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史學家對歷史學的認識

史學家對歷史學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1-03-09 12:14:50

歷史學家在社會中的作用

作用:研究史學史能夠幫助我們確定當前史學研究面臨的任務,說明歷史學家的重要作用,以及消除人們目前對歷史的效用和存在意義的種種疑問。

歷史學家也稱史學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以歷史為自己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域頗有威望的人士。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② 史學的認識什麼是歷史

對歷史學的認識
什麼是歷史?腦海里瞬間反應「昨天是今天的歷史,今天是明天的歷史」最淺顯的就是以前的發生的事、人。杜維運先生在《史學方法論》這樣說的「所謂歷史,不外乎是以往發生過的事件。」在周一良寫的《怎樣學習和研究歷史》一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洪先生開宗明義說:歷 史是什麼?只要你抓住英文里的五個W,就抓住歷史了。接著他就列舉了這五個W:who,when,where,what,how。也就是說:什麼人,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事,怎祥做的。」後面還加了一個大W,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不等於過去的一切,需要人記錄,才能成為歷史。這也就需要史官、史學家的秉筆直書,而這又是一門學問——歷史學。
歷史學是以歷史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人文科學。歷史學意義是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認識人類自身,以史為鑒,以史為鏡。讓人類從中體會更深,認識更深,以便改造世界,造福人類。
以下幾點是我學習歷史學的所想所得:
第一,學習樂趣無窮。「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在很多人潛意識里把歷史學看成是枯燥無味的,把學歷史的人看成是「老古董」。我真正進門學習之後,認為歷史包含的內容很廣,經濟、政治、軍事、地理、農業等等,有生之年知曉個一二並已足矣。雖說此專業很冷門,但還是被社會所需要。「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自己功底有了,自然不愁工作。現在最重要的加大自己的籌碼,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二,此專業是「閑人」之學,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容不了半點虛假和利慾熏心。要用盡心思才能在此類學科上有所建樹。比如太史公花掉十六年光陰才寫成一部巨著。杜維運先生一生再為此專業而奮斗,諸如此類的學者還有許多。
第三,分清精讀與泛讀。中華五千年文化傳承,匯集前人的智慧結晶,留下來的是浩如煙海的史料,吾等窮其一生也無法將此閱覽完。所以必須分清泛讀與精讀,泛讀做到一目十行,掌握大概;精讀,就必須做到一字不漏,細嚼慢咽。時間就像抽紙一樣,用著用著就完了,生命短暫,容不得我們蹉跎。
第四,要與當今時事結合。做任何事都要與時俱進,跟著時代的步伐前進,搞歷史研究也一樣。今天的政治是明天的歷史。中國的今天是由過去的中國發展而來,只有了解今天的社會,體會今天的社會,才能更深層次的了解過去的社會。要把今天的感性認識與歷史理論知識緊密結合才能更通透的認識歷史,自己才會有所提高。
第五,要有「史德」。我這里不僅僅說的是劉知幾先生說的「史德才、學、識」、章學誠先生的「史德」。做人要有道德,做歷史也得有「史德」,寫史書就得實事求是,秉筆直書,不能弄虛作假,不能主觀主義。在寫論文的時候,更不能弄虛作假,要有真才實學,要解放思想,求實創新,不能辱沒了歷史研究。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③ 歷史學家是干什麼的

歷史學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

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在古代中國,歷史學的傳統主要是以歷史編撰的形式創立和發展的,在西漢歷史編撰者司馬遷之後,唐代的劉知幾開創了另外一種門類的工作,即對歷史編撰這項工作本身的研究(historiography)。在宋代,開始了以以往的歷史記錄為材料的針對「歷史」的研究活動。

④ 談談你對學習歷史的看法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探求的天人之際,並非承認天的神秘力量,而是重視天人之間關系的演變,從而了解
「古今之變」
的關鍵,探求出歷史動態發展變化的層面,最終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動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司馬遷為了繼承其父司馬談編訂史書的遺志,完成撰述《史記》的宏願
二、司馬遷想繼承《春秋》精神
三、司馬遷要肩負史家職責
司馬遷想為封建統治者提供歷史的借鑒作用,反映的是真實的歷史,這是非常可貴的。
本著實錄的精神,司馬遷在選取人物時,並不是根據其官職或社會地位,而是以其實際行為表現為標准。比如,他寫了許多諸如游俠、商人、醫生、倡優等下層人物的傳記。在司馬遷心目中,這些人都有可取之處。
司馬遷首創了以人載事,始終敘述一個人生平事跡的寫法。著重寫其「為人」,並注意其「為人」的復雜性,是司馬遷的筆法。他在作傳時,把自己的看法寓於客觀的事實敘述之中,來表示自己對人物的愛憎態度。
比如項羽這個人物,司馬遷同情他,以非常飽滿的熱情來寫這位失敗英雄。他既稱贊項羽的驍勇,又對他的胸無大志、殘暴自恃作出批評。可是,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並沒有發議論,但是他對項羽的愛憎態度卻於敘事之中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這便是司馬遷作傳的最大特點,即真實性和傾向性的統一。
《史記》的誕生,就中國史學的具體發展而言,《史記》的貢獻巨大。《史記》的貢獻和特點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開創了「紀傳體」體例
二、開創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纂史方法
三、秉筆直書,是我國寶貴的史學傳統,司馬遷的《史記》對此有很好的發揮
四、《史記》也是一部形象生動的歷史傳記

⑤ 我對歷史的認識

我認為歷史就是人們對於過去的看法和反思還有就是對於過去的總結 廣義歷史:物質變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物質變動的學科,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科學:
通常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稱之為歷史科學,因為這是在唯物史觀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歷史學,而以往的史學從根本上來說,很多都沒有超出歷史 唯心論的范疇。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系: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這里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詞源
「史」字在中國古代指史官。篆文中寫為「 」(見圖),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
「歷史」一詞則出現於清末。
歷史這個詞在英語中為History,在法語中為Histoire,二者同出於希臘語的Histria,其本意為「征問」、「問而知之」。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⑥ 歷史學的價值和功能

歷史學的價值與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和積極影響上。歷史學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的特徵。

歷史學具有的鼓舞、教育的作用,能振奮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情操。歷史實踐表明,一個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強精神,是這一民族自我保存、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動力與源泉。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堪稱民族脊樑的偉人,他們的精神力量永遠鼓舞著後人振奮向前。

歷史學以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為對象,其他各社會科學雖然也都是研究人類社會的,但它們是從某一側面、某一視角對社會進行考察、探討。

歷史學探究與敘述的是整個社會的歷史,探索各種歷史現象之間的復雜聯系,尋找各種復雜的社會現象相互作用的歷史發展過程。因此,與其他社會科學相比較,歷史學表現出綜合性與整體性特徵。

(6)史學家對歷史學的認識擴展閱讀:

古代時候的歷史學:

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隨著封建民主制度發展,到晉朝不僅設立官方專業的著作省,也有了專門負責著作、修史的高級官員,同時允許民間修史。官史和私史並存,體現官方立場和人民立場的史學觀也逐漸形成。後世通常把官方和民間都認可的相對客觀、准確的歷史著作作為正史,代表官方史學。

史學名詞可能始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石勒稱王之年——東晉太興二年(公元319年)。在當時和其後一個半世紀間,並未對它的內涵作出明確的解說。

但是,史學擺脫對經學的依附地位,並與傳統的經、律兩學鼎足而立,成為官學中一個完全獨立的部門,這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上還是極具重要意義的。後來它有了編纂學、文獻學的內容;至清代乾嘉時期,人們又賦予了史學以歷史敘述技巧和歷史認識方法等內容。

⑦ 以「歷史是什麼」為題 談談對歷史及歷史學習的認識

歷史是一面鏡子,讀史明智,以史為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避免我們重蹈覆轍。

思路已經告訴你了,你在這個基礎上找些事例自己發揮一下,文章不就有了嗎。

⑧ 中國封建社會歷史學家關於歷史本質的認識及其特點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內史:人類社會發生、容發展的過程。

研究歷史可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不但是哲學問題,也是歷史問題。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研究歷史。人類的好奇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中自然包括對自己過去的好奇心。
研究歷史,可以避免我們重新走以前的彎路

歷史有最重要的功用——經世致用。
何謂經世?致力於國家,致力於社會謂之經世;何謂致用,以我之所學,化我之所用謂之致用。
「以史為鑒」,「讀史明智」……都在強調著歷史學的現實指導作用,對個人、對民族、對人類的啟示和幫助。
當一個民族成為能夠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力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反省的民族時,那將是整個地球,乃至宇宙之福。

⑨ 對歷史學科的認識

歷史學是歷史學家在對人類以往的歷史進行系統化整理的基礎上,對歷史的本質、歷史的意義所作出的一種理論解釋和精神體驗。我們知道,歷史是由以往時代的許許多多的人及其活動構成的。在歷史學家看來,如果能把歷史上那些看似單個的、孤立的人和事聯系起來,發現其相互間的關系,發現其對後世特別是對當世的影響與作用,無論這種影響與作用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是經驗啟示的還是思想啟示的,那歷史本身於現代人而言,就具有了意義,歷史就不是死亡的過去,而是現實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人類的一種古老的精神活動,歷史學其實也就是每一時代的人類在反思自己往昔經歷的過程中,對歷史之本質和意義的一種理性追問和情感體驗。這種對歷史意義、歷史本質的理性反思與情感體驗,在每一時代人類的精神生活中,都占據著特殊的地位。
從根本上說,追問歷史的本質與意義,探究歷史的變因與動力,在不斷與自己的歷史進行對話過程中,在從對自己歷史的重新體驗與反思中,獲得對自我個性本質與特徵、對自我現實存在狀態的真切認識,乃是人類源自內心深處的一種永恆的精神需求。歷史使我們看清過去的路而得以知道現在的位置。那「我從何處來,現在在哪裡,將向何處去?」的追問,那對「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的不懈探究,那對文明之興衰交替、社會之治亂相因的艱難解讀,總是會深深地牽動著每一時代人的精神世界,撥動每一時代人的情感心弦。確實,有主體自覺意識、關注自我的現實存在際遇與未來命運的人,怎麼能不為歷史上那具有昭示意義的無數驚心動魄之往事所吸引,怎麼能不為往昔歲月里那無數生命的歡樂痛苦所牽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歷史學存在之價值與意義,在於它對人類而言乃是一種體現人之本質的、對自我精神故園的回歸情感,一種對自我個性特徵作理性和情感認同的尋根意識。由此我們說,歷史是人類的精神故鄉,是人類生命力的活水源頭。在這個精神故鄉里,凝聚著每一個民族先賢祖輩瀝血之路上的光榮與夢想,匯集著每一個民族古聖先哲那經過時間考驗的偉大智慧和情感。藉助於歷史學這一古老而常新的精神形態,人類的智慧、理想、經驗、情感才得以延續下來,積累起來,傳承下去,而不會被滾滾流逝的歲月黑洞吞噬湮沒,現代人也才不會成為迷失故土、無家可歸的浪人。歷史學作為伴隨人類始終的精神追求,每一個民族從這種精神追求中,找到使自己的情感與心靈得以慰藉、得以安頓的庇護所。人們之所以必須守護自己的歷史,正因為人們必須守護自己的故土與家園。人類的文明猶如一條江河,它從遙遠的昨天流淌而來,還要流向明天流向未來,而它之所以永遠奔騰向前,正由於它有著歷史這一永不枯竭的源泉。所謂「欲明大道,必先知史」,沒有歷史,沒有對歷史的承繼與發展,我們並不會比「北京猿人」有更多的智慧。生生不息的歷史,智慧與知識日積月累的歷史,發展與變化著的歷史,使我們得以繼承以往一切時代、一切民族的精神、思想和情感,以此來面對當前的生活,應付未來新的挑戰。同時,對自己歷史的認同與守護,更是每一個民族保持自尊心、自信心的前提。失去與自己歷史聯系的民族,忘記或背叛了自己歷史的民族,必將淪為一個心靈飄泊的精神放逐者,成為一個無家可歸的精神流浪者,這種無根的痛苦是一個民族最大的不幸。

歷史學具有博大的時空胸襟,它是人類超越個體生命時空局限而得以認識感受世界無限豐富性和多樣性的根本途徑。人類的歷史是一個如此漫長綿延的過程,每一個體的人生之旅都只不過是這個歷史長河中的一瞬。而世界之大,使得每一個個體的人生可能的生存空間范圍都不過如同茫茫沙漠之中的一粒沙石。歷史時空的無限性,既是文學、哲學、藝術世界裡永恆的主題,是一代代的詩人、文學家、哲學家體驗生命本質、抒發內心情感的主題,更是歷史學得以顯示它對於人類精神生活和情感需求之重要意義的根源所在。面對無限之宇宙與歷史,有情感有意識的人不能不生發出超越自我、超越當下而去追問無限歷史的內在精神沖動,所謂「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古詩十九首》)。詠史而傷今,每一個時代的人是這樣為歷史而情動神傷,以至「一篇讀罷頭飛雪」(毛澤東《賀新郎·讀史》),讀史而白頭,可知歷史學是一個多麼富於人類情感的世界。面對亘古無際的歷史,你是否會生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那種歷史情感與歷史意識呢?其實,這深沉厚重的歷史情感與歷史意識,正是人性之本質的一個突出方面。我們可以說,試圖對個體生命的這種時間空間有限性困境作出超越與突破的不懈努力,構成了歷史學產生與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在動因。每一個個體的人,盡管他的個體生命是短暫的,他的生存空間是局促的,但卻可以通過歷史這個濃縮著人類以往時代豐富智慧與思想的巨大寶藏,去認識、去感受、去體驗遙遠時代遙遠地域里人類歷史的無限恆久性與豐富性。

總之,通過歷史學,通過歷史學家為我們提供的關於悠悠往昔歲月、關於遙遠異國他鄉的人類生活圖景,我們獲得了無限豐富的人類的知識、智慧,體驗到了其它時代的人們的情感與思想,感受到了遙遠世界其它民族的歡樂與痛苦。歷史學使我們不是簡單地只生活在我們自己的時代、自己的國度里,而是生活在一個更為廣闊更為漫長的「歷史學時空」里,從而得以同過去以往時代、同所有地域的人進行交流對話,汲取全人類的智慧與經驗,把自己短暫局促的個體生命溶入到世界歷史的無限進程中去,獲得對自我的超越和升華。

閱讀全文

與史學家對歷史學的認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