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古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傳記

古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傳記

發布時間:2021-03-10 11:35:53

1. 司馬遷和史記

司馬遷和《史記》

司馬遷是西漢武帝時候的人,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歷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遷10歲就閱讀古書,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復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

20歲那年,司馬遷從長安出發,游歷各地。他到浙江,探訪傳說中大禹的遺跡;到湖南,考察有關舜的傳說;到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收集有關孔子的歷史資料;他還到過西南少數民族聚居的四川、貴州、雲南,了解那裡的風俗民情。在游歷中,司馬遷接觸了實際,開擴了眼界,豐富了自己的社會經歷和歷史知識

不久,司馬遷做了太史令。他有機會閱讀大量的國家藏書,從中整理出許多有用的歷史資料。這樣埋頭工作了五、六年後,開始動手編寫《史記》。

在司馬遷編寫《史記》的過程里,有一年他觸犯了漢武帝,被關進監獄,判處了重刑。他身體受到摧殘,精神也受到很大打擊。但是,他為了完成這部偉大的著作,忍受了一切痛苦,發憤繼續寫書。

經過十年的艱苦努力,《史記》終於完成了。《史記》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偉大歷史著作,全書共50多萬字,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候的歷史。在《史記》里,司馬遷肯定了陳勝、吳廣推翻秦朝暴虐統治的作用;指斥了暴君、貪官污吏的罪惡;大膽評論了當代統治者漢武帝的功過。《史記》也是一部傑出的文學作品。司馬遷根據豐富的史料,用簡潔、通俗的語言,生動地塑造了各種人物形象,反映了復雜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矛盾。

2. 司馬遷所著是一部什麼樣的史書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

3. 司馬遷史記寫了多少年的歷史

司馬遷《史記》內容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萬字,記事從黃帝開始,到漢武帝後期為止,著寫的歷史長達三千多年,對古代的歷史傳說和歷史事實作了比較全面的敘述和記載。

—— 司馬遷著寫《史記》的背景

《史記》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從史學的角度來看,《史記》開創了「紀傳體」歷史著作的體制,是中國古代稱為「正史」的第一部巨著。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史記》更是中國古代傳記文學的典範。

4. 司馬遷的代表作是這部書的主要內容此書在歷史中有什麼作用

原名《太史公書》,後世通稱《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本歷史著作。
《史記》是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漢代的司馬遷花了13年的時間所寫成的,是所有史書中用時最長的。全書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詳實地記錄了上古時期舉凡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
《史記》是歷史上第一本「紀傳體」史書,它不同於前代史書所採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別體,而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內容的一種體例。從此以後,從東漢班固的《漢書》到民國初期的《清史稿》,近兩千年間歷代所修正史,盡管在個別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絕無例外地沿襲了《史記》的本紀和列傳兩部分,而成為傳統。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正因為《史記》不以地理國家和統一紀年撰寫,而是以各家之傳記集合形勢呈現,故《史記》中不以地理位置和時間發生順序為線索,《史記》的重大發明是:同時記錄了各家對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立場和看法,故《史記》各篇中對同一事件記錄看法頗有矛盾之處,而這正是《史記》的特點。可謂「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遷文直而事核。」(《後漢書·班彪傳論》)。
《史記》起初是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史記》全書130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最初無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太史公傳》,也省稱《太史記》、《太史公》。《史記》最初沒有固定的書名,有的稱作「太史公書」,也有稱作「太史公記」的。到了三國時期,這本書才被明確稱為「史記」。司馬遷的《史記》在漢魏期間屬於禁書,官民不得自由閱讀,即使是王公諸侯亦沒有此權利,而且刪去《史記》的《孝景本紀》、《孝武本紀》等10篇,其他篇章亦多有篡改。今日《史記》的版本,與司馬遷的原稿差別很大。東漢明帝、魏明帝曹睿等君主都曾痛批司馬遷誹謗漢武帝。例如班固在他的著作《典引》稱,永平十七年某日,漢明帝曾在雲龍門召見他、傅毅、賈逵、杜矩、展隆及郗萌等人,派個宦官拿了篇司馬遷的《秦始皇本紀》,詢問他們是否覺得司馬遷的史論有不對的地方,班固指司馬遷引述賈誼《過秦論》:「假設子嬰有中人之才,秦的社稷還可以保住」,這番話相當有問題。

5. 效仿司馬遷,寫一個中國古代歷史人物傳記 1.五個本紀五個世家五個列傳

1、可以從初一上下冊找,你有的直接抄就行,有的微微改一下。
2、你可以去網路找一下這類的書!!!

6. 材料中司馬遷寫的史學著作是什麼並說說這本著作有何影響

史記

《史記》的地位和影響

《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同時也是我國傳記文學的開端。中國古代史傳文學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初具規模,記言為《尚書》,記事為《春秋》,其後又有編年體的《左傳》和國別體的《國語》、《戰國策》。但是,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史學著作,卻是司馬遷的首創。《史記》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史傳文學的發展已經達到高峰。

《史記》是傳記文學名著,但它具有詩的意蘊和魅力。《史記》指次古今,出入風騷,對《詩經》和《楚辭》均有繼承,同時,戰國散文那種酣暢淋漓的風格也為《史記》所借鑒,充分體現了大一統王朝中各種文學傳統的融匯。

《史記》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它為後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強大的動力。

司馬遷作為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在《史記》一書中大力弘揚人文精神,為後代作家樹立起一面光輝的旗幟。《史記》所滲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立德、立功、立言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積極入世精神,忍辱含垢、歷盡艱辛而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捨生取義、赴湯蹈火的勇於犧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喚世間真情的人道主義精神,立志高遠、義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史記》中一系列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從不同側面集中體現了上述精神,許多人物成為後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對象,給他們以鼓舞和啟迪。

《史記》是傳記文學的典範,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寫作技巧、文章風格、語言特點,無不令後代散文家翕然宗之。從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後七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對《史記》推崇備至,他們的文章也深受司馬遷的影響。《史記》在語言上平易簡潔而又富有表現力,把許多詰屈聱牙的古書詞句譯成漢代書面語,還適當地引用口語、諺語,顯得生動鮮活。《史記》語言多是單行奇字,不刻意追求對仗工穩,亦不避諱重復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正因為如此,歷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評駢儷文的形式主義傾向和糾正艱澀古奧文風時,都要標舉《史記》,把它視為古文的典範。

《史記》的許多傳記情節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為後代小說創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許多基本手法,在《史記》中都已經開始運用,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語言,通過具體事件或生活瑣事顯示人物性格,把人物置於矛盾沖突中加以表現。從唐傳奇到明清小說,在人物塑造、情節安排、場面描寫等方面都可以見到《史記》的痕跡。同時,古代作家還從寫法上探討《史記》與小說的關系,得出了許多精闢的結論。

《史記》的許多故事在古代廣為流傳,成為後代小說戲劇的取材對象。元代出現的列國故事平話,明代出現的《列國志傳》,以及流傳至今的《東周列國志》,所敘人物和故事有相當一部分取自《史記》。明甄偉的《西漢通俗演義》,也是大量利用《史記》中的材料。《史記》的許多人物故事相繼被寫入戲劇,搬上舞台,據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所載,取材於《史記》的劇目就有180多種。據李長之統計,在現存132種元雜劇中,有16種采自《史記》的故事。後來的京劇也有不少劇目取材於《史記》。總之,《史記》成為中國古代小說、戲劇的材料寶庫,它作為高品位的藝術礦藏得到反復地開發利用。(《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

閱讀全文

與古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傳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