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歷史和人類文明的角度思考現在中國和西方的區別
作者指出:須要申明的是,筆者並非研究中西文化的專家,以下內容和觀點,僅為個人的思考和有限知識,定有偏差甚至謬誤。寫此文之目的,在於提醒同道們,應對中西文化有所研究和比較,對於在中國傳播福音,建造教會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基督教仍是「洋教」。如何使「洋教」本土化?怎樣找到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點?仍然是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如果我們在努力傳播福音種子,大力引進基督教文化的同時,不考慮中西文化差異,不找到兩種不同文化的契合點,不顧及中國的國情,就無法使基督教信仰本土化,甚至鑄成大錯——
中西文化最大的區別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這種差異自西方黑格爾哲學體系形成以後愈趨明顯,而不同的思維方式導致了不同的行為方式。
中西文化差異若用現代哲學「對立統一」規律來概括,中國人重「內」,西方人崇「外」。正因如此,使中國人文科學發達,而西方自然科學領先。但奇怪的是,人與自然一體的觀念,比人與自然對立的觀念明顯優質,而且更符合自然法則。中華文化這一接近事物本質的閃亮和合理的觀念,卻沒能促進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此點尤應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中國人喜歡從動態中觀察分析事物,西方人習慣從靜態中觀察分析事物。中國人善於把握整體,注重平衡,習慣從整體中看個體;西方人喜歡化整為零,注重分析,習慣從個體中看整體。此點也同樣促進西方自然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文化崇尚鬥智,因而棋術十分發達;西方文化崇尚斗勇,故而體育甚為突出。中國人歷來不重視體育,認為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喜歡用靜坐練氣,疏通經脈,平衡心態來達到除病延壽之目的。在政治方面,中國人重視集體主義,先團體,後個人,故使中國人容易寬容與忍辱,也利團結合作,但卻容易滋生平均主義,公有思想。西方人喜愛競爭冒險,個人奮斗,注重功利,這是西方較早較快進入商業文明的原因,而有極易產生資本主義和烏托邦(空想社會主義)。中國人對家庭對社會是一種責任,西方人對家庭對社會是一種需要。
總之,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立體型,向前看時往往還要顧後,看到勝利時還會回頭看看失敗,試圖從失敗中尋找出一些教訓來,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此種思維方式的表現。再觀西方人卻是一向勇往直前,不但不顧後面,連前面有多少障礙都很少顧及,所以說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線型的,表層的。而此種思維方式的不同絕非地域差異和人種不同,是在於中國人和西方人的靈魂深處有其不同的宗教信仰,或者說是因為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進而導致文化不同,從而決定思維方式不同。
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對他的弟子說:「法在汝邊」,中國人老子亦說:「道不遠人」。中國唐朝文化當時稱雄世界,然而唐人還容納了外來的佛教文化。可以說,時至今日,中國的主流文化仍是以道家、儒家和佛家(教)文化的混合物。不知是佛教在中國找到了契合點,還是中國唐人找到了迎合佛教的契合點,而又為什麼中國明朝中葉的西方文化在中國沒有找到契合點?確實值得研究。再思西方文化,其根基是基督教的倫理道德原則,或者說是上帝的力量,此種信仰平衡了西方人的行為方式,使得他們和平相處。
應當注意,一個民族最大最具特色的優點,有時恰好是它最大最難克服的缺點(實際上,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對立物兩極相通」。比如,中國人重「恕道」,又能「忍辱負重」,推崇「大統一」,這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得以延續的主要原因。恰恰這一點,卻容忍和順從了封建君主集權制度,又使在西方無處落腳的「科學社會主義」(實質上仍是空想社會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是被統治階級利用的文化。依筆者之見,後者不用說,而前者如果將「迎合」改為「容忍」,似乎更為客觀。再觀西方人,好鬥、沖動,想征服世界,但世界並未被征服,而歐洲的版圖卻四分五裂,國小人稀至今。
須要申明的是,筆者並非研究中西文化的專家,以上內容和觀點,僅為個人的思考和有限知識,定有偏差甚至謬誤。寫此文之目的,在於提醒同道們,應對中西文化有所研究和比較,對於在中國傳播福音,建造教會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基督教仍是「洋教」。如何使「洋教」本土化?怎樣找到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點?仍然是現實而又緊迫的課題。如果我們在努力傳播福音種子,大力引進基督教文化的同時,不考慮中西文化差異,不找到兩種不同文化的契合點,不顧及中國的國情,就無法使基督教信仰本土化,甚至鑄成大錯。
② 宋代儒學家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世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角度是
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宋代儒學的內容和特點,意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宋代理學強調 「 理 」 是萬物本源,心學認為 「 心 」 是萬物本源, C 正確; A 顯然錯誤,可以排除; B 、 D 是漢代儒學的特點,可以排除。
③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於歷史基於的事實相同,觀點卻不同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人思考問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觀點也就不一樣。
④ 一個歷史學家應該具備哪些閱歷
如果稱作歷史學家的話,他就應該博覽群書,各個時代的歷史他都應該了解。
⑤ 宋代,儒學家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世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角度是
儒家從漢代董仲舒開始就是提倡「天人感應」的,所以算不得「新的角度」【B.從天人感應出發】不符合題意。
宋代理學提倡的是「存天理,滅人慾」。所以【D.從人的本性出發 】可以排除。
而宋代儒學融入道家思想相對前朝較多,所以關於道家的思想「萬物起源」與「矛盾對立轉換」這兩個可以考慮。
最後我覺得A比較符合題意。
⑥ 21.歷史老師為了引導同學們從歷史角度關注「三農」問題。就請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運動、1955年農
以前的生產關系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土改後變成了農民土地所有制。
⑦ 試舉例說明,社會學與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思考問題的視角有何不同
歷史學的思考問題角度應該是萬古洞經他不是一個單方向的片面的來看問題。
⑧ 為什麼歷史學家的觀點不一致
歷史學家也是人呀,每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歷史觀都是不盡相同的。每個歷史學回家研究歷史的出答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不同的,對歷史問題的看法也是自成一家的,不盡相同。他們看問題的方法和角度也是不同的,所以才會最後得出不同的結論嘛。
⑨ 一個歷史學家應該具備那些素養和閱歷
一個歷史學家應該具備大局觀,能站在歷史的角度思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