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田野歷史學者解密正面抗日戰場

田野歷史學者解密正面抗日戰場

發布時間:2021-02-05 22:50:45

⑴ 【薦書】我想了詳細了解抗戰中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作戰情況

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部全面的近代史,通過粗略的輪廓講述近代中國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里邊很多都是歷史課本上沒有的,或沒有得到詳細敘述的,或者是根本是被歪曲事實的.

沒有經歷過的那段歷史已經很久遠,很多人都淡忘了,更主要的是人為的抹煞歷史,讓後人忘記那個值得記憶的歲月。國恥家仇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所不能忘記的,可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玩弄政治,為了自己的利益,造成無盡的國恥。更為悲痛的是,這些國恥還被認為的淡化,變成只有現在的太平盛世。我們不需天天面對哭牆禱告,或者暴力反抗,但也不能麻木不仁,那樣會自取滅亡。

很多國人喜歡談論名牌服裝、皮包,或者餐館和娛樂消息,報紙和電視上也很少有關歷史的回憶。在歐美和俄羅斯老兵神氣的舉行反法西斯勝利閱兵時,中國人坐在電視機跟前看看,權當一種娛樂消遣,而我們的老兵的晚年,衣食無憂的很少,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同。當他們回憶戰事時,哽咽的無法說話,滿臉的皺紋寫滿悲傷,還有對戰友的憐惜和愧疚,其實他們沒有錯誤,錯誤的是世人。

有個台灣來的同事,突然提出去看四行倉庫,那個謝晉元和八百戰士浴血奮戰的地方。淞滬會戰後期,日本從杭州灣登陸,上海已經沒有戰斗的必要,撤退的掩護工作交給謝晉元和他的兄弟,阻擋日軍在蘇州河南岸,就是現在西藏中路和蘇州河交接一帶,謝晉元們據守四行倉庫,那是銀行的金庫,很堅固。但結局還是悲劇。同事說他幾年前就找過這個地方,只是沒有看到,遺憾至今,他提起後,我就帶他去看了。那個地方還有一些介紹文字,內部已經改成倉庫和辦公的場所了。同事看了很久,雖然那棟建築在上海的高樓里顯得很小,但仍有當年的氣勢。蘇州河還在向東流去,但已沒有當年的鮮血和硝煙,四周很安靜。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rm 全片綜述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rm 中日戰爭的源頭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rm 民國初亂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4.rm 危機與生機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5.rm 西安事變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6.rm 瀘溝橋事變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7.rm 松滬會戰(上)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8.rm 松滬會戰(下)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9.rm 中國空軍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0.rm 中國海軍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1.rm 南京保衛戰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2.rm 南京大屠殺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3.rm 徐州會戰(上)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4.rm 徐州會戰(上)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5.rm 大遷徒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6.rm 武漢會戰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7.rm 戰時文化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8.rm 戰時教育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19.rm 中期抗戰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0.rm 風雲詭詐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1.rm 烽煙再起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2.rm 長沙會戰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3.rm 在北風中出擊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4.rm 突出封鎖線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5.rm 火拚長江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6.rm 重慶精神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7.rm 戰時經濟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8.rm 游擊戰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29.rm 國共摩擦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0.rm 黑太陽731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1.rm 苦撐待變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2.rm 長沙大捷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3.rm 遠征軍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4.rm 反攻緬甸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5.rm 常德會戰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6.rm 間諜戰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7.rm 宋美齡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8.rm 戰時經濟來源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39.rm 西南會戰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40.rm 天亮前後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41.rm 戰爭賠償
http://66.98.158.58/Heshan/heshan42.rm 結束語

⑵ 列舉歷史事實說明,國民黨與抗日正面戰場的地位和作用

如淞滬戰役、晉北忻口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都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專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屬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由於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消滅了大量日軍。
2、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後戰場的開辟,為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3、國民黨中愛國官兵的抗戰英雄業績,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
4、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5、掩護了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領導機構和沿江、沿海工廠、學校、科研機構的內遷爭取了時間,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⑶ 如何評價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1、地位:

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重要戰場。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如淞滬戰役、晉北忻口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都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作用:

(1)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在 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2)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後戰場的開辟,為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3)掩護了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領導機構和沿江、沿海工廠、學校、科研機構的內遷爭取了時間,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3)田野歷史學者解密正面抗日戰場擴展閱讀

正面戰場是由於中國人控制的連片國土與日軍侵華推進線上日控區對峙交戰而形成的。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三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的兵力。由於國民革命軍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兵,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0000餘人。

徐州會戰日軍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革命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鬼子10000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⑷ 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戰場全紀實是什麼

《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戰場全紀實(套裝共3冊)》是由2012年鳳凰視頻最火的紀錄片《國軍抗戰全紀實》改編。截止2012年3月底,愛奇藝 《國軍抗戰全紀實》總點擊量已達到3000萬以上,單集最高點擊率達到100萬。本套書以時間為大綱,以專題為架構。讓讀者在某一領域充分了解當時的各個角落,全面地觀察和分析每一場戰役、每一個人物背後的故事,使讀者流暢而快速地了解抗日戰爭的全貌。書中不僅包含每次大會戰的發展過程,還容納了對重點戰場的具體展現;不僅有對於著名人物語言和背景的重點描述,也有對於一般官兵的刻畫塑造;不僅用文字勾勒出當時的激烈場面,也能夠用圖片直觀地表現當時的戰況。

以下「四重」突出了本套書的可貴之處:
重記述:在語言方面,規避了擅自添加的對話和場景,沒有對於將領的臉譜化的描寫。以客觀的記述史實的手筆全方位還原當時的環境。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說。
重人性:每一段重大歷史都是由一個個普通人創造出來的。全書意在烘托保衛河山的壯烈和艱辛,但氛圍嚴肅而不拘謹。敘述視角對准每一個普通人物,由個體生活凝結成鮮明的時代特色。
重感受: 在內容方面,每一章都加入了大量的插圖,極力重現戰爭場面和將領的面貌。讀者能夠結合文字和圖片全方位地了解抗戰那段歷史。
重真實: 每一次戰役發生的背景都經過了作者親身的調查;每一個幕後故事都有強有力的史實作為支撐;每一位將領的事跡都經過了作者認真的研究還原。
附:《國軍抗戰全紀實》紀錄:
首輪試播點播最高:《國軍抗戰全紀實》2011年12月16日在鳳凰網上線第一天日點擊率達200多萬,首日單集最高點量達10萬。
單集點播記錄:《南京保衛戰》創造了網路播出一天內最高點播突破70萬次的記錄。
創造紀錄片微博傳播歷史:創造了紀錄片在新浪微博傳播新紀錄,相關微博數目達到33萬多條。
作者簡介
陳欽,著名歷史紀錄片策劃、製作人、編導。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抗戰文化基金副主席。堅持「以影像修復歷史,以道德修身自我」的創作理念,一直努力使其作品成為影像版的《史記》。2011年其創作的《國軍抗戰全紀實》在鳳凰網上線第一天日點擊率達200多萬,首日單集最高點量達10萬。其中,《南京保衛戰》創造了網路播出一天內最高點播突破70萬次的記錄。
繼《北洋大時代》之後,作者傾力將鳳凰視頻最火的紀錄片改編為圖書。作者通過廣泛搜集史料、遍訪專家學者,使得此書成為最重真實、重記述、重感受、重人性的,描繪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史詩級巨作。

⑸ 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

在抗日戰爭中有兩大戰場,即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敵後戰場。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國民黨領導的抗日正面戰場是一個歷史禁區,沒有誰敢提及這個敏感的歷史話題,但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有責任把歷史真相告訴人民。

過去,之所以不能討論這個話題,可以列舉出眾多的理由,但毛澤東主席在會見尼克松總統時,一語道破:他們稱我們為「匪」,我們也稱他們為「匪」(大意)。國共兩黨互相為「匪」,互相為敵的時候,抗戰歷史也就難以客觀、公正、理性的表述。

當歷史的桎梏被打破以後,一些人又從一個極端跑到了另一個極端。好象抗日戰爭全是國民黨打下來的,和共產黨沒有關系,或者相反。特別是在網路上,兩種觀點尖銳對立,各自論證,互不相讓。

歷史並非可以隨便戲說,它既要合乎歷史存在的真實,又要合乎歷史發展的邏輯。那麼,怎樣評價國共兩黨在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用呢?我們只要簡明地梳理一下那段歷史,就不難從中得出接近歷史真相的結論。我們可以粗略地把抗戰劃分為3個發展時期。

1931年9月——1937年6月為一個時期。這一時期,發生了9.18事變,東三省淪陷。此時的國民政府並不願意向日本開戰,採取的是外交調解的不抵抗政策,特別是推行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不得人心的政策。而中國共產黨發出了抗戰的最強音,廣泛的喚醒民眾,倡導建立抗日統一戰線。

這時,國民黨軍隊的愛國將領也有堅決抗戰的,比如馬佔山、張治中、張自忠所進行的江橋抗戰、第一次淞滬抗戰、第一次長城抗戰等,但這些戰役就其本質上說,多少帶有愛國將領的「個人行為」,並不完全是「政府行為」,所以,他們的抗戰都沒有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1937年7月——1941年春為一個時期。這一時期,發生了7.7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成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對於粉碎日本法西斯「三個月滅亡中國」戰略陰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經過淞滬會戰、忻口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殲滅日軍45萬余,迫使日軍停止了戰略進攻,形成了抗戰的相持階段。

從7.7事變到1941年春,國名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先後進行重大戰役22次,重要戰斗3117次,小型戰斗38931次,殲滅日軍86萬人,自身付出了322萬人的重大傷亡。特別是國民黨軍隊中的廣大愛國官兵英勇作戰,不怕犧牲,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涌現出郝夢齡、趙登禹、張自忠、戴安讕等一大批愛國將領,共有100多名將軍血灑疆場,這在戰爭史上絕無僅有。因此,國民黨的抗戰業績和重大作用是不能抹殺的,也是得到了世界的公認的。

在2005年8月30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國民黨在抗戰中的歷史地位第一次得到了確認。同時,對台灣同胞50年(從1895年起)堅持對日斗爭的壯舉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1941年春——1945年7月為一個時期。這一時期抗日戰爭由相持階段轉為反攻階段。由於日軍基本停止了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進而把作戰的重點轉向對八路軍、新四軍的進攻。由於國民黨沒有「敵後戰場」,因此,大反攻就其本質上說,是敵後戰場的大反攻。

這一時期有兩大特點:一是八路軍、新四軍廣泛收復失地,消滅偽政權,建立陝甘寧抗日民主政權,充分發動群眾,減租減息,建立抗日根據地,在十分艱難的環境中,粉碎日軍的大掃盪。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等新穎的戰法,時時處處打擊消耗日軍。特別是按照「三三制」(民主政權中黨員佔1/3,開明紳士佔1/3,左派代表佔1/3)建立起來的抗日民主政府,已經成為新中國的雛形。二是國民黨接連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特別是在1941年4月,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調集重兵,圍殲新四軍9000餘人。但中國共產黨胸懷開闊,顧全大局,並沒有向國民黨開戰。而此時的國民黨政府,腐敗獨裁,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逐漸失掉了民心,大廈將傾。

1945年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人數增加到120萬人,19個抗日根據地的軍隊人數發展到130萬人,民兵260多萬人,人口近1億人。在整個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他抗日武裝力量,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以上的史實可以看出——在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戰場上驚天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敵後戰場上泣鬼神!就抗戰的兩大戰場而言,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援,缺一不可,相互不可取代,具有同等的重大作用。如果一定要分主次,比高下,則有可能會走向機械的歷史觀。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美軍在日本本土的作戰,蘇軍出動陸海空三軍殲滅日本關東軍……否則,我們的抗戰會花費更長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

⑹ 哪位能人能介紹一下抗日時期中國正面戰場的情況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是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大陸正面戰場研究起步較晚,真正從學術上取得進展,大致可以說是近20年間的事。回顧和總結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研究的發展情況對今後抗戰史研究的深入不無助益。本文就此所作論述,因為篇幅限制,不免掛一漏萬,不當之處,敬請學界指正。

一 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研究概況

1949年以後的30年內,大陸抗日戰爭史研究進展緩慢。比較而言,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研究還有一些進展,而對正面戰場的研究極端漠視。只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一些省市委員會的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的《文史資料選輯》發表了一些原國民政府官員撰寫的抗日戰爭回憶錄,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史料整理處選編的《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匯編》,公布了部分檔案資料,為正面戰場研究提供了參考史料。 中共黨史革命史論著對正面戰場抗戰的史實和戰績基本不提,連現代史通史性著作也概於貶斥。如有的著作論及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時,其基調為:國民黨實施「片面抗戰路線」,國民黨戰場上不斷大潰退。就學術研究而言,直至70年代末,大陸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研究幾乎還是一片空白。

直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針後,學術界才逐步恢復生機。隨著逐步擺脫以往「左」的指導思想的束縛,一方面史學界開始敢於對抗日戰爭的歷史作研討,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史學科的建立,也要求對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中的舉措進行比較公允的評斷。80年代以來,在中華民國史、中國現代史和抗日戰爭史的學術領域中,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研討成為學者們關注的一個熱點。有關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史料陸續有所刊布,研究領域廣為開拓,論著大量涌現,新的論點提出後引起爭鳴,學界現在對許多問題的認識較20年前發生了很大變化。正面戰場研究比較活躍,進展比較突出。

在史料方面,主要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纂的《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檔案資料選編,浙江省中國國民黨歷史研究組編印的《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戰場史料選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輯的《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機密作戰日記》,中共中央黨校科研局編《盧溝橋事變和平津抗戰資料選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八一三抗日史料選編》,武漢市檔案館等編《武漢抗戰史料選編》,雲南省檔案館編《滇軍抗戰密電集》,南京市政協編《藍天碧血揚國威:中國空軍抗戰史料》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輯的《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回憶資料,出版有《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中原抗戰》、《晉綏抗戰》、《湖南四大會戰》、《閩浙贛抗戰》、《粵桂黔滇抗戰》、《遠征印緬抗戰》等;還有四川省政府參事室編《川軍抗戰親歷記》、政協廣西區委編《廣西兒女抗日親歷記》、民革武漢市委編《熱血報中華――武漢民革成員抗戰回憶錄選編》等;一些原國民政府將領的回憶錄中,都有不少關於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內容。《歷史檔案》、《民國檔案》、重慶市檔案館編《檔案史料與研究》陸續刊布有關的檔案資料。80年代起,除發表大量論述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論文外,抗戰史著作以何理著《抗日戰爭史》為代表,開始對正面戰場作研討。其後,羅煥章、支紹曾《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胡德坤《中日戰爭史》,王輔《日軍侵華戰爭》,軍事科學院軍史部編《中國抗日戰爭史》,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著《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王秀鑫、郭德宏主編),劉大年、白介夫主編《中國復興樞紐》,李新、陳鐵健主編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長編中《全民抗戰氣壯山河》(李良志等主編)、《堅持抗戰苦撐待變》(李隆基等主編)、《同盟抗戰贏得勝利》(李良志等主編),羅煥章、高培主編《中國抗戰軍事史》,張宏志《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和楊克林、曹紅編《中國抗日戰爭圖志》等,都分別花了不同比重的篇幅論述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對國民政府軍隊正面戰場抗戰作了不同程度的肯定,同時批評其反共和「消極抗日」之一面。專門記述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著作,開始有郭雄等編著的《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重要戰役介紹》、陳小功的《抗日戰爭中的正面戰場》等小冊子,其後出版了張憲文主編的《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馬振犢著《慘勝――抗戰正面戰場大寫意》(後改名為《血染輝煌――抗戰正面戰場寫實》)等專著。其他還有一些記述正面戰場個別戰役的專著。此處不一一述及。

在80年代、90年代舉辦的研究中國現代史、中華民國史,特別是研究抗日戰爭的學術討論會中,對正面戰場抗戰的研討和評價往往是學者們最注目的熱點之一。圍繞抗日戰爭正面戰場重要戰役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也舉辦過多次,如對九一八事變、盧溝橋抗戰、「八一三」淞滬抗戰、武漢抗戰、台兒庄大捷、滇緬戰場等,都舉辦過專題學術研討會。不少學術研討會有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學者與外國學者參加,進行學術交流,對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研究起了推動作用。
由於台灣保存了不少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史料,台灣刊印的史料和發表的論著是大陸學者研究正面戰場的參考資料重要來源之一。國民黨中央黨史會編印的《中華民國史料初編――抗日戰爭時期》(秦孝儀主編)和吳相湘著《第二次中日戰爭史》、蔣緯國主編的《抗日禦侮》、台國防部史政局編《抗日戰史》等,都為抗日戰爭正面戰場著述經常參考。80―90年代大陸翻譯了日本刊印發表的太平洋戰爭史資料和著作。日本一些戰史資料著作和日本侵華戰犯的回憶錄,對研究正面戰場敵方日軍的戰略戰役部署有重要參考價值。此外,美英有關太平洋戰爭的資料著作和回憶錄等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因篇幅關系,這里不加論述。

二 局部抗戰諸役之研究

作為中日兩國間之一場戰爭,日本全面侵華和中國抗日戰爭始於1937年盧溝橋事變。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日本就開始以武力侵佔中國領土。從「九一八」到1937年「七七」,日本發動過多次對中國軍隊的進攻,中國軍隊也斷續進行過正面抵抗。由於這些戰事就中日兩國間來說尚只具有局部性,並且不是連續發生的,故這一時期中抗日戰事被稱為「局部抗日」。局部抗日階段先後發生過九一八事變、「江橋抗日」、「一二八」淞滬抗日、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日和綏遠抗戰諸役。局部抗戰諸役理應包含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研究范圍之內。

過去,對於局部抗戰是忽略不提的,而集中力量批判國民黨政府在抗戰前實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80年代以來,對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政府對日方針由「安內攘外」妥協退讓向堅決抗日的轉變過程進行研究,現在對國民政府軍隊局部抗戰和國民政府的抗日准備已作出肯定。對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一方的不抵抗方針,過去簡單的認為是張學良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盡管現在有的學者仍持此說法,但一些學者提出:現在沒有確實的史料證明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時給張學良下過不抵抗命令。有些回憶也難以憑信。有的學者指出:過去用以闡述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的證據,均為蔣處理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的方針,而不是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下的命令,張學良蔣介石在不抵抗問題上基本態度大體相同,張學良自覺自主奉行不抵抗政策。從蔣張關系看,如張不同意蔣的方針,張可以不聽蔣的命令奮起抵抗。後來防守錦州時,蔣與南京數次令他抵抗,他卻悄悄撤兵就是一個證明。蔣張不抵抗的認識根源是,事變之初他們以為是日軍挑釁行為,未能判斷出是日本侵吞整個東北的開始,還圖謀以外交交涉解決。(京中:《九一八事變6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抗日戰爭研究》1992年第2期;俞辛?:《九一八事變時期的張學良和蔣介石》,《抗日戰爭研究》1991年第1期)

對於九一八事變後,馬佔山江橋抗戰,李杜、丁超在哈爾濱和東北義勇軍在東北各地的抗戰活動,學者們均給予了積極評價。對於1932年淞滬抗戰,過去簡單說成是十九路軍孤軍抗日作戰,因國民黨政府加以破壞使十九路軍撤退而告終,現在學者們分析說:國民黨政府處理一二八事變與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政策不同。認為十九路軍的抗戰是蔡廷鍇等違抗南京政府命令的結果那種說法不完全符合事實。國民黨政府採取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針,抽調第五軍增援淞滬,但仍以抵抗求妥協。(金再及:《南京政府對「一二八」事變的方針》,《歷史研究》1992年第3期,餘子道:《「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與淞滬抗戰》,《軍事歷史研究》1992年第1期)

對於長城抗戰中各參戰部隊官兵英勇犧牲守土抗戰的精神,史學界是一致肯定的,但對國民黨政府的指導方針,觀點有所差異,有的著作認為:「蔣介石國民黨的總方針是『攘外必先安內』,『剿共』重於抗戰。他們把長城抗戰不過只是當作應付輿論,爭取和談妥協的權宜之計。」(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卷第262頁,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有的著作則認為,何應欽代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後,「秉承蔣介石『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既定政策,沿長城線布防,期望阻止日軍前進」。(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第58頁,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

有關馮玉祥領導的察哈爾抗日活動,一些論著論述馮玉祥不顧國民黨政府中央的阻攔,與共產黨聯合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進行察東戰役的情況,強調中共組織成立「前線工作委員會」在其中進行領導,而國民黨政府中央施以壓迫,導致馮玉祥辭離,同盟軍瓦解的結局。(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卷第280―296頁)

1936年11月中旬―12月上旬,綏遠抗戰取得紅格爾圖擊敵和收復百靈廟的大捷。有的論著突出此役系傅作義指揮取得的勝利。有的論著分析認為,綏遠抗戰格局的顯著特點是,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三位一體的抗戰局面,晉綏地方實力派閻錫山和晉綏軍(傅作義)是這一格局的基礎,蔣介石支持這一抗戰,中央軍是這次抗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抗日戰爭研究史》第389―391頁;餘子道:《綏遠抗戰述論》,《抗日戰爭研究》1993年第4期)
三 抗日戰爭初期正面戰場研究

從盧溝橋抗戰到武漢會戰結束,為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國民政府軍舉行多次戰役抵禦日軍進攻,不過每次戰役最終均以撤守退卻而告結束。過去大率以軍事潰敗喪師失土一言以蔽之。近二十年研究中對這一階段正面戰場的抗戰開始作出比較積極的評價,同時亦進行嚴厲的批評。一本權威的中共黨史著作寫道:「正面戰場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戰役上,都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國民黨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國民黨曾先後進行了平津、淞滬、晉北、徐州以及保衛武漢等戰役,並取得台兒庄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但是由於敵強我弱,再加上蔣介石集團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和單純防禦的方針,正面戰場的戰局非常不利。台兒庄戰役的重大勝利也未能改變整個戰爭的被動局面。」(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第177頁,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80年代一本有代表性的抗戰史著作認為:「中國軍民的戰略防禦,大量地消耗了敵人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打破了日本帝國主義關於中國『不堪一擊』的政治宣傳……中國軍民堅持了一年零三個月的防禦作戰,使敵人損失兵力七十多萬人,在軍需補給上也發生了嚴重困難……打破了日本侵略當局在中國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使其侵略計劃屢屢落空。」(何理《抗日戰爭史》第120頁)另一方面,戰略防禦階段,大片國土淪喪,除了敵強我弱的客觀原因外,雖然一部分官兵「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整個國民黨軍隊的防禦和退卻,基本上是被動的、無計劃的和混亂的,在很多情況下,簡直就是潰敗逃跑」。(122頁)就軍事戰略方針而言,「也犯了嚴重錯誤」,採取了「完全錯誤的消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把陣地戰放在主要地位」。(125頁)同時將戰場重點選擇在上海,幾乎舉全國主力於上海進行上海會戰,削弱華北抗戰力量「造成了南北戰場兩相失利的慘敗局面」。(128頁)「由於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和錯誤的軍事方針,中國軍隊的正面陣地防禦遭到了嚴重失敗,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的教訓也是慘痛的」。

對於戰略防禦階段歷次重要戰役的過程、戰略指導、戰役指揮,許多論著均有不同程度的研討。有關盧溝橋抗戰的論著較多,著重揭示日本中國駐屯軍以一士兵失蹤為借口蓄意挑起戰端,批駁日本右翼勢力在盧溝橋事變問題上製造的「偶發論」和中國打第一槍的謬論;並論述了中國第二十九軍所部英勇抗擊日軍進攻,和日本施展緩兵之計,以「現地解決」麻痹冀察當局,待援兵大至,突然進攻,致平津迅速淪陷的過程。對中國中央政府與冀察當局處理事變的態度,過去有的學者認為,雙方的態度都是「比較游的」。(何理書第60頁)近幾年對此有進一步的研討,認為: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要求各地部隊「確實准備」的密電,「實際上是秘密的全國動員令」。蔣令二十九軍全部動員,調兵增援華北,全軍准備動員,各地皆令戒嚴,准備宣戰,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戰態度。「冀察政務委員會與日軍的交涉並多次達成協議」,「不是蔣介石的意旨,而是背著南京中央政府與日本交涉的」。不過在中央統帥部內部存在著以蔣介石為首的主戰一方和以徐永昌為首的主和的一方。(李華興、楊宏雨:《盧溝橋事變:歷史的轉折點》,《史林》1997年第3期;蔡德金:《對盧溝橋事變幾個問題的思考》,《抗日戰爭研究》1997年第3期;楊立強:《抗戰初期國民黨中央統帥機關決策幕後》),《軍事歷史研究》1997年第1期)

對淞滬戰役的研討深入到戰略指導方針的層次。關於戰役發動,過去均指為日本在上海主動發動進攻。現在一些學者指出:淞滬戰役是中國主動發起的。作為導火線的「虹橋機場事件」是由日軍挑起的,然而,中國方面在虹橋事件發生後,決定了開戰措施和大戰計劃,「八一三」戰役是中國發動的;或說「國民政府是『有意』在上海開仗的。(馬振犢:《「八一三」淞滬戰役起因辨正》,《近代史研究》1986第6期;張振?:《淞滬抗戰中國主動的進攻與日軍主要作戰方向的改變》,《抗日戰爭研究》1996年第3期)有關國民政府指導淞滬會戰有無引敵南下,從而使日軍的進攻方向從由北向南改變為由東向西的戰略企圖,學者們開展了爭論。有的學者認為:當時大本營作戰部並無此種戰略意圖,淞滬戰場形成為中日戰爭的主戰場的結果,也未使日本進攻方向改為由東向西。日本向西進攻武漢是在1938年5月徐州會戰之後。(餘子道:《論抗戰初期正面戰場作戰重心之轉移》,《抗日戰爭研究》1992年第3期)但有的學者認為:戰役開始後中國軍隊主力逐步集中到了淞滬戰場,把侵華日軍主力吸引了過來,淞滬戰場實際上取代華北戰場成為日軍侵華和中國抗戰的主戰場。這改變了日軍進攻方向。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擔心敵軍南下奪取武漢,而謀以擴大滬戰牽制之。(張振?文)淞滬抗戰「改變了日軍侵華路線。這一成功之舉無疑對日後我方的抗日正面戰場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馬振犢:《血染輝煌――抗戰正面戰場寫實》,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6頁)有的學者則認為,所謂的日本原定由北向南進攻的戰略軸線並不存在。蔣介石固然擔心日本的南下方案,但其基本判斷是日本以上海、南京和長江為主攻方向,並作出相應部署。中國軍隊在淞滬地區和長江一線的頑強抵抗,打破了其速戰速決的企圖,挫敗了其沿長江西進的既定戰略。
晉北抗戰,許多著作突出平型關伏擊戰殲敵取得勝利的重要作用,強調忻口戰役中第十八集團軍編入忻口作戰的戰斗序列,朱德、彭德懷擔任右集團軍指揮,中共積極向閻錫山提出作戰建議,和十八集團軍各師在敵側背伏擊襲擾的作用,稱此役為「國共合作兩黨軍隊協同作戰的典型一役」。(馬仲廉:《國共兩黨軍隊協同作戰之典型一役――忻口戰役之研究》,《抗日戰爭研究》1996年第1期)對於此役國民政府軍英勇作戰和郝夢齡、劉家騏等高級將領壯烈犧牲作了積極肯定。

許多論著對台兒庄之戰取得的勝利作了充分肯定。對於台兒庄大捷和徐州會戰的起迄時間(實際是兩者包括的范圍)的看法差異較大。有主張台兒庄戰役從池淮阻擊戰開始(1937年12月),包括臨沂戰役、滕縣保衛戰和台兒庄保衛戰取得大捷,直至3月15日停止追擊止(韓信夫《台兒庄大捷及其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2期);有主張將台兒庄戰役包含於徐州會戰之內,將徐州會戰定位為從1937年12月15日起至次年5月(徐州撤退),中日兩國軍隊爭奪徐州為中心的一次大規模會戰,包括津浦路初期保衛戰、台兒庄戰役和徐州突圍戰三個階段。(王檜林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全書》第653頁,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在抗戰史著述中對台兒庄之戰有稱為會戰者,有稱為戰役者,也有稱戰斗者。這涉及軍事學上會戰、戰役、戰斗等范疇的理解和運用的問題。看來抗戰史研究中還須對軍語的使用進行規范。

對於堅持四個月之久的保衛武漢的大會戰,除了個別著作指責國民政府軍隊「判斷失誤,部署不當舉措不力」,「分兵把口,消極應付」,「處處薄弱,罅隙百出」(張宏志:《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第258頁、第294頁,軍事學院出版社1985年)外,絕大多數著作對此次會戰中,中國軍隊沿長江兩岸抵禦日軍進攻都作出積極評價。如指出:「敵我雙方在這里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會戰,損失都比較嚴重。中國軍隊在局部地區對敵人進行了有力抵抗,給敵以重創。」(何理書第107頁)此戰「斃傷敵4萬人。此戰意義重大,它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使日本的戰略進攻被迫停止,軍事戰略為主的方針徹底破產」,「成為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⑺ 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比較如題 謝謝了

在抗日戰爭中有兩大戰場,即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敵後戰場。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國民黨領導的抗日正面戰場是一個歷史禁區,沒有誰敢提及這個敏感的歷史話題,但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有責任把歷史真相告訴人民。 過去,之所以不能討論這個話題,可以列舉出眾多的理由,但毛澤東主席在會見尼克松總統時,一語道破:他們稱我們為「匪」,我們也稱他們為「匪」(大意)。國共兩黨互相為「匪」,互相為敵的時候,抗戰歷史也就難以客觀、公正、理性的表述。 當歷史的桎梏被打破以後,一些人又從一個極端跑到了另一個極端。好象抗日戰爭全是國民黨打下來的,和共產黨沒有關系,或者相反。特別是在網路上,兩種觀點尖銳對立,各自論證,互不相讓。 歷史並非可以隨便戲說,它既要合乎歷史存在的真實,又要合乎歷史發展的邏輯。那麼,怎樣評價國共兩黨在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用呢?我們只要簡明地梳理一下那段歷史,就不難從中得出接近歷史真相的結論。我們可以粗略地把抗戰劃分為3個發展時期。 1931年9月——1937年6月為一個時期。這一時期,發生了9.18事變,東三省淪陷。此時的國民政府並不願意向日本開戰,採取的是外交調解的不抵抗政策,特別是推行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不得人心的政策。而中國共產黨發出了抗戰的最強音,廣泛的喚醒民眾,倡導建立抗日統一戰線。 這時,國民黨軍隊的愛國將領也有堅決抗戰的,比如馬佔山、張治中、張自忠所進行的江橋抗戰、第一次淞滬抗戰、第一次長城抗戰等,但這些戰役就其本質上說,多少帶有愛國將領的「個人行為」,並不完全是「政府行為」,所以,他們的抗戰都沒有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1937年7月——1941年春為一個時期。這一時期,發生了7.7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成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對於粉碎日本法西斯「三個月滅亡中國」戰略陰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經過淞滬會戰、忻口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殲滅日軍45萬余,迫使日軍停止了戰略進攻,形成了抗戰的相持階段。 從7.7事變到1941年春,國名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先後進行重大戰役22次,重要戰斗3117次,小型戰斗38931次,殲滅日軍86萬人,自身付出了322萬人的重大傷亡。特別是國民黨軍隊中的廣大愛國官兵英勇作戰,不怕犧牲,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涌現出郝夢齡、趙登禹、張自忠、戴安讕等一大批愛國將領,共有100多名將軍血灑疆場,這在戰爭史上絕無僅有。因此,國民黨的抗戰業績和重大作用是不能抹殺的,也是得到了世界的公認的。 在2005年8月30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國民黨在抗戰中的歷史地位第一次得到了確認。同時,對台灣同胞50年(從1895年起)堅持對日斗爭的壯舉也給予了高度評價。 1941年春——1945年7月為一個時期。這一時期抗日戰爭由相持階段轉為反攻階段。由於日軍基本停止了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進而把作戰的重點轉向對八路軍、新四軍的進攻。由於國民黨沒有「敵後戰場」,因此,大反攻就其本質上說,是敵後戰場的大反攻。 這一時期有兩大特點:一是八路軍、新四軍廣泛收復失地,消滅偽政權,建立陝甘寧抗日民主政權,充分發動群眾,減租減息,建立抗日根據地,在十分艱難的環境中,粉碎日軍的大掃盪。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伏擊戰」等新穎的戰法,時時處處打擊消耗日軍。特別是按照「三三制」(民主政權中黨員佔1/3,開明紳士佔1/3,左派代表佔1/3)建立起來的抗日民主政府,已經成為新中國的雛形。二是國民黨接連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特別是在1941年4月,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調集重兵,圍殲新四軍9000餘人。但中國共產黨胸懷開闊,顧全大局,並沒有向國民黨開戰。而此時的國民黨政府,腐敗獨裁,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逐漸失掉了民心,大廈將傾。 1945年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人數增加到120萬人,19個抗日根據地的軍隊人數發展到130萬人,民兵260多萬人,人口近1億人。在整個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他抗日武裝力量,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從以上的史實可以看出——在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戰場上驚天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敵後戰場上泣鬼神!就抗戰的兩大戰場而言,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援,缺一不可,相互不可取代,具有同等的重大作用。如果一定要分主次,比高下,則有可能會走向機械的歷史觀。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美軍在日本本土的作戰,蘇軍出動陸海空三軍殲滅日本關東軍……否則,我們的抗戰會花費更長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

⑻ 試論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相互關系的歷史學專業論文

相互支持!正面戰場牽制敵主力為敵後戰場創造機會(打伏擊等)敵後戰場又擾亂了敵後方版,使其權無法組織大規模正面進攻(相持階段以後尤為明顯,由於敵後抗日根據地愈演愈烈,日軍不得不將兵力放在後方,使得其無法擴大戰局

⑼ 如何評價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正面正面戰場的地位作用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初期抗戰,雖然有許多失誤,即國民黨存在僥幸心理,企圖依靠國聯,從而執行片面抗戰路線和消極防禦作戰,加上國民黨軍隊思想混亂,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許多本來可以避免的損失,但它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仍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發揮了極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如淞滬戰役、晉北忻口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由於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軍兵力分散,戰線延長,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後戰場的開辟,為敵後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國民黨中愛國官兵的抗戰英雄業績,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
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
第五、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第六、掩護了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領導機構和沿江、沿海工廠、學校、科研機構的內遷爭取了時間,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閱讀全文

與田野歷史學者解密正面抗日戰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