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某歷史學家在尼克松

某歷史學家在尼克松

發布時間:2021-03-09 12:30:42

① 尼克松水門事件是什麼回事

水門事件的過程是:

在1972的總統選舉中,為了獲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共和黨競選團隊首席安全顧問James Mccord率領的5人潛入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

並在安裝竊聽器和拍攝相關文件時當場被捕。正因為如此,尼克松於1974年8月8日宣布,他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因丑聞辭職的總統。

(1)某歷史學家在尼克松擴展閱讀: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對零票通過了對尼克松不利的裁決。與此同時,報紙社論發出要他辭職的輿論,國會也不停地呼籲,要對他進行彈劾。

尼克松於8月7日在給霍爾德曼打電話,告訴他已決定辭職時,他說:「我簡直得不到國會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繼續擔任總統是需要這種支持的。

我不能眼看由於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彈劾審判,國家陷於分裂,我們的對外政策遭到破壞。」於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辭去了總統職務。

1個月之後,尼克松被赦免一切與水門事件有關的罪名,而20名自認為是代表總統採取行動的總統下屬人員都被定了罪。

② 尼克松的下一任總統是誰

尼克松的下一任總統是福特。

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英語:Gerald Rudolph Ford;1913年7月14日—2006年12月26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美國政治家,美國第37任副總統和第38任總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美國海軍。

1941年福特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1942年4月參加美國海軍預備隊,獲少尉軍銜;1963年他被選為眾議院少數黨領導人,他任眾議員直到1973年;1974年8月9日理查德·尼克松辭職後福特繼任美國總統。2006年12月27日,美國前總統傑拉爾德·福特病逝,享年93歲。

福特執政期間,美國從越南撤軍,《赫爾辛基協定》生效,但也面對美國國內通貸膨脹、經濟蕭條、能源短缺等諸多的難題。

(2)某歷史學家在尼克松擴展閱讀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後福特按美國憲法第25修正案當任總統。

1974年9月8日,福特特赦尼克松,無條件和完全赦免尼克松在他總統期間犯的任何罪行。歷史學家認為這是福特1976年大選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1974年,眾議院中期大選在福特上任後三個月內就進行了。在水門事件的影響下民主黨大獲全勝,從共和黨贏得了49個席位,將其多數優勢改善為435席中的291席。福特本人的席位也被民主黨人奪走。在同年的參議院選舉中民主黨贏得100席中的70席多數。兩院中民主黨的多數都足以壓倒總仗統否決權所需要的2/3多數。而這一屆美國國會也是自1850年代福蘭克林.皮爾斯總統任期以來壓倒總統否決權次數最多的一屆。

1975年3月,福特簽署了包括降低所得稅的1975年減稅法令來刺激經濟發展。由於在美國國會內民主黨佔多數,政府的許多重要法律都無法通過。福特被迫用盡他的否決權。許多人對福特特赦尼克松也非常不滿。他任總統期間,曾在個星期左右遭遇了兩次刺殺。

③ 關於尼克松的水門事件到底是咋回事

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者水門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事件之一,其對美國本國歷史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由於此事,尼克松於1974年8月8日宣布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事件過程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為首(20多年後,專家考證,幕後策劃是白宮律師迪安)[4] 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
民主黨全國總部當時所在地水門大廈
事件發生後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蓋開脫,但在隨後對這一案件的繼續調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許多人被陸續揭發出來,並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憲法危機。
1973年10月特別檢察官考克斯對總統尼克松的調查進入關鍵時刻,前者要求尼克松交出與水門事件有關的證據。
20日,周六,晚。尼克松下令,要求司法部長理查德森罷免考克斯的職務。但理查德森拒絕了總統的要求。隨即辭職。司法部副部長拉克爾·肖斯接任司法部長後,也因拒絕罷免特別檢察官而辭職。最後司法部的三號人物博克成為司法部代理部長,才答應罷免特別檢察官。尼克松更動員FBI封鎖特別檢察官及司法長官、次長的辦公室,宣布廢除特別聯邦檢察局,把此案的調查權移回司法部。面對尼克松濫用行政權力來維護自己,招來國民嚴重指責。
1973年10月31日,美國眾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證,為彈劾尼克松作準備。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員會決定公布與彈劾尼克松有關的全部證據。7月底,司法委員會陸續通過了三項彈劾尼克松的條款。尼克松於8月8日11點35分致信國務卿基辛格宣布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④ 尼克松和周恩來握手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中美邦交正常化。正如尼克松總統說的那樣:「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這個時代,即是中美再次政治聯姻的新時代。
在日內瓦會議期間,美國代表企圖把中國代表視為根本不存在。美國代表團團長杜勒斯當時命令美國代表團成不許同共產黨中國的代表團成員握手。當周總理在休息室等候進入會場時,杜勒斯並不知道都有哪些人在休息室,於是他推門而入。周總理見杜勒斯進來了,准備走向前去同他握手,他一見到周總理,馬上轉頭便跑。但是,美國代表團副團長史密斯將軍對杜勒斯的這一做法卻很不以為然,他認為即使是敵人,在停戰以後雙方也會互相握手。因此他走到周總理身邊。由於杜勒斯曾命令不許同對方握手,他向周總理伸出手來,用手握一下周總理的肩膀。
對這件事的敘述或轉述卻出現在大量的外交史著作中,成為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程中引人注目的事件。周恩來本人在同外賓談話中多次談及此事,甚至在作大報告時也講過。比如,他在1958年4月15日的全國外事工作會議上就說過:「我們不能像杜斯那樣笨法,到了日內瓦還規定一條:不許握手。」
對此事印象最深的大概無過於首次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2月,他在飛往北京的航程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了6次,要他們在飛機到達北京首都機場的時候不要緊跟著他出艙門,要讓美國總統獨自與周恩來握手,以彌補當年杜勒斯失禮。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的「空軍一號」在北京著陸以後,他即和夫人走下舷梯。這時,周恩來正在寒風中等著他。尼克松在回憶中寫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時福斯特·杜勒斯拒絕同周恩來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時決心一邊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但根據王炳南、熊向暉回憶說:「有沒有周恩來與杜勒斯在會議期間碰面,周恩來主動伸出手來,而被杜勒斯拒絕的情況呢?我可以肯定地說,沒有。」
為了探求此事究竟,錢江先生曾在美國國家檔案館仔細查尋,後來又細閱了美國國務院匯編的《1952-1954美國對外關系文件集:日內瓦會議文件專輯》,願意負責任地說,沒有查閱到可以證明曾有此事發生的檔案。
其實,不管「握手」的具體細節是否存在,都不影響周恩來的人格力量,無損於周恩來的形象也不影響人們對當時美國對華政策的判斷。杜勒斯無視中國代表存在的態度,使美國與中國在日內瓦會議上握手的機會消失了,中美兩大國家繼續彼此隔絕與對抗,待到周恩來和尼克松日後來彌補這段隔絕歲月,已經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了。從宏觀大局來說,當時的杜勒斯確實不願意與中國總理周來握手,這個「說法」本身是具有歷史真實性的。因此,在日內瓦會議之後,「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關系的象徵性詞彙。

⑤ 尼克松訪華有什麼意義

尼克松訪抄華,為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恢復正常關系、實現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鋪平了道路。他是歷史上第一個訪問中國的美國在職總統。作為政治家的尼克松,其高明之處在於他能夠根據世界形勢的變化,修正自己固有的觀點。美國著名歷史學家貝文·亞歷山大對尼克松訪華大加稱贊,說他是「羅斯福以來在對華關系方面最有眼光的人」。

⑥ 尼克松回憶錄 觀後感

他是一個傑出的人類範本,他令人喜歡而又含著某些毒素,所以欣賞它是一次小小的精神探險」
「當他宣誓就職的時候,在離美國遙遠的地方,55萬美國士兵正在浴血奮戰,美國與世界上人口最為眾多的國家中國沒有任何交往,美國與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沒有任何談判,大多數穆斯林國家和美國斷絕了外交關系,中東外交處於停滯狀況,而在美國國內,人們正經歷著一場自南北戰爭以來最痛苦的危機,而當他離開白宮的時候,這所有方面都有實質性的發展,能有機會與他共事值得驕傲!」
「他將永遠留給我們的是:他從不放棄作為這個時代已分子的熱情,他多次說過『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目標,失去了奮斗的方向,他的精神就會枯竭』」。「 讓我們再也不要片面地去評價他的一生了!」
從1952年到1972年,他是除1964年以外每次美國大選的共和黨總統或副總統候選人。從1948年進入國會到1994年去世,他曾64次作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而成為輿論的焦點。他既有輝煌的業績,也有突出的污點,既有鮮明的特色,也有神秘的個性。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因被彈劾而辭職的總統,但他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成就舉世公認。作為跨越整個冷戰時期的政治人物,以及美國最具爭議的總統,他很自然地成為人們樂於議論的焦點和熱衷研究的對象。他就是美國的第37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
史學界對於尼克松的研究大致經過了這樣三個階段:20世紀的整個70年代對尼克松持完全否定態度。那個時候真正學術意義上的研究並不多見且因「水門事件」,大多研究論斷不大理智客觀。到80年代上半期,關於尼克松的研究增多,但對尼克松的評價有褒有貶,爭議頗大。直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尼克松研究進入了繁盛時期,不僅涉及尼克松的各個方面,而且傾向於對尼克松進行重新評價,以求給尼克松一個較為真實、客觀、公正的全面的界定。
在第一個階段,大多數的研究者們對尼克松持否定的態度,如加里·艾倫認為尼克松既不屬於自由派,也不屬於保守派,既不是一個「功利主義者」,也不是一個「溫和主義者」,而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羅蘭·埃文斯和·羅伯特·D·諾瓦克認為尼克松政府一無是處,許多承諾完全是口惠而不實。其經濟政策如同兒戲,他的稅收改革、改善低收入者狀況、維護消費者利益以及環境保護的成效甚微,而且外交政策也是「極端的個人外交」。因「水門事件」辭職後,尼克松備受責難。西奧多·H·懷特的看法代表了當時廣為流行的觀點,即「水門事件」是尼克松精心策劃,企圖不惜一切,包括使用合法與非法的手段,贏得1972年連任的陰謀。他們認為尼克松欺騙了民眾,也欺騙了他的助手們。「水門事件」被描述為「真正的犯罪」、「可怕的行為」而完全抵消了尼克松任期內的一切成績。盡管尼克松在當時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尼克松回憶錄》來為自己辯護,但在當俄時的輿論下,尼克松研究根本不能正常地進行下去。
進入80年代,情況有所改觀,史學界出現一些清新的氣息,一些傾向於給予尼克松和他的外交政策肯定的評價的文章和著作開始出現。如弗朗茲·舒爾曼將尼克松的內外政策稱之為「偉大的設想」,並取得了巨大成功,如美蘇關系的緩和、對華政策的突破、冷戰時期的經濟以及完成了重要的環境保護立法。他稱尼克松的外交行動是「創新、大膽,甚至是激進的」。直至90年代,研究者們大多試圖盡力揭示一個「真實的尼克松」,而並非只是大多數美國人想像的那個被捲入「水門事件」中的尼克松。這些推動重新評價尼克松的一批年輕的歷史學家們,沒有尼克松同時代的歷史學家們無法擺脫的越戰情結和「水門」陰影,更敢於向傳統挑戰,做出新的嘗試,從不同的視角研究尼克松及其政策。他們認為「真正的悲劇在於舉國共討『水門事件』以至於不能合理客觀地界定尼克松的歷史地位。」這批年輕的歷史學家對尼克松的外交成就,特別是他的對華政策,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中美和解極大地改變了東亞各國之間的力量對比,消除了彼此的威脅,形成了對蘇聯新的制約,有利於中美兩國的安全利益。」
盡管學者們對尼克松的外交政策已基本肯定,對他的國內政策爭議也已不大,但他的人格和品德仍難定論。在持否定意見的人中,布魯斯·庫克利把尼克松看成「一個瘋子、蠢蛋」,另一些人則認為他「仁慈、可信、寬宏大量、溫和、詼諧」。阿萊德·斯蒂文森有一個出名的說法,即尼克松是一個戴著很多面具的人。也有一些人說他是一個分裂的人,一個生活中充滿矛盾的人。
鄧小平曾經說過:「領袖是人,不是神。」尼克松既不是一篇完全偉大的故事,也不是一連串的罪孽,他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總統,一個舉世聞名的資深政治家,一個復雜而個性的美國人,他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同樣不可避免的具有人性的種種缺陷,只是也許它們在他身上燃燒得更加猛烈。我們觀察他,研究他,看到他才智出眾,也看到人固有的缺陷導致的一些悲劇性的事件,但是無論如何,尼克松希望後人記住他,將他視為在國際事務和各個國家間謀求和平與合作的使者。作為後人的我們也應該記住在半個世紀的人類歷史上奔跑、跌倒、爬起來、繼續奔跑的這一位具有超凡意志力的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
尼克松紀念館

⑦ 八年級下冊歷史書里「歷史性的握手——周恩來在機場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這幅圖片中為什麼少了一個人

那個是翻譯,少的那個應該是喬冠華,後來據說是因為某些錯誤被刪除了

⑧ 前美國總統尼克松犯了什麼錯,為什麼要請求得到全美國人民的赦免

水門事件,指使手下強行闖入國會選舉現場,企圖影響選舉

⑨ 水門事件是什麼,尼克松為什麼因此下台

水門事件指美國共和黨政府在1972年總統競選運動中的非法活動暴露後的政治丑聞。

水門是華盛頓的一座綜合大廈。1972年6月17日有5個人因闖入大廈內的民主黨全國總部被捕。隨後的調查表明,尼克松政府為破壞選舉的進程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闖入水門只是其中之一。結果導致政府的幾個官員鋃鐺入獄以及美國歷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現的總統辭職。
http://ke..com/view/320.htm
到這里看

⑩ 1972年尼克松總統競選對手是誰

喬治·斯坦利·麥戈文 George Stanley McGovern(1922年7月19日——2012年10月21日)美國歷史學家,作家,前美國參議員,是1972年美國總統選舉時民主黨推選的候選人,在選舉中敗給了尼克松。

閱讀全文

與某歷史學家在尼克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