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佛教重大歷史事件

佛教重大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11 12:17:51

1. 中國佛教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滅佛事件

中國佛教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各朝政府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大力扶植和支持。雖然歷史上發生過「三武一宗」的滅佛事件,但每次滅佛之後,佛教照例是更迅速地發展起來。

2. 佛教的歷史以及重大歷史事件

佛教由古印度的釋迦牟尼,在西元前6世紀以前創建,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1]「佛」是佛陀的簡稱,其意思是覺悟者[2],而「教」可以理解為宗教或教育,意為佛陀對大眾的一種普遍而傳承的教育。佛教一般注重人心靈的進步和覺悟,佛教認為世界是遵循因循環,只有達到頓悟,才能成為佛,超越生死輪回。釋迦牟尼去世後,佛教慢慢衍生了不同的部派。隨著阿育王時期,佛教不斷向外傳播,主要分為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北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經過印度北部,新疆傳入中國腹地,再傳播到韓國、日本及越南;唐朝時期傳入西藏,於是北傳佛教被後人分稱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再流傳到中國東北。南傳佛教則以上座部佛教為主,則通過斯里蘭卡,傳播到緬甸、泰國、印尼、寮國、柬埔寨、越南南部。到了現代,佛教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

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次大陸,雅利安人占統治地位,婆羅門教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婆羅門教奉行種姓制度。因為種族等級、社會分工、文化教育等的長期巨大差異,古印度社會分化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及首陀羅等四種非常不平等階級,婆羅門掌握宗教領域,尤其是祭祀活動,剎帝利襲軍政,吠舍經營商業和手工業等,首陀羅為貧窮的自由民,但是接近奴隸的地位[3]。

創立佛教的釋迦牟尼出身於釋迦族,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ū),父親凈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在母親摩耶夫人返回娘家的途中,生於蘭毗尼園無憂樹下。降生七日後,母親過世,由姨母大愛道撫養成人。29歲時,當他視察子民的時候,深感人間生老病死的苦惱。雖然不斷沉思,但不得離苦之道,於是離開皇宮,遍訪名師,苦修6年。35歲,在菩提樹下禪定49日,戰勝天魔的威脅、誘惑而悟道,成為佛陀。

3. 中國唐朝與佛教有關的兩個重大歷史事件

鑒真東渡
經過十二年努力,鑒真終於在753年(唐天寶十二載)冬搭乘日本遣唐使團回的船東渡,同行弟子答中包括尼三人和胡人安如寶﹑昆侖人軍法力﹑占婆人善所。鑒真所乘船於754年1月17日(日本天平勝寶五年十二月二十)到達薩摩國川邊郡秋妻屋浦(今鹿兒島縣川邊郡秋目浦),一個多月後(754年3月2日)在盛大隆重的歡迎下進入首都奈良。
當年(日本天平勝寶六年),鑒真在奈良東大寺設立戒壇,日本僧人在稱為「三師七證」的十位和尚參加下出唐招提寺鑒真墓塔日本奈良家受戒,此為日本正規受戒之始。天皇任命鑒真為大僧都,成為日本律宗始祖。759年(日本天平寶字三年)他建立的唐招提寺開基。鑒真攜帶不少佛經﹑佛像﹑佛具等到日本,雖已雙目失明,還能協助校訂寫本佛經的訛誤,用嗅覺鑒定草葯。同行弟子有的擅長雕塑﹑繪畫﹑建築等,傳播了唐朝文化。
763年(日本天平寶字七年﹑唐廣德元年)鑒真圓寂。他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弟子為他所塑乾漆夾像,一千二百餘年來,始終受到日本人民的景仰。1980年,日本曾送這座塑像短期來華,成為中日友好關系史上的佳話。
玄奘取經、不用多說了吧

4. 近年來得重大歷史事件。

我知道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餘下的網上看到:
1103年3月24日 南宋傑出的軍事將領岳飛出生
1420年3月24日 唐賽兒領導白蓮教起義
1603年3月24日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逝世
1839年3月24日 義律潛入廣州破壞禁煙
1885年3月24日 鎮南關大捷
1893年3月24日 德國天文學家沃爾特·巴德出生
1896年3月24日 俄國波波夫表演無線電通信成功
1905年3月24日 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逝世
1914年3月24日 西姆拉會議,英國與西藏擅自劃定中印邊界
1919年3月24日 北京發起工讀互助團
1921年3月24日 陳獨秀在廣東活動建黨
1927年3月24日 「南京慘案」發生國民黨政府卻向屠殺者道歉、賠款
1927年3月24日 北伐軍佔領南京
1927年3月24日 英美在南京製造「三·二四」慘案
1932年3月24日 中日正式開始淞滬停戰談判
1934年3月24日 美國許諾給菲律賓以自由
1935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三人軍事小組成立,毛澤東獲紅軍指揮權
1935年3月24日 梅蘭芳在蘇聯演出大獲成功
1938年3月24日 日本通過《國家總動員法》
1938年3月24日 蔣介石抵達徐州視察台兒庄作戰
1941年3月24日 新四軍副軍長項英遇害
1949年3月24日 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55年3月24日 中國第一隻手錶在津誕生
1958年3月24日 美國當紅歌星貓王穿上軍裝
1971年3月24日 南越入侵寮國的企圖宣告失敗
1972年3月24日 英國強迫北愛爾蘭接受其直接統治
1977年3月24日 葉劍英要求軍隊澄清十個問題
1980年3月24日 《克萊默夫婦》獲第5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
1980年3月24日 中共中央命名首批「經濟特區」
1980年3月24日 蘇州市與義大利威尼斯市結為友好城市
1986年3月24日 利比亞引發美國軍事沖突
1990年3月24日 美國王安電腦公司創始人王安逝世
1992年3月24日 列寧格勒核電站發生放射性泄漏事故
1994年3月24日 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專家考證墓主為西漢大數學家張蒼
1995年3月24日 「人民友好使者」李約瑟博士逝世
1995年3月24日 英國科技史學家、生物化學家李約瑟逝世
1997年3月24日 北京大唐發電公司成為首家在倫敦上市的中國公司
1997年3月24日 全國人大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
1998年3月24日 北京一尊最古老的佛教石雕被盜
1998年3月24日 陳景潤論文手稿被革命博物館收藏
1998年3月24日 復旦大學分離和克隆人類重要基因27個並獲得知識產權
1999年3月24日 北約開始轟炸南聯盟
2008年3月24日 不丹國王凱薩爾願放棄王權 還政於民
2008年3月24日 北京奧運會聖火採集儀式在希臘古奧林匹亞遺址舉行贊同0| 評論

5.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滅佛事件

中國歷史上有四次滅佛事件:

1、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佛事件;

2、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事件;

3、唐武宗滅佛;

4、後周世宗滅佛.

6. 佛教的歷史、重要的人物事件;道教的歷史、重要的人物事件是否殊途同歸

佛教
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次大陸,雅利安人占統治地位,婆羅門教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婆羅門教奉行種姓制度。因為種族等級、社會分工、文化教育等的長期巨大差異,古印度社會分化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及首陀羅等四種非常不平等階級,婆羅門掌握宗教領域,尤其是祭祀活動,剎帝利襲軍政,吠舍經營商業和手工業等,首陀羅為貧窮的自由民,但是接近奴隸的地位[3]。

創立佛教的釋迦牟尼出身於釋迦族,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ū),父親凈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在母親摩耶夫人返回娘家的途中,生於蘭毗尼園無憂樹下。降生七日後,母親過世,由姨母大愛道撫養成人。29歲時,當他視察子民的時候,深感人間生老病死的苦惱。雖然不斷沉思,但不得離苦之道,於是離開皇宮,遍訪名師,苦修6年。35歲,在菩提樹下禪定49日,戰勝天魔的威脅、誘惑而悟道,成為佛陀。

在鹿野苑開始以四聖諦之說,口傳佛教,在45年內度化了眾多弟子。80歲時肉身去世(稱為「入滅」)。

佛教經典的第一次結集發生在釋迦牟尼入滅(稱為「佛滅」)後不久,有大迦葉主持,在王舍城集合了五百名被認為已經證得羅漢果位的僧人(五百羅漢)確立最初的佛經體系。此次集結由迦葉主持,阿難負責誦出經藏(修多羅藏),優波離負責誦出律藏(毗尼藏)。[4][5]

佛教經典的第二次結集據記載發生在佛滅後百年。[5]根據南傳佛教《島史》的記載,是由於毗舍離比丘違反十種戒律的規定(十事),為此集合了七百名比丘討論十事是否符合佛法。討論的結果為「十事」非法,七百比丘並在此後合誦經典。同時,毗舍離僧人為代表的人數眾多的僧人也集合了一萬人,並進行了自己的集結,稱為大集結。由此,並引起了佛教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裂,由於是佛教僧團的第一次重大分裂,故稱為「根本分裂」。以上大眾部和上座部的前身所進行的集結一並被稱為第二次集結。

部派佛教時期主條目:部派佛教
自從第二次結集後,佛教分化為大眾部與上座部兩大部派,史稱「根本分裂」。[6]上座部是一些長老所支持的學說,屬於正統派。大眾部則是眾多僧侶所信奉的。[7]後來隨著教徒對戒律、教義見解的差異,兩大部派又再度分化,大約持續到西元一世紀前後,佛教主流慢慢形成大乘佛教為止,此即所謂的「枝末分裂」。[6]大眾部先後發展成為一說部、出世部、雞胤部、多聞部、說假部、制多山部、西山部和北山部等。上座部則分裂出一切有部、雪山部、犢子部、法上部、賢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法藏部、飲光部和經量部等。[8]

孔雀帝國阿育王時期
婆羅米文石柱阿育王敕令碎片
在阿育王時期,佛教在孔雀帝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傳播參見:孔雀王朝、阿育王及第三次結集
公元前三世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並沒有把佛教定為國教,也沒有迫害其他教派。[9]為了扶持佛教,他投入了大量金錢,護送大量僧人到印度各地傳教,並修建了許多佛教寺院和佛塔。這些佛塔都供奉著舎利。百姓都認為興建這些佛塔是積德行善,造福百姓。後來,阿育王子女相繼出家,佛教也開始傳播到斯里蘭卡與孟族地區。[10]

第三次結集的記錄僅保存在南傳佛教的文獻中,沒有其他資料可供印證,故有學者對這次集結持懷疑態度。根據南傳佛教的資料,這次集結發生在阿育王時代,由目犍連子帝須主持,集合了一千名阿羅漢,歷時九個月,並成立了《論事》這部典籍。根據平川彰《印度佛教史》,這次集結的成果可知的僅為《論事》的成立,故即使在歷史上存在這次集結,其范圍也僅在部派內部,且根據對《論事》的研究,若存在這次集結,其時代當在公元前二世紀。

大乘佛教時期貴霜帝國時期是佛教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間,此時佛教分離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又貶稱以前各派教義為小乘佛教。但是迦膩色伽一世對佛教採取大小乘兼容的政策,其中世友就是小乘佛學家,馬鳴則是大乘佛學家。

貴霜帝國:第四次結集及貴霜帝國
根據玄奘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末所附錄的詩,佛滅後四百年在迦濕彌羅,以迦膩色迦王為施主,由肋尊者主持[11]召集五百阿羅漢集結三藏,即為《優婆提舍論》注釋經藏,為《毗奈耶毗婆沙論》注釋律藏和為《阿毗達磨毗婆沙論》注釋論藏,其中論藏部分(對法)便是《大毗婆沙論》。完成後迦膩色迦王以赤銅為牒,以梵文鏤刻筆錄,建塔珍藏,另外把手抄本遠送各地以作流傳。這次集會,有學者稱為第四次結集。[12][5]

笈多王朝及戒日王朝
笈多王朝時印度教興起,大乘佛教盛行,然宗教可自由發展,大臣和將領就有信奉佛教及濕婆教。大乘佛教中心那爛陀寺由鳩摩羅笈多一世修建,其後成為笈多文化的學術中心。遺存的佛教建築以阿旃陀石窟及愛羅拉石窟為經典。前者位於今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藩加巴德縣之阿旃陀村附近,開鑿於瓦古爾納河谷的花崗岩壁上,共二十九個洞窟。於公元前一世紀至650年間建成,當中有四座佛殿及二十五座僧房,充分表現印度風格。室門依地勢建造,上有飛檐雕楣,下有石柱林立,有各類壁雕,多來自佛教傳說,然而卻洋溢生活氣息。愛羅拉石窟距奧藩加巴德十六公里,建於三世紀,完成予1300年,包括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三種宗教廟宇,香火不斷。

波羅王朝
波羅王朝以其對佛教的支持和庇護而聞名;該王朝是最後一個信奉佛教的印度王室。在波羅王朝中後期,印度西部的佛教已經被伊斯蘭教入侵者消滅,只在東印還得以留存。歷代波羅國王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所謂「波羅七代護法」),他們長期出資建設北印著名的佛教綜合大學那爛陀寺和超戒寺。其中以研究密宗為主的超戒寺是波羅王朝國王達摩波羅主持修建的,據說規模比笈多王朝時修建的那爛陀寺還大。達摩波羅還建立了另一座密宗大寺飛行寺。這幾座宏偉的佛教研究機構都在12~13世紀的穆斯林入侵時期被徹底毀滅。波羅王朝的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尤其是密宗。

佛教的傳播北傳佛教主條目:漢傳佛教、日本佛教、韓國佛教和越南佛教
北傳佛教,又稱「漢傳佛教」,現存佛教的三大分支之一(另外兩個為藏傳佛教與上座部佛教)。佛教的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爾後傳入朝鮮半島、日本等處,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者。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在實質上,漢傳佛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

佛教傳入越南的時間最早大約在漢獻帝初平年間。根據《佛祖通載》卷五說,「會靈帝崩後,天下擾亂,獨交州差安,北方異人咸來在焉,多為神仙辟穀長生之術。牟子常以五經難之。」根據《梁高僧傳》卷一的《康僧會傳》:「世居天竺,其父因商賈,移於交趾。會年十餘歲,二親並終,至孝服畢出家。」「篤至好學,明解三藏。」[13]

藏傳佛教主條目:藏傳佛教

拉薩布達拉宮藏傳佛教開始於西元四世紀中葉,藏王拉托托日年贊的時期開始在西藏出現佛教三寶所依和供奉。西藏的松贊干布藏王先後娶了尼泊爾毗俱底公主(布里庫捉,藏名尺尊或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641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女兒文成公主入吐蕃,以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同時也從尼泊爾和迦濕彌羅等國引進諸多經書,佛像和佛塔.[14]在他的兩個妻子共同的影響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經,回來後創造了藏語文字並開始翻譯了一些佛經,並且在拉薩興建了大昭寺與小昭寺。到了八世紀中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寂護大師及弟子蓮花戒入藏,逐漸奠定藏傳佛教的基礎,但此時仍有許多人反對。後寂護大師返印,敦請蓮華生大士由印度入藏,傳入密宗,折服了原來盛行的苯教,佛教於是得到了弘揚。

寂護與蓮華生大士入藏之後,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並請譯師從梵文翻譯大批佛典,同時也從漢文翻譯一些佛經,據現存的登嘎爾目錄(布敦認為是赤松德贊王府所編),當時譯出的大小顯密經律論有738種(內從漢文轉譯的32種),故當時佛教流傳是很興盛的。此時建立的,稱寧瑪派,又稱舊派。

當時又有唐朝禪師摩訶衍(Mahayana),藏文稱其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揚禪宗,後與蓮花戒辯論失敗,赤松德贊下令不得再修頓門法。[

在九世紀中葉,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壞,即朗達瑪滅佛,曾有一段時間(公元842-978年)佛教沉寂了。後來由圖波特多康二區地區再度傳入,藏傳佛教又得復甦。在朗達瑪滅佛後,因經典散失,開始有人發掘編輯舊有保留的佛經,稱為伏藏,根據前弘期舊譯經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稱為寧瑪派,又稱舊派。而在朗達瑪滅佛之後,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譯的經典,稱新譯。西藏史上稱朗達瑪滅法之前為前弘期,之後由大譯師仁欽桑波重興的佛教為後弘期。此後印度的佛教學者,特別是遭遇變亂時期的那爛陀寺、超岩寺等的學者,(印度比哈爾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廟在1203年被入侵軍全部毀壞),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經,傳譯事業因而興盛,著名的譯師有馬爾巴等人。

十一世紀時有孟加拉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入藏(1042年),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傳播中觀應成派大義,同時藏族比丘仁欽桑波(寶賢)等翻譯了很多的經論。

印度傳入西藏的佛學,主要的稱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觀」,「現觀庄嚴論」。藏文大藏經(包括《甘珠爾》和《丹珠爾》)近六千部中絕大多數是直接由梵文翻譯的,少數是從漢文轉譯的,因此,印度後期佛教的論著豐富保存在藏文大藏經里,尤其是因明、聲明、醫方明等論著數量龐大,這些譯著都非常重要。

藏傳佛教傳播的另一高潮是在明神宗時代,俺答汗與索南嘉措在青海仰華寺見面殿下在蒙古傳播的種子,蒙古源流說,俺答汗的從孫切盡皇台吉是第一位信仰藏傳佛教的皇族,到十七世紀中幾乎所有蒙古人已信仰藏傳佛教。[16]

南傳上座部佛教佛教的一支由印度恆河流域向南方流傳,傳到斯里蘭卡,然後再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地區,屬於南傳佛教。

傳入斯里蘭卡的佛教屬於上座部的一支,又稱分別說部,宏傳於印度西南部,與印度東方的大眾部、西部的說一切有部頂足而三,在教義上,雖然傳承自上座部,但也採取部份大眾部的看法。因此傳入錫蘭的分支,也受到其他二部的影響。

上座部佛教於11世紀傳至緬甸阿努羅陀王朝,其勢力使南傳佛教滲入暹羅北部和中部地區。經過錫蘭於12世紀舉行第七次結集,整頓佛教教團,使上座部佛教於錫蘭臻於隆盛,期後透過比丘學習,傳返暹羅,促使當時素可泰王朝傾向上座部佛教。14世紀中葉寮國國王法昂娶柬埔寨吳哥王的女兒為妻並引入上座部佛教,從而傳播遍布於整個湄公河流域。

在1361年,錫蘭僧王被暹羅(今泰國)素可泰王請至國內建立僧團,這是泰國佛教的開始。此時,緬甸、暹羅和柬埔寨等地的僧人也不斷進入錫蘭,學習佛法,並重新受戒。他們回國之後,也根據他們所受的戒律,在他們國內建立僧團,稱為僧伽羅僧團。這些僧侶,將錫蘭大寺派的佛教傳承,帶往東南亞各地,成為南傳佛教的開始。

隨著南傳佛教的快速發展,錫蘭因為國力衰弱,又受到外國勢力侵入,本土的佛教反而衰落了下去。至11世紀時,曾經派使者至緬甸,請緬甸派遣僧人至錫蘭傳戒,重新建立僧團。至18世紀,錫蘭本土的佛教絕跡,教典散失,僧團、寺院也消失了。1750年,遣使至暹羅,請求僧人至錫蘭傳戒。暹羅國王於1753年派優波離等十名僧侶至錫蘭授戒,並且將巴利文三藏重新攜至錫蘭,這也是目前斯里蘭卡暹羅派僧團的開始。1802年,摩訶格羅瓦·匿納唯曼羅帝須,自緬甸受戒,建立比丘僧團,名為阿曼羅波羅派。1865年,阿般格訶梵多·即陀沙婆自緬甸傳回藍曼匿派。雖然現代錫蘭佛教可分為三大派系,但在見解上,他們都淵源於大寺派,所以教義仍然是相同的。

現今在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有很多上座部佛教(當地教徒對南傳佛教的稱謂)教徒,當中泰國的上座部佛教徒占該國佛教徒的90%。南傳上座部佛教有史料可征的約在7世紀中由緬甸傳入中國雲南地區。最初經典只口耳相傳。約在11世紀前後,泰潤文書寫的佛經經緬甸傳入西雙版納,至南宋景炎二年傣文創制後始有刻寫貝葉經文。現在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按其名稱可分為潤、擺庄、多列、左祗四派。

南傳佛教因其三藏及注釋使用巴利語,故又稱巴利佛教。如就所屬部派來說,凡是信仰上座部佛法及皈依教團的,都可稱為上座部佛教或南傳佛教,如盛行中國雲南傣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上座部佛教,流行越南南部的上座部佛教

道教
道教的起源現存的史料和道教經書中的說法各不相同。《魏書》中認為道教起源於老子;葛洪則認為起源於「二儀未分」之時的「元始天王」(這種說法常常被許多研究者斥之為無稽之談)。陳攖寧認為道教「遠溯黃老,兼綜百家」。目前普遍認為道教源於中國古代各地的巫術和鬼神信仰,而後各地巫俗信仰(如鬼道、方仙道等)再與儒、道、釋、墨、五行、陰陽等諸家學說相結合創造出各地不同的民間信仰體系。

先秦時期神仙思想對道教產生和發展有很大影響。戰國時許多地區出現了鼓吹長生不老和不死之葯的方士,這成為了道教服食丹葯成仙的思想淵源,分別影響了道教丹鼎派外丹和內丹兩派的發展。

在漢代,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理論以及讖緯之學的興起,對道教的產生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佛教的傳入也加速了道教的產生,佛教的佛尊譜系直接啟發了道家構建出完整的道教神仙譜系。而方仙道和黃老道在漢朝的泛濫對道教的產生起了催化的作用。

在東漢,還出現了以修道煉養解釋《道德經》的著作《老子想爾注》,這被認為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論過渡的一個標志。

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早期道教的出現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戰國時方仙道的興起,到西漢讖緯之學的盛行和黃老道的出現,已經開始有類似道教組織的活動存在了。早期道教形成的兩個標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經》的流傳,一是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出現。

東漢末年後五斗米道、太平道等早期道教團體開始興起,以教團領袖個人魅力,並利用各種咒禁、符籙、禳祓等手段作為解救民間各種問題傳布教義的早期道教團體遍布於中國各地。這一時期的道教主要活動於下層社會,並且往往用來作為武裝起義的精神號召。

到了三國兩晉時期,政府對此問題開始重視。一方面進行鎮壓;另一方面也加以利用改造。而一部分道教徒也向上層社會靠攏,參與宮廷政治;一部分專門從事修煉;另一部分仍然在民間活動,為農民起義者所利用,例如黃巾起義。

而天師道廣泛流傳,東晉後期又產生了上清派和靈寶派。葛洪、陸修靜、陶弘景、寇謙之等人將重新將散布於各地的道教經典、科儀重新整理,使得道教開始有較為完整的神話體系、科儀,使得道教組織更為完善。尤其在北周,道教得到了統治者的大力扶持,新興的樓觀道也由此大興,成為直到唐朝以來的最大道派。

道教在南北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這一時期佛教的發展更加迅速。因此佛道之間也產生了斗爭和融合。這個斗爭的標志是顧歡所著《夷夏論》,他站在道教立場上反對佛教。這引起了佛教徒的不滿,紛紛撰文進行駁斥。在斗爭愈演愈烈的時候,也有許多人主張二者互相調和。在這次斗爭中,上清派和靈寶派吸取了部分佛教思想,以及佛教的因果報應、三世輪回、天堂、地獄等理論。而當時佛教也吸取了一些道教的神仙思想等。

道教在南北朝時期還造作了大量的經書,道教經書的分類方法三洞四輔十二類就是這時形成的。這是道觀也大量興建,進而促使了道教戒律的制定。

隋唐五代時期隋唐之時,受到皇室的推崇,道教大興。隋朝時,茅山宗成為道教的主要派系。元始天尊在此時被奉為最高神靈;道教修煉當中非常重要的「內丹」一詞也形成於此時。

而在唐代,由於皇帝姓李,因此尊老子李耳為李氏之祖,並於乾封元年時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天寶元年封莊子為南華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四子所著之書改稱真經。因此時名道輩出,學說各有旨趣而讓道教的思想、義理、哲學體系有更加完整的發展,特別是唐末五代初名道士杜光庭將之系統化的整理、歸類,促進了道教在之後的傳布。此外,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道藏》——《開元道藏》也在這時編纂完成。

但是到了安史之亂後,道教開始相對衰落。雖然唐朝皇帝自始至終奉行崇道政策,但是藩鎮割據等變亂還是削弱了道教的發展。到五代十國,雖然戰亂頻仍,但是還有許多皇帝崇奉道教。道教雖然在這一時期宮觀毀壞,道士逃散,經書散失,但是道教仍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最典型的是茅山宗中衍生出南嶽天台派。

宋遼金元時期道教兩宋是道教另一個發展期,歷位皇帝皆崇尚道教,真宗亦仿唐代皇帝將趙氏血統與道教神祇相結合,宋徽宗更封己為道君皇帝,使道教更為興盛。另一方面,政府也對道教加強管理,主要是任用道官,賜師號、紫衣,對出家道士進行考試,以保證道教的一定文化素質。

北宋時,由於皇帝的支持,經常做法事,使符籙派系得到了一定發展。

在道教理論方面,陳摶、張伯端等對道教內丹理論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道教的內丹術在北宋之後成為道教修煉術的主流,道教理論也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而外丹術則逐漸走向衰落。

儒釋二教思想與道教漸漸融合,「三教歸一」的觀念開始,得道成仙思想亦由個人幸福的追求變為入世、救世。由於兩宋庶民經濟發達,各地民間信仰與道教相結合,庶民神祇紛紛被道教吸收,產生了新一波的造神熱潮。

北宋滅亡後,金朝與南宋形成了以內丹修養為主的全真道,內丹與符籙的結合產生了新的符籙道派。而北宋的宋真宗、宋徽宗更是極端推崇道教。

此外,南宋時期道教則更活躍於民間,並且和南方的巫術相結合,充實自己的理論和方法,並且形成了三山符籙為代表的符籙道派。

元朝建立後,道教在組織發展上非常興盛,並且逐漸合流,形成了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道派。全真道的丘處機由於受到皇帝的賞識,全真道得到了新生的發展。但是到了李志常掌教後期,由於元朝統治者袒護佛教,全真道受到嚴重打擊,許多道經被焚毀。

明清時期道教明清時期,雖然有少數皇帝沈迷於道教,但由於政治因素以及道教更為世俗化之後,使得道教教義無有進展,科儀更為繁雜,道士們多唯利是圖,使得士人逐漸輕視。

明朝時,道教派別被官方正式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大道派。正一道更受到官方的重視。而官方吸取了元朝下層人民利用民間宗教進行起義和道教發展過濫的教訓,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對道教的管束。

明朝時期的道教對文化思想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出現了以轉寫鬼神故事為主題的神魔小說。

進入清朝以後,道教的發展開始衰落,理論上的發展趨於停滯,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開始減弱。

民國時期道教鴉片戰爭以後,道教發展每況愈下,宮觀、道士數量急劇減少。而且由於統治者對道教重視程度的降低,迫使道教向民間發展,許多研究者認為義和團運動就是這種情況的反映。此外,廟會活動熱烈。

台灣近現代的道教台灣日治時代末期,很多民眾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場,因此道教備受打壓,道教宮觀屢遭損毀,必須兼供佛像或民間神祇才能得以保全。這種混雜現象延續至今。

1949年,正一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輾轉到達台灣,1969年張恩溥過世後傳於堂侄張源先,是為六十四代天師,現居台灣南投縣嗣漢天師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道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6年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文化大革命時期,道教受到很大的沖擊。正一道被取締,全真道的道士被強迫還俗。

改革開放以後,由於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逐漸恢復。

7. 佛教在印度發展演變有四大歷史階段,其中大乘佛教時期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什麼特點

主要包括三個時期:
(1)初期:包括小乘諸部派,上座部和分別說(一切有)部的實有說,是多元論時期。
叫阿毘曇宗。經量部就是這種實有說教條的部份修正品。
(2)中期:倡導性空說(絕對論)的龍樹、提婆,中觀系的時期。
(3)後期:無著、世親瑜伽系,與後起陳那、法稱唯識說的唯心論時期。

大乘經典的成立,據學者推定,大約在公元前一世紀至後一世紀之間,但是其中以何者為最古,則難以判斷。但是闡述大乘經典的基本教理,以確立其思想立場的功績,則應歸之於〈般若經〉。
初期的大乘經典,含有很多觀佛的記載,有關三昧的實踐方法指導書,特別是《般舟三昧經》、《首楞嚴三昧經》曾經起過很大作用。不僅是佛陀觀,關於《般若經》的空說,也以為修習三昧才能體證得空觀。《華嚴經》的唯心觀,也許可以說對於這種兼顧佛、法兩面之觀照作理論考察的結果。
此外《維摩經》比《般若經》的空思想更進一步,主張生死(輪回)與涅盤、煩惱與菩提的不二性。以為穢土即凈土,在現實日常生活里可以尋出理想境界,強調在家的意義。又在《郁伽長者經》與〈華嚴經‧凈行品〉裡面,可以看到敘述當時在家團體之實態故事,這種在家性可說是大乘佛教的本質。維摩居士,可說是大乘在家主義的象徵性存在。
公元三世紀,南印度出生的龍樹(公元一五○至二五○年)的出現,顯示了大乘佛教之飛躍發展。 龍樹的主要貢獻:(1)著作《中論》等,成立般若經性空思想的論理基礎。(2)隨著此一論理基礎,確立了空觀立場的論證法。(3)著作諸種大乘經典的注釋,顯明大乘佛教的綜合體系。此外,又有對娑多婆訶國王教誡政治要道的《寶行王正論》,顯示大乘佛教的社會、政治觀等方面的貴重資料。

8. 歷史上哪個大事件導致佛教分裂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提起佛教,大家一定會想到佛祖釋迦牟尼,他創立的宗教學說一直流傳到今天。

確實,佛教的傳承是有史可考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何況是流傳了兩千多年的宗教呢?釋迦牟尼創立的宗教到了今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實際上,在佛祖去世僅僅百年之後,佛教就發生了分裂,這次動盪不僅將原本統一的佛教引入了爭論的時代,而且這個「革命性」的事件還是後來大乘佛教的先驅。

這就是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十事非法」。



十事非法並沒有阻止僧團的分裂,那些希望改善生活,希望擁有一些「自由」的人最終「自立門戶」,與上座部長老分庭抗禮。

這就是歷史上佛教的「根本分裂」,根本分裂之後,佛教進入了部派佛教時代,所謂部派佛教,就是各有各的理論,各有各的宗派。

這種分裂後又過了兩三百年,部派佛教中出現了大乘佛教,可以說,大乘佛教就是從根本分裂發展而來的。

我們中國大規模傳入的佛教的時代,恰恰是大乘佛教興盛的時代,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佛教內容,大多是十事非法之後的事情了。

9. 歷史上有幾次毀佛事件

我國歷史上發生過四次由朝庭嚴厲限制佛教活動,從毀像、破廟、焚經、令還俗、收寺產、乃至對僧人處以極刑等等。 晉朝以來在朝庭的提倡下,佛教超大膨脹,寺廟里有他們的法律——僧律;有自己的武裝組織——僧兵;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寺產;僧人不交捐納稅不服兵役也不出勞役;俗人犯了罪,逃入寺廟中削發為僧,政府就奈何不得他了,寺廟成了無數個國中之國。從北齊始,皇家崇佛,全國有寺廟四萬所,僧尼三百萬人,佔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還多。如此狀況使朝庭財稅大量流失,徵集兵員,徵用勞役人員也成了問題,佛教也開始走向自己的反面。 補充: 第一次大規模的滅法發生在南北朝的北魏時期。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二月(公元 4 4 6 年)長安發 生兵變,太武領兵親征,部隊在長安不遠的地方駐營,附近有個佛寺,兵士們沒事時,到寺里看玩,發現寺里有很多刀槍甲盾,回來就給他們的頭頭講,這頭頭去看了確實如此,於是報到一個叫崔浩的官員那裡,崔浩上報太武帝,太武下令搜查。這一搜可不得了,搜出了大量武器,和長安叛軍的往來信件等,更有甚者是還搜出多個暗藏在密室中,供僧人淫樂的年青婦女。太武帝大怒,下令:毀長安一切佛像胡經,凡暗藏武器淫樂婦女的,無論老少一律活埋擊殺。其餘罰為奴。並召令四方用長安之法,自此魏境寺不復存,由於太子南安王的保護,有些沙門得以逃走,只留下一條性命。 太武滅法不久,正當壯年的太武突然病故,反對滅法的人找到了借口,說是滅法而得罪了菩薩,故遭此報應。大家把這股惡氣發泄在那個替罪羊崔浩身上,說是他蠱惑皇上滅法,罪該萬死,結果滅族。佛教在魏竟然也得以死後復生。 第一次滅佛不到一百年,佛教又超常規發展,到了南北朝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當政時期(公元 5 6 1 年至 5 7 8 年在位),周武帝滅北齊後,召五百大僧人入宮,宣布廢佛,令僧尼還俗,並允許辯論。有叫慧遠的僧人與武帝辯論,最後慧遠詞窮理屈,只能拿出所謂的阿鼻地獄(佛經中描述的極為殘暴的地獄)相威協,武帝滅佛意堅決,回答說,只要百姓得樂,我也願意受地獄之苦。這次滅法只毀像破塔燒經,令僧尼還俗,不殺僧人。共還俗僧人 300 萬人,退寺院 4 萬座,這是歷史上的第二次滅法。 唐太宗李世民倡道教,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兩口子都崇佛,玄宗李隆基也崇佛,按照佛教的教規,他不能和楊玉環同床共枕的,為了搞到楊玉環才改信道教,封楊玉環為太真人。大家熟知的「安史之亂」發生,太子李亨自登帝位,稱肅宗。在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的軍事打擊下和安祿山內部爭斗兩個原因的作用下,「安史之亂」得以平息。可是這個肅宗皇帝始終認為是他手下一個叫不空的僧人念經,求得佛祖的保佑,才使得這場大亂平息,真是莫名其妙。後來的憲宗皇帝李純竟然在皇宮中迎佛骨,有名的大文學家韓愈,因為上書反對迎佛骨進宮,結果被削職發配到嶺南的潮州。途中寫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的千古傳誦名句。 公元840 年唐武宗李炎即位,這個人堅信道教,偏偏不信佛。在位時多次下令抬高道教地位,限制佛教活動。顯德二年四月(公元 845 年)下詔陳佛教之弊,毀寺還俗僧尼,收寺產良田。凡欲出家的需有家長之命。惟兩京、大名、京兆、青州可設戒壇。禁僧俗捨身、斷手足、煉指、掛燈、帶鉗之類幻惑流俗。令兩京及諸州每歲造僧帳,有死亡歸俗皆隨時開落。是歲天下寺院僅存 2694 所,廢 30336 所,留僧 42444 人,尼 18756 人。 第四次滅佛發生在公元 955 年,這時歷史已經發展到了五代十國的後周,後周世宗柴榮在位。這年的五月,世宗下詔:惡僧尼耗碩天下,非敕額者悉廢之。上都、東都兩街各二寺,每留僧 30 人,天下節度使、觀察使治所,及同州、華州、商州、汝州各留一寺,列三等,上留僧 20 人,中留 10 人,下留 5 人。余僧、尼、大秦穆護、妖僧皆勒歸俗。寺非留者,令立毀撤,遣御史分道督之。財貨田產並沒官,寺材以茸公廨驛舍,銅像鍾磬以鑄錢。還俗僧尼 261000 人,收寺院奴婢 15 萬人。 這四個滅佛的皇帝中,有三個皇帝的帝號帶武字,另外一個皇帝是周世宗,史家將這四件事聯系在一起,稱「三武一宗滅法」。 為了適應中國的國情,後來有些僧人創立了叢林制度,僧人不再以化緣為生活主要來源,寺廟開田種地自給自足,過去啥事不幹的和尚們,也捲起僧袍下地幹活,漸漸緩和了寺廟與政府的矛盾,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發生滅佛的事。 唐中期以後,歷朝都嚴格控制僧尼數量,凡剃度出家都得政府批准,得拿錢向州縣政府購買度牘,才是合法的專業神職人員。清乾隆年間,廢除了這一制度。職業僧人由此大增。

10. 嘉平年間中國佛教在律宗史上發生了哪些大事

律宗,是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以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曇摩迦羅譯出《僧祇戒心...

閱讀全文

與佛教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