏偉的雄姿久聞於世。今天在「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下,許多地方已修繕一新,更加氣勢磅礴,成為我國名勝之首。它吸引著國內外成千上萬的遊人,以一覽長城為平生快事。凡到過長城的人,莫不嘆為觀止。
像巨龍般騰越在崇山峻嶺、沙漠戈壁的長城,是由城關、城牆、敵台、烽火台等構成的,是我國古代各地和各民族統治集團間的軍事防禦工程體系。它是兩三千年來,由各族人民反復多次修築而成的,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和堅強意志,成為我國古代文明中的一項光輝燦爛的瑰寶。長城內外各族人民在無數次斗爭和長期交往中,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為它們賦詩作畫,在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增添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篇章與畫卷。
遠在公元前十一世紀,我國西周就有「城彼朔方」的記載。公元前七到三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吞並,形成群雄並立不斷混戰的局面,他們在自己的邊境,先後築起長城以自衛。如楚率先在南陽地區築方城數百里;齊則在山東從平陰到東海邊琅琊台築長城,又沿黃河故道築堤為城;中山、魏、韓、燕、趙、秦等國,各修築長城數百里至數千里。當時長城總長已上萬里,不過是分散各自獨立而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方面拆毀諸國間的長城,另一方面為防北邊匈奴,又調動軍民上百萬人,命大將蒙恬督築長城,西起洮河沿黃河向東,再按原秦、趙、燕長城走向一直到遼東,綿亘萬余里,成為我國最早的萬里長城。
西漢時,北部的匈奴族更強盛,屢向南犯,漢朝除採取通好、和親及出擊等手段外,並著手大規模興築長城以固邊陲。除修繕秦長城外,西面更增築河西、玉門關、居延澤等長城。北出雁門,五原陰山,東循燕秦長城,從遼東到最西的玉門關,長達兩萬余里。並列亭西至樓蘭,北至臚朐(烏蘭巴托東北地區),規模遠逾秦代。東漢初北防鮮卑、西防羌戎,又在西漢長城以內,大興障塞堠塢,總長也達萬里以上。兩漢時期一北一南所築長城,是歷代規模最大的。
此後,北方各族逐漸進入華北、關中,直至中原,建立起北朝政權,形成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先後在黃河套以北東至遼西地區,修築了多重的長城,縱橫交錯,總長也上萬里。隋統一全國後,在黃河中上游由雲中經五原、榆林、寧夏至隴西,築長城四五千里,與北朝在東部的長城正好構成又一體系。
唐代國勢強盛,長城以北以西的各部族都歸附通好,因此未築長城,僅在陰山內建「受降城」三座,東西互距四百里,並連以城障;在甘肅西部復築瓜州故城。這時,東部的高麗為了防唐,在我國東北由扶余、開原、新賓至朝鮮大同江口築長城二千餘里。
朱、遼、金時期,華北的燕雲十六州盡歸契丹、河西已屬西夏、北宋只修治了雁門險阻。以後遼金相繼強盛,深入淮漢、以至江北,造成南宋偏安局面,再無力去修築長城。北方遼金政權卻因與蒙古和其他各族間的斗爭與矛盾,在今東北內蒙等地興築濠塹長城,總長也上萬里,稱明昌長城,俗稱成吉思汗邊牆。
明朝建立後,為防範元朝復辟及達旦、瓦刺、女真、吐蕃等族騷擾,在北方不斷修築長城,並且為抗擊外國入侵,在東南沿海要地也零星築了一些長城。明長城之多,是歷代之最。主要長城從鴨綠江邊的九連城到甘肅的嘉峪關,全長一萬五千餘里。在北京和山西偏關間,分成南北兩道長城。在許多地段上長城除主城牆大邊外,還有二邊、三邊、外邊、內邊、護邊等多道的城牆,如雁門關外有大石牆三道、小石牆二十三道。其中從山海關到嘉峪關間的一萬二千七百里的主長城保存較完善,特別是山海關到北京周圍,經戚繼光重新督築過的長城最為壯觀。
清朝初,在遼寧、吉林間築了有名的盛京邊牆(柳條邊),新舊邊牆總長2600餘里。對古長城也局部修繕了山海、居庸、雁門、嘉峪等關隘和長城的某些段落。中期以後就未再修繕了。
經歷了長久的歲月和人為的破壞之後,許多古長城已到了十分零落的程度。就是明長城也遭到許多損毀。但是,總長十幾萬里的中華巨龍,仍然是人類古代最巨大壯觀的工程。並且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因險制塞、呈現著千姿百態、無一類同的奇麗景觀,體現了建築上的藝術才思。長城內外我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交往,終於突破人為的分割阻礙,已凝結成統一團結和睦友愛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長城作為我們中華偉大文明古國的象徵,既是我們民族感到自豪、也為世界各地人民所嚮往,它將為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作出重大的貢獻。

⑽ --------------- 求一篇勵志作文 題目「攀登」 是關於理想的 不要議論文 要有事件的記敘文--------------

攀登
有位詩人曾寫過這樣一句詩:欲窮千目,更上一層樓。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在當今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里,我們不可能像陶淵明那樣躲進自己的那片田園而拒絕與社會種種困難與矛盾交鋒。我們只能選擇競爭,
選擇直面,以攀登的姿態來成就我們的理想。
攀登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哪一個人不想站在頂端,哪一個甘願活在底層。每一個人在最初都有一個攀上巔峰的夢想,可是,隨著在攀登路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難的增多,漸漸地大部分人選擇了放棄,而沒有放棄的人就爬到了金字塔的頂端,從而實現了他們的理想。
拿破崙曾經說過:「不想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的,如果一個人選擇了一種職業,卻又不想做得最好,那麼他就不會成功。攀登其實是一種態度,一種積極http://www.telnote.cn/zuowen進取生活。有了這種態度,你就能戰勝前進路上的困難,你就能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很多人都在抱怨命運之神沒有眷顧自己,但機會不會給予那些只會怨天尤人而不會努力攀登的人。
只有攀登,一個人才能不斷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成功的人會在攀登的過程中不斷挑戰和超越
自我。報紙大王默多克,在他擁有澳大利亞與歐洲大部分報紙公司的股票後,他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在美國創立了一個大型網站,來涉及他不擅長的領域。愛迪生就是勇於挑戰和創新才能成為發明大王。也就是憑著這份攀登的精神,人類才能從原始社會進入到一個比一個先進,一個比一個發達的時代,也是憑著這個人類才能從百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個智慧的種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只有不斷攀登,才能保證不會在歷史的長河被淘汰。
攀登是一種態度。他能讓我們成功,攀登也是一種挑戰與超越,他能讓我們在成功後走得更遠,讓我們攀登,不斷超越,走向高峰,去看那隻屬於我們風景。

閱讀全文

與有關攀登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