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博物館的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由幾部分組成
國家博物館的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由六部分(六大展區)組成:《偉大的變革版》、《壯美權篇章》、《關鍵抉擇——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戰略擘畫》、《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
國家博物館的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有六大展區,展出1600多張照片、將近100個螢幕、70多件大模型等,還設計了近80個可以互動的項目。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營造「懷舊感」,有個展區還布置了雜貨店,帶領觀展人「穿越歷史」。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共分為六大展區,分別為《偉大的變革》、《壯美篇章》、《關鍵抉擇——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戰略擘畫》、《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共有27個單元,展線1865米。
整個展覽估計展出照片1600多張、文摘30多幅、圖表160多個、螢幕近100個,規劃展示較大模型70餘件、大型沙盤15件、重點實物近700件,設計互動項目近80個,各類展覽要素總計超過10000項。
㈡ 國家博物館各個樓層展覽什麼
展廳介紹編輯
古代中國
《古代中國陳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級文物521件。陳列以王朝更替為脈絡,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陳列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八個部分。各部分介紹與重要展品如下:
遠古時期
觀眾可以看到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舊石器時代人類的文物與復製品。打制石器、獵物殘骸、用火痕跡、骨針、獸牙貝殼裝飾品反映當時的生產生活內容與審美情趣。從八千年前的稻穀到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模型則表現了新石器時代的發展,農耕技術的提高催生了手工業、文字、文化藝術和宗教,社會開始發生分化。
夏商西周
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形態的形成與初步發展階段。[13] 王權政治得以強化
鎮館之寶——後母戊鼎(21張)
並不斷完善。青銅鑄造達到鼎盛,鑄就了中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青銅銘文與甲骨文表明漢字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西周統治者推行禮制,重在彰顯、維護等級秩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青銅爵:二里頭文化(夏代)。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之一,為商周青銅鑄造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青銅鏡:齊家文化。已知時代較早的青銅鏡之一,奠定了我國古代青銅鏡的基本形制。
乳釘紋青銅方鼎:商代。商代前期體積最大的青銅器,證明其出土地鄭州曾是商代都城。
婦好三聯甗、婦好鴞尊、婦好偶方彝、後母辛觥,皆出自商王武丁時期的婦好墓,造型皆前所未見,華美瑰麗。
龍虎紋青銅尊:商代。紋飾繁縟華美,集線雕、浮雕技法於一身,反映了商文化對淮夷部落的影響。
四羊方尊:商代。可能是三苗部落受商文化影響的產物,羊首造型獨樹一格,分鑄技藝復雜,蜚聲海內外。
春秋戰國
西周以來的禮制分崩離析,社會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學術思想百花齊放,民族間相互融合,華夏民族主體形成,整個社會在征戰兼並中逐步走向統一。
王子午鼎:春秋楚國。器身上的龍形怪獸飾物是中國最早的失蠟法實例之一,在長篇銘文中使用鳥篆體也十分罕見,因此被譽為楚式鼎之冠。
吳王夫差鑒:春秋吳國,器主為一代名主吳王夫差,因在山西出土,是研究吳晉關系的重要資料。
朱繪陶獸耳方壺:春秋燕國,造型與紋飾均仿青銅器,以陶土為材質極為少見。
秦漢時期
中國進入大一統時代。琅琊刻石、陽陵銅虎符、秦兵馬俑等文物表明秦始皇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漢兵馬俑、綠釉陶樓、五銖錢紋銅鼓、扶風紙等則展示了西漢的強盛、東漢豪強勢力的擴張、各民族聯系的加強、中外交流的空前發展以及科學文化的輝煌成就。
琅琊刻石:秦代。秦始皇曾東巡留下刻石七處,現僅存兩處,琅琊刻石為其一,是秦皇統一功績的珍貴例證,石上小篆文相傳為李斯所書。
楊家灣彩繪陶兵馬俑:西漢。陶俑描繪精、數量多、配套全、品種繁新、步武嚴整,為漢代出土文物所罕見。
三國兩晉
社會動盪,政權更迭頻繁。陶文武官俑、陶牛車、陶駱駝表現了民族融合的進程。青瓷與黑瓷反映了中國瓷器的新成就。社會的變革、中外文化的交融則通過《職貢圖》卷、鄧縣畫像磚等文物體現出來。
陶院落:三國吳。如實表現了廳堂、正房、廂房、前後門、門樓、角屋等建築,有可能是孫吳宗室特有的隨葬品。
陶耳杯:三國魏。出土於曹植墓,墓內隨葬品多為陶器,反映了這位歷史名人的凄涼晚景。
青瓷羊形燭台:三國吳。瓷羊形體雍容,釉色勻凈,色澤淡雅,是早期瓷塑精品。
隋唐五代
中國歷史進入全面繁榮的新階段。無論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還是唐
嵌珍珠寶石金項鏈
朝後期至五代十國的社會變革和發展轉折,其宏大的格局、開放的氣勢、壯闊的場面,均為前代所無法比擬。當時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內地和周邊民族關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中國許多科技成就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三彩駱駝載樂俑:唐代。生動塑造了一頭駱駝與五名男子形象,巧妙誇張了人與駝的比例,釉色鮮明潤澤,代表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錢鏐鐵券:唐代。「丹書鐵券」的珍貴實物,作用相當於「免死金牌」,是我國最早也是保存至今最為完整的一件御賜鐵券。
彩繪浮雕武士石刻:五代。造型生動,色彩艷麗,形式罕見。原物有一對武士,各肩負一青龍和鳳鳥,早年被盜出國,後追回鳳鳥件,美國收藏家安思遠得知後將所藏青龍件捐贈國博。
遼宋夏金元
中國從多民族政權的並立走向統一。宋元名窯瓷器反
鎏金鹿紋銀雞冠壺
映了手工業的重大發展,紙鈔的應用表明商品經濟愈加活躍。城市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聯系不斷加強。
鎏金鹿紋銀雞冠壺:遼代。帶有明顯唐代金銀器特徵,又保留契丹民族的造型特色,是存世僅見的銀質雞冠壺。
《中興四將圖》卷(復製品):南宋。傳為劉松年作,所繪人物比例准確,姿態自然,是南宋肖像畫中的傑作。
綠釉鴟吻:西夏。古建築正脊兩段的構件,釉面光亮,造型威猛,是西夏皇陵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建築構件。
明清時期
中國古代王朝體系的最後階段,中央集權專制統治達到前所
明孝靖皇後鳳冠
未有的高峰,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京城規劃圖、景德鎮官窯瓷器等文物反映出超越前代的繁榮。但是,中國這一農業文明古國正與後起的工業文明大國悄然拉大差距,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
鄭和銅鍾:明代。鄭和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下西洋前為祈求平安鑄造的銅鍾,是鄭和一生壯舉的見證。
開荒執照: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雲南地方政府頒發給麗江府魯甸人沙立目的土地憑證,附有民國四年(1915年)雲南財政廳頒發的驗契,證明這塊由沙家開墾的土地一百多年間一直在沙家名下。
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清代。景德鎮御窯專為圓明園海晏堂燒制的陳設品,海晏堂即為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的安放處,1860年慘遭英法聯軍焚毀,海晏河清尊因此愈顯珍貴。
徐揚《乾隆南巡圖》卷:清代。描繪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第一次南巡江浙的歷史畫卷,共12卷,分為紙本和絹本。絹本已散佚,紙本全12卷皆藏國博。
復興之路
《復興之路》展覽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最新發展。近代部分以2300 多件實物、文獻、圖片、圖表、模型、繪畫、雕塑、舊址復原、模擬景觀等展品,展現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100 多年的歷史。當代部分則與近代部分相銜接,反映中國現代歷史的進程。
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為1950年3月成立的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1960年正式命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我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近代和現代的革命歷史文物,再現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多年近代中國歷史發展概貌。中國革命博物館當時是中國近、現代文物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館,基本陳列是「近代中國」和「當代中國」。
專題陳列
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
展期:專題展示(常設)
地點:南6展廳
票價:5元,展廳入口處購買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14]
《乾隆南巡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的國寶級書畫珍品之一。全套共十二卷,縱六十八·六厘米,總長一五四一七厘米,描繪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的情景。
乾隆十六年,為了奉年屆六旬的皇太後南下游賞,乾隆皇帝仿效聖祖康熙皇帝的南巡舊例,從北京出發,最後從紹興回鑾。全程五千八百餘里,歷時一百一十二天。乾隆皇帝共寫了五百二十餘首御制詩,並從中選出十二首,本著「以御制詩意為圖」的原則,令宮廷畫師徐揚依前後次序分卷描繪。圖卷以中國畫的寫實手法,將詩、書、畫三者結合起來,描繪了乾隆南巡期間省方問俗、察吏安民、視察河工、檢閱師旅、祭祀禹廟和游覽湖山名勝的情景。[14]
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中國古代書法
展期:專題陳列(常設)
地點:南12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書法家協會[15]
文字之始,即書法之始。在人類藝術的寶庫中,中國漢字書法藝術是一門獨步世界的藝術奇葩,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文化代表。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是中國書法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離開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書法則無從談起。古人雲:「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人們書寫漢字,作為記錄的手段時,具有文化交流、傳播的實用價值,而在書寫過程中對漢字進行藝術創作時,具有極其鮮明的藝術價值。
中國國家博物館一直重視對古代書法的徵集與收藏,歷經百餘年的努力和積累,至2013年,收藏古代書法門類涵蓋甲骨、金文、陶文、磚瓦文、璽印、錢幣、文書、寫經、碑拓、宋元明清書家名作,數量已達3萬余件,這一數量在國內同類收藏中位居前列。這些書跡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書法藝術史上的重要文化遺產,能夠充分反應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基本脈絡和變化,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5]
大美木藝——中國明清傢具珍品
展期:專題陳列
地點:北9展廳
傢具是社會物質生活的一部分,與人們的日常起居活動密不可分;傢具更是文化藝術的結晶,從遠古到今天,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不斷發展和演變。中國古代傢具經歷了由低型向高型的嬗變過程。漢以前人們席地而坐,傢具以矮型的席、案、床、榻等為主,明代中期以後,高型傢具進入成熟階段,除髹漆傢具外,還出現了更為精美的硬木傢具。明、清傢具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代表了中國古代傢具的最高工藝水平。[16]
展覽所遴選的近百件傢具珍品,均為中國明清時期的髹漆傢具和硬木傢具的精華,也是中國古代傢具發展歷程中巔峰時期的代表。除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主要藏品外,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甘肅省武威市博物館、香港研木得益、嘉木堂等著名收藏機構也奉獻了部分珍品。[16]
交流展廳
永遠的思想者——羅丹雕塑回顧展
展期:2014/11/28 - 2015/3/22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0(N10)展廳
票價:50元[17]
瑪雅·美的語言
展期:2014/11/14 - 2015/3/8
地點:北11展廳
票價:30元
瑪雅的造型藝術展示了人性化的神、動物、植物以及超自然力量的生靈,但是其中心主題是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它不僅揭示了人類的孕育過程、人的概念以及美的典範,還彰顯了它在宇宙和諧中的位置。
在其眾多藝術表現形式中,一部分是精湛的現實主義藝術表現,而另一部分是強烈的象徵主義和個人的詮釋,從面部特徵、軀體體格、甚至還有畸形和疾病到體現各類活動和身份的不同類型的服裝和姿勢等,瑪雅人充分展示了構成其社會個體的多方面的細節。[18]
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
展期:2014/9/24 - 12/21
地點:北19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19] 俄羅斯雅斯納雅·波良納庄園博物館 莫斯科國立列夫·托爾斯泰博物館
票價:30元
「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俄羅斯雅斯納雅·波良納庄園博物館及莫斯科國立列夫·托爾斯泰博物館共同舉辦,展品共255件(套),包括油畫、版畫、素描、雕塑、徽章、手稿、書籍、信件、照片、紡織品、金屬製品、生活用具等。這是關於列夫·托爾斯泰主題的規模最大的海外展覽,也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首個以世界文化巨人為展示對象的大型展覽。[19]
展覽全面展現文化巨人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思想與藝術成就,分成5個單元:家庭、文學、探尋、中國、回響。重點展品包括俄羅斯繪畫大師伊利亞·列賓所繪《列夫·托爾斯泰肖像》,蓋依及金茲堡創作的列夫·托爾斯泰雕塑,《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手稿、名家繪制的列夫·托爾斯泰作品的系列插圖畫及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前遺物等。
在設計風格上,展覽將追求散文化、具象化、俄羅斯化;大量使用圖片、視頻等手段,烘托展品;借鑒俄羅斯文化的元素,包括19世紀中後期俄羅斯經典繪畫與古典音樂等藝術元素。[19]
臨時展廳
吉光片羽——書法家寫王蒙文句展
展期:2014年12月27日- 2015年1月11日
地點:南1展廳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書法家協會
在中國當代文學中,王蒙是一位有著獨特經歷與風格的作家。他與新中國一同成長,一起沉浮,他不僅進行文學創作與研究,還投身於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之中。他視野廣闊,思想深邃,與時俱進,貼近群眾。他的作品,始終緊貼時代脈搏,彰顯著大格局中的大智慧,給人以豐富的精神營養。[20]
塑魂鑒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題雕塑展
展期:2014年12月9日下午4時開幕
地點:西大廳公共空間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藝術研究院 中國美術館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大型組雕是吳為山先生於2005年始接受江蘇省委、省政府之邀請創作的,於2007年12月13日落成。[21]
整個紀念雕塑分別以《家破人亡》、《逃難》、《冤魂吶喊》、《勝利之牆》四組雕塑形成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表現了劫難中的中國人民的形象。這里展出的是《逃難》主題的群雕。作者立足於人類歷史的高度將個人情感融入民族情感、人類情感。旨在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以祈求世界和平。[21]
連紫華瓷藝作品展
展期:2014/11/26 - 2015/1/9
地點:南14展廳
德化窯是中國最重要的民窯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連紫華作為新生代德化瓷雕的優秀傳人,具有很高的藝術悟性,傳統功力深厚,尤長於傳統佛教人物的塑造,形神俱佳、高貴典雅,大朴善美,深具明代白瓷雕塑之氣象。
㈢ 歷史博物館有幾個展館介紹的是什麼
歷史博物館,位於台北市南海學園。1956年3月12日正式成立,1957年10月10日前稱歷史內文物美術館,1958年起得美國亞容洲協會等資助,增建館舍,1961年畫廊正式落成啟用。現有館藏文物八萬余件,以出土文物為主,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甲骨文、錢幣、袍服等類,均為1956年以來當局部門及社會各界捐贈。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盡量發揮現代的藝術文物,將歷史文物宣揚到海外,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並加以介紹為宗旨。設有固定性館藏展覽、特展、一般性書畫及其它展覽,台灣島內外巡迴展覽,並設有機場畫廊。曾任館長有包遵彭、何浩天等。 現任館長為黃光男。
㈣ 國家博物館有什麼展出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大皇宮
展品來源: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凡爾賽宮博物館、奧賽博物館、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畢加索博物館
為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法國五座知名博物館首次聯袂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帶來拉·圖爾、弗拉戈納爾、雷諾阿、畢加索、費爾南·萊熱、蘇拉熱等8位大師的10幅極具代表性的法國繪畫傑作。作品涵蓋了法國從16至20世紀的重要藝術成就,以獨特的方式體現了各時代藝術思潮的不同側面。
展覽圍繞五座博物館而設計成五個單元,使觀眾在欣賞這些從未到訪中國的法國名家名作的同時,近距離感受五家法國著名博物館的獨特風采。
這也是第九屆「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的開幕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