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重慶人文歷史博物館

重慶人文歷史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1-03-11 11:11:20

Ⅰ 重慶黃山抗戰遺跡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1.布局: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位於環境清幽、景色秀麗、天然氧吧的南岸南山生態帶黃山風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
景區,地處南山森林地帶的最東端,兩面環江、地勢起伏、層巒疊嶂,古樹名木數量位居
重慶首位,遺址面積4053平方米,總佔地500餘畝,每一處遺址都是一處特色景觀。重慶
抗戰遺址博物館是抗戰遺址與原生態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渾然一體的綜合旅遊和愛國主義
教育基地;是一個有著豐富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的,且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綜
合性抗戰遺址博物館旅遊景區;是山城一枝獨秀的旅遊奇葩;是重慶旅遊立足重慶走向世
界獨具特色的精品旅遊勝地。
2.延伸
歷史沿革
重慶黃山抗戰遺跡博物館的歷史沿革經歷了四個階段,是重慶市重要的抗戰歷史文化保護地。
第一階段:20世紀初,重慶白禮洋行買辦黃雲階的私產,命名為黃山。
第二階段:「七·七」事變後,1937年10月,蔣介石召集國防最高會議,確定四川為抗戰大後方,重慶為國民政府駐地。為避日機轟炸,蔣介石侍從室將黃山購來為蔣宋修建官邸。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近5年中,由於黃山警衛森嚴,給外界一種神秘之感。
第三階段:解放後,為川東行署所在地。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曾在此活動休養。1951年,被確定為「黃山幹部療養院」。
第四階段:1992年,市政府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建築
重慶黃山抗戰遺跡博物館的13處文物,雲岫樓(蔣介石官邸)、草亭(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舊居)、松廳(宋美齡別墅)、蓮青樓(美軍顧問團住址)、松賴閣(宋慶齡別墅)、雲峰樓(何應欽寓所)、侍從室(蔣介石警衛人員所居住)、周至柔舊居(國民黨空軍司令周至柔居室)、黃山小學(抗戰遺孤學習、生活地)、孔園(孔祥熙的二女兒孔令儀的別墅)、望江亭觀景點、防空洞、發電機房。
黃山小學
老照片揭露日軍暴行。黃山小學建於上世紀30年代,在抗戰時期用於接收抗戰遺孤學習、生活,土木結構的房子保存至今。如今,這里陳列的珍貴歷史老照片記錄了當時日寇對我兒童犯下的滔天罪行。此外,黃山小學校舍內還珍藏有當時學生用過的課本等文物。
意義
抗戰時期的重慶,同美國的華盛頓、英國的倫敦、前蘇聯的莫斯科一起被列為世界反
法西斯戰爭的四大歷史名城,是中國的戰時首都,是世界反法西斯遠東戰場的指揮中心,
也是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政治舞台,黃山更是重中之重。黃山抗戰遺址是
重慶抗戰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保存最完整和相對集中的一處文物大遺址。經重慶市文物局
組織專家實地考察評審認為:黃山抗戰遺址作為抗日戰爭時期軍事、政治、外交的一個重
要場所,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是重慶
在抗日戰爭時期重要歷史地位、重要歷史貢獻的價值體現和歷史文化的重要遺存和載體。
葉劍英舌戰群儒、蔣介石召開重要軍事會議、中國代表參加開羅會議的文稿起草等歷史史
實,它客觀記載著抗戰期間,重慶作為中國戰時首都的那段歷史

Ⅱ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的介紹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生態帶黃山景區內,地處南山森林地帶的最專東端,兩屬面環江,佔地500餘畝,文物遺址面積4053平方米。是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在原「重慶黃山陪都抗戰遺跡」基礎上修繕而成,於2005年重新對外開放。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是集抗戰遺址與原生態自然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一個有著豐富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的綜合性抗戰遺址博物館旅遊景區。1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現保存有15處文物建築遺址,是中國西南地區近現代建築發展變革的例證之一,對於研究上世紀重慶近現代建築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Ⅲ 寶林博物館的博物館規劃

收藏是一種文化傳承,亦是一種精神財富。世人可以透過收藏家的跌宕人生及收藏背後的傳奇故事獲得人生啟迪。部分展品如遺海拾珠般再現了重慶大時代、大人文的輝煌,展現重慶重要歷史時期的民生風貌和文化特色,以收藏家真實情感激發參觀者的歷史愛好和文化興趣,讓參觀者在賞樂之間對源遠流長的巴渝文化,有較為直觀的感受和認知,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依託豐富的館藏精品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渝文化基地優越的文化產業基礎,寶林博物館作為渝文化產業基地的核心部分,其功能主要體現在:為文化藝術創意產業提供靈感源泉和展示平台,為各種文化、藝術、商業活動提供高端的交流環境,並成為周圍高端消費人群的文化休閑基地和重慶、市民與外地遊客的文化教育中心。著眼於長遠發展將寶林博物館打造成為:
l 中國西部地區獨具特色的藝術中心
l 重慶地區社會文化發展的信息中心
l 藝術品愛好者、投資者、收藏家的交流鑒賞培訓中心
l 重慶市民及外地遊客的文化旅遊體驗中心

Ⅳ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場館設計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總體布局通過以東西走向的人民大禮堂對稱軸為主軸線,並以一個完形將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主體建築聯系起來,主軸線上人民大禮堂、人民廣場、博物館三位一體,一氣呵成,張馳收放灑脫自如,形成「三位一體」的四維效果(包含人群的行為運動)。通過對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變化、肌理對比,形成統一簡約而又內涵豐富的象徵圖形。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一體圖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圖案連接。從東端人民大禮堂向西望,博物館主體的玻璃頂在陽光照射下有如水中(前部水池)和群山(展廳山石狀)中升起的紅日,顯出勃勃生機。從西端博物館東望,人民大禮堂在人民廣場和諧曲線環抱的映襯下,昭示出博物館和人民大禮堂兩個不同時期標志性建築的歷史對話,而人民廣場則成為對話的極佳場所,這種生動、諧趣的對話方式,既強調了歷史和社會的人文關懷,又展示了重慶人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這座氣勢恢弘,內涵深邃的博物殿堂,在建築設計上也充分考慮了歷史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弧形外牆和對面大禮堂的圓形傳統建築,形成一種向心力的呼應和整體吻合:弧線代表著水利大壩,而圓型代表著古建築的文化特徵。大面積的藍色玻璃和古樸的砂岩,規避了一般大型建築用大理石、花崗石帶來的珠光寶氣,同時,藍色玻璃象徵著水,而砂岩外牆則代表著山,充分體現了我們重慶山水之城的特色。而且外牆砂岩是專門從澳大利亞購進的,在晴天、陰天、雨後等不同的時候,砂岩的顏色都會有微妙的變化。博物館正上方的玻璃穹頂不僅是滿足了大堂採光的需要,而且,這個漏斗型的圓形穹頂,在外型上很像一個巨大的承露盤,一方面取「三峽之水天上來」之意,另一方面,水通過三層疊瀑,一瀉而下,與人民廣場連相。這樣就體現了博物館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潤大地的寓意。大門前由西向東的三疊水池,暗合我國從西到東的三級階梯地勢。博物館的左右兩邊外牆上,各有一幅巨大的浮雕。浮雕取材於遠古巴人的造型藝術符號:巴人圖騰白虎,三峽特有的魚,巴人信仰的巫教里的迎魂樹、迎魂舟和楚文化的標志———朱雀鳥,它意味著巴楚同在一條江上,共同創造了遠古長江文明。位於博物館正面右上方,有一個4米見方的巨大篆體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9個大字。據了解,在建築物上戳印章這種創意,在中國還是首次,而篆體本身就透漏出歷史的滄桑。
作為一個傳承並延續著歷史文脈,提供公共文化資源的場所,中國三峽博物館是一座擁有豐富藏品的綜合性現代化博物館,它採用了現代化的聲、光、電等技術手段,突出文物展品的形象特徵,使其具有直觀、生動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達到文物展品的歷史文化內涵與陳列形式的藝術構想的協調統一。各具特色的陳列展覽,使人人都有受歷史文化和藝術熏陶的平等機會。

Ⅳ 重慶湖廣會館的歷史文化

湖廣會館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又加擴建,總佔地面積達856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門面對千帆競渡的長江。據史料記載,整體建築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結構嚴密,氣勢宏偉,分大轅門(廟門)、大殿廊房和戲樓庭院三部分。
大殿、戲樓和廊房的所用木材,都從「楚北運來,投工之多,造工之精,嘆為觀止。」大殿為重檐歇山式,面積270平方米,通高12.5米,進深14米,闊16米。
殿堂與戲樓相連接,大殿、戲樓雕梁畫棟,粉壁彩屏,富麗堂皇。尤其是大殿和戲樓飛檐下的環樓木雕,雕刻著「二十四孝」和《西遊記》、《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鳥,工藝精湛,刻鏤逼真,畫面屢出不窮。更為壯觀和珍貴的是會館的轅門建築,大門為仿木結構重檐石排樓,高6米、闊5米,石雕上山水、人物和花鳥圖案,玲瓏剔透、千姿百態,工藝十分精巧。大門兩側有一對石雕的文武獅子峙立相望,堪稱四川石雕藝術中的珍品。 重慶湖廣會館系禹王宮、廣東公所、齊安公所等清初古建築群及仿古新建築群的統稱,會館群始建於清康熙年間,道光年間擴建,從乾隆到光緒年間還經過了幾次「整容」,有近300年的歷史,它是我國城市中心區現存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步入湖廣會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禹王宮,禹王宮左側是我國首個移民專題博物館———湖廣填四川移民博物館,博物館以「湖廣填四川」為背景,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移民入蜀的政治背景、經濟因素以及入蜀線路等,充分反映了「湖廣填四川」這一段歷史。
然後是齊安公所,這是建築群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築,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齊安公所是湖北黃州府移民修建的會館,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整個建築包括戲樓、天井、看廳、抱廳、大殿等,大門斜向東方,朝向移民的家鄉湖北黃州府方向,既有風水的講究,也寄託了移民對祖籍地的思鄉之情。
穿過齊安公所,則進入了門額上留有「嶺南觀瞻」四字的廣東公所,一色的明清建築上,雕刻著《二十四孝》、《西遊記》、《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鳥。古樸大氣的建築,惟妙惟肖的雕工,都展示著這個有近300年歷史、我國現存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昔日的繁華與光彩。
「重慶湖廣會館建築空間寬大,氣勢宏偉,更多地具有徽式建築的結構特點。同時,又具有鮮明的重慶地域建築特色,整座會館依山勢而建,建築高差有別,錯落有致,梯步蜿蜒,各院落中設有天井涼台,這都是傳統徽式建築結構沒有的特點。」
重慶湖廣會館建築特色與眾不同,在園林造景上多採用江南式園林的手法,會館院落之間高大的封火牆把會館分割成若干小院落,每個小院落間又有小門連接,空間上並不斷絕。這樣,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風貌,這是江南園林的特點和徽式建築結構的結合。
重慶湖廣會館的裝飾也有濃郁的徽式風格,木雕出自皖南徽州木雕一系,刻畫線條行雲流水,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人、鬼、神、花、鳥、獸,無不一精。比如廣東公所戲樓斜撐上的木龍,口含龍珠,木珠至今還能自由滾動而不脫落。
另外,會館內現存4個古樸典雅的戲台,其中禹王宮兩個,齊安公所、廣東公所各有一個,戲台上的雕刻十分精美,雕刻題材主要來源於《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故事,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工藝精湛,栩栩如生,精美絕倫,是中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作。 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重慶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偶然發現了湮沒於下洪學巷東水門危房群中的湖廣會館。此時,湖廣會館已經成了居民住宅和單位倉庫,不僅年久失修,滿目瘡痍,大量精美木雕、石雕、殿堂、樓閣損毀嚴重,而且當地群眾生活環境也十分惡劣,面臨著火災、白蟻、危房倒塌等不安全隱患,整個會館群隨時都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在舊城改造的熱潮中,重慶市和渝中區兩級政府決定投資1億多元對湖廣會館核心區建築群進行保護性修復。湖廣會館建設工程從2003年12月28日動工,到2005年9月完工,修復了禹王宮、廣東公所和齊安公所,新建了部分仿古建築,修復後的建築面積共7634平方米。
湖廣會館的修復工作納入了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並納入了重慶市2003年重點工程項目,修復工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文物工程公開招標,最終確定北京、山西、山東等全國一流的文物施工隊伍實施修復工程。同時,還恢復了周邊東水門的老城牆、古城樓,在其它地區難以保護的關廟、七牌坊等古建築,也遷建於此集中保護,使得湖廣會館區域成為了重慶主城區最集中的古文物建築群。
2005年9月,歷時21個月,湖廣會館修復完工,中國古建築文物專家羅哲文特意為此撰詩:「渝都故府幾滄桑,六十年前記未忘,斷壁殘牆均不見,喜看勝跡又重光。」 湖廣會館現在每年都舉辦「移民文化節」、「禹王廟會」、「民間藝術節」等諸多節慶活動,還成為了電影、電視拍攝基地、攝影創作基地、繪畫創作基地,同時也是一個傳統婚禮舉行的一個基地。
現在許多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在這里舉辦婚禮了,據統計,每年都有30多起中式婚禮在這里舉行。一些新人認為,在這里舉辦婚禮不僅形式新穎,而且寓意深遠,也讓來參加婚禮的朋友記憶深刻,難以忘懷。事實上,除了婚慶活動青睞湖廣會館,一些時尚商品發布活動也看上了這里。正如一家廣告公司的負責人所說的那樣:「湖廣會館歷經歲月的磨礪,有著不朽的歷史典藏價值,而一些時尚商品同樣是百年流傳的經典和典範,可以成為兩個經典不謀而合的絕唱。」
繼望龍門、七星崗等中央商務區拓展區域改造之後,渝中區還將把解放東路、解放西路等下半城地區,改造成為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區。3-5年後,下半城區域將成為重慶新的窗口地區。
下半城從南宋時期以來,直到重慶開埠,積淀了深厚的巴渝文化和歷史文化,現在被稱為重慶的母城。但是,這個區域過去長期建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居住環境以及居住條件都較差,過去被納入市級危舊房改造區域,經過幾年努力,目前這個區域的危舊房、棚戶區搬遷工作已經基本結束,進入了改造發展階段。
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區將分為三大區域改造,包括中部地區的白象街,東段的湖廣會館及望龍門地區,西段的十八梯區域,這幾個片區歷史人文底蘊深厚,今後將在尊重歷史風貌風格和空間格局規劃的同時,既進行新建設,又保留相當比例的老城市風貌,形成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生活相得益彰的歷史文化風貌母城區域。

Ⅵ 寫重慶博物館的作文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保護、研究、展示重慶和三峽地區歷史文化遺產與人類環境物證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礎設施。它位於20世紀亞洲十大經典建築的重慶人民大禮堂的正西端。如果說重慶人民大禮堂是20世紀50年代重慶的標志性建築,那麼,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是21世紀初重慶的標志性建築,一顆鑲嵌在山水園林的山城重慶心臟的璀璨明珠。

走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壯麗三峽》的展覽。它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主題陳列。這部展覽借三峽之石,掬三峽之水,采三峽之雲,集三峽之韻,反映三峽歷史、三峽文化和山峽移民精神。它以長江三峽的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的重點和亮點的揭示為主線,在展覽中採用共時性或主題性的解讀方式,把三峽的亮點充分揭示出來;以復制和場景製作為主,間以標本,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在形式設計上以人為本,參與性強,形象生動地向觀眾介紹了三峽,強調了互動關系,有應答的交流平台,真是有聲有色,讓人回味無窮。

壯麗如畫的三峽,

真正成了壯麗的畫,

夔門大開眼界大開,

白鹽赤甲山迎朝霞,

雲外高高的神女峰,

喜看浪花變電花。

除此之外,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還有《遠古巴渝――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重慶:城市之路》《抗戰歲月》《中國西南民族風情》等展覽品。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主要分為陳列展覽區42.86%)、藏品庫區(15.24%)、社會教育區 ( 9.22%)、業務科研及行政辦公區 ( 13.2% )和綜合服務區(19.48%)五個版塊。你們知道三峽博物館是怎麼來的嗎?告訴你們吧!三峽大壩建成後,將淹沒632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考古專家已在三峽庫區成功搶救出2000餘件珍貴文物,上萬件一般文物。專家預測三峽工程完工後,重慶庫區將有20到30萬件出土文物需要收藏。這些亟待收藏保護和展示的歷史物證,現在終於有了歸宿。這座面積4萬平方米,擁有30萬件文物的保存空間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把三峽文物搶救與保護的成果完整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半個月亮爬上來,

作了新館的屋蓋,

晶瑩如大壩流水,

水似月光放著異彩。

萬千件文博寶物,

從古代耀輝到現代。

是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收藏、研究、展示重慶和三峽地區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殿堂,是重慶市民和海內賓朋了解重慶,認識重慶的窗口,重慶與國內外優秀文化交流和對話的平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影響」為建館目標,努力建設成為市民的博物館。

Ⅶ 三峽博物館內文物簡介

中國三峽博物館是2000年9月 27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准建設的。該館選址重慶人民廣場,與原有的人民大禮堂呈中軸線相對。三峽博物館是順應三峽文物保護的長遠要求並結合重慶市博物館的更新改造而立項,是對三峽庫區和重慶地區文物及標本進行收藏保護、教育傳播、科學研究的公益性事業機構,是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三峽博物館規劃建設用地22900平方米,建築規模42000平方米,建設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2005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
中國三峽博物館是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產物。三峽工程淹沒區將涉及的1087處文物,其中752處在重慶庫區。在這752處文物中,地面文物246處,地下文物506處。在地下文物方面,1997年以來,全國68家科研院所在重慶庫區完成了338個項目6餘萬平方米的考古發掘計劃,獲得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和標本;在地面文物保護方面,1997年至今,共完成留取資料項目92項,原地保護44項,完成落架拆除、運輸及切割搬遷的47項,重點項目白鶴梁題刻、張飛廟和石寶寨保護工作進展順利。在重慶建立一座大型博物館是三峽文物保護所急需的,它將滿足國家對庫區文物進行編目造冊、安全保護、科學保管,並進行研究、展示。這對充分展示三峽和重慶地區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弘揚民族文化,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是21世紀初重慶的標志性建築,一顆鑲嵌在山水園林的山城重慶心臟的璀璨明珠。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主體建築氣勢宏偉,內涵深邃。除正面與人民廣場、人民大禮堂保持三位一體外,其餘部分均順地勢地貌而建,並與山體融為一體,結合地勢高差與建築的圍合與半圍合,呈現出山水主題的園林景觀,舒展平緩變化的體量似從山體中生長雕琢而成。

陳列展覽由4個基本陳列、6個專題陳列、1個360度全周電影、1個半景畫陳列、1個觀眾實踐中心和3個臨時展覽構成。陳列展覽主要包括《壯麗三峽》、《遠古巴渝》、《重慶·城市之路》、《抗戰歲月》;專題陳列分別為《李初梨捐獻文物》、《歷代書畫》、《歷代瓷器》、《漢代雕塑藝術》、《西南民族民俗風情》、《歷代錢幣》。

4個基本陳列中,《壯麗三峽》,以豐富的文物資料展示大三峽的歷史文化、人文精神。《遠古巴渝》以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的館藏文物,集中展示重慶古老文明,追溯3000年文化的根源。《重慶:城市之路》,以大量文物資料,反映20世紀的100年中,重慶面臨的若干機遇及發展,包括城市變遷、商業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工業的崛起等。掃描對重慶起推動作用的人物、事件,展示重慶直轄後的風采。《抗戰歲月》,以豐富文物資料,突出表現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戰爭中,重慶這座城市和重慶人民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所作出的貢獻與犧牲。 各具亮點的6個專題陳列中,《李初梨捐贈文物展》,薈萃已故著名收藏家、黨的高級幹部李初梨捐贈的各種文物,紀念這位革命老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展示他高超的文物鑒賞能力。《歷代名家書畫展》,從南宋至民國的1萬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0件左右)名家書畫作品中精選100餘件珍品展出。《歷代瓷器展》,從8000件歷代館藏珍品中精選200多件展出。《漢代雕塑藝術展》,選擇重慶地區獨特的雕塑作品,包括著名的「說書俑」、「巴渝神鳥」、「烏陽漢闕」等約300件展品。《歷代錢幣展》集中了從遠古的貝幣到當代我國的人民幣,展品達2000件以上。《西南民俗民情風俗展》,集中展示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民俗生活及工藝美術品。

「大三峽環幕數碼電影」——由中央電視台和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已結束了航空拍攝工作,目前正在後期製作中。它以高科技電影手段反映庫區蓄水前三峽的自然風光、人文風情,是對三峽工程前的三峽風貌的永久紀念。

「重慶大轟炸半景畫陳列館」——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及雕塑、油畫作品等綜合形成,反映重慶大轟炸的歷史事件,讓觀眾「親臨」轟炸現場,感受大轟炸的慘烈,再現抗日戰爭時期重慶作為戰時陪都遭到日機長達數年大轟炸的悲壯和慘烈,喚起人們對和平、生命的珍愛。這些展覽方式,都是市民易懂,容易產生興趣並最終承認接受的。細致到各類陳列展覽的文字說明及解說詞,在遣詞造句及詞彙應用上,專家都會充分照顧市民的用語習慣,確保市民能看懂、聽懂。

三個臨時展廳,將用於舉辦國際、國內的文化交流、展覽活動,同時在重要紀念日、節日和重大慶典時安排的專題、主題展覽。

館內還將開設觀眾實踐中心,使博物館與參觀者形成充分的互動。在這個觀眾實踐中心內,重點為組織青少年參加趣味考古,直接參與到三峽考古的場景之中,進行模擬的勘探、發掘等考古活動。在書畫鑒賞類互動中,讓觀眾從參觀者身份轉換到鑒賞者身份,在書畫專家的指導下研究、品味書畫精品,研習書畫裝裱技能,提升自己的書畫鑒賞水平。在歷代陶器、瓷器的復制類互動中,參與者會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復制、仿製這些作品,並嘗試文物的修復。所有的這些互動活動,都是讓參觀者在休閑娛樂中,取得相關技能和知識。

Ⅷ 請問重慶三峽博物館每天什麼時候開館和閉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位於重慶人民廣場西側,展廳面積為2.3萬平方米。全館薈萃了各類文版物17萬余權件,陳列了反映三峽歷史文化精神的《壯麗三峽》、反映地方歷史源流的《遠古巴渝》、反映重慶城市變遷的《城市之路》和反映重慶抗戰文化的《抗戰歲月》四個主要展廳,以及反映三峽人文風光的環幕電影和《重慶大轟炸》半景畫等特色展廳,是中外遊客到訪重慶的必游景觀。
於2008年3月26日起免費開放。三峽博物館將實行「免費不免票」制度,市民需免費領票參觀,每天參觀人數將控制在3000人以內。免費開放的展廳有《遠古巴渝》、《壯麗三峽》、《歷代錢幣》等十個。
除周一閉館檢修外,其它時間均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5點,市民憑有效證件到人民廣場領當日參觀門票,每人限領2張

Ⅸ 急需一篇游重慶三峽博物館的感想!

首先,大家參觀了「壯麗三峽」展廳。在這里,不僅領略了三峽燦爛深邃的文化和輝煌的歷史,還觀看了雄偉壯觀的三峽工程模型,感受了三峽工程的偉大恢弘,以及三峽人舍小家為大家而遷移他鄉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接著,大家觀看了震撼人心的「大三峽」環幕電影,彷彿置身於美麗的自然歷史人文畫卷之中,見識數字環幕電影的驚人魅力和逼真效果的同時,重溫了昔日的壯麗三峽風光。通過「遠古巴渝」、「城市之路」和「抗戰歲月」等展廳,見識了巴渝遠古文明,重慶的歷史變遷和百年發展之路,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重慶的了解。在參觀過程中,神州大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無數次地震撼著我們的身心,讓我們深深地陶醉其中。
參觀完後,大家還討論著今天的收獲和感想,讓這次歷史文化之旅在心中延續。此次活動讓我們了解了重慶的歷史,看到了重慶的未來,也明白了我們的任務和責任,我們青年一代應該努力地不斷提高自己讓中國更快更好地發展。

閱讀全文

與重慶人文歷史博物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