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航空知識歷史掃描

航空知識歷史掃描

發布時間:2021-03-10 08:40:54

㈠ 中國航空航天的發展史簡要的說明就可以了.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50年代中期開始的,1956年,中國制定了12年科
學發展遠景規劃,把火箭和噴氣技術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1958年把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列入國家科學規
劃,組建機構開展空間物理學研究和探空火箭研製工作,並開展星際航
行的學術活動和實驗設備的籌建工作。中國航天事業在創業之初經歷了
經濟上、技術上的種種困難,經過艱苦奮斗,終於在1960年2月發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試驗火箭,同年11月又發射成功第一枚自製的運載火箭,
在60年代後期又研製成功中程和中遠程運載火箭,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
展奠定了基礎。中國於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空
間計劃。1968年組建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
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
、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衛星的國家。1971年
3月3日發射成功的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向地面發回了各項科學實驗數據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發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衛星
,中國成了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運載火箭把三顆空間物理探測衛星送入地球軌道,1982年10月
從水下潛艇發射運載火箭成功。1984年4月,發射一顆對地靜止軌道試
驗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4月16日衛星定點於東經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共發射了1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
衛星。這些衛星為地質、測繪、地震、海洋、農林、環境保護等國民經
濟部門和空間科學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資料。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已用於國內通信廣播和電視節目傳輸,對改善邊遠地區的通信和廣播狀
況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一系列航天活動中國已建立了各類人造衛星、
運載火箭、發射設備和測量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試驗和生產的基地
,建成了能發射近地衛星和對地靜止軌道衛星,擁有光測、遙測和雷達
等多種跟蹤測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發射場;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測量船構成的衛星測控網,造就了一支富有經驗的航天科學技
術隊伍,從而有能力不斷開拓航天活動。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是中國高科技領域繼
「兩彈一星」之後又一座光輝的里程碑,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

㈡ 西方的航空知識傳入中國是在什麼時候

中國開接觸航空知識還是相當早的,可以說馮如是我國飛機的開山鼻祖。
1909年9月21日,中國最早的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員馮如,駕駛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市附近的派得蒙特山丘上試飛,首次飛行取得成功。後來又進行過多次飛行,他的飛機飛行高度達210米,速度達到每小時105千米,沿海灣飛行距離曾達到32千米。這是中國人首次駕駛自製飛機飛上藍天。

馮如,1883年12月25日出生於廣東恩平,十幾歲去美國做工。經過10年半工半讀,刻苦鑽研機械工藝技術,掌握了機械和電學等方面的知識。萊特兄弟的飛機飛行成功後,馮如深受影響,決心要研製並駕駛飛機,以報效祖國。1907年,馮如與其他幾位華僑一起,在奧克蘭租廠研製飛機,雖連遭挫折,但毫不氣餒,經過10多次修改,終獲成功。1910年,馮如又新製成一架雙翼機,於當年10月至12月間在奧克蘭進行表演,獲得成功,孫中山先生稱贊其為「中國傑出的人才」。

馮如回國後,被任命為廣東革命政府飛機長,成為中國第一個飛機長。他立即在廣州燕塘建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這是中國國內的第一個飛機製造廠。經過3個月的努力,於1912年3月,製成一架與「馮如2號」相似的飛機,這也是中國國內製成的第一架飛機,揭開了中國航空工業史的第一頁。因此,馮如也是我國近代航空事業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駕駛自己製造的飛機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第一次飛行。由於操縱系統失靈,飛機飛至百餘米時失速下墜,馮如負重傷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成為中國第一位駕機失事的飛行員。

㈢ 我國航空發展歷史

中國的近代航空始見於清朝末年。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國門打開,西方的大量學說湧入閉關自守了幾千年的中國,現代航空知識也隨之傳入,國內出現了許多介紹氫氣球、飛艇和飛機的文章及圖片。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摸索中國自己的航空道路。1887年,天津武備學堂數學教習華蘅芳自行設計製造出了中國第一個氫氣球;1910年,留日歸來的李寶、劉佐成受清政府委託,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飛機製造廠棚,並於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飛機,但在試飛時因發動機故障而墜毀。辛亥革命之後,革命軍政府組成了航空隊,一些有志於航空的愛國志士紛紛投身於此報效祖國。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愛國華僑馮如。馮如是當時中國最有成就的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家,1911年他偕助手帶著自己在美國設廠製造成功的飛機回國,就任廣東革命軍政府飛機隊隊長,不幸1912年因飛機失事而英年早逝。民國政府立碑譽其為「中國始創飛行大家」。其它著名的航空先驅者還有創造了水上飛機世界飛行高度記錄,後回國籌建廣東航空學校的譚根及造出了由宋慶齡隨機試飛成功的「樂士文」號的楊仙逸等。
在眾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軍閥混戰中飛機成了實力的象徵,舊中國終於成立了一些飛機修理廠、飛機製造廠,開始仿製國外飛機,但僅局限於機體製造和裝配,許多重要部分如發動機、金屬螺旋槳等則完全依賴於進口國外成品,而且當時中國使用的絕大部分飛機都還是從國外購買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間開始了中國航空工程人材的培養,國內成立了一些航空學校和飛行訓練機機構,更有少數留學生負笈海外,錢學森、吳仲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當中國航空工業的萌芽在逆境中頑強生長時,戰亂頻起。從1910年清政府在南苑設廠製造飛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近四十年的時間中國雖然在航空方面積累了一些基礎,但從來也算不上是獨立的航空工業。再加上抗戰中日軍的轟炸,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潰敗時的破壞以及戰亂中機廠的多次搬遷流漓,設備損失殆盡,工廠殘破瓦解。到新中國成立時,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術人才之外,僅有的一些微薄基礎已盪然無存。
我們今天蓬勃發展的航空工業,便是在這種「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一步一步,一磚一瓦地建設起來的。五十年以來,無數航空工作者為了新中國的航空事業獻出了畢生的心血,終於使我國跨入了航空大國的行列。雖然與當今俄美等航空強國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中華民族歷來就是勤勞、勇敢而智慧的,只要我們一如既往地發揚艱苦創業,不懈進取的精神,龍的傳人終有一天將走在世界航空的最前列!

㈣ 望航空知識高人解答這是什麼國產飛機

終於在網路知道上看到了一個這么有水平的問題貼!!!

說教8的我建議惡補一下航空知識

這個很多人都不會知道的,因為這個項目本身就像神話一樣.我是航空知識的忠實讀者.我問了空軍之翼(那可都是老鳥)的人,我們討論一下,這個飛機項目只能在模型上了,是通過J-12戰斗機基礎上驗證的所謂全新輕型戰斗機,當時只叫做CK606工程,不設型號.是與法國(也僅此一次合作)寫作的項目,法國為中國提供幼獅的戰斗機"支援"計劃,這個支援也僅僅體現在小規模的武器改進和推理改進和氣動布局的改進,法國人不會為我們合作全新項目的,但隨後因為美國施壓也就落馬了.

叫CK606工程實驗飛機也可

網上資料沒有.

那個進氣道,你說對了,就是那個,但這是法國和中國設計的四不像,沒有任何意義的項目
它擺在這,我估計也說明一個意義,中法軍事合作第一步吧

㈤ 航空知識的介紹

《航空知識》是專門介紹航空(及航天)知識的軍事科普月刊。1958年創刊,1964年復刊。因其獨特性、新穎性、趣味性及詳細的知識內容而深受廣大航空及軍事發燒友的喜愛,該刊近年來刊登的大量精美圖片更是大受讀者的歡迎。

㈥ 古代航天航空發展史

■公元前500-400年中國人就開始製作木鳥並試驗原始飛行器
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製作木鳥,以此寄託人類渴望在空中飛行的夢想。從古人的許多著作中,會發現製作能飛木鳥的眾多記載。古書中稱木鳥為木鳶、鵲、鵠等名。《韓非子·外儲說》記載著:墨子經三年製成的木鳶,飛行了一天就壞了;他的學生安慰他說,老師技術高超,木鳶雖然壞了,但畢竟飛成功了。在《墨子·魯問》中也有公輸班用竹木製成了能飛三天的飛鵲的記述。墨子是魯國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公輸班就是傳說中的能工巧匠魯班。有關他們製作木鳥的歷史,大約發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間。除他們二人外,還有如張衡、韓志和、高駢等木鳥製造家。其中漢朝張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學家,又是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的發明者。《太平御覽·文土傳》中就有張衡製造木鳥的記載。所存史料確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國人就已經使用竹木在嘗試製作能飛的原始器械了。這一點,得到世界科學界的一致認同。

■墜地而亡的先行者們
公元前9世紀,古英國的布拉德國王自造的一副飛翼,並試圖從倫敦阿波羅宮出發,當他飛越出城時,墜地駕崩了。這可能是有關人類模仿鳥類飛行的最早記錄之一。1503年,義大利的丹蒂也用自製雙翼飛行,雖然倖免一死,但也落下終生殘疾。1507年,英國的達米安從蘇格蘭的斯特林城堡縱身躍起,想要飛往法國,結果在城堡下摔斷了大腿。達米安並不服輸,他把失敗歸罪於使用了雞的羽毛。
■風箏起源古代中國,約14世紀傳到歐洲
風箏的起源可能與木鳥有關,它也起源於中國。風箏又名紙鳶、風鳶,紙鷂或鷂子,中國古籍當中有關風箏的史料比木鳥豐富。唐朝的《事物紀原》記載了漢初的韓信是風箏的發明人。唐朝的記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韓信制風箏讓張良乘坐,飛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營軍心。宋朝的傳說為:劉邦征伐陳烯,韓信打算里應外合,便用風箏測量距離,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未央宮。

《事物紀原》和《新唐書》分別記載了利用風箏求援的軼事。公元549年,梁武帝蕭衍被侯景兵困南京。武帝的將軍羊侃用風箏送出求援詔書。不料風箏被侯軍誤為妖術而射落,求援因此失敗。

更為離奇的風箏傳聞見於《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時,大殺「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孫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為元韶製作風箏,他們二人從金風樓乘風箏雙雙飛逃。這些傳奇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人的關於飛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來仍然很有趣味。

■傳說戴達羅斯發明「人翅」飛出克里特島
東西方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對飛行的渴望上,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傳說雅典的戴達羅斯擅長雕刻,他的雕像栩栩如生;但他更熱衷工程技術,特別對建築格外偏愛。塔羅斯是戴達羅斯的外甥,但他因嫉妒殺害了向他學藝的塔羅斯。戴達羅斯被判流放到阿提克,不久又逃亡到克里特島。戴達羅斯被克里特的米諾斯國王尊為上賓,要他為人身牛頭怪建造一所無法外逃的宮殿。戴達羅斯以他的天才,建造了一座曲折迂迥、眼花繚亂的迷宮。後來,戴達羅斯用鳥羽按長短排列,用蜂蠟粘合,做成一對人造鳥翼。當試飛成功後,他為兒子伊卡洛斯做了一對小的羽翼,並向兒子傳授飛行技法。在起飛前,他告誡兒子:「飛得太低,海水會濕透羽翼;飛得太高,太陽會燒著羽毛。你要記住,永遠只能在太陽與大海中間飛行。」戴達羅斯父子用羽翼飛升而起,飛出克里特,越過薩摩斯。伊卡洛斯嘗到了飛行的甜頭,開始越出父親帶領的航線,振翅飛向高空。強裂的陽光融化了蜂蠟,分解的羽翼脫離了雙肩。伊卡洛斯企圖揮臂飛行,但無濟於事,洶涌的大海很快吞沒了他的身軀。戴達羅斯飛行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對飛行的探索和嚮往。

■1250年羅傑·培根記述撲翼機的設想,15世紀達·芬奇作出具體設計,但一直未獲成功
人類在嘗試飛行的初期,一直是很直觀地模仿鳥類,用各種鳥羽或其他人造物,製成翅膀,「安裝」在人的身上。在經歷了許多失敗之後,人類逐漸認識到單純的利用羽翅是不能飛行的。於是開始尋找一種機械的方式。撲翼機就是這個階段的產物。最早的撲翼機也許就是英國的修道士羅傑·培根在1250年發表的《工藝和自然的奧秘》一文中所記述的:「供飛行用的機器,上坐一人,靠驅動器械使人造翅膀上下撲打空氣,盡可能地模仿鳥的動作飛行。」15世紀初,義大利的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斯的文藝、科學巨擘。他對飛行抱有熱忱,他也是研究撲翼機的著名人物。他的具體設想為,人俯卧在撲翼機中部,腳蹬後頂板,手扳前部裝有鳥羽的橫杵,就像劃槳一樣扇動空氣,推動飛行。這個方案是達·芬奇研究了鳥翅,利用物理和解剖知識而設想出來的。撲翼機和帶翼飛人相比是種進步,然而在本質上仍是仿鳥的人力飛行。這種影響一直延伸至飛機發明前夕。

自達·芬奇之後,有個土耳其人穿了一件寬大的帶框架的斗篷,利用撲翼原理飛行,不料框架經受不住空氣阻力而折斷,這位土耳其人不幸遇難。1678年,法國有個叫貝尼埃的鎖匠也制了一架撲翼機。他在肩上擔兩根桿子,桿端各裝一對鉸接的長方翼片。桿端向上擺動,翼片收攏,向下擺動,翼片展開。通過多次實驗,貝尼埃始終未能成功。1742年,62歲的巴凱維爾用四個翼形機構綁縛在自己四肢上,從巴黎旅館屋頂上奮身一躍,企圖飛越塞納河。但他飛了一半便墜河撞在船上,摔斷了腿。

■1731年俄國梁贊的一位平民發現熱氣球的飛行原理,此後許多熱氣球出現在歐洲上空
俄國梁贊有個人,名叫克拉庫特諾,他的職業只是普通的書記官。屋頂炊煙上升的景象使他禁不住想入非非,他反復設想能不能利用飛煙上天。1731年,他被自己的想法所激動,於是做了一隻肥大的口袋,自己坐在口袋下的套環里。當口袋盛滿熱煙後,果真慢慢升起。當升空大約十幾米的時候,一陣風把他吹向鍾樓,他抓住了鍾樓的繩索才沒有遇難。這大約是最早的氣球飛行實驗者。

氣球是一種沒有推進裝置,完全靠風力飄飛的航空器。它由氣囊和吊籃組成。氣囊是使用橡膠布、塑料薄膜或尼龍布等材料製成,裡面充滿輕於空氣的氣體。吊籃位於氣囊之下,內裝各種儀表、設備及氧氣裝置等。氣球又可分為熱氣球、氫氣球和氦氣球。熱氣球利用位於氣囊下方開口處的加熱器對空氣加熱,使氣囊內的空氣密度減小,從而產生靜浮力。氫氣和氦氣密度小,比空氣輕,因此氫氣球和氦氣球,氣囊下方都是封閉的,不需要進行加熱。氫氣易燃,氦氣比較安全。飛機使氣球飛行受到冷落,但它仍是人類的航空器之一。

■1783年8月第一隻氫氣球在法國升空,同年11月熱氣球第一次載人升空並航行9000米
1783年11月21日,法國人羅齊埃和達爾朗德在巴黎米也特堡,乘坐蒙特哥菲新制的熱氣球試飛。這個氣球高20多米,直徑約15米。它上升到1000米高度,在巴黎上空飄行25分鍾,最後平安降落在距起飛地約9000米之處。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的升空航行。

1783年8月26日,第一隻氫氣球升上了天空。這是法國物理學家查爾斯製作的。它的直徑為4米,是用絲綢和橡膠製成的。1783年12月1日,查爾斯乘坐一個直徑8.6米的氫氣球,從巴黎起飛,在2小時內飛行了45千米,實現了氫氣球首次載人飛行。

氫氣球升空性能優越,但因高空缺氧事故頻繁。1862年,2名英國人在8800米高度喪生,2名法國人也在同樣高度上遇難。氣球飛行是人類實現航空夢想的開始,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

■20世紀以後人類氣球飛行的著名紀錄
1927年,美國人格雷乘氣球升空,創造了12900米的高度紀錄,但是由於缺氧導致身亡。針對高空缺氧,瑞士人皮卡爾於1931年研製了氣球專用的充氧密封艙,這為氣球的升空高度不斷創新提供了保證。1933年「蘇聯1號」氣球升高到19000米;同年蘇聯又創22000米新紀錄。1957年8月19日,美國空軍西蒙斯少校創下了載人氣球30942米高度的世界紀錄。

1978年以前,人類曾進行了17次試圖橫越大西洋的氣球飛行,喪生7人卻未能如願。由於熱氣球的復興,1978年8月11日,3位美國人乘「雙鷹2號」氦氣球從美國緬因州海岩出發,開始了人類第18次橫越大西洋的氣球飛行。「雙鷹2號」為直徑20米,充氦5000立方米,用塗以人造橡膠的尼龍綢製成的氦氣球。氣球吊艙可容納3名乘員、生活必需品、儀器設備及2000千克壓艙物。氣球飛行高度為4000至7000米,經過137小時03分,全程5000餘千米的飛行,於8月17日傍晚,安全降落在巴黎西北的米塞雷小鎮上。橫越大西洋成功,創造了載人氣球飛行距離和留空時間的兩項世界紀錄,為人類氣球飛行的歷史功績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次飛行的3名乘員是:布魯佐、紐曼和安德森。

■1897年瑞典的「飛鷹」號探險隊遇難之謎
1896年,瑞典組成了「飛鷹號」氣球北極探險隊,隊員是安德萊、斯廷別克和費林克爾。他們准備從靠近北冰洋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起飛,越過北極,到達美洲。但由於天氣不佳,直到1897年7月11日才真正啟航。

這次航行的氣球是巴黎最有名的氣球作坊製造的,吊籃中准備了當時最好的科學儀器和導航儀表,氣球升到800米的高度之後,以每小時25千米的速度向北極漂去。然而,他們卻一去不復返。此後多年,瑞典曾派出許多救護隊多方尋找,都沒有找到他們的蹤跡。

33年以後,也就是1930年,挪威的獵人們在北極圈一個叫白島的地方偶然找到了一張照片底版,又發現了安德萊等人的飛行記錄和日記。最後,在一層積雪下找到了三位探險家,他們身上穿著用氣球碎片縫制的衣服。「飛鷹」號探險隊遺留的日記說明,當氣球墜落毀壞之後,他們准備走回陸地。由於迷失方向,他們步行兩個多月,最後來到北極最荒漠的一角白島。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沒有多久,他們就突然死去,最後一頁記錄的時間是10月17日。從現場情況分析,最先死亡的是斯廷別克,他的屍體上草草蓋著一些碎石。另外兩人躺在不遠的地方。爐灶上的鍋里有剩餘的食物,又有儲備的大量熊肉,餓死的可能性可以完全排除。有人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他們在熟睡中被凍死,但有的人又提出疑問:他們為什麼不是死在睡袋中呢?幾年前,丹麥醫生特萊德提出一種解釋,認為探險家們很可能吃了帶有旋毛蟲寄生病的熊肉受到傳染而死亡。為此特萊德檢查了北極熊的遺骸並檢查出了這種病菌。

直到目前,人們還沒有對這一事件找到圓滿的解釋。特別奇怪的是,斯廷別克是最先死去的人,但卻記下了最後一段日記,安德萊是一個沉著細心的極地探險家,而在他的日記中對斯廷別克的死卻又隻字未提。

㈦ 中國航空史的中國航空大事記


1909年9月21日 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由馮如製造並駕駛在美國的奧克蘭市郊區試飛成功。
1910年8月 清政府撥款委任留日歸來的劉佐成、李寶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廠棚製造飛機。並利用南苑駐軍操場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機場。
1913年9月 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成立。秦國鏞任校長。
1920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條民用航線——京滬航線京津段試飛成功。於5月8日投入運營。
1920年5月1日 中國第一個出版的航空期刊《航空》雜志創刊。
1920年5月1日 中國最早的民間航空團體,中華航空協會在北京成立。汪大燮任會長。曾主辦《御風》半月刊。
1922年3月31日 直系軍閥為其「京漢航空線籌備處」作宣傳,在保定舉辦空中游覽,一架享德利·佩治型旅客機失事,機上14人全部遇難。這是中國民航首次事故。
1927年1月1日 廣東航空學校第2期學員畢業,飛行教官丁紀徐在該期畢業典禮上進行了空中跳傘表演,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空中跳傘者。
1928年10月10日 中國第一所民辦航空學校——廈門民用航空學校成立。
1929年6月6日 中國航空協會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開設航空陳列室,有模型、圖片以及飛機實物展出。這是中國首次舉辦航空展覽。
1936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製造的風洞在清華大學進行首次開車運轉試驗。
1950年6月19日 人民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聶鳳智兼旅長。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
1951年4月18日 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在沈陽成立,段子俊任局長。
1954年7月25日 南昌飛機廠試制雅克-18(初教-5)型教練機成功,並通過國家鑒定。
1956年9月8日 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米格-17Ф型(殲-5),並獲批准批量生產。
1958年2月18日 海軍航空兵部隊在山東諸城上空擊落國民黨空軍RB-57A型主空偵察機1架。
1958年7月 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殲教-1型噴氣式教練機在沈陽首飛成功。
1959年9月30日 由沈陽飛機廠製造的米格-19(殲-6)殲擊機首飛成功。
1962年9月9日 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南昌首次擊落國民黨空軍U-2型高空偵察機飛機1架。
1964年2月20日 中國航空學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學會章程。沈元任理事長。該會出版的刊物有《航空學報》、《航空知識》。
1964年4月11月 由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制的霹靂-1型空空導彈定型並投入批生產。
1964年9月 轟-5型飛機在哈爾濱飛機廠試製成功。1967年4月投入批生產。
1966年1月17日 國產殲-7型飛機首次試飛成功並於12月28日定型投入批生產。
1971年9月13日 林彪等人倉皇登上停放在山海關機場的空軍一架三叉戟型飛機,強行起飛外逃,後墜毀於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機上人員全部摔死。
1979年12月 新中國自行研製的殲-8型高空高速殲擊機設計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軍試用,1981年開始裝備空軍部隊。
1980年4月8日 由空空導彈研究所和株洲發動機廠承製的「霹靂」-3型空空導彈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
1983年8月23日 新中國第一個熱氣球在河南安陽首次自由飛成功,飛行員為劉連成、郝東山、宋茂森。
1984年6月12日 沈陽飛機公司試制的高性能殲擊機殲-8Ⅱ型飛機由試飛員曲學仁駕駛首飛成功。
1986年2月18日 新中國第一艘熱氣飛艇「蜜蜂6號」在北京航空學院試飛成功。
1992年1月16日 國產直-9型直升機首飛成功。

㈧ 世界航空發展史的簡介

升空飛行是人類最古老、最美好的願望之一。千百年來,中國及其他國家版和地區流權傳著許許多多有關飛行的美妙神話和動人傳說。由於科學技術發展的限制,飛行的探索直到近代一直處於盲目的冒險和無盡的幻想階段。在人們認識到簡單模仿鳥類的撲翼飛行方式並不能使人升空之後,在近乎偶然的發現的情況下,人們開始轉向輕於空氣的航空器的研製。
內容簡介 本書向讀者展示的是人類經過長期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斗,最終實現升空飛行的歷史畫卷。在以航空技術的發展為基本研究和論述主線的同時,還介紹了先驅者們的奮斗和貢獻、航空技術在戰爭中的運用及其影響、航空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經濟價值、航空發展戰略與決策、航空關鍵技術的發展。最後,根據航空的發展歷史以及國內外的有關研究,對航空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較為詳盡的分析、預測和介紹。

㈨ 有什麼網站可以學習到航空知識

這種網站很多啊,搜搜就是了。包括很多軍事論壇什麼的也都有。另外,推薦你看《航空知識》雜志,很不錯的。網站上的文章往往沒有耐心讀,而雜志上的文章就願意讀下去。

閱讀全文

與航空知識歷史掃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