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世人都記錯的歷史事件

世人都記錯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9 21:56:08

『壹』 歷史也有被錯誤記載的例子,有哪些人本來有很大貢獻但是卻被記載的遺臭萬年

像這種原本很有功勞卻遺臭萬年的人有很多,龐吉便是其中的一位。龐吉在《三俠五義》等文學作品中,被描述成了是一位位高權重,結黨專權而且多次陷害包拯的貪官,所以說龐吉是讓人對他充滿了恨。但是在歷史上真正的龐籍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好官。他通曉律令,擅長歷史,執法嚴謹。雖然他對於士兵是十分的嚴苛,但他對治理百姓卻是十分的愛惜。而且他還是司馬光、狄青等人的老師。可以說是十分有成就的一個人。

而且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楊振寧是少有的回國的世界頂級華裔物理學家。可以說楊振寧他是華人世界現在最頂尖的物理學家之一,我們對於這樣一個頂尖的科技人才更是應該尊重他,而非是在網上無恥的去責罵他。

『貳』 《聖經》中,所記載的事件,在歷史上真的發生過嗎

《聖經》中所記載的事件在歷史上真的發生過。

《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就,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

它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一共27卷。

《舊約全書》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基督教承自猶太教的,但《舊約全書》和《希伯來聖經》有所差異,書目的順序也不同。舊約在《摩西五書》之後是歷史書,天主教和東正教的歷史書增加了《多俾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上》《瑪加伯下》4卷。

其次又在文集中增加了《智慧篇(索洛蒙的智慧書)》《德訓篇(希拉赫的智慧書)》。另外,基督教舊約雖然也是以馬蘇拉文本為准,但順序上則繼承了希臘文聖經,以先知書結尾,不同於猶太教《塔納赫》以《歷代志》結尾的傳統。

同時,基督教舊約在馬蘇拉文本之外,還包括了死海古卷、七十士譯本以及其他古代文本的內容。此外天主教和東正教聖經還包括了《耶熱彌亞之書信》以及《艾斯德爾傳》和《達尼爾》較之《以斯帖記》和《達尼爾書》多出的內容。

西元380年前後,早期教會通過篩選對聖經中應包括的經卷達成一致。

猶太教聖經,傳達的神學信仰是以色列人在流放巴比倫之後回歸祖國,應驗了神與亞伯拉罕和之後的以色列國王達成的契約。

而基督教舊約卻不以回歸為主旋律,而是以審判的預言和彌賽亞(即耶穌)到來的預言結尾。這是因為在基督教看來,耶穌降臨和施洗約翰的預言才是舊約所預備的。

《瑪拉基書》第三章暗示的就是施洗約翰:「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預備道路。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他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

聖經還是一部史學巨著,是考察希伯來民族史、古代猶太教和初期基督教發展史的首要依據。

正是藉助於其中負載的史學信息,研究者們已勾勒出一幅相當明晰的歷史圖景:約當紀元前3、2千紀之交或稍後不久,猶太人的第一代族長亞伯拉罕攜家族向迦南遷徙,揭開希伯來民族史的帷幕。

其後,歷經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三代族長徙居時期,摩西率眾出埃及時期,約書亞攻佔迦南和士師秉政時期,掃羅、大衛、所羅門創建統一王國時期,南北兩國分立及相繼淪亡時期,囚居於巴比倫和回歸故鄉、復興故國時期,以及反抗希臘化國家和羅馬帝國宗教迫害及政治壓迫時期。

這個災難深重而頑強不屈的民族最終在公元1世紀、公元2世紀被逐出其巴勒斯坦的家園,被迫漂泊於五洲四海。而當猶太民族陷於背井離鄉的慘劇中時,公元1世紀30年代,由拿撒勒人耶穌創建的基督教從其猶太教母體中娩出。


(2)世人都記錯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宗教價值

1、提供了希伯來民族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

在聖經中,歷史資料佔大量篇幅,它們記錄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起源與發展。

希伯來人的歷史包括:上帝如何揀選亞伯拉罕及其後裔,亞伯拉罕的後裔在埃及如何受奴役,摩西如何領他們出埃及,希伯來民族在迦南如何建立國家,大衛及其家族如何登上耶路撒冷的王位,北國以色列如何毀滅和南國猶大人如何從囚居地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並恢復宗教生活。

基督教將以上歷史接受為他們祖先的神聖歷史,到公元1、2世紀又加上耶穌基督的降生、傳道、受難和復活,以及早期教會的發展。猶太教和基督教信徒確信,這些事件都是在上帝的直接安排下發生的。

2、提供了神學教義

如關於上帝的存在與屬性人類萬物的起源,上帝與人類的關系,人的生死,現世與來世,天國等。

3、提供了倫理道德的准則

猶太教徒和基督徒以聖經為道德准則的首要來源,並認為這些准則來自上帝本身。如,人與人之間應如何對待,對觸犯過自己的人應持何種態度,等等。

4、規定了教會的組織和活動

聖經的許多篇幅都涉及地方和較高層次的宗教團體的組織構成,以及猶太教和基督徒禮拜儀式的具體條例。

5、提出了關於末世的觀念

「末世論」在聖經中佔有重要地位。聖經以為現世僅是進入末世之前的准備階段。此外,在西方社會,聖經還是一部具有特殊象徵意義的聖書,甚至被視為一種「聖像」,用於法庭證人的宣誓,就任重要職務者的就職內典禮等。

一些家庭則把「聖像式」的聖經代代相傳,上面記錄著家庭成員的生生死死。有人甚至將聖經作為辟邪的法定主和護身符,如士兵為求平安而身藏小型聖經奔赴戰場

『叄』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文化破壞事件

******我記得的兩個版本,分別是「七大」和「十大」

《〈〈〈〈阻礙中國古代文明的七大事件〉〉〉〉》

當公元前212年,阿基米德被攻入敘拉古城的羅馬士兵殺死的時候,那個士兵並不知道自己親手扼殺了燦爛的古希臘文明。從此歐洲由於宗教迷信進入了愚昧黑暗的中世紀,知道一千多年後,科學文明才因為哥白尼,伽利略等人重新回到歐洲大陸,如果這個偶然因素被排除,那麼以古希臘的文明水準,穩定地發展,在之後幾前年裡,歐洲也完全可能成為封建時代的文明中心,而不是只有中國在幾千年裡孤獨地站立在世界文明的山巔。

無獨有偶,中國古代文明也遭遇過七次類似的重大打擊,如果不是這幾次巨大的打擊,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甚至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加速度,在歐洲的教士們還在幾千年前和古埃及法老一樣的方式在紙草和羊皮上記錄時,就突破到近代文明來。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不過我們還是可以來看一看,這八個事件究竟是如何阻擋了華夏文明發展的車輪,甚至於將文明的發展倒車回去的。說只有七次,是因為這幾次都影響重大,意義深遠,而類似陳勝吳廣起義這樣的事雖然是重大事件,但是對於中國整體的文明來說,只是農民起義罷了,特別是對於科學文明來說,並起不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不會進行討論。

***第一件秦始皇的焚書事件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了中國,又作了廢分封,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有利於文明發展的措施,《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可是不久就發生了使文明倒退的「焚書」事件。歷史上說秦始皇焚書總是和坑儒一起說的。不過從現代眼光看,從文明發展的角度看,坑儒事件只是封建社會中君王殘酷鎮壓政敵所常見的手法,而且被害的儒生,方士據說只有四百六十人,比起後來幾個朝代的文字獄來說還差的遠。但「焚書」事件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反作用。

據說在公元213年,當時有個儒家的學者在宴會上批評秦始皇設郡縣的做法,一些儒生也不斷議論對秦始皇的政策不滿。丞相李斯是恐怕這些反對他的人危害國家統治或者是自己的地位,提出了焚書的建議:

史書除《秦紀》以外,六國史書一律燒掉;《詩》、《書》、百家語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書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監督燒掉;醫葯、卜筮、種樹等書不在禁列;

於是在全國各地都燃起了燒書簡的熊熊大火,過去東周時期幾百年逐步累積起來的諸子百家學說成果就這樣毀於一旦,很多就此失傳。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僅僅是這些學術成就的損失。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非常有利於各類學說的發展,是我國古代學術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在中國自行發展出現西方近代科學的前提,如果不是這次焚書事件,百家爭鳴能夠繼續,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時代里,在中國就能有人喊出:「知識就是力量」這樣的豪言,使中國出現培根這樣的哲學家,並出現現代實驗科學。

可惜的是從此幾千年,直到現在也再也沒有如此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了。因此此後的中國學術研究都只是在先賢的基礎上發展鞏固,很少出現什麼新的學術思想。

因此中國的科學和文明走上了一條獨特的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第二件事:獨尊儒術

由於秦朝的迅速崩壞,

取代的漢朝吸取了秦的教訓,要尋找一條不同於秦的道路。

漢武帝的時候,為了擺脫上前一代大臣以及太後的影響,尋找能集道德,政法,思想三位一體的治國之道,需要尋求一種哲學體系來支撐。

漢武帝因此到處舉賢納士來尋求治國之道,《漢書武帝紀第六》記載道:丞相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奏可。」這個丞相綰叫做衛綰,是漢武帝的老師,說使用韓非,商鞅的學說的人只能亂國,不能使用,因此漢武帝也不再使用法家的理論,事實上漢朝初期推廣的是蕭規曹隨的黃老之學。而法家理論對於治理國家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後來中國的朝代也還是不斷有人推崇以法治國。

可是緊接著發生的事情,使以法治國這樣的概念,再也沒有成為中國人思想中的主題,現在社會上,我們抱怨法律不健全,不斷有人以權蓋法,官本位等思想,就是從這件事種下的根。

《漢書·董仲舒傳》中的這段文字:「及仲舒對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學校之官,州郡舉茂材孝廉,皆自仲舒發之。」就是說只發揚孔子的學說,廢除其他的學說。董仲舒這個名字應該是被永遠記住的名字,就是這個人以自己的智慧徹底謀殺了所有其他偉大的學說,使現代人評論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時,首先想到是是儒家思想,甚至只有儒家思想。這樣後世的知識分子只能學習儒家學說,先秦的百家爭鳴的學術自由自然是妄想,甚至於連學習其他學術思想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只剩下儒學才是學習,並為國家錄取的正路。

這一點和歐洲中世紀只有學習神學才是唯一獲得知識的正式途徑沒有什麼區別。雖然漢武帝採用這個措施對漢朝的統治是有利的,但是對於中國的文明發展來說,在以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特別是封建後期,儒家思想成為制約文明發展的因素後,董仲舒獨尊儒術所造成的儒學在中國也造成了特別厚重的枷鎖,使的中國在向近代科學邁進時步履艱難。

於是中國後面幾千年的文明許多學者都概括為儒家文明,這聽上去便不覺的是很豐富的感覺。

但是由於中國文明這時候還是處於封建社會的上升期,之後還是創造出盛唐這樣的文明高潮。

***第三件事金元入侵

隨著歷史車輪到達宋代,

中國特色的封建文明達到了最高峰,宋朝的賦稅收入在中國古代歷史中也是最高,人民生活水平也相當高,導致司馬光慨嘆: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有西方學者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的士兵。宋代的科學文化也達到了高潮,理學家程頤的「格物致知」已經體現出科學研究的思想,沈括等科學家的成就達到了當時世界最領先的水準。而當時甚至已經出現了工廠生產等資本主義萌芽,就在這樣一個發展的最好時機,由於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使這個時機被錯過,否則中國可能是最先實現工業革命的國家,而這個時機的錯過,導致中國再也沒有在封建社會時期遇到這樣好的發展時機。

北方金元的連續入侵,導致中國北方的生產水平完全倒退。

由於金元都屬於游牧民族,在進入中原後都按游牧民族慣例大肆掠殺,使北方的人口大幅降低,其中部分則遷移到南方(其中唯一的好處是使南方特別是兩廣地區的文明大大的發展了),金元統治者還在中原實行原始的奴隸制度,在農業區實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視政策,這些都導致了當地文明的倒退。讓人感嘆的是,當金的後裔滿清又一次統治中原的時候,他們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比如歧視漢人,滿人不從事生產,不讀書,甚至將杭州的西湖改成了馬場,不過由於明朝的經濟文化並不出眾,因此文化上的倒退並不象在宋朝的那次那樣明顯。

而中國封建文明也因此開始慢慢地走向下坡路。

當金元的游牧民族逐步被當地漢民族先進的文明同化時,已經過了幾百年,而再也沒有機會達到北宋那好的時期。這當然是因為其後的唯一的漢族政權明王朝,在科技文明等發展的方面實在是做的最糟糕的一個朝代。

可以說幾乎都是失敗的,倒退的。

因此阻礙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大事件里和明朝相關的是最多的。

***第四件事明朝的統治方針

這樣的段落標題似乎對明朝的統治者太過於苛刻了,但事實上一點也沒錯,明朝幾代君王里除了明成祖萬曆帝還算可以外,其他的君王都基本可算是昏君,整個國家在統治下,整個國家生產落後,毫無朝氣,到處是密探的恐怖統治,可說是最差的封建時期了。

自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天下後,為了將元朝強制實行的牧業恢復為農業,將大量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使得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不過這種開國時期的發展相當程度是在元朝長期的生產力壓制後的反彈,如果換成任何一個前朝政權來統治也都能達到開國時期的發展。由於對剛剛從蒙古統治壓抑下,明朝的統治者對於傳統特別著重,理學這時候發展成為用儒學中的倫理來管理國家,人民生活的一切方面的理論。而這樣的理論宣揚的不是發展,而是禁慾,只要維持原始的農業自然經濟就可以了,這樣才符合簡朴的道德風范。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生產完全走回封建社會初期的形式去了,因此在後期,導致糧食供應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在這樣的治國方針下,雖然在中後期,又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即使沒有滿人的入侵,還是很難爆發出工業革命的。

與此理雪家們已經完全脫離了宋朝理學初創時尋求天地間真理的初衷,變成完全僵化,淪為統治階層工具的東西,在同時禁錮著人們的思想。而八股文的出現,使得知識分子階層整體被僵化,從而使得科學文明再一次停步了。

***第五件事明朝的八股文

朱元璋有一次臨朝聽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寫了洋洋萬言陳說時務,朱讀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不由得大怒,將茹責打了一頓。後來又讓人繼續讀,讀到最後才涉及正題,所提幾條建議也還可行。他一面向茹道歉,一面下令糾正浮誇的文風。又欽定了奏言的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八個部分組成,通稱「八股文」。又規定在科舉中,應試考生也要按八股文體做文章,後來連字數都有了限制。這種文體格式死板,內容空洞,束縛人們思路。可是讀書人為了考功名,都只好學習八股文,很多人連書都不讀了,只研究怎樣寫好八股文,於是這樣發展出來的知識分子,很多也是毫無思想,可見對文明的發展八股文起了多大的破壞作用。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曾說:「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當明清兩朝的讀書人開始沉迷在八股文里鑽營時,整個國家的科技文化的發展便陷於停頓了。

但是由於一個人的存在,當時中國還是很可能成為近代史中領先的強國,那就是鄭和,這個人比哥倫布早九十二年開始了偉大的航海,甚至有證據表明,是鄭和的船隊(由他的副手率領)發現了美洲和澳洲。鄭和的功績我們都很知道了,可以這樣講,當時成為世界的霸主,建立日不落中華帝國的不二時機就在眼前。當時中國事實上也的確是稱霸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霸主,鄭和的寶船是1500噸的巨艦,百年後哥倫布使用的最大的船才100噸。只要鄭和所進行的偉大事業能繼續下去,現在在美洲,澳洲以及世界其他很多地方建立龐大殖民帝國的將是中國人,可是由於明王朝的理學觀念和下文所說的事件,使我們錯過了在地球上拓展國土的最好時機。

***第六件事明清的海禁和劉大夏的極端愚蠢

鄭和七次下西洋,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他航海所得到的資料和航海技術,也使得當時中國是海上的絕對霸主。

可是前文已經說過明朝的治國方針是一種非常保守的,滿足於自給自足的思想,發展生產對於明朝來說不不對的,因為這違背了簡朴的美德。因此當時的永樂帝和大臣們沒有一個從鄭和的描述聯想到其中的巨大商業利益。當然由於當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富足最強大國家,這些王孫大臣自然沒有動力去海外撈世界。於此相反,當時歐洲各國的君主無不夢想著能打開到東方的新航路,帶來大量財富,對航海都非常支持。不過我國東南沿海的居民一直都有出海的傳統,當時民間的海上貿易也相當繁榮,因此如果明能支持航海事業,中國人建立美洲殖民地完全是可能的。

可是由於日本的倭寇開始騷擾中國沿海,明朝便禁止了民間出海,明太祖屢頒海禁令。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宣布「仍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十四年,又宣布「林示瀕海民私通誨外諸國」。洪武十七年正月,「禁民入海捕魚」。洪武二十三年十月,詔戶部「申嚴交通外番之禁」。洪武二十七年正月,甚至下令「禁民間用番香、番貨」。明太祖制訂律法,對於違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濱海軍衛官兵,都要處以嚴刑。明太祖的海禁,使唐、宋、元以來的海外貿易遭到沉重打擊。至永樂時,明成祖宣布:「不許沿海軍民人等私自下番交通外國,遵洪武事例禁治。」小小的海盜竟然讓號稱最強大的明帝國,簽署這樣的命令,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從沒有過,從這點看出明朝的外強中干,以及極端保守。

就這樣由於國家的海禁,就此扼殺了我國當時還是最領先的航海事業,中華日不落帝國就此成為泡影。更主要的問題是,明清兩朝由於禁止民眾出海,而當時又不象漢唐一樣和西域各國通好,這樣在陸地和海洋上都把國門關閉起來,形成了閉關鎖國的狀態,由於那時侯歐洲的近代科學逐漸起步,中國的故步自封便失去了及時獲得最新的科技知識的機會,一直到被炮火打開國門,這個損失是非常大的。

鄭和死後,連國家進行的航海事業也停止下來,之後發生的事則是讓人發指的損害民族利益的事。

以兵部侍郎劉大夏為主的官員便停止了航海活動,理由是是航海太花錢,對百姓負擔太重。由於鄭和下西洋,並不象其他歐洲國家航海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是向其他國家顯示中華的威儀,因此很花錢。但他們沒有看出航海可能帶來的經濟利益,這點反而是南宋的趙構做的很好,他是歷史上最支持海上貿易的皇帝,原因是每年需要交給金國的歲幣太多了,只能想辦法多賺錢。話歸本文,劉大夏這樣做其實更深的含義是防止宦官的勢力變大,但是從鄭和這樣少有的有作為的宦官身上下手,也可見這些人的眼光短淺。劉大夏據說是一個很認真的官員,而且還十分關注百姓疾苦,不過這個人實在受八股文毒害太深,目光短淺,居然做了一件人神共憤的事情,他將鄭和幾十年積累的技術資料從宮里偷出來,全部付之一炬了。這個極端愚蠢的做法,可以堪比焚書坑儒的秦始皇,這樣使得明的航海技術倒退了幾十年,由於這是是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關鍵幾十年,劉大夏的做法可以說改變了歷史。可笑又可嘆的是,他做這件事的時候一定還以為是為百姓做了件好事。可以說把這個人弄個鐵像跪在鄭和像前放在中國航海博物館前也不為過。

請大家原諒我對這個人咬牙切齒說了這么多,公正地說把責任歸罪於他個人是不公平的,當時的明王朝的軍臣可以說都是一群沒有見識,只知道鑽營,謀私利的庸碌之輩,因此有「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這樣的說法。歸根結底,是理學的保守思想和八股文毒害了中國知識分子階層,即使是有見識的人也脫離不了這個局限。

讓人惋惜的是,之後滿清政府依然延續了「海禁」政策,甚至還在收復台灣後,曾經打算放棄掉,把百姓都牽到大陸,真是讓人嘆息。我們可以看出,在思想保守落後的社會里,是不可能有科技文明的大幅度進步的。

因此中國在古代成為海上霸主的夢想,終歸還只是夢想罷了。

中國古代的文明在遭受了以上那麼多次巨大的打擊後,已經到了清王朝中後期,這時候中國的科技文明已經逐漸落後於西方列強。可是清王朝為了維護自己少數民族的統治,採取了比前朝更保守更專制的統治。

雖然清朝有為的君王比明朝多的多,但是在思想領域的保守使進步和發展成為「不合祖制」的罪過,因此和不斷進取發展的西方列強相比,差距越來越大。

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前,清帝國還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國家,因此雖然被西方國家船堅炮利打開了國門,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我們還是有可能奮起反追,從而再次領先的。因此在飽嘗國家落後的痛苦後,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開始了向西方列強學習的洋務運動

***第七件事洋務運動和百日維新的失敗

我們都知道洋務運動最後以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而告終,但是洋務運動還是為中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特別是西方近代科學思想的引入以及近代中國工業的初步建立。可是洋務運動還是失敗了,他並沒有能使中國擺脫被西方列強殖民化,而與此同時進行的日本的明智維新卻成功的使日本成為了一個強國。

因此我們必須檢討洋務運動為什麼沒有成功而明智維新卻成功了。

這個問題很多歷史學家都有過論述,蔣介石也曾經評論過,我很同意他的觀點,他認為關鍵是雙方領導人的認識不同。伊藤博文的著眼點,在與建國建軍久遠的規模有關聯的問題—政治、憲法、經濟、社會的組織,軍事的制度,科學的精神和方法。因為伊藤博文知道「先立乎其大者遠者」,所以日本的建國建軍,自始即著眼於基本精神,故其維新的基礎頗為深厚。』『相反的是,我國(清廷)李鴻章則是深受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只知道西方國家「大炮之精純、子彈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伍之雄整,實非中國所能及」,以為「中國但有大炮、輪船兩樣,西人即可斂手」。而對於立國建軍的大政方針,和科學文化的根本之圖,尤其科學的基本精神,則不聞不問。『因此,他主持洋務幾十年,亦僅止於聘請顧問、訓練洋槍、抽取關稅厘金、設立機器製造局、造船廠、招商局、礦務局,求其「船堅炮利」而已。『其結果,海軍毀於中日黃海之戰,陸軍敗於中日朝鮮之役,關稅主權旁落於外人之手,內憂外患,禍亂紛乘。『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優劣,即於此判若雲泥了!

其實這並不能完全怪李鴻章的見識短淺,他正是由於受到前文所說的僵化的中國八股文式的教育,思想怎能不僵化,而且中國是天朝大國的思想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當時的知識分子一直到普通百姓誰不是這樣想的。

當中國的確是最先進最文明的國家時,這樣想是自豪,而當國家已經落後時,繼續這樣想,就只是夜朗自大了。可惜由於前文所說的閉關鎖國,國家落後了也沒有人知道。因此直到洋務運動開始的時候,還有人在說這樣的昏話,「洋人以勢力勝,中國以禮義勝」,「所恃者,中國數千年禮義廉恥之維」,則實在是中國幾千年文化所造成的副作用了。而反觀日本由於過去從來沒有達到過文化的領先,從唐朝時期日本的大化改新開始,日本就開始在學習中國,在發現西方的先進後轉而學習西方列強,相對中國來說,文化的失落比較少,也比較習慣,因此能十分徹底地學習,並掌握到西方的基本精神,而中國幾千年的老大架子是很難取掉的,因此即使開始學習也能難作到虛心。

正是由於以上的原因,之後由光緒皇帝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試圖實行的更徹底的改革時,只經過了短短的一百天,便遭受到保守派和洋務派的阻撓而夭折了,因此稱為百日維新。

百日維新和洋務運動在當時社會環境下失敗或許是必然的,但還是要說,如果,如果不是中國的封建歷史這樣長,而變的如此保守,這次的變革或許會成功,那麼中國或許徹底抹去近代史中太多的屈辱。如果這六次事件的前幾件沒有發生的話,後面的悲劇或許也不會發生。我們的歷史會更主動更積極地發展。

但是歷史畢竟沒有如果,而且是那麼多如果,中國的歷史遭受了那麼多次巨大的打擊,還能夠屹立不倒,本身就值得我們驕傲,畢竟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絕斷的文明。公元前18世紀古印度文明被雅利安人取代,公元前1600年赫梯人入侵,古巴比倫滅亡。元前6世紀,古埃及被波斯滅亡。而各類其他文明甚至整個族類被滅絕的也多不勝舉,惟有華夏文明以其巨大的生命力持續了下來,即使曾經被游牧民族統治,卻仍然以其強大的同化力量將之溶入了中華文明的整體中。

因此我們有理由為自己的文明和民族驕傲,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能吸取前代的教訓,將這類損害民族和文明的事件減少甚至不再發生並轉化為動力,中華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頂端是我們完全能實現的。

《〈〈〈中國歷史上「10黑」〉〉〉》

1 秦始皇焚書坑儒 哲人雲:消滅一個民族先從文化上消滅它,此言不虛。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才俊輩出,各種思想交相輝映,這是歷史上文化最燦爛的時刻。但是,隨著秦的大一統,消滅了其他諸侯國的文化不說,為了搞愚民政策(怕知識分子批判引導人民反抗),坑殺無數讀書人和文化典籍。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悲劇的時刻,基本上也是開了歷朝歷代文字獄的先河。但是,愚民政策最終被證明是愚蠢的,最後推翻秦的劉、項,都是讀書不多之人。
2 漢武帝獨尊儒術 隨著漢朝的建立,經濟和文化又開始發展起來。到了武帝時,為鞏固中央集權,統一知識界思想,重用儒學大師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打擊了其它思想流派的餓生存空間。開明的政治制度走向專制,活躍的思想被扼殺,發展中的初等級市場也遭破壞。《鹽鐵論》中對此有詳細的論述,關於鹽鐵是官營還是放開允許民營,是與民爭利還是讓利於民,是禁錮思想還是允許民間思想與朝廷對話,此事爭論劇烈,但最終武帝罷桑弘羊,對鹽鐵官營。中國錯過了一個走向政治開明/學術自由/市場繁榮的機會。實際上,武帝大興兵戎,國庫吃緊,漢朝的禍根也在此埋下。
3 漢黨禁之爭、黃巾之變及三國戰亂 先是,東漢黨禁之爭以宦官集團勝利告終,士大夫集團遭受空前打擊幾乎一蹶不振,而後宦官專權,中央權力旁落,黃巾之變加劇了對社會經濟文化的破壞,至三國時代破壞達到極點,中國歷史發展倒退了數百年。設想,如果赤壁之戰以曹魏集團勝利告終,中國可能早幾十年統一,結果又如何?但歷史無法假設。
4 宋朝理學的興起 以二程和朱熹為首,以儒家之名,理學興起並成宋代國學,這些大師的道德文章是好的,但是不能以一家標准要求天下。理學對中國人文思想是個巨大的打擊,其占據統治地位也預示人文啟蒙不能在中國快速興起。其後的元朝,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使中國的發展停滯不前。
5 明末張居正革新失敗和蘇州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先是,明初鄭和下西洋目標不明,無功而返,而西洋的航海術此後卻藉助中國技術空前大發展,繼之張居正一條鞭法革新失敗,蘇州手工業資本化道路失敗,中國繼續走封建主義道路,而此時,西方處於大航海時代和文藝復興,將中國逐漸甩開。
6 清軍入關 清軍入關採用了血腥的手段,揚州十屠,嘉興三屠,幾乎每一處經濟發達地都被一掃而空落後文化對先進文化的征服,是個悲劇。
7 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之變 鴉片戰爭使中國的頭上壓上了一座資本主義大山,而太平天國之變更是雪上加霜,清王朝根本已無法將革新圖強提上日程。
8 戊戌維新失敗 洋務運動失敗,近鄰日本的明志維新以及甲午之戰刺激了中國知識分子和統治者,百日維新最終失敗,而如果再次假設又如何?但是,戊戌維新開啟了近代中國政治變革的先河。
9 七七事變 中日的這場戰爭導致了兩國的共同悲劇,至今兩國傷痕仍然無法抹平,互相不信任。更為關鍵的,勝利後的中國也未實現和平,試想,如果國共1945年和談成功,結果又會如何?歷史仍然無法假設。
10 文化大革命 政治浩劫,文化浩劫,經濟浩劫。使知識分子的思想變得懦弱,社會責任感下降,仗義執言的士大夫精神逐漸消失。

『肆』 10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

常遇春
(1330~1369) 字伯仁,號燕衡,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
民族英雄,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明朝開國名將。宋朝南渡時常氏遷來懷遠,到常遇春已經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藍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於公元1330年(元朝至順元年)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貌奇體偉,勇力過人,猿臂善射。23歲時,適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常遇春適此嘯聚綠林草澤中,後在和陽歸順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傳,常遇春率軍隊進駐九華山時,適逢天旱無雨,士兵飲水困難。於是,他親自帶領將士在九華山下尋水,忽然在五溪橋南邊挖出了六股泉水,解決了部隊飲水的困難。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為常遇春所發現,無從查考。但是常遇春結寨六泉口,大戰九華山卻是千真萬確的。後人有詩可證: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嗚。何年留古砦,猶復說開平。

據史料記載,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與另一名大將徐達率重兵鎮守池州防備。陳友諒統其兵眾,部署襲取池州。徐達偵悉陳友諒的行動,令常遇春率精兵萬人,設伏於六泉口。陳友諒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伏兵掩其後,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余,擒捉三千,陳友諒敗走江州(九江)。

這次戰役不僅恢復了皖南

軍事要地太平縣,也使漢軍龜縮於武漢不敢再犯。論功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贊他說:「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常遇春當年設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華山的大古嶺、鳳凰嶺一帶,並在百丈潭前留有詩文: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隱高。結廬親冢側,只為報劬勞。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歲,就病死於柳河川。一生為將未曾敗北。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軍中有「常十萬」之稱,人美稱他為「天下奇男子」。死後,被追封為「開平王」,故六泉口又有「開平寨」之稱。當地村民為紀念常遇春智勇過人,還在大古嶺下的在百丈潭側建廟祭祀,當時稱將軍廟,廟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將軍村。該廟規模壯觀,翹檐飛角,廟內塑有常將軍全身像。抗日戰爭中廟宇為日軍焚毀,但村民仍保留「拜將軍年」的舊俗。

常遇春
傳體貌奇偉,沉毅果敢,長臂善射,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元至正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十七年,攻寧國(今屬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陳軍。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占浙西,於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十月,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余。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

面涅將軍——狄青
狄青,生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漢臣,身長八尺有餘約為(1.89米),濃眉大眼,姿態雄偉,胸襟廣闊。汾州西河(山西汾陽)人,北宋大將。狄青出身貧寒,從小就胸懷大志,16歲時,因其兄與鄉人斗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西夏。宋廷擇京師衛士從邊,狄青入其選,任延州指揮使,當了一名低級軍官。在戰爭中,他驍勇善戰,多次充當先鋒,率領士兵奪關斬將,先後攻克金湯城,宥州等地,燒毀西夏糧草數萬,「收其帳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並指揮士兵在戰略要地橋子谷修城,築招安、豐林、新寨、大郎諸堡,「皆扼賊要害」。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一馬當先,所向披靡,在4年時間里,參加了大小25次戰役,身中8箭,但從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斗中,狄青身負重傷,但「聞寇至,即挺起馳赴」,沖鋒陷陣,在宋夏戰爭中,立下了累累戰功,聲名也隨之大振。

薛禮字仁貴(614-683年3月24日),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
艱苦奮斗三十載,家裡窮苦志不窮
薛禮,字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人,大業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時期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屬於河東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輩已經沒落,,父親薛軌早喪,雖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麼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現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貴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告別妻子,去新絳城裡找張士貴將軍,應征入伍,開始了他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經歷。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漢族,字伯陵,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客家人。抗日名將,時有抗日「戰神」之稱,一級上將。原名薛仰岳,因生於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乃父起名仰岳以求能效法岳飛成為民族英雄。薛仰岳後改名薛岳,以示不僅仰慕岳飛更將身體力行。

1906年入黃埔陸軍小學,1909年加入同盟會,之後入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回粵後曾任孫中山警衛團第一營營長。1922年陳炯明叛亂期間,薛岳曾保護宋慶齡脫險。北伐初期任第一師師長。

呂蒙
呂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將領,仕於東吳的孫權。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秦瓊(571~638)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兵器:四棱金裝鐧、虎頭鏨金槍。座駕:黃驃透骨龍。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

衛青,中國歷史人物。一為西漢軍事家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106年(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他是西漢時期能征慣戰,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將領,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人熟知的常勝將軍。率軍與匈奴作戰,屢立戰功,但從不結黨干預政事。他對士卒體恤較多,威信很高。另一位衛青(?—?)字明德,松江華亭人。是明代抗倭名將。其子衛子穎。

孫臏是孫武後代。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騙孫臏到魏,用刖刑(即砍去雙腳),被齊國使者偷偷救回齊國後,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山東省臨沂銀雀山出土殘簡,有一萬一千餘字。關於孫臏臏刑其實是錯誤的,在太史公自序這本書中提到「孫子臏腳,《兵法》修列」,講的是孫臏被砍掉雙腳,而不是挖掉膝蓋骨。

『伍』 史記記載的歷史都是真實的嗎

《史記》是研究歷史人員的參考資料,現在有好多人的《史記》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司馬遷本身就沒有說自己寫的百分百是對的,後世人直接給否決這絕對是不對的。歷史是不能重現的,我們只能從史書來了解到,史書也有不同的,具體誰對誰錯我們只能盡可能的來還原一下,並不能說歷史的絕對真實性嘛。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史記》的由來。

一部分記載是有竄偽嫌疑的,尤其是關於秦代的記載,荒謬和前後矛盾的地方尤多,很可能參雜了大量的偽文。劍橋中國秦漢史第一章附錄里對秦代部分存在竄亂嫌疑的內容進行過羅列,個人以為其中有不少都是可以成立的。故對這部分記載的問題不當簡單苛責於司馬遷。

《史記》可信度我認為是非常高的,裡面記載的的很多東西都通過考古證實了,所以我當然是相信《史記》了,這也是我們現代人考古參照《史記》的一個原因,雖然不能說完全真實但是真實性還是很大的,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陸』 歷史上的秘密事件和談話是如何被記入史冊的

在《左傳》中記載有這么一個故事,說齊庄公喜歡美人棠姜,想她想得也不能寐,終於和她暗通款曲,可是這事被她的老公崔杼察覺了,於是崔杼就趁他們幽會時安排武士將齊庄公給殺了。

崔杼是齊國重臣,他讓前來記載的史官寫齊庄公得瘧疾死了,史官不聽,在竹簡上寫道“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崔杼生氣地將他殺了,史官死了,按照慣例就應該讓他的弟弟來寫,崔杼對新史官說:“你寫齊庄公得瘧疾死了。”新史官也不聽從,在竹簡上寫“崔杼弒其君光。”崔杼又拔劍殺了新史官。然後更小的弟弟寫下同樣的話,同樣被殺。最後是小的弟弟。崔杼直視著他,問:“難道你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年輕的史官繼續寫下“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崔杼憤怒地把竹簡扔到地上,過了很久,嘆了口氣,放掉了。

而且當事人難免不會說,就算當時不說,老了以後,還不是會和子孫後代吹噓當年你們的什麼爺爺奶奶有多麼厲害,跟誰誰商量了什麼事。就像現在的革命老英雄一樣,會告訴後人當年革命的故事。

史書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或許有些會有人為的想像,甚至人為的篡改,但是,人為更改的歷史一定沒有辦法做到完全顛倒黑白,就像現在某些戰爭歷史不被部分人承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歷史真相,或者說對它持懷疑態度。

『柒』 有沒有全世界人都知道的戰役或者是一些很多人死去的歷史事件最好寫多點出來,分數不是問題!

諾曼底登陸的時候一個小的戰例,名字叫奧馬哈海灘之獸,一名從來沒殺過人的20歲德軍士兵9個小時里他用光了12000發子彈,僅他自己就當天造成了美軍約3000-4200人的傷亡;PS:他在碉堡里使用的是德制MG42,射速很快

『捌』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知錯就改的事件

沈從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的一農戶家庭。小時候,沈從文特別看專木偶屬戲,常常因為看戲入迷而耽誤了讀書。

有一天上午,沈從文從課堂里溜出來,一個人跑到村子裡去看戲,那天木偶戲演的是「孫悟空過火焰山」。沈從文看得眉飛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陽落山,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到。這時,都已放學了。

第二天,沈從文剛進校門,就嚴厲地責問他為什麼曠課。他羞紅著臉,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老師氣得罰他跪在樹下,並大聲訓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願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溜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這也是為了你好。一個人只有尊重,才能得到的尊重。」老師的一番話,使沈從文得流下了。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此後,沈從文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後成了著名的作家。

『玖』 如何記憶歷史事件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雲。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准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繫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佔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佔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字聯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拾』 影響世界歷史的100大事

最重要的一件事:丘處機路過牛家莊!(笑)

看了目錄。。。這本書100%是中國人寫的,而且沒在國外學過1年以上歷史。。。雖然努力想走西式風格。。。但還是脫離不開中學歷史教課本的風格

把漢謨拉比法典寫進去,只能說明作者很有想像力。。。寫這個真的還不如寫摩西十誡= =
古埃及文明的興衰根本不算一件事情,幾千年的一段歷史叫『事情』?中國歷史表示壓力很大
特洛伊實至名歸
摩西出埃及可以算,但是猶太教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有限= = 純粹是基督教在幫他們拉觀眾
佛教沒問題
希臘民主制的和西方民主制的關系的話,個人觀點不同隨便他
希臘哲學實至名歸絕對可以算
8 和10 沒意義,當然個人觀點可以算進去
亞歷山大絕對要進去
屋大維那個。。。羅馬帝國當然是當仍不讓,但是感覺共和國被忽視了= = 去掉布匿戰爭換成羅馬共和制比較好,當然個人看法
12到15 我很贊成
日本大化革新,對世界歷史影響在哪裡??
查理曼大帝加冕的事情,政教分開統治的事情很微妙,算了不說
諾曼人征服英格蘭,真的算不上『世界歷史』上的大事= = 那些法國人都不大愛在英國呆著其實。。。。不過看在日後英國對世界影響深遠來看。。。勉強可以算
十字軍必須算
大憲章什麼。。。純粹是為『憲政』這個美好的詞語做廣告,對英國法律和政治方面影響很大,對世界歷史,影響幾乎沒有,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是按照英國的政治體制建立的
21到27 沒意見
瑪雅文明根本和世界歷史沒有任何關系,人家埃及好歹還是地中海,地處當時世界文明之中心地帶,瑪雅他們就自己樂呵樂呵過日子。。。失落了多少年了都沒人知道= =
宗教革命太重要了必須算
尼德蘭革命。。。。。好吧。。。可以算。。。但和資產階級沒有關系。。。尼德蘭革命好以後成了個很自由規矩很少的地方,給歐洲別的地方混得不太好的人帶來了不少便利,比如去美國的五月花號上的那些清教徒,也是找了尼德蘭做中轉站然後去了新大陸,當然這個地方一直被歐洲的大國們鄙視
無敵艦隊沒問題
哥白尼那個。。。當然也可以當成對神學的挑戰的典型。。。
莎士比亞那個難道沒有算在文藝復興裡面嘛!他就這么特殊嘛!當然他對英語文學的貢獻很厲害,如果硬要算也可以拉
牛頓沒問題很厲害很重要
英國革命那個,第一和資產階級沒有關系!第二,和前面說的一樣,對英國影響深遠,對其他國家一點點影響都沒有
36-48沒意見
PS法國和美國革命對世界的影響比英國革命深遠多了,英國純粹是宗教斗爭,法國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新教徒都要麼被殺掉要麼被趕走(主要去了尼德蘭。。。)鐵腕統治不怕你哦;美國乾脆基本都是新教徒
49.。。。義大利統一不統一,對歐洲歷史真的沒大差別。。。
50沒問題
51.。。。。。巴黎公社。。。。真的。。。。沒有。。。很厲害。。。。。。。當然當時法國是世界中心之一,在法國巴黎發生的事情。。。硬要算也可以啦。。。我也知道湊100個不容易的。。。相比起愷撒政府高盧或者馬丁路德燒毀教皇敕令。。。這個。。。真的上不了檯面
52,53沒意見,54不懂不敢說,55,56沒意見
57這個。。。很熱門呵,於是拿出來了呵。。。。讓我絞盡腦汁想一想奧運會對世界歷史的影響。。。當然。。。不能看不起體育的影響畢竟現在還關繫到經濟,恩,好吧,我錯了,恩,算進去吧。。。
58,59沒意見
60這個,我想吐槽,但巴黎和會真的對中國很壞,所以,算他分贓好了沒意見
雖然也幹了不少好事,國際紅十字會就是那時候建立的,還有關於善待戰俘的一些條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也是那時候定的
61,62我不懂,不過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呢
63沒意見
64-72.。。完全就是一件事情嘛,用一個『二戰』就可以概括。。。分這么細,是想怎樣。。。埃及興衰那個哭了,我畢竟有起碼三千年好嗎,當時的『世界』里,我也是很厲害影響很深遠的耶。。。。。一戰哭了,一點都沒提到我哎!就一個巴黎和會把我就跳過了。。。
原子彈的事情。。。是很厲害拉,但是這個都算,是不是要把中國人發明馬鐙啊火葯啊算上去啊。。。。就這么崇拜新事物不好好懷舊一下這樣真的可以嗎?
74,75沒意見
南亞那塊我不了解也不想了解。。。。隨便了。。。
冷戰。。。好吧,是很重要。。。畢竟近代之後,一旦發生點什麼就滿世界都會影響到。。。所以要說是『影響世界』也沒錯
朝鮮戰爭。。。。請告訴我,美國對外戰爭失敗和世界歷史有嘛重大關系,人家不是還是在打嘛,而且這么愛美國,給它這么多條,曾經的霸主羅馬、蒙古、土耳其之類淚流滿面。。。埃及已經哭不出來了。。。英國平白佔了別的幾條,大英帝國的事情只有一條也就可以既往不咎了吧
79、80 很滿意
81這個。。。。。我吐槽無力了。。。歸結到蘇聯解體這一個大范圍會死嘛?
82美國又佔一席!可喜可賀!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但作者很看重你哦,要努力!
83,84 沒意見
85.。。歸到原子彈那一條很難嗎?美國又拿到一票!
86不懂也不想去懂
電影的話,我很喜歡,但是照相機哭了,而且。。火車之類的估計也被歸到某個技術革命里去了,於是還有別的,羅盤被遺忘在棺材裡了,發明輪子的人,發明用火的人。。。我都不忍心說下去了
日本崛起真的很厲害哦!於是葡萄牙哭了,亞述哭了,羅馬哭了,哦羅馬崛起有被提到過,但是直接跳到帝國了,美國在一邊笑而不語
89到93統統一個道理,是都很重要沒錯啦,但是。。。明明歷史上還有同樣重要的或者更重要的,都被忽視了,就因為時間離得比較近就大書特書,這樣真的好嗎?
94.。。。。。還是這個問題,那麼第一次使用鐵器的戰爭,第一次使用火器的戰爭都在哪裡?這在當時都是高科技啊。。。就算,在槍上裝刺刀或者在大炮上刻膛線這種事情,也都是跨時代意義的革命般的事情啊,怎麼就沒人關心,百年戰爭當初也是高科技戰爭哦,英國大弓大展雄風哦,我知道前面有講到啦,但是絕對沒有高科技這個定性吧。。。根本沒有好好去了解古代史,就知道列近代大事,整部書三分之二都是近代的東西。。。近代的東西當然有很重要,國家間的聯系也更為緊密,牽一發動全身,但是,有必要這么詳細的列出來嗎?二戰用得著寫這么多條嗎?美國干點什麼事情都列上去,歷史上的霸主有的是,幹嘛就這么粉美國一個
95這個不清楚,但就一個南非,能對世界影響有多大?人家印度還種族著呢。。。。話說。。。。廢奴的事情。。。貌似沒有提到哎。。。。英國要叫了,我這么重要的對世界歷史作出的這么大的事情,都沒說,我家領主起來逼草包國王簽大憲章的事情倒是滿世界都在宣傳。。。
96這個的確很重要沒意見
97.。。。見仁見智了
98.。。美國再得一分!歐洲幾個發明互聯網的人低頭啜泣
99見仁見智,先進技術千千萬,我不認為多利對世界有多大的影響,克隆也許以後有很大突破很厲害很重要,但是。。。多利的年代。。。還好啦真的還好啦。。。。
911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隨便他。。。。

我真是吃飽了沒事干到這里寫書評來了。。。。。。。大概是晚上餃子吃多了腦子搭錯了
最後總結兩句
1,這本書,古代史來自高中課本,近代史來自黑白紀錄片和報紙
2,美國笑到斷氣

閱讀全文

與世人都記錯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