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漢武大帝中西漢王朝的重大歷史事件

漢武大帝中西漢王朝的重大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10 11:45:21

❶ 漢武帝時期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歷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准,標准還是有的,標准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斗,有藝能、有才乾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裏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❷ 請問漢武帝在位時做了哪些對中國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事

還好,我這有資料:

漢武帝的歷史功績主要有
第一,漢武帝實施了一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
漢武帝剛剛登上皇帝寶座時,由他的祖母竇太後掌握大權。公元前135年,竇太後死去,漢武帝開始把一切大權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首先打擊了外戚丞相田,然後加強了他身邊收轉文書的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為有名無實的職位。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徹底解決藩國問題,他命令藩王們不能把封地僅僅傳給繼承王位的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幾個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後來就無法與中央對抗了。這是漢武帝的聰明之舉。
漢武帝還加強了原有的監察制度,並建立了一套選用官吏的新制度。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命令各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並用「公車上書」的辦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給皇帝建議國事,意見合乎治國要求的,就根據上書人的特長授給官職。
第二,漢武帝為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董仲舒認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來管理人民的,上天給了他統治人民的權力,絕對不能違反。這種說法正好迎合了漢武帝的心意,漢武帝便採取這種思想來做統治思想和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在舉行測試的時候,漢武帝對其他各派學說的人一概不取,獨取儒生。於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學說,士人都變成了儒生。
第三,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為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產。
第四,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公元前138年,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公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為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貿易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1000多年。
第五,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鐵制生產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六、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漢武帝在位時修建了漕渠、白渠、龍首渠,還在秦朝開成的鄭國渠旁邊開了6條輔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發數萬士兵堵住了黃河決口。經過這次治理,黃河下游大約有80年沒有鬧過大水災。
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屯圍、屯墾等發展農業的重大措施。他還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農具,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❸ 漢朝的重大事件有什麼

漢朝(前202[1]—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亦有以西漢與東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是繼秦朝之後強盛的大一統帝國。漢代被稱為「炎漢」。又因皇帝姓劉而稱「劉漢」。前202年高祖劉邦建漢,定都長安。文景之治後,漢武帝進一步推動大一統事業。公元九年,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萬國來朝。漢朝時期,許多人將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東至臨屯郡,西至蔥嶺。[5]西漢平帝時期(公元元年),全國人口達7000萬之多。[6]且文化的統一,為中華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漢朝是劉邦建立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前202年[10]-公元9年)、東漢(25年-220年)。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又稱前漢;漢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

漢高祖劉邦至漢景帝劉啟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緩慢上升,成為世界第一大帝國,至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而還,最遠達到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匈奴帝國戰敗而向西狼狽逃遁。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張騫出西域首次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降服中亞大國大宛,西域臣服,開拓了「北絕大漠、西逾蔥嶺、東越朝鮮、南至大海」的廣袤國土,奠定了今日中華的版圖。漢宣帝時期,鄭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漢,大破車世國,驅逐匈奴在西域勢力,設置西域都府,使得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南匈奴降漢,北匈奴單於被陳湯斬殺於康居,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解決了匈奴問題。到了東漢時期,在大將竇憲的打擊下,迫使北匈奴西逃至歐洲。基本徹底解決了困擾漢朝的匈奴邊境問題。之後東漢明帝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
兩漢王朝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中興」「光武中興」「明章之治」。兩漢時期開疆拓土,國力強盛,人口眾多,西漢全盛時達到六千萬人口,這是漢朝人口最鼎盛的時期,之後連年戰亂,到了西漢末年東漢初年,人口驟降,經過東漢一朝的逐漸恢復,東漢後期人口增至五千六百萬,基本達到了西漢時期的水平。兩漢時期的人口數量直到宋英宗時期才再次超過。
兩漢時期民族融合空前發展,文化科學異常活躍,對外交流意義重大。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到現今,「漢人」仍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幾千年的統治思想,並且最早開始在京師長安設太學,並且開始儒學中的經學,東漢光武帝時期太學生一度多達三萬。漢明帝時期,佛教東渡首次來到中國,在洛陽營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廟洛陽白馬寺,我國第一部漢譯佛教經典是在白馬寺譯出的四十二章經,張道陵創立道教也是影響中國的大事。
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首次開辟絲綢之路,使中國和中亞、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張騫曾經到達大宛(錫爾河上游東面)、大月氏(阿姆河中部)、康居(錫爾河下游及其以北)等國。張騫的副使還到達過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等國。以後漢武帝的使者還到達奄蔡(黑海以北)、條支(敘利亞),武帝時期漢朝使節最遠越過羅馬帝國,到達犁軒(羅馬帝國附屬國,今天的埃及亞歷山大城),這是漢朝到達的最遠國家,直接和歐洲非洲進行了聯通。中亞、西亞等國也派遣使者到西漢訪問和通商。公元73年,漢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任命為西域都護,他在西域經營30年,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甘英到達波斯灣。166年,大秦使臣來到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中國的首次直接交往。漢光武帝時期,日本國使臣首次來中國,漢光武皇帝冊封日本漢倭奴國金印,漢明帝永平年間,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張衡發明了地動儀渾天儀等。

等等

謝謝

望採納!

❹ 漢武帝的偉大事跡

武帝一生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中華民族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廣闊生存空間。

二是變古創制,創立了一套系統完整而且體現著法家之「以法治國,不避親貴」的政治制度。這種法制傳統,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範式。

三是將儒學提升為國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國家為本位、適應政治統治的識形態,從而掌控了主流輿論,並且為精英階層(士大夫)和社會樹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價值標准。

四是徹底廢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繼承製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制訂設計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並通過文治武功使漢帝國成為當時亞大陸的政治和經濟軸心。

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從16歲即位之初,就已經超越了長城封障以內漢帝國的有限區域,而投向了廣闊的南海與西域。

❺ 求,漢武帝在位期間,所有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一、推行儒學
聽取董仲舒的建議,「梳理百家,推行儒學」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里要說明的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二、設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為貫徹自己的命令,於是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三、建立年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四、太初改歷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
五、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 胡蘿卜 葡萄 汗血馬 核桃 天馬等 歷史意義重大
七、開疆拓土
西北: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收復河套和河西走廊,張騫出塞以及細君公主、解憂公主的先後和親烏孫,前赴後繼的努力西域首次與中國聯系緊密,為後來把西域並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
西南:使者軍隊的接連出現使西南邊陲第一次並入中國版圖
北方:衛青霍去病的出擊使北疆長時間穩定,保護了京師的穩定。
由此漢武帝也成了和秦始皇並列的千古一帝,後人常用「秦皇漢武」並稱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後來四年一個年號。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歷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後世科舉之制始此。

6、漢武帝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為加強對地方官吏和豪強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從此國家壟斷了鑄造錢幣的權力,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石單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准,標准還是有的,標准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斗,有藝能、有才乾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

除上述二十五項創設之外,還可列出其他在中國歷史上的若干個第一來,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漢武帝及其事業,是中國古代歷史蘊積的產物,牽涉到了思想文化、禮樂習俗、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演變,以及中國古代各族的狀況等等。

有感於漢武帝在振興中國方面所成就的巨大業績和那時人民群眾所進行的驚心動魄的斗爭,特錄今人所作《贊漢武帝》古詩一首,以紀念那個偉大的時代,並供評價漢武帝時參考: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資振古國。

紹發華統彰九野,敢擊匈奴正六合。

悔過曾使眾心恪,富民又啟譜新轍。

風雨茂陵依舊在,春鞦韆古瓠子歌。
政治方面:1.頒布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加強中央集權。
2.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確立了察舉制度
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認為他利用儒學敦化民風,同時採用法術、刑名鞏固政府的權威,即是所謂的「表儒里法」。
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置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貿易,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對外關系: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前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作戰,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並消滅了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使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1、加強皇權:設立內外朝制度
漢武帝為加強皇帝集權,有意裁抑丞相職權,起用身邊的親信近臣,讓他們參與朝廷軍國大事的討論。由皇帝與親信近臣形成了宮廷的決策核心,稱為「內朝」或「中朝」;而以丞相為首執掌政務的政府機關,稱為「外朝」。

2、加強中央集權:
漢武帝創設「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監察官員,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
漢武帝又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權力,大體消除了漢初郡國並行制帶來的負面影響。

3、思想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武帝時,①採用董仲舒、公孫弘等人的建議,設立五經博士,將儒學定為官學,其他諸子之學「罷黜」在官學之外。②後又在長安建立太學,教授五經,從中選拔官吏。③郡縣的學校也配有經師授學,以培養官吏的後備人選。
從此以後,儒學成為歷代王朝的統治思想和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

4、經濟上:發達的農業生產,為西漢王朝的繁盛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漢武帝時的代田法,「用力少而得谷多」,經趙過的試驗、示範,逐步推廣,成為當時先進的農業耕作法。西漢農業的精耕細作、輪作復種、施肥技術,以及單位面積產量,均處於當時世界的前列。

5、軍事上:漢武帝通過對匈奴的三次戰爭,大體解除了匈奴對北邊的威脅。為了加強對西域的控制,西漢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張掖),天山南北地區遂與內地聯為一體。政府又在西南、東北、東南和西部地區設置郡縣或者其他管理機構,進行有效的管轄。

6、改革財政,加強中央政權
統一貨幣,把鑄錢權收歸中央,鑄造五銖錢作為國家統一的法定貨幣;專營鹽鐵和均輸平準法。鹽鐵官營和調劑運輸,平抑物價對穩定經濟起了重要作用;箕緡和告緡,打擊富商大賈,加強中央集權。

7、對外派張騫出使西域,間接開通了絲綢之路。

❻ 漢武帝時期的歷史事件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後來四年一個年號。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歷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後世科舉之制始此。

6、漢武帝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為加強對地方官吏和豪強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從此國家壟斷了鑄造錢幣的權力,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石單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准,標准還是有的,標准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斗,有藝能、有才乾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

除上述二十五項創設之外,還可列出其他在中國歷史上的若干個第一來,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漢武帝及其事業,是中國古代歷史蘊積的產物,牽涉到了思想文化、禮樂習俗、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演變,以及中國古代各族的狀況等等。

有感於漢武帝在振興中國方面所成就的巨大業績和那時人民群眾所進行的驚心動魄的斗爭,特錄今人所作《贊漢武帝》古詩一首,以紀念那個偉大的時代,並供評價漢武帝時參考: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資振古國。

紹發華統彰九野,敢擊匈奴正六合。

悔過曾使眾心恪,富民又啟譜新轍。

風雨茂陵依舊在,春鞦韆古瓠子歌。

❼ 公元前100年到公元前87年(漢武帝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朝廷重臣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87年),中國西漢皇帝(公元前141—87年在位)

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漢武帝表達對人才的渴求;將軍者,國之爪牙也……率三軍之心,同戰士之力,故怒形則千里竦,威振則萬物伏——漢武帝對大將因報忿除害擅自殺人的寬恕;乃者貳師敗沒,軍士死亡,離散悲痛,常在朕心……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軍備而已——漢武帝晚年《輪台悔詔》表示不再輕言兵事

(作者:阿澈)西漢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歷時210年,而漢武帝一人就獨佔了55年,他統治的時段又是西漢王朝的黃金時代。放眼中國周邊地區,此時仍是一片蠻荒,而漢武帝的中國,已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十分成熟的國家。任何一個在位時間超過半個世紀的帝王一定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深刻的烙印,而漢武帝更以其多血質創造型的性格,讓他的55年成為歷史上漫長而不乏精彩的一段。

漢武帝,名劉徹,小命劉彘,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作為帝王,他是一個幸運兒。他本非嫡子,但因其母王志在宮闈斗爭中擊敗其它後宮佳麗取得皇後寶座,遂子憑母貴,成為太子。他的曾祖父漢高祖為他打下了北達長城,南抵南嶺,東到大海,西至川隴的大好河山,他的祖父漢文帝和父親漢景帝實行休養生息,半個世紀的積累使得「錢累巨萬」、「太倉之粟充溢露積」,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5歲的劉徹繼承了漢朝帝位。但漢武帝在位前6年,在他祖母竇太皇太後為首的崇尚黃老無為而治的集團束縛下,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抱負,直至公元前135年才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匈奴從西漢立國初年便已成為中原的心腹之患,抗擊匈奴一直是漢武帝時代的基本國策之一。漢武帝總共組織了多達16次的對匈奴戰爭,其中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戰奪取了河套平原,使長安免除了匈奴的直接威脅,前121年的河西之戰奪取了從今甘肅蘭州直至新疆羅布泊的大片土地,使漢人的勢力范圍伸入到西域,前119年的漠北之戰以傾國之力出擊,直插匈奴心臟,封狼居胥,從此「漠南無王庭」。在這個英雄年代成長出了衛青、霍去病等出身卑微的傑出將領,他們成為「漢朝精神」的象徵。文化發達的漢朝對落後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勝利,也是人類文明的勝利,使得文明能夠更好地發展和傳播。

漢武帝的武功絕不止於對匈奴的戰爭。在南方,他先後消滅了閩越、甌越、南越三個國家,將東南越族地區納入漢朝版圖。在西南,他派司馬相如等以招撫兼武力脅迫的手段,征服了當地未開化的夜郎等民族。在東北,他征服了古朝鮮國。但意義更大的是鑿通西域。為斬斷匈奴右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探險家經過兩次難以想像的艱難跋涉,終於打通了中亞文明同東亞漢族文明之間的通道,這也成為絲綢之路的東段。這條大道在此後的一千多年時間里一直是中國同西亞乃至歐洲等文明交流的主幹道,佛教由這條大道傳入,而造紙術、指南針等也由這條通道傳出(雖有「海上絲綢之路」,但其作用難以跟陸上絲路相比),僅僅憑借這一點,漢武帝已足以排進世界有重要影響的帝王名單中矣。其後,漢武帝通過招撫為主兼用武力的手段逐漸使西域成為漢朝的勢力范圍,但其中對大宛國的戰爭沾滿了漢宛兩國人民的鮮血,

漢武帝雖謚為武,但他在文治方面方面的成就絕不遜色。他即位初年,便採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盡管儒家在他在位期間並未真正成為一尊,但在他的後繼者們的不斷強化之下,終於成為壓倒一切的思想體系,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中,並壓制了其它思想的發展。他建立太學,這是中國歷史上官方辦學的開始。他建立樂府,這種詩歌形式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他還派鄧平等人制定了太初歷。

漢武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中央集權。他的一個重要政策是削藩,他採納了主父偃的主張,推行「推恩令」,使諸侯的領地越分越小,弱小的諸侯不再具有與中央抗衡的能力。他下令統一五銖錢,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又將鹽鐵的專賣權收歸國有,還採納桑弘羊的主張,設立平準官,由政府控制物價,經營貿易(當然,這明顯違反經濟規律的措施,是在連年用兵、府庫虧空時的權宜之計)。漢武帝將皇帝個人的權威發展到極致,對臣民擁有生殺予奪之權。

多血質創造型的漢武帝一生功業累累,但他的一次次征戰和大興土木也耗盡了漢初幾代人的積儲,盡管有善於斂財的桑弘羊等計臣,但仍陷入巨大的財政虧空中。到晚年,他的猜疑和暴虐終於釀成巫蠱之禍,京城一片血腥,包括皇後、太子、公主、丞相在內的很多人均懷著對他的憤恨而含冤死去,這促使他晚年下了罪己詔,承認了自己的過錯,表示不再主動用兵,將重心放在民生上。

漢武帝同秦始皇一樣,是個影響遠超一朝一代的帝王,對中國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的影響延續了兩千年。將他與秦始皇作比較是十分有意思的,兩人有太多共同點,都好征伐、好巡遊、好猜疑、好誅殺、好土木、好神仙。秦始皇統一了中原,但短時間之後重新陷於分裂,漢初雖重歸一統,但諸侯國的力量很大,分裂隱患不小,是漢武帝最終確立了中央集權,並將秦始皇時取得但已脫幅離去的,甚至一些從未取得的地區均納入中國版圖;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漢武帝則試圖在文化思想上統一中國。從這些角度來看,漢武帝是秦始皇事業的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漢武帝比秦始皇走得更遠,但考慮到漢武帝的功業畢竟是建立在秦始皇的基礎上,他對歷史的影響應略低於秦始皇。在本排行榜中漢武帝的排名低於秦始皇,但居於其他中國帝王之上。

❽ 漢武帝當政時期,為西漢王朝達到空前的繁榮提供了重要基礎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打擊匈奴保障西域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保障政令執行;發展人口鼓勵農商

❾ 漢武帝時期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歷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准,標准還是有的,標准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斗,有藝能、有才乾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裏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❿ 材料一反映了漢武帝時期哪一重大歷史事件

1派遣張謇出使西域,加強與西域各國聯系,以達到牽制匈奴的目的
2在西域設置西域都戶史,派官員進駐,使西域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強
3與西域各國進行外貿交易,象大食,古波斯,新月國,古羅馬都與西漢有貿易往來,久而久之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比較全的

1、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於公元前113年創建了年號,先是六年一個年號(前140—前104),後來四年一個年號(前104—前87)。 2、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歷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用到現在。 3、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4、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後我國見於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僕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注引臣王贊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見漢輿地圖。」據顏師古說,臣王贊生活的時代「在晉初」。這說明漢代的輿地圖晉初臣王贊還見過。這也說明漢代已明確出現了關於國家的地域概念。這對後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5、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6、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7、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從國立太學生中選拔官吏始於此。 8、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這點對後世也影響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自秦朝統一後,皇帝親臨現場治理黃河,這是第一次。 10、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後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11、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2、漢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13、在輪台、渠犁屯田,並置使者、校尉。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今中國新疆地區屯田。 14、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 15、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16、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這在歷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18、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對後來的丞相制度演變發生了重大影響。 19、元鼎二年(前115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對後世影響重大。 20、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對後世也有重大影響,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說「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21、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如皇後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然而,這不是說漢武帝用人沒有標准,標准還是有的,標准就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這就是說,只要願為漢朝事業奮斗,有藝能、有才乾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話,用人的標準是惟才是舉。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嘆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2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23、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武帝生前雖未達此目的,但在宣、元時期,匈奴歸服漢朝為藩臣。 24、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裏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首次。 25、漢武帝平定南越後,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閱讀全文

與漢武大帝中西漢王朝的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